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技术与装备

农业技术与装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10

农业技术与装备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1)

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装备朝着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和复式联合作业方向发展,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智能化和操作自动化,并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生产机械化的过渡,并正在快速进入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级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并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当前,我国农业装备研究的重点是: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开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刚刚进入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发展水平落后了20~30年。主要表现为:1)农业机械化刚刚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全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2)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粮食生产尚未实现全面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多数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仍处于起步或空白。3)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低,性能差,产品结构简单,总体技术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被国外技术和国际大公司挤压,面临严峻挑战。4)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缺失,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及方法还不够成熟,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条件滞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是国际水平的2~3倍。5)农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机械大型化、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6)国内农机行业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缺乏创新性强的大型企业,高新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一些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严重缺乏。7)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低、基础弱,农产品原料品质难以保证,每年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达数百亿元,加工增值潜力巨大;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问题较严重。8)农业装备与技术行业领军人物及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可持续创新的能力。

二、发展方向

近十几年来,围绕主要粮油作物重要环节生产机械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在水稻和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方面,还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

1拖拉机方面

目前,我国拖拉机功率分布不合理,中小功率产品占绝大多数,大功率产品比例偏低,缺乏特大功率产品,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与广泛采用电喷发动机的国外产品相比,国内发动机在增压器和中冷器的可靠性上尚未完全过关,而电控技术的缺失使拖拉机整机控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国内传动系在功能上仅仅是由滑动齿轮过渡到啮合套,这与国外同步器、动力换档、无级变速以及静液压传动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在液压系统方面,国内主要是开式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甚至目前无力位调节的分置式液压系统还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外的闭式负荷传感液压系统以及电子反馈的悬挂系统也呈鲜明的对比;在操纵与控制系统上则存在更大的差距,与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电子和液压操纵控制相比,目前国内拖拉机主要还是以机械杆件控制为主的操控系统,少数的电子控制也是孤立和简单的开关控制。

2种植机械方面

1)在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至2010年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8%,其中种植机械化水平为20%。现在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是培育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优质秧苗和研制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机具。目前,我国超过3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直播,且大都采用人工撒播,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是通过机械直播改无序为有序,要求播种均匀并可满足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等不同品种对播种的农艺要求,可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2)国内玉米播种机械主要以小型机械式为主。机械式排种器对种子的适应性差,漏播率、重播率、破损率较高,而且不适宜高速作业。目前,国内生产的播种机多以机械式排种器为主、气吸式为辅,产品总体水平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播种质量难以达到农业技术需求。3)在油菜、棉花等旱田移栽机方面,国内已经研制开发出钳夹式、链夹式、挠性圆盘式、吊杯式和导苗管式等各型移栽机,但这些移栽机大多停留在半机械作业水平,还需要配备相当人力进行人工取苗和投苗等操作。由于栽植频率受限于工人的喂苗能力,一般栽植频率不能超过35株/min,导致移栽机作业效率低,虽然省力但不省工。因此,需要研究能自动取苗、栽植作业的全自动移栽机,实现移栽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大型保护性耕作与田间管理机械方面

1)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国尚缺乏大型智能化保护性耕作装备。2)与国外先进的喷雾施药机具相比,我国生产、使用的喷雾机械作业效率、雾滴附着率、农药有效利用率等技术指标低下。手动药械占93%,中小型机动植保机械占6%,配套拖拉机喷雾机占1%。3)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0%,高效精确灌溉节水技术设备短缺。

4收获机械方面

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以喂入量2~4kg/s的横轴流滚筒机型为主,产品平均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近30年,喂入量8kg/s以上的大型智能化谷物联合收割机仍是空白。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结构简单,单位收获量能耗高,作业效率受到限制;二是设计主要靠经验和模仿,缺乏系统的基础试验数据和设计理论;三是整机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简单液压控制技术,结构、运动参数调整困难,作业性能无法监控,驾驶操控自动化程度低;四是整机和发动机、液压件、电器元件等配套系统的制造装备水平低,产品振动大且噪音高,无故障工作时间低于60h。4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农业装备与技术科技体系高度分散,隶属关系多样,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组织机构基本按专业和学科设置,领导体制复杂,缺乏协调,从而导致科研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无谓的浪费,总体运行效率不高。农业装备与技术科研总投入虽不断增加,但占整个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偏低,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研占农业科研投资比例更是不足2%,且科研投资高度集中于农作物。许多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所转变为企业后,其所承担的共性、公益性技术供给职责大大弱化,科研院所缺乏投入的动力和供给的积极性。另外,农机部和机械部的撤销、高等教育的改革,直接导致高校农机学科的削弱,农业装备与技术重要前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匮乏。近年来,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市场迅速膨胀,涌现出大量短期渔利性的拼装类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强做大骨干龙头企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化公司,成为振兴我国农机行业的紧迫任务。

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研究重视不够,储备不足,大型攻关项目所需要的智力、跨学科知识、大型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技人员和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共享资源、展开合作。同时,信息不畅导致研发环节重复,研发链与产业链脱节,科学研究难以解决农机行业生产中出现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致使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关键性技术依赖进口,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低。评价机制方面仍注重以论文、专利、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且评价周期短,大多为1~2年,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忽视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效益评价;产、学、研各环节间缺乏有效链接,导致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难以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难以加快推进。农机专业萎缩,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乏力。缺乏紧密型的国际合作与有效汇聚国际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平台,难以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

三、结语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2)

关键词:数字化;农业装备;现状;发展思考;措施;建议

“数字农业”是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在1997年正式提出,它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四个方面。我国于2019年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就提出“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要求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业结合,研制推广农业智能装备;鼓励农机装备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融合应用。数字化农业装备的发展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情况

兰溪市和东阳市是金华市探索和推进数字化农业装备应用的先行者。兰溪市农机管理站于2017年在“兰溪市农业信息中心数字农机信息系统”开设了“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子系统,分别在46台拖拉机、13台插秧机、34台收割机共计93台大型农机具上安装北斗数字终端,实现农机作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等功能。扶持政策明确规定,以“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收集的数据为依据,推行农机作业环节补贴,按作业服务面积,水稻机插补贴750元/hm2,油菜机收补贴600元/hm2。东阳市农机管理站也于2017年应用“北斗终端”解决农机作业服务监管问题,实现对所有132台水稻插秧机机插服务的作业轨迹、作业面积、作业地块、作业时间、作业图片等信息的监管,农户、乡镇和市级农业管理部门都可以在手机微信端或电脑端点击查看所有的情况。除了上述先行者外,全市各地都在努力尝试农机化和数字化、信息化的结合。如金东区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19年安装了一套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配置了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土壤养分含量传感器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设施大棚内的环境控制和作物生长管理。

2发展思考

2.1推进种植业信息化

发展数字农情,建设数字田园,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

2.2推进畜牧业智能化

推进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智能化改造,集成应用电子识别、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

2.3推进渔业智慧化

推进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自动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发展数字渔场。

3问题分析

3.1投入成本大

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智能控制设备、传感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支撑,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还不包括运行成本,对于一般中小规模的农业经营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作为农业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成本核算,投入和产出的快速对比,使得经营者在经营规模不足和经营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就不愿意考虑对这些设备的投入,只有在政策扶持和生产现实需要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投入。如金东区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于2019年底一次性投入49万元安装了这套环境控制和作物生长管理的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

3.2应用要求高

数字农业装备的应用离不开操作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真正要达到数字农业装备应用的良好效果,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数字农业装备的应用能力。而目前大部分农业经营者缺乏此方面的专业背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绝对数量还不多,一些农二代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等。如在调研金华绿盛源果蔬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负责人就表示应用还不熟练,虽然操作还容易,但对于数据结果应用还有一定难度。

4措施与建议

4.1政策推动

以全市各地出台的农机化扶持政策为基础,加大数字农业装备应用和示范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扶持比例,降低农业经营者的投入成本,提高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全市“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动数字农业装备及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实现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力。

4.2合理布局

依据金华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根据全市各地现代农业及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对数字农业装备发展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有效推动数字农业及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粮食:全市地域,重点推广水稻生产智能农机装备(北斗数字终端应用系统、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自动控制的耕整地机械装备、可控施肥装备等)、无人机智能控制技术(无人机播种、施肥、喷药装备)等。(2)茶叶:武义县、磐安县、东阳市等区域,重点推广茶叶智能生产与加工装备(如智能耕整地机械装备等)、无人机植保技术与装备、水肥药精准施用数字化控制装备等。(3)蔬果:浦江葡萄、金东草毒、兰溪杨梅、永康方山柿等特色产业,重点推广水肥药精准施用数字化控制装备、设施农业环境数字化控制装备、智能控制栽植与收获机械等。(4)食用菌/中药材:磐安县、武义县、东阳市等区域,重点推广食用菌/中药材智能生产与加工装备、设施农业环境数字化控制装备等。(5)畜禽水产:金东区、兰溪市、婺城区、武义县等区域,重点推广畜禽养殖环境智能装备,精准上料、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推广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智能控制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等数字技术装备。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3)

统筹全市绿色环保农机化发展,形成相关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应用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机制。小编整理了农业机械化绿色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绿色农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支撑。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示范引领、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提高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集成配套农机化政策、装备、技术的有效供给,将推广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让绿色农机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增产增收型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一项行动、两大工程”的部署要求,把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和技术的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推广应用了一批新装备。乘坐式插秧机、85马力以上大拖拉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等先进适用、绿色环保农机装备发展迅猛,特别是乘坐式插秧机已连续五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每年新增数都在1000台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截至目前,上述机具的保有量分别达到6337台、5888台、1177台、586台,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二是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稻秸秆犁耕深翻还田、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高效植保、清洁热源烘干、农业废弃物处理等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自20xx年大面积推广以来,我市每年完成的稻秸秆犁耕深翻还田面积都在60万亩左右,截至目前累计已达259万亩;全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等高效植保机械的作业能力已达180万亩/季,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技术,今年全市共建设20亩以上的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基地152个,其中20-30亩的108个,30亩及以上的44个,机械化集中育秧面积近5000亩,是去年的三倍有余,既提高了育秧和机插质量,更起到了明显的节地、节水效果。三是打造了一批新典型。自20xx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秸秆机械化还田(犁耕深翻)、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小麦复式作业、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水肥一体化应用等技术,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各类绿色农机示范点22个,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四是更新换代了一批旧装备。持续做好农机具报废更新工作,加快淘汰排放超标农机具的步伐,每年报废的老旧拖拉机、收割机在500台左右;20xx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燃煤粮食烘干炉清洁热源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全市526台燃煤粮食烘干炉已全部淘汰,电能、天然气等清洁高效的热源取而代之。

二、存在问题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农机装备“三多三少”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以拖拉机为例,我市拥有拖拉机57937台,其中小型拖拉机48714台,占比达84%,农机具作业效率较低。二是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我市拥有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18528台,机具配套比仅为1:2,农机具使用效率较低。三是低档机具多,高端装备少。我市农机装备层次不高,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全程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不到位。一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力薄弱,全市县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仅有5家,技术推广人员54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难以适应推动农机化绿色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薄弱,全市一级农机维修点仅有4家,农忙时难以满足大中型、高性能农机装备的维修和保养需求。同时,农机配件价格贵、农机维修费用高,给农民机手增加了负担。

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健全。老旧、小型农业机械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能源消耗大、碳排放多等诸多问题,但是购置先进适用、绿色环保的农机装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成本回收周期过长,一般情况下,农民机手不愿意主动报废老旧农机具更换新装备。现有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不够健全,报废更新补贴尚未普及,仅对拖拉机、收割机等个别机具进行补贴,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和绿色发展。

农机装备产业基础不强。据初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农机企业220多家,但其中零部件生产企业有190多家,占比达86.3%,高端整机生产企业少。我市农机产品以零配件为主,档次低、附加值小,“大路货”多,绿色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较弱。

三、几点建议

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发挥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试验示范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项目资金投入。加快相关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的示范,制定绿色环保农机主推技术装备目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向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装备和技术倾斜。鼓励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向绿色环保农机领域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强化科技创新。统筹全市绿色环保农机化发展,形成相关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应用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建立健全产业链循环利用机制。搭建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农机化技术创新平台、创新联盟,支持培育绿色环保农机化科技创新中心,探索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加快形成原创性技术成果。在全市各种不同区域设立绿色环保农机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紧密融合的综合试验点,进行较长时间的技术跟踪与分析,为绿色环保农机装备机具研发、技术推广和制定政策提供技术依据。促进国外先进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机具的引进试验,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促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装备技术集成配套,充分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中作用。

强化示范引领。按照种养结合要求,充分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农田、山林、草场、蔬菜基地和果园,加大畜牧粪便机械的收集和处理装备技术的试验示范,就地消纳有机肥、沼液、沼渣。鼓励经过机械化处理后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废水回用于场区园林绿化和周边农田灌溉。探索“种养加”一体化生产模式以及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并建立完善农业废弃物机械化处理与利用循环利用补贴模式。进一步提高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扩大报废更新范围,引导农民自愿报废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老旧农机具,购买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4)

1.1国外农机新技术应用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注重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近几年不断将高、新、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比如,美国在谷物联合收获机、播种机等农机装备上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出现向精准农业发展的趋势。其大田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与配套机具设备。但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农业生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收为目标的新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还会不断产生。与此同时,航天、计算机、微电子、自动化、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在农业装备上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精确(细)农业”的产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作业性能。

1.2我国农机新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在精确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相关农机装备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农业机械新产品不断地投入市场,但依然存在适用新产品不足、新机具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产生了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如甜菜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以及畜牧养殖机械等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能普及应用的适用机型供农民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市场的拓宽和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而且,我国农机产品的可靠性较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农业机械面临着无限的生机和严峻的挑战。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与发展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明显加快,对于具有发展大农业环境优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化事业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十一五”期末,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74×107kW,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为1:1.85;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2%,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小麦、玉米、水稻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2%;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从“十五”末的不足3.0%增加到39.6%;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0%;番茄、甜菜、辣椒、打瓜等特色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2新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了大中型、高性能的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升了机具的利用率,农机装备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设施农业装备、林果机械化装备和玉米收获、特色农作物收获、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粮食、林果、畜牧、区域特色作物和设施农业等六大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2.1棉花秸秆加工技术

棉花秸秆加工技术包括棉秆收获机械化技术、棉秆压捆、贮存机械化技术和棉秆粉碎机械化技术以及棉秆压块贮存机械化技术。棉花秸秆加工技术的综合利用和推广,可以提高棉花秸秆利用经济效益,使农民尝到棉秆资源利用的好处,达到控制棉秆焚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目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分地区都采用直接焚烧或粉碎后掩埋的方式来处理棉秆,一方面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导致土壤肥力流失,造成不必要的农艺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迟缓,导致大量秸秆无法利用,以至于用火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秸秆资源,已成为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2.2.2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以及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4]。主要包括免耕播种、秸秆残茬处理、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及土壤深松四项关键技术。使用的主要农机具有深松机具、免耕播种机具、秸秆及根茬粉碎还田机具等,目前正在不断地开发与完善中。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免耕播种总面积达1.12×105hm2,保护性耕作面积达9.5×104hm2。免耕播种机具总保有量为3726台套,随着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解决了传统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壤板结、成本大等问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2.2.3残膜回收技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无霜期短,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地膜,以达到保温增温目的。但由于农用地膜是聚乙烯类薄膜,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致使土壤中地膜不能及时回收,残存大量地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常用残膜回收方法有降解法、人工回收和机械化回收三种方法。相比而言,人工回收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采用机械化回收残膜的方法。通过近几年研制、引进、推广应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膜回收机械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其作业模式也更加广泛。主要有播前机械化作业、苗期机械化作业和秋后机械化作业三种模式。截止2010年底,全疆机械回收残膜面积达812khm2,仅占当年全区棉花播种面积的55.6%,机械化回收残膜效率约为60%~70%。由此可以看出,残膜回收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2.2.4激光平地技术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激光平地技术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近几年也开始了推广和应用。由于激光平地技术感应系统灵敏度较高,不受传统平地方式的限制,因此该技术广泛用于大面积田间土地平整作业,且能达到很好的平整度和精度要求。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已引进激光平地机,总动力达3452kW。激光平地技术的引用,一方面改善了土壤平整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减少了农业用水;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2.5滴灌技术

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滴灌设备水平的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得到成功应用,改写了滴灌技术不能走进大田的历史,拓宽了大田作物应用膜下滴灌的范围。不仅棉花、番茄、大豆等条播类作物已很好地应用滴灌技术,一些密植作物,如小麦(包括春小麦、冬小麦)和苜蓿等也可采用此技术。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滴灌技术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滴灌总面积不断加大。据统计,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增滴灌面积24.7khm2,2009年新增滴灌面积133.3khm2,截至2010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滴灌总面积达到796.53khm2,占高效节水面积的81.1%。

3存在的问题

3.1各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

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同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但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渔业机械化作业程度较低;棉花、甜菜、辣椒等部分作物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快,需要在发展中破解。特别是南疆农业机械化受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地块小,农业产业多元化以及间作套种模式等诸多因素制约,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难度相对较大。

3.2农机科技自主创新不足

由于当前政府在农业技术装备领域的投入较少,导致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开发力度不够,自主创新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提质增效的需求。且相比其它技术而言,农业工程技术装备的发展严重滞后,创新能力每况愈下,使得农业工程技术装备水平不仅与国外的差距越拉越大。

3.3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装备结构的布局问题愈显突出,受多种因素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装备结构布局存在不尽合理的情况,农机装备结构出现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平衡、环节不平衡、高性能机具较少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两高两低”的格局、种植业较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

3.4农机推广体制不健全

农机推广作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当今发展的要求相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推广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管理混乱、经费短缺、人员素质偏低、运行机制陈旧等,严重影响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3.5农机与农艺不配套

农机农艺相互融合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个别地区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问题,农艺与农机融合还不够紧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推广受到制约。比如南疆地区普遍采用果粮套种、果棉套种的种植模式,导致农机无法适应其农艺种植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使用。

4对策和建议

4.1提高农机制造水平,完善售后服务

为了确保农机产品质量,我们应重视高新技术在农机产品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农机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重视开发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能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机械。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此外,各企业对产品销售后的质量跟踪与售后服务也高度重视,对用户的报修规定了一系列快速修复管理办法,使用户能在较短时间内,用上修好的机械。

4.2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根本。为了适应农机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方面应加快建设精干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使其掌握现代科技手段,以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机专业户、技术和作业服务组织人员的培训,为第一线机械使用者提供技术支撑。而且要把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列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

4.3推进农机化新技术的转化应用

为加快农机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我们可以立足优势产区,以农业机械化高新技术引进、集成和创新为重点,把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加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相协作,依靠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与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农机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的研发与服务,构建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为新技术推广服务。

4.4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可以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为此,可以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农机大规模作业。通过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和农业机械利用率,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5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中的重要一项,体现了国家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政策扶持和发展导向。为了进一步突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实现农业优势产业机械化薄弱领域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农民增收,政府应该加大对相关农作物作业环节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比如玉米分段收获机械、棉花收获机械等,从而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发挥农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力作用,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械化的发展。

4.6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研发技术先进、因地制宜的新型农业机械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关键。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大农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调整机具购置和装备重点,提升大宗农作物装备水平,以粮棉生产机械装备的现代化为切入点,示范带动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更新换代,引导农户购买先进、节能、低排放的适用机具。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新机具和新技术。

4.7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现代化的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也有利于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通过着力打造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农业机械化信息交流平台和农机作业管理调度平台,促进政策高效实施、技术快速推广,引导农业机械合理配置、有序流动,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5结论和展望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5)

目前农机装备制造业应该加强的一些薄弱环节

1、产业规模较小,行业带动力不强。全市装备制造业起步早但基础弱、数量多但规模小、新品种多但发展较慢。与国内一些地区的装备制造业相比,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明显偏小,产值在全市所占的比重较低,大型的农机制造企业不多、不大、不强,带动作用不够充足,缺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总体上看,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较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2、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品牌竞争力。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机制不完善,缺乏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氛围。主要是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企业与科研部门的创新合作不够紧密;产品科技含量和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企业研发能力较差,持续发展的后劲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企业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周期较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部分企业产品档次低,缺乏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的主导技术基本上依赖国内和国外,科技产业化的步伐还比较缓慢。

3、企业资金短缺,规模难以扩大。资金短缺问题是绝大多数企业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农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承接大订单,只能维持现有生产,无法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受资金制约,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产量低,资产的有效利用率低,产品成本较高,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大部分企业新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已培育的产品研发项目无法及时实施,落后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造成多数产品单位能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与先进企业形成明显的落差和劣势,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4、技术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全。一方面由于受企业规模、区域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导致一些高级专业人才不爱去,新的技术力量补充困难,大多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专业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相对粗放,企业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同时,技术工人的供给存在结构性问题,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工人过剩,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整个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制约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度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利润很低,企业自身积累不足,无力进行大范围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技术优势互补的科研分工渠道和机制还比较欠缺;农机装备的共性、公益型技术的研发难以持续有效地开展。

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探索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对提升工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应把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好国家政策的配套落实,积极搞好具体协调与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理顺农机装备制造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增强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全力支持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财政税收、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市场开拓、名牌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为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加快产业聚集,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骨干企业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决定产业的聚集程度和集群的竞争力。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整合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打破农机装备制造业各自为阵、互不往来、企业资源仅限体内循环的行业状况,提高配套协作能力和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实现市场信息、产品研发、生产设备、自有资金等资源共享。走以市场为导向、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企业大量集聚的产业集群路子。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市逐步形成具有成套生产能力的大型农机制造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努力加快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建设步伐。

3、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扶持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形成一体化生产格局。一是要对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通过增资扩股、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等手段,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新产业集聚优势和政策优惠的平台条件,再布局一批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和精铸件生产有特色的制造业项目,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加速农机生产企业在高起点上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紧紧抓住国家对相关产业政策扶持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加强银企合作,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和服务方式,各信贷部门要依照国家产业政策最大限度地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贷款给予支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要大力支持举办和参与农机装备制造业会展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和参加各种招商会、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全面提升我市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要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机制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采取“引创结合、自创为主”的模式,积极引进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和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步伐,提升农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6)

1加快农业机械装备升级体制的全面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项决定为中国农机化改革提供了动力,更加坚实了农机人发展农机的步伐,为加快农业设备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1加快农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总体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产品质量及产品应用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农业主导服务产品不明确,地方农机科研财政投入不均匀,先进技术研发和农机新产品应用推广面临困难等,农机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繁重而紧迫。

1.2坚持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并举农业机械装备升级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重要的是改变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者体力劳动减轻,而且还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同时在技术提升和优化农机农艺结合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消需耗。功能、质量、节能、环保等指标是先进的农业机械的主导目标,必须将自主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农机农艺相结合,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技术与装备水平和传统农业机械质量、档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快速发展。

1.3加快农业设备升级必须坚持规划引领与因地制宜兼顾根据区域农业作物、特色养殖等需求情况,实行合理布局,优化发展,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和支持发展适合各地资源条件、农作物和养殖配套功能要求的新型农业机械产品,逐步推进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化升级。

2努力开创农业装备升级的新局面

2.1重视农机装备升级的作用进一步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特别是自动化、智能化、网控化、全程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农业装备的先进性是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业装备的科技含量提高,才能把人类从繁重的、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中根本性地解放出来,成十倍、百倍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加速新农村的建设。

2.2抢占农机装备升级的制高点加快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与国际接轨,抢占农业装备升级发展的制高点。强化资源共享,一是加强农机与航天航空、航海潜水、军事机械的交流与合作,让高科技服务农业,达到资源共享。二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整合新型机具,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面对新经济发展的格局与态势,我们必须把握国内外农业发展战略,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农业设备升级,形成新的农机改革动力。着眼创新农业发展,注重投资与提升农业种养机械化与农产品加工的“综合实力”,为打造农业装备“升级版”,集聚正能量,储备农业国际综合竞争力。

2.3完善农机装备升级的体制创新加强体制创新,为农业机械装备升级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沿着“作业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大力加强、引导和扶持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示范、服务等各类农业机械服务机构的发展。

2.4健全农机装备升级的奖励措施加快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机科技人才对农业机械装备升级的积极性。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农机装备升级的具体措施,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目标任务,升级农业设备,强化农机科研体系,加大政府财政奖励支持,完善农机科研机制,培养新型农机科研人才,改革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3结语

农业技术与装备篇(7)

(1)大棚蔬菜物理农业装备一次性投入较高,回收期长。若在一个大棚中配置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空间电场防病促生装置、声波助长仪、温室大棚娃娃、电子杀虫设备5种机具,需资金约5万元。辣椒2~4月在哈密市销售价格为16kg/元左右,使用物理农业技术后,辣椒可增产25%,产量按2000kg/667m2计算,可增收8000元/667m2。再种豇豆,使用物理农业技术后,增产25%,产量按2300kg/667m2计算,可增收5750元/667m2,全年增收合计13750元/667m2。占地面积为667m2的温室需要3年多时间才能回收投入成本。

(2)大棚蔬菜物理农业装备作业面积少,利用率低。有些大棚蔬菜物理农机技术装备具有特殊性,调试安装完成后就要固定在一个大棚里,完成从种到收一季蔬菜种植作业,一般绿叶菜生产期在70~100d,果实菜一般在120~160d,因此机具作业面积少、利用率低、生产率不高,加大了蔬菜生产的成本,导致菜农应用物理农业技术装备积极性不高。

(3)目前哈密市还没有成立专业的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监管认证机构。绿色、无公害蔬菜与一般的蔬菜价格差别不大,好菜不能卖出好价钱,但无公害蔬菜投入较大,因此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积极性。

(4)从农业物理技术来讲,应用推广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仅有几个大棚应用物理农业技术,生产的蔬菜品种单一、产量低、难于形成市场。

2加快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

(2)充分运用好中央农机具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建议提高机具购置补贴额度,增加机具补贴种类和数量。在实施设施农业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对使用物理农业装备的农户,再研究制订出符合本地区实际又切实可行的累加补贴政策,提高菜农使用物理农业装备的积极性。

(3)大棚蔬菜物理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由农机技术部门牵头协调,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农机公司、生产企业及大棚农户多方参与,由农机经销公司和农机生产企业对接,由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担保,把物理农业装备投放安装到示范推广点大棚中,连片50~100座大棚为一个示范推广点。物理农业装备可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减轻一次性投资的压力,用2~3年的时间收回成本。并由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物理农业装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促进大棚蔬菜物理农业技术在哈密市大面积推广。

(4)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的销售渠道,确立蔬菜市场销售定位,使绿色、无公害蔬菜卖出好价钱,提高菜农收入水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