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插画课程总结

插画课程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14 08:20:47

插画课程总结

插画课程总结篇(1)

1 目前插画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餐文化和读图时代,观众更注重文化形式的愉悦性、感受性和消费性。当审美背离了传统,也就失去了审美的判断力,最终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都有所下降,过去所提倡的“静观心境”和“审美回味”的概念变得不知所踪。这可能是现代社会80后、90后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人是现代插画教学的主要受众群体。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还会造成数字化技术的泛滥。目前市场上的插画由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造成视觉效果相近,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觉得没有什么内在生命力。与市场流行相匹配的,现在的插画课程产生了数字化的倾向,教师的重点倾向于使用数位板绘制,也因此忽略了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环节松懈了造型能力的训练。殊不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应该首先有相当的造型基础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过多地探索数字技术,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软件,创作出很炫目而且似乎很专业的作品,但是细看就会发现这样的作品没有什么内涵,不是从创意本身去构思的,昭示出学生创作能力的薄弱。

最后,由于设计教育领域对案例化教学方法的推崇,这种方法深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教师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设定几个课题,之后在教学中引入自己创作过程的案例,再依葫芦画瓢,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创作过程完成规定的课题。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考虑到那些思维特殊的同学,教师要想达到实践指导个性化的目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依照《插画设计》课程的内容学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2 插画风格与载体的学习与实施方案

鉴于插画作品大量涌现且鱼龙混杂,大众审美水平日渐下降的问题,我注入了研究性教学的方法。课程伊始,通过学生讲述《一位插画师》,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家的生平、作品内容和风格,这样的互动可以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模仿插画师的作品,糅合出自己的绘画风格。作为教师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不同的审美经验,可以适当调整、添加自己的绘画内容和题材,赢得更多的观众。这些觉悟很难通过个人的学习获得。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这个阶段的第二项内容:调研插画市场。与中国插画地位相比较,国外社会对插画的需求量很大,插画教育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鉴于这些原因,我在稍后的课上设定了这样一个环节:调研考察市场上的插画,分析这些插画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是否内涵深刻、生动形象?这个环节安排学生走进市场以及大型展览会,具体调研插画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和文献资料,搜集当地插画设计作品,重点对当地运作、经营较成功的品牌应用插画宣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概括和总结,为研究商业插画提供方法依据。对于当地插画的调研可以说是把学生从理想拉回到现实,插画创作需要与实际生活接轨,在学习插画技法之前先要分析插画的传播媒介和风格特征,就不会使我们的学习变成高屋建瓴,创作出来的插画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以及服务地方。

3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运用

针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我在插画课的教学中强调手绘插画的环节。在插画学习中,我们知道作品的表现并不是只靠数字技术才能完成的,应该尝试各种材料工具所带来的体验。各种工具都有他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意味,在学习的时候要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特色比较强的材料,逐渐积累起这些工具材料的知识以及绘画和审美经验。手绘插画在平面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设计都是以插画作为表现重点的,这也符合了工业时代的人们追求清新和自然生活的心理,能够瞬间让空间变得灵动活跃起来。通过手绘插画的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丰富和补充数字插画设计的同质化倾向。

3.1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手绘是一种个性化艺术手段,它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对于有一定手绘功底的同学来说,要做出一张符合设计主题的、具有创造性的插画作品,并不是很难的事,需要通过大量的草图来实现对创意的准确表达,但是很难在短期练成。在手绘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强调写实画(素描,淡彩以及水粉厚画法)和工笔画;在题材上涉及古代人物画、时尚插画、动物画等。绘制的时候根据不同主题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古代人物表现以线描为主;时尚人物表现以速写为主,涂色以淡彩或平涂为主;儿童人物可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表现。

在手绘技法学习开始的环节,强调写实人物的画法,对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比例和动态进行讲解。在课上安排学生临摹人物速写。课下学生需要以日常的某个活动为主题,创作短篇插画(如四格漫画)。过程强调人物造型的准确性。不正确的造型和场景让学生反复修改、调整。因为主题是日常活动,学生就可以根据身边随手可得的资料去大量的实践和筛选最佳方案。注意这个最初阶段一定要把关,确保学生的方案筛选有效,并且规定绝对不可以用卡通人物画的画法表现既定主题。

稍后的课程对其他题材(古代仕女、时尚女性)人物的比例和动态进行讲解。安排学生临摹人物工笔画,使其掌握人物造型和比例以及绘制步骤。学生对线条的运用有了一些提高,有些同学会在课下做很多线描的训练。在历史题材的插画创作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认知,采用案例化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自己的获奖插画《贤妻当进兰雪祠》的构思及设计过程,以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样,在时尚插画的讲解和学习中也导入案例化教学方法。以上教学案例都是针对插画课程专门设计制作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在人物插画上面达到比较高的认识水平和塑造能力。

3.2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人物的画法之后,还要让他们认识到材料、工具的选用只是表面的形式,插画应该更看重内容和创意。在这个环节,让他们根据某部文学作品自己创作插画。这个项目在课程之初就开始铺垫,让他们先读一遍自己准备进行插画创作的小说。学生要公开演说两次:第一次,创作之前文案的设计,需要分析人物或角色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物个性,并选定出所要表现的小说场景。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梳理文学作品的内涵。第二次,最后的实践展示以及评价,班级同学可以各抒己见。通过实践展示以及评价,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都会产生互动,课程的参与者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新发现,对那些枯燥的理论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人物造型、动态和道具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场景与人物的结合是否自然、协调,是否能更好地烘托人物个性和人生轨迹?这个环节是最能检验学生综合素养和设计能力的,在整个过程中要对他们多关心多引导,让设计项目成为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

除了以上这些和插画课程直接有关联的实施方案以外,还要考虑特殊的思维方法,通过一些非常规的创意,可以获得非常有趣的效果。在下面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其他专业教学思路来拓展插画的表现手法。

4 其他补充性的教学环节

在其他补充性的教学环节中,选择一些非常规的绘画表现手段,并通过载体传递信息,可以达到提升产品艺术感和价值,增加设计构思创意的效果。

环节一:依照版画的原理,用玻璃板或防水材料板拓印,表现写意或抽象感图形。学生利用拓印手段,结合构成规则,做出随意的图形,再将得到的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安排这个环节是要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他们有自己筛选、思考的意识,让设计变得形式多样。这个阶段的最后可以尝试将做出来的效果应用在某个载体上(如海报设计或字体设计),或者可以作为插画的背景。构思这个环节有两个灵感来源:其一是在笔者求学时期曾有教授在素描课上安排学生做拓印的练习。其二是依照国外学校的做法。美国学校的插画专业有一门课《高级素描课程》,在这个课上可以到别的专业去学习一些课程。例如,版画、雕塑等,这样可以跨专业学习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环节二:在插画课上利用插画的运用领域――T恤这个载体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根据衣服的款式风格确定自己的插画主题。方法是在T恤上先手绘图形,再用各种材料进行绣、绘或缝,完成服装图案设计。这种作业形式给人很强的亲和力,学生选择用各种材料制作(布、线绳、扣子、丝带等)。用实物制作的插画让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增加了插画的趣味性。在未来,多样化、手工制作感的插画将成为以后商业插画发展的新趋势。

在插画课上对于拓印、布艺图案等的实践练习可以学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使插画除了有效传达文字信息以外,还会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些表现手段也让一些追求个性释放的学生寻找到了方式,体验计算机不能给予的珍贵尝试和收获。对于那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除了运用实际案例教学以外,还可以采用放录像的方式,内容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的绘画视频,使学生掌握一些本专业方向不太涉及的绘画技法。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了现场,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插画课程总结篇(2)

插画在中国俗称插图,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文字间所加的图画。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插画的绘制也越来越多的运用了数字绘画的方式。数字绘画通俗的讲就是用电脑绘画。当今数字插画作品已遍布出版物、影视海报、企业广告、游戏美术设计甚至T恤、贺年片等方面。数字插画拓展了插画的应用领域,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使得市场出现了一定的人才需求,而高校也相继开设了数字插画课程。近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即发展应用型大学。在这种大的形势下,中国民办高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民办高校数字插画基础课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授课内容上,应该讲清楚数字插画的概念、绘制工具和软件等内容。在安排学生的实践内容时,应注意减轻学生从传统绘画到数字绘画的适应难度;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教师亲自演示,并保证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对学生的作品做集体讲评,让学生明确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并相互学习。课程结束时举办结课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提高学生学习数字插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一、数字插画的概念及绘制工具

数字插画是通过连接数位板并运用绘画软件在电脑上绘制的插画作品。数字插画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与传统插画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制作效率高、便于修改、可反复使用、艺术表现力强、形式多样等。

数字插画用到的两个重要工具就是电脑及数位板,现在电脑配置一般都比较高,基本能够满足数字插画绘制的要求。数位板,又名绘图板、绘画板和手绘板,是计算机输入设备的一种,通常是由一块板子和一支压感笔组成。数位板能模拟各种各样的画笔,例如模拟最常见的毛笔,当我们用力重的时候能画很粗的线条,当我们用力很轻的时候,它可以画出很细很淡的线条。数位板的价位从几千到几百不等,现在数位板的各种参数都很高,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购买数位板。

二、数字插画绘制软件

绘制数字插画用到的软件主要有Illustrato、Photoshop、 Painter等软件,其中以Photoshop最为常用。Photoshop是美国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为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它在图像处理及数字绘画方面功能都很强大,操作难度适中,为大多数数字插画人所使用。数字插画基础课应该安排在Photoshop软件课之后学习,如果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绘制软件,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软件基础教学。绘制数字插画需要了解的软件基础主要有菜单、界面、工具箱、选区等最基础的概念,而软件里用的最多的工具就是画笔和图层,可以先让学生做几个小实例来熟悉软件基本操作。

三、从传统绘画到数字插画的过渡

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数字插画的时候,很难适应数位板的光滑程度和数字插画的绘制内容。现在数位板的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数位板表面做成磨砂感,极力模仿在传统纸张上绘画的感觉,但终究数位板不是纸张,学生要想适应数位板绘画需要一定的时间。数字插画的绘制内容,大多都是人物、动物、风景之类,有些同学在高考前没有画过色彩人物和风景,也没有画过动物,加上软件使用不熟悉,如果学生一开始就绘制这些东西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先绘制静物照片。学生对静物比较熟悉,只需要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和熟悉数位板绘画的感觉就,可以继续学习新内容了。

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用数位板绘制作品时,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调整压感。刚开始使用数位板,很多同学经常忘记在软件里调出压感的方法,教师应重复强调并经常提醒。Photoshop软件有很多的绘画笔刷,初学者应该先选择最普通和最常用的笔刷绘制作品,以避开多种笔刷的选择和使用带来的麻烦。Photoshop里最常用的笔刷是柔边圆和硬边圆笔刷,柔边圆笔刷适合画大关系,硬边圆笔刷适合刻画。

教师的演示在数字插画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现场演示能直观的把绘制方法展示给学生。数字插画课教师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学生选择最便于操作的绘制流程和方法。

作业集体讲解能让学生了解各自作品的优缺点并相互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结束举办结课展览,学生在作品打印及展出过程中,能充分理解图像模式的不同效果和像素的实际意义。结课展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对数字插画的学习兴趣。

四、数字插画背景部分教学安排

背景是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需要绘制的内容经常包括天空、山石、树木、草地、河流和建筑等物体。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技法难度较低的背景作品让学生临摹,并采用最容易操作的绘制流程。先绘制简单的草稿,然后新建图层用正片叠底的图层属性,选择柔边圆笔刷绘制大的颜色关系。再新建图层,用硬边圆笔刷来刻画物体。刻画一遍之后,一些物体的质感还不是很到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绘制质感的办法,如贴图的使用、质感笔刷的使用。贴图能很快让物体显示出强烈的质感,但会让作品丢失一些手绘感,所以在贴图之后,需要对贴图进行修改,让贴图有实有虚,并在贴图上用画笔描绘出手绘感,让贴图和作品融为一体。Photoshop自带的笔刷数量有限,一些插画师为了提高软件的绘画能力制作了更多的笔刷,这些笔刷种类和数量众多,如模拟传统绘画工具的笔刷、模拟各种风格的笔刷、形状笔刷、绘制纹理的笔刷等。这些笔刷对数字插画的绘制很有帮助,提高了绘制速度,简化了绘制方法,教师应该对笔刷的使用进行演示,让学生把背景画的更加深入和完整。

五、数字插画人物部分教学安排

数字插画中的人物也有很多种画法,从绘制草稿到塑造结束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基础课学生可以先学习用数位板绘制线稿。线稿对线条的质量有较高要求,初次接触数位板的学生很难绘制出符合市场要求的线稿,在绘制线稿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下在软件里用线条绘制人体结构,在记忆结构的同时,对线条质量做一定的要求,而后在绘制正式线稿的时候提高要求,让学生有一个适应和逐渐进步的过程。

六、总结

插画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教材 插图 课文内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7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教材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分别在50幅左右,其中五年级下册近60幅。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好课文插图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利用和开发这些课程资源,科学地利用教材插图,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观察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不少教材插图是根据课文内容而创作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并根据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再将课文内容回归插图画面中,将图和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进行图文阅读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在v课前,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动力,为提高阅读效率做铺垫。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一幅插图是詹天佑的铜像照片,是写实性图片,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插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内容:“在北京的青龙桥车站,竖立着一座詹天佑的全身站立铜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座铜像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詹天佑》吧……”《詹天佑》的第二幅插图是文中所写的“人”字形线路插图,通过观察图片,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人”字形线路,也就不难理解詹天佑是如何克服铁路设计和施工困难。

二、仿照插图,画出想象示意图

语文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可见,教师仅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插图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这些内容画成想象示意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运用能力。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引导学生根据第二幅插图理解“人”字形线路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画成想象示意图(如图1),让课文内容“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想象示意图后,教师还可以将居庸关工程“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八达岭的“中间确凿井”画成想象示意图(如图2),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出发,设计灵活的竞赛式创作,最后互动式评选学生的作品。这样教学,师生互动读课文、观察插图、画想象示意图、师生互动竞赛,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想象力,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思想教育。

三、让插图画面动起来,加深记忆

有些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中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是其中一处。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象,将静止的画面想象为动态画面,指导学生表演,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插图理解课文描写的相关内容,想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并请学生上台表演文中描写的这一处细节,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骆驼咀嚼食物的视频,这样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从静止的画面过渡到动画视频,从阅读理解向创作方向的发展,把图画和课文内容相结合,使其认知由抽象变得具体,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插画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插图;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18

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有两百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大多出自名人之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很高的价值,而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插图的作用,这样既浪费了现有的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插图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有趣,它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视觉记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插图教学的原理

1. 众所周知,从语文教学信息的传导方式来看,语文教学中的图表教法采用了语言讲述与直观图表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教法语言持久性、稳定性差的弊病,学生能通过图表对课文形成完整的印象;由于图表配合语言表述,这就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易懂。

2. 从信息的接受来看,图表法将教师传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实践来看,图表法打破了传统教法的模式,一扫课堂沉闷的气氛,有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运用图表教法,教师可以不必繁琐地分析、讲解,只要略加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图表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而且学生能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总结出规律。因此,图表教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传授与学习并举、知识与能力并重、结论由过程推出。

二、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从“图”入手,提高学生看、说、读、写的能力

看是基础,笔者在学生拿到语文新课本时,总要问一句,这本书中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学生略翻一遍后,基本上回答:图最吸引人。在看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说图的能力,说是关键,说话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看课文插图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获取表象和基本情节,然后在语言的帮助下进行连贯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同时,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学生一旦有了画面上的具体形象作支柱,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能力会迅速发展起来。

我们可以要求七年级学生简单地复述画面内容;八年级学生除了能完整地复述画面内容外,能发表简短的议论,在说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例如,在《故乡》一文中,使用了两幅插图,前一幅是少年闰土,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一位聪明能干、天真活泼的少年英雄形象,后一幅是中年闰土,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迟钝麻木、胆小怕事的农民形象。通过两幅画的对比提出造成闰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当时的背景,学生不难回答是由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所致,这是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遭受残酷折磨的结果。通过看图、说图,最后达到写图的目的。在写图前首先要确定观察顺序,教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其次要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掌握了观察顺序后,学生要有目的地寻找观察对象,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观察,从而确立中心。

2. 用图助教,变苦学为乐学

用插图来帮助教学、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多数学生认为说明文枯燥乏味,学起来太苦,要变苦学为乐学,不妨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笔者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四种云的名称、特征吗?学生在议论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会问:能否让我们先看课文再回答?这样就达到了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背诵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感到记忆困难,如何来突破“难记”这关呢?也同样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如学生在背诵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苏轼在中秋月下“把酒问青天”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按“苏轼在月下做什么?问了几个问题?担心什么?”的思路记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十分有效,学生由于有画面的提示,有一条较为清晰的记忆思路,在短时间内就能记住。

3. 通过“图”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众所周知,语文课离不开审美教育,而图是最直接的美学教育。教师利用插图的情感因素,创设一种情与景、情与理相融的艺术境界,陶冶学生的性情,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笔者有意引入文中插图,直接刺激学生的审美感官。通过画面内容的分析,学生不难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此外,课本中还有大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插图,如集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物于一体的晋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通过这些图可以使学生感到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致、山水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岳阳楼、醉翁亭的插图,可以看出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风光,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插图,可以感受古代人民战胜大自然的决心,体会大禹公而忘私、以身作则的博怀。因此,利用好插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素质。

4. 化文为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插画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文插图;想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到要开发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的许多教师便想方设法拓展语文教学渠道,走出语文课本,走出教室,寻找教学资源。而对语文课本上现有资源,如,课文插图,却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结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情景或景物而绘制了精美插图。这些精美的插图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

一、妙用插图,激发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习汉字和课文的基础。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我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枯燥地读、背、写,而是充分利用文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运用插图就可收到这种效果。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插图上的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把识字与事物连起来,提高了识字效率,巩固了识字效果。从而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汉字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聋校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等,并且大部分插图、动画、音像就是声情并茂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让学生先看图,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二、巧用插图,引发思维

语文教材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实际上是将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予以明确定位。聋生由于特殊的社会属性,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及正常儿童,以语言媒介来补充的形式又不适合于聋生这一特殊对象,于是,造成了聋生思维和语言发展的滞后现象。聋生对概念的掌握需要直观形象的事物来帮助,而插图正是把各种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他们的一种载体。课文中的插图沟通了聋生所读的语言文字与阅读积淀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形象思维的形成,进而促进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由图及文,突破重难点

使用插图的时机应依据文、图及教学目的不同而定,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前,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后,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中。每幅插图都是该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具体形象的再现,如果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插图,就能突出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从图入手,进而学文。人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发展。图是具体的、形象的。从图入手,进而学问,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四、借用插图,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可想而知,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多么重要。

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画面是相对静止的,课文是在画面基础上展开的,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有动态的画面上看不到的内容。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通过图画与课文中静与动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五、抓住时机,插图生辉

聋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们的思维往往要更多地依赖于具体形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和实物操作形成表象。生动形象的插图让学生在轻松、美好、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并从审美愉悦中感悟审美的方法和技巧,审美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之,我们教师读懂“课文”,不等于读懂“教材”,除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每一幅小小的插图,我们都要去悉心揣摩编者的意图何在,仔细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让课文插图走近学生,让语文教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插画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 插图 教材 作用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册教材中都配有几十幅精美的插图。它与课文联系紧密,使高深的文字通俗化,抽象的观念具体化。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插图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了它的存在,使得插图形同虚设。其实,充分地利用好插图,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陶冶其爱美情趣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借助插图,理解重点段落

有的插图是为重点段落配置的,是理解、学习重点段落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这些段落时,如果结合插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段落。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为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配置的。插图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海水的颜色、海底的地形,以及海里各种各样的生物,色彩艳丽,形象逼真。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而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如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插图,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形象地、直观地感受到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里的鱼千姿百态,以及其它丰富的海域物产。从这一角度来看,内容丰富、色彩明丽的插图成了课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借助插图,感知人物形象

有的插图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品质起着渲染、烘托的作用。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我的战友》一课的插图。在熊熊烈火的包围中,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十指深深地了泥土里,两眼瞪视前方,露出对敌人的仇恨的目光。嘴唇紧紧地咬着,脸上是刚毅、果敢的表情。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从的目光和表情中体会他当时的心情,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为了整个班,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宁可自己烧死也决不动一下的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献身精神,并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体会,从而使这位英雄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这一角度讲,形象逼真、内容深刻的画面再现了文章内容,使学生头脑中建立的影像和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借助插图,领悟文章主题

有的插图展示的是某一情景,在教学时图文结合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题。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小摄影师》一文,通过写高尔基接受一名小男孩为他照相而拒绝接受记者采访的事,表现了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的成长。插图展示的是高尔基正按照小男孩的吩咐,摆好姿势,小男孩准备为他照相的情景,高尔基一副特别认真的神情。学生认真观察这幅插图,看到高尔基为了使小男孩照好相而听从小男孩的任意摆布,而且那么郑重其事,就会领悟到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的主题。从这一角度看,刻画细腻、构思巧妙的图画能帮助学生直奔主题。

四、借助插图,体会文章意境

有的文章,学生单凭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很难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而借助插图就会减缓坡度,降低难度。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插图,在宽阔、一望无际的江面上,一叶扁舟已飘然消失在天边,可是诗人还站在江边朝远处眺望。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之后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在朋友的船只已消失在天边的尽头后,却仍久久地伫立江边,不愿离去的怅然若失的孤寂的心情,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诵,学生就会体会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这一角度来看,简单明了、设计巧妙的图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借助插图,陶冶爱美情趣

插画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插图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 刘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