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6 10:02:08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1)

【关键词】 有线数字电视 问题 对策

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它是人们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电视从黑白电视发展到彩色电视、数字电视、高清电视,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电视体系。近年来,有线数字电视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满足了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行业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将成为有线电视行业发展的重点。

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不规范。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统一市场机制。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商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例如,生产了一些不合格的机顶盒,当这些质量不合格的设备被投入到实际运行中,就会影响到群众的正常观看,严重危害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服务质量差。就目前来看,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虽然得到了普及,但是许多商家在安装完数字电视后就不管售后服务工作,当用户的数字电视出现故障时,往往找不到人修。其次,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人员态度差,在与用户安装的时候嫌麻烦,对用户不耐心,做事马虎。另外,小维修人员技术差,针对数字电视故障问题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进而影响到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3、内容单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971座,播出1787套广播节目和2334套电视节目。纵观我国数字电视现状,其发展空间小,服务方式单一,电视节目都比较单一,过分的依然广告后入,缺少新的增长点。另外,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电视节目开始有了跟风的趋势,节目雷同,进而影响到了有线电视的收视率。

二、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2.1规范市场、建立统一的管理运营模式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的。一个产业没有具体的经营模式、没有发展规划、没有经营的主题,那么它很快就会成为淘汰品。为此,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要想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更新换代,充分利用市场手段,逐步的形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进而不断提高产业格局上的竞争力[1]。

2.2加快对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的改革

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大多是单向的广播式网络,在信息化的时代,这个很难满足用户开通双向业务的需求。实行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有助于调高网络的承载能力,建立起健全的、符合业务运营要求的体制,全方位的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使人民的精神文化要求得到满足。

2.3提高服务质量

在新形势下,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是相当重要的,广电网络当前没有统一的运营主体,更没有全国统一的客服号,用户碰到问题都比较棘手,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只有拥有统一的管理,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在客户需要时随时为他们解决困难,才会赢得客户的好评。有线数字电视不仅要提高其售前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提高其售中、售后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人员素质差问题,还必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而为广发有线数字电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

2.4与互联网相结合,提高内容的多样性

随着“三网融合”不断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东西,内容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有独特的东西,广电网络在这一方面要全力拓展高速互联网的接入业务,推行高清互动的内容,让客户了解的内容更丰富多样。要想进入到“三网融合”的时代当中去,做到内容的多样化,拥有自己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也相当重要,它能让广电网络更好的与互联网接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三、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壮大,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以及电信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断的自我超越、自我革新,加快技术的发展,建立起健全的、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新型网络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自身带去利益,为新型网络的发展创作更好的环境,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参 考 文 献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2)

关键词:新型出版业态 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T-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95-01

1 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出版包括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原创作品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涉及出版所有环节。也就是包括出版过程数字化、出版行为数字化、产品功能数字化、产品形式数字化等全新的出版观念。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快,很快形成了当前的网络图书、网络地图、网络期刊、网络游戏、网络教育、手机出版等新业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常常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网络、MP3、DVD、电子书、通过手机下载彩信、彩铃、图片图书、以用新兴的电子书包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悄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因而数字出版是一个大有希望的产业。

数学出版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大众的格外青睐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2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甚至对此说法还有人宣称: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

数字出版,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结构和认知倾向,特别是互联网出版已经形成强大的发展势头,所有这些变化都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由此可见,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的数字出版,对传统的纸质出版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任何IT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硬件和软件生存,他们都将进入内容生产、集成和提供,谷歌、微软、亚马逊、百度、北大方正、以及现在势头正旺的汉王电子书等都是例证。因此,基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数学出版必将成为传统出版的掘墓者。

3 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的竞争

一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谁经济实力强,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经济实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上,以及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的巨大的效益空间。

二是控制力竞争。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谁掌握了内容,谁就是胜者。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谁的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约整合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

三是平台之争。平台之争即品牌之争。信息产业的竞争规律30%甚至更少的企业将拥70%以上的市场资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不断地残酷的竞争之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强有力的网络平台,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成为互联网出版市场的主导者。

四是人才竞争。互联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懂技术或懂管理的人才很少,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则少之又少,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与传统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差距。

4 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共同发展

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应该发扬自己的优点,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从而搭建起与数学出版共存共赢的新局面。面对数字出版的进入,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初期的恐慌之后,现在已经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特点,并取长补短学习数字出版的优点。传统出版业应该放下自己老大的架子,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模式,进而可以真正的走进受众,积极引导并使受众由被动传播变为主动参与,努力让自己的传播方式人性化的同时,又具有互动性。

还要让每个员工看到数字出版产生的效益。并且要想真正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者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储备,其中主要包括:数字内容资源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作者储备、复合型数字内容编辑人才储备、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储备、数字内容信息复合出版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服务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消费群体的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传播运营模式的储备,数字产品营销渠道的储备等。

市场效益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互为因果,彼此制约。如何打破这个怪圈是出版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且重要的是要强身健体,打造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读者需要的方式,提供给读者需要的信息内容,实现真正的互动传播。

出版社如果能强化自身的内容优势,把最核心的内容及时提供给受众,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价值,而不是在网络上费时费力的搜索。这些都是传统出版业的优势而数字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也是传统出版业赢得受众的因素。

在强化了内容优势,发挥了自身的权威性,传统出版业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重视数字出版,吸收新技术,兼容并蓄,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充分利用好对方优势完成自身的革新,将会取得双赢获得更大的发展。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3)

【关键词】柯达 公司破产 企业战略

柯达是一家大型跨国摄影器材公司,全称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柯达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罗彻斯特,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约15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8万多人。在影像拍摄、输出、显示和分享领域柯达公司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柯达公司曾是20世纪全球影像业巨头,在影像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其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但数码技术的高速发展迫使柯达陷入困境,2012年1月柯达公司宣布破产保护。

1柯达公司的破产经过

早在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了2000年,柯达数字产品的销售收入仅有30亿美元,只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显示,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高达71%。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柯达昔日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在影像市场中市场份额的锐减而不复存在。

2011年9月30日,伊士曼柯达公司遭遇破产传言的严重打击,股价跌破1美元 。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在纽约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2013年8月20日,美国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llan Gropper)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保护的方案。

2柯达公司破产的原因分析

纵观柯达公司从辉煌到破败的历程,不难看出造成柯达破产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战略分析不够充分,企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同时管理层在选择和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偏于保守,决策犹豫不决,没有立足于市场发展趋势,最终导致错失良机。

2.1 企业发展战略缺乏前瞻性,技术开发战略滞后。柯达公司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传统影像部门带来的冲击和威胁反应迟钝,企业战略分析不够充分,战略选择缺乏前瞻性。企业管理层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将大量资金长期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份额,增大了退出成本和产品更新成本。

2.2 缺乏远见,未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战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柯达在其经营战略中从短期市场行为左右了合作与技术竞争的关系,导致合作者与竞争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致使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缺乏远见。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技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对手也迅速增加的竞争形势,尤其是富士、佳能等众多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柯达公司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战略。

2.3 未及时确定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企业管理层的思想偏于保守,满足于当下传统胶片产品的垄断地位和市场份额,对新型市场缺乏前瞻性分析,对公司部门结构和营销战略重心没有做出及时的调整,决策中犹豫不决,错失了发展良机。

2.4 没有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为依托实施技术开发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只有领导或者跟上市场与消费者的脚步才能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但是柯达公司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在如何平衡胶卷业务和数字业务的发展战略上犹豫不决,战略选择方面存在失误,重点较多的放在了传统模拟相机的胶卷业务上,而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错过了最佳战略机遇期。

3 柯达公司破产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3.1 柯达公司破产的启示

其一,企业要正确认识市场,了解行业竞争的新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实现产业的顺利演变。

其二,企业应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并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积极落实技术开发战略。

其三,企业要准确定位市场,选择行之有效的营销战略,完成产品的更替和市场的过度。

3.2 对我国企业谋求发展的若干建议

3.2.1强化发展意识,根据内外环境合理谋划企业未来

我国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意识,合理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企业经营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和企业将来发展的可能性选择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3.2.2 制定切实可行的竞争战略

我国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取竞争力,就必须确保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别具一格,或款式新,或更加美观,或功能多。因为别具一格战略一旦实现,它就能成为赢得行业超常收益的可行战略,因为它对五种竞争作用力具有防御型,可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而处于竞争优势。

3.2.3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发展为依托实施技术开发战略

实施企业技术开发战略的目的是要创造本企业独特的竞争地位,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最终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上得以体现。然而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所出的国内外环境来看,要实施技术开发战略,首先我国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并确立技术开发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次,由于我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行业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所以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理顺技术开发的组织结构,使产品能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雪锋.从柯达倒闭谈企业的品牌经营战略[J].今传媒,2015(09).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4)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转变策略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企业的市场营销逐渐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营销服务者也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多直接沟通的管道。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其高效率和高速度的优点在企业营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也要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迎接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文章就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展开讨论。

1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1.1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产品改革和技术同质化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传统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逐渐向个性化和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另外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也高度贯彻了计算机的全面应用,整个生产过程呈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并且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同类产品的生产同质化,生产的技术和配方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相关行业所破解,使得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保证自身的产品与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保持自己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1.2网络经济促进了新的营销方式的建立

生产、批发和零售是传统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是在网络经济促使下,消费者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购物平台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在线支付结账。这样的消费方式大大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网络交易的模式,直接冲击到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促使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营销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营销管理的要素也发生了改变,为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1.3网络经济使市场竞争出现新特点

传统的市场竞争是一种有形产品之间的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有形的商品,所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逐渐呈现出一种无形化的趋势。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要素包括:生产技术、销售资源信息、企业的品牌形象、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传统的市场竞争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跨区域的竞争形式难度比较大,营销方式主要是以营销点为中心向周围的市场进行辐射。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市场营销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企业产品之间跨区域竞争。企业产品营销的影响范围也会逐渐突破时空限制,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2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

2.1变革营销观念,引导市场消费

首先,以市场导向,衡量企业自身在社会市场中的发展优势,摒弃传统的、盲目跟风的旧思想,因为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中,消息的传播会难以突破时间的局限性,造成资源在空间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难以把握市场动态发展状态。在网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市场信息更新的内容进行实时的把握,及时地掌握动态,并且根据市场动态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出符合广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次,优质的服务是保证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能够促进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可以实现互通,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品质量之间的差距。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再是产品品质之间的竞争,而是产品服务之间的竞争。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建立服务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自身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2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企业要及时收集市场的信息,了解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产品中充分体现消费者的需求理念。例如: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的问卷调查,将消费者的理念设计到产品当中,这样不但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能推进企业产生和市场需求的统一。其次,产品要在市场中保持自己在竞争地位,就要在营销之前对其进行定价测试,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产品生产的成本,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价格的协商,对产品的价格进行合理定位。

2.3建设网络平台,推进营销策略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购物平台的高度兴起和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例如: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可以让消费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与产品的经营商之间展开对话,并且随时随地通过智能移动端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时代的特征,建设网络营销平台,推进营销策略的创新,不但可以更新自己的营销方式和结构,还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销售的成本。最终产品的口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市场营销逐渐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企业营销服务者也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更多直接沟通的管道。企业应该了解网络经济时代市场机制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革营销观念,引导市场消费,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设网络平台,推进营销策略的创新,保持自己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童丹丹,李玉红.移动互联网络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现代商业,2014(9):46-47.

[2]胡忠任.网络经济下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4(4):78-83.

[3]孔颖.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87-288.

[4]郑红霞.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探究[J].中国市场,2015(23):19,27.

[5]李军.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8):53.

[6]王月辉,江庆来.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J].中国软科学,2012(4):89-91.

[7]夏慧辉.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J].经贸实践,2015(13):37-38.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政治环境日渐宽松、互联网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传媒业制度政策逐渐清晰,我国开始形成新传播环境。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我国传媒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模式化、套路化的发展模式,突破创新,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 媒体环境媒介融合互联网时代媒介转型

一、媒介化社会:我国新传播环境形成

传媒业的传播环境是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结合,是媒介生存发展的栖息地①。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政治环境日渐宽松,我国的传播环境也发生改变。

1、传媒业社会环境

(1)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20 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传媒业也开始走向市场,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传媒业不再是单纯的政府宣传者角色,而是以市场经营者的姿态在社会环境中生存。我国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如何能在扮演好舆论宣传者的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值得传媒业深思。传媒业必须跳出原先的条条框框,改变模式化、套路化的发展方式,在不迷失自我的前提下不断突破创新,与时俱进,沉着应对市场竞争。

(2)日益完善的政策环境。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及20 世纪90 年代初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媒介处于发展转型时期。我国媒介政策也在不断演进,日益完善。传媒业在采编、经营制度上向企业化迈进②。特别是我国传媒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制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创新制度,我国传媒业在政府日益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下持续健康发展。2014 年8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这充分表明新老媒体互动融合,共同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系列帮助媒体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的陆续颁布,使得我国媒介政策环境日益完善,也为我国新老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

2、媒介内部环境

(1)媒介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媒介体制与时俱进,传媒业开始产生分化,一部分是党和政府宣传者,继续担任“耳目喉舌”的政治宣传角色,另一部分则融入市场,进行企业化和商业化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盈利性组织,这些媒体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实行企业化运作,制定独具一格,灵活多样的采编和经营制度,拥有特定受众群体。媒体必须靠自身独特优势赢得受众,谋求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多媒体竞合环境。伴随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手机、电脑、ipad 等新媒体映入人们眼帘,web2.0 和web3.0 技术使得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用户数量大幅度飙升,3G 高潮刚刚来临,4G 时代已经开启。电子报刊、手机报、媒体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模式层出不穷。这些新兴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相互竞争合作之势。

现代社会是新老媒体竞合发展,优胜劣汰的局面。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沟通不断增多,受众成为信息的参与者、发布者。新老媒体必须在内容、技术、渠道上苦下功夫、深度融合,并对自身所处环境有明确认识,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二、传媒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1、传媒业面临严峻挑战

(1)媒体竞争白热化。我国大多数媒体虽然仍具备事业单位性质,但它们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新型媒体开始出现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新老媒体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当今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包括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媒体之间的多重竞争:原先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而来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政党媒体与私营、合营媒体之间的竞争以及来自国际媒体市场的竞争。新老媒体必须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应对,必将导致媒体之间恶性竞争,造成传媒业大量亏损,不利于媒体持续健康发展。

(2)大量读者群体流失。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受众角色发生改变,成为新闻生产的参与者、发布者,受众需求也呈多样化趋势。

新兴媒体使受众群体不断细分,受众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媒体在新闻生产时无法再通过生产“大而全”的新闻来满足全体受众的需求,转而必须寻找特定的新闻信息以瞄准目标受众。如果传统媒体无法意识到受众需求的改变,还是模式化、套路化进行新闻生产,其内容索然无味,毫无新意,自然也无法吸引受众,会造成受众大量流失。

(3)受众阅读习惯改变。受众阅读习惯在媒介环境改变中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呈现出浏览式、随意性、碎片化等特征。网站的海量信息、手机报的方便快捷、微博的参与互动,微信的点对点精准传播,全媒体时代带来全新的传播环境,迫使传媒业必须改变策略,接受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重新定位目标受众。

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要求媒体必须适应受众快餐式、碎片化阅读特征,为受众提供新颖选题、独家视角、贴近内容以及深度报道,才能成功转型。

2、传媒业迎来难得机遇

(1)数字技术为传媒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数字报道迅猛发展,数字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数字订阅收入不断上升持续增长。数字技术让媒介由最初文字或图片的单一报道变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结合,可视化内容给受众更加直观的阅读感受和全新体验。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给我国传媒业带来发展契机。当然,媒体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照搬照抄到新媒体上,而是要探索数字技术对于整个新闻生产流程、营收模式、传受关系上的突破,形成数字化思维,进行数字化突破③。

(2)新型读者群体形成。媒介环境发生改变,受众的阅读模式和媒介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新型受众群体开始形成。自2009 年微博问世以来,其用户一直呈现狂飙式增长,每年增长超过一亿④。截止到2012 年底,全球网民多达21 亿,中国的互联网用户5.38 亿,手机用户3.88亿,新浪、腾讯微博用户达8 亿多⑤。由此可见,在新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读者群大量流失,但新媒体受众数量却呈持续增长趋势。

新型读者群体对媒体是挑战,更是媒体转型变革的难得机遇。新老媒体应积极融为一体,各自发挥自身固有优势,扬长避短,带来新闻核心信息量的增加和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以贴近群众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读者,最终带来受众群体普遍增长。

(3)全媒体生产经营,新闻产业链更加成熟。在“融媒体”背景和市场竞争环境下,新老媒体互动融合共同发展,其目的是能够实现在全媒体平台下的统一生产经营,从内容生产、渠道发布到产品发行、企业经营形成完整成熟的新闻产业链,实现传媒产业利益最大化。新闻是商品,需要受众进行购买消费才能够生存,这就要求媒体在新闻生产中树立用户观念,明确用户需求,生产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让受众愿意去花钱消费。

我国新闻媒体产业链正在不断丰富。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就要实行产品经营,以拓宽市场空间,赢得新闻价值,我国媒体必须抓住机遇,树立品牌意识,完善生产经营战略,以扩大自身媒介竞争力。三、传媒业有效应对新型传播环境的策略

1、新老媒体互动融合共同发展2014 年被新闻传播学界喻为是“媒介融合年”,新兴媒体发展日益迅猛,传统媒体虽然受到新媒体威胁,但也具备新媒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竞合局面,“融媒体时代”下的明智之举则是新老媒体互动融合共同发展。传统媒体应积极与新媒体“联姻”,在充分挖掘传统媒体自身特点的同时,去开发利用新媒体优势,新老媒体和谐发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2、培养用户观念

新闻媒体必须培养互联网思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互联网思维”强调媒体与受众之间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受众从最初的“读者”变成“用户”,媒体必须重视用户体验,培养用户观念。

新媒介环境中,受众是用户,是顾客,媒体则是服务者,如果媒体仍把受众当做被动接收者,听从媒体安排,那么将会有更多读者流失。因此媒体必须明确受众角色的转变,形成“用户”观念,明确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用户精准定位、量身定做,打造属于用户自身的新闻产品,真诚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3、兼顾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走向企业化生产的传媒业逐渐迷失自我,为追求短期利润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虚假新闻、新闻炒作、低俗暴力新闻屡见不鲜。传媒业的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

传媒业必须明确,在任何时候它们都具备政治属性,都代表国家和人民,其社会价值始终是第一位。媒体不能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误导受众。面对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环境,新老媒体都应坚守自我,培养自身职业道德,树立社会责任感,突出人文关怀,保持传媒业权威性和公信力,理性参与竞争,兼顾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促进传媒业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媒体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媒体转型改革也势在必行。面对新传播环境,我国媒体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在新闻生产、渠道发布、产品经营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突破,才能使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①李勤,《新闻传播环境对知情权的影响》[J]《. 当代传播》,2004(6):10-13

②潘祥辉,《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与“四维模型”》[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5):1-7

③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8):16-20

④蔡雯,《“全媒体战略”中的内容生产创新——对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考》[J]《. 新闻战线》,2013(1):86-88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6)

关键词 政府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 自然垄断 国家产权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f Governmental Admin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Yang Ka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ole that government plays in the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the necessity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and the perfecting of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to supply references.

Key words governmental adminstrationdigital cable TVnatrual monopoly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已是当今世界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政府规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一、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克服或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保证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规制的内容主要有内容、市场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在此我们重点讨论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制,即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费率和技术标准等的规制,不包括政府对内容的规制。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美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政府规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法尽管在法律上禁止某一地区有线电视的特许约定,但并不禁止或者说默认某一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美国在1996年的《电信法》中打破了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界线,允许电信业进入有线市场,刺激了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美国有线电视才兴起的时候,与无线电视竞争,产生了许多矛盾,曾困扰着有线电视的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Must-Carry Rule(有线电视系统有责任传输当地无线电视台的信号),较好地调节了二者的矛盾和平衡二者的利益,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并不仅仅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还在双向互动的平台上提供许多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影视作品的点播,游戏,股票交易,数据库等信息服务。这些新的服务的出现,需要政府针对种种市场行为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来确保其发挥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3.有线电视的国家产权要求政府规制

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尽管我国媒介遵从市场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追求市场效益,仍然是公共资源,需要求得市场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市场效益。

二、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总的说来,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比如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率规定为:“付费频道的收费标准,由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等相关运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并报相关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在一年后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中重新规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或调整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收费标准应执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虽然这一规制的更改避免了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因利益分配的分歧导致的拖延,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更举行了一系列政府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不够科学和权威,给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损失。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比如2005年1月开始执行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具体规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构成,太过笼统。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中应包含安装费、维护费以及频道节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有线电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较为低廉的安装维护费,基本上不含节目费用。而有线数字电视的推行,意味着开始收取付费节目费用,目前尚没有法规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构成以及不同费用的征收进行相应的规制;另外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其他环节如全面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后的多余频道如何处理分配也缺乏相应的规则。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取多少费用,怎样征收费用都应该有明确的政府规制。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除了“内容为王”,以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有线电视分级收费的方式,为受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等级,收取从低到高的费用。在美国,1992年《有线电视法》依据不同的服务等级建立起相应的费率管制。基本服务级由政府参照FCC制定的规则进行管制,高级服务级由FCC制定规则并管理,按频道收费和计次收费不受管制。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收费的合理。

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营运资金扶持的政策规制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承担了一定的公益的任务并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理应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再加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商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事实上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不如人意跟资金的紧缺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风险,保证足够的资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事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息,以减轻运营商在机顶盒及其它环节上的巨大开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扶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目前也有个别省市政府出台了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资金扶持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仍缺乏一个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制。

事实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多方面的规制要完善,如实行数字电视后多余频道的分配原则,服务的规范细则和惩罚的条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等,政府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尽量通过立法的手段加以规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篇(7)

关键词 政府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 自然垄断 国家产权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ole that government plays in the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the necessity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and the perfecting of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to supply references.

key words governmental adminstrationdigital cable tvnatrual monopoly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已是当今世界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政府规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一、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克服或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保证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规制的内容主要有内容、市场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在此我们重点讨论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制,即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费率和技术标准等的规制,不包括政府对内容的规制。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美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政府规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法尽管在法律上禁止某一地区有线电视的特许约定,但并不禁止或者说默认某一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美国在1996年的《电信法》中打破了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界线,允许电信业进入有线市场,刺激了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美国有线电视才兴起的时候,与无线电视竞争,产生了许多矛盾,曾困扰着有线电视的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must-carry rule(有线电视系统有责任传输当地无线电视台的信号),较好地调节了二者的矛盾和平衡二者的利益,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并不仅仅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还在双向互动的平台上提供许多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影视作品的点播,游戏,股票交易,数据库等信息服务。这些新的服务的出现,需要政府针对种种市场行为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来确保其发挥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3.有线电视的国家产权要求政府规制

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尽管我国媒介遵从市场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追求市场效益,仍然是公共资源,需要求得市场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市场效益。

二、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发布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总的说来,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比如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率规定为:“付费频道的收费标准,由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等相关运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并报相关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在一年后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中重新规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或调整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收费标准应执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虽然这一规制的更改避免了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因利益分配的分歧导致的拖延,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更举行了一系列政府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不够科学和权威,给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损失。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比如2005年1月开始执行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具体规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构成,太过笼统。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中应包含安装费、维护费以及频道节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有线电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较为低廉的安装维护费,基本上不含节目费用。而有线数字电视的推行,意味着开始收取付费节目费用,目前尚没有法规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构成以及不同费用的征收进行相应的规制;另外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其他环节如全面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后的多余频道如何处理分配也缺乏相应的规则。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取多少费用,怎样征收费用都应该有明确的政府规制。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除了“内容为王”,以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有线电视分级收费的方式,为受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等级,收取从低到高的费用。在美国,1992年《有线电视法》依据不同的服务等级建立起相应的费率管制。基本服务级由政府参照fcc制定的规则进行管制,高级服务级由fcc制定规则并管理,按频道收费和计次收费不受管制。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收费的合理。

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营运资金扶持的政策规制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承担了一定的公益性服务的任务并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理应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再加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商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事实上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不如人意跟资金的紧缺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风险,保证足够的资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事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息,以减轻运营商在机顶盒及其它环节上的巨大开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扶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目前也有个别省市政府出台了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资金扶持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仍缺乏一个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制。

事实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多方面的规制要完善,如实行数字电视后多余频道的分配原则,服务的规范细则和惩罚的条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等,政府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尽量通过立法的手段加以规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