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食品与食品安全

食品与食品安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6 10:02:15

食品与食品安全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1)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从劣质奶粉“喂肥”大头娃娃事件,到劣质龙口粉丝事件,从广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到“苏丹红”,“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最近对禁用“面粉增白剂”的争论,这一系列事件,使食品添加剂这个词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令广大老百姓时刻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担忧。本文将深入讨论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问题。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等[1-2]。

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满足消费者适口性和健康的需要,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3]。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容易使食品褪色、变色、香气散失等,因此,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同时恰恰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其次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在食品中适当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同时有利于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有一定的意义。此外,一些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便于长途运输和储藏。

3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管理办法。GB2760 -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我国现行的强制性添加剂使用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适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者。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及用量,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营养素。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有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及其他类,同时还附录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实施细则》。

尽管这些法规给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提供了标准,但是,某些食品加工厂为了追求利益,往往无视标准,出现违禁使用、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而这正是食品添加剂所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辣椒酱及其制品、肯德基等食品中使用的苏丹红一号;处理水发食品使用的工业用火碱、过氧化氢和甲醛;工业级碳酸氢铵作食品疏松剂;用于面粉漂白的工业用吊白块等等,均属于违禁使用的添加剂。用于乡巴佬鸡翅等熟鸡肉制品的焦糖色素,一些不法罐头加工厂生产的高温灭菌果蔬类罐头加入的糖精和笨、苯甲酸钠,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和果冻等食品中添加色素等,均属于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与违禁使用和超范围使用相比,超量使用添加剂似乎更加司空见惯。这往往与生产企业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重复使用食品添加剂,多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如国家在未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之前,允许的最大使用量为0.3g/kg。但在加工过程中,生产面粉厂添加,销售商添加,生产馒头的小作坊添加,致使最终产品的增白剂严重超标[4]。

除了生产者违规操作外,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卫生监督管理未到位,也助长了生产企业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如卫生监督部门对食品生产配方审查不严,有的只审查生产流程,没有审查添加剂使用情况。事实上小作坊、小加工企业,多分布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而基层检测技术落后,缺乏添加剂检测技术,致使监督覆盖面狭窄,抽检率低,添加剂使用发现率低。

4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办法

4.1完善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

应对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修改制定,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专业性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现有食品添加标准不适宜于行业发展,不适合国际交往需要,不少国外禁用多年的添加剂,仍保留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新产品目录中,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限量把关不严。如一些在国际上已普遍禁止的品种,仍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使用;已批准的1 500多种中,仅250多种有国际标准;许多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仅23%。正是这些标准的不统一,造成我国在食品出口贸易中出现很大的障碍。因此,要加快完善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取许可使用名单制,规定许可使用的名称、范围、最大使用量和残留量。必须以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危险性评价作为制定标准的基础,对现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进行全面、科学的修订、补充,与国际接轨。尽管我国GB2760 -2011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也已修订完成,即将于2011年6月开始执行,增加到2314种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但修改力度不大,需要继续加强添加剂安全性的研究,制定检测方法、生产规范、使用规范,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对其品种进行补充或淘汰。

4.2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

首先严把许可关,严格执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审批及发放卫生许可证程序。设立市场的准入机制,从添加剂生产到使用各环节,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其次,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的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用量,并在产品标签上标示。严禁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和伪造为目的而使用添加剂。要建立使用备案制度,购买添加剂时按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单;必须使用属于食品用途的添加剂,其产品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禁用非食品添加剂;添加剂应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和使用登记台帐,并分类、分开存放,以防误用。

4.3强化各个部门监管职责,加大惩处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应强化生产和使用单位监管,督促企业依法、科学使用添加剂,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自检机构。要重点提高县级卫生监督监测机构检测水平,加大抽检力度,扩大覆盖面。加强立法,明确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等部门的监督职责,以及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的内部管理职责,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管合力,严厉查处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禁止生产和使用违法添加物的行为,不断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

4.4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监督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讲座和网络等宣传形式,开展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性宣传,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功用,一方面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行,时刻敲响警钟;另一方面,也让广大消费者理解按国家规定使用添加剂的食品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陈瑶君.食品添加剂[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

[2] 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1:230--232.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2)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性;饮食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百姓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还涉及到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1]。由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事件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为此,笔者简要论述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

1食品质量

食品质量,是指食品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食品的外观、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以及安全卫生等[2]。食品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1食品的特性

食品特性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可以相互区分的各种特征,如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外观特性包括大小、粗细、长短等形态,黑白、黄绿、青红等颜色;内在特性包括老嫩、口感、纯度等;适用性包括使用范围、食用方法、食用条件等;质量特性包括营养成分、保健性能、保质期限、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食品特性有些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等识别,有些只能通过仪器设备检测才能发现,如对人的生理影响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有些食品特性通过定性描述就很清楚,有些则需要定量说明。为表示食品质量,食品包含的一些成分不仅要说明有无,而且还要说明多少。

1.2对食品的要求

消费者和社会对食品的要求,包括明示的要求和隐含的期望,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明示的要求是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的要求,如社会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及其食品本身的安全、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法律、规章、条例等规定;国家、行业或者地方关于食品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市场对食品的要求,如市场准入条件、标识包装特点。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指社会、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或期望,是人们的意愿和期盼,是消费者对某类或某种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没有文件规定。如消费者一般认为,芹菜是绿色、细长具有特有清香气味、多纤维素的一种蔬菜,否则就不是芹菜。生产者为市场提供的芹菜不能脱离消费者对芹菜的这些基本理解。

1.3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食品满足消费的程度,指食品满足明示要求和隐含期望的情况,它既包括满足规定要求的客观水平,也包括消费者对满足预期使用目的主观评价。质量是一种客观状态,其本身既不表示人们在主观上所做的优良程度评价、在定量上所做的技术评价、在效果上所做的适用性能评价,也不表示人们的主观质量要求。食品满足明示的要求,达到标准,说明食品质量合格。

2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食品的安全性,就是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是指正常人在正常食用的情况下摄入可食状态的食品,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3]。对它的充分理解应该注意2个方面:一是对危害人体的界定。这种危害应包括消费者急、慢性毒害、感染疾病,危及消费者及其对后代的隐患。二是对无毒无害的界定。这是一种会对食品产生潜在危害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或状态。随着人类社会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新的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发现,另一方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发现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从食品安全性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不是一个能够简单、明确判断的事情。

美国学者Jones建议应该区分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2个不同的概念[4]。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不过,由于在客观上人类的任何一种饮食消费,甚至其他行为总是存在某些风险,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尽管这是当代环境威胁加剧条件下普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相对安全性就是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任何食物成分,尽管是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或其毒性极低,若食用数量过多或食用条件不当,都可能引起毒害或损害健康。如食盐摄入过量会中毒、过度饮酒伤身体等。饮食的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中人为施用的农药、兽药、添加剂等,还大量来自食品本身含有的天然毒素。过度偏食可能使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超量积累达到有害程度。某些食品的安全性又因人而异,如鱼、蟹类水产品经合理的加工制作及适量食用,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少数有鱼类过敏症的人可能带来危险。食物中某些微量有害成分的影响,也往往在对该成分过敏的人群中表现出来。以上说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制作、食用方式是否合理,食用数量是否适当,还取决于食用者自身的一些内在条件。

食品绝对安全性与相对安全性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方面是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者、生产者和科技界主流派对什么是安全食品在认识角度上的差异。前者要求对他们提供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把近年频繁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归因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当。后者从食品构成及食品科技的现实出发,认为安全食品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食品,而是在提供丰富营养和最佳品质的同时,力求把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可以认为,这2种不同的概念既是对立的,又是互补的,是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发展与逐渐深化的表现,从需要与可能、现实与长远的不同侧面,概括了食品安全性比较完整的含义。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食品工作者和食品消费者,要正确认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确保消费者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3参考文献

[1] 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47-49.

[2] 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3)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

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开发并使用于人们的食物中,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引起了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内涵以及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内涵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营养强化剂不同,一般没有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2009年6月1日,我国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中对食品添加剂作出了明确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或满足食品保鲜、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或天然物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也对食品添加剂作出了明确定义:有意识地添加于食品中的少量的以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风味、外观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内涵

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说,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有巨大的区别,人们并不是一定要食用食品添加剂;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企业为了满足食品加工、食品资源开发和增强食品吸引力等方面的需求,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但消费者在主观上并不愿意直接食用,很多时候都是被迫或无奈地食用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的区别还在于,食品添加剂有比食品更严格的使用标准,包括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目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使用限量是使用标准的主要数据,用ADI值表示。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较低时,ADI值低于食品,就会产生很明显的效果;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超高时,ADI值高于食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食品添加剂在技术上应当明确有必要添加,而且还要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其安全、可靠。

二、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1.食品添加剂是否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并非一定会影响食品安全,只有当食品添加剂超过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或者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时,才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1.1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

首先,消费者没有对食品添加剂的内涵和功用进行深入了解,从而误认为凡是含有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食用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且,某些企业利用消费者的认识误区,大肆宣扬他们的产品都不含有食品添加剂,更加深了消费者的误解。

其次,消费者不能正确分辨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区别,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一些不法商人将非食用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误把责任归咎于食品添加剂,误认为食品添加剂危害人体健康。

1.2规范、科学及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1.2.1相关人员都会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进行严格的检验,并通过一系列毒性试验来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评价,确保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2.2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食品工业的进步。食品添加剂不仅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而且易于管理、使用方便,既有助于改变食品的色泽、增强食品的风味,又有助于改善食品的加工工艺、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对食品的保质、保鲜等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食品工业的需要。

1.2.3国家明文禁止添加非食用物质到食品中,比如三聚氰胺、吊白块、苏丹红等,非食用物质并不是食品添加剂。

1.2.4某些食品添加剂本身也是一种营养物质,例如,我国已研发出一种名为乳链菌肽的新型防腐剂,它既能很好地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又因为是一种氨基酸而能强化营养。

2.食品添加剂对提高食品安全的作用

我们对食品添加剂问题的讨论,最终目的就是要落实到食品安全这一视角。我们应该看到,食品添加剂功效齐全、种类繁多,如果缺乏食品添加剂,我们就只能食用保质期和保鲜期短的食品,并将面临因为食物变质而可能导致的病菌繁衍等更严重的不安全因素,影响食品的安全,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1防腐剂对提高食品安全的作用

防腐剂是一种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物质。最常见的化学防腐剂有山梨酸及其盐类、苯甲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化学防腐剂能够防止食物因微生物滋生而引起的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在自然条件下的保存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2.2抗氧化剂对提高食品安全的作用

同防腐剂一样,抗氧化剂对提高食品安全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氧化剂能够防止食品因分子氧化而引起的脂肪氧化,防止食品油脂发生食品酸败,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贮存期,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国目前规定可以使用的食品抗氧化剂有生育酚(VE)、异抗坏血酸钠、植酸(肌醇六磷酸)、抗坏血酸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14种。按照性质划分,我们可以把抗氧化剂划分为水溶性抗氧剂和脂溶性抗氧剂。水溶性抗氧剂多用于减缓或消除水果、蔬菜因氧化而导致的变质;脂溶性抗氧剂多用于避免食品中的脂类物质在使用和加工过程中因被氧化或超氧自由基而导致的分解或酸败,防止食品变质、变味。抗氧化剂也可消除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从而阻断自由基对人体细胞膜和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的损伤,防止恶性肿瘤及炎症的发生。

3.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1护色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护色剂是指能与肉制食品里的呈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能够保护食品的色泽不被破坏,从来源上看就是硝酸盐。护色剂能够降低腌制的食物导致的中毒风险,能够增强肉质食品的色泽,能够防止果蔬的褐变等。但是,过量的护色剂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的甚至会致癌。

3.2漂白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漂白剂是指,通过还原、氧化等化学反应,破坏或抑制食品中的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还原型漂白剂,还是氧化型漂白剂,对人体都有毒性。

3.3合成色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合成色素多为偶氮化合物,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合成色素可能引起致泻、致畸、致癌等病变,其中还有很多危害人体健康的副反应发生。

3.4人工合成甜味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甜味剂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主要有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种,营养型甜味剂主要有庶糖、麦芽糖醇、甜菊甙、葡萄糖浆等;非营养型甜味剂具有一定的甜味,但不含或含有少量热量,是一种无营养、低热量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木糖醇、安赛蜜、阿斯巴糖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对婴儿、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弱的人群危害很大,甚至有致癌作用。

三、结语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曝光了一大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有很深的误解,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但实际上,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不同,对延长食品保存期,提高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消除误解,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1]王明强,陈顺浩,浦绍飞等.预防和控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防止对策[J].中国调味品,2012,37(4):14-19,23.

[2]凌关庭.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J].粮食与油脂,2004,(6):32-35.

[3]陈锡福,陈生男,韩宏等.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7(6):593-596.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4)

【关键词】问题食品;食品召回;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及监管

近年来,我国不断爆发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鸭蛋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三鹿的三氯氰胺奶事件、蒙牛奶的黄曲霉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民众经受一次次的“精神恐慌折磨”。在一系列重大问题食品事件之后,社会上要求制定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的呼声越来越多。

一、食品召回及其等级

1.食品召回是指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食品召回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本质上是一项着眼于消费终端的问题食品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预防措施。

2.问题食品召回的等级

一级召回:(属于最高等级)指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级召回:指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级召回:指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问题食品召回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与食品经营者相比,消费者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食品召回制度实施后,可以通过政府监管机关以召回的形式帮助消费者完成若干关键举证责任,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二、有利于帮助食品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长期以来,因问题食品被追溯的法律成本较低,而制造问题食品获得的利润较大,立法的盲点刺激我国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不重视食品质量,甚至违法经营。

第三、问题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促使企业真正重视食品的质量问题,积极消除问题食品的潜在危险或尽可能缩小既成危害。只有在召回行动中表现出最大程度的诚意和努力,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企业才能长期生存和发展。

第四、加大对企业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现行的有关规定,对于问题食品罚款数额较低,对在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以罚款为主,且罚款数额较低,对违法违规者起不到震慑作用。应当大幅提高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风险成本”,使其倾家荡产,不敢轻易制假售假,从法律上遏制制假售假行为。

三、问题食品召回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发展

问题食品召回的法律、法规,经历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最早提出食品召回概念的是1995年的《食品卫生法》第42条,这是我国食品召回的开端。2002年10月,《上海消费者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次召回制度的地方立法。2007年7月,国家质量检察总局正式颁布《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的名义出台食品召回相关规定,加强对问题食品召回的执行力度,推动食品强制召回法律制度在国内食品市场的规范运行。2009年6月1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强制召回制度第一次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从此强制召回制度的实施有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将全面施行强制食品召回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

四、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1.问题食品依然很多。近年来,近管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专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不乐观。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问题食品频繁的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今年的两会排在最前面的热点话题就是食品安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一直呈上升趋势,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约为数十万人次,每年因直接的或间接的问题食品原因,要有数万人为此罹患癌症或付出生命。

2.打击效果不如人意。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黄太云讲话:现在有毒有害食品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老百姓几乎不知道吃什么,能吃什么,吃什么安全。例如;地沟油事件、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的三氯氰胺事件、蒙牛奶黄曲霉事件等各种问题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不利于我国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在2011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的84万刑事案件中,涉及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有278件,判处罪犯320人,食品犯罪占犯罪比例的万分之三这个数字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因此,行政、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企业和人员,采取重罚和刑罚相结合,相信效果一定会很乐观。

3.被管理对象高度分散和基层监管力度薄弱。我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特点是: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差,100多万个生产企业中约有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大多数不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必备条件。而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县级以下的城镇和农村的小作坊小企业成了食品监管的真空地带和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问题食品事件的多发地。

4.食品整治涉及社会因素多。食品监管涉及到1000多万食品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涉及经济发展速度、食品安全供应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为提高食品安全,适当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和我国的法律法规教育。

五、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职能

1.要完成从经济管制思维向社会管制思维的理念转变。食品监管部门的要完成从经济管制思维向社会管制思维转变。经济管制是以企业利益出发,通过价格机制、准入机制来保护市场的竞争者。社会管制是从社会利益出发,主要侧重关注民生和环境,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

2.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加大打击食品犯罪力度。食品犯罪的动因主要是利益驱使,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惩罚。打击食品犯罪得民心、顺民意、合天理,加大打击食品犯罪力度,保证食品安全。

3.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的界定比较复杂,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都有自己的标准,由于标准不一,监管部门常常用行业标准来推脱责任,致使监管缺失,因此食品安全标准亟需统一。此外,我国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有待于提高,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吃到放心的、安全的食品。

4.建立食品档案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管理职能。现在各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食品档案制度,我国目前几乎没有健全的食品档案制度。食品通过建立档案制度,能够有效了解食品的各种信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通过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和管理职能,加强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功能。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5)

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旨在引导公众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主办单位也由2012年的10个扩大至14个,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食品安全 诚信守望”新闻宣传公益行动、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有奖竞答、 “食品安全走进食品工业”、“中国肉类博览会”、“进口食品安全口岸行”等70多项主题活动,逐渐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及维护食品安全,全国不少企业参与了支持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一些企业管理者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

如今的中国,财富越来越多,GDP数字越来越高,每个人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最可悲的是,我们可吃的、敢喝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没有钱,但我们不能没有吃的东西,没有安全的吃的东西。只要我们出台一套真正保护食品安全的政策,我相信全国,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支持。今天的日本,今天的美国,今天的欧洲,有蓝天碧水,但是40年以前,他们跟我们今天一样,有不能喝的水,空气污染,食品不安全,他们治理了,我相信我们可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统一的思想,而更需要的是统一的行动,是每个人的参与,这涉及到每个家庭。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已经不是食品监管的问题,是全民参与的问题,是大家共同来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机会。

海南最大的椰子食品企业黄春光: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必须坚守的经营准则,企业发展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他强调的“三不”箴言体现了春光食品在生产高品质食品上的追求与决心。助理严欣表示:“春光一直以来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对每一颗椰子的筛选开始,春光人用行动来践行着‘三不’箴言:绝不让一个不合格的椰子、一片不合格的椰肉、一滴不合格的椰奶混进车间!”

内蒙古永业集团总裁程坦:

在生产流程控制环节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建立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之前,企业更应保持高度社会责任感,把维护食品安全和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可靠的食品作为企业的道德底线。加大科学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确保食品安全。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高科技的农资产品和科技服务,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类健康源头就是动植物的健康。通过缩短产业链条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传统上来讲,从田地到餐桌,要经历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一直到分销、零售这五个环节,而且是不同主体共存的一个比较长的产业链条。其中,企业可以帮助农民生产健康、可靠、绿色的动植物产品,同时能帮助他们把这些健康、可靠的动植物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帮助”过程中企业如果能够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控制,就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把食品安全风险掌握在一个可控的程度之内。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

我认为这是伟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一方面广大的农民从农村到城里去,他们变成新的城市人,他们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价值,过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暂时或者永久都不回去了。这个时候吃商品粮,吃肉鸡蛋奶的人多了,谁来种,这就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机会。当农民进城了,让出这个市场空间,才有可能建立规模的、现代化的产业的发展。拿我们来讲,连续五六年,每年销售超过一百亿,我们员工每年差不多增一万人,这是市场的需求,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选择,那么多的人他们要吃肉,要吃猪鸡鱼鸭,这是给我们的机会。但对我们来说,不但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吃得好,要健康,要环保,要安全,这是巨大的考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也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当这种规模化监管到位,更容易监管,更容易做得更好,所以说你看国际上,拿美国来讲,他们的农户规模已经非常大了,这样的话政府的监管就容易了,而且大的企业责任一定更大,因为一旦查出问题,是倾家荡产,他输不起,因为他有那么多的资产,有那么多的社会影响,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社会责任,要保证供给,而且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让社会认同,还不断有创新,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伊利集团副总陈福泉:

首先,是责任意识。婴幼儿奶粉是婴幼儿的第一口粮,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婴幼儿奶粉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第一步骤。其次,是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体系不成方圆”,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无缝链接。第三、是企业战略。要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伊利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很重视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我们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囊括了产品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以及市场监督的全线监控流程,确保消费者喝到真正的安全奶、放心奶。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6)

        食品卫生是在食品生长、培育、生产或加工等过程中,为保证其安全符合卫生和良好感官性状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措施。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生物性污染,如细菌、霉菌、毒素、病毒、寄生虫、昆虫;化学农药、添加剂;物理因素,如放射性污染;人为因素,如投毒、掺假、伪造。对于食品,首要的条件是食品的无毒无害要求,其次是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感官性状。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研究食品中有害因素(如: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其防止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食品卫生学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现代食品工业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而得到不断的发展,高分子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对塑料、涂料、橡胶的食品卫生要求:远红外线和微波加热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加热工艺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方面的探讨;农药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种类的迅速增加,也加快了食品卫生毒理学的进展;保健食品推动了食品功能性评价的研究和发展,在与这些食品卫生基本内容发展起来的同时,食品卫生学的技术方法,包括食品化学及生物化学方法、食品微生物学方法、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测定方法、毒理学方法以及调查统计方法等,都相应地发展和建立起来了。 

        1 食品安全 

        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1.1 食品原料污染  农产品种植和禽类产品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残留于农产品中,构成对人体潜在危害;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 

        1.2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  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部分不具备生产食品的条件,甚至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设施。 

        1.3 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食品质量安全,加工中使用劣质原料,或者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造成食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达超标,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生物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1.4 食品流通环节污染  食品流通环节不具备应有的卫生条件,对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导致食品包装储运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1.5 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  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乘虚而人,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部分市场管理者受利益驱动,对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工作配合不积极。 

        1.6 消费者识别能力较差,维权意识不强  一些消费者由于缺乏对食品的鉴别与识别知识,购买食品不但存在安全问题,也缺乏鉴别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本身缺乏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2 监管措施 

        2.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须按照法律程序依法行政,需要健全打击制售劣质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基本法律制度,在立法层面上严格规范和界定执法权限和内容,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范围、处罚依据、强制措施、强制力的保障等都要有明确而又具体的法律规定,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执法依据更充分,职责更明确,且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强制手段,补充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如赋予工商部门对疑似劣质或有毒有害食品适当的扣押权、封存权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劣质和有毒有害食品继续销售和蔓延。 

        2.2 明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检测职能 

        明确对流通领域食品进行检测的职能归属,确立工商部门依法检测结果的法律权威性。解决检测结果能够作为执法依据的问题。加快监测车iso/iec 17025认可体系的建设,使监测车获得法定检测资质,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车的检测功能,使监测工作得到落实。同时,努力解决用于食品检测的装备和费用。 

        2.3 整合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成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统一协调机构,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以职责分工明确的行政机构来实施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战略,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统一监管,发挥多个部门的执法合力,构建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协调、监管信息通报和督察督办制度,达到长效监管效果。 

        2.4 发展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理论、方法和管理模式。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原则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推行食品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体系(haccp体系)的力度。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食品与食品安全篇(7)

1、工商行政管理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签字后归档。(对)

2、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不承担责任。(错)

[应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销售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尚不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乳品和相关的工具、设备等物品,并处违法乳品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对)

4、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可以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错)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5、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对)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食品实施免检。(错)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错)

[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8、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的行政处罚。(错)

[对生产经营者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二、单项选择题

1、《食品安全法》于( C )实施。

A 2009年2月28日 B 2009年5月1日

C 2009年6月1日 D 2009年10月1日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负责对( B )领域实施监督管理。

A 食品生产 B 食品流通

C 餐饮服务 D 以上全是

3、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记录制度,且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B )年。

A 1 B 2 C 3 D 4

4、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检测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B 可以向经营者无偿抽样检验的样品和收取检验费用

C 对食品的检验应当委托法定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D 当经营者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进行复检

5、下列关于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C )

A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B 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C 只需要中文标签和说明书,其他的不需要

D 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6、下列食品不需要贴QS标签的是( D )

A 小麦粉、大米

B 酱油、食醋

C 冷冻饮品、速冻米面制品

D 西餐厅自制糕点

7、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 C )

A 制作成份 B 产品标准代号

C 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D 明星代言

8、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C )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A 3 B 4 C 5 D 10

9、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的举办者允许未取得许可的食品经营者进入市场销售食品,或者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处( A )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A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 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 五万元以下

10、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D )倍的赔偿金。

A 2 B 3 C 5 D 10

11、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乳品质量安全负责,是乳品质量安全的( A )。

A 第一责任者 B 第二责任者 C 总体责任者

12、(B)有权向畜牧兽医、卫生、质量监督

、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举报乳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A 公务员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 乳制品经营单位

13、乳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信息由( A )卫生主管部门公布。

A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 地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4、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 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 罚款。( C )

A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B 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C 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D 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

15、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 C )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 3 B 5 C 10 D 15

三、多项选择题

1、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ABCD)

A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C 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D 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应当有(ABC)

A 标签 B 说明书 C 包装 D 商标

3、下列关于非法添加剂说法正确的有(ABCD)

A 吊白块,不法分子用于腐竹、粉丝、面粉、竹笋等食品起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作用。

B 苏丹红,不法分子添加在辣椒粉等食品内,起着色作用。

C 硼酸与硼砂,不法分子添加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起增筋作用。

D 工业用甲醛,不法分子用于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起改善外观和质地的作用。

4、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依据职责进行乳制品监督检查时,可行使的职权有(ABCD)

A 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B 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检验报告等资料

C 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乳品以及违法使用的生鲜乳、辅料、添加剂

D 查封涉嫌违法从事乳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5、下列( ABCD )不得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 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

C 食品行业协会 D 消费者协会

四、案例

1、某市美登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美登高牌大红果冰棍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某市某冷饮食品四厂为了扩大自己生产的大红果冰棍的销量,自2007年8月起,模仿美登记公司美登高牌大红果冰棍包装上的装潢,印制包装袋用于包装其生产的大红果冰棍。至2008年9月,某市某冷饮食品四厂共印制该种包装袋135.3万个,生产大红果冰棍41.36万支,获利4.47万元。

试分析某市某冷饮食品四厂的行为是否违法?如违法,某市工商局应对其如何处罚?

答案要点:

①某市某冷饮食品四厂的行为不合法,其行为属于擅自使用与美登高公司知名商品美登高牌大红果冰棍相近似的包装装潢,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构成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②某市工商机关应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责令某市某冷饮食品四厂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对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2、2008年11月29日,A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的投诉,依法查扣该市某鞋店销售的adidas运动鞋113双、adidas运动服裤子153条、adidas运动T恤108件、 adidas运动短裤7条。经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现场鉴定,均系假冒adidas注册商标的产品。由于当事人未建立有关账目,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

试分析:①案件性质;②处罚依据;③处理意见。

答案要点:

①某鞋店的行为构成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②处罚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 第五十二条的规定。

③处理意见:应责令某鞋店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adidas运动鞋113双、adidas运动服裤子153条、adidas运动T恤108件、adidas运动短裤7条。;酌情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

A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的投诉,依法查扣该市某鞋店销售的adidas运动鞋113双、adidas运动服裤子153条、adidas运动T恤108件、 adidas运动短裤7条。经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现场鉴定,均系假冒adidas注册商标的产品。由于当事人未建立有关账目,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

试分析:①案件性质;②处罚依据;③处理意见。

答案要点:

①某鞋店的行为构成了《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属于商标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