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分析概念

风险分析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8 10:58:45

风险分析概念

风险分析概念篇(1)

论文摘要:本文对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及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回顾,并据此设计了旅游风险认知调查量表。分析表明,在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8项旅游风险中,游客较为重视设施设备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身体风险等实体风险。同时,文章还分析了风险认知的个性差异与群体差异,并对旅游风险的防范与规避提出了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风险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特征,这种内生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旅游经济运动具有特殊性,即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获得是以人的流动而非物的流动为前提的,这一特殊性奠定了旅游产品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第二,旅游产品属于组合性产品,旅游介体的不断转换与衔接,增加了旅游产品使用价值按约定让渡的难度;第三,旅游活动是惯常生活的溢出,在这个溢出的世界里,旅游者往往依照情感原则而非理性原则行事,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此外,旅游需要属于超越性需要,与缺乏性需要不同,超越性需要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性、心理性内容,这也使得旅游风险变得更加隐蔽、复杂。

基于旅游风险认知的内生性特征,本文拟使用定量方法,以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结合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对游客的风险认知状况进行探究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旅游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的旅游风险认知,是指游客对旅游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主要来自于主观世界。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在于,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客观性风险的存在是现实性的,但主观性风险认知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及其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

风险认知的概念模型主要有4种:双因素模型、多维度模型、Dowling和Staelin的复杂模型,以及Greatorex和Mitchell的整合模型。其中,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是复杂模型的计量基础,整合模型则处于理论层面尚缺乏实证性检验,所以,在旅游风险认知概念模型中,主要探讨双因素模型和多维度模型。

1、双因素模型

双因素模型最初由Cox(1967)提出。Cox认为风险认知是两个因素的函数:第一个因素是消费者购买前知觉到的购买后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第二个因素是购买结果为不利时,消费者主观上认为的损失的大小。Cuningham(1967)将Cox提出的第一因素称为不确定性因素(Uncertainty),第二个因素称为结果因素(eonsequenees)。Peter和Ryan(1975)发展了双因素模型,认为风险认知的大小等于不确定性与结果的乘积。

双因素模型提出来以后,在旅游产业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包括,Sonmez和Graefe(1998)使用双因素模型作为计量工具研究了恐怖风险认知对国外旅游决策的影响;Mitchell(1999)等人结合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度假旅游产品的风险认知;Eitzingera和Wiedemannb(2007)分析了高山旅游目的地蒂罗尔(rryml)地区居民的风险认知,二者使用的指标是风险类型的代表性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严格讲,上述两个指标和双因素模型并没有本质区别;此外,Boksbergera(2007)等人还以人口统计特征作为区分变量专门探讨了航空旅行者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

2、多维度模型

风险认知涉及到多个维度。Bettman(1973)将风险划分成了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s)和可处理风险(handled risks)两个维度,Jacoby和Kaplan(1972)将消费者认知到的风险划分成了绩效风险、财务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5个维度,Roselius(1971)则将消费者面临的可能性损失划分成4个维度,即时间损失、危险损失、自我损失和金钱损失。

该模型引入到旅游产业领域后,风险认知维度更加丰富。Roehl和Fesenmaier(1992)将旅游风险认知维度分成了7类,即设施设备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满意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曹胜雄等人(1997)则从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视角将旅游风险划分为运输风险、治安风险、卫生风险、住宿风险、气候风险、观光场所风险和医疗风险7个维度。Boksbergera等人(2007)从财务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延迟风险等角度对旅游风险认知进行了研究。Ytiksela和Ytikselb(2007)则把旅游风险划分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

三、旅游风险认知调查

1、调查设计与样本回收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内容为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评价量表,量表属性共有17项,涉及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等8个维度,受调查者需要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的危害性这两个因素出发回答上述属性,该部分的计量尺度均为李克特5级量表法,即1表示非常不可能或非常不严重,5表示非常可能或非常严重;第二部分为出游经验调查,第三部分为背景资料。在问卷的第三部分安排了一道测谎题以甄别问卷信息填答的可靠性。

在8个评价维度中,财物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购买发生错误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绩效风险是指旅游产品质量没有达到期望值时游客感受到的风险;身体风险是指旅途中因生病、意外事件、治安等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选择的旅游产品不被别人认同而带来的风险;心理风险是指购买某项旅游产品导致自我形象受到损失;医疗风险是指医疗服务完善、及时与否对游客的损害;治安风险指旅游目的地的治安条件对游客造成的威胁;设施设备风险指旅途中各种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引发的风险。

问卷以上海市民为调查对象,时间为2008年5月,方法为滚雪球法(“snowball”samplingtechnique),即从笔者所在学院随机抽取了63名本地学生完成问卷,然后要求每个学生负责在上海市民内寻找4个非在校大学生完成问卷。之所以选择上海市民为抽样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来上海市民出游率居高不下,即便市民在被访时不一定属于游客范畴,但频繁的出游经历缩小了市民与游客的共同认识,特别是从心理认知记忆的角度讲更是如此。

本次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245份,总有效回收率为78.8%。需要说明的是,在62份无效问卷中有37份问卷是因为没有通过测谎题而被剔除的。在有效样本中,女性占63.3%,年龄介于21-50岁之间者占60.4%,已婚者占53.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4.7%,收入低于5000元者占83.7%,学生比重占30.6%。其中,最近一年有出游经历者占82.4%。

2、问卷信度与效度

在旅游风险认知量表中,风险发生不确定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α系数为0.822,风险结果危害性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bach)仪系数为0.864,风险发生不确定性与风险结果危害性相乘汇总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的克龙巴赫(Cronhach)α系数为0.780,均大于0.70水平,这表明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有较高的可信度。

而旅游风险认知量表是由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个维度构成的,因此需要考量量表的构架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从相关系数来看(见表1),除医疗风险与身体风险(相关系数为0.593)、社会风险与心理风险(相关系数为0.575)、医疗风险与治安风险外(相关系数为0.564)稍高外,其余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00,且多数为低度(0.200-0.390)或极低度(0.000-0.190)相关。可见,问卷内部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之间的区别有效度(Discfiminant Validity)符合要求。

四、旅游风险认知分析

1、旅游风险认知总体分析

依据双因素模型计算后可以发现,在8项旅游风险认知维度中,设施设备风险得分最高、其次是医疗风险、治安风险、身体风险、绩效风险、财务风险,而心理风险、社会风险的得分最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578.199,相伴概率值为0.000;KIVIO值为0.777)则表明,8种旅游风险被降维为两个构面,即实体风险(包括医疗风险、治安风险、身体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与无形风险(包括社会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和绩效风险)。其中,实体风险获得了更高的关注。此外,从总体状况来看,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评价多高于旅游风险发生的危害性评价,而较低的危害性评价则降低了游客对旅游风险的总体认知度——即便是得分最高的设施设备风险分值也仅有12.06。

2、旅游风险认知属性分析

从17个旅游风险认知属性来看,属性“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得分最高,其次是“意外事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景点内娱乐设施的安全性”、“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等属性;属性“购买的旅游产品与自己的形象或个性不符”风险评价得分则最低。在旅游风险主观评价中,属性“购买的旅游产品质价不符”发生可能性最高,“旅游目的地发生恐怖主义活动”的危害性最大;“异地环境不熟悉使人感到焦虑”发生可能性最小,“旅游产品无法得到新朋好友及其他熟人的认同”危害性最小。此外,绩效风险总体评价虽然不高,但游客对该风险涉及到的3个属性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则普遍较高。

3、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1)旅游行为因素影响下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最近一年游客旅游经验不同,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差异(P>0.05)。最近一年游客出游次数不同,身体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P

(2)人口统计因素影响下的旅游风险认知差异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游客性别不同,身体风险认知、社会风险认知、设施设备风险认知均有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女性对身体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的评价比男性高,男性对社会风险的评价比女性高。游客年龄不同,绩效风险认知及心理风险认知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21-30岁游客对绩效风险的评价最高,41-50岁游客绩效风险评价最低,均值分别为12.34、9.09;与此同时,61岁及以上游客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高,20岁及以下游客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低,均值分别为8.45、4.06。游客婚姻状况不同,绩效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风险认知及心理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其中离异或丧偶者的上述风险认知比已婚与未婚人士普遍要高。教育程度不同,社会风险认知及设施设备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风险认知与心理风险认知逐渐下降、设施设备风险认知逐渐提高。不同月收入游客对社会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对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其中月收入突破万元者社会风险评价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月收入介于1001-2000元之间的低收入者;对于心理风险认知,除学生外收入越低评价越高。不同职业游客对绩效风险认知、心理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对财务风险认知、医疗风险认知、设施设备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其中,对绩效风险认知、医疗风险认知、财务风险认知和设施设备风险认知评价最高的职业均为待业/下岗人员,其次是私营业主,最低的则是行政管理人员(设施设备风险为企业管理人员);此外,私营业主对心理风险的评价最高(均值为8.22),专门职业对该风险的评价最低(均值为3.73)。

4、旅游风险认知游客群体聚类分析

以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因素作为标称变量,以财务风险等八项旅游风险为非标称变量进行二阶聚类,结果表明245名游客被分化为3类。第1类43人,均为最近一年无出游经历者,在该类群体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到了72.1%;第Ⅱ类77人,基本为学生群体;第Ⅲ类125人,其中82%的游客年龄集中在21-50岁之间且近70%游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但方差分析表明,这3类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的认知均无显著差异(置信水平为95%)。用同样方法分别对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旅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聚类结果与旅游风险认知聚类结果十分相似;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聚类上,但方差分析显示,上述3类游客对绩效风险认知、对身体风险认知和医疗风险认知有显著差异,对治安风险认知有非常显著差异,且第Ⅱ类游客群体的上述旅游风险危害性评价均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其次是第Ⅲ类游客群体。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风险认知概念模型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游客对财物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医疗风险、治安风险和设施设备风险8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研究显示:

第一,在对旅游风险的主观评价中,实体风险比无形风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说明游客对旅游风险的认知主要是由直接伤害性损失特别是健康与安全性损失推动的,无形损失或间接伤害性损失在游客的心理认知中不占主导地位。财务风险与绩效风险在旅游风险认知中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其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最高,这表明游客较为担心旅游产品的品质。在风险的危害性评价中,恐怖主义活动居高不下,这和恐怖主义给人们带来的震惊程度密切相关。

第二,受旅游行为与人口统计特征影响,游客的风险认知有一定的个性差异。其中,职业因素是最具影响力的出游变量,其次是出游方式与年龄因素,再次是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最近一年旅游次数、每次出游平均花费及性别因素,旅游经验和每次出游停留天数因素对旅游风险认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聚类分析显示,游客群体对旅游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性评价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基于上述结论,旅游经营者需要关注以下内容以进一步激发游客的出游动机、提高其体验价值:

第一,旅游经营者需要特别关注游客的风险认知结构。对于实体风险的防范,除了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品质外,特别需要发展旅游保险以便承担、控制、分散以及转移游客关注的旅游风险;对于无形性风险,旅游经营者要确实采取实质性措施降低游客可能面临的财物风险和绩效风险,当然也要引导游客对旅游的目的进行心灵解读,以便其客观地认识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

第二,旅游经营者需要进一步认识游客的风险认知差异,需要特别关注游客对旅游风险发生的危害性评价,并在经营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游客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基于旅游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对于不可避免的旅游风险,旅游经营者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必须保持畅通,以便双方共同应对。

此外,作为探索性分析,本文存在的不足在于:

第一,旅游风险认知评价量表析出于国外相关文献,量表中评价属性的合理性与覆盖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第二,虽然方差分析表明旅游经验对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无显著影响,但是考虑到游客的成熟度,不同地区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风险分析概念篇(2)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军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3〕。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组合方法估算了水库下游防洪区的洪灾风险率,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库汛限水位风险分析模型;冯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对防洪和发电的影响,通过风险效益比较定量给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谢崇宝等分析了水库防洪风险计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研究了水库防洪全面风险率模型应用问题;梁川以极差分析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库防洪实时风险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水库下游防洪效益与水库风险两个目标,又在论述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难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一种风险率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种以经济效益与风险率为目标的水库预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据典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的风险决策方法。李国芳和覃爱基采用频率分析方法,对水利工程经济风险分析方面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随着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论的日臻完善,可将信息熵、概率论和风险估计结合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李继清等〔6〕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系统划分为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统,辩识出风险因子,通过两种风险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统经济效益的风险特性。

2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风险可测度很小的风险主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矩阵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美国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关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来对风险加以估计和分析。在水资源系统中有些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分析、计算,因此该法在水库调度风险决策中具有实用价值。

2.3.2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定量风险分析方法是借助数学工具研究风险主体中的数量特征关系和变化,确定其风险率(或度)。

(1)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风险分析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水库调度中可靠性与风险率的最为有力的工具,如过去对水库运行的发电保证率和灌溉保证率等的计算均是建立在该基础上的。该基础理论和方法也适宜于解决风险率的计算。

根据水库调度中风险的特点,以下介绍4种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风险率

在水库调度中,影响风险主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变量(或随机变量)大都服从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高斯分布、伽玛分布、皮尔逊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便可分析计算决策指标获取的可靠率或风险率指标,该法计算简单且精度也可基本满足要求。

②依据贝叶斯原理计算风险率

设B1、B2、…、Bn是一组互斥的完备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则有∑Bi=Ω,又设P(Bi)>0,则对任一事件A,设P(A)>0,则有:

P

式中,P(Bi)为先验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与先验概率相关的条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引起Bi发生的概率,为后验概率(未知)。

在水库调度中当Bi为水库放水,A为影响水库放水的入库水量和库水位,则P(Bi/A)为水库在已知入库水量和库水位的条件下,水库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对水库放水的风险率进行计算。

③风险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数学特征如标准差σ或σ-半标准差,可说明风险的大小。σ或σ-越大则风险越大,反之越小。因为概率分布越分散,实际结果远离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仅统计Xi<MX或Xi>MX。用σ、σ-比较风险大小虽然简单,概念明确,但σ-为某一物理量的绝对量,当两个比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时可比性差,同时比较结果可能不准确。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对量作为比较参数,该相对量定义为风险度FDi,即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数):

FDi=σi/MX=σi/μi

风险度FDi越大,风险越大,反之亦然。风险度不同于风险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离散状态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给出各风险变量的离散型估计值;然后按照概率组合原理由这些离散的估计值来推求结果出现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该法属穷举的范畴,当风险变量较多,且每个风险变量的离散状态个数较多时,就存在“维数灾”。但在风险变量个数较少,每个风险变量内有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状态即三项分布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分析风险十分有效。

(2)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入库径流过程一般服从于马尔柯夫过程(马氏过程)。马氏过程是一类变量之间和相互关联影响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其基本特性是无后效性。因此可用马氏过程状态转移概率来推求水库调度中风险变量相互影响的风险率计算问题。用马氏过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库调度方案的发电可靠率(保证率)。

(3)蒙特卡洛模拟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影响工程经济效果的风险变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别进行随机取样,然后用各变量的随机值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值,这样对每个变量随机地取一次样就可以计算出经济评价指标的一个随机值,要作出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其实现的累积概率的关系曲线,需要多次的重复试验,且随随机风险变量的增多,其重复模拟计算的次数也要增多,需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另外,这种方法难以解决各个风险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且要求给出各个风险变量的概率分布曲线,在统计数据不足时难以实现。MC法可以考虑随机变量各影响因素,但计算量大且结果未必一定精确。所以,在有其它简单方法时,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为一种对照。

(4)模糊数学风险分析法

水库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径流、用水、库水位变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显的模糊现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数学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适宜的。

(5)一阶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骤是先选择一理论分布族g(y)=g(y,θ)来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将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处展开,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阶项,这样近似求得的二阶矩,进而估计参数。

一阶二次矩法未考虑有关基本变量分布类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标合理反映结构的可靠度,实际上变量的分布类型对可靠度是有影响的。本法只适用于线性方程,当状态方程为非线性时,在中心点处取线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标是近似的。由于状态方程在描述一个问题时,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标的近似值也不同,无法保持不变性是该方法的最大弱点。

(6)极限状态法(JC法)

JC法是一阶二次矩法的改进,该法适用于随机变量为任意分布的情况。其基本原理是:先将随机变量的非正态分布用正态分布代替,对于此正态分布函数要求在验算点处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数(PDF)值与原来分布函数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据这两个条件求得等效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后用一阶二次矩法求出风险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础是信息熵,此熵定义为信息的均值,它是对整个范围内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出发点是把获得的信息作为消除不确定性的测度,而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描述,这就将信息熵和广泛应用的概率论方法相联系;又因风险估计实质上就是求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将信息熵、风险估计和概率论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最大熵风险估计模型:先验信息(已知数据)构成求极值问题的约束条件,最大熵准则得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应用最大熵准则构造先验概率分布有如下优点: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求解,解必须和已知的数据相吻合,而又必须对未来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据熵的集中原理,绝大部分可能状态都集中在最大熵状态附近,其预测是相当准确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满足一致性要求,不确定性的测度(熵)与试验步骤无关。

最大熵法的计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进行许多数学推导,计算较复杂,所以通常只应用在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3结语

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种,它们在考虑因素、输入信息、计算量以及适用对象上各有不同,进行汛期水库调度风险分析时,应结合本领域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特点,比较和改进现有的方法。洪水调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因而还要积极拓展其他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潘敏贞,林翔岳.对水库汛期调度进行风险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丽萍,傅湘.洪灾风险及经济分析〔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编.吴媚玲等译.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王栋,朱元生生.风险分析在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继清,等.应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风险〔J〕.水科学进展.2002,14(5):626~630.

〔7〕王栋,朱元生生..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黄强,苗隆德,王增发.水库调度中的风险分析及决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9,15(4):6~10.

风险分析概念篇(3)

关键词:投资风险收益概率

风险的英文单词是“Risk”,它来自古希腊单词“Rhiza”,意思是靠近峭壁航行危险:可能撞上礁石,可能碰上暗流,可能遇上从崖上掉下的石头。从财务角度说,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而到目前为止风险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风险管理和保险界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

投资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风险分析概念篇(4)

投资风险识别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基本情况后,就要对投资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并总结出企业式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也就是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衡量的前提与基础。风险识别与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调查估计与高等数学方法的几种不同组合分析方法。

(一)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

现在使用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宏观领域中的决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和微观领域的具体分析(资产负债分析、损失清单分析等)。本文仅介绍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又称流程图法。该种方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全部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

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由风险管理人员将该企业、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逐一列出,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即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财产目录等的财务资料,风险管理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发现其潜在风险。

投入产出分析法,即指运用投入产出表,发现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从而进行潜在风险识别,该方法主要用于微观领域,用来分析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背景分析法,是国外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将一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为具体的组成要素,从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威胁。

失误树分析法,是以图解表示来调查损失发生前种种失误事件的情况,或对各种引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解分析,具体判断哪些失误最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发生。

(二)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

对于投资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加以计算和衡量,即用一组较小的样本观察值,对一组较大的未知观察值进行理论预测。运用概率估计风险,不仅表现在单纯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现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过概率分布,可以获得某一事件发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断事件结果范围,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从而得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利用数学方法进行风险的衡量,一般要经过以下内容的测量:损失的可能性,巨额损失的发生概率,损失额。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几种形式。

投资风险的测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项目投资,进而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

概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概率就是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通常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越大就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预期值。随机变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叫作随机变量的预期值,它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化。报酬率的预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为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Ki为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N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离散程度。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包括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σ2)=Σ(Ki-K)2×Pi。标准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虽能表明风险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程度。因为在标准差值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风险程度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困难,引入了标准离差率也叫变异系数的概念。

标准离差率是指标准差对期望值的比例,计算如下:

标准离差率=标准差值/期望值*100%

风险分析概念篇(5)

关键词: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尤其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部省区,主要为山区。山区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为公路工程施工带来挑战。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的逐年增加,全国各地掀起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的建设热潮(详见表1)。

表1 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情况[1]

表2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重[1]

然而,由于农村低等级公路施工过程中,相对高等级公路来说,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事故,对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带来威胁。

由表2可知,我国的公路主要由农村公路组成。因此,重视山区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总结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内容,并提出管理这些风险的建议。

2 我国山区农村公路施工的主要风险

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到目前为止,对风险没有统一的定义,因不同学者所研究领域的不同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风险管理概论》(刘钧著,2008)总结了不同领域的学者对风险概念的几种主要认识,详见表3。

表3 对风险概念的几种认识[2]

编号 对风险概念的认识

1 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 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3 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差

4 是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

2.2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的特征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归纳出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的特征如下:

(1)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客观性。例如,暴雨、浓雾、落石等自然灾害客观存在,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只有认识到风险的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才能尽量避免或者减轻相应风险的影响。。

(2)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突发性。虽然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形成原因复杂,时间较长,但就具体的一次风险所造成的灾害来说,具有一定的突然性。

(3)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损害性。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事件的发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4)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随机性。与其它风险类似,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的随机性也体现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损失程度上。

(5)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发展性。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的发展性,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道路工程技术也会带来新的风险。

2.3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作者对广西某县所做的调查得知,山区农村公路施工主要面临暴雨、浓雾、山体滑坡、泥石流和落石等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各种风险的具体影响,详见图1。

图1 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面临的主要自然风险

3我国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管理

3.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概论》(刘钧著,2008)认为,风险管理的概念,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详见表4。

表4 对风险管理概念的几种认识[2]

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运用相关技术,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的过程。识别的过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1)发现风险源,即及时找到风险所在;(2)认知风险源,即管理人员判断和测定风险源;(3)风险危害预见,即预见不同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

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估计是利用相应的技术,如交通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并运用数学方法对特定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做出估计。

3.3 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由于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具有客观性、突发性、损害性、随机性和发展性,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判断、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等步骤,基本流程详见图2。

图2 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图

4 结论

由《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可知,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近些年会大力发展农村公路,特别是通村公路。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鉴于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施工所面临自然环境的特点,本文从风险定义出发,分析了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特征和主要内容,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论述了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的识别和估计,并做出了山区农村公路施工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图,以期望能促进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业公报.(2012-08-01) /zhuzhan/tongjixinxi/fenxigongbao/tongjigongbao/

[2] 刘钧著.风险管理概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3] 刘希林,唐川著.泥石泥危险性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 崔鹏,林勇明. 山区道路泥石流减灾问题与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19卷第4期,2008年12月:1-6

[5] 姜树海,董子,吴时强著.洪灾风险评估和防洪安全决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6] 赵永国. 公路灾害防治与新技术应用[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 包左军,汤筠筠,李长城等编著.公路交通安全与气象影响[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1

[8] 朱汉容,刘唐志.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8月第4期:139-143

[9] 宾雪锋.重庆市公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2

[10] 李庆彬.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年第19期:408-409

风险分析概念篇(6)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我国大部分相关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一、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作为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类设备或设施的总称,是一个统一的综合性概念。目前,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确定的需要实施国家强制性安全监管的设备范围与我国确定的特种设备范围大致相同,但是这些国家大多未采用“特种设备”的称谓,而是针对具体设备类型,采取制定专项法律、法规,实施分门别类的专项安全监管模式。事实上,在我国特种设备这一整体概念的形成与统一也是源自于2003年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此前,人们所惯称的“特种设备”,实际上仅是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由于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存在着如此概念上的差异,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综合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研究。其主要研究行为及成果,全部侧重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专门类别设备的专项研究。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既注重事先预防、保障安全,同时又合理协调、解决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机统一的科学管理方法,工业发达国家对其的研究应用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分别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展开了深入地研究,并纷纷建立各自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基础数据库。

三、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实践经验、设备数据库分析和事故统计分析成果为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完成更为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特点的风险评价体系和程序方法,以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和综合整治的工作目标。为了使特种设备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既具有定性分析简洁实用的普适性,又具有定量分析指标量化的可比性、拟研究的风险评价方法考虑采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分析方法,将风险评价过程模型化、数量化,通过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价模型和较为完备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工作的适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符合性。2.结合对我国历年来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探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剖析特种设备事故因果关系,提出特种设备事故因果连锁模型,进一步提高对导致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建立特种设备事故致因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立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实际的特种设备风险控制体系,改变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事后管理”的模式,实现既重“事中、事后”处理、分析,更重“事前”预防、控制的新理念,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准则。3.为了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这一法定强制性安全检验对于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作为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分析与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虑将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之中,并就此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努力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4.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实践经验、设备数据库分析和事故统计分析为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完成“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辨识”强制性地方标准的研究。目前,作为该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制订项目己经获得政府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通过研究、分析、起草、论证、审核、公布等程序,力争尽早在全市范围内颁布施行。为了突出研究的普适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标准拟采用半定量的方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形成便于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和设备使用单位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实际应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从而为特种设备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奠定重要基础。

四、结语

风险分析概念篇(7)

关键词:风险;金融风险;经济学;再考察

0.引言

风险是由信息缺陷造成的,而信息缺陷产生于私人信息,分工导致了私人信息的形成。因此,风险是以分工作为起点的。现阶段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金融风险是现代经济风险的主要体现,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金融风险。这两个概念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深入学习认识这两个概念对企业的投资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研究这个金融风险和风险是一项紧迫的课题。

1.风险分析

1.1内生性风险

在经济学中,内在风险主要由于信息分布不集中,不对称造成的。从本质上来讲,信息具有空间分布不对称性,而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种类和信息储量也是不相同的,这就是私人信息。由于现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个体之间信息含量的差距,使得个人信息分布不对称现象严重,并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内生性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逆向风险和道德风险。在合约签订之前,主要的内生性风险是逆向风险,而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合约签订之后,人在中间委托人不能够观测监督的地方决定是否要采取措施,从而最终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对中间委托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威胁了委托人的自身利益[1]。

1.2外生性风险

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风险是外生性风险。人在自然界中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获取的信息始终是残缺不全的,所以人们只能够认识真理却永远也达不到真理的境界。在经济学中,信息的不完全性是这样理解的,每个经济体中的各个组成成员对于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信息量掌握比经济体自身的信息储量要小。外生性风险主要产生在微观经济体之外,人们自己的意志不能对外生性风险产生产生影响,所以外生性风险也可以称作客观风险。由于社会信息总含量不变外在性风险不会消失,会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中存在的信息量的探索越来越多,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外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2]。

2.金融风险分析

2.1金融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点

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的管理着没有意识到这种信息的缺少现象,无法对目前个未来企业产品价格进行预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决策是否在正确。这是金融风险的主要外在表现。金融机构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资产价格具有波动倾向、金融危机时时爆发、社会个体金融行为出现投机是四个可观测的经济现象。

对于市场经济来讲,金融风险往往能够导致经济收益和金融损失相互抵消,因此不回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个体信息并不是完整的,金融资产价格往往会由于机会主义模式的影响而产生波动,这对于市场预期的形成具有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金融一体经济的混乱现象。金融机构也是微观的金融主体,也会受到内生性风险和外在性风险的影响[3]。

2.2金融风险的集中体现是经济风险

现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很大程度上金融风险是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货币与信用是界定社会中经济活动不确定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4]。

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在信息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使得社会商品在交易中能够轻松的实现买与卖,正是由于这一点才有了价格,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得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易变为了现实。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生存与发展到重要条件,由此可见,现代经济发展状态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信息不完全使得价格状况与未来的变化有着同样的不确定性,而外生性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金融风险,一定程度上来讲外生性风险的演化和发展是金融风险。

3.总结

本文主要对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风险和金融风险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两个概念,深入了解学习风险和金融风险能够避免投资风险,减少经济损失。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学中这两个抽象概念的发展和深化,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国有股减持”课题组.国有股减持修正案的设计原则、定价机制和资金运作模式[J].经济导刊,2011,13(5):101-110.

[2]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减持”课题组. 国有股配送的价格确定与方式创新[J],2011,13(5):113-116.

[3]管毅平《宏观经济波动的微观行为分析:信息范式研究》,立新会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