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7 16:07:54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1)

2.苏区精神索玲

3.浅谈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谢玲

4.高中课改后关注民族地区的学生罗建华

5.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蒋永玉

6.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刘庆莲

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德育渗透谢萍

8.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高建文

9.读经典学做人郑连发

10.论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形成刘承,罗路珍

11.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路世兰

12.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潘爱梅

1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中华少年(教学版) 冯永

14.如何指导学生从电视上学语文王建

15.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掘学生的潜能陈贤进

16.语感阅读法与阅读及写作能力发展研究武继国

17.高中化学新课程视野下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张力

18.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化"手段张玉彬

19.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陈燕

20.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邓芳英

2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陈丽先

22.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任香玲

23.浅谈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枝彬

24.论中学语文教研组文化及其建设策略黄婧

25.面向新课程的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杨倩

26.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策略唐贵琼

27.试论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赵林和

28.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改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赵国琴

29.合作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沈卫才

30.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马凌莲

31.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亢新春

32.高中数学教师备课探究吕存于

33.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刘艳芳

34.浅谈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董立人

35.语文教学中的亮点——课本剧吕二怀

36.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刘晓琼

37.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步骤李玉

38.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技巧吴娟

39.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初探崔臣涛

40.如何让历史教学语言更出彩何学权

41.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利用张显友

42.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微卢炎芳

43.中华少年(教学版)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刘敏

44.优化科学作业设计,实现学习减负增效张中伟

45.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李田

46.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莫美娟

47.浅谈农村初中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莫志权

48.高中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探究潘俞淼

49.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邓佩

50.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张艳

51.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严海英

52.用爱激励学生进步郑丽霞

5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先青平

54.新课标下有效历史教学的培养刘爱平

55.诉说,我的爱李冰

56.心理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金荣辉

57.爱与鼓励同在·师旅处处春光——记家长会二三事高雪花

58.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潘友慧

59.谈谈在班级管理中怎样渗透人权教育卞玉红,谭为发,BianYuhong,TanWeifa

60.如何加强班风建设柯桂芬,金明军,金明学

61.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曾亮

62.浅谈农电工培训花少兵

63.小学生习作状态趋向分析与出路审视王芳

64.浅谈萨克斯演奏中决定音色的两大因素——呼吸方式(气息)与口型唐媛媛

65.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李海江

66.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体会冒立鹏

67.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杨亚琴

68.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之我见卞黎辉hHTTp://

6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张双印

70.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伟芳

71.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语感的构建姚军莉

72.浅谈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朱石巧

73.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艾热提·喀司木

74.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水平郜艳萍

75.精心设计合理施教——谈六年级英语毕业复习高素娟

76.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梁君美

77.谈谈英语学困生多记单词的方法廖作娟

78.浅谈写作教学中华少年(教学版) 韩新萍

7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金理笑

80.顺口溜——政治课识记的好方法卢金娥

81.新课程下教案备写之我见李汉荣

82.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李志英

83.浅谈初中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力李苹

84.浅议山区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祁国萍

85.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刘媚

86.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李小媚

87.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李玉松

88.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袁素萍

89.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朱联辉

90.浅议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陈德香

91.略谈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七个环节罗夕

92.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王小琴

9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吴永红

94.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探究王金文

95.浅议中学英语情感教学与实施策略吴惠琼

96.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叶一蕾

97.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蒋述苹

98.初中政治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王林英

99.例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周丽娟

100.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简约策略卞玉红

101.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明高

102.学生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潘卫华

103.让创新的火花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龚婷莹

10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徐进娟

105.政治课堂怎样与学生更亲近宣泽云

106.倾力打造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雷清泉

107.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李旭

108.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郭秀芳

109.创设课堂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谈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木盈婷

11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微卢坤

111.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快乐氛围的创设王学江,史纪超

112.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王树坤

113.评析课堂感悟精神——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曾平凤

114.浅谈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吴荣海

11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严海芹

116.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孙林娜

117.中华少年(教学版)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马秋成

118.让数学教学回归本位——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的思考张飞

119.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龙辉

120.化学用语中引入"微子*","溶子"概念的教学建议贺希格图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2)

2.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基于对化学科学探究文献的统计及其本质的分析 谷莹莹

3.对两岸建构式数学教学发展过程的思考 王奋平

4.让思维之花绽放——次"意料"之外的探究引发的思考 卞少云

5.例析数学教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协调 程华

6.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殷伟康

7.背景资料:让阅读教学厚实起来 仇定荣

8.语文课堂"有效话题资源"的确立 范洪冰

9.英语阅读课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 黄晓珑

10.思政课教学中巧用数学方法摭谈 黄发明

11."数"说历史 许德煌

12.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 邵迎春

13.语文阅读教学切莫"得意忘言" 赵红

14.汤姆孙电子比荷测定的几种方法 方颖

15.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美学 陆国民

16.一问问出几多"意外" 叶国芳

17.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教学对策 曹冬月

18."走进教材"与"跳出教材"——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说起 徐美玲

19.借助微软Excel,动态分析物理过程——道物理经典难题的数值解 沈富根

20.学会分类理解本质——谈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曹坤

21.例谈隐性"不变"条件的解题功能 李顺友

22.测定"非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实验探究 吴良娟

23.源于新教材的化学实验题的设计 肖中荣

1.十年来我国教育惩戒研究述评 刘媚

2.教育惩罚运作对象的转向 刘德林

3.非生态:当前高中学校管理的实然形态分析 王梁,王焕轶

4.试论新教师的教育初思维 阮周微

5.论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 林红霞

6.课堂教学的易发缺损及其矫治 蒋超英

7.教师讲课神态与教学效率 鞠党生

8.任务型教学中的英语小组活动探析 陆正荣

9.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实践探讨 应崇恩,孔琴飞

10.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潘俊英

11.向《美国语文》学习"读者意识" 黄可心

12.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朱益群

13.因果思维:让作文充满理性魅力 庞君芳

14.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 黄宁昕

15.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 沈建平

16.用最激情的方式亲近语文——中学生创作演出儒学校园剧随想 毛繁荣,王燕滨

17.有意记忆词块:英语学习的高效策略 吕吉尔

18.初中科学优秀试题例说——以浙江省的初中学业考试科学试题为例 王文军

19.高中生物教学行为的重新建构 孟宪文

20.信息动态

21.批评与表扬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及其运用 李高辉

22.学生成就感的培养——以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 巫雪琴

23.关注细节滋润心灵 孙书国

24.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联系会 周惠,丁新松

1."技能训练是机械操练":一个需要终结的命题 曾洁,宋初健

2.在物理教学中追求显化的科学方法教育 姚天勇

3.数学教学设计与数学备课之差异 张彦春

4.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徐骏

5.区间套定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陈凌

6.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档案袋评价 吴建华

7.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能力的培养 周小伟

8.隐性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陈燕芳

9.在不确定中创生智慧 具春林

10.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审视中品历史——浅谈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阮亚芬

11.情真意切式活致用——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体验 谌凤山

12.历史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策略——以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 袁悦蓉

13.利用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张明声

14.新课程视角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项新华

15.有效生成:探究式教学的强大动力——基于历史课堂"突发事件"的思考 贺建华

16.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从一节市级公开课说起 王同亮

17.从一个课例看生命课堂的构建 周智

18.别出心裁的高中英语第一堂课 肖梅

19.开拓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新思路 陈文

20.数学开放式复习教学的思考 郑晴怡

21."自创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徐祥宝

22.用"泡腾片"做化学实验 张凤,陈凯,王路路,费飞

2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策略 肖永强,徐兴花

1.督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米坤生,武恒

2.中英教育督导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芦雷,徐鹏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行为的变化——江浙沪三地的调查比较 林静

4.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沈坤华

5.刍议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学生评教" 陈耀平

6.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谌凤山

7.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实践研究 王剑波

8.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沈建强

9.基于课堂教学的三种校本教研活动 吴良根

10.发挥教研组核心作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东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11.品味专题导语,妙用含意文辞 钱国庆

12.初中散文诗教学"三部曲" 何航芳

13.立足文本找准切入口——试论多元解读的界限与方法 张丽琼

14.阅读实践生活——浅谈中学生写作心理背景的建构 褚学会

15.浅议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途径 周丽娟

16.让学生热爱语文 周菊芳

17.把学生引入《红楼梦》艺术宝库的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教法探讨 相明祥

18.让学生主动学习——谈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桂波敏

19.例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张岚雅

20.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杨拉洁

21.随机作文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戴杨钒

22.阅读,是一种唤醒——《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苗文娟

23.一个数学定理的活力呈现——关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 来江飞

24.论青少年自我实现与心理健康 吴锡改,林芸

1.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及评判标准 屠锦红

2.在习题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讨 傅雪平

3.践行新理念笑弹"琵琶行"——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实践为例 张治升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化学——以"JCE Classroom Activity"栏目中蓝色消失活动为例 段中东

5.课堂导入多样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王灵滨

6.英语课外阅读的检验方法 卢卫国

7.撷百花之露创灵动课堂 崔维云

8."文"与"言"的教学取向与策略 施茂枝

9.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整合 唐琴

1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谈通过解题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陈斌

1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赵绪昌

12.物理语言应指向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从教材中有关"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观察"的叙还说起 王再华

13.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孙维刚的一节公开课谈起 王光明,严家丽

14.数学课堂的三重境界探幽 仲广群

15.语文学习:精神气象之涵养——从《鸿门宴》说开去 王建

16.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初探 俞丽萍

17.历史课教材资源整合一例 王涛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 素质教育 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是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门全新综合性的文科课程,是一门集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多门学科相关内容整合而成的学科,在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及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等方面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它突出加强对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创新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初中历史这门课程将使学生的生活发生变化,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一、初中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初中历史的特点

历史这门学科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活动规律而促成人们文化素质养成的人文学科。历史的学科特点使其在所有不同学科中的作用异乎寻常:一是历史的人文特性。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给学生讲述了历史知识,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公民教育,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历史人文教育将帮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激发出开拓进取精神,重塑自己的心灵积极投身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二是历史的规律性。历史学科是历史客体和认识对象相结合的产物;三是历史的时效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历史事实,如各种书籍、电视、网络等,使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大拉近,具有指导现实生活的意义。

2.初中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历史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无法替代的。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和具体的。人类在历史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承载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信息,鉴于此,历史学科就和其他各门学科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历史,以史明鉴,培养情操和道德修养、爱国情怀,树立历史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美学等其他诸多方面素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关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我将着重笔墨,重点论述,谈谈建议和感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举措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先导,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是没有动力的,也无法激发潜能。历史学科是初中才开始设置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在进入历史学科学习的最初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很重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一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课程的讲解方面,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的应用、历史话剧等教学手段,形成良好的兴趣氛围,让学生爱上历史课,这点很重要,也为以后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2.引导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在初中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深浅适度并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巧设疑问,以疑拓思,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历史课堂教学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学生“渔”,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而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从认识历史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用结合的方法,形成分析基本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学习能力。也可以巧设一些疑难问题,激活思路,一般思维活动都是由疑问而产生的,也只有让学生对其所学的问题产生疑问,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除了在授课方式和教材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外,历史教师还应该适当布置一些合理的历史课后作业,比如针对“我最欣赏的一个历史人物”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有利于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这些课后作业需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完成习题,使学生在开放式的讨论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学习能力。

3.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知识背后的意义

学习历史、品读历史可以让人明智,历史包含了社会发展进程的种种变革和奥秘,包含了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与知识,因此说它是人类智慧的宝库一点都不为过。历史是时间的旁观者,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历史又是真理之光,让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人心,教会学生不要盲目地听从与轻信。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知识背后的真实意义,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深层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关,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和体会历史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觉悟,提升人格魅力。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使学习成为丰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哪些事情可做,哪些行为不可取,清楚认识到现实社会中各自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摆正自己在社会中参与者与创造者的角色定位。以历史为借鉴,更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实现自我,另外也开阔自身眼界,提早适应以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4.全面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一,要敬业乐业,教师不应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被动从事着每天的课业工作,机械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毫无理想和热情,而应把它当作伟大崇高的远大职业理想,对事业的追求和满腔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付诸教育实践,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在学生身上,让学生茁壮成长,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和自己人生价值的升华。

第二,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应不断充实知识,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熟读通史,了解所在的地方史,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收放自如或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积累丰富的历史课堂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历史学科方面最新的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包装,隆重介绍,精心设计;具备较强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来设计教案教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历史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新时期教师。

第三,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富有的感情语言渲染课堂气氛,使用端庄大方的体态动作影响学生,时常利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来感染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这样的初中历史老师是优秀称职的,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追随,也一定能使初中历史这门新课程的目标得以改革实现。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历史的动机,维持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能力,最终达到强化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在素质教育教学方面任重而道远,尽管在过去的新教改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需要青年教师坚持不懈,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不断取得更多的历史教学成果和进步,为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莫芬.营造初中历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之我见.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历史教学

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常常会听到历史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思维能力不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好,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感觉历史学习广度和深度太高,历史学习太难,经历多次的模拟训练,仍然成绩平平。为什么师生会出现这样的感觉呢?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的历史教学如何做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个人的想法及做法。

一、对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区别的认识

作为教科书的历史,其基本功能不外乎让学生知道历史基本事实,归纳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对本国历史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那么基本功能是这些,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区别又在于什么地方?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对应于不同阶段年龄的学生,它们所承担的以上基本功能又会有些什么不同呢?在此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在内容上,初高中的内容标准不一样。初中历史进行的是主题历史教育,意在建立起学生基本历史线索,对历史有一宏观了解。高中历史进行的是专题历史教育,很显然是为了阐释说明或解释清楚历史的深层问题。

在层次上,初中是基础知识的了解,高中历史是深入,深化的历史。初中历史是一种普及性的、常识性的历史知识了解,高中历史则是深入到历史内部,探究历史发生发展的原因,联系,规律。

在目的上,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更具有选拨性。高考是很多考生都要参与的,历史在文综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历史学习的好坏也将影响大学选择的好坏。故而高中历史更多地考虑到如何在高考中获胜,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历史,运用历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断代严重

通过对高一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题答卷,当问及到威尔逊、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图特摩斯三世、工业革命等初中历史知识时,回答正确率为0%。就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回答正确率仅为35%。

至于如朝代时序更是前后颠倒张冠李戴,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对高一学生的困乏程度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而当被问及到什么原因时,75%的学生认为,因为中考不考没认真学,2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没有认真教,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由此可见考试成为学习的指挥棒,考和学是如此的结合亲密。而知识却断代、空档的如此严重。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他们对初中教学怨气冲天,由于我市初中升高中不考历史,使初中历史教学形同虚设,学生一入高中才知道对历史知之甚少,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历史基础太差,若不补充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难,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问题存在的思想根源

在初中学段,历史学科过去一直不是中考科目,所以被认为是门“副科”、“小学科”, 多年初中历史学科就顶着一顶“小三门”的帽子,各级领导相对忽视,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表上,历史课所占课时往往不足,而且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容易疲劳的下午。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只有那几门中考科目,根本就没有把历史学科之类的“小学科”放在必要的教学地位上,好像“有则无,无则有”。

考评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今天的考评制度无论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都不到位。目前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到位。课堂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评价,怎样看待教师的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办法。

(三)建议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笔者以为应“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终身发展。章士钊曾说:“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历史的重要性世人皆知的,可在功利性很强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大家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影响学生将来在社会层级流动中地位的高利害学科,历史再“可以使人明智”,也只能被打入“冷宫”。

因此,有必要开展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教师们真正领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如果思想上、观念上没有大的触动、没有转变,行动上是很难有措施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

2.大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就走向哪里。目前,我市教育的发展还不均衡,优质高级中学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初中学生的要求,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与评价制度下,学校、家长、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考什么,我就学什么,总分多,就多学、总分少、就少学,中考不考,就不学。因此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上课做其他作业,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采取的策略

1.在高一上学期阶段,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趣味性教学之外,更应该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如高一学生刚进校就开始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学习,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去总结,然后教师更正。这样不仅是学生构建了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历史学习的比较和联系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习惯性的去联系和比较。

2.注重对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意识、学习方式的培养。高一学生还是感性认识比较强,但缺少理性思维,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其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思考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非常重要。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能单纯的以分数论高低,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保证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学习方式不断有新的进步,借以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过度。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其知识量大、涉及的方面广、领域多,近年来中高考对历史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需要加大力气想办法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当然家长社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的积极引导,本文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永涛:高中历史教学法二三[J];现代教学研究;2012第2期

[2]陈庆明,李红垒: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适应学生成才需要 [J];成才之路;2014 第14期

[3]唐文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J];教育界;2012第14期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5)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探析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 古典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审度 单则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探讨 浅谈新背景下有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实施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和小组讨论的有效结合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高中历史中史料教学的有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有效运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史料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如何选择和运用好史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关系到学生史料研习能力和历史学习素养的养成。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史料的选择和运用。【关键词】史料史料选择史料运用

一、巧设情境,神入历史案例1:《辛亥革命》一课中,《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高尚情怀。”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这种情感,提升自己对英雄人物的认识,以认识到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的历史真实。笔者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新授课中,首先截取了电影《血色黎明》的图片作为PPT的背景图片,并用一段感人的语言导入:“在100年前的一天,林觉民:——这位安眠在黄花岗的烈士在起义前一天,就给自己的妻子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24岁的年轻人,如此冷静决绝的和自己的妻子话别?奔赴那刹那,刹那、永恒?在10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永恒的瞬间。”

屏幕上随之出现了一系列辛亥时期那些英雄们的图片,还有与妻书的动画原文。图文并茂结合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中,学生们开始让自己的情感沉浸在教师创造的史料情境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所持续和发展,随之出示以下史料【史料展示】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黄兴给自己的儿子黄一欧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其中写有“努力杀贼,一欧爱儿。孙中山:在1925年3月,为革命事业耗尽了生命的孙中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他的遗嘱中写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秋瑾:鉴湖女侠秋瑾,临行前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那时她的心中难道只惦记着满目苍夷的国家,就从没闪过一对娇小儿女明亮的双眸吗?徐锡麟:刺杀两江总督未果,被剖心而死,临行前他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憾矣。”34年的生命历程,果真不值得留恋吗?

学生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中,似乎看到了辛亥志士为革命付诸青春和生命的感人场景,无形中就被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也随之进入了辛亥革命的场景中。

运用史料创设情境是教师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史料教学的方式。一方面,用史料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史料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通过精要的设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主动探究,这样学生收获的是主动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认识;教师收获的是学生从此迸发的主动参与课堂的和谐与高效。巧妙的史料情境设置能将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激发,把他们带入情境,在探究中学习,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二、设计活动,探究历史案例2: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网络、书籍等搜集到各种各样的史料。笔者选择了十个不同的材料。 【史料展示】 1、地图册18页:武昌起义胜利和辛亥革命各地响应的地图 2、黎元洪任都督资料:老教材课本82页 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4、光绪帝退位诏书5、中国近代化工业成长(1895-1920)图表6、袁世凯上台,称帝资料7、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军阀割据图表8、蔡元培的三次婚姻的9、剪辫、中山装、旗袍等图片10、成都发动禁止缠足的运动的资料11、《阿Q正传》片段资料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角度,各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变化。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材料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先指出辛亥革命影响,然后出示相关资料加以说明。如辛亥革命带来社会风气的变化,在教师讲解后出示第九则图片。这样的方式教师使用史料只是用来验证已有结论,对学生的研习能力提高没有什么帮助。第二种方式是教师可以把资料重组,按政治、经济、社会三方面,或者是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把资料重新排列组合。如先展示资料一、三、四、五、八、九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带来什么影响?再出示其他材料,分析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样做学生就有根据已有材料概括分析的过程,结论虽然是一样的,但却是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提取信息得来的。和第一种方式有本质区别。现在我们教师也大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的步子迈得更大,教师把所有材料都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各种材料,建构辛亥革命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加以引导和降低难度1、有人说看出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请判断以上资料哪些可以证明这个观点?2、有人说辛亥革命对社会触动并不突出,请判断以上资料哪些可以证明这个观点?3、综合以上两点,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第三种方式要求学生能展现叙述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找到证据证明观点,并运用到把史料进行分类、归纳的能力,在学生能初步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行讨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这种方式也要求教师选用材料一定要丰富、多样。而不能是只选取那些能证明课本或自己观点的史料。

史料作为阅读的材料,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热爱历史学习的激情;作为提出问题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为思维力、想像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如果用史料作为微型的教学活动设计,编排出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则将使历史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无形中养成了学生的“论从史出”的史料研习能力。

三、以史鉴今、回归现实案例3:在《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笔者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来进行,聚焦现世——追寻历史——史为今用,在本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时事史料的阅读中,感受到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欧洲及世界各国反危机的一些做法,以此说明“反危机”也是当下世界和中国的一个时代主题。以现实的情境引入,然后去追寻历史的足迹,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做法,以寻找历史的智慧,思考当下的困境的解决。最后的“史为今用”环节,笔者出示了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有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和农村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大部分农民渐渐习惯带医保卡去看病的图片以及文字史料,从罗斯福新政关注民生出发,去理解当下中国政府关注民生问题的种种做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对话,学生得出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但是我们也期待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更希望以国家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6)

关键词:提高 历史 教学 效果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最大收获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各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教师与学生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抓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从理念到目标,再到方式,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予以详细论述,因篇幅有限,只选取了几个较为突出的方面,以下仅为本人的经验之谈,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师角色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从“主演”变为“导演”,变对学生的硬性“灌输”为灵活的“引导”,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工具。现在,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主体地位逐步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不合理的。其实新课堂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就好比放风筝,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学习目标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线”,没有教师对“线”的“收和放”,“风筝”要么“飞不高”,要么“满天飞”。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学习的顾问。教师的任务不应该仅仅是教会学生单纯的知识,还应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往往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硬性掌握,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自主思维能力有所轻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学目标也应该有所转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敢于质疑、乐于探究的精神,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真正提高。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打破学生的定式观点

现在,有些教师总是抱怨历史教材编写得不好、观点有失偏颇。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讲,在历史教材中要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诠释教材。我认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以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打破定式观点。比如,“鸦片战争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一场商业战争”“李鸿章到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等。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弄清了历史真相,而且还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以历史主义的态度来看待历史

学习历史,我们要站在历史的“原点”看待历史,即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处的阶级出发,结合传统文化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如果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势必会导致对历史认识的不公正。比如,《中国近代史》对洋务运动失败的评价中有这样一段分析:“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个分析似乎有理,一般学生难以看出其漏洞。针对这个分析,我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洋务派有没有可能去彻底改变封建制度”,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没有历史进步性”。通过讨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对第二个问题得出了肯定的答案。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质疑与多元理解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会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历史素养。

三、做好课堂检测

检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通过检测,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当前,不少历史课堂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让学生将重要的知识点一背了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的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来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较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另一种是让学生画知识点的联系图。历史学科从纵向看,具有时间的连接性;从横向看,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也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教师可以以一个时间点或历史事件为基点,让学生画出与此相关的联系图,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标注重点事件的标志等,以此来完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耿婷婷.试论如何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2]黄胡晴.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浅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3]黄金丹.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新校园,2012(4).

[4]曹静.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主导方法[J]. 新课程导学,2013(31).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篇(7)

[关键词]数学史 初中数学教学 作用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学问.在岁月的变迁中,数学洗尽铅华、历尽沧桑,最后形成了宝贵的资源.数学史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融入数学史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感受、体会数学文化.实践表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科素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原因

研究表明,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数学史丰富的文化涵养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2)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发展历程中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它是在人类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智慧结晶,进而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念;(3)数学家为了钻研科学,寻找真理,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4)数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使其在学习中产生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位香港教育家论述了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二,数学史上关于数学家的励志故事,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起到鼓舞作用;第三,学生通过对整个数学史进程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第四,在系统了解整个数学史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三、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丰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利用丰富的数学史知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让其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初中数学苏教版教材有很多数学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包括文字,还有生动的图片.在初一到初三的6本教材中,涉及数学史的地方有31处,包括负数、无理数、分数、函数、圆、三角形、概率等多个板块.另外,数学史也渗透到了新课标的四个领域(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实践与应用分析、统计与概率).进一步来说,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每一册的数学史数量基本上是一样的.初一到初三的教材内容难度比较小,相对设置的数学史就多一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史总结了几千年来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如著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等,它们都是数学史的光辉成就.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数学史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传统的数学教材在编排上大部分为法则、定律、公式,内容死板,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即便学生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大部分还是没有吃透教材,在运用上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而数学史介绍了数学在发展中演变的过程和数学家在研究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它是一个活的知识.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知识的了解,拓展了知识面,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此外,数学史上出现过很多猜想,包括费马猜想、四色猜想、欧拉猜想等,这些猜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证实,或者被、打破,从而体现出了人类不断创新的精神.

数学史是人类在不断进步中的经验积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积累,可以说,它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促进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得贵.浅谈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12(7):1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