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8 14:50:46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30-02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有着许多重叠的地方,同时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后阶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地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基础,制订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方案,使得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进而在物理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提升升学竞争力。现阶段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对于中学物理衔接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以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条件

(一)知识框架体系的衔接性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课程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是其整体的课程内容仍然能够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学物理的总体知识框架。例如初中物理的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等课程内容能够与高中物理光的折射、透镜成像公式等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为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课程教学的衔接提供基本的保障。在这一条件下,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教学内容着手,来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案,进而为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一条绿色通道。

(二)教学方式的相似性为衔接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初高中物理教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差别,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都有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储备、学生升学竞争力的共同目标。就物理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基本概念的教学、生活实例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物理实验的开展、物理课程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往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环节,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三)初高中教学的有效探究为探究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提供基本的条件

随着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通讯工具的便利化,初中与高中教学工作的交流逐渐频繁,教学研讨会的开展、初高中教学学术成果交流等活动的开展都较大地促进了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究活动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初高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内容、自身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进而找寻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同时按照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特点分配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如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究,并通过物理实验、课程任务等内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则根据初中阶段物理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复习教学,进而再一次巩固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

二、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

现阶段中学物理内容的衔接性、教学方法的相似性、初高中教学的有效互动为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阐述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的方法。

(一)以学生自主性回忆与引导式课堂的构建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经过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安排一段教学实践来指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自主性回忆,并结合学生在回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构建问题引导式课堂,以保障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本内容来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学生回忆的内容,对高中物理光的折射、光源与激光与初中物理光现象教学内容的差别进行疏理;对初中光实验内容与高中光实验内容的差别等问题进行解答,以构建个性化的高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把初中物理知识融合到高中物理的课堂中来,进而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二)以教学方法的衔接推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性教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除了采取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外,还会借助物理实验、课题任务等形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初高中教学探究的成果来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如以初中物理摩擦力章节的知识内容为背景为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究物体在不同路面上运动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内容,为高中物理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继而从教学方法方面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构建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平台,建设网络绿色通道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2)

一、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通过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点的含义.与此同时,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比较教学法可以将将物理知识和物理知识涉及的基本原理进行比较研究,更加高效的突出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但是,截至目前为止,进行初中的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物理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改革老旧的初中的物理教学模式,探索出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进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1.通过新概念的引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物理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内容,有针对性的引进物理知识新概念,并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比较,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1.进行新概念和旧概念的比较

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物理新概念和旧概念的比较研究.例如,教学“功”和“功率”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功”是早于“功率”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对于“功”的概念的一定了解.与此同时,“功”和“功率”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可以充分的结合比较教学法的实际特点,合理的进行习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于“功”和“功率”的概念的了解,进而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2.合理选择新概念插入方式

其次,根据学生对于物理知识了解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择新概念的插入方式,并选择好比较教学方法的应用模式,进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的比较教学方法的引进.比如,“浮力”和“压强”就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物理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假设在水中存在一个水泡,并以这个实例作为新概念的插入关键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可以将“浮力”和“压强”的关系更加深刻的展示给学生,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

3.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干介绍新概念

通过新概念的引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和物理教学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物理基础知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教学方的引进过程离不开物理主干知识的支撑.例如,可以在进行物理基础性知识的讲述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不断地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以学生实际特点为比较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之中,往往只重视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的传授.随着社会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要求的逐步提升,在比较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策略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初中的物理教学体系的桎梏,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体系,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1.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比较教学方法设计

进行比较教学方法研究过程之中,要围绕着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设计.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重视对于基本的物理知识的教学.例如,在进行电的相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相关的物理基本原理的记忆,让学生通过对物理基本原理的记忆,并在形成的记忆的基础上,对“电压”、“电流”、“电阻”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解读,将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运用于物理实践,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2.围绕学生实际特点进行比较教学方法设计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过渡 生物教学 补充和递进 反思

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看似两个界限分明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层次,实质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知识是高中知识的铺垫与前沿,扎实的初中生物知识为高中的学习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无法在短时间内调动自身已学的初中生物知识的基础,无法适应和接受高中新的高层次的知识点,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原本薄弱的初中生物知识在新的复杂的高中知识面前显得更加不堪一击。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初中生物的知识点,不少学生因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欠缺或习题熟练度的缺乏使得学生在高中生物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现象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无法找到开启学生记忆窗口的切入点,无法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高中生物的学习,因此产生了学生厌学的现象和教师厌教的怨言。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老师对症下药,而且需要学生也寻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做好初中生物知识和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就显得相当重要。教师既需要在初中生物的讲解中为高中生物知识更好的理解做铺垫,也要在高中生物知识中贯穿更多的初中生物知识,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间断的学习系统。

一、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优化性初探

初中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缓冲期,针对知识点,初中课本先初步进行涉及和提及,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概念,等到高中再接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和突兀,同时也能自然而然的把其与初中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一般着重于生物现象,而高中阶段则会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深入浅出的分析。从现象到揭示这种现象的原因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象到本质的过渡。例如在高中生物中学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时,如果只单纯的向学生解释进化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可能短暂性的了解和记忆,但是如果我们把初中课本中提到的克尔格伦岛上的植物为什么都那么矮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生物进化论中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真理同时也能在其他的很多初中生物所学知识点中举出实例来证明它的科学性,比如说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为什么不同的动物有自己适合的栖息环境。然而,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很好的把初中生物知识向高中生物知识过渡的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与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一个过程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①导入高中生物知识的新课程,用先复习初中旧知识的方法更加的有效。传授新知识如果直接进入知识点,不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不从以往的所学知识中找到切入点,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是不明显的。而通过复习或者向学生提问初中知识的方法则能起到很好的切入作用。②生物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如果只照本宣科的介绍知识点,不进行直观演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应该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验的方法,让知识点更加的具体化、生动化,教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不仅学生的抵触心理会很强烈,老师也会失去教学的兴趣和激情。而通过有实物的直观演示和实验,则会让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洋葱表皮实验中首先教师会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具体结构和操作方式,然后再介绍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实验的目的,老师先做好实验的示范,侧重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需在过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过渡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不仅仅对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加严格了,同时对高中生物老师的教学更加苛刻了。初中生物老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需要反复强调以便于高中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更加的深刻,高中教师同样也需要做到深入研读生物新课程标准,在了解高中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初中教材有一定的钻研,比较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了解到初高中教材在哪些方面存在知识点的脱节,在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中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初中生物教材一般情况下都通俗易懂,知识点涉及的点和面都不如高中生物广泛,也只要求学生做到基本理解,高中生物则是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知识更加的理论化更加的思维缜密。初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对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阶段和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引导学生适应教学过渡

初中生物对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会更多的举出生活中接触的实例,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这些不仅需要试验感知和观察,还需要学生把抽象思维运用到这一知识内容上来。面对这样的一个过渡转变,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肯定还是存在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当中发挥一个积极指导和合理教学的作用,教师既需要关注学生在生物学习心理上的变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找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一个过渡过程,从而在学习上达到双赢的局面。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考试要根据新课程下生物改革的具体要求出题,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不仅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更好要把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学生的考试范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考试内容要立意新颖,杜绝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行为,考试内容也要全方位,涉及到生物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细节,检验学生对这个过渡过程的适应能力究竟如何。例如:考试可以按照卷面考试成绩和动手实验成绩各占一定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不一味的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补充和递进的基础

从初中向高中过渡,本身就是学习能力、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补充和递进的过程,生物的教学亦是如此。生物教学既具有所有学科教学的这点共性,同时也具有知识点这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高初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以上知识点都需要在初中初步接触高中逐步巩固,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需要掌握十大主题,首先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在初中阶段就会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在高中知识板块中也不会着重讲述和涉及,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则需要初高中都全面了解和运用,贯穿生物教育的初级和高级过程。生物学的十大主题在学生学习生物的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补充和递进的基础这样的一个局面。每个主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要性,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对于高中人教版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应该算的上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在初高中阶段都有出现,不同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只要做到了解这个试验以及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原理,但是高中对这个试验的要求则更高层次,需要学生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所学的很多知识有很大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学好初中生物知识是打好基础,学好高中生物是对生物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等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还可以采取回忆初中知识引出高中知识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四、生物教学过渡对其他学科的示范作用

生物教学过渡在现实的教育中运用的相当成功,在这个过渡过程的运用中同样也存在过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补充和递进的关系、忽视对原有初中有偏差的知识的纠正。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就给其他学科的过渡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就是重点抓好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的补充和递进、做到教学有方指导有法。生物教学的过渡在学科的过渡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生物是一门亦文亦理的学科,既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学习和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总结出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用于更好的指导其他学科的过渡。

五、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衔接性,需要老师更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结论,同时也要指出这些结论的内在规律和别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在生物教学的过渡过程中出现更多的矛盾。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习是一个老师授之以渔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只有双方面都作出努力,才能克服初中生物教学向高中生物教学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期.

[3].王小波.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第10期.

[4].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侯喜瑰.浅议生物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第10期.

[6].赵贵玲.生物教学中兴趣的诱发和培养.[J].青海教育.2000年第8期.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4)

1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了中学的5年学制,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其中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课程,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5)

本文就黔江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部分学校是非专业教师授课,而很多高中任课教师不熟悉初中教材,使学生进入高中生物课程慢,学习习惯差,直接影响高中教学效果。因此,做好初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为例,简要阐述如何进行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

二、初高中“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衔接

从知识内容上看,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简单的微生物知识,如菌落的概念、芽孢和孢子的区别、巴氏消毒法、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探究真菌和细菌的实验中,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微生物培养。理论上看,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不具备生物培养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阶段教学时,首先应了解学生对初中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增补和延伸。

1.细化“培养基的作用、成分和分类”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培养基的作用,但是并未涉及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

(1)培养基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培养基的作用,结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相关知识――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供其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质。在配制培养基时,教师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来调节PH和氧气含量,如一般细菌偏碱,真菌偏酸;好氧型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厌氧型微生物则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只需供给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则必须加入有机碳源。

(2)培养基的种类。明确培养基的分类标准:按是否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用途的不同,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不同培养基的作用,如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以获得大量的胰岛素,需要用哪种培养基?要从含有杂菌的培养基中分离出真菌,需要用哪种培养基?

2.细化“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成功培养或者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过一些浅显的无菌技术,如巴氏消毒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引出疑问:该方法能杀灭所有细菌及其孢子和芽孢吗?教师要着重区分消毒和灭菌的根本区别,不同实验材料常用的灭菌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菌技术。

3.细化实验操作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交流结果,分析错误,做到?W生所得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

(1)培养基的配置。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操作。在初中有过简单的操作,主要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在初中教材中直接给了学生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即已经配制好的培养基,并没有具体介绍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且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原理比较浅显,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在高中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初中基础上,详细分析培养基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提问该过程为什么没有调节PH?着重介绍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2)纯化大肠杆菌。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操作。纯化大肠杆菌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初中教材中是用无菌棒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高中课程中,对该实验的操作更加严格,教师在介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时,注意对比两种方法的区别,并介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平板划线法应注意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画线多次,画线首尾不能相接,画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时移液管要经过灭菌,要根据菌液的浓度来确定稀释的倍数等。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组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29-01

学生从初二接触物理,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初中物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但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后会觉得物理学习十分的困难,他们感到很困惑,上课虽然能听得懂,但是作业却不会,老师一讲很清楚,自己做又不是特别明白,他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考试成绩不理想,大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对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对比,结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体会,对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衔接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物理的基础和方法,养成学习物理的思维习惯,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对比课程性质不难发现高中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

二、初高中课程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材都涉及力、热、光、电、原子等几个板块的内容,但要求层次不一样。初中以知道、了解的内容为主,主要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直观的物理现象。高中物理则涉及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并能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师授课方式的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比较小,课程要求比较低,教师上课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知识反复训练。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高中阶段课程内容较深,任务紧,老师不可能对学生一步一步的要求,在课堂上老师主要引导学生物理过程,介绍物理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再进行整理与完善,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学习就变得很被动。

四、学生学习能力的衔接

初中学生年龄比较小,不具备自学能力,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去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课本上的内容是以记忆为主,缺乏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些区别,他们的学习就会很困难,成绩很难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要解决初高中物理跨度大的问题,实现初高中物理零梯度的过渡,作为高中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引导学生改变观念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2、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能力;提高方法

教育是一项未来工程。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不光是解题 能力的训练,而是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运 用、科学思想的灌输。随着近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考物理卷的命题逐年增了基础知识与科技相结合,物理模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的试题,所考查的能力,除继续保留了重点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的五大能力外,还增加了阅读和信息转换能力、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不光是物理解题教学,不光是解题 能力的训练,而是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运 用、科学思想的灌输;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过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充分理解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解题

学生解题中出现错解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认识模糊 ;二是对物理过程不明,思路不清。故要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前提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熟练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强化知识间的综合联系。这就要重视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读教材时要重视物理概念 、规律的建立过程 ,弄清每一个概念 、规律是怎 样 引入或得出的 ,它们 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 。对相互关联的概念 ,要辨析其 异同。对于物理规律,要掌握它的公式表达、适用条件,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不仅要记住知识结论,更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只是 死记了一些定义 、公式和一大堆所谓题型,那么碰到具体问题时,就可能不会用科学的物理眼光去分析问题 ,或不顾题意和题给条件而乱套公式。

二、认真审题

解题时我们应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挖出题中的隐含条件。物理解题的过程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关键就在于能否将 头脑 “记忆库 ”中的相应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在读题过程中思考,初步明确题意,有哪些已知和未知 ,判断属于什么知识范围的问题和应用哪些知识 一一 是力、热、光 、电、原子哪一大部 门,哪一部分的知识, 还是若干部分知识的综合,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 。

三、正确领会问题的情景,恰当还原物理模型

中考命题侧重能力的考查, 以问题的变化为切人点 。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 的物理模型 ,结合某些物理关系 ,给出一定的条件 ,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 ,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识别、还原的过程。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并善于分析,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我们还要即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和状态,分析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还原题目对应的物理模型 , 结合模 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根据需要寻求的关系 ,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 。

四、注重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正确解答出一道题并非是对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明白 “ 为什么要出这道题?”、 “ 这道题考察了我什么知识点?” 、“有几种解法?哪N是最优解法?” “ 如果在遇到类似问题我会如何解答?” ,这时物理习题出题者的用意,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解题后的反思是取得较大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反思的手段,达到“ 做一道物理题 ,会一类物理题,理解一系列物理知识,掌握一两个物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认知水平。而且是提高解题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物理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所面临的物理知识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难 ,题目类型越来越多,面对难度和题型都逐渐增加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与解题能力培养 ,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陷入题海战,出现畏难心理。畏难心理的出现对于学生物理方面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物理思维 、物理解题能力及解题技巧,通过不断的思维的训练物理解题技巧的培养,进而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伟炎.解题后反思――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捷径 .珠江教育论坛,2015. 0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