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质勘探学

地质勘探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6 10:20:47

地质勘探学

地质勘探学篇(1)

关键词:地球化学;地质找矿勘察;作用

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巨大的国家,而且我国的资源在不断的减少,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地球化学作为一种矿产勘查的原理,被广泛的应用于探矿工作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传统的化探方法,这种化探方法主要是对的地表的淀积层的样品进行分析,从而圈定次生晕异常的区域,进行地质矿产的勘查。本文就是对地球化学在地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勘察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1 地球化学在地质矿产勘察中的作用

1.1 提高找矿的效率

地球化学方法在地址矿产勘查中被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性的方法,现阶段我国的资源正在逐渐的减少,在45种主要的地质矿产中,有20多种矿产的消耗速度已经超过了储备的增长速度,在国家对于矿产的要求逐渐的增加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地质矿产勘查的速度,而地球化学方法能够提高地址,矿产勘查的效率,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证明,地球化学方法能够快速的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对于找矿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地球化学方法经过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寻找隐伏矿床的新技术、新方法,经过研究发现地球化学方法有着明显的找矿效果和实验效果。

1.2 是寻找矿产的有效途径

我国地球化学地质勘察工作的开端主要是来源于我国地质部门所提出的一项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这一计划的推出加快了我国地球化学技术的发展,这项计划提高了人们对地球化学物探的认识,提出了一项寻找矿产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是对大面积覆盖区域的勘察,增加了勘察的准确率,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分析和取样量个方面来进行找矿,有着实用性和稳定性的优点,因此地球化学方法成为了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中十分重要的找矿方法。

2 地球化学在地质矿产勘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造成环境污染

地球化学方法在进行地质矿产勘察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周围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和矿区,在勘察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污染,这种环境污染会长期的存在,一些重金属元素会通过矿产空隙或者是废石进入倒地表径流或者是土壤中,之后渗入到地下水或者是下游,这时就会出现矿区水体污染的现象,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生命威胁,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 地球模型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模型是一种对地球化学方法完善的模型,这种方法是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的优点就是在对地球化学找矿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直观而简单的对异常情况进行观察,这样就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找矿的速度,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资料数量多的缺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产生混乱,不利于后期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开展地球化学地质矿产勘察的主要方法

3.1 基础准备

一般的情况下,地球化探工作是有着固定的模式的,也就是f要对地质样本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对矿区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对分析资料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检验是否存在着异常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就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并且要对发生的异常进行鉴定,如果存在着严重异常的情况,那么就必须要认真的对待,这些都是基础的准备工作,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够保证后期的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将基础工作做好,就能够对整个矿区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地球化学方法使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原理掌握透彻,为地球化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3.2 电地球化学法

该方法用于寻找隐伏矿体的基本原理是深部盲矿或隐伏矿经过电化学溶解,在矿体周围形成离子晕,与成矿物质有关的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在电化学电场、地气、地下水运动等各种自然营力作用下迁移至近地表,并以多种形式赋存下来。在人工电场作用下,与矿有关的金属离子平衡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金属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并形成电解物,收集并分析电极上吸附的电解物,即可发现与矿有关的金属离子异常,从而达到找矿和评价的目的。

3.3 热释汞找矿方法

热释汞测量方法是在传统土壤汞气测量的基础上改进的新技术。它是将原来在野外直接抽取土壤中的汞蒸汽发展成为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将样品阴干、加工后,用热释炉按一定的温度对土壤进行加热,使其中呈吸附态和某些化合态的汞气释放出来,然后用原子吸收型测汞仪测定汞浓度,通过已知剖面与未知剖面的汞异常比较来确定和寻找盲矿。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排除了野外直接从土壤中抽取汞气过程中的许多干扰因素,如季节性温度差异干扰、土壤湿度差异干扰等,因此具有更好的找矿效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功效高,测量重现性好,在各类厚层覆盖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的有色、贵金属矿床均能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3.4 酶提取法

其基本原理是非晶质二氧化锰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以及在表面上正负电荷的随机分布,从而成为一种极强有力的吸附剂,能吸附各种从深部矿体向上迁移的阳离子及阴离子。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生成的痕量过氧化氢能够选择性的溶解土壤中的非晶质二氧化锰,当所有非晶质二氧化锰都已反应,酶的作用也就停止,不会进一步去溶解晶质铁锰氧化物,从而提高了异常的可靠程度。至于元素向上迁移的机制,Clarke等认为最主要的是深循环的地下水将金属离子直接带到地表或被带到近地表潜水面处,又被植物根系吸收,在植物腐烂后,堆积于地表,最终被矿物颗粒表面的铁锰氧化物膜所捕获。

4 结论

矿产勘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种单纯或单一的化探方法都很难对发现的化探异常做出圆满的解释。随着各种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相信它们在矿产勘查的应用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地热、地震预报、环境和其他一些研究领域的应用中也有望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1]宋晓伟.浅谈如何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1).

[2]巩超,高志友,吕涛,刘鹏磊.探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9).

地质勘探学篇(2)

关键词:地质勘查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办法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64-02

绪论

地质勘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使地质专业的学生成为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野外实践教学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确实可行的。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野外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野外实践性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检验,甚至关系着学生就业的情况。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教学体会,简要阐述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和探讨了高校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优化野外实践教学、促进野外实践性教学效果考核制度的完善。

一、野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登封地区为例,登封地区作为全国地质教学基地,一直是地质类及相关专业的野外地质实习的“第一课堂”。然而,近十年来,受高校大量扩招以及资源、能源行业走俏的影响,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院校数量以及同一所院校地质类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以登封地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近十年间,实习院校的数量以及实习的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地质专业、采矿专业、煤矿安全专业的班级从几个班(30人标准班)到几十个班。在实习院校、实习人数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地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

(一)实习经费紧张

地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一般时间较长,路途较远,住宿时间较长,故此实习的成本较高。由于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数量的激增,加上新专业的增加对地质类专业实习的经费都一定的压缩,这就造成了实习经费和学生数量增加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这种矛盾的情况势必影响实习天数的减少、观测点数量的减少,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着实习的效果。

(二)实习地点的削减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迥异于课堂教学,需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直接观察与描述,因此,实习路线的选取非常重要。例如,登封地区实习基地已经比较成熟,离河南工程学院距离较近,故此,一直是我校地质野外实习的最佳选择。然而随着登封市景区的开发、嵩山也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很多景点需要收取门票进入。例如嵩山老母洞景区,学生可以很好地观测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少林寺内沿着景区一些构造行迹更是齐全,例如,景区内的“X节理”、波痕、断层、尖楞褶皱、复式背斜、断层等,以及一些地貌现象等。那么这些地质线路受景区的限制势必也影响实习线路的选取和变更,从而使地质实习线路的选取达不到最优化,进而也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年轻化的实习指导教师经验欠缺

对于一些合并重组升本的高校来说,地质专业教师普遍年轻化、高学历化。以河南工程学院来说,由于中间几年地质专业停止办学,升本以后大量引进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大量高级人才虽充实了教师力量,但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野外实践教学经验普遍有所欠缺,甚至对实习线路、地质观测点比较陌生。

(四)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不健全

每次去进行地质实习的学生较多,线路比较拥挤,实习的对象是一些自然界的宏观地质记录,实习地点不容集中学生等情况,造成了实习过后学生很快就忘了实习的内容,实习时思想不集中,没能认真听实习指导老师的讲解,甚至没去观察实习点。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实习的考核办法,防止学生抱着“浑水摸鱼”的思想,从根本督促学生认真参加实习。

对实习指导老师更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在最大化利用实习经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安排实习线路。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地点是否熟悉、实践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实践教学中讲解是否清楚明了、对学生是否有责任心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一个健全的评价制度。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效果评价

野外实习中的教学方式一般为启发式,这就要求带队教师在野外讲授地质现象时,由理论联系实际,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循序渐地的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注意与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就观察的地质现象,由地质成因、地质运动,地质行迹等角度作出系统的观测和分析,并最终由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1]。但是,由于上述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存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针对上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加大对地质实习经费的投入力度

在实习经费充足的前提下才能丰富实习内容。随着实习学生的增加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是首要任务。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地质队、地质研究院所、地质公司等建立合作实习基地。合作实习基地既有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又有合作单位工程师们现场实践指导,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大有裨益。在实习基地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合作单位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对合作单位也是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合作单位理应负担一部分住宿或者伙食费用,这样既能节约实习成本又能提高实习效果。同时,高校也可利用本校的后勤集团优势,利用校车送学生去实习目的地,校车可以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

(二)选择最优实习线路

地质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路线的选择恰当与否。对于初次涉及地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这就要求选择一些地质现象典型、内容简单且地质现象齐全的实习线路。就基础地质实习而言,地质实习的基本内容大同小异,即通过对地球内外引力作用及其产物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各种地质作用成因、演化过程、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特征,能识别一些常见的造岩矿物和三大岩石类型,初步掌握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野外鉴别基本方法以及地层、构造的野外基本描述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侧重方向不同的特点,安排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

例如,地质勘查专业的野外填图地质实习是在学完“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工程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固体矿产勘查学”等课程以后的地质填图实习,学生在系统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后[2],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登封地区地区进行为期七周的地质填图地质实习。而工程地质、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等专业是在学完“普通地质学”或“基础地质学”以后的唯一一次地质实习,学生以后没有专门的地质课程。这样,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地质实习应该是地球科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即要注意扩大学生的地质知识面,尤其是在完成基本实习内容后,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在能源、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和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他们热爱地质专业,奉献地质专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地质实习就应该侧重于常见造岩矿物以及常见的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的野外识别方法、物理特征等内容。地层接触关系、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现象也是侧重点之一。

基于不同专业侧重专业方向的考虑,在安排不同的地质实习时,对不同专业的实习路线应进行精选。然而有些实习地点已成为地质公园,且受景区收费的限制,可在充分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宝贵财富的基础上,在景区的周边开辟最大包含实习内容的路线。这样既节约了实习成本,又不影响实习的效果。

(三)逐步提高年轻老师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如果在野外实习中还采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多年实践表明,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基础地质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2]。

1.为了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学生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知识,可采取分组式教学。在每次实习之前,将所实习学生分为5人~6人的实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成可在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自由组合而成,并选取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在实习期间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元开展的,如野外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等。尤其是在每一个点或每一条路线的总结时,由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反驳。上述教学方法年轻教师可以借鉴。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教师应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作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启发式讲授。那么,就要求以学生观测地质现象和讨论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因此,在每一次地质实习之前,指导教师应先介绍本次实习的线路的基本情况,包括实习内容的侧重点、实习目的和要求。具体到一个观测点时,首先是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观察,之后老师提问,并启发性地提示重点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再次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和讨论。再是实习队集体讨论和总结,先是每个小组总结,最后是老师提问、评价、总结和出思考题。在每条路线的观察内容完成以后,再对本条路线的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和出思考题,并针对以后相关专业课的知识学习进行引导以及部署明天实习的安排和要求。回到实习基地以后,每天晚上检查和批改学生野外记录情况。

3.采取整体―局部―整体的实习方式[3]。每次实习之前指导教师须先对与本次实习相关的课本知识进行回顾,包括常见矿物、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与野外鉴定方法,地层、构造的野外观察与描述方法,野外记录与素描图件的格式和要求,罗盘的使用,地形地质图阅读等,为学生地质实习作好知理论知识的储备。然后,讲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及成绩评定等相关内容,并向学生介绍实习区的交通、地形、地物和地质概况、实习路线的位置等,使学生对实习有了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最后,在具体到每个观测线路和观察点,让学生用罗盘和MAPGIS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由面(实习路线)到点(观察点),按要求完成实习内容。期间,指导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针对重点内容的思考主题,加深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思考、分析。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按照某一主线,如构造运动的分期性,对实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一个题目自拟的专题小论文,如总结实习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等。这样做,不仅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质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对实际地质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地质思维能力,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球科学专业的兴趣。

(四)健全实践教学效果考核制度

健全实习效果的考核制度既能使地质实习规范化、高效化,也能更加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高度重视。

1.学生必须按照《实纲》的要求和规定,认真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经考试或者考查合格者,记录成绩获得学分。实习期间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相关规章制度。

2.实习考核、成绩评定。按《实纲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在提交实习报告的前提后,方可参加实习考核。考核时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口试、笔试或两者的结合均可。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表现、组织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习记录情况以及实习报告等。

3.实习经费学校于年初应下拨到各个院系、部专用账户,各系部每学期第18周前应作好本单位下学期“实习预算”使用范围和开支情况,按学校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确保实习正常有序运转。

4.学校或者系部领导不定时去实习地点抽查指导教师带学生实习情况,检查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态度和完成情况。

5.每次实习完毕,指导老师可以书写工作总结。在总结中提出指导学生实习的体会、实习经验、实习经费运用情况和在实习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方式,以提出对地质实习的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1]栾光衷,冯秀丽.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2,(2):48―49,57.

地质勘探学篇(3)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探;问题;解决对策

充分开采矿产资源以促进工业与矿业的发展,必须先做好矿区的测绘工作,但是,我国的现代矿业起步较晚,矿产开采与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尚且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和管理体制不完整的问题,因此,做好矿区地址测绘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顺利开采,必须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

一、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矿产勘探技术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非常落后,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的机械自动化地质矿产勘探技术,特别是西欧和北美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地质矿产勘探自动化与标准化,而我国的很多地质单位在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时依然采用人工勘察,既不能保证地质矿产勘探结果的准确率,也不利于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部分地质单位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机械来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该技术具有鲜明的优势,但是,我国的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系统与精密仪器的组织也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效率。

(二)专业人才匮乏

提高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效率,研发自动化勘探技术,推动矿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地质人才严重困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大多数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地质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地质矿产勘探与开采的实践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工作的平台与机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质企业单位不是特别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后天培训,没有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引导他们灵活掌握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有待优化

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对地质矿产勘探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管理。但是,大多数地质企业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导致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缺乏规范的管理与正确的指导,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

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需要灵活运用GPS RTK技术来勘探矿区的地形条件,GPS RTK技术属于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技术,该技术的测量系统由若干台移动站和一台基准站组合而成,移动站和基准站均由数据链连接。移动站在获取改正参数的标准是从基准站获取的数据,此时,移动站和基准站会同时接收卫星信号从而得到测量数据,基准站用无线数据把改正参数传输给移动站,移动站在改正测量数据之后就获取了准确的测量成果,从而更为便捷地进行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整个处理数据的过程属于单基线方式。另外,使用GPS RTK技术进行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即使控制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不会影响地质矿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展;第二,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很高,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单位;第三,该技术发展前景良好,勘探结果非常准确,具备直观和快捷的功能,记录数据的工作效率极高。

在使用GPS RTK技术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时,要根据整个矿区的地形、地貌和矿区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好控制网,再用精密仪器分别测出它们的三维坐标,将其作为下一步地形图测绘及工程测量的基础,然后把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矿区地形测量时一般用基线与勘探线组成勘测网络,然后建立勘测网络作为基本的网络,再利用分级布设的方式对GPS RTK控制网络进行分布,这样可以辅助GPS RTK技术分析并判断处理结果;进行坑探工程测量时要做好坑道勘探与控制测量、坑道定线与定向测量、坑口定向点与位置点的测量、坑内导线测量、坑道贯通测量和坑道平面图测绘工作;进行井探工程测量时要做好地面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井口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以及井内引线、定线和深度测量、竖井联系测量、井下高程测量和竖井贯通测量等工作,而且,要建立矿区测量控制网,做好矿区地形测量、采场测量、线路测量、爆破测量、采掘场验收测量、排土场测量等工作,并用电脑绘制各种矿山测量图;在建立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运用GPS RTK技术来平衡矿点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关系。

(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矿业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地质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工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熟练掌握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技术方法。此外,地质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与专业考核,辅助他们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GPS RTK技术做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

(三)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

地质企业单位应不断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对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工作流程与操作要点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提供标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其次,国家应完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以为实施地质矿产勘探提供法律保证,有效维护地质企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地质矿产勘探合法化,推动矿业开采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地质矿产勘探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和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首先要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使用GPS RTK技术来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其次,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地质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工作平台,地质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另外,地质企业单位要注重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为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提供标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国家应完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法律法规,保证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进展有法可依,这样方能全面提高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效率,促进矿业开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端文.关于建立和完善地质矿产侦查新机制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10).

[2] 王永生,郭鹏勇,梁光明等.完善地勘体制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赴俄罗斯地质矿产经济学术交流的总结报告[J].地质评论,2015(2).

地质勘探学篇(4)

关键词 油田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方法分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02-01

从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实际出发,地震勘探方法的选择对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田地质勘探工作的现实需要,地震勘探技术将成为保证油田地质勘探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要对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的内容、分类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保证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好的为地质勘探工作服务,使地质勘探工作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为油田地质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满足油田地质勘探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油田地质勘探效果,提高油田地质勘探实效性的目的,促进油田地质勘探取得积极效果。

1 广角地震解决模糊成像区成像技术

在油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如何解决模糊成像区成像效果,是保证地质勘探工作取得积极效果的重要内容。结合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实际,模糊成像区成像主要可以依靠广角地震技术来解决,具体应采用以下方式。

1)利用折射波,以取得高速屏蔽层顶面和基底的构造形态及基底的速度。

通过采取这一手段,模糊成像区的光波折射基底得到了改变,光波的传输速度发生了变化,使得模糊成像区的成像效果较原来有所改善,满足了模糊成像需要,提高了成像质量。

2)利用广角反射波,以避开近偏移距上的各种难以避免的干扰波,提高成像质量,使得常规方法成像模糊区变得更清晰。

对广角反射波的利用,是模糊成像区提高成像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模糊成像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广角反射波法将会得到重要应用,对模糊成像区成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利用高速层中的转换波,以对高速屏蔽层之下的低速储层成像。

在模糊成像区成像过程中,应善于利用高速层中的转换波,保证模糊成像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要利用高速层中的转换波与低速储层的差异,做好成像工作,满足成像需要。

由此可见,广角地震法成为了解决模糊成像区成像问题的重要技术。为此,我们应认真总结广角地震模糊成像法,在模糊成像过程中积极运用广角地震法,满足模糊成像的实际需要。

2 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

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地形特殊的地区普通地震勘探技术难以奏效。通过了解发现,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区地震勘探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针对目标基于模型的分段、分线、分区设计”是复杂山地山前带地震采集方法设计的正确路线。

1)“面向目标基于地表与地下特征”的“分段、分线、分区设计”是优化观测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准则。

在山前带地震勘探过程中,分段、分线和分区设计是保证山前带地震勘探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要理解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总体过程和技术特点。

2)“分区、分段设计激发方式与激发参数” 是做好激发工作提高原始资料品质的基础。

在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分区、分段的设计往往能够在激发方式和激发参数上取得较好的融合。为此,我们应在山前带地震勘探中,将激发方式与激发参数进行有效融合。

3)“多信息分区建模、统一建库”,采用“中间参考面”计算静校正量的方法是提高山地山前带静校正精度的关键。

对于山前带地震勘探而言,勘探精度是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勘探精度满足实际需要,应在勘探中有效计算静校正量,提高勘探的整体精度。

目前来看,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对山地地质勘探具有重要作用,不但提高了山前带地震勘探的整体效果,也解决了山前带地震勘探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应重视山前带地震勘探的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的地震勘探方法来看待。

3 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

对于油田地震勘探而言,除了上述地震勘探方法之外,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也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来看,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大排列方式的观测系统采集数据存在着相位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该进行相位校正,才能得到连续可以追踪的反射同相轴。地震相位的变化和地震波入射角及岩性都密切相关。对地震相位校正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方法技术研究,完成相位校正。

2)目前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在油田地震勘探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从其应用范围来看,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改善了原有的数据处理方式,提高了数据处理效果,并进行了必要的相位校正,保证了相位校正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需要。为此,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对于油田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提高油田地震勘探效果,提升油田地震勘探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油田地震勘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基于这一优点,大排列相位校正技术在油田地震勘探应用中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满足了油田地震勘探的整体效果。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油田地震勘探过程中,地震勘探方法的选择是保证勘探效果的关键。从目前油田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来看,可供选择的地震勘探方法较多。为此,我们应根据油田地震勘探现场实际,合理选择地震勘探方法,并对地震勘探技术的分类及应用效果进行认真分析,满足地震勘探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地震勘探效果的目的,促进油田地震勘探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韬.基于QT的地震属性分析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李新幸.多维度关联分析及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汪晴川.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4]黄玉.川东北HCL地区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地质勘探学篇(5)

关键词:石油地质 石油资源勘探 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石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石油产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很可观的。但是,石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即使它在某种意义下是可再生的,但再生时间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使得其开采量也渐渐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它的需求,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开采过程中技术上的不成熟造成对石油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无法保证开采石油的质与量。因此创新与发展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是目前在开采油气资源工作中必然要做的,从而节约油气资源、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的石油地质资源

(一)对我国石油的地质勘探研究

具研究表明我国广阔的领土上拥有很丰富的油气资源,很多地方都将成为油气资源勘探的新领域。但是我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相对复杂的,如果只依靠一种勘探技术那么相对的只能获得其中一方面的石油信息,因此只有在使用多种勘探技术手段下,勘探获得的信息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出地下石油资源的状况以及地下的地形地貌。一个新的石油勘测地点在勘探过程所遇到的阻碍与开采过的地区进行再开采勘探其在勘探技术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无论是新领域还是在开采过的基础上进行再开采,不同地区的油气特点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我们的勘探措施就会有差异。而且由于受到勘探技术的水平限制,对石油地质勘探也是分阶段的。在某一不适宜勘探的时间段进行对石油勘探,无论进行怎样的研究,运用哪种技术的勘探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是不全面的,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勘探技术的研究对于全球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是相当有必要的,尤其油气资源在中国市场上的稀缺性导致了我国必须加强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二)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分析

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使得国家对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更为重视。为了其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到了研究中。这不但促进了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各领域合作的友好关系。我国在石油勘探技术探究上取得了很多的惊人的成绩,其主要成绩体现在对勘探技术进行了分类。研究的成果表明目前我国在石油的勘探技术领域有几种勘探技术尤为突出。其中的物探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而地震勘探技术则是物探技术的一个进步体现,还有比较新技术的重磁电勘探技术等。由于我国地形的特点,在勘探石油资源技术上是需要很大挑战的,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石油的内部供需,减少外进石油量。在勘探与开采石油的技术上就应该建立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式去动作。

二、我国目前对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研究

(一)地形现状决定石油的勘探

在石油产业上,我国的现状就是油气资源的总量丰富,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因素导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复合式油气区,而各地区分布的石油含量也不均匀。对复杂的地质因素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在石油的勘探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找到一定的规律从而取得很多值得骄傲的成果。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石油资源储存量与可开采量的现状,即使在技术上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在石油的开发利用上又造成了又一个难题。由于在较少的石油可开采量中优质石油更加贫乏,这使得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压力,所以面对现状,对于石油的开发在勘探技术上的创新就变得非常的重要。先进的勘探技术研究,在开采石油的工作中起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地形现状决定着发展创新怎样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

(二)分区域讨论石油资源勘探技术

对不同石油分布区,应该采用不同的勘探技术。对于重点勘探区其勘探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在普通勘探区要先进,在人员安排上也较多。油气的勘探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在勘探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高度的注意力。作为一个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必须要以不同地区的地质作为研究主题,即充分了解地质。每一个勘探家在勘探过程中还要懂得从地质出发,掌握钻井、测井以及试油等工作。不同的地形地貌使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上有着很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地质勘探时,其勘探技术应该是有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在创新与发展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同时,地区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勘探技术的方式。因此,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地区其勘探技术是有差别的。

三、小结

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研究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是目前中国最重视的研究之一。为保障我国的石油供需,在勘探石油地质资源的同时培养复合型的技术人员才也是目前的一个关键。培养石油开采技术探究业的后备储蓄人员是石油产业里的一个宗旨,也是今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整个世界上来看,随着发展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勘探的程度加深,油气资源的地质勘探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当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且持续研究下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德生;中国石油地质学得创新之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

[2]翟光明;我国油气资源及石油地质和油气勘探的几个问题,2004

[3]李梅梅;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硅谷》2014年第01期

[4]罗群;试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昌平

[5]探讨石油地质资源勘探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12期

地质勘探学篇(6)

[关键词]石油 地质类型 石油勘探

[中图分类号] P74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31-1

石油开采首先需要进行地形勘探,而世界各国对于石油能源的渴求,使得石油开采的地质类型越来越多,如深海、荒漠等,这些复杂的地质环境给石油勘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不同的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而通过研究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升石油勘探水平,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1石油地质类型

1.1生油层和储集层概述

生油层主要是指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岩层,其中含有众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石油及天然气,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在生油层的地层面上,其主要构成为烃源岩,在沉积环境中能够保存并存进微生物的繁殖,从而促进生油层的发育,形成优质的石油原料。泥质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包括粘土层、泥层、页岩等。

储集层主要是指过滤流体的岩层,主要成分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同时还包含泥岩及火山岩等,在碎屑岩中包含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气。碳酸盐岩储集层中主要含有白云岩、石灰岩等,并分成裂缝、孔隙、溶洞三种类型,其中含有的石油及天然气数量仅次于碎屑岩。当前,随着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都是在碎屑岩中发现的,而这些岩层中也包含较多的孔洞,从而为石油流体提供了可以流动的缝隙,除此之外,这些孔洞还能够进行油气储集,而随着孔隙的扩大,会逐步改变这种情况,当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溶洞。

1.2石油勘探区域特征

石油勘探区域主要分为非常规和常规两种,在非常规的石油勘探区域中,前陆盆地中心能够形成丰富的油气藏,并大量发育,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非常高,保存也比较完整。在坳陷的盆地中心能够形成煤系,为形成连续的、大型的油气藏提供有利条件。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虽然地质较为复杂,但其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因此也是石油勘探企业的重要勘探区域。

大陆边缘容易出现地质运动,或者地震,或者位移,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社会稳定都有巨大危害,而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碎屑硫沉积,从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随着地质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将有机物质保留在常规的岩层当中,从而不断发育,形成大面积的油气藏,这样也就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

2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

当概率密度函数越集中时,石油勘探评估的平均值就越可能实现,这也就为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上述的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和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在非常规地带,石油勘探难度较大,而且需要耗费更多的开采成本,由此对于石油勘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能够获取更多的油气藏,对于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一般,但这部分区域是石油开采企业的普遍勘探区域,随着石油量的不断减少,这些常规区域的石油勘探区域和开采量也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会更倾向于勘探非常规地带,这就需要其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技术,采取更科学的方式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从而满足石油开采需求。

3石油地质勘探策略

3.1加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当前,石油勘探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对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也必须采用新的勘探技术进行石油开采。首先要加强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可以根据地质储层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评估石油勘探区域,从而得出科学的勘探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开采储层石油。除了石油勘探技术的改进,还应当向物探技术及服务改进方面延伸,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并不断提升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石油勘探过程中也要注重实现定量、定性描述,实现勘探方法的延伸,从而提升勘探质量及勘探效率。

3.2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

石油开采企业进行石油勘探的目的是为了开采更多的石油,而最终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进步提供更有利的支持,近年来,石油勘探企业发生的事故不在少数,这是与石油勘探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应当在保证石油勘探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并通过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实现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及石油开采质量的提高。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满足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石油勘探需求,并确保质量与安全理念贯穿石油勘探及开采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实现我国石油勘探国际竞争力的真正提升,也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巨大,如果对于石油地质类型的了解不足而盲目勘探和开采,势必会导致石油开采成本费用增高,甚至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石油地质类型加强分析,并针对其中可靠储层进行评价,以提升石油勘探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研究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尚凯,赵信,巩联浩,余小雷,李杰.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23).

[2] 韩会平,王宝清,李勇,武春英,蒋继辉.鄂尔多斯盆地侯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地质勘探学篇(7)

【关键词】地质勘探;煤田勘探;技术;应用

0前言

煤田建设是煤炭生产的基础要素之一,在煤矿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地质勘察技术在煤田勘探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地质勘察应用,对煤矿的合理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宝贵建议,利用现代科学勘察的数据,为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地质勘察相关技术的应用是煤矿企业在煤田勘探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通过有效分析地质勘察优秀技术在煤田勘探过程中的应用,使得更多的煤矿企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1煤田地质勘探及其技术

煤田地质勘探是利用一些地质学科的科学研究相关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开展地质情况的具体分析等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煤矿设计、建设与生产提供踏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顺利的开发利用。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地质理论,再选择相对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了解地层、地质的构造、煤层、煤质、储量以及煤矿的开采条件,正确地评价煤企在煤矿及与含煤岩系伴生的其它有益矿产领域的技术应用。

2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系统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使用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特别重要,采用恰当的地质相关勘探技术才能保障煤矿煤田相关资源得到合理开采与应用,对于煤田设计、发展和相关生产提供明确可靠的珍贵技术支持,煤矿田地质勘探过程充分利用地质学科的研究理论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分析、采用科学措施探测地下煤矿资源情况。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深井钻探技术

我国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基本都要运用到深井钻探技术,它是勘察煤田地质状况的重要手段途径。在具体的煤田勘察活动中,也需要我们在繁多的工具中采取合适的选项,例如首先应该在钻探的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确保其在一定程度上的稳定,具体保持方式主要是通过细线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稳定,因为这样可以将钻机的钻入角度可以保持在垂直角度,这样才能保证滑车、天车以及孔口等在同一铅垂线上。还有就是就像对钻具的刚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考察,之所以选择金刚石也是出于其刚度是所有物质中刚性最大的。在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过程中,往往会根据不同层度的地质情况来决定我们要探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深井钻探技术,利用相关设备来进行包括岩层、水样和土样等的取样,然后分析出结果,根据分析数据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任务。

2.2坑探工程

在煤田的勘探工作中,一般针对暴露区或者半暴露区,坑探工程是运用的比较多的技术。它是探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矿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技术是先于煤田地质填图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地表面实际情况研究与勘察,使得精准度研究工作得到保证。运用坑探工程技术,首先要利用电子勘探设备和仪器进行探查,然后再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相关地貌进行数据分析,充分反馈暴露区或半暴露区矿藏的综合状况。在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勘探阶段,结合掘进较深的水平、倾斜和垂直坑道,以探明矿床的类型、矿体产状形态、规模等相关情况,以便满足求得高级矿产储量的要求。

2.3地震法煤田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煤田等的可靠方法,它在煤矿藏与相关地质勘察分析、各地区地质分析研究以及地壳研究等各项目方面得到发展。从矿藏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对于埋藏在150-700米的煤田浅煤炭层,通常不超过800米范围内的煤层,都可以采用地震法来进行煤田勘探。而对于超过800米深度的煤层,我们需要采用的是矿井地震勘探技术,包括震波超前地震勘探、槽波勘探技术等。

2.4重力法煤田勘探分析技术

煤矿田的地质勘探中的利用的重力法煤田勘探分析技术通过勘探分析了解地下矿藏资源岩层的密度在方向上的重力变化差异情况,以提供地下煤矿资源构成情况以及煤矿规模等相关信息,然后做出正确合理的决定以及定量定性的解释判断。重力法煤田勘探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分析岩层的密度差异情况在周围所引发出的异常信号信息,明确目标地质体所存在的空间地理位置、目标大小以及目标形状,进而获得对相关工作项目的矿藏地质结构与资源布局情况的正确判断。在重力法煤田勘探分析技术过程中,通过将野外获取的测量值换算、校正、分离等才能得到重力异常,再利用不同的反演法,计算出重力异常体的参数。最后,综合各种方面的知识推断出所属目标地的地质构造、资源情况等。

2.5X射线荧光技术

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受到激发了的地下矿藏资源样品中含有的各种元素会释放出相关信号,然后依据不同元素信号来辨别其特定的能量特性以及波长特性。探测过程中系统收集到那些放射出来了的相关数据,然后再利用我们的仪器设备把探测系统已经收集到了的数据信息转换成其中各元素对应的种类和含量等,这样就能够比较轻便、快捷、及时地获取到岩石的相关元素成分和品味。传统勘察矿藏的工作中,我们一般是从地表找到一些矿产的痕迹,然后由地表发现的资料开始深入,这种方法在以前的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方法已经过时,需要我们研究新的方法。X荧光技术和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X射线荧光技术具有快速、低成本等特点,在冶金、煤矿、材料、环保、等部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相信将来也会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

2.6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地质是地质学分支学科,相比较于传统的手段,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遥感图片作为一重要的媒介,然后应用比较强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来完成相关工作。在水文条件方面,结合热红外,雷达等更多高科技手段,按照对水文的解释法等有效手段来进行煤田范围内的调查分析,结合各种探查方法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综合认证,合理进行水文环境评估工作,按照最终的正确结果开展煤矿勘探工作。通我们的先进卫星遥感技术以获取需要的图像来作为我们工作的信息来源,围绕此信息进行评估工作的开展,把煤矿的地址特征和煤气分布规律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掌握煤田的具体实际情况。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