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陶瓷的艺术特征

陶瓷的艺术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4 11:51:16

陶瓷的艺术特征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1)

关键词:“新民间”陶瓷艺术;兴起;特征;意义

0 引言

中国古代民间陶瓷艺术也即一般所称的民窑,是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风民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脚步的加快,社会正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剧烈转型,民间陶瓷艺术所赖以依存的土壤正在快速消退与嬗变。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民间陶瓷艺术形式应运而生,我们可以称之为“新民间”陶瓷艺术。“新民间”陶瓷艺术是对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在现时代的兴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当代“新民间”陶瓷艺术概念阐释与兴起概说

“新民间”陶瓷艺术是陶瓷艺术领域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建立在传统民间陶瓷艺术基础上的新的陶瓷艺术形式。“新民间”陶瓷艺术的基本元素来源于民间陶瓷艺术以及其他民间姊妹艺术,但同时又结合了现代艺术语言,从而形成了既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而又不失传统民间艺术气息的新型陶瓷艺术。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民间”陶瓷艺术的概念,我们还需要阐明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新民间”陶瓷艺术的地域范围。事实上,“新民间”陶瓷艺术家创作群体集中于都市之中,其创作的“新民间”陶瓷艺术作品主要满足的是都市中日益富裕的人群而非乡村和普通市民。因此,“新民间”陶瓷艺术实际上已经蜕变成一种新型的精英化陶瓷艺术。

“新民间”陶瓷艺术兴起可以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秦锡麟倡导的现代民间青花为起点。现代民间青花汲取了传统民窑青花自由的精神和挥洒的笔法,并大胆地将现代艺术形式融会其中,从而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表现形式,成为“新民间”陶瓷艺术的先驱。

在现代民间青花的带动下,各种形式的“新民间”陶瓷艺术不断兴起,各主要产瓷区均在各自的传统民间陶瓷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着创新与突破,以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陶艺专业师生为主体的学院派也在不断尝试着进行“新民间”陶艺的创作,使“新民间”陶瓷艺术成为当代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创作阵营不断扩大。

2 “新民间”陶瓷艺术特征剖析

“新民间”陶瓷艺术是在当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形成的,具有非常显著的当代性特征。当代人的审美能力与文化修养已经普遍提高,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年轻一代有着更现代、更时尚的审美观念,对民间美术形式美感的欣赏远大于对内涵的解读。因此,各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形式大量进入到“新民间”陶瓷艺术的创作当中,其思想内涵与审美形态均与传统民间陶瓷艺术有显著区别。为适应都市人的需求,“新民间”陶瓷艺术制作日益精巧细致,与过去朴素粗放的民窑陶瓷艺术不可同日而语。

“新民间”陶瓷艺术所显现出来的当代都市特性决定了其创作绝非是普通工匠所能驾驭,具有学院派背景的艺术家成了引领“新民间”陶瓷艺术的主导力量,因此,“新民间”陶瓷艺术从崛起到发展基本是由学院派所推动的,具有突出的学院化特征。学院风格在“新民间”陶瓷艺术中随处可见:民间图案的移植与再创造、民间艺术的解构与重构、民间造型的打散与肢解等等,这些学院风格的存在使得“新民间”陶瓷艺术具有强烈的现代陶艺韵味。

同样是受精英化趋向的推动,文人化的倾向在“新民间”陶瓷艺术中变得日益明显起来。在传统艺术当中,文人一向是与民间相对立的,而在当代陶瓷艺术语境中,文人这一特殊历史阶层早已不复存在,包括学院派在内的知识阶层的审美倾向不再与民间文化相对立,其本身已成为都市这一新的民间艺术土壤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新民间”陶瓷艺术也必然会将文人文化包容其中,这样,我们便看到“新民间”陶瓷艺术显现出文人化的趋向。陶瓷绘画与雕塑形象的日趋写意化、意象化是“新民间”陶瓷艺术文人化的最突出表征。

3 当代“新民间”陶瓷艺术兴起的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民间”陶瓷艺术无疑具有非常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乡村的,更是城市的,只有立足于“新民间”语境,当代民间陶瓷艺术才会传播得更久远,更具有活力。

首先,“新民间”陶瓷艺术对于民间陶瓷文化的保护和抵御西方陶瓷艺术的过度侵蚀具有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后,西方陶瓷艺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涌入中国,已经呈现出过度浸染的态势,不少陶艺专业师生高张现代陶艺的大旗下,将西方艺术理念不加选择地植入陶瓷艺术创作当中,给传统陶瓷艺术带来极大冲击,特别是具有鲜明民间文化色彩的陶瓷艺术如古彩瓷,陷入传承危机当中。因此,民间陶瓷艺术如果不与时俱进加以发展,势必面临生存困境,“新民间”陶瓷艺术正是在这种危机时刻应运而生的,它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使民间陶瓷艺术以新的形式存在,从而达到抵御过度的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保护民间陶瓷文化的目的。

第二,“新民间”陶瓷艺术对于传统民间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一些传统的民间陶瓷艺术形式不再受到现代人的关注,被排斥在现代审美之外,呈现不断衰退的迹象。而随着一些民间老艺人的辞世,一批传统民间陶瓷艺术形式甚至可能有失传的危险。“新民间”陶瓷艺术的兴起则为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民间”陶瓷艺术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濒临消失的民间技艺重返陶瓷艺术领域并重新活跃起来。

最后,“新民间”陶瓷艺术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民间”陶瓷艺术为中国陶瓷艺术重新赢得世界舞台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更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新民间”陶瓷艺术能够不断融入新的时尚元素,只要“新民间”陶瓷艺术家能够更加娴熟地以现代形式包装中国民间文化元素,准确传达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就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和欣赏中国陶瓷艺术,从而达到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钟福民.“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01).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2)

关键词:剪纸艺术;陶瓷装饰;形式美特征;陶瓷艺术

一、陶瓷装饰和剪纸艺术

1.陶瓷装饰概念

所渭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形式美法则在陶瓷上的进行装饰,从而达到由器型到画面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陶瓷装饰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用陶瓷装饰所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与思想感情。现代陶瓷装饰是材质肌理装饰、雕、刻、划、印装饰、釉色装饰、纹饰装饰、彩绘装饰与陶瓷造型相融合所呈现的一种特有的、自然成趣的美的装饰。

2.剪纸艺术概述

“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摇篮。”剪纸就是这种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例如北朝的艺术作品《团花剪纸》中的花纹和图案借助几何抽象的排列使得形象鲜明生动,更可以将剪纸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剪纸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艺术,通常用于装饰生活等方面,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媚、窗子、桌子、柜子等等,以表达自己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之为“剪画”或“窗花”。剪纸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等,既饶富趣味性又装饰美观,既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又传达了现代人的好愿望,象征着吉祥、美满。

剪纸艺术是经过积累、淘汰、 逐渐完善而定型,并以程式化的符号形式世代相传的。在今天,剪纸不再局限于传统表达的范围,其俨然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

二、剪纸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结合

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延伸的越来越广泛,剪纸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在装饰上有一定的独特魅力。把传统的剪纸融入到陶艺创作中,使得作品范围扩大。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从剪纸艺术方面来说,可以体现出以下特征。

1.剪纸艺术为陶瓷装饰提供题材和内容

作为民间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的剪纸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很丰富广阔,体现了民俗活动与民间文化背景。人们用天地人间万物表达幸福美满、福寿安康、合家团圆、硕果丰年,并且将其形象生动的转化到蕴含着“图意吉祥”的陶瓷装饰纹。样中,大大丰富了陶瓷创作的题材和寓意。

2.剪纸艺术为陶瓷装饰提供文化积淀

作为现代的陶瓷装饰艺术,对民间剪纸造型的应用,不可能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把其当做视觉语言的新变化创作现代人需要的具有审美情趣艺术作品,是每个陶艺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历史的长河中,手工造物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尺。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的、平民的艺术,他是劳动人民用最简单的材料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的具有智慧性的艺术作品,代表的是大众的文化;它虽然是一种平面的表达,却与陶瓷艺术背后的文化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惊人的相似,都是表现劳动者的至纯质朴、率直刚烈。陶瓷装饰的创作中,可以用现代的流线型线条作为主线与剪纸图案的块面结合,抑或选取其单一的红色与传统的青花作对比;在大与小、强与弱中表现现代陶艺对传统上的突破。

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求和心理期望,对陶瓷艺术有更高的审美需求,将一种传统文化的寓意寓于另一种文化中,不仅是一种简单意义的叠加,而且在增加其艺术价值的同时,引起了其精神共鸣。比如现代的婚庆陶瓷中,情侣对杯以及卫浴用品的设计上,剪纸的艺术效果通常被广泛应用,既有“喜”又有“意”。

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富于意味性,是陶瓷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桥梁,也是新兴陶艺创作的契机之一。

三、剪纸艺术的形式美特征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形式美法则是总领大自然一切美的规律的宗旨和概括。而它也是艺术生产力的发动机,剪纸艺术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体验运用,匠心独运的带给了陶瓷艺术的装饰上,这种提炼与加工的创作方式使陶瓷装饰极具观赏性和创新性。

1.“和谐”与“对比”统一

任何装饰形式亦是尤点、线、面的平衡构成,在陶瓷装饰引入剪纸构成的阴阳契合元素时,也是以多种形态打散重新排列组合:一是以对称的图案作为陶瓷上的装饰。在构图上饱满,在细节刻画上采用了剪纸的圆角、切尖的手法。从线上,一排同形状的剪裁类似于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或弯曲流畅或尖锐分明:从面上,左右的轴对称重复给人以稳重安定的感觉,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和”。一是表现在陶瓷器皿其他部分与运用了剪纸艺术表现形式的装饰部分的多与少的对比,位置上的中心与四周的对比;另外还表现在已装饰部位本身的和谐统一。二是剪纸的形式以不规则的图形出现在陶瓷器皿上,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图案,也可以是多个不规则的个体以一种规律的堆叠装饰。例如施于人的青花作品《蓝风系列》是以中央为矩形的青花底色和其他白底纹饰对比来装饰,形成一种呼应和默契,而另一件作品综合装饰《民风》以不规则的剪纸块面和青花块面斜相切,上下交错,对比中统一而和谐,有一种空灵的意境美。三是色彩上的对比。陶瓷装饰尤其是综合装饰中,多运用绘画与雕刻等不同的表达方式,青花为主调,以“红”为主色的剪纸元素调和相互呼应,另一种多采用影青白釉的刻划花纹饰和以上两者结合,活灵活现、生动活泼地融入艺术品创作中。

2.节奏活泼与韵律

节奏是指视觉元素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所产生的运动感,而韵律则是某元素或者图形规则变化或相似排列产生的律感,避免了单调乏味,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人们的审美感觉也是也是在这种节奏的变化中不断的适应和满足。在陶瓷装饰中可见植物等纹饰较为常见,其分布规律也是按照一定的线形排列,或扇形发射或以弧线扭曲翻转,例如缠枝纹、纹;而这些纹饰的规律也可以在剪纸艺术中寻求。剪纸艺术中的植物大多是以抽象的图形或者简洁明快的线条进行创作,陶瓷装饰中运用于此。

剪纸艺术的另一应用在陶瓷装饰上的特征是镂空和雕刻。一些艺术家运用剪纸中红色与底色的对比产生的镂空感在陶瓷胚体上雕刻,或是点或是线或是块面,亦或是几种的穿插,以不同的疏密、方向组织上美感追求,创造了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对比,节奏感和韵律感应运而生。这种体和空间的对比为陶瓷艺术家所尝试的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多样性、广泛性、综合性。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强而又符合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为剪纸艺术应用在陶瓷上提供了可鉴之法。

结语

剪纸艺术和陶瓷艺术同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将两者相互柔和,则异彩绽放。在陶瓷装饰上,将剪纸的形式美特征的运用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开拓了陶艺工作者的思路,提高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丰富了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装饰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与文化与时俱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剪纸艺术的形式美特征在陶瓷装饰中的体现,我们得出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在日后的创作中需要遵循并且更好地发挥和运用。

注释:

1.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重庆出版社,2003.3.1.

参考文献:

[1]钟德棋.《中国陶瓷设计与传统装饰艺术》景德镇陶瓷2003.

[2]田永翔,刘建军.《蔚县剪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15-27.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3)

一、陶瓷肖像画之特征

1、工艺特征

陶瓷肖像画作为陶瓷装饰门类之一,较之其他的陶瓷工艺,在绘画技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语言。陶瓷肖像画在创作技法上多借鉴西方的油画艺术,尤其是在绘画笔法上,多采用像油画一样的搓、点、涂等绘画笔法,工具上也很大程度的相同于西方的油画工具。在技法方面,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先生首创的九宫格技法对陶瓷肖像画影响极大,九宫格技术的发明使用,成为了陶瓷肖像画时代的开端。九宫格技术是将肖像画进行等比例放大,实际上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性。在绘制方面,同样被称为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将西方的油画技法引入到陶瓷肖像画的绘制上。这样就加强了陶瓷肖像画的写实、细腻程度。其他陶瓷装饰种类很难达到如此水平。在釉料方面,陶瓷肖像画应用的是珐琅彩工艺,后来延展至对粉彩、广彩的运用,发展至最后固定了以新彩为主的创作形式。新彩工艺对于陶瓷肖像画有着便于掌握、着色丰富、易于修改的优点。由于新彩属于釉上彩工艺,所以所绘的陶瓷肖像画需要进行二次进窑烧成,并且在二次烧成后若画面略有不满可视情况进行再次进窑复烧。这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者来说较易控制画面,便于艺术品完美性的追求。

2、审美特征

陶瓷肖像画以写实为基准,发展之后以审美性为大众服务。参照陶瓷肖像画的发展历程便可总结陶瓷肖像画的审美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三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以纪实为目的早期陶瓷肖像画创作为例,陶瓷肖像画的审美性主要与纸质肖像画相较,相比纸面肖像画陶瓷绘画有着更为生动的写实性,这源于陶瓷釉料的强大模仿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模仿油画的技法及效果。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油画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结合,体现东方绘画精髓,凸显东方审美特征。其次,瓷面肖像画在空间的占据上,比较布面油画或纸本绘画有着更好的展示性。在一定的空间中,无论是纸本绘画还是布面油画,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不及陶瓷油画的空间体积感强烈,陶瓷油画有着更为出色的空间占据感。最后,陶瓷肖像画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有更为长久的保质期。综合这几方面的装饰特性,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审美性自然跃然纸上。陶瓷肖像画不仅满足世人的审美需求,更是愉悦大众的审美心理,考虑大众审美情绪。

3、艺术特征

陶瓷肖像画是将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瓷器文化相结合,聚东西方文化精髓而成,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味。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强调写实性,注重对对象的真实性的把握,而东方绘画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神韵在肖像画作品中的重要性。陶瓷肖像画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出现在陶瓷绘画领域以来,便由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引起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陶瓷肖像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达。造成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本质上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西方油画史与西方雕塑史相互影响而发展,所以在西方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下,西方肖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细节性,画面客观性很强。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瓷肖像画,在技法上虽然借鉴了东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但是其实质性的精神传承于中国古代传统文人肖像画。顾恺之提出的“以神写形”的绘画观点,不仅是对肖像画本身创作的规范点评,也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主旨性追求。故此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陶瓷肖像画具有比西方写实肖像画更为传神的艺术特征。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4)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民艺;文化特征;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民艺是“民众的艺术”,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器具即民艺品。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认为:民艺的美是自然、无心、健康与自由的。陶瓷从它诞生以来就来自民间大众,是民众创造、传承和享有的艺术,从整体意义来说是一种民艺。景德镇,作为以陶瓷民艺享誉世界的瓷都,历史悠久,民艺氛围浓郁,千年窑火不断。而研究景德镇陶瓷民艺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内涵,对创新陶瓷艺术、传承陶瓷文明、复兴城市文化,有着特殊的价值。

一、体现了儒、道、佛等融合统一的

陶瓷器物文化思想和理念从先秦诸子百家经典思想来看,墨家崇尚科学技术的运用,强调器物的实际功用性,而拒绝任何“加费而不加利”的装饰构件。各类陶瓷器物应该是简单、平实、朴素、洁净甚至是单调、乏味、重复的才是墨家认为的“好”的器物。墨家的实用主义和单纯的绝对平均主义应用于陶瓷器物以及成器行为方面就是墨家思想的典型例证和其思想主张得以传承的凭借。

儒家提倡仪礼,讲究“仁义礼智信”,因此陶瓷器物的成器标准是为考察其能否表现“礼”的价值,官方或者民间岁时节令、庆典仪式所用礼器或者墓葬所用明器等都认为是合理的,反映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和民间工匠造物的智慧和技巧,甚至推崇各种毫无实际功用的繁琐的装饰纹样和细节,以及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的奢侈品陶瓷器物,与墨家思想针锋相对,却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意义。只有在陶瓷器物上表现出自然质地、外在形制、色彩纹理等“下层的质”、表现工艺技巧、创意思维、意匠独运、形神兼备等审美特征“中层的质”以及表征等级身份、出身门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上层的质”的多重的“质”的完整系统,同时结合一切可能的装饰性“文饰”特征,这样的陶瓷器物才是真善美的化身和诠释。

老庄代表的道家思想推崇的“无为而治”的“空”的理论,认为陶罐的壁、底和盖等实物形态的器物之流并非造物的目的和价值,而真正带给器物使用者终极意义的是“陶罐所包围的那个空间”,是这个空间提供了酒、饮、食的保存的基础。同样,建筑物也是同理,墙壁、地面和房顶的有形实物也不是建筑造物的根本目的,而真正为人们所利用的仅是建筑物所包围起来的那些个“空间”,这个“空间”的位置、大小、形态,甚至温度、湿度、亮度等等是建筑物作为人类所造之物的本源性价值载体。道家强调”“减损”的作用,认为人类甚至可以不要进行器物的制造,仅仅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物品就可以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当然这样的人文虚无主义也不是完全可取的,而是站在纯粹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层面上教化陶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要敬畏自然的力量,使用自然之原材料,维护生态的平衡、尊重环境的制约、保持资源的原生性,这样的造物理想恰恰符合当前全人类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等全球性需求,是一种真正的“低碳”环保主义者的千年追求。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儒、道、佛三大宗教基本上贯穿始终、影响深远。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世俗生活的影响,在陶瓷中,包括器型与纹饰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六朝时期由于受佛教广泛传统的影响,出现了莲花尊等器型,瓷器上较多出现了刻划、贴塑等手法装饰的莲花;五代以后佛道思想融合为一,表现在陶瓷器的图案上也是佛道同时并呈,如八宝、八仙莲花、狮子、灵芝、仙鹤等图案融于一器;元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推崇,导致了瓷器装饰上除了反映佛道思想的内容外,还大量出现了反映伊斯兰教内容的图案,如梵文、阿拉伯文等。并出现了部分受西亚地区文化影响的器物;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成熟和进步,反映三大教内容的瓷器更是质好、量多。

二、反映了传统陶瓷文化的民俗精神和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反映民族心理、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的精神产品和智力成果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代和跨越国界的巨大魅力。从表现形式来讲,景德镇陶瓷文化表现为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器物文化、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的面貌,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景德镇自古以陶瓷工艺著称,陶瓷文化是本地的特色。陶瓷文化即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陶瓷作品,又包括古代制瓷作坊和古窑遗存、陶瓷民俗、陶瓷艺术以及反映古代制瓷风貌的历史街区,还包括为保护和反映古瓷文化而在现实中形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形象。

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一定时期内当地社会经济的反应。民俗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是百姓所推崇的风尚和生活习惯,这也是民俗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延续、流传的根本原因。

景德镇自古便是瓷业生产中心,同时也是开放的商业码头。所以,来往商贾众多,镇上百姓交杂,出现了各地人民杂居的情形。来自南北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本地的风俗习惯,但是,经过长期的杂居相处,也就逐渐形成了南北交融、丰富多彩、独具景德镇特色的民俗文化。景德镇的瓷业开始于汉朝,历经千年而不衰,其瓷业生产技术也日臻完善,因袭成风的瓷业习俗是当地最典型、最重要的内容。所以,陶瓷民俗文化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景德镇作为陶瓷古都,其制瓷技艺和制瓷文化都享誉世界,瓷工不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同时他们也创造了璀璨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自古以来,民俗文化都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民俗文化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中国民间有“入乡随俗”的说法,由此可见,民俗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影响。陶瓷文化因其特殊性而逐渐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基石。而陶瓷民间传说故事则因其民间因素,与陶瓷民俗文化关系密切。那些美妙的、感人的传说,不仅给陶瓷文化增加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广大学者考究历史,沿袭古代民风,提供了依据。所以说,陶瓷民间传说和陶瓷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陶瓷文化,二者不可分割、联系紧密,且互为补充。

三、表现了八方杂聚、兼收并蓄的开放文化特征

“景德镇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这句话一方面说明景德镇在历史上并非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没有建设城墙;另一方面也从深层意义上形象地说明了景德镇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中国多次发生大范围的人口南迁,北方制瓷工匠也南下来到景德镇。第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工匠南迁,不少人来到景德镇;第二次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方汝、定、钧等名窑的工匠南迁景德镇;第三次是元兵南下,南宋灭亡,各地瓷窑遭到破坏,很多技术工匠又逃亡并聚集到景德镇。景德镇制瓷业在自己原有的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技艺与文化元素,形成“集天下制瓷技艺之大成”的瓷业生产特征。

景德镇的人口组成被称为“五方杂聚”(道光版《浮梁县志》),这是指景德镇周围的都昌、乐平、祁门、波阳、抚州、南昌、余干、余江、上饶等地的农民汇聚到景德镇谋生,使景德镇形成了“五府十八帮”的盛况。明初,景德镇瓷业基本由本籍人经营,“饶民以烧瓷为业”,随着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外籍佣工的大量流入正适应了瓷业生产的需要。而景德镇既非县治所在,亦非巨族大姓集中之地,有利于外来工匠、商贾的发展。景德镇的制瓷技术逐渐由大批外籍工匠所掌握,避免了受本地瓷工家族兴衰的影响,保持了技术传承的稳定性,使数百年来的制瓷技艺得以延续和提高。在近代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世家中,大多祖籍在外地。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开放,打破了地方封闭性,推动了陶瓷文化的交流和制作技艺的提高。

景德镇开放性的陶瓷文化特征表现在对各种文化的吸收上,景德镇的民窑制品反映了民俗文化特征,但是由于制品的进贡、朝廷及中央机构的定做、瓷工到御窑厂服役及“官搭民窑”等原因,这一民窑文化又受到了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影响,而融合了官窑文化、宗教文化和外来文化。

四、突出了科艺结合、持续进步的科技发展特点

宋代景德镇首创有“冰肌之骨”之誉的影青瓷器,成为一代名瓷。在拉坯成形的基础上,使用铁刀旋削工艺,使胎体规整博腻,实现了我国制瓷技术的一大飞跃。同时将刻花、划花、印花等技法应用于瓷器坯体装饰,并开始使用龙窑和匣体装烧瓷器。

景德镇首创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瓷法,开始由制作低火度的软质瓷变成高火度的硬质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景德镇瓷工利用含氧化钴的彩料,烧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釉下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后又创烧了卵白釉瓷,青花釉里红瓷器及高温颜色釉瓷器等,均为一代名品。

明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造宫廷用瓷。御窑厂烧制成温润如玉的“甜白”釉瓷器,发明了祭红釉,创造青花斗彩装饰方法,开创青花分水(即渲染)工艺。正德年间(1506-1521年)烧造成功口径1米、高0.6米的青花大龙缸,标志着大件瓷器烧造技术的一大进步。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和六十一年(1722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弘绪)曾两次将景德镇制瓷技术方法写成长信寄往法国,这是景德镇制瓷技术的西传。

雍正以后,景德镇焙烧瓷器的平焰式镇窑技术成熟并沿用到近代,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代优秀窑炉。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编著《陶冶图编次》20幅,对当时制瓷的原料开采、加工、成形、装烧、彩烤、选瓷、包装等工艺流程作了形象的描绘,是我国第一部陶瓷工艺学专著。乾隆年间(1736-1795年),窑厂利用镂雕技法,首创“玲珑剔透”纹样装饰的瓷器,形成蜚声中外的玲珑瓷。

1934年,景德镇设立江西省陶业管理局,从事瓷业研究、设计、指导改良等工作。建国以后,景德镇成立了部、省、市三级陶瓷研究机构,逐步建立了高等、中等、初等陶瓷教育机构,为景德镇陶瓷持续的工艺进步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建立,景德镇的陶瓷科技实力又将得到重大提升。

五、显示了雅俗共赏、富于观赏的审美情趣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睛”,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

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既写实又夸张;既要求逼真,又讲究装饰性。传统人物瓷雕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线条、无论是对于国画,还是陶瓷雕塑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颜色釉斑斓的色彩极富观赏情趣,使人得到高雅的审美体验,领悟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颜色釉陶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能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六、透视了广大民众希冀未来、传承生命的民俗心理

在我国数千年的陶瓷发展史中,吉祥图案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六朝时期,部分青釉瓷器上就已出现了刻划莲花纹的图案。当时正是佛教在我国盛传的时期,莲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唐代的长沙窑彩绘瓷中,开始较多地出现吉祥图案,如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童子把莲(连生贵子)、松鹤(长寿)等。宋元时期,随着陶瓷业的发展,这种在瓷器中寄托吉祥寓意的做法继续发展,并在明清时期,尤其在清代中后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纵观这些吉祥图案的瓷器,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陶瓷中的吉祥图案,反映的是一种民俗心理。而这种民俗心理是形成于民俗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它首先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等民俗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与人类在历史的早期阶段,对自然的认识模糊、控制自然的能力较差、人的平均寿命较短且易于夭折等因素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这种民俗心理并没有因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进步而消亡,而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断发展,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至今。而且封建社会把“君臣父子”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使多子多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平安、富贵、长寿、多子、喜庆、富足的图案,成为古代陶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5)

【关键词】陶艺;个性;现代艺术特征

一、现代陶艺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速度,影响并促进不同行业的艺术家、工艺师相互学习交流,以及不再单纯的以材料为类别加以分类,这些观念的转变也反过来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发展,使得陶艺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了现代或后现代的文化烙印。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家、工艺师借助了陶瓷这种材质,用泥性多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他人、人与理想、人与自然的新兴关系和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态度。

2、分类

2.1材质分类:陶器,含有氧化锰等着色杂志,往往是自然呈色,烧成温度较低,产品不易开裂,运用范围广。

瓷器,常见的有长石及绢云母质瓷器、骨灰质瓷器和滑石质瓷器等。

炻器,日本习称的一种半瓷半陶制品,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过渡产品,能源消耗低。

2.2功能分类:公共艺术和个人艺术。陶艺自发展以来,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至我们日常所用的陶瓷器皿,大至公园街区的公共艺术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审美意识的文化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陶瓷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有的耐腐蚀、耐风化的物理特性,渐渐的被建筑师、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二、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特点

1、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现代陶艺最主要的特征。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根本区别,是其对陶瓷实用功能的彻底抛弃。虽然保留其传统陶艺的材料工艺和某些装饰手法,但无论从表现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本质不同,现代陶艺以一种纯艺术的形式、多样的审美观念、个性化的表现语言,跨进了现代艺术的行列。

2、观念与个性。观念与个性是现代陶艺表现的内在精神。现代陶艺的观念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背景基础之上,与现代文化潮流和审美价值取向相吻合,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代陶艺的个性,是陶艺作品反映出的独特的形态、色彩、公益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及通过它们所表现出的陶艺家的个人情感和理论。

3、材质语言与形式美。材质语言与形式美是现代陶艺的外在表现。材质的粗糙光滑,形态的扭曲与端庄,釉色的完好与瑕疵,都已成为现代陶艺表现的语言元素。新颖的造型结合得当的材质,再配以恰到好处的烧成效果,正是现代陶艺的特征所在。

三、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中材料的语言

1、制作材料。陶艺的制作材料一般可分为陶材、瓷材,也可以是两者结合。此外,现代陶艺中结合其他材料的创作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陶瓷与金属、陶瓷与木材、陶瓷与竹材、陶瓷与纤维等结合,我们通称他们为陶艺的综合材料应用。

2、质感的表现。质就是陶瓷材料的材质美。胎色、釉色、材料每种材料呈现不同的质地与美感,并赋予材料各自美的语言。质是综合装饰,是陶瓷语言自身的一种内在美。各种不同的材质,有其自身的语言内涵,陶艺家需要掌握材质的属性和语言,才能更好的创作出新的作品。

陶艺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偶然因素,体现在陶瓷作品中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1、存在形态及表现手法

1.1 存在形态:陶艺作品的外在形象所处的空间环境的状态。一般分三类:一是平面形态。以二维形象特征存在于空间环境中。如陶瓷壁饰、挂盘等;二是立体形态。以三维形象特征存在于空间环境中。如陶瓷雕塑、器皿等;三是观念、综合形态。平面与立体形态的结合。如装置、景观陶艺等。

1.2 表现手法:指陶艺作品的主题内容外在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所显现的形象特征。

1.2.1 具象表现手法。指作品侧重于反映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细节真实行。一般是人们首席和可认知的具体形象。

1.2.2 抽象表现手法。相对于具象而言,抽象表现不具体的反映现实生活候总已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食物和现象,而是借助造型语言候总的形态、色彩、纹理等抽象原色,运用形式法则和构成原理来创造和表达特定的观念和感情,是现代陶艺创作中最常用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2.3 装饰性表现手法。指陶艺表现中追求的一种唯美倾向,它既不同于完全具象写实的表现,也不等同于无具体内容的抽象形式。夸张的造型和精良的工艺制作是这类作品的主要外在特征。

2、装饰的运用

陶艺成型后,装饰效果是创作者个人意念的进一步发展,有以泥质本身效果来表现肌理的素陶;也有在未烧的坯上,用色料彩绘的釉下装饰;也有在已烧好的瓷胎上进行加彩的釉上装饰;还有施颜色釉来作装饰的颜色釉装饰。这些装饰方法之间还可以相互穿插使用,使陶艺作品展现出更加丰富的综合装饰。因此,装饰手段同整个陶艺创作过程密不可分,制作者必须根据造型来考虑装饰手段,这样才能使陶艺的表现新颖别致。

3、绘画的运用

绘画的题材内容、形态样式、空间关系等因素是陶艺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情感表现以及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在陶瓷的装饰中釉下和釉上的彩绘形式多样,这些彩绘形式的结合我们称之为综合彩。这种综合彩的装饰手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现今的陶瓷装饰中运用广泛。陶艺家不断将新的元素注入到装饰中,是综合彩更具现代情趣和审美需求。由于色釉的特殊性质,陶艺家往往会把两张或是两种以上的釉有机结合起来,使色釉在烧成中,互相渗透、自然流动,形成釉的新貌,这种方式的使用往往是陶艺家利用釉的色泽对环境和氛围的一种烘托表现。

五、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中的个性与情感

在现代艺术中,陶艺已作为一个独具品格的艺术门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艺术创作过程极其价值,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天地。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雕塑。它从传统中走来,但人们更多注重着它的现代品质。

有个性的陶艺作品,其中必有强烈的自我精神的肯定。正如当代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所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蕴涵着中国当代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丰富内容的文本,成为世纪末中国心灵史的一段索引;表现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这种审美价值的阐述面对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家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于长敏.陶艺创作实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2]吕品昌.陶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3]孙晶.陶艺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任杰.陶艺设计与制作[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5]唐英,赵培生.现代陶艺教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6)

德化陶瓷雕塑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其最基本的制作材料胎釉来决定的。胎釉是制作陶瓷雕塑的基础材料,德化陶瓷所用的胎釉白度高,杂质含量低,质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的瓷土。用德化陶瓷所制作的雕塑釉面滋润,形体厚重,精巧净白,形象质感极为突出。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到胎釉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陶瓷雕塑所反映出的品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德化陶瓷的艺术价值展现出来。优秀的德化陶瓷雕塑家们有着对现实生活形象的高度提炼能力,善于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进行构思,布局,总结出一般的创作规律,在一般规律的指导下进行创作。设计者所独有的对生活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及感悟能力使得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灵感频现,再根据丰富的想象进行造型设计,整体布局,创作出超出现实形象的艺术作品。这些设计者,通过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形象的揣摩,准确的掌握了制作事物形象的手法比例以及特征,从而创作设计出更具生命张力的和表现力的作品。德化陶瓷具有我国陶瓷雕塑的基本特征,融入了我国民族风格,在世界的制陶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它利用自然材料通过精湛的创作手法表现出许多超出现实形象的艺术作品,成为我国艺术史上永远值得怀念的珍品。德化陶瓷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和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用独到的审美意识和纯净的语言艺术,通过陶瓷艺术设计表现出来,惟妙惟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概念,开辟了另一个陶瓷艺术的天地。

2德化陶瓷雕塑的审美特征

德化陶瓷有着自身所独有的艺术设计技巧,同时在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时候必须清楚其作品的特征,这样在进行鉴赏活动的过程中才有所根据。德化陶瓷的审美特征可以从其陶瓷雕塑的造型、雕塑的胎釉特点以及陶瓷雕塑的历史意义来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这些特性就是德化陶瓷雕塑的审美特征。

(1)德化陶瓷雕塑的造型。德化陶瓷的雕塑造型极为庞杂,许许多多的雕塑造型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场景,这也就是德化陶瓷被广泛的用于观赏陈设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原因。德化陶瓷的外观造型精美,造型极多,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对造型类型的审美需要,设计者在进行造型设计时往往能够紧紧把握住当下社会潮流的方向,将当下社会中最为流行的元素融入到雕塑的造型中,而且各种尺寸形象的作品都极为精巧细致,这也就使得德化的陶瓷雕塑始终处于领导地位。

(2)德化陶瓷雕塑的胎釉。德化陶瓷所用胎釉质地的变化在很大情况下影响了其发展,在明末清初德化陶瓷雕塑所用的胎釉就进行了一次不小的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具的改变,德化陶瓷所用的窑炉进行了结构变化,而且烧成气氛和配方的原料都有变化,其色泽变化更加的多样,观赏价值相对于之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由以前单纯的乳白色转变为一系列的含淡青色的白釉,这种新胎釉的陶瓷质地坚实,使用范围更广,成为了德化陶瓷雕塑审美的特征性质。

陶瓷的艺术特征篇(7)

关键词: 陶瓷 产品 工艺 民族化

陶瓷是我们所熟知的材料,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多为艺术陶瓷,它主要体现在美学意义及欣赏价值上。陶瓷的制作生产一直是由艺术家、艺人和专业工匠等为主进行设计,以手工化生产为特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内容也呈多元化趋势发展,陶瓷这种被我国人民视为国粹的材料被赋予了更为宽广的设计语言,陶瓷的设计制作已不仅仅是体现在对传统陶瓷技艺上的复制与模仿,而且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价值、应用价值及美学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期待与要求,这既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上的扩展。因此,陶瓷产品这种符合目的的,实用的并具有美感的产品系统设计,越来越为设计师、工程师所重视,在不断的开发与研究中以新的理念诠释着它的重要意义。

一、陶瓷产品在造型上所体现的视觉语言

陶瓷产品有其自身独特有的艺术特点,体现在造型上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他们包括,第一,陶瓷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在满足人们内在物质生活需求基础上所进行的功能性、实用性设计,具有现实的意义;第二,陶瓷产品要注重对其形式美感的追求,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人们精神上、审美上的需求,具有内在的含义。这两种表现形式是在结合功能作用、工艺材料、工艺技术和艺术处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无论这种陶瓷产品是日用工具还是陈设器具,它都不是单纯的人为产品,而是在进行良好的造型表现的基础上对其精神内涵的所传达出来的外在表现。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的因素还有形式美法则所体现的美学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包括和谐、平衡、韵律、力度、风格等几个方面。这些美学特征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体现在陶瓷产品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完全孤立的存在。基于这样的特点,设计者在对陶瓷产品进行设计时,就不但要充分的理解它的物理特征、化学特性还要对它的形式美法则作为提升它精神高度的重要标杆,实现其美学意义。

二、陶瓷产品的加工工艺方法概述

陶瓷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又完善的体系,它的构思、设计、制作、生产都区别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陶瓷制作。陶瓷产品是用泥类,经粉碎后和水混合成的可塑性很好的泥团,用这种泥团做成的器形,再放入窑中烧制后的产品称为陶瓷。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选择陶瓷的成型方法是确定生产工艺路线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其中最根本的是对陶瓷产品的产量、品质要求、材料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结构简单的陶瓷产品可以采用的工艺成型方法为滚压法和旋压法。大件的或薄壁的陶瓷产品可采用注浆法,如果产品尺寸规格要求高就用压制法,产品尺寸规格要求不高时,用注浆法或手工刻塑成型就可以了,这种成型方法易于操作、条件好、便于前后程序的连动化。一般在陶瓷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加工成型主要以注浆法为主。注浆法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泥浆注入石膏模直至形成薄泥层,这是第一阶段。接下来,在形成薄泥层后,泥层渐厚形成注件,这是第二阶段。最后雏培形成后至脱模为收尾阶段。这种方法对产品设计成型的使用度较高,是陶瓷产品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陶瓷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价值

陶瓷材料具有原料丰富,色泽亮丽,成形方便,耐酸耐碱且容易洗涤的特点,他不但清洁卫生,还会经久不变。所以,基于以上特征陶瓷产品在功能上主要以日用陶瓷(茶具,餐具等)设计;卫生洁具设计;建筑陶瓷设计;艺术瓷设计(陈设器具等)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例如:瑞士雷达表已选用超前的材料――精细陶瓷,其抗断力和拉伸力极高且具有完满无瑕的外表和舒服亲肤的特质。碳玻璃陶瓷在制作高温化学反应堆、用于异常条件下的气体动力、轴承、有色金属铸罐的零件方面是不可替代的。还有如日本生产制造的陶瓷刀,用陶瓷菜刀切食物不会留下讨厌的铁腥味和铁锈,特别适宜于切生吃的食物和熟食;陶瓷剪刀由于不带磁性,特别适宜于剪接录音磁带和录像磁带,它的品质大大优于钢制剪刀,不生锈,十分锋利,被人们称赞为永不卷刃。除此之外,陶瓷还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电容器、集成电路、催化剂载体、碳纤维和人体骨骼等方面对机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太空活动等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经过研究,先进的高科技陶瓷,不易磨损,轻巧耐磨,抗酸抗碱,并能忍受高温。陶瓷这种材料被时代赋予更多和含义,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同时也创造着更大的价值。

另外,陶瓷产品的创新设计也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创新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上的创新,另一个则是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即运用现有的制作工艺创作出有新意的产品。虽然陶瓷制品的用途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设计特点和装饰手法也有差异,但任何陶瓷产品都需要艺术设计的表现。然而陶瓷行业的模仿与跟风的现象却是影响创新设计的重要原因,这一原因同时造成了大量的产品同质化。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求设计者在陶瓷设计在中体现“中国风”,将设计民族化、地域化,这一点十分重要了,如素来以温柔婉约为特质的青花瓷,如今被设计师们用来创作极具力量感的设计作品,中的手枪让作品不再带有那么冷冰冰的恐惧,且更具有趣味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陶瓷文明源远流长,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我们的企业愿意在挖掘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我们的国际化,我们的国际竞争,将不仅仅只是融入国际大潮中,更会在国际上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引导国际潮流。这将是我国陶瓷产品设计、陶瓷产业的奋斗目标。

总结:

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产物,既受到科学的制约,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即达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又由于它是物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能给人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因此创作陶瓷产品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方能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服务。我们在深入了解陶瓷加工工艺、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要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陶瓷产品,让陶瓷产业在我国再续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苏全忠,曲远方,《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