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2 15:24:58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哲学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学校 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在中等专业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哲学课程是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往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的是它的意识形态色彩即把它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理论指导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来进行阐述、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哲学思维呢?“哲学思维不同于日常思维、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等其他思维形式。相对于其他思维形式,哲学思维显现出丰富的抽象性、深邃的独特性、清晰的缜密的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的系统性。”[1]

二、哲学思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哲学

1、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

首先,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基础。哲学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理论反映,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映世界的本质,论证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关系。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等至关重要的人生问题予以审视、反思和预见,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奠定理论基石。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哲学为支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理想世界。

其次,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论依据。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且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哲学提供总体性和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

2、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般都开设了哲学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伦理学》《马列原著选读》《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等。

在这些哲学课程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最为重要,它主要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提高用正确的立场、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因此,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的核心,并与其他哲学课程相互联系,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课程体系。

其中《西方哲学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西方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上开设《马列原选读》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准及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关哲学课程组成的哲学课程体系,既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思维

哲学思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基础的体现,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象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都是人,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因此,人是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任务,对象的重要理论支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但要求具有运用哲学思维的辩证性来分析、解决问题,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反对片面性和绝对性;还要运用哲学思维批判性、实践性,不迷恋权力,不盲从权威,对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同时,反对反对经验主义,反对把过去的、一时成功的经验作为绝对真理照搬套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从哲学思维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冷静地审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人类经验中的一切行为。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三)教育教学中的哲学思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对教师职业的阐述,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者,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还要有科学的工作管理方法,丰富的人生阅历,开拓的视野,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对象的客观属性、内在本质,因果联系、发展趋势、作用影响等矛盾各个方面的哲学认识,有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哲学思维的能力。

关于教师的培养,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实际上学习哲学,培养哲学思维对于当好一名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过去机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成这一要求就需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哲学思维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从全局考虑,细节着手,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认真对待那些可能对群体造成重大影响的细微之处,哲学思维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该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四)企业工作中的哲学思维

当今,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这一客观事实,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更属不易。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涉足了企业领域。如从事销售、业务员、银行柜员等工作。

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与本专业所学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通常会感到没有把握,对工作缺乏信心,不能勇敢的去尝试,对未来感到迷茫。

面对专业不对口的这种情况,《实践论》给出了应对的办法。首先,是对工作的情况和环境加以详细的调查分析,了解这些之后就能够初步从事某项工作。在工作一段时期以后,有了工作的经验,再加上这个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2]最终胜任一项工作。

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勇敢的面对工作,调查分析工作的情况,并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虚心体察情况,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与准确地判断自己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就能够做好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工作,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工作中成长。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哲学思维

由此可知,哲学思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哲学思维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构建有机的哲学课程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核心,《马列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史》《宗教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各门哲学课程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哲学课程体系。哲学课程体系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论,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必需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哲学课程,统一设置各哲学课程,把握好各门哲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有机的系统。

2、增设新的哲学课程

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实践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新中国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当中发挥了显著的指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企业工作当中也同样具有用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他的哲学课程,《矛盾论》《实践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得更加紧密,对我们的各项工作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中增设《矛盾论》与《实践论》等课程,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教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学习和研究哲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和训练哲学思维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就必需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因此,需要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哲学问题与我们所面临的哲学问题联系起来,为书本上的理论赋予现实的生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从社会实践、科技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出哲学的抽象理论问题,从身边的小问题中引出哲学的大问题,拉近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杨方.哲学思维略论[J].南通大学学报,2008,6(24).

[2].的四篇哲学论文[M].1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8:16.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2)

【关键词】政治哲学 社会发展 重要性

快速

一、政治哲学对人类发展贡献的重大意义快速

在21世纪在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把人生目标确定为名誉、财富、地位;鲜少有人会停下忙碌的步伐去关心政治哲学,去认真思考人生与政治的关系与价值。例如: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家?国家的体质是什么?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本质是什么?自由、平等的价值何在?因为这些政治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在大多数人眼里都属于“无所事事”者的智力游戏,没有现实价值和意义的;即使它们有价值,也是需要社会长期的关注和投入。既是如此,它们就应该是“思想家、学者、大人物、聪明人”的事,与普通人、小老百姓无关。

然而,深废思考后笔者发现;政治哲学关注作为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元素——国民和国家;它关心公民的权利与幸福、国家的权力与义务。它是人类政治与行政管理实践的精神指南,能让我们在批判与反思中深刻的探索政治的真谛,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国”。因而自从有了政治生活以来,政治哲学象一块宝石一样吸引着那些智慧的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西塞罗、马基雅维里、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波伏娃、罗尔斯等著名政治哲学家用他们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力量。在他们的思想中,任何人都体会到政治哲学打开心灵枷锁、释放政治智慧与自由光辉的那种强大魔力。

政治哲学绝对不是“无用之学”。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政治哲学的魅力。政治哲学如同一种满各种各样果树的果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资本主义政治哲学和其他传统的政治哲学就如同一株株枝繁叶茂的大果树在果园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结果。而这些思想的精华都曾为我们人类政治文明推进披荆斩棘。以下就是作者对政治哲学的功能、价值、意义的一点简单感悟。

二、政治哲学的无限动力

政治哲学在我国社会前进中的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光芒四射。长河里有着5000多年的光辉曲折历程。

虽然20世纪的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人民的生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而且在一些普通中国民众的眼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钱不值”;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软弱无力,没有西方政治哲学的“威风凛凛”。然而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哲学集知识、道德和信仰、教化、治家、治国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成为政治家和学者的法宝。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之《中国哲学的精神》中说:“我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也就说明,与西方政治哲学的价值侧点不一样,中国政治哲学的人文主义色彩非常浓厚,要求也很高。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实践一直依托于儒家、法家的政治哲学。

在传统的中国会社会,儒家的政治哲学影响最为深远。它在中国历史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人类的道德性及其逻辑。儒学要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政治哲学,从而展开他们认识人性与天下的学习之路。幼年时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性”。慢慢地长大后,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由浅入深。成年后再去实践“修、齐、治、平”的梦想。现在“四书五经”已经被很多人看做是“迂腐、落后、保守”的代名词;而真相未必如此,因为它们有着坚实的儒家特色的政治哲学基础——人性善、世界可以被认识和改造“道”。儒家思想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入世”性最浓厚的思想,同时它特别强调政治和管理的价值。孔子被誉为“世代文人表,万世帝王师”,北宋宰相赵括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而法家“人性恶”的“悲观”政治哲学第一次关于人的欲望和需求分析得非常透彻。与西方历史比较对“人性恶”的正视,积极作为不同,它在先秦试验的效果不是很好——引起社会的强烈恐惧、排斥,并在政治上引发危机。但经过修正,封建政府把“法家政治哲学”作为实施法治、制定系统规章制度的理由。法家与儒家政治哲学开始联手,法制与道德从此成为中国政治管理形式外儒内法而治社会。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愿意遵循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人生追求的行动指南,也不愿在法家的束缚下生活,那可以在道家那里学习“顺性自然”与“无为而治”的逍遥,感受老子、庄子绘制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由与惬意。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饱受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冲击。国人一方面敞开心扉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继承,应用传统政治哲学的精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哲学成为辛革命与中华民国的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代个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法宝。

总之,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常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政治哲学让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为创建政治“理想国”做知识准备。在科技迅猛发展地进入21世纪,对梦想着“地球村”与“和谐社会”的每一个政治家而言,政治哲学就是我们建设政治文明的有效法宝。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政治哲学简史》新世纪界出版社.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政治哲学 社会发展 重要性

一、政治哲学对人类发展贡献的重大意义

在21世纪在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把人生目标确定为名誉、财富、地位;鲜少有人会停下忙碌的步伐去关心政治哲学,去认真思考人生与政治的关系与价值。例如: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家?国家的体质是什么?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本质是什么?自由、平等的价值何在?因为这些政治终极性问题的思考在大多数人眼里都属于“无所事事”者的智力游戏,没有现实价值和意义的;即使它们有价值,也是需要社会长期的关注和投入。既是如此,它们就应该是“思想家、学者、大人物、聪明人”的事,与普通人、小老百姓无关。

然而,深废思考后笔者发现;政治哲学关注作为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元素——国民和国家;它关心公民的权利与幸福、国家的权力与义务。它是人类政治与行政管理实践的精神指南,能让我们在批判与反思中深刻的探索政治的真谛,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理想国”。因而自从有了政治生活以来,政治哲学象一块宝石一样吸引着那些智慧的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西塞罗、马基雅维里、格老秀斯、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波伏娃、罗尔斯等著名政治哲学家用他们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力量。在他们的思想中,任何人都体会到政治哲学打开心灵枷锁、释放政治智慧与自由光辉的那种强大魔力。

政治哲学绝对不是“无用之学”。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政治哲学的魅力。政治哲学如同一种满各种各样果树的果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资本主义政治哲学和其他传统的政治哲学就如同一株株枝繁叶茂的大果树在果园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结果。而这些思想的精华都曾为我们人类政治文明推进披荆斩棘。以下就是作者对政治哲学的功能、价值、意义的一点简单感悟。

二、政治哲学的无限动力

政治哲学在我国社会前进中的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光芒四射。长河里有着5000多年的光辉曲折历程。

虽然20世纪的中国并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人民的生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而且在一些普通中国民众的眼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一钱不值”;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软弱无力,没有西方政治哲学的“威风凛凛”。然而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国哲学集知识、道德和信仰、教化、治家、治国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成为政治家和学者的法宝。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之《中国哲学的精神》中说:“我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也就说明,与西方政治哲学的价值侧点不一样,中国政治哲学的人文主义色彩非常浓厚,要求也很高。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实践一直依托于儒家、法家的政治哲学。

在传统的中国会社会,儒家的政治哲学影响最为深远。它在中国历史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人类的道德性及其逻辑。儒学要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儿童的启蒙教育就是政治哲学,从而展开他们认识人性与天下的学习之路。幼年时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性”。慢慢地长大后,开始学习“四书五经”,由浅入深。成年后再去实践“修、齐、治、平”的梦想。现在“四书五经”已经被很多人看做是“迂腐、落后、保守”的代名词;而真相未必如此,因为它们有着坚实的儒家特色的政治哲学基础——人性善、世界可以被认识和改造“道”。儒家思想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入世”性最浓厚的思想,同时它特别强调政治和管理的价值。孔子被誉为“世代文人表,万世帝王师”,北宋宰相赵括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而法家“人性恶”的“悲观”政治哲学第一次关于人的欲望和需求分析得非常透彻。与西方历史比较对“人性恶”的正视,积极作为不同,它在先秦试验的效果不是很好——引起社会的强烈恐惧、排斥,并在政治上引发危机。但经过修正,封建政府把“法家政治哲学”作为实施法治、制定系统规章制度的理由。法家与儒家政治哲学开始联手,法制与道德从此成为中国政治管理形式外儒内法而治社会。

对普通人而言,如果不愿意遵循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人生追求的行动指南,也不愿在法家的束缚下生活,那可以在道家那里学习“顺性自然”与“无为而治”的逍遥,感受老子、庄子绘制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由与惬意。

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饱受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冲击。国人一方面敞开心扉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另一方面继承,应用传统政治哲学的精华。孙

[1] [2] 

中山的“三民主义”政治哲学成为辛革命与中华民国的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代个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法宝。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思政课 古典哲学思想 创新 教学模式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的深邃和睿智至今仍然在人们的社会、工作、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深入挖掘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德育素材,研究其当代价值。通过创立“五大模块教学体系”、 创建个性化与生活化的思政课教学的新模式,建构参与式、思辨式、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体系,引入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感恩与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教育等,从而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实践上深化了思想政治课教法的改革。

一、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理念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又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方法,强调道德践行,并作为道德传统世代相承。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这就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内涵建设为核心、实用创新为重点,继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髓,以人文性、民族性、发展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依托,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成为中国古典思想的继承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建立模块体系,研究当代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将古典哲学思想融入思想政治课“两课”教学中,将原有的内容体系优化整合成“人生观教育”、“和谐观教育”、“实践观教育”、“发展观教育”和“创新观教育”等“五大模块内容体系”,从古典哲学思想这一独特视角,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

1、重视人的价值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道德观、理想观的教育。

儒家的道德理想倡导高尚的人格信念和坚守的人生信念,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具有陶冶情操、修养道德的功效,研究其当代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追求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认识你自己”的课内研讨会、“放飞理想翅膀”专题演讲会、“品国学经典、扬爱国豪情”的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孔子仁学思想与平等、互助、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其“仁者爱人”思想,在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将这一思想融入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过程中,通过开展“忠心献祖国、诚心献社会、爱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献自己”的“五心”教育等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与学生签订了诚信考试、诚信应聘与就业等承诺书,为建立平等、诚信、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及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基础和保障。

3、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与大学生的实践观。

知和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而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做到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在教学中,将古代哲人的这一思想融入到认识论的教学中,通过“我身边的哲学”、“哲理与生活”等内容,促进知行合一,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实效性。

4、老子“天人合一”、“无为”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在教学中,借鉴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所蕴涵的唯物辨证的智慧精髓,来讲解当前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特色理论增加了文化底蕴,夯实了教育基础,同时又弘扬了传统文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其目的是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这就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构建全新的、立体的、长效的教育创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此,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创建个性化与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具体人物的思想个性的框架中获得一种独立思考的空间,将课堂上内化的认知外化为良好行为,并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以“听、讲、看、练、做、传”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与“讲”,将课程内容进行内化,形成认知;在教育见习、实习活动中,通过“看”与“练”,达到情感升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做”使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得提高,做到知行统一;最后,在顶岗实习和自己的职业岗位上,通过“传”做到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做好传帮带。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体现了开放式教学的特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长期性的功效。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通过开展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活动课教学,探索出 “探究式教学模式”、“愉悦式教学模式”、“生活性教育模式”,构建了将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的“实践体验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开放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法,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革评价体系,培养从业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学习成绩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偏重知识掌握,考的是学生的“背功”、“应试技巧”,过分注重知识掌握,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则无从评价。因此,构建学生综合考评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5)

1.学科内教材内容的整合

(1)框题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课本内容,敢于调整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大胆调整,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关于世界关的学说》这一框题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个先后秩序的小调整:课本原来先介绍什么是世界观,然后是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但我教学中是介绍完世界观后,接着讲授什么是方法论,顺势也把“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讲了。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不可分。回头再讲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讲清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观点就自然水落石出,非常清晰了。另外,这节课对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作了个小调整:先介绍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对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然后再讲授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和反思,因而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另教材中部分哲学原理与相应方法论并不对应,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应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如教材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它们有自己相应的方法论。在这节课,我是做了调整和补充: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对应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讲,然后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抓本质,不可忽视支流,最后才讲两点论和重点论。因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2)框题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以生活逻辑为主取代过去的理论逻辑为主,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按要求认真落实。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要灵活处理好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框题内容偏多,一课时讲不完;有的上一框题的部分内容与下一框题的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此时我觉得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在《第九课 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两个问题,一是矛盾的同一必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偏多,一课时难以完成。同时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讲,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则单独用一课时讲。

(3)课与课之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视教材为学习资料,在遵循教材处理“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的总原则前提下,主张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此,我在重新审视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讲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们教材没有在这里介绍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因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作了处理,就是把第四课第一框题中“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内容提前到这课来讲。通过列举“水果和苹果、香蕉、西瓜”、“动物和猫、狗、牛羊”等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哲学抽象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这一处理,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形象、生动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科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科际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利用政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密切关联来提高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语文知识,如经常使用文学修辞语言,有利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如我讲到崇高理想的作用时,用“指南针”“发动机”“风帆”“灯塔”“路标”来形容,这是比喻法。讲“理想”时,我针对班上少数同学提出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我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在教学中,若能适度加入唐诗、宋词、文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文学鉴赏,并把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能提高审美情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教学;古诗词;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3.2

政治哲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一门课程,也是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必修的学科,然而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深奥难懂的哲学知识,对课本的哲学内容也只能一知半解。如果教师能合理地运用古诗词,把古诗词融入到哲学课堂的教学中,那么对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明理言志,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方向,对高中学生今后的发展更是起着非常大的决定性作用。然而,目前高中政治哲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政治哲学知识,而抽象的哲学知识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无法理解知识的同时,自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无法投入到课堂中,这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把古诗词融入哲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以古诗词为导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激发在哲学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古诗词语言凝炼,意象丰富,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强烈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讲授“按客观规律办事”时,我导入了李白《日出行》“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在让学生感悟诗词美的同时,设计如下问题:“草,不因繁茂而感谢春风;树,不因凋零而怨恨秋天。为什么?四季循环,究竟是谁在驱使,是否存在超自然的神在主宰?本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教学中来,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从而让课堂充满了情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2、以古诗词为桥梁,引领学生明理

哲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是不容易理解的,为帮助学生进入哲学“智慧王国”,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为桥梁,把哲学上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观点理论融入到古诗词的讲述中,这样,能使哲学原理通俗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原理。

例如:在讲“矛盾的同一性”属性时,可引用南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噪与静,鸣与幽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以“蝉噪”反衬“林静”,因“鸟鸣”更显“山幽”,动中写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妙趣横生,诗意丰盈。引用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松”、“石”的静与“明月”、“清泉”的动两两相应,相互衬托。失去了“松”、“石”的静态美,人们就难以观察到“明月”、“清泉”、“照”、“流”的动态美。这在哲学中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离开其中一方,他方就不能存在。通过对古诗词的解释,把哲学的晦涩抽象原理变为具体形象生动可感的形象思维,从而,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个原理就容易得多了。

再如:在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时,我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一座山,由于看的角度不同,如横看或侧看,远、近、高、低各不相同,从哲学角度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积极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用片面地、消极地、割裂历史地、静止地看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了整体与部分,即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引领学生明确哲学道理。

可见,用古诗词的方式来解释哲理,不但浅显,而且显得形象、生动、可感、可知,能达到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3、以古诗词为媒介,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的单向过程,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政治教学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古诗词是政治课中实现师生互动的很好的媒介,如果充分利用它,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时,我列举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先简介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情景之中,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是不是山上桃花的品种与山下桃花的品种不同?庐山有多高?山上的温度在农历的四月有多高?山下的温度有多高?整个地区的海拔是多少?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接着,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从生物的角度讨论桃花开花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同时可以继续讨论有没有可能庐山山上的桃花都芳菲尽了而山下却在盛开呢?通过互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争着发言,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这情景让人无比欣慰,它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吸取。所以,在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入古诗词于课堂上,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正如这节课,古诗词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同时在讨论过程中也调动了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以古诗词为坐标,培养学生哲学情感

政治哲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古诗词融入到哲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哲学知识,并且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生。

例如,在教学“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课时,我通过引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一诗句,对比的《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一诗句,请学生思考他们各自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哲学角度上又说明了什么?然后再根据学生理解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认清正确的人生方向,让学生能够通过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懂得人生的真理,明了人生的意义,做个真正的有用的人。

再如,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可引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机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这让学生明白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在通往胜利和成功的征途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干扰,遇到些许困难和挫折。这对培养学生不怕失败、不畏艰险,敢与逆境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把古诗词融入哲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其合理性

本着政治课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把古诗词融入哲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它的合理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古诗词,要有“四性”:即典型性、趣味性、教育性、欣赏性,切忌满天撒网。第二:要坚持择“熟”原则。避免太深太难,尽可能利用学生熟悉的语文知识,即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诗名句,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吸取知识,接受教育。第三:要坚持适度原则。虽然古诗词言简意赅,便于教学,但它毕竟是古诗词,属于语文课范畴,有其自身不能紧扣时代脉搏,所以借助古诗词,要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灵活运用,课堂中讲古诗词要有度,要控制一堂课中使用古诗词的数量,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明,不能把思想政治课变为古诗词欣赏课。第四:要整合诗哲结合点,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使学生从对古诗词的鉴赏中深入到哲理的思考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

总之,把古诗词融入哲学的课堂教学中,既有利于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目标,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质以及增强我国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奇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秀林主编.《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中政治哲学的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学法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高中这一阶段与中小学阶段相比,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安排的课程都比之前增加不少。高中政治中的哲学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讲解,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导学法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做好备课

哲学的学习是放在学生的高二阶段,这时候已经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政治的学习。高中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哲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树立整体概念。首先,教师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进行备课,而是要从整册教材出发,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教学进度的设计。其次,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发展。

二、把握重点

高中哲学课不仅知识内容多,而且知识的难度系数也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找准知识重点,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对教材各章节作全面而又具体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学课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小组合作

用辩证思维去指导学生学哲学,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就是随机地把五六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合理分工,一个集体肯定会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间关系冷淡,通过随机性进行小组分配,这样可以避免小团体的出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完任务后可以宣布通过竞赛形式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奖励来刺激学生的胜负欲。

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