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雾霾的影响

雾霾的影响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04 15:19:44

雾霾的影响

雾霾的影响篇(1)

关键词:雾霾;农作物;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43-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并有逐年严重的倾向,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雾霾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雾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空气中较大的细颗粒物浓度影响植株的呼吸作用;另一方面,雾霾天气时,光照条件差,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1]。同时,雾霾也会导致农作物生育期的延迟、病害多发,以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等许多问题。通过分析雾霾对农作物的影响因素,在完全根治雾霾以前,可以帮助我们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减轻雾霾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 雾霾的定义

2.1 雾、霾气象学定义

根据气象学定义,雾是浮游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而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气溶胶粒子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混浊现象[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2.2 细颗粒物(PM2.5)与雾霾的关系

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2]。根据《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灰霾天中的PM2.5明显高于平时,PM2.5是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今,PM2.5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并列为霾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2]。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细颗粒物(PM2.5)的增加是导致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雾霾对作物的多种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缘于细颗粒物(PM2.5)。

3 雾霾对农作物的影响

3.1 雾霾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雾霾天气污染物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吸收、反射了太阳辐射达到地面的部分光照和热量,通过对光的遮挡、降低空气的流动性、颗粒物的增加以及有害物质对农作物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产量下降。雾霾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农作物产量。

3.1.1 雾霾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来源,光合作用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形成。在雾霾天气时,空气的流动性较差,通过颗粒物对光的遮挡和吸收造成光照强度的降低,同时,污染物浓度增加导致了能见度的降低,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减少,因此日照时数减少,温度也会因为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随之下降。其光照时间一般会缩短3~4 h,严重的可达6~8 h,使光合作用的效能显著下降[3]。光照强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雾霾的形成大多数是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由于雾霾的原因使温度进一步降低,也会影响到许多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降低。其结果是雾霾通过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到作物产量的形成。

3.1.2 雾霾对作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在雾霾天气发生时,由于空气中细微颗粒物浓度过大和空气流通不畅,大量的固体颗粒、液滴和有害的气体,通过气孔被农作物吸收进入体内,导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失调,有害气体吸入过多,从而在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同时对作物的呼吸作用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作物的正常新陈代谢产生干扰,危害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严重的可以使叶片发黄,萎蔫甚至死亡。

3.1.3 雾霾对作物生长的其它影响

受雾霾天气的影响,叶色变浅、植株茎杆变细、叶茎嫩,出现不同程度徒长;花开的整齐度差,谢花早。雾霾天气使蔬菜作物根系的须根减少,蔬菜的长势减弱。此外,由于雾霾天气发生时,菜农为了保持设施内的温度,不揭帘子或草苫,间接导致设施蔬菜不能及时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降低,棚内有害气体无法排除,影响植株长势,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2]。作物通过气孔吸收的有害气体对作物往往造成伤害,有害气体可以降低作物的抗性,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越冬粮食作物,其苗期正是雾霾天气多发季节,对于小麦形成壮苗和安全越冬极为不利,对越冬后的小麦生长发育和保证一定数量的亩穗数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影响小麦产量形成要素而导致减产。

3.2 雾霾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

由于雾霾导致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以及温差减小均不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由于作物的光合产物减少使营养品质下降,特别是糖分减少,还会影响到食用品质的下降。例如雾霾天气严重时,草莓长势弱、不开花,已经开花的不长果,已经长好的果实,不变红,已经变红的果实口感也不甜,严重影响了草莓品质[2]。温室内的茄果类的蔬菜品种,也会由于雾霾而影响到其品质的下降和食用价值的降低,甚至由于有害物质的残留而对人体造成危害。作为北方冬季食用的主要蔬菜品种――大白菜,由于为露天栽培,生长季节的中后期处于雾霾多发的时段,对它的产量形成和质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雾霾对光照强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及温度的降低,对许多果实的着色十分不利,甚至出现畸形果,在影响其食用品质的情况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也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降低其经济效益。

3.3 雾霾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雾霾天气极易诱发蔬菜病虫害的暴发和流行,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由于雾霾天寡照低温,温室不能进行放风,造成温室内湿度较高,与低温和高湿有关的灰霉病、晚疫病、霜霉病、黑星病等会明显加重,同时,由于植株抗性减弱,一些与蔬菜抗性有关的病害从花期到结果期也明显加重[2]。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茄果类蔬菜落花落果,叶菜类则直接影响其产量。调查发现,严重的雾霾天气除了会影响草莓的生长、造成减产外, 还会导致设施内草莓病害高发。由于雾霾会影响光照,为了保持设施内足够的温度, 并且不受雾霾污染的影响, 设施大棚会减少通风, 这样会在设施大棚内产生高湿的环境, 适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进而影响草莓的品质和质量[4]。露天栽培的作物更容易直接遭受雾霾危害,特别是在受到有害气体的影响时,使其生理状态产生异常而发生生理性病害。雾霾通过加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既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也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4 讨论

雾霾现象是雾与霾的混合产物,尽管雾与霾的成因不同,其成分和特性各异,但是雾霾天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还可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的残留。雾霾天气一方面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影响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有害食品,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治理雾霾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其危害的严重性,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和食品安全的角度去理解根治雾霾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63~164.

[2]周 洁.浅析北京市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7):62.

[3]王守强.雾霾的成因危害及防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10):163~164.

[4]习佳林,黄宝勇,周 洁,等.雾霾对设施草莓生产危害的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6):62~64.

雾霾的影响篇(2)

关键词:雾霾天气;能见度;PM2.5;气象条件

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很多地方集中出现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的PM2.5(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值突破警戒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雾霾天气不仅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而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何降低雾霾天气的出现几率,减轻对人们生活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做了简要介绍。

一、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有雾时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霾是大量的极细微粒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判断识别雾霾天气主要依据大气能见度,而能见度与气溶胶粒子的散射、吸收能力和气体分子的散射、吸收能力有关,主要与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密切相关,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尤其是出现较重气溶胶污染导致能见度事件发生时,细粒子的比重会很大[1]。在颗粒物粒子中,粒径小于2.5微米粒子的消光作用大于粒径在2.5微米以上的粒子,PM2.5是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2]。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上升是形成雾霾天气并造成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3]。城市细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工业生产、道路扬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生成等过程。另外,气象条件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高湿度、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容易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而且不利于颗粒物稀释、扩散,易造成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由于迅速增加的颗粒物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会使能见度降低,形成雾霾天气。

二、雾霾天气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是PM2.5。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被吸入人体进入肺部,引发各种疾病。PM2.5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活性高,加剧了生理效应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2.5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他污染物而成为他们的载体,如可以承载致癌物质苯并芘及细菌等。因此PM2.5对身体健康危害特别严重。雾霾天气还容易让人心情低落,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2.对交通的影响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3.对气候的影响

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区域大气气候,甚至造成极端气候条件的发生,引发气象季节性灾害,使得整个地区的区域气候恶化,自然灾害丛生,甚至改变了地区的季节性气候规律[4]。

三、雾霾天气的防治对策

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几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府完善法律。政府应建立并完善PM2.5控制、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油品品质、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工地扬尘、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政府方面应出台系统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打破地域限制,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增加区域联防联治内容。

二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提高燃油品质,促进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作为汽车动力,加速淘汰黄标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标准且严格执行,大力发展公交系统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途径。

三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是降低PM2.5的必经之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高污染、高能耗产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深度和高附加值化发展。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降低对煤的依赖。

四是建立PM2.5监测体系。将PM2.5作为大气日常监测指标,可以及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为雾霾天气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五是控制扬尘污染。硬化路面,适当洒水,加大路面清洁力度,能有效减少路面扬尘。为减少施工工地扬尘,可以采取封闭施工、硬化工地等措施。大力发展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减少地面扬尘。

四、结论

大气中细微颗粒物浓度上升和高湿度、无风或微风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两个主要原因。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气候有很大影响,我们必须从完善法律、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建立PM2.5监测体系、控制扬尘污染等方面入手防治雾霾天气的出现,减轻雾霾天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兑,毕雪岩等.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4)510-517.

[2]杨新兴,冯华丽,尉鹏.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前沿科学(季刊).2012.1第6卷总第21期.

雾霾的影响篇(3)

关键词 雾;霾;日照;空气湿度;农田管理;防御建议;陕西铜川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248-02

雾霾是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雾霾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出现雾霾时伴有空气质量变差、能见度降低、光照减弱、湿度增大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对铜川市雾霾污染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铜川市雾、霾、日照的气候规律分析

1.1 地域分布

1964―2013年50年间,铜川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其中,宜君3 294次,1491次,耀州608次;轻雾10 497站次,其中,宜君2181次,3 794次,耀州4 522次;霾1 737站次,宜君693次,424次,耀州620次;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94.5 h,宜君为2 378.9 h,为2 262.9 h,耀州为2 241.8 h。雾霾的地域分布规律显而易见,大雾是宜君最多,次之,耀州最少,宜君是耀州的5.4倍,是的2.2倍,占全市的61.1%;轻雾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耀州是宜君的2.1陪,占全市的43.1%,占36.2%,宜君占20.7%;霾则是耀州仅次于宜君,均在600余次,最少,只有424次,仅占全市的4.1%[1-3],日照时数呈现出自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布规律(图1、2)[4]。

1.2 年际变化

50年全市共出现雾和霾17 627站次。大雾5 393站次,年平均107.9站次;轻雾10 497站次,年平均209.9站次;霾1737站次,年平均34.7站次。其中宜君大雾年平均65.9次、29.8次、耀州区12.2次;轻雾年平均宜君43.6次、75.9次、耀州区90.4次;霾年年平均宜君13.9次、8.5次、耀州区12.4次。年际变化显示,宜君大雾最大值出现为1964年的109次与2003年的100次。大雾最多时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耀州区出现较多的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进入2000年之后每年出现不足10次,减少较快。50年来的轻雾变化趋势最显著,均呈显著增多趋势,尤其是耀州增幅最大,1998―2012年平均值达到133.5次,比50年的年平均值(90.4次)高出43次,可见增幅之大。霾的变化则呈显著减少趋势,宜君的霾在1964―1979年较多,平均42.6次/年,之后仅仅在1981、1986、1991、1992年出现了1~4次,1993―2013年没有出现过霾。出现霾较多时段在1968―1995年,后期的1996―2012年没有霾出现,但在2013年却出现了6次,耀州区在2000―2012年没有出现霾,在2013年出现了10次,与相比没有霾的时段较短,后续出现时间一致[5]。全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基本与轻雾一致,可见轻雾对太阳的透射具有一定的影响(图1)。

1.3 月季变化

1964―2013年各站的雾霾月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雾总计5393站次,秋季出现最多,占了33.9%,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从站点分布来看,全年最多均属于宜君,次之,耀州最少,3站均属于秋季最多,宜君夏季次之,和耀州区冬季次之。轻雾和大雾在季节分布比较相似,但站点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全市轻雾主要出现在秋季,其次是夏季,春季最少;站点分布则是耀州最多,次之,宜君最少,且耀州和都是秋季多,春季最少,耀州是夏季次之,是冬季次之;宜君则是夏季最多,冬季次之,春季最少。就霾而言,不足雾霾总数的1%,全市50年出现了1737站次,主要出现在冬、春季,占了80.9%,夏秋季较少,其中以12月最多,其次是3月,1月位居第三,12月和1月是冬春霾的主要贡献月,夏季霾最少。地域分布是南北多中部少,宜君和耀州是冬春多,是秋冬多。全市日照的月季分布上秋季最少,与雾出现的次数增多相关性较好。南部的耀州日照时数相对中北部偏少,和轻雾出现频次偏多有一定关系(表1)。

2 雾霾形成的天气学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

雾和霾是2种性质不同的现象,雾与水汽有关,霾成分相对较复杂。宜君约在秦岭北侧一个半纬距附近,年降水量700 mm,比周围地区多100 mm以上,受地形爬坡波峰震荡产生的空气凝结影响,易于形成大雾,而中南部的和耀州区位置偏南,有一定的水汽来源,但处在秦岭北侧的波谷处,空气没有抬升的动力条件,不易达到水汽饱和,所以轻雾较多。霾50年总量是南北偏多,近20年几乎没有出现霾,耀州区也是近10年几乎没有出现过霾,说明政府在绿化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成效卓著[5-8]。据气象资料分析,冬季低层大气温度低、不稳定能量偏小、大气层结稳定、大气混合层高度低等原因导致静稳天气增多,易于形成空气污染,这也就是霾在冬春偏多的主要原因[9-10]。秋季连阴雨导致雾增多,影响了湿度增加,日数减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苹果、大枣、核桃等果实需要着色成熟,秋粮需要收割晾晒,雾的出现对收获不利,尤其是连续的雨雾天气导致果实霉烂变质,影响严重。而冬春季霾增多主要静稳天气造成的,虽然大田作物进入休眠状态,但对设施大棚造成光照不足、通风不畅、湿度偏大等不利影响。

3 雾、霾的预测及对农业影响的防御建议

3.1 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2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市气象局把雾霾预报预警和服务作为重点任务,分析了雾霾的气候规律,研究雾霾的天气成因,建立预报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还利用多种渠道,开展雾霾科普知识宣传,提倡环境保护理念。提前预报预警雾霾天气,决策部门可以根据天气形势及预报安排农业生产,降低灾害损失。

3.2 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做好作物管理

秋季持续雾霾天气,苹果、葡萄等一些经济林果园持水量达到饱和,地势低洼园区要及时检查清理果园排水。雾霾结束后果园及时铺设反光膜,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品品质;风对果树生长结果有直接影响,如风媒传粉;也有间接影响,如促进气流交换,改变空气温度、湿度状况。这些影响的大小好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雾霾天气出现时,风力较小,小风可以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碳流动,降低果园温度、湿度,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少果树病害;微风可以促进花粉传播,提高坐果率。冬季雾少风大,会刮走果园积雪,加重枝干、花芽冻害。因此,需要趋利避害,根据作物生长时期需求,结合天气背景做好作物的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董亚龙,周晓丽,等.铜川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6(6):20-21.

[2] 王川.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气候规律分析[J].陕西气象,2002(5):15-17.

[3] 贺皓,刘子臣,徐虹,等.陕西省高等级公路大雾的预报方法研究 [J].陕西气象,2003(1):7-10.

[4] 张淑敏.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陕西气象,2010(2):35-37.

[5] 雷向杰,胡春娟,田武文,等.陕西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J].气象,2003,29(12):38-41.

[6] 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环境与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7] 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 许秀娟.气象实习指导书[M]西安: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74-75.

雾霾的影响篇(4)

【关键词】 雾霾天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慢性肺部疾病, 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 急性加重期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雾霾天气会加重慢阻肺患者气短、呼吸困难, 痰液量增加等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通气换气功能不足会出现低氧血症, 导致呼吸衰竭。那么慢阻肺患者在雾霾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天气里保护好自己, 避免加重疾病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减少出门次数、佩戴口罩

雾霾天气中存在的大小颗粒物会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并粘附其上, 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所以应该减少出行。实在避免不了出行时, 应佩戴口罩, 建议选择一次性口罩, 当天使用后可以丢掉。如果不是一次性口罩, 建议选择预防PM2.5的或10~12层的医用纱布口罩。做到出行一次, 清洗一次。

2 晨练应限制

雾霾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 雾霾天最好不出门, 更不宜晨练, 否则可能诱发病情。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 其实这时间对于人体来讲并不是很正确, 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 空气质量很差, 尤其是雾霾天气容易刺激呼吸道, 造成一定的感染。喜欢晨练的老人们最好等雾霾退去几天后再恢复你的运动计划。通常来说, 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 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 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3 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 漱口, 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 去掉污染的残留这个很重要, 尽管戴上了口罩, 或者还包上了头巾, 但是尘埃遍布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 这是没办法彻底隔绝的。回家及时洗脸、漱口, 清洁鼻腔, 这是很好的习惯。

4 适当的通风

通风可以防止细菌滋生, 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好办法。建议患者每天起床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通风, 有雾霾的时候就暂勿开窗, 等太阳出来, 雾霾好一点, 慢慢消退了再开窗户。

5 饮食方面有讲究

①饮食上应该清淡, 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 应尽量减少, 尽量避免重口味、油炸、辛辣等过于刺激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多补充维生素以及一些清肺润喉的食物, 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雾霾的影响。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多吃梨、枇杷、银耳、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清肺化痰食品。③能够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负离子维C机是人们有效净化空气的良好选择。多吃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海带、卷心菜, 确保维生素的摄入量, 对净化空气也有不错的预防作用。

6 要坚持规律用药, 多喝温水

雾霾天气必须外出时, 出门前可多用一次药, 并随身携带相关药物, 以备不时之需, 多喝水多运动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泄。

7 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出现了雾霾天气, 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流动相对较差, 就很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尽量少去或者不去人多的地方[1]。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 能显著增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2], 能有效地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8 平常多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平常没有雾霾的天气, 应该多到户外的去运动运动, 多参加一些运动项目, 多锻炼自己的身体, 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晨练、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等都是很好的运动的项目。多培养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 身体好总是自己的, “革命的本钱”一定要把握好, 即使雾霾天气来了, 也有本事很好地抵抗与应对。

通过采取上述的措施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指导, 可以达到阻止气道粘膜干燥, 减少痰液的产生, 加强气道的湿化,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预防感染发生的目的, 对减轻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34-236.

雾霾的影响篇(5)

关键词 雾霾;现状;气象因子;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36-04

Fog and Haze Situations and Its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Linxia City

WEI Bo-long MA Jun-qiang SUN Yu-lian MA Yu-kun WEN Hui

(Linxia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Linxia Gansu 731100)

Abstract By us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and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years from 2014 to 2015,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ay changes of ambient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constitute pollutants and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haze formation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Linxia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value of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ed mainly in winter(December-February),and it ha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terrain,atmospheric circulation,wind speed,precipitation an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The wind speed and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The pros and cons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ambient air pollution in Linxia City were outlined.

Key words haze;situation;meteorological factors;Linxia Gansu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是2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 km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 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1-3]。

雾霾天气是雾和霾的混合产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很大、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且能见度小于1 km;而出现霾时,其相对湿度一般小于60%、天气较为干燥且能见度小于10 km[4]。由此可见,雾霾现象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它与空气湿度、水平能见度和凝结核半径有着直接的关系[5]。另外,雾霾主要是由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颗粒危害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修订施行,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基本国策,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监测项目,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10 3项被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

1 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1.1 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中,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及烟花爆竹燃放、垃圾焚烧等。二氧化氮(NO2)除自然环境生成外,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在工业中的高温燃烧过程及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垃圾焚烧等。一氧化碳(CO)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除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外,主要来自于人为排放,排放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及垃圾、秸秆焚烧等。臭氧(O3)是燃料燃烧和工业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及高压静电和紫外线作用产生的高浓度臭氧。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于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如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细小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大气运动输入的沙尘,建筑工地、土地、工业生产造成的沙尘、粉尘。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及燃油排放的烟尘。

1.2 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从图1、2可以看出,11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为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关键期;其余时间段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为环境空气污染长效治理期。其中二氧化硫(SO2)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二氧化氮(NO2)主要影响时段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一氧化碳(CO)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臭氧(O3)主要影响时段在4―9月;颗粒物PM10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颗粒物PM2.5主要影响时段在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

2 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2.1 地理地形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1.1 地理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1)风速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于西南而高于中部,呈“L”型倾斜盆地状态。临夏市西倚积石山脉、南屏太子山脉,依大夏河谷沿西南向东北为“U槽”底部,海拔高度1 900 m,两侧山脉海拔2 200 m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夏冬季受积石山脉和太子山脉的屏障作用,临夏市静风频率高、空气扰动小,平均风速在1.6~1.7 m/s之间,较小的风速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春秋季主要是北风,而西南至东北向的“U”型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逆温多,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秋冬季节由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逆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逆温层仿佛盖子一样罩在“小盆地地形”的临夏市上空,阻挡了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使环境空气污染物沉积在近地面层,导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增高。秋季污染浓度开始增加,到冬季污染物浓度为一年中最高,加之冬季燃煤等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空气污染。

2.1.2 山脉阻挡使风沙减少。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太子山脉和积石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临夏市大风及沙尘天气减少,也使得沿西路、西北路径输送的沙尘天气影响强度减弱。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分析(1980―2015年),近年来临夏市大风、沙尘天气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自2000年以来,临夏市仅2001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2次和1次沙尘暴,其他沙尘均为扬沙和浮尘。由此可见,由山脉屏障作用致使大气运动造成的外源性污染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呈减轻的趋势。

2.1.3 焚风效应不利于冬春季节降水出现。从图4可以看出,受太子山脉、积石山脉地形影响,临夏市焚风特征明显(当冷空气自西向东跨越山脉时,在迎风坡,空气被迫抬升,膨胀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并释放凝结潜热。过山后,气流下沉,空气受到压缩,密度增大,内能增加,造成绝热增温,湿度减小,形成了干热的气流,气象学称此为焚风,通常空气每下降100 m,温度升高1 ℃)。焚风出现经常与偏西风相伴,焚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出现较少,但夏季的焚风会加重高温的强度。焚风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湿度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夏市冬春季节降水明显偏少,导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

2.2 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2.2.1 大气环流影响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冬春季节临夏市上空基本盛行西北气流,准静止高压型天气较多,降水量只占年总降水量的0.7%~2.8%,大多时间天气晴朗,风速较小,中低层空气发生大规模的下沉运动,易形成逆温层,使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大大下降,呈现所谓“空气停滞”现象。冬春季节受供热燃煤等因素影响,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浓度较高。夏秋季节低气压和锋面型天气较多,大气层结不稳定,降水日数多、降雨量级大,地面盛行偏东、偏南风,呈现气温高、湿度大、雨日多。夏秋季节通常风速较大,大气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加之频繁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能的清除和冲刷作用,使得临夏市夏秋季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

2.2.2 降水有利于环境空气净化。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有着冲刷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粉尘数量和浓度,产生湿沉降,从而降低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长期干旱少雨会导致悬浮颗粒物大幅增加,增加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反之降水时间越长,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越低,夏秋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日数较多。2015年1月21―25日,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持续走高,连续5 d分别超过200 ug/m3和300 ug/m3。26日开始,冷空气逐渐南下侵入,风速加大,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有所降低,自27日降雪开始以后,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急剧下降,至29日降雪天气过程结束后,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维持在100 ug/m3和150 ug/m3以下,1月30日至2月3日临夏市空气质量连续5 d为优,可见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冲刷作用非常明显。

2.2.3 风是环境空气污染物输送扩散的主要动力。风速是大气水平扩散能力的主要指标,直接决定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大小。由图6、表1可以看出,环境空气污染物中除臭氧(O3)浓度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外,其余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则越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

2.3 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城市热岛效应和环境空气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密切。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因此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临夏市人口密度大(26 966.6人/km2,位居全省第二),居民区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热量;市区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水面小、地表含水量低、空气流通不畅、水的蒸发量少、累积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因素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热岛环流对环境空气污染物输送产生影响。当天气形势比较稳定时,大范围风场微弱时,随着城区热空气的不断上升,上升气流达到一定高度后,又向四周郊区流出,在郊区附近下沉,郊区的近地面空气必然从四周流入市区,气流向市中心辐合,构成局地闭合环流―热岛环流。

临夏市区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经受多次污染。因为环流在下沉过程中,从城区输送出去的污染物随气流回到近地层,然后由流向市区的空气携带再次进入市区,并在市中心(热岛中心)处辐合,加大地面浓度,而上升气流又将把环境空气污染物带到空中向四周辐散,因此热岛环流对城市起着循环污染的作用。

3 结论

(1)临夏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2)污染物浓度与地形、大气环流形势、风速、降水、城市热岛效应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3)气象条件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利弊不均,利主要体现在:受山脉屏障作用,阻挡了大气环流运动引起的沙尘、粉尘输送;春夏季节环流形势致使大气层结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大气垂直运动强烈,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有较强的稀释作用。弊主要体现在:受地理地形影响导致临夏市风速比较小,不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冬春季节环流形势致使大气层结相对稳定,逆温持续时间长且逆温层厚,不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焚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冬春季节降水明显偏少,致使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比较高;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临夏市环境空气的二次污染和循环污染。

4 参考文献

[1] 胡亚旦,周自江.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2009,35(7):73-78.

[2] 林建,杨贵名,毛冬艳.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环流形势[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13(2):171-181.

[3] 饶晓琴,李峰,周宁芳,等.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J].气象,2008,34(6):89-96.

雾霾的影响篇(6)

关键词:雾霾;三北防护林;微颗粒悬浮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19903

1引言

雾霾是近几年北方地区冬季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已不单单是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1]。

当气温接近0℃,相对湿度达到100%,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而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大气现象被称为霾,世界气象组织对灰霾的定义是能见度小于5km,当霾和雾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胶合体,就形成了雾霾。霾中的各类微粒,极易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2]。因此人们谈霾色变。对于雾霾的产生和危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刘太刚等认为房地产大跃进是导致我国雾霾常态化趋势的诸凶之首,提出了房地产的省市际合作限产的解决方案;张罡等指出了雾霾污染产生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下的粗放式管理,据此提出了防治雾霾污染的一些有效措施;王西洋等从分析雾霾形成的空间和时间的条件方面,提出了防治雾霾的几项措施;辛悦指出近地面风速的下降是产生雾霾的原因,大气环流、城市化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是近地面平均风速减小的可能原因,于是网络上流行着三北防护林是造成今天雾霾的的原因,由于网络的影响,这一观点严重地影响到大众的心理及意识,为此国家林业局回应该观点无科学依据。如何理解三北防护林与雾霾形成原因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讨论三北防护林与雾霾的关系,最后制定能够防治雾霾的方案。

2雾霾产生的原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胶合体,当空气中的微颗粒悬浮物积聚到一定程度,在天气比较潮湿的情况下,和空气中的水分(雾)相互作用形成胶体,这就是常说的雾霾,由于是胶体,这种物质很难扩散。由此雾霾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微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充分条件;二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悬浮物积聚成一定浓度,并且要有雾的产生,是形成雾霾的必要条件。

2.1微颗粒悬浮物

微颗粒悬浮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构成微颗粒悬浮物的主要成分是PM2.5,从微粒的几何特性上说其直径一般不超过2.5μm,其化学成分一般为工业排放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一般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煤工业锅炉的排放等。

环保部了《2017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2017年全国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年报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t,其中,一氧化碳3419.3万t、碳氢化合物422.0万t、氮氧化物577.8万t、颗粒物53.4万t,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根据《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燃烧1t煤,产生大约16kgSO2,1万m3废气,产生200kg烟尘,冬季北方地区的采暖也是产生微颗粒悬浮物的主要因素。

2.2微颗粒悬浮物集聚的原因

一般有了微颗粒悬浮物还不足以形成雾霾,只有当微悬浮物积聚到一定浓度,才具备了形成雾霾的必要条件。造成微颗粒悬浮物聚集的主要有如下因素。

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大气的流动形成风,风搅动空气中的悬浮物流动,不易形成集聚,但在冬天由于地面温度低而空气中的温度高造成的逆温效应使得空气不再向高空中流动,使得地表面空气相对静止,空气污染物不能排出,使得微颗粒悬浮物的浓度越来越大。

2.3地表一定的湿度

在悬浮微颗粒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湿度,微颗粒物和水相互混合,形成了胶体状物质,雾霾才得以产生。

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空气的温度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多,夜里温度降低空气中所含水分变少,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当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于是就形成了胶体状的雾霾。

随着温室效应的出现,全球气温变暖增加了地表水的蒸发力度,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增加了雾霾产生的机率。

3三北防护林对雾霾的影响

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使得“三北”地区森林植被有了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

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压冷热不均造成。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季风。我国北方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区冬季非常寒冷,蕴藏了大量的冷空气。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冷空气强势南下,将停留在我国东南部的暖空气挤走,并补充进来大量干燥而寒冷的冷空气,减少了空气中的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雾霾的形成,这也许是有些人认为三北防护林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但是西北风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天气越是寒冷冬季供暖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燃烧的煤炭就越多,排到大气中的微颗粒就越多,造成的大气污染源就越大;天气越是寒冷,人们外出乘坐汽车的欲望就越大,汽车的尾气排放就越多,这些又增加雾霾产生的倾向。

前述雾霾产生的原因中大气中的微颗粒悬浮物是雾霾产生的充分条件,冬季的逆温效应以及地表大雾的产生是雾霾产生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原因和三北防护林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间接地,由于三北防护林减缓了冷空气的入侵速度,改变了人们的冬季生活习惯,有着减少增加天然气等颗粒悬浮物的趨势,从这方面分析三北防护林对减少雾霾还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北防护林防砂、固沙,增加了地表植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长远意义上减轻了温室效应,对防治雾霾起着积极的作用。

考察三北防护林对雾霾的影响应该全面、辩证地进行,不要凭直觉简单地下结论,从以上分析可知三北防护林对于防止雾霾有着积极的意义。

4雾霾的防治措施

在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雾霾产生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条件入手,制定防止雾霾的措施。雾霾的防治包括两层含义,即预防与治理。

4.1雾霾的预防

雾霾的预防就是从根本上减少雾霾形成的因素,使得雾霾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不能形成,减少雾霾的形成机率。

4.1.1减少大气中的微颗粒悬浮物

减少大气中微颗粒悬浮物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冬季大气污染集中在汽车尾气和燃煤锅炉方面,主要从这两方面着手制定措施。

(1)从政府层面上要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技术,减少煤炭燃烧的规模,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基本消除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减少汽车尾气的排量带来的危害,提高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对于普通个体,提倡绿色出行,如建议每周少开一天车。

4.1.2增加地表植被

提倡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地表植被,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也是预防雾霾的一个措施。

4.2雾霾的治理

雾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此时需要对雾霾进行治理,本质上是对具有胶体特性雾霾进行收集和分解,最简单的办法是在室内设置空气进化器,在室外设置雾霾净化塔,也有学者提出建立城市雾霾净化系统,即将高处的雾霾空气后输送到地表,形成一个循环,也是治理雾霾的一个方法。

可见,雾霾的防治重在防,只有从源头上减小或消除产生雾霾的条件,才能打赢治理雾霾攻坚战,近期由于我国能源结构处于转型期,产生一定的雾霾也是不可避免的,公众不必谈霾色变,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积极利用各种治理雾霾的手段,来减少雾霾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5结语

雾霾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既是一个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对雾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了三北防护林对雾霾的影响关系,提出了雾霾的防治措施,得出了如下结论。

(1)大气中的微颗粒悬浮物是形成雾霾的充分条件,冬季大气中的逆温现象以及多雾的气象条件是形成雾霾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才能形成雾霾。

(2)三北防护林虽然减缓了冬季季风的强度,但综合考虑三北防护林的作用,它不是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从长远意义上三北防护林对雾霾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意义。

(3)从源头上减少微颗粒悬浮物的排放量才是治理雾霾的根本原因,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是减少微颗粒悬浮物的重要措施。

(4)全球变暖加大了雾霾的产生的机率,呼吁人们行动起来认真履行《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要增加地表植被,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

作者:张耀民等

参考文献: 

[1]李永祥.雾霾灾害环境人类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4):95~103. 

[2]胡大源.从沙尘暴到雾霾-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的观察与反思[J].企业家日报,2015(4). 

[3]刘太刚,龚志文.华北雾霾区域合作治理的治本之策:房地产的省市际合作限产[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3):37~43. 

[4]张 罡.雾霾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6(14):111~112. 

[5]吕聪聪.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对雾霾污染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6(6):56~57. 

[6]王西洋.雾霾产生的机理租防治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13 

[7]辛 悦.大规模风电建设与近地面风速降低及雾霾天气成因关系之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5):75~76. 

[8]佚 名.林业局回应雾霾与三北防护林有关:无科学依据[EB/OL].[2015-12-29]新民网. 

雾霾的影响篇(7)

关键词:雾霾治理;双重社会资本;协调;激励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5.17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075-05

Study on Haze Governance Mechan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Social Capital Embeddedness

PENG Benhonga,b, TU Yub

(a. Institute of Climate Change & Public Policy;

b.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divides social capital into government social capital and nongovernment social capital to analyze different effects of dual social capitals. Meanwhile, it applie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s model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ual social capitals,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s of haze governance. Conclusions show that dual social capital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the performances and both governance practices play intermediary roles in the relationships. Specifical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 haze governance need force to keep behaviors going. So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rust and incentives are limit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at haze governance must be launched from the norms, value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enacting laws and policies to make up the loopholes in the system; promoting trust between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s and encouraging supervises from the market; leading the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develop green economy; coordinating multilateral behaviors and encouraging capitals to interact.

Key words:haze governance; dual social capital; coordination; incentive

中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关注,雾霾治理更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焦点。2010年,北京、广州、上海三地因PM2.5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为2349人、1715人、2980人,经济损失总计逾60亿元。因此,探索有效的雾霾治理机制在改善民众居住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各国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多分为“政府管制”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而政策失效或市场失灵均会造成治理效率低下与成本增加,所以,结合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力量――社会资本驱动的多主体联动环境保护行为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社会资本作为行动主体在行动过程中获得并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各类资源[1],近年来在中国“人情文化”环境中被广泛用于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学者研究了社会资本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组织学习[2]、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要素[3]、多元化战略与业务绩效[4]、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5]等问题,而在环境治理方面,Pretty在理论上研究了社会资本与环境保护间的关联,指出雄厚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6]。刘晓峰则分析了社会资本以及社会分歧、社会能力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指出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能力具有正面作用,社会分歧具有负面作用,而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则无明显作用[7]。祁毓等在社会资本与环境治理绩效的研究上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二者呈倒U型关系,社会资本的积累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才能实现治理绩效的最优[8]。由此可知,社会资本不仅可以运用于企业发展、创新绩效等个体或组织层面,同时对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从社会资本嵌入视角研究中国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社会资本被广泛应用于创新绩效提高、环境资源保护、社会问题解决等,学者在定性或定量分析、以社会资本为直接或间接变量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而现有研究成果在环境问题治理方面较匮乏,且现有研究多倾向于宏观分析,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以我国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雾霾治理的双主体特征,将社会资本细分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并实证分析二者与雾霾治理绩效的相关关系;同时,引入双中间变量――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具体研究双重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为解决我国雾霾治理问题提供更具可执行性的启示。

1 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雾霾治理与双重社会资本

倡导绿色经济、开展雾霾治理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一直积极倡导并开展的行动,但各国在雾霾治理上所取得的成效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影响雾霾治理绩效的因素(包括政务考核方式、经济发展模式、治理主体等)纷繁复杂。首先,发展中国家多追求GDP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导致部分经济带动力强但空气污染乐氐牟业优先发展,因此,雾霾治理绩效的提高需要政府转变工作考核方式,不以GDP为唯一标准;其次,提高治理绩效需要企业追求低碳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企业以及员工关注并投身雾霾治理;同时,Dulal等指出,依靠多主体的参与,由公民、公益组织、企业、专家和政府组成的多主体联盟,对提升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仅靠政府单一主体不能解决复杂的雾霾问题,必须吸引公众、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其中,更要从政策强制力、舆论引导力、文化感染力等多方面协同解决雾霾问题。

现有研究对社会资本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以Brown为代表的微观、中观与宏观分类[10];二是以Ostrom为代表的狭义、过渡和扩展分类[11];三是以Coleman为代表的个体与集体分类[12];四是以Nahapie为代表的结构性、关系性与认知性分类[13]。而关注制度因素,Krishna等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制度型”与“关系型”两种[14]。“制度型社会资本”强调制度特征,以可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关系型社会资本”则强调非制度特征,以内在形式嵌入在群体之中并影响群体中个体的行为。而雾霾治理涉及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与民众等多个主体,必须统筹包含政府与市场双方力量的社会资本,既要调动二者加强互动合作,又要激励民众与社会公知等参与过程监督,最终提高雾霾治理实效。因此,本文结合雾霾协同治理的要求将社会资本划分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分别探讨二者的不同影响。同时,因为雾霾治理具有公共服务特征,企业组织较少甚至不参与其中,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不能通过政策强制力指导社会群体,而是通过补助等引导方式促使市场组织、民众等主体参与治理。因此,本文引入社会资本作用于雾霾治理过程的两个中介因素――协调与激励。

1.2 研究假设

1.2.1 政府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Putnam认为政府社会资本中规则、愿景和关系等要素的存在,有助于行动者更高效地开展协作行动[15]。因为雾霾治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其主体是具有管理者性质的政府,而政府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强制行动者执行相关政策,通过信任机制以及社会关系给予行动者行动空间,因此,本文细分政府社会资本的两个分指标――规范与信任。具体地,要实现雾霾治理绩效的最优,就需要每一次治理行为都有法可依,要通过法律、政策等规范避免行动者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要通过完备的制度保障不断降低管理与监督成本,而这些依赖于规范的建设。同时,雾霾治理涉及政府、市场组织、公众等多个主体,彼此以一个共同愿景为目标而行动,必然要形成稳定而深入的联系,而联系的形成则依赖于信任的产生[14]。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a: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1b: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2 民间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民间社会资本作为政府社会资本失效时的补充,对提高雾霾治理绩效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Lichterman认为民间社会资本具体包括个人与组织[16],这与雾霾治理需要公众的过程监督以及企业等组织的广泛参与相适应,因此,本文细分民间社会资本的两个分指标――公众层面的价值观与组织层面的组织文化。具体地,雾霾治理效果显现缓慢,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使公众形成开展雾霾治理必要性的共识,并积极投身实际治理过程中,进而降低雾霾治理的宣传与监督等成本,提高治理绩效。在组织层面,不论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与时俱进地将雾霾治理的环保理念融入其组织文化,都会受到政府或市场的青睐,而关注度的提升则意味着企业利润或社会认可度的提升,进而促使组织更有意愿参与雾霾治理。因而,组织文化越关注雾霾治理,就越容易对提高治理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a: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2b:民间社会资本中的组织文化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3 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的影响

Talbot等指出网络治理以参与者间的协调与维护为基础[17],而双重社会资本必须通过引导方式促使不同主体参与雾霾治理过程,因此,本文引入协调与激励双中间因素分析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影响。一方面,雾霾治理需要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问题,而各主体在经济实力、治理水平等存在的差异要求分清两种社会资本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政府社会资本需要制定、实施规范并获得其他主体的信任,民间社会资本则需要引导公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组织形成绿色发展的组织文化,而当这些做到协调统筹,治理过程中的各类矛盾才能有效化解,雾霾治理绩效水平才能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因为雾霾治理缺乏直接、及时的反馈,因此,公众和组织需要必要的物质或虚拟激励才能形成雾霾治理的意愿,即要提高雾霾治理绩效不能只寄希望于行为主体的主观意愿,而是要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主体积极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a:治理行为中的协调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H3b:治理行为中的激励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1.2.4 双重社会资本对治理行为的影响

双重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直接影响,也表现为对两种治理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Porter认为社会网络中的规范、信任、价值观等因素在为个体或组织带来收益的同时,可以影响对象的观念与行为[18],因此,本文认为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对两种治理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具体地,个体或组织的行为主要受正式规范的短期影响,但当规范所强制的行为固化为日常行为时,即使规范的执行力降低,个体或组织也会继续执行规范[6]。而Fishbein等也指出,个体或组织的决策行为必然是在考量所处环境的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的,而对集体利益的维护以及为了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对个体或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9]。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4a:政府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正相P关系。

H4b:政府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正相关关系。

H4c: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正相关关系。

H4d: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正相关关系。

2 实证研究

2.1 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用7分制Likert量表并依据研究目标进行初始调整,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采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变量及其测量口径进行统筹调整;最后,在大规模发放问卷前,选定部分目标企业及人员开展问卷预调研,并根据反馈意见对问卷内容进行最终修订。具体地,需要测量的4个变量,包括政府社会资本、民间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根据Knack等对社会资本的测量口径[20],本文选取规范(X11)与信任(X12)2个因素测量政府社会资本,选取价值观(X21)与组织文化(X22)2个因素测量民间社会资本;其次,考虑Talbot等提出的“网络治理以参与者的协调为基础”结论[17],鉴于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本文对治理行为的测量通过协调与激励2个因素展开,并利用“主管部门指导治理主体的行为(X31)”和“治理主体间发生冲突时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管理(X32)”2个题项对协调行为进行衡量,利用“主管部门给予治理主体经济补助(X41)”“主管部门在政策扶持上帮助治理主体行动(X42)”和“主管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对治理主体进行宣传(X43)”3个题项对激励行为进行衡量;最后,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关于雾霾主要组成成分的说明,用PM2.5水平、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与氮氧化物含量表示雾霾水平,并由此构成问卷调查中的“雾霾状况改善程度等级评判(X51)”指标,根据问卷填写者关于雾霾改善程度的评价数据对雾霾治理绩效进行等级评估。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问卷发放对象包括政府环保部门、民间环保组织及个人、高校、科研院所中从事环境治理研究的教师或学生等,主要通过纸质及邮件等问卷留置方式发放问卷,向问卷填写者介绍问卷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同时采用匿名形式消除填写者顾虑。另外,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降低随机因素对研究结论的影响,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2月至7月结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有效率为76.6%。样本关键特征如表1所示。

2.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有效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政府社会资本、民间社会资本、治理行为与雾霾治理绩效的Cronbach’s a系数均较高,分别达到0.80、0.78、0.75、0.84,均大于标准值。因此,问卷调查数据具有较高信度。然后,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收敛效度,结果如表2所示。所有因素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且显著性符合要求(P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首先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对4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初步判别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及其各因素间彼此影响的整体关系。

3.1 回归分析

首先,分别以规范、信任、价值观、组织文化、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为自变量,雾霾治理绩效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1。由表4可知,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和协调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810、0.772和0.786,其与雾霾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信任和激励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0.293,其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因此,验证假设H1a、H2a、H2b、H3a成立。回归分析后,修正假设H1b’为: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修正假设H3b’为:治理行为中的激励与雾霾治理绩效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其次,前面对各变量及因素间信效度的实证检验均达到较好水平,因此,针对假设H4a、H4b、H4c和H4d,本文拟采用单一变量指标代替多重因素指标。具体地,分别以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为自变量、协调行为为因变量构建方程2,则由表4可知,政府社会资本与协调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794,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与协调行为呈正相关,而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则具有较弱正面影响(相关系数0.478)。回归分析后,假设H4a得以验证并成立,假设H4c需加以修正,修正假设H4c’为: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协调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最后,分别以政府社会资本与民间社会资本为自变量、激励行为为因变量构建方程3。则由表4可知,政府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民间社会资本与激励行为的正相关关系较弱(相关系数为0.587)。回归分析后,假设H4b得以验证并成立,假设H4d’需加以修正,即修正后的H4d’为:民间社会资本与治理行为中的激励呈较弱正相关关系。

3.2 结构方程分析

回归分析已初步验证并修正了各变量及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将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路径拟合。模型的拟合指标中,Chi-square/df值为2.963(小于3),拟合优度值(GFI)为0.810(大于0.7),模型适合度(CFI)为0.821(大于0.7),近似误差均方根(RMESA)为0.078(小于0.1),各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结构方程的整体模型及部分参数如图2所示。

结构方程各指标的数值如表5所示。修正后的各假设均得到验证。

(1)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711,通过显著性检验(P=0.001),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中的规范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政府社会资本中信任的路径系数为0.186(P=0.013),说明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较弱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1a、H1b’成立。

(2)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组织文化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85、0.702,且显著性水平符合要求,说明民间社会资本中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对雾霾治理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2a、H2b成立。

(3)治理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路径系数相差较大: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69(P=0.001)、0.413(P=0.005),说明协调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激励行为的正向影响则较弱。验证假设H3a、H3b’成立。

(4)政府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775、0.714(P值均为零),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和激励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245(P=0.053)、0.383(P=0.001),说明政府社会资本对协调行橛爰だ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而民间社会资本对协调行为与激励行为均具有较弱正向影响。验证假设H4a、H4b、H4c’和H4d’成立。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回归分析结果一致,再次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而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以协调与激励两种治理行为为中介因素的社会资本嵌入视角的雾霾治理研究,具有区别于以往结论的特别之处:

第一,政府社会资本中的信任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较弱的正向影响(以往研究多认为二者呈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雾霾治理具有区别于其他问题的公共服务特征。在我国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公众对于雾霾治理等公共服务的关注尚有欠缺,企业等盈利性组织仍多关注业务收入而忽略社会责任。因此,建立在高度环保意识基础上的协同治理行为难以实施,进而直接制约信任因素对提高雾霾治理绩效的作用。

第二,激励行为对雾霾治理绩效的正向影响有限(以往研究多认为激励等号召有助于彻底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政策强制力在解决公共服务问题时更高效。本文前面已经说明,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易导致民众与组织的“不作为”心理。因此,基于社会资本的治理行为必须更倾向于行政命令或政策规定等强制力,避免出现“一人偷懒,人人偷懒”的局面。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与民间双重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引入协调与激励双中间因素,通过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双重社会资本、治理行为、雾霾治理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并针对雾霾治理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资本对雾霾治理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包括作用于雾霾治理的直接正面影响,以及通过两种治理行为的间接正面影响。(2)雾霾治理的公共服务特征,导致政府社会资本中信任因素对提升治理绩效的正向影响力不明显。(3)具有强制力性质的协调行为比倾向于号召性质的激励行为,更有助于提高雾霾治理绩效。(4)政府社会资本比民间社会资本更具公信力,更能调动主体积极实施治理行为。

结合我国雾霾主要成因、公共服务供给等具体国情,提出相关治理建议:(1)政府社会资本作为雾霾治理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规范与信任等因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要补足我国在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等规范层面的缺陷;(2)政府需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的互动,引导各主体参与雾霾治理规范的制定,促进信任在政府与各主体间形成;(3)积极引导公众树立雾霾治理的环保价值观,引导社会组织将绿色发展融入企业文化;(4)政府与民间社会资本需要彼此激励,摒弃仅关注雾霾治理经济回报的狭隘观念,促进开展协同治理行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黄中伟,王宇露.位置嵌入、社会资本与海外子公司的东道国网络学习――基于123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144-154.

[3]张荣祥,刘景江.高技术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嵌入:机制要素与案例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27(6):90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