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雾霾的治理方式

雾霾的治理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5 14:54:48

雾霾的治理方式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1)

【关键词】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大气污染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恶劣的雾霾天气,其破坏性之强、时效性之长以及影响范围之广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雾霾天气。然而,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治理情况而言,多数地方政府仅以自身行政区划作为治理范围来进行雾霾天气的防控和治理,其制定的各项治理措施也都仅以改善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大气质量为目标,并仅在自身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实施,完全忽视了公共环境污染事件跨区域的特征,这不仅不利于当地大气污染的治理,还会造成资源浪费,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因此,在我国当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众多利益关系交错以及资源分散的背景下,各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应是我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雾霾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因此,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深入剖析雾霾协同治理的动力和阻力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雾霾协同治理中的利益平衡与补偿措施,构建协调雾霾治理的多元主体利益平衡机制。

二、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分析

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作用力可分成内部动力、外部推力、政府支撑力以及阻力等4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1.内部动力

包括预期收益增加、共同治理理念以及合作能力提升等。预期收益增加是指通过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能够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单独治理雾霾的成本,产生合作剩余,有利于各地区的长远利益,因此为了追求预期收益增加,理性的地方政府会愿意选择跨域协同治理合作。同时,当各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治理雾霾天气的治理理念趋同以及治理合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也会推动跨域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2.外部推力

包括公民环保意识增强、雾霾治理的复杂度高以及市场成熟度提升等方面。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要求政府加强对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治理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另外,由于雾霾在空间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相邻地区的雾霾必然会彼此渗透与扩散,这决定了雾霾治理的复杂度较高,单个地方政府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有效地治理雾霾天气,必须联合其他地方政府,并且让社会大众与企业共同参与进来,才能有效地解决雾霾问题。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在雾霾严重的地区,可以逐渐建立起健全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区域内企业可以进行大气排污权交易,这也为雾霾天气的区域内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

3.政府支撑力

不仅包括上级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还包括制度和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上级政府提供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区域内雾霾天气协同治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上级政府对于区域内雾霾治理的多主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也能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跨域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

4.阻力

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属地管理体制固化、地方本位主义、唯GDP论、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利益分配不协调等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导致地方本位主义严重,将地方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加之在我国的政绩考核中唯GDP论,地方官员出于晋升激励,往往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此外,雾霾天气的负外部性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利益分配不协调,这些都阻碍了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

因此,要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形成,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以及政府支撑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弱化阻力作用。在内部动力方面,要以区域内的公共价值为导向,增加共同治理的理念。另外,要加強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的治理、监测、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协同,提升协同治理的合作能力。在外部推力方面,要通过加大环保宣传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在雾霾天气治理的参与度,并且要建立区域内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政府支撑力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地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上的支持,并且要对区域内雾霾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的形成也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并且通过立法消除区域内雾霾治理合作的行政隔阂,从而有利于改变雾霾天气属地治理的现状,为雾霾天气的协同治理的合法性提供保障。在阻力方面,雾霾天气协同治理阻力归根结底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而导致。因此,如何协调区域内各主体的利益至关重要,这正是下文中利益平衡机制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雾霾天气协同治理主体间利益平衡措施分析

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往往过分重视本区域内的短期利益而导致雾霾治理时互相推诿、协调困难,治理政策措施效果差强人意。由于利益的平衡和补偿是任何一个地区公共品在进行产权交易过程中都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而雾霾治理涉及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维持跨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地区之间在如何进行利益鼓励和利益补偿方面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雾霾天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引发的各利益主体间博弈,说明利益的合理分配是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根本所在。因此,通过疏通、协调、补偿等多种方式对利益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助于实现各主体间的利益平衡,具体的措施有:

1.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平衡政治与经济间的利益关系

就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都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挂钩,任何有利于维持地方安全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硬性指标”。再加上可操作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环保指标的约束力远远低于上述“硬性指标”,在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中的作用不大,实质性也不强,属于“软性指标”。政府应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建立一套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活动中环境投入成本的差额进行考察),将官员的政绩考核和政治晋升与雾霾协同治理联系在一起,适当给予那些进行了雾霾协同治理的地方官员一定的政策倾斜,形成官员政治晋升得益于雾霾协同治理溢出效益的良好政治风气。

2.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形成互动、互惠、互补的发展格局

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区域间的相互合作,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区域间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促使各区域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也导致了雾霾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从而合作成本和利益在各区域间的分配也存在差异,是一种非均衡的分配方式。因此在综合考虑各地的社会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排污总量以及雾霾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采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平等、互利、风险共担为原则,实现利益的多方共享、协调、让渡和补偿的一种发展。包容性发展包括许多方式,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制度,调整和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的对外贸易结构;设立公共基金,形成技术网络;统一合作区的人才市场政策;以绿色为导向统一政府的采购政策;构建和完善合作区税收和GDP共享体制等。

3.依据“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实行生态补偿制度

在运用合作治理方式治理跨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时,可借鉴美国的“泡泡”政策,在区域合作中引入“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通过对治理成本和减排任务进行有效分离和分配,让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分担高减排成本区域的减排任务。同时,考虑到超额减排的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多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式,推动具有高减排成本和低减排成本区域间的跨区域合作,鼓励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区域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实现改善和提升国家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4.控制国家大气排污总量,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

在雾霾协同治理的过程中,“搭便车”的现象难以避免。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有偿使用制度,让那些“搭便车”的区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進行排污权交易,以补偿那些进行雾霾协同治理的区域,从而协调并且平衡整个区域的利益分配。因此,通过控制排污总量,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不仅能解决合作区雾霾协同治理的外部性问题,还促进合作区内利益的转移、协调和平衡。

四、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雾霾污染来源复杂多样,同时涉及多个区域部门和多个利益主体,因此仅立足于一时一地的雾霾治理效果并不理想,加强地方政府间的跨域协调治理并构建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雾霾治理主体的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才是雾霾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充分考虑到了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本质属性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动力来源于预期收益等内部动力、公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外部推力以及上级政府支撑力的综合作用,并提出应通过引入激励约束相容机制、构建包容性发展模式、实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等各项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利益平衡与补充措施以协调各方利益,消除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阻力,从而有效地促进雾霾天气协同治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袁立

参考文献: 

[1] 汪伟全.大气污染的跨越合作治理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1):55—64. 

[2] 魏娜,赵成根.跨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河北学刊,2016,36(1):144—149. 

[3] 郭施宏,齐晔.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基于府际关系理论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81—85. 

[4] 戴小文,唐宏,朱琳.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6,(2):123—132.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2)

8城市被罚款5420万元,辽宁首开“雾霾罚单”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供资鉴的善治样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罚缴资金将全部用于蓝天工程治理环境空气质量。我们看到,最近以来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明显增多,危害进一步加重,危机感骤然升级。要进一步加大雾霾的管治力度,必须对地方给予相应的罚单,对超标者实施严惩。辽宁首开“雾霾罚单”,不仅表明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进一步深化,更表现出监管层在严惩违规者的深度上与广度上的与时俱进,也体现出善治者的一大进步。

首先“雾霾罚单”能让地方戴上重拳治污的“紧箍咒”。雾霾严峻到什么程度?有数据显示,近半国土被雾霾覆盖,104个城市重度污染,雾霾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正以燎原之势,“吞噬”大片的城市。如不及时开出有效的“药方”,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治霾,但防治效果并不明显,对治霾前景并不乐观。可见,治理雾霾非“一日之功”,我们要长期做好与雾霾作斗争的准备。“雾霾罚单”就是给地方戴上的“紧箍咒”,处处警醒地方在防治雾霾问题上,要做到“频出重拳,屡掀风暴”。

其次“雾霾罚单”力促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人们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看成是一对矛盾体,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实践中沿袭了“先污染后治理、治理赶不上污染”的传统模式。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大课题。环境就是财富,环保就是民生。“雾霾罚单”的醉翁之意不在罚,而是“以罚促改”,引导地方“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环境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推进经济发展”。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3)

[关键词]雾霾 监测 环保 气象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09-2

1我国雾霾气候引发的环境问题概况

1.1近年来我国雾霾气候概况

1.1.1雾霾气候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迅猛发展,同时伴随着巨大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不断消耗,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雾霾气候成为大气污染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加剧的态势。至2013年以来,雾霾气候达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阶段,我国大多数省份都遭遇了极为严重的雾霾污染,空气质量非常差,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1.2我国雾霾气候的特点

我国大气污染中雾霾气候的特点为:第一,冬季的雾霾气候会持续多日,并长期对大气造成污染,而当天气转暖以及大气加速流动之后,雾霾气候的污染会有所缓解,然而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重复出现雾霾污染天气;第二,我国北方城市相比于南方城市而言,雾霾污染更加严重,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带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更加高一些;第三,我国整体城市范围内雾霾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基本上涉及全国各地的直辖市、自治区和省市,因此,我国针对雾霾气候带来的空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工作刻不容缓[1]-[3]。

1.2引发雾霾气候的原因分析

1.2.1雾霾组成分析

雾霾的组成比较复杂,这导致了其形成的特殊性。雾即为地面附近大气里面所悬浮的许多细小冰晶或者是水滴组合而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即为大气里面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硝酸、灰尘等微波粒子,可造成视线模糊及大气混浊,雾霾气候会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

1.2.2雾霾气候形成的气象原因

雾霾气候形成的气象原因是由于在低层空气里面,气温通常会由高度增加而下降,不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逆温现象,即气温由高度增加而增加,逆温层即为产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里面,较轻且轻暖的大气会在较重且较冷空气上方,产生相对稳定的且位于近地面上方的空气层,其会导致大气对流运动受阻。由于空气对流受到明显阻碍,那么处于地面附近的烟尘、汽车尾气等有害烟气就会在逆温层下方悬浮,不能往上方的空气中扩散,使得能见度下降,并对大气造成污染,形成雾霾气候[4]-[6]。

1.2.3雾霾气候污染大气成因分析

雾霾气候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是雾霾气候的形成和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居住习惯密不可分,包括建筑工地增多、汽车尾气、烧桔杆等等;客观因素是雾霾气候的形成和特殊的年份与季节有所关系,但这只是次要的原因。人类的许多主观行为表现会对大气污染产生不良影响,据中国科学院最新数据表明,PM2.5的首要污染来源即是燃烧化学燃料,并排放其烟气,另外的污染物占比为次要,同时,PM2.5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二次无机气溶胶、工业的污染、各类汽车尾气排放和垃圾焚烧、生物质燃烧、燃煤烟气、土壤浮尘,这里面的气溶胶主要是指大气里面所悬浮的液态以及固态形式的微粒,其占比依次为27%、24%、5%、13%、17%、14%[7]-[8]。倘若把二次无机气溶胶、工业的污染以及燃煤烟气这三类合为一起,那么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气则是PM2.5的首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目前我国形成雾霾气候的主要原因。

1.3雾霾气候造成的危害

一方面,雾霾气候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国家会因为治理雾霾气候而出台部分政策,以限制农产业、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为了保持环境不受过度污染,国家在空气的治理与净化过程中还会付出较大经济成本;另一方面,雾霾气候还会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吸入PM2.5可能会通过呼吸道进到血液循环,从而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的还会使人体癌症病患高发。同时,长期的雾霾气候还会使人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刺激人体内松果体素产生,让人感到消沉和抑郁[9]。

2我国雾霾环境监测现状

2.1当前我国雾霾环境监测方式的缺陷

当前我国雾霾环境监测方式的选用以及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日常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质控措施与实际工作的关联不够紧密,QC手段传统单一,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够明确,使得PM2.5环保气象监测系统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益,还需要进一步的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发挥环保气象监测系统的联动[10]。其次,雾霾气候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更多的是依靠气象卫星技术,通过气象系统来对雾霾气候进行预警,这样的监测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出实际情况,还需要在预警体系中整入环保系统的监测方式[11]。再次,在宣传绿色环保的过程中过于依赖环保系统,没有发挥出气象系统的优势,这使得监测与治理PM2.5的宣传力度颇为薄弱[12]。

2.2环保系统对雾霾的监测方式

环境保护的最基本工作即为环境监测,针对雾霾气候,我国环保部门是从移动源、面源、工业源等多个角度展开全面治理[13]。环保系统对雾霾的监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4]:第一,对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的监测。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雾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环保和汽车相关部门对当前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进行调整,推行新型环保节能型汽车制造工艺,把颗粒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下来。在制定了标准之后,要对燃油加工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监管到位。全国乃至各地机动车保有量进行必要、合理的调控,不能放任汽车拥有规模继续无节制地膨胀。第二,对城市规划中工业用地及工厂的布局与规划。环保部门考虑和研究气流上升和下沉的因素,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第三,建立雾霾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在推进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并且建立雾霾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以此进行雾霾气候的监测。第四,调动全员参与绿色环保行动,对气候监测。环保部门不断动员社会参与,引导合理适度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鼓励购买环境标志产品,倡导绿色出行,通过各种方式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尽力量。同时,增加绿地植被面积,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空气质量。

2.3气象系统对雾霾的监测

针对雾霾天气,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雾霾天气现象、相对湿度、能见度等观测,同时,在最近一年内也进行了针对雾霾气候中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并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

气象系统对雾霾天气的监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建立雾霾数值预报系统。我国气象部门在气象行业支持下研发了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能够通过预报七种气溶胶组分及其对雾霾的影响,进而预报其造成的能见度损失。这个系统最初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行使用,在2012年以后才被中央气象台正式使用,并作为日常气象预报工作,这个系统也在2013年以后我国的持续性雾霾天气里面,为社会公众以及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预报预警服务。第二,建立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我国气象部门在进行雾霾监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在环境气象监测预警应急防范方面的服务能力,并且增强了与环保部门之间的合作,其主要是加强了预报预警应急联动,气象环境地学术研究和资源信息的共享,以研究得出应对雾霾等重大环境气象污染的科学办法。第三,发挥雾霾天气应急联动机制。我国气象部门在全国许多城市及地区已建立起了气象部门与各地区政府部门在雾霾气候里的应急联动机制。

3完善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议

3.1建立PM2.5环保气象监测联动网络体系

通过对我国当前雾霾系统的监测现状研究,明确了当前的监测系统中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因此,要优化当前雾霾系统监测就必须借助互联网,全面建立PM2.5环保气象监测联动网络体系,以消除单一靠环保系统或是气象系统进行监测体现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通过这个体系,能够针对不同地区的天气污染指数进行自动监测,同时可以将不同地区的PM2.5污染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服务器,在总控制室内可以进行全面监控与综合治理。实现环保系统与气象系统的联动则是可以对PM2.5指数值进行更加科学和准确的监测与计算。

3.2构建双重雾霾气候预警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就当前空气质量和天气情况来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雾霾气候仍将持续,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那么在传统空气污染预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环保系统与气象系统,构建双重雾霾气候预警体系。首先,双重雾霾气候预警体系是从环保学和气象学两个角度,对已经出现的雾霾气候进行总结与剖析,涵盖了单位空气里面颗粒物的污染含量标准、PM2.5指数、雾霾气候出现前后的气象变化、一定时期内的气象条件等有效数据,再将以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汇总,设计出模拟预期研究的实验,通过环保系统和气象系统对不同地区空气进行区分,得到不同的大气质量预报以及相关预警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预警信号水平和整改治理举措。其次,我国部分城市虽已建立起了雾霾预警体系,但预警系统的覆盖面过于片面,收集到的关于PM2.5相关的数据信息不全面,有的偏向于环保系统中的资料,而有的则偏向于气象系统中的数据,有待完善,这造成了预警信号水平偏高或偏低,这均不利于PM2.5环境监测体系的良好运行,而构建双重雾霾气候预警体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再次,当雾霾预警信号水平准确之后,就可以在雾霾气候来临前的几天,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相关媒体消息,让广大群众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4)

雾霾不是现在才有,但对雾霾的认识确是近几年的事。从2010年起,雾霾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从2013年起,我国科学家们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工作,到现在也就是三四年的历程。据有关专家介绍:霾的污染70%是人为排放造成的。城区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燃煤和汽车尾气,而PM10则主要来自于道路、建筑等城建项目的施工。

雾霾严重到许多人想逃离这个环境。尤其连续的雾霾让人心情非常压抑,影响心情,影响工作,甚至影响感情。空气污染作为“心肺之患”,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治理雾霾污染更是牵动每个人的心。

肆虐的雾霾,让治理变得不亚于一场恶战。专家指出,治理的进程是艰难的。治理我们国家的大气污染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而对雾霾采取预警播报便是一项重要手段。提前预警,就能够提前控制住污染源,降低雾霾的严重程度。国家和政府也要加大治理力度,从短期目标考虑,要限制私家车的出行量;从长期角度考虑,要解决工业、柴油车等造成的污染,遏制住污染的源头。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全社会能源效率与能源经济增加值不高,呈现高碳、低效、不清洁、不安全的特点。尽管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是产生PM2.5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居民使用的燃煤有80%都是质量差、污染重的劣质煤,因为优质煤价格较高,让很多想使用的市民望而却步。如果我们不加大补贴力度,使优质煤和劣质煤的价格基本上持平,很难改变现有的燃煤模式。

研究发现,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e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其中京津冀地区自身的排放量对PM2.5污染的“贡献”为70%左右,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占30%左右。不少专家表示,掌握霾的流动性,区域联动治霾才是上策。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5)

【关键词】发展理念;雾霾;治理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解读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党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探究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我党对当今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这一先进理念也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最新目标。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核心理念。将“创新”放在首位,也正是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新不仅要体现在制度、政策、技术等层面,不仅是在经济发展方式,政治体制,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新更要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可操作性、可实践性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未来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生态,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早在十报告中,我党就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并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可见,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也是实现目标必然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威胁着国计民生,甚至整个人类及子孙的利益。在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创新也绝不可含糊。

“协调”是指继续对各产业、地区、领域进行优化调整,扶植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帮助发展相对滞后的产业,提升其发展空间和速度。协调是发展的基石,只有在城乡区域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基础上,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协同发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步调中,我们的综合实力才会托起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所看重的一切协调都是为经济的发展努力,但无论怎样的迫不及待,都不可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套路了,协调各方面发展的同时,断不能牺牲了生态和环境,否则,岂不是破坏了平衡,谈何协调。强调上述各方面的协调固然重要,不过,重视生态的平衡同发展经济相协调也必然当提上日程。

“绿色”是发展的基本色调,也是当今人们渴求的生活状态。绿色代表着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期待。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同志首次将绿色作为发展理念提出来,是马克思主义文明生态观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态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理念之一,表明我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寄托。当今,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然而我们的成就往往建立在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和环境的大力度破坏上,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早就不在适应文明生态的发展规律了,应该转向“绿色的生产方式”,况且,资源匮乏,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环境污染严重,全球气温升高,一系列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念,坚持绿色的价值取向。作为经济发展大国,应当为全球生态的平衡发展做出贡献,做好标榜。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开放”是发展的基本准则,又是大势所趋。对外开放一直是我国坚持的发展战略,打开国门不只是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利用国际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走出国门,促进中国企业的商品输出,更要促进服务输出和资本输出。坚持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完善开放的战略布局,在支持沿海地区开放的同时,加大内陆开放的力度,不断与国际经济互动。如今也正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扩大开放是必然的正确的抉择。“开放”也就意味着可以更加便利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纵然面临着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和章程,面临国际竞争带来的种种挑战,但如果知己知彼,恰当运用规则,开放为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当然,从当今全球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开放的意义更是非凡的。再不能局限于自身的发展,从此关注的视角遍布全球。

“共享”是发展的风向标。“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最后一项,但这并非意味它的地位无关紧要,相反,这一理念是指导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指导理念,当前社会,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偏低,城乡收入相差甚远,贫富差距依然有增大趋势,贫困地区脱贫程度较低,农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依然需要加大解决力度,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仍然令人措手不及。“共享”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结果,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惠及全国人民,使国家的主人获得切实的利益才是发展的真谛。共享从国际角度讲,尤其突出的一点就是应对时下的全球气候问题,共担责任,共同面对。今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出席了世界气候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雾霾的危害及整治雾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多,对能源需求量的剧增,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长,大气污染情况越来越严峻。时下,雾霾成为让人听起来最毛骨悚然的辞藻,众所周知,雾霾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了一项评估报告指出,大气污染会引发肺癌,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患肺癌的风险越就大。而雾霾是大气污染的典型代表,所含的PM2.5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据医学研究表明,雾霾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危害已经得到确证。

从雾霾覆盖的覆盖来看,已经遍及中国的半壁江山,包括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供暖设施的利用,雾霾非常猖狂。今年冬季,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多次出现雾霾红色预警,小学生因此被停课数次,人们外出活动的机会也不得不减少,尤其是老年人。居民区的窗户大部分时间都是封闭的,通风在如今再也不是好习惯了。人们出行都不得不佩戴专业防雾霾口罩,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恐惧。

除此之外,雾霾的危害还延伸到生态环境,建筑,交通等,由于雾霾的有害成分在降雨时容易形成酸雨,这便会腐蚀植被,建筑等。雾霾天气能见度很低,影响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

由此可知,整治雾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在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工业上大量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不加节制,很快,伦敦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雾霾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上世纪的美国洛杉矶由于工业的发展,也一度出现雾霾天气。如今中国,还要走前人的老路吗?不,治理雾霾刻不容缓。虽然我们目前也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但我们的每一个脚步必须稳健,如果我们在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福利时却承受着环境对我们的惩罚,得不偿失,前功尽弃。发达的经济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以人为本”才是我们发展的宗旨。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当前我们最需要的美好就是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舒适的生活环境。现在,雾霾笼罩的不只是天空,更压抑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幸福指数。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和治理雾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就应该携手共同努力,响应党的号召,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理念拥护到底,还人们一片蓝色的星空,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生态文明中国。

五大发展理念对治理雾霾的启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政治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我们的行动。五大发展理念对当前严峻的雾霾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矛盾再创造。对于雾霾的治理,我们也要讲究创新。以美国为例,美国治理雾霾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改变其生产方式,控制重工业的污染,适量调控生产和消费。以日本为例,其应对雾霾的方法主要是联合政府和地方共同治理,但属于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处理方式。以欧洲为例,主要是英国,对排污严重的汽车征收重税,伴以交通拥堵税的征收。从国外整治雾霾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吸取教训。综上看来,国外在治理雾霾时,果断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我们同样面临雾霾的威胁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重要,然而我们更要善于创新,发现新的适合治理中国当前雾霾状况的方法。

首先,要树立信心。有众多国家治理雾霾成功的先例,我们要拥有

绝对的信心,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定能再次拥有持久的“天空蓝”。其次,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我国各大城市的雾霾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根据雾霾形成的具体原因,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进一步强化预防雾霾的机制,最终促进环境的改善。

从“协调”这一理念来说,在整治雾霾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协调各方的力量共同合作,政府、企业、个人要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政府要制定好各项合乎实际的治理雾霾的政策,依据不同城市的雾霾情况,实事求是,实时调整具体执行方案,保证雾霾治理的顺利进行。企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改善技术,对一些顽固的企业,要执行相应的法律手段,配合雾霾治理的进行。从个人来说,要培养大众的生态文明观,从自身做起,做环保公民,为驱散雾霾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或城铁,严格遵守单双号限行制度,利用清洁能源等等。万众一心,雾霾也才会消散的更快。我们要懂得团结,协调的力量。

“绿色”这一发展理念,是治理雾霾的引导性理念。这一理念对我们治理雾霾的启示就是,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绿色的发展方式,低碳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使经济的发展同自然生态相协调。不仅是政府做绿色的引导,更要让绿色的发展方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全民的生活理念和坚持的习惯。这样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全民总动员,共同营造绿色的环境氛围,雾霾的消散也就会更快,重见天日才可能稳操胜券。

“开放”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坚持“引进中国”和“走向世界”相结合。在过去的十年之前,我们的生活并未被雾霾惊扰,我们只是听说过国外因雾霾而无助的历史。当我们真正面对这一窘迫的问题时,要以开放的心态临危不惧。在整治雾霾这一问题上,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技术还是治理方案,我们总是相形见绌。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前人的成功之处,从国外引进先进的预防和治理雾霾的技术,吸取经验和教训,也可以邀请国外研究雾霾的专家给予指导。同时,虽然受雾霾影响的城市不只是京津冀,但各个城市受雾霾困扰的原因不尽相同,各大城市在治理的进程中,要相互借鉴经验教训,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有序的进行。

“共享”同一片蓝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整治雾霾,重获蓝天的出发点。这也将是我们消除雾霾的动力。利益共享的同时,治理雾霾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还要做到责任共享,在党的政策的领导下,贡献每个人的力量。除此之外,各个污染严重的城市,还要做到技术共享,经验教训共享,治理机制共享等等。

总之,相信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重获蓝天的恩赐。

参考文献

[1] 张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变革[J].理论导报,2015,(12)

[2] 冷波.十三五发展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J].党史文苑,2015(22).

[3] 李雪.新词热词之十[J].理论导报,2015(11).

[4] 刘保明.科学认识雾霾的危害性[J].前进论坛,2015,(3) .

[5] 吕晓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雾霾治理研究.[D].武汉:吕晓璨,2013.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6)

【关键词】雾霾污染;细颗粒物;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2013 年 1、2 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该阶段雾霾天气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大、污染浓度重、受影响人群多的特点,影响到全国 17 个省(区、市),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受影响人口高达 8 亿之多,使全国 70%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能达到2012 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雾霾”成为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也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雾霾天气的概念、组成成分、危害及成因分析,对雾霾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雾霾的概念、组成成分。

1、雾霾的概念。

“雾”是指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现象。“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使大气层形成浑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雾与霾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 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 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份是霾。

2、雾霾的组成成分。

细颗粒物,即 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最大元凶,PM2.5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碳氢化合物和氨等。细颗粒物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由于其比表面积大,PM2.5比 TSP 和 PM10 更容易吸附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碳、各种金属化合物及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由于细颗粒物长期悬浮于空气中难以沉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中的 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富集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其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于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对人体产生危害。

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造成血栓的形成,还可能造成凝血异常,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PM2.5上附着了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直接影响胎儿。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潘小川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 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 6%-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 5%左右。

除此之外,PM2.5所携带的重金属和苯系物增大了患癌症的风险。

三、雾霾成因分析。

雾霾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长时间静风、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因素,使大气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扩散;二是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量,即细颗粒物排放量较大,在不能对外扩散时,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容量而不能实现空气自净。因此雾霾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细颗粒物排放造成的。

细颗粒物污染问题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传统工业污染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它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来源广泛,与社会生产、流通、生活和消费活动都有直接关系,以北京市 PM2.5的来源为例,煤炭燃烧占 17%,工业喷涂挥发占 16.3%,工地扬尘占 16%,机动车排放占22%以上,农村养殖、秸秆焚烧等占 4.5%,此外,区域外输入细颗粒物占 20%以上。总之,细颗粒物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体现,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性的,与产业结构失衡、能源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环保等都有密切关系。

四、雾霾的防治。

雾霾发生意味着严重的空气污染,而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避免或减轻雾霾对人群产生的污染影响,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雾霾发生作为首要任务,而把个人防护作为应急补救措施。

由雾霾成因分析可知,雾霾是不利气象因素与大量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尚无法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干预,因此说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行为,不断减少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应对传统工业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在雾霾来临之时,我们采用通常的、局部的、阶段性的治理措施,如公务车停运 30%、建筑施工场地暂停施工、重污染企业暂时关闭或限排等等,均收效甚微,因此可以说防治灰霾污染是一件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和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既要抓住重点,又不能死盯一个领域,要全面推进,多点开花,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污染问题,必须抓住主要根源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境友好产业和服务业。二是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实行煤炭总量控制,提高风能、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实行无煤化。三是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制定并实施大型排污企业的搬迁规划,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市民出行距离,减轻社会交通压力。四是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防治和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工具污染物排放量。五是改变不良的消费习惯,广大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生产的最终消费者,其消费习惯、消费取向对生产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公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在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既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应该成为治理污染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公众必须实行环境友好型消费方式,形成有益于环境的生活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污染治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多部门精诚合作、公众广泛参与、全社会进行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伦敦经过近三十年的减排治理,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伦敦就是一个样本,只要我们日常多下点功夫,不急于求成,稳扎稳打,长期坚持,雾霾一定能够彻底根除。

雾霾的治理方式篇(7)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首次对雾霾天气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绿皮书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长期研究大气污染的南京大学教授刘红年等专家也表示,总体而言,雾霾污染趋势还在增强。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截至11月4日,平均雾霾天数已达29.9天。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

毫无疑问,中国当前的雾霾防治形势已十分严峻。虽然雾霾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不容迟疑,但一些地方囿于被动应对,驱霾“靠风吹”,治理“靠别人”,收效甚微。当前,面对“凶猛霾势”,要想在这场防治雾霾攻坚战中赢得胜利,必须触及根本问题,并列出“责任清单”,强力执行。

近五十年来雾减霾增

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不用通过气象数据分析,人们就能真切体会到这种“会呼吸的痛”。而如今绿皮书用翔实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感受。

绿皮书指出,1961年至2012年,我国中东部地区平均年雾霾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上世纪80年代前,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此后,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

进入21世纪后,中东部地区连续霾过程站次数增加显著。资料显示,连续3天的霾过程站次数由725.5站次增加到2010站次,连续4天的霾过程由444.4站次增加到1292.1站次,连续5天的霾过程由291.8站次增加到881.1站次,连续6天的霾过程由200.3站次增加到628.2站次,分别是20世纪平均值的2.8倍、2.9倍、3.0倍和3.1倍,其中持续时间越长的霾过程站次数增加越多。

在空间分布方面,我国年雾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天至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而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则呈增加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广东深圳和江苏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东部大部地区年雾霾日数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区超过100天。

被“霾”没的健康

前段时间,一则“江苏8岁儿童患肺癌,雾霾可能是致病主因”的新闻震惊网络。而绿皮书中更是直指雾霾天气会影响生殖能力,再度引发社会热议。人们不禁感叹:雾霾真的这么毒?

据绿皮书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健康,除众所周知的会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使慢性病加剧、改变肺功能及结构、改变人体免疫结构外,还会影响生殖能力等。这一说法得到众多生殖专家的认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主任医师辛钟成表示,雾霾影响生育系统是有根据的,相比较而言,男性生育系统比女性更易“受伤”,从新生儿到成年男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雾霾天气除了会影响男女生育能力,还会影响孕妇腹中的胎儿健康。美国一项研究曾对每位怀孕妇女周围环境的48小时空气样本进行采集,白天采用便携式空气监测器,夜间则把空气监测器置于床边。这是首次针对孕期空气污染对胎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出生体重降低9%,头围数减少2%,而生活在空气相对较好的环境中的怀孕妇女娩出的宝宝则没有明显变化。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0月17日报告称,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它的重要组成部分PM10可被认定为一类致癌物。由此,包括雾霾、柴油尾气等在内的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度已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谁“霾”下恶果?

造成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元凶”是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帮凶”,具体包括静稳天气加上高湿、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

大气污染是“元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坦言,雾霾天气几乎“常态化”, 雾霾污染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它的根源还在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

环保部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万吨、2273.6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其中,重点区域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40微克/立方米、86微克/立方米,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至4倍,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工业密集区为我国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此外,城市扬尘、机动车数量剧增也是加剧空气恶化的重要因素。

有数据显示,深陷雾霾“锁城”的山东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为2000万辆,居全国第一,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48.6万吨,占全省排放量的27.1%,是仅次于火电行业的第二大污染源。全省高排放黄标车约900万辆,其中,大中重型黄标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70%,尾气中的多种废气污染物最终转化为PM2.5和臭氧。

气象条件成“帮凶”

面对挥之不去的雾霾阴影,不少人从气候变化角度发出这样的疑问:雾霾多发是否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日前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摘要进一步确认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从1880年至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85℃。过去三十年,每十年地表温度的增暖幅度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

那么,气候变暖与雾霾频发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气象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暖冬使得冷空气活动减弱,导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增加,从而提升了雾霾发生的频率。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气候专家周兵从降水减少的角度分析了雾霾高发的原因。他介绍,近50年来,全国降水日数减少了10%,导致气溶胶的湿沉降(即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减弱,更多的气溶胶留在大气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多发。

战雾霾需多管齐下

随着北方城市相继进入供暖季,传统燃煤取暖带来污染物增多,保障供暖的同时,防治雾霾迎来更加严峻的形势。这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对当前治理雾霾力度的一次全方位考验,一场保卫呼吸的 “雾霾攻坚战”已经打响。

戒“煤瘾”优化能源结构

有专家表示:“要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把煤耗降下来,把‘煤瘾’戒一戒。”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产能过剩、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若要从源头严抓污染排放,切实加大治理雾霾力度,必须着力戒除“煤瘾”,切实减少燃煤污染。具体而言,就是一手严控“烧出来”的污染,一手严控“飘出来”的污染。

一方面,严格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各地要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节能降耗目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规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大力调整热源结构等,努力减少“烧出来”的污染。另一方面,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对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全面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同时,还要通过减少燃煤加快工业污染治理,通过烟气脱硝、脱硫、除尘设施建设,减少“飘出来”的污染。

严格控制汽车排放标准

有专家认为,从三方面努力可以让我们呼吸的空气越来越新鲜。一是加大老旧车的淘汰力度。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一些老旧车的发动机由于技术原因,排放标准较低,仍是国二国三的标准,而现在排放标准已经升级至国五,更应该加大老旧车的淘汰更新力度。” 第二,提高排放标准等级。尤其是北京等大城市,完全有条件从排放标准上率先提高等级。第三,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

此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有效降低城市道路汽车拥挤,减少尾气排放。具体而言,保持现在轨道交通黄金期的建设开通速度,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使得部分路段拥堵不堪的窘境有所缓解,引导民众出行选择公共交通设施。

实施区域联防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地区污染抱团趋势,要有效解决该问题,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例如,北京的强霾污染治理不仅要考虑市内污染源,还必须考虑天津和河北地区的污染来源。

目前,中国尚未建立实质性的应对机制,可考虑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如建立跨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等。在进行区域联防联控时明确不同地区的责任,充分考虑各地的环境容量、承载能力和成本等因素。

除了地区间和城市间的联防联控之外,还需要建立部门和行业间的协作控制机制,使相关部门做到数据共享、措施共同制定、执法协作配合。

雾霾天气的出现与气象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专家建议,多部门可联合建设全国统一布局、覆盖全国、重点地区加密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同时,应积极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观测数据资料的跨部门共享平台的建设,发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

普及雾霾知识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