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少儿美术设计

少儿美术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2 15:38:52

少儿美术设计

少儿美术设计篇(1)

关键词:少儿期刊;版式;书籍设计;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New Conception of Format Design in Children Magazines

WEI Wen-xiang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期刊业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仅有期刊21种,而截至2007年4月底,期刊总数迅速攀升,增至9468种。与此同时,我国期刊的品种也得到极大的丰富,已涉及多个学科、不同领域,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其中,少儿类期刊接近200种,虽然其数量所占全国期刊总数的比重不到2%,但在月发行量超过百万的24种期刊中,有9种为少儿类刊物。少儿期刊发展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势头被业界看好。可见,在拥有近4亿少年儿童这一世界上最大读者群的少儿读物出版大国里,少儿类刊物是期刊界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印刷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作为传统媒体的少儿期刊美术装帧设计经历了两个跳跃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多数少儿期刊采用黑白印刷。编辑出版工作重在文字,美术装帧设计方面相对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工笔插图。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少儿期刊开始进入“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漫画、图片越来越多,对美术装帧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几乎每个期刊社的美术编辑们都努力在电脑桌面上大展身手。进入21世纪,网络介质、电子介质等多媒体的普遍适用,使我国的传统型少儿期刊面临更大压力和更激烈的竞争,少儿期刊在美术装帧设计方面是否占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其美术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份成功的少儿期刊首先吸引读者注意的是其精美的版式,它会使读者在阅读内容之前就有一种审美的愉悦。这种美感的产生是和版面设计的美学原理分不开的。

期刊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类,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是视觉艺术、印刷艺术、平面设计、编辑设计、工业设计和桌面排版的综合艺术。期刊的形式美是期刊整体策划的重要任务。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目标是使人类图书产生的信息影响更丰富、更巨大、更持久、更立体化。信息要素在美的刺激下,牢牢地、有力地进入每一个体的大脑,使这些大脑产生协同一致的行动,结成牢固的信息联盟”。

①“一本书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静止的,它是流动的,它要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够打动读者。”

②而“设计者就是一个导演,同样的内容通过具有个性的设计者之手,会产生完全不同风格和感染力的作品”。

③根据书籍的不同性质、用途和读者对象,把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传递信息为目的,以具有丰富美感的形式为手段,展现书籍内涵,满足读者对美的享受,这便是对设计者的高层次要求。

一、少儿期刊版式设计的误区

少儿期刊多以年龄段划分市场,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版式设计方面的美学要求――低幼类读物以卡通插画为主,色彩艳丽,形象具体、真实、准确,构图生动活泼;少儿类读物图文相辅相成,色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形象由具象逐渐转向抽象,多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由生动活泼的形式变为严肃、庄重的形式,突出其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林林总总的少儿期刊中,多数期刊设计编排、制作方法、材质选择趋同,缺乏创新,缺乏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品牌区隔特点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很难贴合小读者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少儿期刊的版式设计陷入一些误区。

其一,随着网络多元化的发展和读者品位的提高,期刊编辑纷纷在版式设计上大做文章,逐渐由传统的厚文薄题、穿插套拼、横竖相向、错落有致的版面风格向现代的充满强烈视觉冲击的版面设计转变――厚题薄文、模块版式、大量插图、大块底纹、色彩鲜活且反差强烈。有些编辑甚至为了插图而删减文章,以提高易读性,其结果导致期刊整体设计风格失去重心。

其二,一些少儿期刊在版式设计上片面追求“形式美”,不顾内容,如大量采用插图、巨幅照片、醒目的标题等,而所选用的图片不尽如人意、艺术性一般,标题内容缺乏新鲜性、生动性。版面元素的夸张使用,导致了期刊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极不相称。此外,色彩、图片、线条等运用的过繁过多,从而版面显得过于花哨,给读者造成视觉疲劳。

二、少儿期刊版式设计的美学特征

期刊的版式美是一种形式美。它虽不同于绘画,但它的形式美法则与绘画的构图法则有着极大的一致性。

点、线、面,是构成设计语言的基本元素。版面中的文字,一个字可以视作一个“点”,文字排列成行就成为“线”,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字行”就成为“面”。这些是组成版式的基本元素。版式设计是版面的表现方式,是对文稿基本要素的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期刊所载信息除了基本文字外,还有插图、层次标题、页眉、页码等,编辑根据编辑设计、编辑美学原理和规律对特定的信息、知识、载体进行整体装帧设计加以安排和组织,提出期刊基本要素和文稿结构要素的设计蓝图,树立起独特的期刊艺术的美学形象。

一份少儿期刊从封面到内文直至封底,每一页都要进行版式设计,这就是版式形式美的问题。例如,标题字号与层次、内文格式、插图的大小与位置,以及空白等都是版面组成的基本要素,在整个版面上都要进行要素组合。而绘画与少儿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点、线、面的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后者只能根据他们的固定程式加以适当的变化,但在虚与实、动与静、整齐与多变等的基本法则方面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少儿期刊的版式设计,就是运用版面的基本元素,在满足少儿阅读方便的前提下,通过版面的变化以造成一种使人愉快的版面美感。

少儿期刊的美应该是内容美和版式形式美的结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双重的形式”,一层是内形式,一层是外形式。内形式就是形式存在于内容“自身内”,而外形式则“不返回到内容自身”。“书的内容所具有的形式,如小说的章回,语言陈述的风格,是内形式;而书的设计与装帧,它无法‘返回’到书的内容,则是书的外形式。”

④形式是以内容为基础的,形式要由内容决定,反过来为内容增色。人们在阅读少儿期刊时,往往首先接触到的是它的形式,然后才是内容。因此,少儿期刊的形式美在审美过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是通过立意、构图、造型以及由印刷工艺提供的可视物质形态的艺术形象,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在整个审美过程中,一方面,读者通过对版式设计的欣赏,提高阅读的兴趣,得到美的享受;另一方面,美的设计使内容更加完美,使少儿期刊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达到完美的统一。由此可见,版式设计的出发点,不能单纯是版面的形式美,而是与内容相适应的形式美。

三、少儿期刊版式设计的发展

版式设计是对组成文稿的部件和各种元素进行集散成锦的艺术处理。期刊版式中存在诸多视觉元素,如经过独特设计的正文字体,期刊的主色调、各辅色的具体色彩、所选用图片的质量以及所用纸张的克数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搭配和组合,给读者传递信息资迅,体现期刊个性之美。从艺术设计的形式美角度出发,少儿期刊版式设计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简洁有序与层次分明、均衡协调与差异对比、和谐统一与创新求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简洁有序与层次分明

亚里士多德说过,形式美在于其本身的生动性和整体性。在期刊版式设计中,生动性和整体性就体现在简洁有序和层次分明的版面上。期刊版面由许多稿件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并非简单、生硬、机械的拼接叠加,而是由一根红线将这些零碎的、单个的元素逐一串接为一个统一整体。它表现的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作为形式美的要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四季的更迭、花谢花开、潮起潮落等,都有节奏。在形式美众多形式中,“任何杂乱的视觉元素,一旦有规律地重复编排就会产生某种节奏美,对称是产生节奏美的最便捷途径”。

⑤把握好期刊版式的整齐有序,从而避免杂乱无章的现象。层次性也是形式美的一个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同一幅画,尽管人物众多、景色万千,画家总不忘记他们之间的主从层次关系。版式中各级标题的反复出现,各级标题不同空间的运用,章、节、段落之间的间歇和停顿组成了期刊最基本的同类反复;文中图表的运用,以及它们的反复出现,又构成了第二层次的同类反复;整本期刊中的文章反复出现,就形成了第三层次的同类反复。这些同类反复中,既有力度的变化――字体、字号的变换,又有空间的变化――版面空间的占用,以及时间长短的变化――文章篇幅长短的不同。把这些重复、间歇、虚实、层次与时间联系起来,形成重复、简便和跳跃的不同层次,再通过版式设计,形成一本有序而富有个性的期刊。

简洁有序和层次分明是版式形式美的初级层次,它有着整一的审美特性,但也存在着生硬、呆板的弊端。在进行编排时,应注意按照稿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稿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读者阅读的视觉习惯来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版面;空间组合应明晰可辨,标题设置应简练醒目,线条的运用应简单流畅,图片画面应清晰鲜明,达到凸显主题、前呼后应、上下左右相得益彰的审美愉悦。

2.均衡协调与差异对比

均衡给人的感觉是生动、紧凑和新颖。若失去均衡,则陷于形式上的失稳状态,看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在绘画中,画面布局讲究均衡,所画之物不能悉集于一隅。在装饰美的表现形式上,调和状态、均衡状态,都是平稳、妥适的形式。合理地运用版面的语言技巧,处理好版面各元素之间繁简、大小、疏密、曲直等关系,在有序与无序、整齐与错落之间营造出不同的“气韵之美”。把若干个存在共性的稿件通过版块的大小、色彩的深浅、光线的明暗、字体字号的差异、空间位置的不同、虚实的变化、线条的曲直、动态与静态、节奏的快慢等变化,使稿件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版式设计中“均衡协调”的原则。采用这种原则进行版式设计,可以使版面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然而,密布的文字或满版的插图,这样的版面既无间隙又无浓淡层次,缺少视觉强势,缺乏活力和趣味,使人产生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更谈不上具有使人愉悦的美感。“在一个平稳、妥适的形式基础上,有一个特别显露成为整体中非常精彩的组成部分,必能使柔和的美感更为生色而动人。调和状态中的对比作用,均衡状态中力的均衡,就都能发挥出‘平中出奇’的作用。”

⑥版式设计中的“差异对比”就是通过图文的大小、形状、浓淡、色彩、方位等技术手段,构成版面的差异。它包括形的对比、明暗与黑白的对比,以及虚实对比。新颖而不落俗套的对比运用,让版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制造出版面的动态美以捕捉读者的阅读兴趣。

版面的均衡统一与差异对比是版式形式美的中级层次,两者相辅相成。在要求整体和谐的情况下,为了突出重点,可以使用大面积的空白或黑版,使视线集中到某一焦点上,以引起视觉的强烈反差。但切忌运用过多,过多的视觉反差对比会削弱主题,冲淡“重点”的表现力。

3.和谐统一与创新求变

中国传统美学观强调“美在整体”的观点。“和谐统一”的原则就是“寓统一于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因素活动的时候,即是变化与统一两者的矛盾得到适当解决的时候,则既不杂乱,又不平凡,便发挥美的价值而产生美感。”

⑦这要求期刊版式在形式变化与内容方面做到相互协调一致。经过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的稿件,已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整齐性和完整性,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经过排版之后,标题正文的字体、字号,图片的安放,色彩的使用,装饰线条的运用等都与内容表达的严肃或活泼等协调一致,“整齐美”更为突出。稿件的这种“整齐美”的前提就是和谐统一。如果没有“和谐统一”作为设计的前提,就像乐曲中的音符不按音节排列一样,发出的声音只能是噪音而非乐曲。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期刊版式也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这个时代。创新求变就意味着突破传统,超越传统;打破老规矩,创立新规矩;突破旧风格,创建新风格。“无法而法,乃至无法。”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石涛的这句话道出了艺术创造臻于自由的最高境界。“一切艺术创作或工艺设计,不能摆托旧套的束缚,不能突破陈规,独具风格,熟而不生,这是不符合艺术创作要求的。”

⑧期刊不仅要在内容上求新求变,而且要在版式设计上大胆进行创新尝试,给读者以新的视觉享受。例如,对原来对称的版面有意识地在对称的外形中掺杂某种不对称的因素,在均衡布局的原则下,采用等量不同形的手法;在横竖成行成列的期刊版式中,采用题头和脚花的装饰图案形成对角呼应的斜轴来加以突破,等等。

“Cookie World”在排版时,根据读者阅读习惯,把文字按照传统的两栏常规排列,而没有采用奇特的编排形式。美术编辑将重点放在配图部分,文字绕图排列,使版面更为生动活泼并富有节奏感;再线条书眉,以及儿童常用的粉色块,使整个版面在整洁统一、跳跃变化。只要符合美学的原则,几乎没有什么规律是不能突破的,这就是版面美学的统一与变化。

和谐统一与创新求变是版式形式美的高级形式,设计者不仅要从技术技巧的纯熟着想,而且更要从新颖的构思、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内容上予以重视,加以研究。

“书籍是一个生命体,是有丰富表情的立体物……对每一本书都要深入地吃透它的核心,并由核心向外扩展延伸到书外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然后将与书的内容相关联的各类要素重新梳理、排列、组合、穿插、渗透、流动……”

⑨版式设计的个性化是出版物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只有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不喧宾夺主、故弄玄虚,又与文章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才能与大众产生互动,使刊物在同类期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少儿类期刊既是文化教育事业,也是一项文化产业,它是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商业的有机结合。如何让少儿期刊的美术设计跟上时展潮流,让少年儿童从期刊上面更好的接受美学的熏陶,如何引领少儿读者进入、享受期刊文化所带来的独特乐趣,是少儿期刊所需要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期刊业者的责任。而如何面对国际国内日益加强的竞争压力,让传统型少儿类期刊在21世纪取得新的长足发展,对少儿期刊编辑更是一种挑战。

①黄理彪《图书出版美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吕敬人、宁成春、吴勇、朱虹《书籍设计四人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③同②。

④同①。

⑤吴翔《设计形态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⑥陈之佛《谈工艺美术设计的几个问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2期。

⑦同⑥。

⑧同⑥。

少儿美术设计篇(2)

学前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始终要面向就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顺利就业,直接胜任岗位要求。教学大纲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或成败,制定大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就业本领的前提因素。时代在变,人们的成长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也在变,社会需求更是在变,因此教学大纲必须要与时俱进。美术教学大纲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目前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大纲中美术课程设置都不完善,三年制中职、高职与五年制高职没有区别,管理方向、艺术方向与综合方向的安排也是一样。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必须具备与儿童相关的基础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及教学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些内容已经很多了,但还要学习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包括语言、音乐、舞蹈、美术,如果是三年制中职、高职生学习的话,要学好学扎实,达到专业水准,这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学生一般都是零基础。目前幼师专业一般分管理、艺术与综合三个方向,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艺术课程方面,我的总体建议是艺术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必须增加分量,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核要求及教学管理方面。管理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则只需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及美术教学教务管理等内容即可。综合方向的美术课程在大纲中只需要开设最基础的儿童美术课程,突出儿童美术内容和技能的广泛性即可。这样做有利于教学大纲的的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针对性。

课程设置分类型细化

在本科院校,音乐系包含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美术系包含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专业,每个专业都包含有相应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这不难发现音乐和美术其实都是个大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的课程设置普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数量偏少,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还不够,选修课程的数量少且面窄,时有照搬本科课程的现象。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还算比较细,有声乐、钢琴、舞蹈、幼儿舞蹈创编等,但美术类课程只把手工单独提出,就是美术与手工两种。在安排时美术课程名称一般是以美术及教法(一)至(四)或美术(1)至(8)来区分的,手工基本相同且只安排一学期。其中美术没有明确哪个学期具体要学什么,完全是任由教师自己安排。要使教学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就必须面向幼儿园或少儿美术教学实际,安排跟少儿美术学习相关的内容。首先在理念上必须明确少儿美术和专业美术(或成人美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较大的区别。少儿美术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心智与灵气,即习惯、性格、思维力、表达力等,重点不是绘画及其技能本身。因此根据调查和实践,建议将美术分为简笔画、基础线描、基础手工、高级线描、幼儿色彩、写字、幼儿版画、幼儿国画、创意文字、教学法、环境创设、美术考察、墙体彩绘、儿童陶艺、DIY手工、卡通漫画、少儿素描、少儿水粉、少儿水彩、少儿油画、基础素描、基础色彩等课程。这样定位明确,目标清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及科研。同时可以把这些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类,以求更科学合理。根据社会的需求、少儿美术课程的要求类型、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建议各学制的美术课程类型从难易程度、必修与选修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安排。每期可以安排三类美术课程,去除一些无关紧要的课程或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以达到合理和科学化。

教学学期计划分类归类一体化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美术课程安排的不规范,导致美术教学都是以各个学校的老师为中心,各自为政,就算课程相同,由于教师本身研究程度的不同及教工龄的长短不一,致使同学制、同年级、同课程的学期计划区别较大,其教学效果或学生水平存在差距。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教材五花八门且有针对性较强的极少就是重要的因素。而近几年来也没有相关组织研究不足这方面的问题,加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研究没有延续性,此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要解决此问题,则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组建专门的研究力量教研团队,从大纲到课程一步步、反反复复修订和完善,达到同学制同年级同课程的学期计划内容统一。就个体学校而言,学期计划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中心线,应由教研室把关。相同的学制、方向、年级的班级,每个课程的教学计划大体都应该相同,具体细节和内容可有适度区别。在制定计划时,建议上相同的学制、方向、年级、课程的老师集体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甚至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达到每种课程学期计划分类归类一体化,促进教学资源的最优化。

教学时间集中分段化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类,它美术是培养儿童创作思维的重要途径最佳方式,这决定了美术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一个学期一般为16周左右,30多节课分散到每周2节,其效果一直不佳。美术课重在实训,实训的作用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美术是门技能课,学好它既要长期练习也要大量练习即强化训练。对于零基础且在校时间有限的学生而言,最好的方式是把专业课学习时间集中,每次练习的时间适度增加,而且要连堂上课。美术类课程理论知识其实不多,占用的时间也不需要多,关键是理论的运用和掌握需要时间去实践和消化。画画需要时间,这是公认的。一个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到灵活运用的过程不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的。另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术课包含了手工在内的所有内容,如前面提到的简笔画、基础线描、基础手工、高级线描、幼儿色彩、写字、幼儿版画、幼儿国画、创意文字等课程,这是当前社会上常见的少儿美术学习内容,作为未来的幼师要尽量多的学习这些美术,但在每周2课时的有限时间内,要安排这么多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建议美术课一周安排6节。如果时间集中了,课程学习跨度必定缩短。一类美术课程6周可以上完,一个学期安排三类美术课程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集中与分段课程学习安排。这样有很多好处,一是解决了课少训练不集中而至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二是老师有了科研的时间,不是整个学期每周都被上课分散精力;三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弥补了原来教材上与教学时知识混乱无序、训练无量无质的缺陷;四是美术考查展览时间上合理了,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解决了美术展览集中在期末导致场地紧张、影响学生期末考试、没观众等等。#p#分页标题#e#

教室上课形式工作室定点化

美术课课堂是重点,学生的参与力度和学习效果与上课教室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少儿美术,学习环境最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同样如此。但学前教育专业是上升到国家计划的新生专业,可以说发展才刚刚起步。其美术教学一般不像专门的美术系或设计系那样有专业的教室。专业的美术教室条件齐全,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美术学习特点和实训需要,与文化理论课教室有较大区别。要上好美术课,最好是在这样的专业教室。校外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的美术教室几乎都是专业的具有典型美术特色教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单位正是这些地方,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能直接在这样的教室学习和实践教学,对就业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我们已经知道学习美术对幼儿成长的作用有多大,也知道美术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分量,除了在大纲、课程、课时上重视外,更要有相应的硬件资源相匹配,并促使协调发展。我们也知道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学习影响很大,在美术教学时,周围的环境氛围牵动着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未来的幼师应该对幼儿美术的类型非常熟悉,对每个类型需要的条件、环境也要非常清楚,这对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创新教学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在高职院校创建专门的美术工作室显得特别重要。如简笔画工作室、线描画工作室、色彩画工作室、少儿版画工作室、少儿国画工作室、手工与环境创设工作室等等。这就是把不同类型的美术课教室专门化,即教室专项专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作室,同时布局上又具备展览功能。各工作室由相应的教师负责管理,材料统一放置在工作室中,教与学都便利。这样既规范又合理,还能成为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特色。上课时工作室固定不变,学生变动,教师也可以变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创造各类美术学科具有特色的学习环境,还可以解决目前教室桌椅位置狭小、拥挤,不利于大胆表现的现状,甚至还可以减少教室少的压力。另外,为学生统一订购的美术耗材不需要来回携带,就分类放在工作室,使用方便且可以节省资源。

考查办法常规展览化

少儿美术设计篇(3)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童心童趣;问题

少儿舞蹈是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属于少儿素质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少儿舞蹈艺术教育逐渐在构建素质教育系统中涌现出独具一格的影响力,其主要是为了让少儿依据舞蹈艺术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并且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一、少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升少儿的智力发展;第二,有助于培育少儿优质的道德理念;第三,有助于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少儿的形体美和气质美感;第四,有助于培育少儿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舞蹈训练转变为技能训练。这种情况是现阶段少儿舞蹈训练中最为常见的一大问题,其忽视了舞蹈自身带来的审美特点和乐趣,情感体验的培育,有助于让技能与情感得到分离。虽然舞蹈教育是存在一定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但是其并不是单一的技能展现,若是将技能看得过重,会让少儿产生与自身不符的心理压力。第二,以专业的眼光要求少儿。现阶段很多教师与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少儿舞蹈可以让少儿达到更好的舞蹈水平,并且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评估最终舞蹈结果,但是忽视了少儿舞蹈与专业舞蹈工作者是存在差异性的。第三,成人舞蹈与少儿舞蹈教育结合到一起。从现阶段的少儿舞蹈比赛中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少儿舞蹈在逐渐向成人化推广,不管是主题、技巧、内容,还是构成等内容,与少儿自身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区别,这样在实际发展中也展现了现阶段少儿舞蹈教育更为注重职业化的特点。

三、少儿舞蹈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明确的音乐选择。舞蹈音乐需要是悦耳、动人,旋律优美,这样可以调动少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实际训练中可以拓展少儿的想象空间,提升少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儿的性格。第二,简单的动作设计。不管是表演舞蹈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蹈,都不能过于复杂和独特。若是有一位少儿存在不认真的训练态度,训练动作不标准,将会影响整个群体。由此,在设计少儿舞蹈展现动作的过程汇总,需要分析少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少儿舞蹈的生理特点和生活性格。

第三,科学的队形和角色设计。舞蹈是一项整体艺术,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标准的队形,统一的动作,构成吸引力强的画面,就像钟表盘上的时针,在一个大圆盘中以中心点为基础,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在设计少儿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位少儿成为其他的少儿的中心,呈现出对称、延伸等特色的画面,减少不规则队形的应用。在设计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简单、好记的特点进行整合,整体故事情节与人物不能过多,这样可以保障舞蹈队形不但是丰富有趣的,还是简单科学的。第四,将诗歌与音乐、舞蹈整合到一起。少儿舞蹈是文学、舞蹈以及音乐三位一体结合的整体艺术形式。三种内容结合到一起可以展现出少儿的思想理念,并且这种形式也可以增加少儿的情感。

四、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激发“童心童趣”的方案分析

(一)展现少儿的天性本质

我国的儿童舞蹈设计表演在推广中,一直展现出丰富多彩、种类多、主题积极向上的特点,其中少儿舞蹈艺术展现形式更满足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现出了成人舞蹈无法披靡的影响力。因为,一部优质的舞蹈作品可以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并且让人们产生归属感,促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舞蹈艺术对少儿成长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现阶段的儿童舞蹈创造越来越多。少儿舞蹈设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以“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表演、CCTV舞蹈大赛等形式为基础,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少儿舞蹈的特色,以及其与时展的影响,其中也出现了很多优质的作品,如《八只小鹅》《荷塘欢歌》等。其在确定主题、展现形式以及形象设计、动作词语、音乐选择中更为注重个性化的特点,这样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少儿身体的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有舞蹈教师用心分析和寻找,各项元素其实都可以构成舞蹈动作,如指导少儿观看天上的星星、飞机、月亮等,感受太空的奇妙,认识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以及山上盛开的花朵、小草,水池中游走的小鱼儿,教师需要指导少儿更好依据内心了解自己喜欢的所有事物,调动少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那些成年人认为不出奇的东西成为少儿舞蹈元素,促使少儿舞蹈具备“童真”和“童趣”的特点。

而那些少儿舞蹈的设计者一定要具备“回复少儿”的特点,依据自身的“童心”去寻找少儿的“童趣”。同时,也要对少儿舞蹈艺术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更多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幽默和乐趣

童趣的展现主要是来自于少儿舞蹈的改变。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各式各样的肢体动作,都是依据加工和创新的,存在艺术展现的变形动作,同时这一变形动作是源自于生活的影响,不存在生活素材的舞蹈是难以激发少儿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同时舞蹈设计所提供的艺术人物特色、肢体动作等内容要比生活更具特色。在2009年中央五台上的全国舞蹈大赛中出现了两个“走”的作用,一个是总政歌舞团的《跨越》,是以点构图的形式,可以展现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特点,从而将人类最高级的“走”展现到极致,也凸显了“国庆大典”这一主题。另一个是少儿舞蹈《宝宝会走了》,主要是以少儿的童趣特点为基础,少儿在舞蹈中不断摔倒、爬起,以此展现出人生成长中的意义,这种少儿舞蹈并不像上一个那样的壮观和宏伟,但是其展现出了少儿独特的趣味性,独具一格。又如,在几年中国共产党成本九十周年舞蹈专场舞蹈表演中,《祖国花朵》《昨夜星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传诵已久的少年英雄,所以教师在设计少儿舞蹈中,可以将相关故事和音乐整合到一起,指导少儿展现出一连串的少年英雄的故事,并且创造一个充满希望、不断坚持、满是少年英雄的世界,这样的舞蹈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少儿在舞蹈中认识更多的英雄人物。

(三)明确舞蹈动作中的真善美

少儿舞蹈工作语言的中心需要满足少儿的特点,展现出童真,依据活泼、欢快、夸张等动作,展现出少儿世界的真善美,以此突显出少儿舞蹈动作语言优美的特点。但这只是少儿舞蹈一个基础性的特点。一个优质的少儿舞蹈,除了存在共性特点以外,还要展现出特点,因为存在特色的动作语言更具备吸引少儿的作用。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少儿的肢体动作为基础,在表演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姿态,情绪变化来展现出情感,从而达到展现舞蹈内容和创造角色的目标。通过观察少儿舞蹈,小演员欢快的跳完,大幕落下之后,观赏者对其展现情感的舞蹈动作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动作只关注展现出少儿舞蹈的共同特点,忽视了少儿个性化特点,而这个性特点就是现阶段舞蹈教师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天真幼稚展现出追求,在跳跃中展现出未来的理想。不然,就算主题选择的非常有趣,表演能力多么的优质,舞台设计多么的豪华,都会被创意缺少“童趣”而让整体舞蹈表演变得平淡无奇。只有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童真”,才能设计出具备个性的、存在风趣的动作语言和舞蹈词语,这样的舞蹈内容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少儿独特的情感世界,才能全面展现出舞蹈内容,促使少儿自主展现舞蹈动作,从而保障舞蹈设计的动作是属于少儿自己的。少儿舞蹈的设计若是可以让人人都熟悉,但并不能保障可以让人人都喜欢,所以少儿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四)在舞蹈音乐中展现出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舞蹈一种视觉艺术,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没有渲染力的动作,而两者彼此合作才能更凸显出舞蹈的吸引力。由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也要应用音乐。在少儿走进舞蹈教学课堂中听到音乐的那一刻,教师不光要指导少儿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还要激发少儿对音乐的认识,明确音乐在舞蹈中占据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少儿在喜欢舞蹈的同时更喜欢音乐。教师除了对舞蹈内容、动作特点、情感以及人文背景有一定了解之外,还要加大对伴奏音乐的全面分析,明确那些音乐更符合少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那些是成本舞蹈教学应用的。对于那些成本舞蹈应用的不能生搬硬套的放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明确舞蹈教学中肢体动作展现内容与音乐的融合点,促使少儿舞蹈的展现形式和方案被少儿所接受,这样有助于提升少儿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若是音乐的选择是正确的,少儿将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彼此互动,展现出更多的情感特色,由此对音乐节奏的认识可以为舞蹈动作的展现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舞蹈角色中的表情。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经常提醒少儿,音乐在舞蹈动作中的影响,提醒其关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关联,认识到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合作,明确舞蹈与音乐的融入点,感受到动作之间的音乐节奏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少儿舞蹈在实际推广中一定要以少儿身心健康为基础,了解少儿的发展特点,以此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一位艺术工作人员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少儿的思维理念来分析舞蹈设计,通过了解少儿的感受,可以对舞蹈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少儿在舞蹈中展现出属于自己的风彩。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音乐时空,2016,(09):179-180.

[2]钮约.少儿舞蹈教学中创新意识的缺失及解决对策[J].群文天地,2015,(04):52.

[3]李立.赏识教育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01):243.

[4]还国志.幽默与形象化语言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5,(22):116.

[5]宁伟男.论言传身教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2015,(06):249.

少儿美术设计篇(4)

儿童剧的舞台美术设计应该从儿童心理和剧情出发,除了尽可能鲜明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外,更应该给孩子营造想象空间,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儿童剧的设计元素不能老停留在鲜花、蘑菇、太阳等图片的拼凑上,应当从剧情中寻找适合儿童的造型元素来进行设计,搭建一个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舞台空间。儿童剧舞美设计无需考虑流派、风格等问题,只要是营造了符合剧情又能引发儿童无限想象的舞台梦幻空间就是成功的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

二、儿童剧舞台美术设计的视觉吸引

儿童剧顾名思义她的观众就是儿童,儿童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这就涉及到儿童剧舞台美术的视觉吸引问题。儿童剧的舞美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极富视觉效果的舞台形象和舞台空间,让舞台充满神奇和幻想,才能紧紧吸引儿童的眼球,

1、儿童剧舞美设计的色彩运用

儿童剧舞美设计在色彩运用上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他们是相对简单的、感性的、活泼的。所以我们在色彩上要尽量丰富、尽量鲜艳,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为他们所接受。如果在色彩运用上过于灰暗、过于单一就会给小孩一种压抑的感受,引不起孩子的兴奋,小孩不兴奋在剧场就会坐不住。所以一部儿童剧给小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第一印象就来自视觉、来自舞美效果。

2、儿童剧舞美设计构图的饱满性

舞台美术设计构图不是绘画概念上的平面构图,而是立体的、三维的构图,要充分考虑舞台的立体空间,作为儿童剧的舞美设计不能等同于其他人戏的舞美设计,他们的观众群体不一样,成人戏剧的舞美可以简约、抽象,像京剧一桌两椅也可以把整台戏演下来。而儿童剧则不同,应该尽量饱满、夸张,这个可以参考儿童画,儿童画一般都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充满童趣,而不会像国画那样大量留白,所以我们做儿童剧舞美设计的时候在考虑剧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构图饱满,造型夸张、具有童趣。

3、儿童剧舞美设计和灯光的关系

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灯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舞台灯光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比起传统的舞台灯光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我们在做舞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灯光,舞美是灯光的载体,没有载体再好的灯光也没有办法发挥,儿童剧舞美的造型既要夸张、有童趣也要考虑受光后的效果。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舞美制作的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在选材上也要考虑灯光,因为有的材料吸光,有的反光,这些都是要有机结合的,舞美和灯光结合好了就能让整剧增色不少。

三、总结

少儿美术设计篇(5)

关键词:幼师 美术 教学

一、幼师美术教学概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教育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提高其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教育知识所有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和住过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幼师美术

教育又关系到如何培养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的问题,因此,上好高质量幼师美术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意义非常重大。

二、幼师美术教育现状

1.老旧的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

方法

因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活动场所仅仅限制于教室,教学内容限制于教材。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理论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2.片面的教学目标和单一的评价标准

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教美术教育方面往往忽视美术学科的探索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审美观的培养。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技能技法,评价方法往往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人给予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3.限制的主观条件和教学设备的欠缺

职中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两大制约。一是主观方面的。即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和师资队伍力量的不足。二是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

三、提高幼师美术教学具体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突出幼师特点

幼教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对儿童进行基本的美术教学,如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美工技巧等。因此幼教美术的教学的内容选材要贴近生活,广泛、实用,与生活密切相关。课时的多少都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如:编织在幼儿教学中用的较少,那么课时应少,只要学生了解和基本的操作即可,而素描、色彩、折纸、剪纸等,则做重点,课时要多,讲解仔细,学生反复做,要学生学得通透。

2.上好美术赏析,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审美意识

美术欣赏课是幼师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可以全面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美术课堂,而应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的许多时刻和许多方面。作为美术教师可以将美术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这一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美术教学特别是手工课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产生兴趣,学得主动,乐意去做。

以手工课为例,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性教学变为学生的小组练习,同时学生手工作品的互评活动。在演示性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某种手上的制作步骤,而且在此活动中开发学生思路,抛砖引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4.结合教学培养目标专业,引入实用美术

高职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它所特有的培养教育目标,创建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以后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样就把实用美术的课程引入教学当中。

使用美术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等内容,向学生讲述婴幼儿为什么喜欢颜色鲜艳的色彩,如红色和黄色,而再大一些的孩子,色彩的喜好为什么会有所转变,也知道儿童对色彩的喜好是本能的反应,如果家中的环境缺少阳光,便会喜欢黄色;如果是没有看过草木的孩子,就会被绿色吸引。学会这样的知识,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以运用到幼儿的教具制作中,也可以运用到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

5.课堂情景演练,师生互化角色

职高幼师专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确定的,这就要求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后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幼师美术课堂上,老师可和学生进行情景演练,师生互换角色,使学生较早地适应以后幼儿教学生活,积累教学经验,以免以后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乱了阵脚。不论学生表现如何,老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以后真正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6

3.马雪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少儿美术设计篇(6)

一、生活化美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

在美术创作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借助于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现行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未能调动起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生活化美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气氛轻松化、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形式趣味化,能够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探寻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得多。若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幼儿自愿地表现,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产生丰富的想象。因此,生活化美术教育能多方位、多元化地为幼儿创设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二、生活化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生活化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尤为明显。生活化美术教育的课程多为体验式,幼儿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也就更强了,幼儿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这样更易于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并起到引导和调节的作用,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帮助幼儿树立主体观念。所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方式,是顺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倾向,从内而外的引导,不加任何外界的强制力,使儿童在游戏的自由心情下,引导以大自然、以儿童身心的体验,或利用人造物、建筑物、自然现象等来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三、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运用

1.大自然的一切,如草、木、花、果、石、砂等,均可通过美术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设计《草地上的花》这节活动课时,教师觉得画草地上的花有许多的方法,手指点画、油画棒绘画……还想到用萝卜作刻模印章蘸上颜料拓印,教师为幼儿准备不同瓣数的萝卜花,拓印时,鼓励幼儿先数数萝卜花有几个花瓣,然后再进行压印,让幼儿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识,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

2.人造物、废弃物等加以利用制造。例如:利用纸箱作机器人,纸杯子制飞碟等等。绳画是儿童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制作好染有颜色的废旧绳子,再引导幼儿在纸上移动绳子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3.利用人体来进行美术游戏。例如:画手指画时,让幼儿直接接触颜料,这样有助于幼儿对创造可变的图案、形状保持着长久的兴趣。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教师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前设计了一幅背景图,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运用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活动导入:“池塘里的小蝌蚪哪儿去了?你们看青蛙妈妈急得都要哭了。我们一起帮青蛙妈妈找宝宝吧!”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和对青蛙妈妈同情的情绪感染下,用自己的小手点画许多的小蝌蚪,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完成了作画过程,同时注意力和兴趣也高效、有机地结合在活动中。

4.结合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会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我在美术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和蜡笔宝宝来跳舞》,把12色的油画棒称为12个蜡笔宝宝,让幼儿和它做好朋友,抱着笔宝宝一起跳舞。我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播放着欢快的乐曲,让小朋友“抱”着油画棒跳着圆圈舞、波浪舞、点点舞……小朋友们快乐地舞动着手中的画笔,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画”。

5.作画工具的多样性。给予孩子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例如:拓印纸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海绵、羽毛、牙刷等,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才会愿意参与。例如,在《美丽的焰火》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是吸管和水粉。因为幼儿肺活量较小,单凭嘴来吹画,孩子掌握不好方位,借助老师提供的吸管吹画,孩子就能很轻松的完成,而且画面的效果也很好。这些工具不仅能帮助孩子填补他们表达意图和表达能力之间的鸿沟,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参与美术活动,还能使孩子在每次参与活动前都有一份期待和盼望。

少儿美术设计篇(7)

关键词:幼儿;美术;手工制作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129-01

幼儿教师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而新的形势也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手工制作课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和美术专业性质,偏重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教材内容综合性不足,脱离幼儿发展实际,忽视幼儿个性的发展,忽视了美术文化的滋润。

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内容里包含了很多知识。设计和制作过程可以让幼儿了解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体现了“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还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运用不同肌理的材料组合、拼贴、拓印,创造出各种美术作品,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就感。有的课程幼儿可以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既能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新课程中手工制作课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此,笔者感触较深,有几点体会供给大家参考。

一、课前准备“多”一些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手工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老师要先准备好,需要哪些工具与材料并通知家长,让家长协助,在家中检查个别准备不足的情况,及时补充。另一方面,老师要多做几个范样,幼儿看到老师做的很漂亮,自然也就想做。

二、导入方式“新”一点

1.媒体导入――在教学中常用图片、实物、录像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能够尽快地将媒体介入,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欣赏导入――幼儿欣赏老师的制作过程之后充分感知到了手工作品的美感,马上跃跃欲试,激发了幼儿动手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达到目的。

三、动手时间“足”一些

要在有限的30分钟之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惜时如金,好好备课,妥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接着教师展示作品并演示制作方法,少讲多练,充分调动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让幼儿有足够的动手时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适时、适度地给予不同的帮助。鼓励幼儿展开想象,自己探索如何表现题材,同时为孩子们创设手工制作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必要的表现条件。幼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指导任务,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对手工制作更加充满浓浓的兴趣。

四、榜样力量“强”一些

著名幼儿教育家许庆艾老师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因为幼儿善于模仿。”笔者在教育中进行了尝试,果然很灵。例如,课堂的组织教学,如果老师走到教室,很平淡地说“请安静,我们上课了”,没人会听。如果你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直呀!”这时某某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谁来跟她比比哪?”班里马上安静了,小朋友们都争着坐得笔直笔直的。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笔者还编了许多的儿歌, 便于课堂的组织教学。如“头要正、胸要挺、手背后、脚放平、眼睛看、耳朵听、回答问题要大声”。这首儿歌简单明了,幼儿一边说一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想象空间“宽”一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以前老的传统是传授绘画基础知识,把培养幼儿绘画基本技能作为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现在要改变这一传统,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的目的,创造性地规定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启发幼儿的兴趣,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传统的手工课,教师通常要求幼儿按课本上的范例进行手工制作,幼儿只要做得像课本上的例子,他的作业就是好作业。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重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我的帽子》这个手工制作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欣赏课本中的范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你还能把帽子设计成什么样式?你还能怎样装饰你的帽子?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新式的佩戴方法?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就会大胆展开想象,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就会被释放出来,幼儿制作出来的作品当然就绚丽多姿了。

六、教师评价“高”一些

教育应面向全体幼儿,但也要注意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等各不相同,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敢说、敢表现,有的幼儿天性就不爱说,也有的幼儿因为某事而情绪低落。对于胆小不敢说话的幼儿,要主动和他亲近,与他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妈妈般的温暖,在学习上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在上绘画课时有的幼儿画的快,有的幼儿画的慢, 画的快的幼儿要鼓励他,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鼓励他:“哎呀,你画的真好看,如果再画上一些、树、草、小鸟那就更好啦。”于是他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画了起来。要经常用评语去鼓励幼儿,多给幼儿鼓励,多赞儿。对手工制作没有兴趣的幼儿,每次都要以亲切的口吻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制作,支持他们做完。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点评时就把他们的作品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奖给他们一朵小红花。每次作业后,笔者都选出最好的和最有进步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来欣赏,使幼儿产生希望成功的动机。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增强了自信心。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极少雷同,单单帽子样式的做法,就有许多孩子设计出多种做法。

七、课堂延伸“远”一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