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7 14:52:37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1)

关键词:固体物理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34-02

固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固体的结构及其组成的微观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从而阐明其性能与用途的学科。它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学、材料学等技术和学科的基础,同时,也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革新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常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专业中开设该课程,并将其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希望使本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固体物理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从而有助于学生增强理学背景,扩展视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为他们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能源材料专业固体物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新能源材料专业是常州大学近年来为培养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亟需完善,而且材料类专业课程往往更偏重材料的工艺、性质和性能,这些课程往往重工轻理,造成学生的理科背景不强。而固体物理学课程包含了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定义、复杂的三维空间想象与变换和烦琐的理论推导,需要以高等数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量子力学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为基础,因此客观上造成本专业的学生并未做好学习固体物理学课程的准备。举例来说,这些学生的先修课程并不包含量子力学。此外,像高等数学这类课程,学生虽已经学习过,但由于课时等原因,这类课程的学习程度没有达到学习固体物理学课程的要求。由于上述原因,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感到相当的吃力,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定义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为达成设立本课程的初衷,其课堂教学和考核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固体物理学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可人为划分为固体物理基础部分和固体物理专业部分。由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将本课程定性为专业基础课程,并为其安排了56个学时,因此仅讲授固体物理基础部分,并对其有所取舍,充分考虑新能源材料专业侧重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的特点。鉴于以上考虑,本课程的教材选用Kittel著,项金钟和吴兴惠翻译的《固体物理导论》,讲授该教材的前七章,侧重材料的电学性能知识点的讲授,减少力学和磁学等相关知识点的比重。例如在第三章晶体结合与弹性常量中,舍弃关于弹性常量的讲解,回避复杂的角标和矩阵方程,既可以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又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第六章和第七章这些与材料电学性能相关的章节。此外,Kittel著《固体物理导论》这本教材比较注重物理结论,而在某些地方忽视了如何引出该结论的过程,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必然会使学生对课程的内容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作者还取多家之长,对该教材忽略的重要过程进行补充,力争讲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比如,在第六章自由电子费米气中,《固体物理导论》该教材直接引出了一维情况下能级的表现形式,这种不通过薛定谔方程的方式使学生感觉知识点比较突兀,缺乏心理准备。对此,我们在这部分补充了薛定谔方程的知识,而后自然地引出教材内容。通过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授的内容,使知识体系更趋完善,更在潜移默化中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做人道理传递给学生,起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正如前面所述,固体物理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懂,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打下学习该课程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作者首先将要用到的《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和《高等数学》中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上穿插讲解,为学生补缺补漏,解决先修课程不足的问题。其次,不拘泥、不追求烦琐的数学推导和演算,采用定性解释或数学推导与定性解释相结合的办法去解释固体的性质和结论。例如,在讲解费米-狄拉克分布时,如果从数学推导上去解释这一结论会十分烦琐,我们采用生活中汽车长队等红灯的例子去类比解释:将一辆辆汽车类比为固体中的电子,将红灯前的斑马线类比为固体中的费米能级,将红灯时没有汽车越过斑马线类比为0K下固体中所有电子排布在费米能级之下,将绿灯时首先是靠近斑马线的汽车通过斑马线类比为0K以上原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首先激发到高能级。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的结论,并且有助于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此外,在讲解第六章自由电子费米气的过程中,首先给学生补充薛定谔方程的知识点,但由于他们没有学过《量子力学》课程,对薛定谔方程的讲解采用数学推导与定性解释相结合的办法:从能量守恒角度并引入几个重要的假设就能简单的导出薛定谔方程,使他们很快的掌握必要的先修知识。采用这样一些方法,可将一些较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以较为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改变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看法。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常用的考核方式有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前一种形式主要考查课本内容,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后一种形式考查内容灵活,但学生往往对考试复习无从下手,一些学生甚至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放弃对所学内容的复习。结合固体物理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灵活但又有大量基本结论和公式需要记忆的特点,作者采取半开卷的考试形式,即统一向学生发放一张A4大小的纸,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将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这张纸上,而考试时可查阅这张纸上的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避免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大量精力放在结论和公式的记忆上,有助于督促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新能源材料专业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认识本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勇于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最终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冯端.固体物理学大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韦丹.固体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文尚胜.材料学专业“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44-46.

[4]华中,刘惠莲,孙亚娟,孟祥东.固体物理课程建设的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01):44-45.

[5]惠群,程南璞,陈志谦.材料学专业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36):167-171.

[6]梅显秀.固体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2010,(29):43-45.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2)

摘要:一般学校大概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之后进入到离三的地理总复习,分三轮复习计划,分别从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能力位目的,最后一轮结合热点,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

关键词:地理 复习 教学

时间真快,转眼间又到了高考的时节了,在这一年中,我担任我们学校高三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有了一点体会,拿出来,和广大地理教师共勉。

实际意义上的高三地理总复习,是从高二下学期就开始了的,一般学校大概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之后进入到高三的地理总复习,我们学校也是一样。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教材基本知识,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双基巩固复习”。主要内容就是把必修一、二、三和中国、世界地理教材重新复习一遍。由于我所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基本上相当于重新讲了一遍教材,当然,速度会比上新课的时候略快,一般是一节四十分钟的课讲教材中的一节内容,在讲解过程中,首先明确地理课程标准对每一节内容的具体要求,然后依托课程标准总结出本节的主干知识,编写成学案,让学生回家充分的预习,在以学案为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细读教材,不略过每一个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细小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穿插和应用,对于教材前后有联系的部分,可以提前把知识抛出来,让学生提早认识。当然对于教材各个章节,复习方法也是不同的。对于必修一,主要还是以学生理解和做题为主,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的知识,逻辑性强,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有理科的特点,所以上课以老师讲透,学生听懂为目的。课后布置典型的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锻炼学生的地理图形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必修二主要是人文地理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具有典型的文科特点,教材知识十分重要,理解基础上要求学生大篇幅的记忆。所以最好在课堂上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进行,加深对主干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必修三是以区域为载体,对于必修一、二的知识进行综合,提出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并根据区域的自身地理特点,量身定做,进行区域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先复习中国和世界地理,才能更好地对必修三的知识进行理解。所以这里需要调整复习教材的顺序:首先复习区域地理,然后再复习必修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第一轮复习之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每一节都要给学生布置学案,每天再利用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背给他们布置小考题,把每一节的主干知识拿出来让学生背,比如,洋流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结果等等,题不求多,只求精,每天考一至两道,考完就判,判完就反馈,对于督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是个很好的方法;笔记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认真做笔记,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而且可以起到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作用,效果明显。

大概到二月末,一轮复习结束,开始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包括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教材的能力等等。在这里,我打破了以往再走一遍教材的办法,采取把提升学生某一种能力为一个专题的方法进行综合复习。我把教材知识打乱,重新整合划分出几个专题,比如,地理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描述和闽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计算等等。对于每一个专题,正如题目所明确的那样,主要锻炼学生某个方面的能力,可能对于同样的问题,在不同专题中也重复出现,让学生对比分析其在每一个专题中的作用,来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专题复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轮复习大概持续一个月时间左右,在这一个月之中,仍要不断提醒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我们要摒弃能力上去了,基础下来了的传统高原期现象。所以再提升学生能力基础上,我仍安排出一些时间给学生看书,每周拿出固定时间巩固教材中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巩固基础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尽量避免高原期的到来。

三轮复习我们是以热点为切入点,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比如武广高铁,海地、智利等地的地震。对于热点问题,不能只是关注于热点本身,还要关注热点地区的非热点问题,比如海地这个国家南北气候的不同及原因,智利的铜矿和经济的发展,海南岛的盐场分布,缺水问题等等。以热点为切入点,对于热点地区的整个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再一次的提高学生把握地理问题,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能力。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3)

一、开卷考试仍需要把好记忆关的原因

1. 考试时间的限制。

中招思想品德的考试时间是60分钟,60分钟时间内要阅读试卷、思考、查阅资料、答题等,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这6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绝对不允许每道题都翻书找答案,只有那些确定不了答案的题才需要翻书找答案。实践证明,考生把所有题做完后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正因为开卷考试有时间限制,尤其是主观题要形成正确的答案,需要有思考的时间,所以绝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查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上。因此,考生必须确保对基础知识的有效牢固记忆,这样在考试中对于相对简单的题目就不用再翻书了,从而节省答题时间。

2. 试题设计宗旨的要求。

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是中招试题考查的重要内容。从试题表现形式看,不论是选择题、概括题、简答题、辨析题还是观察与思考题,无不是以各种材料来表现的,比如漫画、图表文字等,因此考生必须首先理解题意,进而找到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如果考生对课本的主干知识、核心内容都不知道、不清楚,那就根本无法做题,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和复习中想办法让学生掌握住基础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牢固记忆,把好记忆关。因为牢固记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只有考生头脑中有知识积累,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整理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用。如果考生大脑中一片空白,做题时要想提高分析、归纳、整合能力是不可能的。

3. 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考题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考查能力、关注发展。开卷考试是中考改革的延续和深化,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基础知识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每一课的目标要求中都明确有识记的内容。而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的,对于有些内容不仅要理解,更需要强化记忆和牢固记忆。有些学生误认为开卷考试可以不用看书了,只要考前老师划划重点、编编查阅目录,考试前临时看看,考试时翻翻书、照书抄抄就行了。其实,开卷考试的试题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考题中较少或根本没有能直接在课本或资料中获得的内容, 带进考场的课本或资料对学生也只能起到知识提示或知识再现的作用。平时不努力记忆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只知道在考前搞临时突击的学生,尽管带了很多资料进入考场,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指望翻书抄现成答案获得高分是不可能的。因此,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由此看来,开卷考试对知识识记的考查并没有淡化。如果考生对知识框架、知识脉络以及部分具体知识点掌握得不细不全,那势必会影响问题解答的准确度和全面性。即便是开卷考试,也同样要求考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的、易混的内容强化记忆。另外,开卷试题除去考查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外,还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政治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对一些重点的、易混内容的牢固记忆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和提高。

二、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1. 教师要注重教法。

(1)教师要注重教法,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开卷考试强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真正弄懂、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知识、时政知识的系统网络,然后教会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形成系统,因为只有知识系统,答题时才能运用自如。

(2)教会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重视对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理来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记住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结果面对开卷题所设置的新情境、新问题,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课本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把各知识点、知识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掌握好。

2.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熟记基础知识。实行开卷考试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对教材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好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对于教材中的基本国情、指导思想、基本国策等,一定要熟练掌握。要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须掌握的,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哪些知识点是容易混淆而又是必须弄清楚的;哪些知识点是有跨度,需要进行前后联系、对照起来综合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必须与实际结合起来理解运用的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悉教材,而且对于指导学生准确地找到教材的有关知识点、提高答题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开卷试题的开放性很强,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一定要熟悉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构建起知识结构。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4)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方式。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感受数学发展的乐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经验,针对几种不同课型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作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法有: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整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建构性,主张知识网络化。即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并对知识结构网络化。这种方式对揭示知识规律,认识知识本质有很好的帮助。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测--引导论证--运用结论。这一过程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引导学生发现推理,形成知识,满足学生的期待,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习题要以变试题为主,变式训练可采取如下方式:

1、一题多问式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做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2、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3、一题多变式,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习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 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的核心是方法,因此本课型应采取边讲边练习的模式。教师精讲方法和步骤,学生再进行巩固练习,这样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 、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讲评课教学采用“变式训练模式”,基本程序是:查找漏洞--分析原因--针对练习--交流总结--变式训练。讲评课不同于前两种课型,它是学生对知识补漏的重要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透彻,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可酌情考虑是否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方法,时间分配大概是教师讲30~35分钟,学生练5~10分钟,然后课外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巩固所学方法。

四、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课前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

复习课从课堂效率来讲是最难讲的课。因而,在复习题目的设计上,无论是课前巩固练习还是教师的精选例题或是巩固练习都要按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选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作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奇特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数学教师应顺应时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学新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强适应型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5)

一、讲清基础知识,做好巩固知识的准备。

我们要从基本知识入手,基本知识包括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这些基本知识,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和大纲,不但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弄清楚各原理和概念的外延部分,全面系统地教授知识。

概念是构成思想品德课体系的细胞,概念的教学是学习其他基本知识的基石。教师必须讲清概念,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其他基础知识点,正确领会和应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概念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例如,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时,要讲清楚“遗产问题”,就必须依次弄清以下概念:(1)财产所有权;(2)被继承人;(3)遗产;(4)继承人;(5)继承权;(6)法定继承;(7)遗嘱继承;(8)遗赠。这样,学生才能对“遗产问题”有全面清晰的认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传授的每一知识都应该有根有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语言,也不能把有争议的东西教给学生,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对知识的混乱不清,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二、加强复习、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复习能使我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避免遗忘。复习的过程,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练习知识的过程。通过整理和练习,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得到巩固。正如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彻底的境地。”教师在教授每一堂课时都应准备相应的、充足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一般练习,到重点练习,再到精练这一过程。最终,教师对练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出错率高的题要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从而达到夸美纽斯所说的“彻底的境地”。

同时,要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想法。有的学生一上完课,就把书本一丢,万事大吉不管了。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是一门“冲刺性的学科”。平时既不预习,又疏于练习,临到考试,背一阵就完事,如此,记忆得不到巩固,知识掌握不牢靠,是很难获得好成绩的。

在九年级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的教学中,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对依法治国四个基本要求的地位混淆不清,既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哪个是前提、中心环节、关键、必要保证搞不准确,不能一一对号入座,于是,我采用简表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回炉,理清头绪,使之条理化,一目了然,即: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前提有法必依——守法——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执法——关键违法必究——追责——必要保证

通过又一次的对比练习,学生的记忆得到深化,消化理解了知识点,达到了通过复习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也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知识在运用中升华和巩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产生兴趣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方法教给学生,而不能光教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模框框。

思想品德课中的基本观点是经过理论证明和实践检验的,是真理性的认识,是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我们分析问题的依据。在教学中,如果将基本观点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分析,巩固知识的效果会很好。

例如,青年人李某说:“我将来不准备继承父母的遗产,故我也不赡养父母。”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不对”这个结论,但要巩固知识,关键是运用有关的观点来进行具体、正确的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要运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知识点。首先,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虽然它是以公民的自觉性为基础的,但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公民不履行法定义务,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是不行的。其次,将来不继承父母的遗产,不能成为不赡养父母的理由。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父母尽了抚育子女的义务,年老后就有享受子女赡养的权利;子女享受了父母抚育的权利,就应在成年后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否则,就是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这就与我们所学的基本观点相悖,因此,李某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互动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固态相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05-02

固态相变理论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必修内容,是从事金属材料工程的科技人员手中的一把钥匙。传统的固态相变课堂教学是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机械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如何创造条件,改进教学方式,实施有效和谐的师生互动,变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启发式学习,是如今固态相变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就固态相变课程课堂互动与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设计进行一些探索。

一、课堂有效互动的重要性

固态相变课程教学中,课堂活动的有效互动是参与式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记忆,理解越深,记忆就越牢固。学生通过参与,受到启发,从而找到并解决认识过程中知与不知的矛盾。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并自发地分析和归纳总结。

1.影响课堂有效互动的因素。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以知识为媒介,形成的具有稳定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标志不在于互动的多与少,而在于互动的有效性,即师生之间交流的质量[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质量课堂互动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双方毫无局促,轻松愉快的交流,达到最高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活跃、平等的课堂环境更需要融洽的氛围。教师热情高涨,平易近人,学生往往敢于积极发言,好学乐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寄希望于教师告知答案。通过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有机会发现并诱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开阔学生不断发展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有信心参与更多的互动。

2.促进课堂互动教学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的责任意识,才会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寻找促进课堂互动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教师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为学而教、以教促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讨论、辩论、案例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摆脱机械传授知识的沉闷课堂氛围,学生越发积极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就会出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气象。同时,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各种辅助的交流工具,时刻了解学生的各种诉求,促进沟通,加强友谊,为日后课堂教学互动奠定基础。

二、固态相变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

固态相变课程的内容涉及相变的热力学、动力学、晶体学、组织学、性能学等,学习的重点是固态相变的物理本质和相变机理,是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的目的侧重于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机制,理解上述转变发生的方式和过程,而很少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轴承在精加工时发现裂纹”的案例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能运用热处理理论知识,寻找金属零部件开裂的原因,了解金属材料加热及保温过程的重要性等。

1.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案。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必须注重课堂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不能代替教材,案例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子”,是吸引学生的“载体”,仍需要系统地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②案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用于师生讨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灌输讲授;③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引导者和推动者,不是唯一的讲解者,学生是案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有效地互动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2.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的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教师必须同时借助课堂讲解、提问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固态相变的教学实践看,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或许对于知识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感性认识也不强,对于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更是模糊不清。利用固态相变在科研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典型应用,如齿轮、轴承、弹簧、工具等零部件具体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及原理,这些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实例会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互动,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时课堂的合理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①经典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的科学选择是案例教学课堂互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固态相变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及一般规律、奥氏体的形成、珠光体及共析分解、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及回火转变等,金属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过程都会或多或少涉及这些基础知识。因此,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凸现每一个案例背后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归纳出需要重点讲授的理论知识。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所讲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弄清该问题与课程知识点的关联。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还要提前预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找到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并对案例提出个人的分析意见。②课堂上的互动策略,精心选择的案例可以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环境的差距。案例在引入时,教师需要阐述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介绍案例讨论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如课堂讨论的时间限制、程序安排、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熟悉案例,让学生尽快思考案例的科学本质[3]。课堂提问是案例教学中组织和控制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情境,有助于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考。设计的问题除了要具有启发性外,还需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问题应该是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纽带,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归讨论的主题,师生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分析、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最终实现从具体案例分析过渡到学习一般理论知识的过程。③归纳理论知识,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归纳或演绎专业理论知识。教师通过点评学生的讨论,对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延伸,点明该理论或知识点在固态相变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在此环节,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以便于今后能更好地进行案例讨论。同时,教师有必要对案例进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原理、规律,并对该理论知识进行更加翔实的阐述,使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例如,金属零部件在精加工时发现开裂现象,需要与材料的奥氏体化、淬火等热处理工艺过程联系起来,寻找材料发生开裂的原因及其科学本质。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固态相变课程的教学效果。科学地运用好案例教学,需要避免案例选择的随意性和案例分析时的就事论事。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课堂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4]。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案例教学本身的局限性。通过经典案例概括的知识在整个知识框架中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往往会误导或限制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生产问题。固态相变案例教学只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固态相变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进行科学地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5]。因此,只有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的固态相变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固态相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总之,案例教学作为固态相变课程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案例的选择和课堂的设计既要符合固态相变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又要发挥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优势,最终实现固态相变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两者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彪,宣恒农.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析[J].江苏高教,2012,(3):78-80.

[2]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3]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固体力学基本知识篇(7)

一、巩固检测型作业的设计

巩固检测型作业一般用于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一书中“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沿革”“信息表达”“信息技术与社会”等章节。目的在于巩固学习效果,以作业来检测和复习课堂所学。

【案例描述】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关于Rnd()函数的课外作业的设计

1.目标:让学生巩固理解Rnd()函数的功能是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能够运用Rnd()函数给变量赋一个具体范围的值。

3.作业设计

【案例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函数的学习,学生易学易忘。本例中作业设计,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三种不同形式及不同深度和广度的题目,让学生从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逐步达到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

巩固检测型作业,既能加深学生知识的记忆,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保证双基的有效落实,又能弥补课堂知识应用上的不足,是巩固、检测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巩固检测型作业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设计应有针对性。巩固检测型的作业设计要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出发点,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制定作业内容,力求让学生花最短的时间达到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作业设计应具备层次性。一方面作业的设计要呈现一定的梯度,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状态,在兼顾重难点的前提下,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作业中获益,实现差异性发展。

二.应用拓展型作业设计

应用拓展型作业其本质是让学生完成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作品的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设计应用拓展型作业时,首先应明确作业中的学习任务包含哪些主要知识技能,并确保这些知识技能涵盖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

2.层次性。既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内容类似的基本作品,又能让有创造性的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继续探索和实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生活化。一份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恰当地融入到信息技术作业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作业,能够架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到生活之中。

【案例描述】

高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图片素材的采集与加工》课外作业设计

设计背景:我校上好这一部分内容时,临近元旦,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笔者因“时”制宜给学生制定了“元旦晚会节目单的制作”的课外作业。

1、制作主题:元旦晚会节目单

2、素材(略)

3、制作要求:

(1)制作一份正反面的A4纸大小,最终对折的节目单;

(2)所提供的素材为必选;

(3)可以添加其它素材,画面美观整洁。

(4)保存为 “班级+姓名.psd ”和“班级+姓名.jpg”

【案例分析】

在完成上述作业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Photoshop软件中图像基本属性的设置、常用工具的使用、图层的基本操作,具备完成一个简单作品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做好制作要求的第1和2两点,即可完成课外作业,强化所学知识技能;作业的第3点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富有色彩、充满趣味又实用的作业,不再是学习负担,而是学习乐趣。

应用拓展型作业的使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结合个人喜好,主动思考、感悟,竭尽所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一过程,成功化解了“课堂时间限制,学生只能简单模仿”的矛盾,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作品制作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当学生现有知识技能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设计时,更加刺激他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渴求,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应用拓展型作业主要针对实践操作类型知识系列。例如,《信息技术基础》中“数据库系统”、“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应用》一书中“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算法与程序设计》一书中的“算法实现”等。

三.预习导引型作业设计

预习导引型作业,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明确将要学习的课程学习目标,了解其重难点,并试图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形式上略有差异,但在总体上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导引。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中《Do while循环语句》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导引型课后作业的设计。

【案例描述】

1.学习目标

(1)掌握Do While语句基本格式;

(2)理解Do While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Do While语句编写简单程序;

2.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Do While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学习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3.学习导引

(1)画出算法的三种基本模式的流程图。

(2)常见的循环语句有两种形式,其中通过次数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通过条件控制循环的计算过程的是 语句。

(3)写出常用的DO语句的格式: 。

(4)写出下列两个程序的循环条件、语句块及执行完后S的值(程序略)

(5)将下面两个循环流程图分别改写为VB语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