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7 14:52:38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智能高分子材料;智能给药系统;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B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06-01

智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高分子材料,又名智能聚合物、环境敏感性化和物等,它随着外界环境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自身性能的改变,比如在温度、压力、磁场等不同因素影响下,其外在形状、电场、面积大小等随之做出相应改变,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智能应用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不但在建筑工程、化工、高科技领域得到充分发展体现,近年来,智能高分子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学领域,特别体现智能给药系统的应用上,预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智能高分子材料具体可分为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半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天然智能高分子材料,下面,我们具体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

一、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是智能高分子凝胶,它是由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和低分子介质组成的多元体系结构的一直合成智能高分子,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在体积大小上的收缩、持续或间断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收缩和溶胀的性能。因此在智能给药系统中,发挥其自我调节和反馈的功能,智能高分子凝胶粒具有感应温度、血糖、磁场等性能,并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保持收缩状态,当其收到病情信号时,体积膨胀从而扩散到身体病变部位,扩散药物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功效,对智能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此外,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类是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同样在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由于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类具有可生物降解、化学稳定性高、无毒无害等优点,大量被用于注射给药系统中,并且在肿瘤药物治疗中,可生物降解的聚酯类相对于其它游离药物具有减缓肿瘤生长等功效,有效地解决了医学领域许多棘手的难题,在智能给药系统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展。

二、半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

半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作为智能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毒性小、粘度大、溶解度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在人体的释放速度,增加药物吸收程度、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效等,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缓释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利用中,发挥了其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智能给药系统中,蛋白质或肽类药物既可以在保持其生物活性的同时,又提高了载药量,是一种适合在肠道定向给药的特殊蛋白质药物递送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药物降解,起到了提高药效等作用。此外,对于心脏病等疾病,利用半合成智能高分子材料设计一种时控型的药物释放系统,按照药理学和患者病情定量给药,从而发挥其药效和并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三、天然智能高分子材料

相对于合成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智能高分子材料特别具有良好的生物溶解性、天然无毒性等优点,是医学领域特别是智能给药系统中应用广泛和发展前景宽广的一种智能高分子材料。具体表现为壳聚糖、海藻酸盐、明胶三种类别。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溶解性、生物活性、粘附性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结肠定位系统、缓控释、蛋白多肽等给药系统中,并且壳聚糖可进行交联。酯化等多种化学改性,从而研究制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并通过各种研发,研制了各种壳聚糖凝胶给药系统,提升了其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地位,大大扩展了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海藻酸盐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与蛋白药物领域的结合,通过各种化学反应的作用,提高蛋白物的活性,制成各种蛋白质药物给要系统,提高了蛋白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加有利于患者治疗;再次,利用明胶和葡聚糖半互穿网络结构研制成的脂质微球,是一种双重刺激响应的半互穿网络系统,这种系统对于治疗多种复杂疾病具有良好的功效,在控制明胶相变温度变化的前提下,研制的半互穿网络结构水凝胶,具有特殊的控制脂质微球降解的功效,此外,脂质微球从凝胶中释放的基础是A-糜蛋白酶和葡聚糖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因此这种可生物降解的水凝胶构成的半互穿网络系统,在医学领域很有发展潜力, 不但阻止了单一酶存在导致的药物快速降解负面影响, 而且当在两种酶同时存在时, 药物才能从脂质微球中释放出来, 从而起到了药物缓控释释放的效果,从而实现智能给药系统对于疾病的综合治理,在医学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伴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应用材料,已经普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发展事业,不仅体现在国外的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我国,智能高分子作为一种高科技研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智能材料在医学领域更是得到了长足和充分体现,对于在治疗各种疾病,制备多种给药系统的应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智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且通过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智能高分子材料越发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智能化的透析病理生理,制备兼具多种功能的智能释放药物系统,在我国医学领域必将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胜兰,杨庆等.智能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03).

[2]陶宝祺.智能材料结构[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9(07).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2)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事业的进步。这个神秘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休闲娱乐模式,增强了现代人们对旅游事业的追求,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品味。如今,旅游景点已经成为集自然生态观光、餐饮、娱乐、水上运动于一体的旅游基地。这类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以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为例,龙子湖是国内最大的城市内湖之一,湖景区集风景怡人的自然风光、韵味无穷的人文景观为一体,其旅游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龙子湖生态旅游具有高品位的地理人文景观资源,在旅游业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一席之地,其生态研究与开发必然向一定的主题化方向发展,并最终将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龙子湖;效益;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58-0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龙子湖处于蚌埠市内东区,它与周围的山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景区景观。龙子湖水从西芦山发源,沿其分水岭连绵,河水岔口向东、南、西面延伸,将高地水集中到河内,再将汇集的水向北注入淮河。龙子湖作为蚌埠市内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对蚌埠市打造山水园林城市起着打头阵的作用。

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龙子湖本身存在着需要改善或解决的的问题。龙子湖水源近、水流短,再加上流域内的山峰较高,地势落差大,造成水流汇集速度快,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淤积现象随之发生,淤积长期积累降低龙子湖本来的防洪除涝能力,在汛期的时候,加上淮河水位顶托的作用,周边地区洪涝旱灾害会加剧。

此外,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也对龙子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农业、渔业的快速发展,污染速度快,面积大,与之相对的清淤次数却较少,这些对龙子湖的水质都造成了影响。

龙子湖近几年投入了一项重大项目――龙子湖及周边综合治理和生态开发项目,该项目旨在改善湖区环境。其中的西岸滨湖新区项目由蚌埠经济开发区委托美国易道公司进行规划编制,以期在开发建设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尝试。该项目的实施,对于美化城区环境,使城区环境更适宜人居,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此外,该项目不可忽视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城市的品味,提升城市的形象。

1.2 研究意义

(1)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产业本身作为可持续的产业,正面效应较强,发展前景良好,具有积极作用。且该产业是一项综合型产业,同时集结了第一、二、三产业,产业之间还可以产生互动作用,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可小觑。

蚌埠市的发展处于转型期,需要好的项目来拉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且是针对龙子湖――这一城市的代表性景观进行开发改造,可以充分吸引当地的开发商,也可以直接给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2)社会效益。

首先,进行龙子湖生态开发项目具有社会示范作用。2002年,龙子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部级生态示范区,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生态旅游项目研究与开发可以更好地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具有社会影响力、感染力。

此外,龙子湖区景区内存在着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处古迹或遗址,进行生态开发对于社会人文教育的推进也能发挥作用,培养人文情怀。

最后,通过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可以解决一定数量人员就业问题,给社会注入一定的稳定因素。

(3)生态效益。

龙子湖水面面积8.4平方千米,其广阔的面积通过天气与环境等因素对当地的状况影响较大,可以说当地人的生活、居住环境与其息息相关。进行生态开发对于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环境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在保护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加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另外,该项目响应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用实践响应政策。

2 对龙子湖的现状分析

2.1 优势

龙子湖地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应该在城市区域的范畴内进行全局考虑,而不应该仅仅当成一个孤立的风景区来看;城市化的快速扩张使得城市有机会以龙子湖为焦点,塑造城市新形象,以服务不断增长的本市居民及外来游客的需求,打造风景宜人的环境,争取增加投资力度。

(1)交通便利:基地周围交通便利,铁路运输发达;(2)政策支持:政府对基地发展给予较大的支持;(3)商业发达:是蚌埠市的主要商贸较发达的地区;(4)地理位置优越:龙子湖沟通贯穿新城区和大学城区的经济发展,是沟通主要经济发展区的纽带。

2.2 劣势

(1)经济状况:蚌埠市就全国来说,经济发展虽然卓有成效,但速度相对较缓慢,所以本地居民市场相对较小,仅80万人左右,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对较低;(2)城市面积:蚌埠市面积相对较小,目前还不是华中地区的重要市场基地,特别是跟南京、合肥、徐州等两个小时车程以内的大城市相比;(3)路况因素:就目前现状来说,通往项目基地的很多地方的现有公路尚不完善;(4)知名度:就目前来说,蚌埠市作为一个商贸或旅游城市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还较低。

2.3 机遇

(1)十七大以后,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对龙子湖的生态开发完全符合时代潮流;(2)蚌埠的铁路运输相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也便于吸引大量游客;(3)龙子湖东边临近大学城,西边是新城区,城市区位比较好;(4)近几年蚌埠市的风景区有了较快的发展,像嘉年华、凤阳等,这也给龙子湖带来了潜在游客;(5)随着高铁、动车的开通,将进一步沟通蚌埠与周边及其他大城市。

2.4 挑战

经调查发现,龙子湖目前湖水水质较差,水质的改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龙子湖的发展,但是其周边的住宅开发项目过多,住宅供给过多,而蚌埠的拓展计划必须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

2.5 龙子湖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1)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状况的改善,使人们开始加大对龙子湖的关注力度;(2)龙子湖水面面积大概有七八平方千米,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约36.2平方千米;(3)目前,龙子湖开发较小,受破坏力度较小,生态基础较好;(4)要改善现状需要花费大笔资金,这对于经济不够发达的蚌埠来说是一大难题。

3 生态规划

3.1 景点规划

将龙子湖依据地形、地貌以及后期的人工景观设置,进行重点建设,其中重点规划建设的景点包括:(1)踏雪寻梅。依地形优势规划建设“中华梅园”。在观赏梅园景色的的同时,传播梅花坚强品格,以此来提升人文品位,并成为居民休闲游玩的最佳选择。(2)龙湖明珠。以标志性雕塑为主,它展现着蚌埠市的古往今来,是蚌埠市的新地标。(3)水街夜影。用人工堤来构造滨水园林步行街,水路陆路相结合,成为体验蚌埠民俗生活的最佳场所之一。

3.2 植被规划

3.2.1 植被规划基本原则

植被规划的基本原则为植被的因地制宜原则、植被季节变化原则、植被分布的比例恰当原则、植被群落绿化为主原则,龙子湖公园的植被规划必须依靠基本原则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效益性和观赏性并举。

3.2.2 植物群落模式的选择

(1)观赏型植物群落。以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为主,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龙子湖沿岸、观赏小道系统以及各景点中,主要作用是供游人观赏,该类群落植物在所有的植物群落中起着点睛作用。

(2)生态恢复型植物群落。该群落是龙子湖公园生态绿化的主体,由于龙子湖公园在开发前以农田和湖畔湿地为主,公园的开发会使得这里的植被破坏,但是为了生态环境所需,大量种植生态恢复型植物,有利于保护龙子湖水质及周边环境。

(3)科普知识及文化环境类型植物群落。科普知识及文化环境类型植物群落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教育学习价值。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来植物园参观,不仅有利于孩子知识的增长,还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

3.2.3 植物群落实施规划

本次规划主要从景观和生态方面出发提出群落组合的模式,从景观方面,植被的种植要与现有的人工、自然景观相适宜;从生态方面,不能破坏生态环境,遵循所种植植被的生长环境,以保护水域生态圈为主,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

3.3 水域生态建设

龙子湖公园的主体是水域广阔的龙子湖,所以对龙子湖的保护是公园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对龙子湖周边的各种污染源要实行“双达标”;二是加强对水域内鱼类的合理捕捞,使得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3.4 交通组织建设

景区内的滨水人行环路是景区二级道路,设置路面宽度为1.2-3.0米。而景区内的次环路是作为沿龙子湖的滨水游路,将路面宽度设为0.9-1.2米。在龙子湖的环湖道路上特地建设了自行车道路,响应了健康生态的主题,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应该在环湖旅行项目上被提倡。从水路交通来看,水路交通分为游船码头和水上游路,设置公用码头和专用码头。这样的交通组织,不仅丰富了游客游玩的方式,使他们充分享受龙子湖公园;同时,以游船为主的交通也是景区经济收益的来源。

4 成果

今年9月份,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市城乡规划局就龙子湖发展联合编制并出台了总体规划,并且已经通过了省政府的审批。根据总规划我们了解到龙子湖风景区三面环山,总得占地面积约有44.10平方公里。通过对龙子湖的生态的研究与开发,现如今,龙子湖已经成功申请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在龙子湖的桥头公园和跨湖栈桥已经完工,531米长的栈桥跨越在龙子湖的西边,2400米长的驳湾延展到龙子湖面上,龙子湖桥头公园位于龙子湖风景区内龙子湖景观大桥的西侧,占地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共耗费约1.6亿元人民币,是蚌埠市的著名景点之一,取名为蚌埠市滨水公园,而且现在龙子湖桥头公园已经开工建设并今年年底就可以基本完工并开园,它将成为蚌埠市造滨水城市新形象的一大景观代表。滨水公园预计设有亲水、门户等五大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域。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市民的具有高品位的休闲、文化及运动场所。日前,美国城市土地学会在新加坡公布了“2010年度ULI亚太区卓越奖”的获奖名单,项目名单共有五个,而龙子湖桥头公园的一期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本年度该奖项共有两个中国项目入围其中,但是龙子湖最终凭借其生态特色成功夺奖。

5 问题

近年来,龙子湖景区的开发与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问题出现。

从经济方面来看,该项目耗资巨大,工程量大,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是必要因素,从该项目目前情况来看这一点还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从蚌埠市近年来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隐患。

从技术方面来看,要改善龙子湖的水质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目前蚌埠市在该方面的水平有限,技术发展需求较高。

从环境因素来看,龙子湖景观开发对于周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人造景观建造、过度的填湖造地等开发建设措施,使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本身最卓越的能力――净化能力变差。此外,除了景观本身开发过度,与之相关的周边房地产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由它带来的污水若处理不得当或不到位,湖水污染会加剧,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会下降,人与自然的矛盾自然而然会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志胜.开发区的治理与变迁-对皖北蚌埠经济开发区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

[2]江天远.赵飞鹤.蚌埠龙子湖风景园林规划[J].建筑学报,2005,(08).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3)

居住区景观评价可以分成反映视觉美的美学评价和全面反映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景观美学评价主要源于欧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保护自然风景资源兴起的风景资源美学评价。风景资源美学评价被公认的有四个主要学派:专家学派(expertparadigm)、心理物理学派(psychophysicalparadigm)、认知学派(cognitiveparadigm)和经验学派(experientialparadigm)。专家学派遵循形式美原则,将景物拆分为形体、线条、色彩、肌理四大元素进行评价,并常将生态学原则作为评价标准,此方法虽然由于其客观性在欧美官方评价中占有统治地位,但人们质疑风景质量和基本形式元素并无显著一致性;心理物理学派将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反应的关系,常采用照片作为媒介,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模式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认知学派相比心理物理学派更加主观一点,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认为为了人的舒适风景既要有“可解性(可辨识性)”,又要有“可索性”(可不断被探索、包涵无穷信息的特性);经验学派是最为主观的一种模式,评价时用历史的观点对评价人及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加以研究,严格来说它属于定性研究,主要是为了解释景观而非得出景观的优劣[10]。目前居住区景观评价中常用的美学评价方法均来自心理物理学派如SBE法、LCJ法、BIB-LCJ法、SD法等。这四种方法均可以照片为媒介,不同点在于,SBE法通过照片评价得出主观的审美态度评分值,还可以对景观因子分解得出客观的风景成分量化值,进而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相关性[11];LCJ法则是对于多幅照片进行比较,得出其风景质量排序;BIB-LCJ法是对LCJ法进行改进,运用BIB设计表对照片进行编号、分组,使得评价过程更加方便合理[12];SD法需要筛选足够多的形容词,对设定评判的等级尺度进行评价,然后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景观质量的影响因子。此外还有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法(PPI),其通过测定被试者在观看照片时的生理及心理指标评价不同景观对人的影响[13]。居住区景观综合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两种。二者均需要建立分层的评价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或专家意见法(Delphi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不同在于,前者只需把每个指标得分分别和权重相乘,然后相加得出总体评价得分。而后者则引入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将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分级,将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分层定量化,再以矩阵乘积的方式进行加权,如此可更加客观准确地进行评价;对于多级综合评价模型,用此方法层层递进最终求得总体评价值,就叫多级(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14]。

2我国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在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周春玲等认为SBE法是景观美学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此方法测量居民对居住区绿地的景观偏好度,并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对景观质量影响较大的景观因子[15];蒋凯光等采用SD法评价了合肥市内4所居住区景观[16]。在综合评价方面,唐东芹等在选择对园林植物景观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17];温化等通过对现有景观评价指标的筛选建立了层次模糊分析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18]。

3我国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学者在寒区居住区景观评价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还集中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寒区居住区的适居性等方面,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对寒区居住区景观进行定性评价研究。在定量评价方面,王刚等用SD法量化评价哈尔滨市3处居住小区的景观,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哈尔滨市居住区景观发展趋势及其视觉效果的评价结构[19]。徐岩岩等用BIB-LCJ法和SD法分别对哈尔滨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20]。石平等用SBE法对沈阳市典型居住庭园的植物配置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最佳植物配置模式[21]。

4结论与展望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化学合成制药;现状;发展前景

化学合成制药是制药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仍是化学合成药物。化学制药的工艺特点: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目前全球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达2000多种,全球制药产业一直呈现高增长的趋势,近年来市场规模正以每年平均近10%的幅度递增。占世界人口20%的经济发达国家享有世界医药产品销售总额的80%,在不同国家之间药品消费层次有显著差异。

一、化学合成制药的现状

(1)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化学制药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而新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些发达国家在此领域中的资金投入仅次于国防科研,高投入带来了高产出、高效益,某些发达国家制药工业的总产值已跃居个行业的第五至第六位,仅次于军工、石油、汽车、化工等。它的巨额利润主要来自受专利保护的创新药物,制药工业也是一个专利保护周密、竞争激烈的行业。

(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在现代化的制药企业里,根据机器设备的要求,合理的进行分工和组织协作,使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各个工艺阶段、加工过程、各道工序以及每个人的生产活动,都能同机器运转协调一致,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否则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生产企业不仅要遵守《药品管理法》,还必须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制新药需遵守《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3)新药层出不穷,品种更新加快。创新药物研究就有明显的群集现象,及一个重要技术突破及其市场成功性示范作用,迅速促进了技术扩散和模仿,而广泛的技术扩散和模仿造就了成群的、相互关联的技术进步成果。例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它们对细菌的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近40年来已化学合成了三万多个化合物并进行了抗菌筛选。据报道这类品种已突破传统的抗菌作用领域,在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方面有新的作用。

随着合成药物各大类别的系列产品陆续上市,发现新的药物单体化合物的速度在减缓,研究开发费用越来越高。在近年上市的新产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癌药物占主导地位。

二、化学合成制药的发展前景

(1)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从药用植物中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发明新药仍是今后合成新药研究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由于细胞及分子水平的活性筛选方法的常规化和分离技术的精巧化,有可能从植物中发现极微量的新的化学结构类型。同时,通过现代的筛选模型重新发现20世纪已经筛选过的植物化学成分的新用途,也为合成新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2)有机化合物仍然是今后合成药物最重要的来源。继续对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分离的已确知化学结构的新化合物,研究其化学合成方法,仍是合成新药的任务之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病毒及艾滋病、老年性疾病、免疫及遗传性等重要疾病的合成药物是21世纪重点需要开发的新药。

(3)从天然来源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将有较大的发展。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增加,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一种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愈来愈短。这种情况促使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在21世纪会得到特别发展。通过对土壤进行随机筛选,发现新结构类型抗生素已经很困难。半合成及全合成抗生素在以后将会得到特别的发展。

(4)模仿性新药研究是化学合成药物永恒的主题之一。模仿,但不是一味的仿制,即在不侵犯别人专利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分子结构改造或修饰,寻找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并在治疗应用上具有某些优点的NCE,这种新药研究工作的投入较少,但仍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5)药理学进一步分枝化为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受体药理学等,使化学合成药物的有效药理表现更加具有特异性。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会紧密地推动药理学科的发展,药理学的进展又会促进化学合成药物向更加具有专一性的方向发展,使其不但具有更好的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更加减少。

(6)手性药物的开发将得到更大的重视。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生命活动中一些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核酸和酶等,几乎全是手性的。消旋药物中的一个对映体往往能很好地与手性大分子契合而发挥预期的药理作用,另一个对映体则往往不能很好地契合而成为无效对映体,或与其它大分子契合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具有毒副作用。

(7)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成就,将对临床用药产生重大影响,不但会有助于发现一类新型微量内源性物质,如活性蛋白、细胞因子等药物,也为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特别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8)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上世纪60~70年代,仪器分析(光谱、色谱)学科的逐渐形成,加快了化学合成药物开发的速度,使化学药物质量可控性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进入21世纪,一批带有高级计算机仪器的发明,分离、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分析方法进一步的微量化等将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更加提高,开发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

(9)组合化学技术将在新药的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组合化学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中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它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的进程。组合化学技术将一些基本小分子装配成不同的组合,从而建立起具有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库,再结合高通量筛选来寻找到一些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组合化学的优点在于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合成大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克服了过去只靠从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先导结构的局限性,为发现药物先导结构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方法。

(10)计算机设计新药研发前景良好。经过半个世纪的积累,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合理药物设计的新药研究和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21世纪,酶、受体、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会一个一个地被阐明的,这给利用已阐明这些“生物靶点”进行合理药物设计,从而开发出新的化学合成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化学合成制药是制药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化学合成药物仍然是最有效、最常用、最大量及最重要的治疗药物,也是当今世界大制药公司新药研究的主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anrui2009good”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入市场化运作,2020年4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委托景洪市商务局与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协议》,并不断整合企业,继续深化推进项目持续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服务

1、持续市场化运营。与景洪市商务局续签了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合作协议。将再接再厉打造景洪市示范县升级版,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项目申报。

(1)景洪市申报“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由于景洪市不是贫困县,未获批。

(2)景洪市申报全国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督查激励典型县,荣获全省评分第二名,2020年9月,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统筹下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存量资金的通知》,景洪市荣获奖励资金500万用于继续实施和加强农村电商项目。

3、加强对站点的运营管理,接入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提供运营指导支持。对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州分公司共同整合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及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确定45家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于2020年5月22日在西双版纳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召开了2019年度景洪市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奖励表彰大会暨2020年度电商运营研讨会议。会上表彰了2019年十佳服务站和农产品上行网销奖励,并对2020年的电商发展做了规划,会中就邮政快邮驿站共配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深入讲解。

4、参展。组织景洪市优秀电商企业、淘宝主播达人、快手主播达人参加景洪市第二届东风柚(东试早柚)文化节,18位扶贫主播参展文化节,开展柚子直播推广。

5、平台合作。2020年10月12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邀请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一行6人考察团赴景洪市对普洱茶直播电商发展情况及直播基地落地可行性进行调研。

6、开展以直播为主的助农活动,带动农产品上行。

(1)2020年1月,勐养青枣节,景洪市公共服务中心组织了8位主播利用快手、淘宝直播平台宣传和销售青枣,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51.4万次。以景洪曼回短怡农水果种植专业电商平台和直播团为主,通过电商已经出货400余吨,20余万件。其中2.5kg装的大果最受市场热捧。

(2)疫情期间,景洪市农产品面临滞销,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与嘉宾邀请著名主播薇娅前来助力,联合了傣乡农特、南拾、云上春天、滇云蜜雨、果域皇旗舰店参与了直播助农活动。4月15日,通过1个小时的公益助农直播活动收获累计超过1945万的在线观看人次,售出农产品共计195759份,销售额达5246682.35元,有效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户村民。

(3)疫情期间,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栏目组,在官方微博开通“助农小店”,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8家企业入驻微博助农小店和京东云南扶贫馆。

(4)2020年5月22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市委副书记杨华变身“带货达人”,推介景洪市优质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5)2020年5月至今,联合本地淘宝主播开展乡镇赶摆街走播带货,其中傣家小玉、雨林蜂蜜、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等淘宝达人直播销售初级农产品超过100万元。

(6)2020年9月30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甘村的90后快手主播佤族小伙匡科戌直播助销勐海县曼伞村果农的百香果5000斤,服务中心在物流运输、产品分级分拣、打包、售后方面提供保障!

7、疫情区间积极对接渠道和资源帮助西双版纳州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1)建立了西双版纳农特产品对接群,整合了耗材商、物流企业、合作社、基地主、渠道商等联系人以便产销对接。

(2)派出专员整理了各家供应商、合作社、基地主的农产品信息表及各种通行证模板专职对接各企业、农户的销售运输问题。

(3)通过西双版纳报、美丽景洪、景洪市电视台、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等15个媒体公众号帮助西双版纳州滞销果蔬信息,加大宣传力度。

(4)截至2020年2月27日全渠道累计销售果蔬10176.9吨,其中景洪5287.9吨、勐腊4039吨、勐海850吨。

(5)助力嗖嗖农超、龙乐公司同城配送业务实现无接触配送,给市民带来了购物便利,也解决了本地小型农户的滞销果蔬问题。

8、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上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1-10月份共实现入仓水果1401吨,共计出库486508单。

9、2020年1-7月电商交易额。

根据第三方大数据权威机构—北京欧特欧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景洪市网络零售额87142.2万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8796.9万元(农产品销售16923.5万元),销售量4300万件,同比增长27.8%;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38345.3万元。2020年1-7月,景洪市参与直播的商品数为4798个,投放率为31.5%;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0349万元,零售量678.4万件;直播场次达5049场,累计观看人次1896.2万人。

(二)电商培训总结

1、培训情况。2020年1月至10月30日,针对创业青年、返乡大学生及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电商合伙人开展了电商培训4期,共培训4972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其中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公开课培训,社交电商培训112人次,抖音短视频培训4737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60人次;高级直播电商培训班6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

2、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学院由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落地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网商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电商知识培训,并与省商务厅一县一品云品出滇组委会对接,为全市网商创业者接入128个县市的农产品供应链。2020年4月8日开展“人人当主播 寻源普洱茶”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揭牌暨第一期直播高级培训班,该次培训班共有21名学员参与并顺利结业,其中有四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名服务于建档拉卡贫困村的村服务站合伙人。学院为考核前三名学员及两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开通淘宝直播达人号。目前有四位达人通过带货初级农产品突破月销售额5万元以上。淘宝直播ID分别是:雨林蜂蜜、傣家小玉、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

3、引进企业,建成橙子网红孵化基地。

4、培育出7位持证的农村电子商务讲师、1位直播电商讲师,获得商务部旗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认证的T1级电子商务讲师资格证。

(三)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已建成一个市级邮件转运中心,完成县乡村三级体系建设。引进邮政快递和“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企业,重点与昆曼公司,金象公司合作,丰富发运班线,充分发挥洪市三级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共开设快递物流运输线路13条物流运输线路,其中航空线路1条,连接昆明、普洱,履盖全市所有乡镇和部分村委会,进出口邮件均能到村一级。

(四)电商扶贫

1、对接西双版纳州扶贫办、景洪市扶贫办,联合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大渡岗乡和基诺山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百香果苗共50000株,果子成熟后由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底收购。第一批20000株果苗已经在备货中。

2、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双版纳邮政公司、普文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景洪市濠米农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电子电话会议荣获“景洪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3、2020年5月20日对接了8款产品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上架的8款产品分别是西双版纳糯玉米、景洪特产有机新鲜牛肝菌、坚果花蜜、同庆号普洱茶、手工柴烧傣陶孔雀杯、爱伲小冬瓜猪肉香肠、有机刺山药挂面、橡胶树种子油(雨林坚果油)。将继续辅助更多企业完善产品标准化助力西双版纳农产品上行。

4、2020年5月21日将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产品推荐上架到京东中国特产·云南扶贫馆。

5、2020年6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协同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勐龙镇勐宋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到勐龙镇勐宋村委会蚌半村小组开展“电商助农扶贫”活动,活动中企业代表-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购贫困户茶叶1万元。

6、2020年?7月31日,景洪市商务局协同西双版纳中畅科技网络公司、景洪曼阁源果蔬有限公司、大勐龙桥头加油站三家爱心企业到景洪市勐龙镇曼戈龙村村委会小棵木村小组开展“电商扶贫,爱心捐资”活动,三家企业分别捐赠1万元,支持村委会改善村容村貌。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配合建设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原有的创业孵化中心和培训中心1/2部分划归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用,原签约办公入驻企业均签署了补充协议,从服务中心搬离。

2、景洪市大数据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于2020年1月到期,需要财政列支续费方可继续获取第三方权威检测数据,持续进行商务部数据每月报送工作。目前溯源码还有40万枚待使用,需要财政列支续费平台维护费。方可继续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转变农产品网销方式。以直播、短视频为手段,实现人人直播、村村直播的目的,使电商创业不再难。联合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西双版纳州分学院,建立市级直播室和直播产品库,鼓励本地网商、老百姓用新方法、新方式加入到电商创业的队伍中来。

(二)?加强区域品牌推广。联合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委宣传部、电视台,开展电商主题宣传季活动,以电子商务为媒介和手段,开展农产品线上促销活动。

(三)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出台更加符合现阶段的电商产业发展实际的招商引资、奖励扶持政策,吸引电商企业投资建设。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6)

1.生物气候学

生物气候学(Bioclimatology)是生态学和地理气候学的边缘学科,研究气候因子季节(年)变化和生物活动周期性的关联。基于对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空气温湿度等不同气候因子的分析,创造出符合人类舒适度的气候环境并降低人工建设的能耗。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早在2000多年前,在《空气、水和地点》中就曾提到物候概念,维克多·奥戈亚(VictorOlgyay)在1963年出版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主义的地域设计理论,以满足人体舒适度为出发点,关注气候和人类生理感受之间的关系,并把建筑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部分: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评价每种气候条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采取技术手段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感的矛盾;结合地段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感之间的矛盾。

2.生物气候图

生物气候图的绘制类型有维克多奥戈亚(Olgyay)的生物气候图法,B吉沃尼(Givoni)的生物气候图法,沃特森(Waston)法和马霍尼(Mahoney)法等,其中Olgyay的生物气候图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生物气候图以人体舒适度研究为标准,使用温度——相对湿度指数坐标。横轴表示相对湿度,即空气实际含水量和同温度空气饱和时含水量的比值;纵轴表示空气温度,可反应空气和人体之间热能的流转,坐标点表示空气状态,适用于潮湿地区的人体物理舒适度评价(见图1)。设计原理与人体的舒适度和得失热量以及大气状态相关。

3.国内外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及应用

建筑学领域对生物气候学应用研究主要着手于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使用日照角度、强度和时间来降低建筑能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师重点关注设计如何适应各气候带的建筑,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地域气候逐渐成为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继20世纪60年代,维克多·奥戈亚正式提出生物气候学概念,1980年代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建筑结合生物气候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990年代,B吉沃尼将气候研究拓展到城市规划领域。他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考虑》中系统分析了气候的成因及城市、建筑的影响因素,就不同气候区域提出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方法策略。21世纪后,美国的布朗和德凯的《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原著第2版)》(2008),史密斯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建筑:可持续设计指南(原著第二版)》(2009)从群体布局、建筑单体、材料构造三个层面的气候适应性和气候要素的关系着手,对生物气候建筑提出自身见解。吉沃尼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的气候因素》(2011)研究了气候因素及其对人、建筑和社会的影响。埃维特·埃雷尔等的《城市小气候:建筑之间的空间设计》(2014)探讨了气候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人类室外热舒适的问题。以建筑高效节能为起点,重点探讨了建立在建筑-人-气候的相互和谐上的自然通风、被动式太阳能和自然采光设计。杨柳《建筑气候学》(2010年)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创造舒适的低能耗生态建筑为目标,系统阐述了考虑我国地区气候影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气候分耩方法、气候调节策略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国内高校院系目前关于生物气候的建筑文献研究多从宏观生态建筑学角度做整体性思考,或绿色建筑技术角度着手设计,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气候环境、能源资源的研究专注于结合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研究成果较少,相对缺乏对生物气候设计的全面理论研究。

4.风景园林应用生物气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自然观推崇尊重人类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国际东西方大学研究员董斌先生提出的“科学堪舆学(运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和堪舆学说进行创意思维的设计科学叫做堪舆设计学)十八原则”中与城市气候密切相关的有因地制宜原则、建筑景观原则和改造风水原则。《园冶》(计成,2011)、《长物志》(文震亨,2012)、《草堂记》(白居易,唐)、《术藏》(谢路军,2010)等众多风景园林著作及相关文学作品都对景观的物候设计进行了理论经验总结,但多注重视觉描述和情感体验,缺乏科学数据论证。生物气候学可帮助设计场地获得高效高质的可持续发展。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是在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基础上,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流动,增加被动式能源使用,减少主动式能源消耗。对生物气候学的有效应用可为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多重效益:(1)经济效益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中国带来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发展压力。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紧凑型城市发展更需依赖生物气候能源的利用。免费绿色气候能源的使用可以节省能源消耗和设备购买运行的费用,可持续推进产业经济发展。(2)生态效益风能、太阳能、光能、水资源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热岛效应,在城市中实现固碳和碳汇效应,达到巩固城市生态环境,建立能源循环体系的目的。(3)观赏效益忽视生物气候特征的城市建设,极易抹杀城市的个性特征,造成千城一面的后果。地域性、本土性的生物气候特征是建设特色城市景观的大背景。冬冷夏热地区顺应水系,布局紧凑的风水村落格局;湿热地区出檐深远的干阑式竹楼;干旱地区外闭内敞的庭院式建筑,都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视觉景观效果,成为气候适应性景观的典范。

二、风景园林基础物候资料的建立

城市气候和人类的生理、心理关系密切,良好的城市气候环境可以让人的中枢神经保持正常状态,调节人的温热感和光电效应,促进身心和体力的恢复。物候单因子资料的建立,可为研究人体舒适度提供基础数据。中国百科大辞典将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包括海陆、洋流、地形、冰雪覆盖和局部下垫面的土壤植被特征)、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五类。大气科学词典则将其归纳为:辐射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地理因子。风景园林学科着重考虑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空间形态表达为主的实践研究是其改善人居环境的主要手段。在研究气候对人类的影响上,风景园林学主要关注由气候要素和风景园林空间结构形态构成的舒适度感受。运用三元论方法,可将三者的相互关系作如下表述

1.风因子

风即大气环流,其测量参数分为风速、风向,可用流场和流线表示,主要考量标准为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各季节平均风速等。现场实测、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是针对风因子的主要研究方法。风向可简单地从罗盘或云、植被的运动方向测得。数字式或手持风速测定仪一般宜设置在风向垂直线上,多次记录后算取平均值;并选择不同高度,比较风速的变化规律。风速、风向可由年或季风玫瑰图表示。风(即大气环流)是人体在室外空间中感知气候的重要因子,直接影响人体的冷热感受。注重物候条件的景观设计会充分考虑场地中空间组成因素的布置和组合,因势利导,营造舒缓宜人的夏季主导风向。

2.湿因子

相对湿度对于施加于人体的热负荷没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它对空气的蒸发力的作用进而影响身体表面排汗的散热效率,从而影响人体热舒适度。湿度的测量参数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湿度,多使用干湿球测量法和露点湿度测量法测量。绝对湿度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水蒸气的重量,并不能直接说明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是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与同温度时空气所含饱和水蒸汽量之比值,可以作为评价空气干湿的标准;露点温度是在未饱和湿空气水汽压不变的条件下,气温下降至出现结露时的温度。城市空气湿度多用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表示。

3.热因子

热因子由大气温度和热辐射两方面组成,主要利用干湿球、黑球、照度计等仪器测定。干球测量空气湿度;湿球温度又称绝热饱和湿度,可表现当前环境通过水分蒸发蒸腾后达到的最低温度;黑球是在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时,通过热辐射方式传输能量的测定方式。大气温度变化包括平均气温,气温较差,表示环境热辐射平均强度和温度的平均辐射温度(MRT)也可用来作为衡量温度的参考指标。热辐射分为太阳辐射照度和光照度。辐射照度时到达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通量,以物体的热点效应为基础原理,可测量总太阳辐射量、散射辐射量、直射辐射量、底面放射辐射量等。光照度是达到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就的总光通量,受照平面上接收的光通量的面密度。

4.生物因子

城市环境中的物候适应性不但涉及人类,同样也涉及在城市中生存的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生命有机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是衡量城市物候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城市生物资源的不合理过度开发,直接导致景观破碎严重,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同质景观丧失了异质景观应有的和谐共生系统,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三、生物气候学风景园林应用

城市中的生态系统大多是人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基本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人几乎是唯一的消费者。生物气候设计属于被动式能源利用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利用被动系统配合人工主动系统,塑造具地域特色景观空间,可有效提升景观的生态效能、视觉感受和人体舒适度体验。充分发挥景观固有的气候调节功能是风景园林影响城市气候的关键途径。生物气候学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场地的微气候分析和评定,以及通过景观要素的空间形态布局改善场地微气候两方面。在景观空间形态设计上关注并合理应用风、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生态系统等要素,不仅可满足人类活动的生理要求,享受视觉美,同时也能满足心理舒适感的渴望。利用生物气候学做气候适应性景观设计的优点在于,使景观师在设计之初就知道何时何处需要采暖、降温、遮阳或通风;在平立剖面设计时应该利用什么,避免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最佳人体舒适度;如何减少施工使用时的能耗。为达到这些目的,可在现场气候单因素测定的基础上,通过人体舒适度整合分析,得出景观空间形态的关联关系,实际应用于设计表达。

1.风环境的风景园林应用

城市风场的分布情况与周边空间形态关联密切。城市中的风多为街巷风和庭院风,由热能分布不均导致的温度差、气压差造成,周边建筑构筑物和人群活动都能对其造成强烈影响。风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夏季舒适通风区和冬季避风区,规避夏季气流不畅和冬季寒风、劣风、涡流、乱流等不利风易发区。景观风环境应用需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征,在空间上综合有序地引导气候元素,布置景观元素,以减少不舒适风场的形成,在湿热条件下引导风速,加快人体散热;寒冷条件下降低风力,保持体温。对风场的规律掌握可通过实地测定,也可借助风动模拟、CFD模拟等技术实现定性分析。

2.湿因子的风景园林应用

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湿,人体的水分蒸发受到限制,形成闷热感觉;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出现燥热情绪,都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但在低温环境中,相对湿度对人的热舒适影响较小。风景园林湿因子的利用可包括雨水、中水的直接间接利用和节水灌溉系统。城市中大面积不透水下垫面需要集中且快速的管道排放能力,同时城市土壤涵养能力下降,微生物生存空间劣化。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减少城市防洪和供水压力,改善地下水和土壤条件,提高城市物候条件。在各类自然或人工的景观水体形式中,据SOPTS、ETM+遥感数据,使用热红外信息处理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水域景观的测定分析,面状水体较其它水景观类型,对局地温度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3.热环境的风景园林应用

空气温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首要气候要素。根据2001年,MarialenaNikolopolou等在欧洲国家对将近1万人的问卷和实测研究,得出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决定热舒适的主要因素,但人的主动调节能力和心理作用有助于对环境的适应,提高人体舒适度。影响城市景观空间的热环境和场地围合面的空间形态及植物布置密切相关。绿地景观的热环境温度低于其它的景观类型,可形成“冷岛效应”,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和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人类活动的时空安排和场地日照时长、日照角度合理搭配,可满足室外热舒适需求。利用屋顶绿化和立面绿化可调节小气候环境。根据当地气候规律,夏季运用建筑、植栽遮挡多余的光热,增加通风;冬季充分吸收光热,避免盛行风侵袭。以上都是关于热环境的应用策略,但关于如何合理布置形状大小不一的景观才能得到最大效能的利用,还需得进行进一步探讨。

4.生物多样性和风景园林

生物多样性是构成景观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城市景观应用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理解。宏观尺度而言,城市的生物群落能量和物质循环利用应和区域稳定健康发展成正相关。就中观尺度而言,生物系统的构筑应符合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平衡原则,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特征。微观尺度的生物种类、空间形态、生活习性可以充分融合到人类的日常活动中,和人产生良性互动。其中微观尺度在城市风景园林的具体营造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对生物群落的保护,减少对原生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塑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创造以“蓝”“绿”基质为主体,和谐统一的整体,建设复层混合立交式的连续循环的生物群落。通过景观生态结构功能的分析诊断,进行景观生态评价,设计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栽种,增加动物种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四、结语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戏曲艺术;元杂剧;曲辞;意境;人物形象;艺术风格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内容。自明代以来,“意境”也被用来研究戏曲。因为中国古典戏曲以曲为本位,戏曲研究史上甚至有元杂剧作家只创作曲辞,不创作宾白的说法而曲与诗同源,具有浓郁的抒彩,优美的曲辞如同优美的诗歌,重抒情,有意境,剧中人物通过歌唱曲辞展示其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传统的中国戏曲中,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这种方法被艺术地外化着,展现在读者(观众)的面前。本文以中国戏曲的代表――元杂剧为例,阐述曲辞意境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认为在一部戏曲作品中,“则不出‘情’、‘景’二字,景书所睹,情发欲言,情自中生,景由外得”而“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曾说过:“文学之事,意与境二者而已……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元杂剧的曲辞意境也是由情和景意与境两个方面构成的,是情、景、事的交融,做到了意与境浑,或以数曲为一“境”,把剧中人物之情和客观的景融为一体,人物形象就在这情景交融的画面中得以展示:或以整折为一“境”,烘托人物形象。

1.以数曲意境展示人物形象。关汉卿的作品《单刀会》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第一折和第二折通过东吴乔公和隐沦司马徽之口,间接介绍关羽的忠勇,第四折后面通过关羽在单刀会的表现直接展现其大无畏精神。但给读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第四折开头,通过“双调”“新水令”等几支曲子所营造的雄浑、悲怆意境来展示的关羽大丈夫形象:江岸峰峦重叠,江心激流澎湃,让他触景生情,想起了当年的赤壁麈战的盛况,感慨“江水犹然热”,甚至“这也不是江水”,而是“流不尽的英雄血”。眼前景与心中情、现实所见与历史事件互相交织着,可谓“外极其象,内极其意”,构成一幅虚实结合“雄奇纵横的场面,塑造了一个傲睨一世、心潮与江潮同其壮阔的人物的形象”。

再如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第三折运用[黄钟]九支曲子,第四折[正宫]运用[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描绘了一幅“云淡淡”,“白茫茫野水连天”的潇湘夜雨图。弃妇张翠鸾披枷带锁,在风雨交加的潇湘水色中艰难跋涉,对离散父亲的思念和对负心汉的怨恨恰如这风雨一般没有边际。剧作家因情设景,借助凄迷意境的营造,刻画了一个命运不能自主的弱女子形象,另外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堂春》第三折通过山林意境的描绘,展示逍遥林泉的生活之乐,丞相手持钓竿雍容典雅的形象得以凸显。

2.以整折为一“境”,烘托人物形象。白朴的《梧桐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形象。至剧本第四折,玄宗还都,主要的矛盾冲突都已结束,作者一连运用了22支曲子,选择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意象:秋雨、金井、梧桐、翠盘、芙蓉萼、杨柳丝,构成一个凄凉、愁苦的意境,描写这位“无权柄谢位辞朝”的太上皇梦醒之后的懊恼之情:“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于是发狠要“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这一折以玄宗对秋雨梧桐“恨”之深衬托对他贵妃的“爱”之切,以“雨湿寒稍”衬托“泪染龙袍”,强化了这一形象――多情的帝王!在遭遇了巨大的动乱之后,他不能释怀的不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是他深爱的贵妃。

和《梧桐雨》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马致远的《汉宫秋》此剧第四折写汉元帝失去王嫱之后,通过[上小楼][尧民歌][随煞]等几支曲子展示了一个无奈的弱国君主形象:“这一情节,完全和《梧桐雨》同一情趣:彼为秋夜,此亦秋夜;彼梦杨贵妃,此梦王昭君:彼诅咒落在梧桐上的雨声,此诅咒雁声”。而且从写法来看,两部作品都是借外在景色来刻划内心活动,又从内心活动来开拓外在景色,因而使情景交融,虚实吻合,在这神韵缥缈的意境中剧中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再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莺莺被迫为上京取应的张生送别。作者一连用了19支曲子,让深秋景物与莺莺的离情交融,构成凄迷哀婉的意境:碧云、黄叶、秋风、南归雁尽染哀情,经霜的红叶也成了“离人泪”;青山、疏林、暮霭、古道、秋风、残照都充溢着悲苦之情,可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面对着离别,莺莺嘱咐张生“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体现了莺莺对于爱情的专一和严肃,并且不以一时的胜利为满足,还要求张生始终不渝。至此,一个爱情至上的崔莺莺的形象才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情景交融,意境浑成,人物形象突出是《西厢记》的成功之处,所以明代李贽有“化工”和“千古来第一神物”之评,金圣叹更是认为全剧“止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

元杂剧曲辞在抒情的同时注重情景事的融合,形成优美的意境,在意境的描摹中展示人物形象,这既和中国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传统有关,又有着中国抒情性文学作品的共性。

1.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传统有关,我国成熟的叙事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左传》。在叙述历史事件,展示历史人物形象时《左传》常以“君子曰”,“孔子日”等领起,发表议论,显示作者的褒贬爱憎,使得全书有着浓郁的抒彩,被后人誉为“情韵并美,文采照耀”。唐代刘知几说:“左氏之叙事也,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杂说上》)所谓“慷慨有余”“煦如春日”、“凛若秋霜”、“滋味无量”、“凄凉可悯”等,即指其浓郁的抒彩。

《左传》的这一叙事中夹杂抒情的传统,为司马迁所直接继承。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司马迁“发愤”著成《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的生平时,往往也夹杂有浓郁的情感。故鲁迅评价《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元杂剧中有大量剧目取材于《左传》《史记》等史书,周贻白曾说:“中国戏剧的取材,多数跳不出历史故事的范围”。根据俞樟华的统计,元杂剧中以《史记》历史故事为题材内容的有15种,占现存元杂剧总数约十分之一。

另外,唐传奇“实唐代特绝之作”。它叙事有头有尾,情节波澜曲折,塑造人物形象重在展示其内心世界,揭示其内心情感,情事结合,意蕴丰厚。如宋洪迈说“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鲁迅说“传奇者流,……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所谓“凄惋欲绝”,所谓“纾牢愁”,“寓惩劝”,皆是指唐传奇的情感色彩浓烈,诗性特征明显,如蒋防的《霍小玉传》在塑造霍小玉形象时,始终以霍小玉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写她由爱到恨,到悲愤而亡的全过程,展示了一个既温柔又刚烈的女性形象。陈玄祜的《离魂记》虽篇幅短小文辞质朴,却意境翻新,让深闺中的张倩娘形体和灵魂分离,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又不以暗中的结合为满足,最终灵与肉合一。唐传奇这种情事交融的诗性特点,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昧的空间

“元明人多本其事作杂剧或传奇,而影响遂及于曲”。据考证“据唐传奇改编的元杂剧不下40篇,其中散佚不存的23篇,今存17篇”,著名的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尚忠贤的《柳毅传书》李好古的《张生煮海》等。

2.体现抒情性作品的共性。从体制上看,元杂剧以音乐为单位分折,以唱为主,曲辞始终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而“追原戏剧之作,实亦古诗之流”(王国维《(曲录)自序》)。优秀的诗歌都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昧无穷的艺术境界。元杂剧作家在营造曲辞意境时直接从诗词中汲取营养:第一是即景生情,如《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正是暮春景色勾起了莺莺的春愁,激起了她对爱情的渴望。第二是缘情布景,即“景由情生”。如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李逵下山所唱的[仙吕][混江龙],因为心情愉快,所以在他眼里梁上的春景是美妙的。可是当他知道自己误会了宋江,不得不上山请罪时,梁山的风光也不再秀美‘同样的梁山景色,由秀美变得可怕,完全是李逵心情变化的结果,显示出李逵憨直率真的性格。第三是直接化用前代诗词,如《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秋景的描写化用唐诗宋词如同己出:“碧云天,黄花地”,语出范仲淹词《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语本唐诗“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

学习前代叙事性文学作品情事融合的特点,学习诗词营造意境的特点,使得元杂剧曲辞文采焕发,因此张庚先生有“剧诗”之说,但是“如果文采仅仅是指的辞藻美丽,却不从人物出发,不能合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那就不是剧诗,至少不是好的剧诗:剧诗的文采,剧诗的诗情画意,一切都要归结到刻画人物这一点上”。

元杂剧通过曲辞的意境展示人物形象,经过后世剧作家的继承,已成为中国戏曲创作的一个传统。无论是明清传奇还是建国后的戏曲,成功的舞台形象无不是在曲辞的意境中得到展示。

如《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汤显祖描写春景,让主人公触景生情,又化景物为情思,让主人公叙述现实生活的沉闷,倾诉心中情,产生景、事、情水融的意境,初步展现了杜丽娘追慕真情的形象,取得极大成功,至今依然是舞台上常演常新的折子戏。

清代洪升《长生殿》敷陈李杨的爱情故事,在艺术上多有取法白朴《梧桐雨》之处。比如,以意境展示人物形象,《长生殿》将上文所提《梧桐雨》中玄宗“闻雨”的情节片段,踵事增华,演化成“闻铃”、“雨梦”二出。“闻铃”出将风声、雨声、铃声、哭声交织成一片,形成一支凄凉悲伤的乐曲,把玄宗血泪锥心、孤寂凄冷、悔恨不已的复杂心情真实生动地抒发出来。“雨梦”出,则是将更声、歌声、雨滴梧桐声汇集在一起,在一幅凄风苦雨的图中,展示一个“占了情场”“弛了朝纲”的帝王家罕见的君王形象。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优秀剧目多能通过优美的曲辞写景抒情,构成意境,塑造人物形象,比如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一场就是剧作者“缘情布景”,通过凄美的意境把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外化;让本是春意融融的大观园都感染上林黛玉的哀愁,使“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让一草一木饱含人情,成为寄人篱下的孤女的象征。写花草随风陨落,即写人的飘零无依:写林黛玉对花草的怜惜,即林黛玉在自伤身世。整段唱词托物寓意,让剧中人物性格特征在心造之境中艺术地展现出来,配上哀婉凄绝的越剧唱腔,有着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