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8 14:47:21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现代工程制图、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食品学、食品发酵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与卫生、罐头食品加工与软饮料工艺学、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学、食品工艺原理、食品工厂设计基础、粮油加工学、畜产品加工、食品添加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食品专业就业率是比较高的,这个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看你是什么学历,当然这个专业毕业后肯定能找到工作,社会上对于这类人才上的需求量还是非常高的。

我国食品工业急需大量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广。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商务公司、海关、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都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

拓展阅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快速消费品、制药、农业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农/林/牧/渔;

4 餐饮业;

5 新能源;

6 贸易/进出口;

7 互联网/电子商务;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化验员、食品研发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化验员;

2 食品研发工程师;

3 研发工程师;

4 销售培训生;

5 业务员;

6 品控官;

7 研发经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

随着世界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危机不断加剧,以及食品领域大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关注加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食品行业内的工程设计领域,营养健康领域,安全检测领域,监督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与作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3)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172-02

在全球国际化的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近年来,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成为一个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由此可见,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随着食品工业以超过15%的年均增速高速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同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相关人才、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大)一直是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8年以前设有全国唯一的“食品卫生与检验”专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从此结合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在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内外教育现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只有着眼于全球食品产业与市场的变化,才能适应快速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此,近10年来,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等环节进行了大胆的国际化探索和尝试。

一、传统国际化建设的内涵和缺点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加留学生的派遣与接收、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传统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内涵可以分为制度、理论和行动等三个层面,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制度层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教育制度的创新,为教育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搭建了平台、拓展了空间;在理论层面,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行动方面,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合作研究与联合办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请进来”和“走出去”。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际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何把专业建设国际化和具有全球视野的、享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价值思维能力的人才培养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已经迫在眉睫。

二、浙商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理念与目标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如何在国际化经济快速发展及大商科氛围背景下,创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教育,构建工商融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教育部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我们创新与实践了具有全球视野的工商融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鉴于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理论与目标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方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扎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原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上努力构建国际化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浙商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的措施

1.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照“培养骨干、吸纳人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建设方针,坚持培养和引时并举,造就了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和全外语授课以外,还通过邀请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外籍专业教师直接授课,实施专业的国际化课程教学。在邀请美国大学教授授课过程中,通过在课程设计、讲授、辅导、评测和反馈等全环节的参与,不仅拓展了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参与了解到本学科、本专业的世界发展前沿知识,在国内就可以真正体会国际化课程教学的模式。这一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超过95%的学生认为这一措施可以显著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有助于本专业的学生树立国际化的价值观。

2.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专业的设置在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大商科的背景和平台支撑,围绕专业建设的目标和理念探索与实施。以精品课程构建为例,我们从优化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将食品类课程系统重整,结合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求特征,对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食品感官科学、食品品质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等特色专业课程,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专业,2010年食品感官科学课程组的负责人获得浙江省教学名师称号,课程的教学软件也获得了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二等奖。

3.国际化的教学资源拓展。随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成为及其迫切的任务,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包括教学媒体在内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国际化教学环境。近年来,我们除了提升专业教材等传统优质资源的国际化水平外,还积极拓展更加贴近学生的国际化教学资源,构建认知活动的实践空间和实践领域。此外,2003年和2007年两度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直接面向社会进一步拓展了教学资源,2010年超星学术视频也走进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课堂。这些突破传统教学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了国际化背景下的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优势,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4.国际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是演绎性的,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加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而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和发现式学习等归纳式教学方法和方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实践证明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方法与方式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围绕专业建设国际化的理念和目标,结合主流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多元化进行发展。如专业主干课程《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模式就融合了国际上公认的案例教学与系统化理论讲授,通过对全球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引入,形成了以食品卫生学核心概念、问题为背景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对安全案例的探讨和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机制。实践证明,通过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因,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点独立分析和解决国际化食品安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习的热情,牢固专业化思想。

参考文献:

[1]王瑞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7,(3):32-33.

[2]孙满吉.探讨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71-72.

[3]张敏,肖新生,夏岩石,董家宝.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4-38.

[4]辛志宏,史秋峰,胡秋辉,陆兆新.“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及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9,(6):25-28.

[5]王彦波,傅玲琳,韩剑众.新形势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243-244.

[6]张立钢,陈志红,姜云庆,赵玉红.食品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2-84.

[7]傅玲琳,王彦波,韩剑众.基于研学理念的动物性食品卫生实验课程设计探索[J].科教文汇,2011,(10):59-60.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4)

此次会议,特邀了全国各地食品卫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技术开发的企业及食品生产企业等共商大计,以食品产业链微生物污染的话题为切入点,就中国食品卫生安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食品微生物控制与检测技术发展,提升我国食品产业控制微生物的科学技术水平,维护和加强食品产业链健康、高效地运营发展,确保食品安全,共同推动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全国委员、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彦榛现场为大家分享了食品卫生消毒在食品安全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到食品安全问题如何通过卫生消毒一一解决作了详细介绍,引起了到场人员的强烈共鸣。

戴彦榛表示,创新创业的成功让长江脉看到了广阔的大卫生市场前景,为响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长江脉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中食健之素(武汉)食品卫生安全科技产业创谷和长江脉(武汉)食品卫生安全科技与产业基地。该创谷与基地将全方位建立食品卫生与安全科技产业现代化配套功能,建立食品卫生与安全综合性生产基地,聚集全国相关科研机构与产业,形成我国食品卫生与安全科技与产业的核心区。通过中国消毒创新与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来促进大卫生相关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离不开专业的卫生消毒技术,快速灭菌作为效率化的消毒手段,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食品安全保障领域,食品卫生消毒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广阔。长江脉专注大卫生消毒二十年,坚持“专业专注,行稳致远”的事业观念,“长江脉・健之素”在行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形象,如今已经跻身中国卫生界最为专业、极具规模、技术领先的智慧消毒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产品服务提供商,更是北京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企业。公司在二十年间的一千五百多场全国性学术推广活动中,实践着“以发展学术为市场先导”的经营理念。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5)

绿色食品是食品消费的新潮流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农业革命的序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如替代农业、低投入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名称。世界各国的称谓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即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限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的使用,而尽量以高新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以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并成为食品消费领域新热点。发达国家市场调查表明,美国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污染的果蔬,即使付出较高的价格;英国有6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付高价购买无污染的果蔬食品。由于市场需求强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极大地影响了政府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20世纪90年代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绿色食品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因而广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发展显示出稳步上升的广阔前景;二是绿色食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三是绿色食品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因而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生产量和消费量还小,但不久的将来规模必将迅速扩大,将人类食品消费引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绿色食品的定义和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其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称为“绿色食品工程”,其注重生产基地、环境、食品检验、市场运行和科研教育等各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联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国家对各项标准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国以往制定的食品标准根本区别在于:绿色食品生产以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基础,培育高产、优质、无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无污染质量控制。这样既保证了食品产量又保证了食品不受污染,可以有效改善公众的营养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

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组成了严密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是参照国家、部门、行业有关标准并综合各部门、各学科专家的意见而制定的,普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部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标准直接接轨。从综合质量标准来看,绿色食品整体质量代表了我国食品质量的最高水平,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标准对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等方面,均有明确和规范的要求。

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核心是将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农艺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生产和加工操作规程,指导、推广到每个农户和企业,落实到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改变以最终产品的检验结果为评定产品质量优劣的传统观念。这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新质量观。

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是全世界通用的区别不同产品特点或产地的手段,如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我国的“真皮”标志等。我国绿色食品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行规范的标志管理,即通过对合乎特定标准的产品发放特定标志用以证明产品的特定身份以及与一般同类产品的区别。绿色标志作为质量认证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将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紧密结合,使绿色食品认定既具备产品质量认证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又具备了商标使用的法律地位。

高度的组织网络。为了将分散的农户和企业发动起来进入绿色食品开发行列,我国建立了三个组织管理系统:一是在全国各地成立了绿色食品委托管理机构,系统地承担绿色食品的宣传、发动、指导、管理、服务工作;二是通过全国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到每个农户和农场,以保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推动绿色食品开发向基地化、区域化发展;三是委托全国各地农业环保机构和区域性食品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产地质量和食品质量检测。这个独立于管理系统之外的质量监督保障网络不仅保证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公正性,而且增加了绿色食品生产体系的科学性。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6)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状况;问题

1 我国现阶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

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学类下属一级学科。1998 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粮食工程、制糖工程、烟草工程、油脂工程、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卫生与检验、农产品储运与加工、粮油贮藏、冰冻冷藏工程、水产品贮藏于加工、蜂学等 13 个专业发展方向都统一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大类专业名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宽口径、重素质、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且我国各个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院校各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包含的知识面上各有深浅和宽窄,在培养方向上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2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食品学科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立以来,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宽口径、重素质、厚基础的育人理念,在培养该专业各层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加速发展,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重要,我国在食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因此,教育部于 2011 年在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新增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业,以期满足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全国功臣该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将中国海洋大学和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列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单位并经过了严格的考察,由此,食品科学与工程成为了我国第一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社会对学生实线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实践教学在各个院校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首先,可以通过中试规模的实习生产线、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模拟实验室等实习场所的陆续建立来改善实践训练的硬件条件;其次,可以通过增加实习以及实验课程的课时数、设立综合性的实验研究项目、推进大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进行、设立大学生创新活动相关学分等措施,来增加实践性训练的软件环节;另外,还能通过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积极推进的国际性赛事,提高学生学习食品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例如美国大杏仁学生创新大赛、诺维信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意大赛、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大赛等,现在参与的学校越来越多,作品的创新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都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取得的可喜的成绩。

3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在过去的10 年间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学生教育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特别严重,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的需求。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计划不够合理。在现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工程内容的比例很小,例如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化学类课程比例很高,而物理类及其延伸――工程类课程比例较少。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无法掌握坚实的力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工程类学科的知识,从而无法将这些工程学科与传统食品学科进行交叉。

第二,进行实验以及实习的教学条件严重不足。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需要大量实验设备的投资,因此许多院校,尤其是财力比较薄弱的学校,在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投入缺乏的情况下,只能开设一些费用较少的食品科学类实验教学课程,学生也就无法获得严格、广泛和全面的工程训练。

第三,学校工程学科基础薄弱。工程类课程的开设需要所在学校有雄厚的工科背景,包括师资力量。但目前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是许多化学和生物学实力雄厚的高校,工程类课程和环节教学非常薄弱,因此自然就出现了“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重科学、轻工程”的培养模式必然偏废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带来以下问题:首先,毕业生难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线的设计与设备配置;其次,毕业生难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与装备提出改造与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再次,非常缺乏单机研制、设备成套化、过程自动控制设计方面的人才,导致大量生产装备依靠从国外引进;另一方面,由于进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食品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因其不具备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识,导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大量成果束之高阁。2008 年 12 月 6日,科技部农村司贾敬敦副司长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天津科技大学召开的“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重技术研究,轻装备开发”是食品科技工作整体布局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一。

第四,从我国设置食品专业的学校来看,尽管理工类高校有25%左右,但一方面理工类大学不像农林类大学,往往不会给食品类专业很多的招生指标,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其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优势。

4 结束语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应规划更合理的教学安排、加强院校的工程类学科、弥补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不足,为我国的食品工业培养更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浅谈[J].中国教育网络,2006(07).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前景篇(7)

【关键词】 坭兴陶;食用器皿;开发前景;开发策略;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已成为当前坭兴陶食用器皿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坭兴陶食用器皿的价值,正确的把握坭兴陶食用器皿开发的前景,才能促进坭兴陶食用器皿科学高效的开发。陶器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的要求组成部分,坭兴陶食用器皿更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具有广泛的前景。

一、坭兴陶的概述

作为我国四大名陶的坭兴陶,一直是国之珍品,历年来被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重要部门所收藏,同时也被外国的管所珍藏。坭兴陶出现于唐代以前,在唐代得到了盛兴,其工艺水平还是艺术价值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钦州坭兴陶是坭兴陶的代表作,钦州坭兴陶兴盛于清朝,形成了专门的产业链,同时出现了其特有的品牌,如“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远播海内外,使坭兴陶快速走进了全世界人们的视野。

坭兴陶具有耐酸性耐碱性的特点,由于没有毒性和其它副作用,而且坭兴陶本身因为有着天然双重气孔结构,使其具有透气但不透水特点,同时还有利于食物的长时间保存,有研究证明,当我们把茶叶放在坭兴陶罐中,过了很多年也不会出现霉变等现象,因此,坭兴陶特别适合于食用器皿的开发。

二、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前景

坭兴陶的质地较硬,这使得坭兴陶不仅有着优越的性能,而且坭兴陶坚实硬朗的特点,使得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有了很好的价值,在越来越强调实用化的今天,艺术品更的体现出服务生活的功能,因此,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体现出实用性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坭兴陶是重要的文化作品,在食用器皿的开发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到其实用性,还应该把握好其主要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精髓,让文化在坭兴陶食用器皿中充分体现。

坭兴陶食用器皿大部分产品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传统工艺水平上,如采用花瓶的造型,其,绘制的图案纹路很多都是以水浒、三国、封神榜等传统的题材人物为背景,重点反映记物或记事的特点,当然也有很大内容对诗词铭文的篆刻,这些坭兴陶食用器皿借助于精湛的雕刻技术,将会充分的体现其价值。因此,借助于先进的技术进行批量生产,也将是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的主要方向。在造型上,由于当前的坭兴陶食用器皿停留在传统的造型上,很多元素体现着中国特色,但坭兴陶食用器皿要走向世界,必须要吸取西文的文化精华,让坭兴陶食用器皿不仅只有中方文化的体现,更要有西方文化的融合。在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工艺方面,急需大量的人才支持,在创新理念的支撑下大胆探索新工艺、新方法,将会是坭兴陶食用器皿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三、坭兴陶在食用器皿的开发策略

(一)科学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开发

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坭兴陶在食用器皿的开发需要认真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正确评估当地资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好产品开发,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突出特色,正确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

(二)加强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的基础设施

坭兴陶食用器皿适应社会潮流,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必须及时跟进,包括技艺的传承、材料的供给、人才的支撑等。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还应做好科学的规划,使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科学技术的融入

时下是科技革新、知识爆炸、高度信息化的时期,转基因、微电子等科技在农业领域被普遍地运用,这应该给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带来积极的启示,科学技术也应该合理地运用到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中,让传统的文化逐步迈向科技化。所以,在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新科技,这会对这一产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四)依托媒体传承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文化

坭兴陶食用器皿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当前的紫砂壶,其沏茶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得到大家的青睐,但由于紫砂壶的吸味特性,就会在沏茶后,难免有遗留的残味,因各种茶都会有自己的不同味道,再泡其他类型的茶时就会串味,也会破坏茶自身的营养价值。为了充分析出茶叶养分,并保证味道纯正,一种类型的茶专对单一的紫砂壶,才能达到品茶最高的境界,沏出的茶味道纯正鲜美。而通过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就可以实现紫砂壶的所有优点,同时克服紫砂壶的不足之处。有了良好的开发平台,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还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积极的宣传,充分地传承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文化。

坭兴陶食用器皿的开发,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传承其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的精华,同时也要融合当前人们主流的思想文化,开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并举,坭兴陶在食用器皿的开发前景一定会异常的光明。

参考文献

[1]王胤.民族特色低温釉坭兴陶的研发及其创作探索[D].广西艺术学院,2014.

[2]王俊娜.钦州坭兴陶艺术风格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