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2 14:49:02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1)

1教材现状分析 1.1体育保健学课程分析 体育保健学课程的教学在很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学习运动医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又是对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从性质上讲,它既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很多院校中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由首都体育学院姚鸿恩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蓝本进行讲授的。该教材结构比较严谨、内容较为翔实,知识比较丰富,是可以充当教科书来使用的。但该教材较多的注重于教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任课教师不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另外,现有的体育保健学教材也使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中的重点[3]。 1.2体育保健学教材整体编排结构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体育保健学》的结构主要包含了健康、运动环境、运动营养、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体格检查、运动性疲劳、医务监督、运动性伤病及其体育疗法等相关内容,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分析,其内容主要由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和医疗体育等构成,其教材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比如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运动训练水平的解剖生理特点,二是有关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的医务监督工作及其运动性伤病的防治、急救与鉴别、诊断、处理等为主要内容[4]。从其结构和相关内容来看,在对相关知识的安排时,有关运动能力的测试与评定、有关体育锻炼的医疗保健和运动免疫促进保健等相关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另外,对于保健按摩相关知识的组织方面的内容阐述相对较少,且论述相对较为狭隘。 2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结构体系分析 2.1体育保健学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科学实用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能够根据科学实用性的体育保健学教材的提纲,实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的改革对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应当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快和加大自身的改革步伐。 2.2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编排结构分析 实用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安排主要涉及了体育保健学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简史的介绍、体质健康与保健、运动营养与保健、运动能力测试与评定、运动性疲劳、体育训练和/或锻炼的医疗保健、运动性疾病、运动性损伤、医疗体育、运动免疫与保健、保健按摩、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运动环境与保健和养生保健等相关内容。内容的安排上在体质健康与保健知识的介绍方面主要包括了体质健康观的形成、运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国民体质监测及其评价标准、体质健身指导等内容。与前人编写的教材相比主要体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增加了国民体质监测及评价和健身指导等的内容。 运动营养与保健的内容安排增加了了营养膳食、运动补剂和营养与体重的评定等相关内容,而且在编著过程中也突破了原有教材的就知识而论知识的“牢笼”。运动能力的测试和评定内容主要涵盖了运动医务监督的理论、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形式、检查中的注意问题、几种问题的医学分析,另外主要介绍运动员的体格检查、心肺功能及机能评定的方法与指标,并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来分析运动员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体育训练和体育锻炼的医疗保健的那日哦那个借鉴了《实用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增加运动心脏学的相关内容。医疗体育也称为运动疗法,在对该部分内容的编排时,更加注重在原有教材中将医疗体育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与慢性伤病的介绍基础上,增加了其各基础学科的理论依据,为其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就其功能评定、常用设备及方法和分科进行的医疗体育进行分析阐述。在对保健按摩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了按摩的应用与实践,以及相关常见运动性疾病的按摩康复。另外,对实用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安排上,更加考虑了我国养生学的发展,所以内容的安排包括中国养生学的理论与知识、特点及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现代养生理论、骨病防治及康复、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等,为今后科学的保健与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且对内容的篇章安排中注重了对学习目标的明确,更加注重通过篇章内容的概述,为学生和任课教师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首先对所教授内容提前有所了解。 2.3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编排特点分析 实用体育保健学教材编排上以篇章为主线,贯穿了整个教材的始末。在内容的组织上选择了实用和前言的教学内容,较全面地介绍了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实践。 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相对较为浅显和其他学科基本知识的阐述内容,增加了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编教材在注重利用实用性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够为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根据科学实用性的教材提纲,实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 2.4实用体育保健学内容设计实用性分析 新的课程教材将最新的课程理论引入教材的编制当中,在教材编制的目标模式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取代以原先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使体育保健课程目标、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评价等更加科学、实用和具有针对性,同时教材的编写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课程管理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鼓励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更加注重教育理念的转变,使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科学衔接。 #p#分页标题#e# 3小结 科学实用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能够根据科学实用性的体育保健学教材的提纲,实施有效地传授相关的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康复评价等理论知识。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2)

多媒体六大构成要素对医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相关性(被学生所认同的程度)分析与总结如下。

1文本(文字、数字及符号)

医学教学中,由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所以在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的许多课程中,常会遇到冗长的机理陈述,这样的教学内容如果通过单纯的讲授,或者教材文字内容的识记是很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而医学课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这些文字内容以示意图或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图表常常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清晰地表达出问题的条理、层次、异同点、逻辑关系,使知识系统化、简明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对生理药理等基础医学运用文本,示意图的形式大多学生表示了兴趣,肯定了这一因素在处理人体生理、病理机制,药物的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如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水肿的发生机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等内容就可采用示意图的形式;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外周神经的递质和受体等内容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讲授。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如。在“你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情况”调查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教师课件中“,文字比较多,课件内容和课本里的内容区别不大”,说明现阶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存在以大量课本中文字资料为主,课堂中播放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学生讨论中,超过50%学生认为,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的主体,文字内容既要缘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是教材的精华和浓缩。因此,文字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在选择文字时要考虑到的适合性、明确性、易读性。文本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应尽量减少文字显示数量,不要把课件制作得太满,底部应留白,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一些初做课件的一些老师,喜欢把教材上的文字大量地搬到课件上,避免讲课内容遗漏。而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显示数量过于庞大,而且也容易把讲课变成念书,讲课会变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一般而言各章节的标题、有关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文字不能随意改动的内容需要搬上课件外,其余的内容应该根据讲授的需要进行精简和改写,提纲结领的写到课件上。

2图形(图形、图像)

图形与图像是多媒体课件表现的基础。医学教学对图片与图像有较大的依赖性。合理选择图片图像同样是决定课件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图像所表达的信息远远超越文字,特别是某些仿真动态图像可以生动地描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是学生最易感知、印象深刻并喜欢的媒体形式。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对医学教学中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中运用图形图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解剖等形态学中的图谱的展示,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生理药理等学科中复杂的机能,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将生动地揭示各种生命现象。充分说明运用好图形图像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你喜欢哪一类多媒体课件?在你喜欢哪一类多媒体裁课件类型的调查中,学生对图文并茂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说明图形这一因素运用于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

3声音(音乐、音效)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具有突出主题、渲染气氛、衬托背景、调节情绪、传播信息、模拟再现的功能。课件中声音分为三类:音乐、配音解说和音响。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将兴趣选在了语文等人文科目,在语文科目的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较好地运用音乐、配乐、声效这一因素。在课件中,对声音的选择和使用要十分慎重,要目的明确,格调和谐。课件中恰当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所以,应根据课件内容,选择相应的乐曲。多媒体课件中的解说、音响和音乐三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讨论中学生指出,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声音因素使用不当的情况主要有背景声嘈杂不清、主次不分、人声、音乐混在一起、画面与配音不同步、录音模糊。由于医学课程的严谨性,大多数教师的课件都采用无声化,也有教师无专业制作多媒体经验,使得多媒体课件中声音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4动画(二维与三维的动态画面)

二维与三维的动画是多媒体课件创作的主干部分。动画除了它本身的直观表达科学与教育和艺术的外在特征,重要的是它的教学内化功用,可以科学地、准确地表达用语义难以描述的那些教育抽象,给学习者营造的一种轻松愉悦情景。动画传递的信息比静止画面要大。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中合理地用动画会显著增加信息的传递量。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对动画的因素在医学各科中的运用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如在生理学理论课堂中穿插一些生理活动过程或经典实验结果的动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印象加深,从而起到好的效果。再如通过三维动画制作可生动有趣地展示人体结构所属区域结构及模拟其工作过程和某些疾病发生的机制,使得原来复杂群众难懂的问题形象生动,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各种病理形成的条件制作出的小动画,使得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你喜欢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中,学生对多媒体裁课件中动画因素的表达了充分的喜好,说明运用好动画因素在多媒体课件中重要性。但是,在运用动画这一因素时,注意适而可止,在同一画面中,避免出现多个兴奋点,照成重点不突出,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过于兴奋而忘了知识点。在多媒体课堂中,你的精神主要集中在如。在“多媒体裁课堂中,你精神主要集中在哪方面”的调查中,有多达24%的学生表示会被多媒体裁动画所吸引,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动画因素的运用不能太滥,从面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5视频(影视资料)

影视资料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靠教师的课授、实验室操作以及临床分散性实践,学生要系统掌学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随着视听资料在医学教育的渗透和使用,视听资料的生动性、趣味性不仅吸引生的注意,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对教材由视听而感知,由感知到理解。适当、确切地运用优秀典型的影视资料案例进行医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对临床各科运用影视教学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临床医学教学针对各种疾病,大多是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几方面教授。根据内容适当引入影视资料以辅助教学,即采集适宜的影视资料片断,经编辑整理后作为一个病例呈现给学生,直观而有震撼力。临床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影视资料,学生可用已教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思考影视资料中的相关内容,由于见习和实习教学的条件限制,学生难以见到丰富的病种。对于一些特殊疾病的诊治难以形成深刻印象,现今医患关系、医疗环境更是限制了学生对病人进行观摩、检查和诊治。影视资料可以真实还原医疗诊治现场,通过剪辑的影视画面、动态电脑以及解说词,将各种信息传播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感性上的真切体验。讨论中学生也指出,影视教学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用过多过频而忽视深层次意义的讲解,或使用不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和混乱。过多应用影视,引导强调自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适应上存在困难,也不利于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影视教学是教学形式的表现,纵使再先进,也是服务于教学的,而不是教学本身。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目的与核心。现在正处于影视繁荣的时代,可利用的影视资源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贪多求全,以免产生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

6颜色(色彩与亮度信号)

色彩的准确、合理运用,不仅充分表达科学知识,而且能调节思维、活跃气氛、解除疲劳和增强记忆,特别是在医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在黑板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用彩色粉笔标示重点内容。同样,在课件中也可以使用突出的颜色标示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内容的记忆。主要标题色彩要醒目突出,适合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配合效果。大面积的画面应选用和谐美观的色调,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对比强烈的配色,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而降低教育教学效率在这一选项中,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较为平淡,反映出的问题在于以下几点:

(1)不用彩色,即是指课件界面只有白底黑字及简单的图形,没有任何彩色的标示和点缀。达不到强调主题、引起注意的目的。

(2)色彩使用过多,一些多媒体课件画面背景复杂,并且使用大量的饱和色彩,过多纷乱的色彩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的关注,造成了对学习的干扰,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3)色彩使用不当,在医学多媒体课件中常看到有色彩使用不当的。因为从医学发展的开始就习惯性地决定了色彩的固定用法。如,动脉血管用红色,静脉血管用蓝色,并且在挂图教学和模型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习惯。

因此在医学多媒体课件中使用有悖习惯色是万万使不得的。它既不能很好地表达教学,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因此,在课件上尽力做到:整体色调统一,屏幕版面设计突出重点,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注意色彩的对比,线条的粗细,字体的形象设计,避免花俏的图案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无益干扰。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3)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藏象学说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内容古朴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与现今不尽相同,这些都令初学者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1 讲清西医、中医脏腑器官的区别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医疗体系,由于看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必然要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因此,中西医学中所涉及到的脏腑或器官虽有共同的称谓,但本质上两者差别很大。所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必须要将这一点强调清楚。以便同学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举例讲解这个问题:西医中肝的本名应为Liver或hepar,西医学传入我国,借用了我们约定俗成的“肝”这一中文称谓来表述西医中的Liver这一器官。所以西医中的肝是一个消化腺,是人体的化工厂;而中医学中的肝则完全不同,它是具有主疏泄功能、可以调节血的蓄溢的一个脏。可见中医的肝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虽然其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有很大差别。其余脏腑中西医概念的异同与之相仿。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此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2 以气为纽带,系统介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中所讲的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脏腑的很多功能活动都要依赖气的运动变化而实现。所以在讲授脏腑的功能时,可以初步讲授气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各脏腑的功能,同时阐发脏腑生理病理与气的联系。例如在讲授肺的生理功能时,先讲肺气的运动特点:宣发、肃降,正是基于肺气的这些运动,才产生了肺的其他生理效应: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辅助物质的输布代谢;脾气的运动方式是向上,所以脾才具有主升清、运化水谷、统血等一系列的功能;胃主通降,其气以降为和,所以胃气也助六腑传化糟粕。在藏象学说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在讲授时应以气的运动变化为主线,先讲清脏腑与气的这些联系,然后再讲解由气的运动变化所产生的生理效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延伸到各脏腑的病理变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兼顾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性。气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在这里讲了气与脏腑功能的关系,就可以增强学生对气的感性认识,在以后讲到气的概念时,学生就会觉得确有其物,而且这样做也能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气的重要性。

3 以比喻方法讲述各脏腑的功能

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重点掌握内容,我们在讲授时都应该讲解清楚,而且我们应该反复向学生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各脏腑功能的相互协调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功能。那么,就五脏来讲,这个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讲授时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描述。例如:《内经》中对各脏腑的功能有这样的描述:心,君主之官;肺,相傅之官;脾胃,仓禀之官。我们可借用这一比喻对各脏腑在共同完成全身生理功能的情形进行阐发。相傅之官具有辅助君主治理天下功能,将其对应于心肺的关系:肺可以朝百脉助心行血,主治节,治理调节全身各个方面的功能;脾胃,仓禀之官,要保证粮食的收集,收集后还要输送给肺,肺为相傅,天下之财,用之于民,所以这些营养物质应交付给肺统一调拔,分发到全身各处,应于《内经》中“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样的描述可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晦涩难懂的脏腑功能知识。

再如讲六腑时,我们可以用做豆腐的过程与六腑对食物的消化这一过程作对比进行讲述,做豆腐时,首先要将豆子磨成细末,这一过程正像胃对水谷的腐熟;而用滤网将豆浆与豆滓分离的过程正像小肠分清泌浊的作用;至于在做豆腐时需要加入的关键物质——卤水,正如在消化过程中离不了胆汁的促进作用一样。这样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磨豆腐与我们人体的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来对比讲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增加其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医学电视教材;运动摄像;拍摄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27-01

运动是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只有了解了画面主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运动摄像的全部要求,才能在医学电视教材拍摄的过程中创造出符合运动造型特点的电视画面,使电视教材成为更加客观、真实地表现医学科学知识,完整、完美地再现医学科学知识的艺术。运动造型元素基本上分为被摄主体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两类。

一、被摄主体的运动及表现

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富于变化、最具魅力的物质现象,是物体最具特征的表现形式,运动摄像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画面主体的特征、变化和发展。医学电视教材表现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等几个方面,而这些技术又都是通过术者的操作和器械设备的运行为基本表现形式,他(它)们是画面的主体,自始至终又都是通过运动完成的。

(一)被摄体的运动在摄像造型中具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表现意义

运动包括两方面的内涵,即:运动的主体和运动的形式。电视画面真实的表现了各种物质的造型优势,当运动主体进入画面,本身就带有画面造型意义和内容的指向性。

不同的技术操作表述不同的医学知识,呈现出不同的画面造型,表现为不同的画面形象,引发术者与病员不同的心理反应[1]。

(二)被摄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在电视画面中具有不同的感情意味和艺术表现力[2]

医学操作技术的运动速度和节奏是它本质的反映,是它特征的表现。是产生电视画面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观众的心理节奏和情绪反映的必要因素。

(三)被摄主体的运动是场面调度和运动摄像的内在依据和外在表现[2]

被摄主体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直接决定了摄像机的拍摄方向、拍摄角度以及摄像机的运动的方式。

(四)人物动作的个性化、特色化可以反映人物对技术操作的精湛和熟练程度

同样的医学技术不同人操作其动作和运动形式都有其固有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了解他们的医学修养、技术精湛程度、气质和时代特点。例如年老术者的动作表现出缓慢和熟练;中年术者的动作表现出果断、干净利落和精湛;年轻术者的动作表现出犹豫、重复和不连贯,个性化动作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二、摄像机的运动及表现形式

医学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等虽然都是通过术者的操作和器械设备的运行为基本表现形式,但他(它)们技术操作和器械运行的节奏不同、幅度不同、范围不同、距离不同。就我们医务士官教育而言,内科头面部、胸腹部检查和听诊操作的节奏、幅度和范围就小些;基础护理等多项技术操作的幅度和范围就大些,而预防专业的洗消、卫勤专业战伤救护的搬运范围和距离就更大、更远些。针对这些幅度长短不同、范围大小不同、距离远近不同的医学操作技术,我们应该结合其特点,更好地运用摄像机的运动。

摄像机运动分为摄像机间接运动和摄像机直接运动两种方式。

(一)摄像机间接运动

摄像机间接运动主要是通过画面景别的变换来实现,通过蒙太奇剪接来完成机位“运动”。结合各相关医学技术最佳操作范围和幅度的大小,我们选择和运用“远、全、中、近、特”等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使其清晰、完整、客观、连续地呈现在电视画面中,以利于学员的观看、解读和掌握。

(二)摄像机直接运动

摄像机直接运动也分为摄像机镜头焦距的变化和摄像机机位运动两类。

1、摄像机镜头变焦距变化。摄像机镜头变焦距变化是指摄像机机位并不运动,而是仅改变摄像镜头的焦距,根据不同主体和拍摄的需要,使镜头发生从长焦到广角,或从广角到长焦的变化,从而产生连续改变画面景别、连续改变主体大小的作用,实现了镜头的推拉效果,相对完成了摄像机的直接运动。

2、摄像机机位运动。摄像机机位的直接运动一般表现为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和升降镜头等,“摇、移、跟、升降”运动使画面表现的范围更大、距离更远,主体表现更为独特、新颖,画面效果更为丰富。

如果说摄像机间接运动适合表现画面主体小幅度、小范围运动的话,那么摄像机直接运动更适合表现主体大幅度、大范围和远距离的运动,尤其是主体大范围、远距离的连续运动。所以,不论是摄像机机身运动,还是镜头运动,都展现了运动视点和视野的变化,它实现了画面主体特殊造型手段和学员通过摄像机对医学技术操作的特殊观察方式。

以上从画面被摄主体运动与摄像机运动两个侧面谈了运动摄像对于画面造型的一些基本类型和表现方式,在具体拍摄时,作者认为还要紧密结合相应的医学内容和技术操作来灵活运用,其目的就是使主题内容和操作技术更客观、更真实、更完美地呈现在电视画面中,以利于学员的学习和掌握。对电视摄像来说,内容决定形式,需要决定方式。

参考文献: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5)

1.1“运动是良医”理念

运动是良医(exerciseismedicine,EIM)理念是美国运动医学会在2007年提出,作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促进行动,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2012年6月17日中国正式启动EIM,标志着中国运动科学与公共卫生学术领域的进一步交融,共同为解决中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寻求最佳的循证实践模式[2]。

1.2现代护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人性化的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是现代社会及未来护理的新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尊重生命质量、重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维护,高校护理教育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1.3核心能力教育理念

上世纪70年代,英国职业教育提出核心能力,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为:护理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应满足护理岗位要求,并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课程设置应体现终身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精神,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的适应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3]。

2课程设置的各指标要求

2.1课程概述

明确《康复体育》课程的研究对象、产生与发展、学科性质与特征以及内容体系。了解《康复体育》课程在护理学人才培养中的性质与作用,认清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掌握相关知识对自身能力提高、就业及发展前景的重要性。通过教学目标、课程特点阐述课程设计思路,阐明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2.2课程内容

康复体育,是指病人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进行的身体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2]。康复体育的内容有五大类:第一,医疗体操。医疗体操内容丰富,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等带练习、等张练习、等长练习;按肌肉收缩方向可分为离心收缩、向心收缩;按是否使用器械可分为徒手医疗体操、器械练习;按活动用力程度可分为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和促进技术;按锻炼素质可分为有氧练习、平衡练习、协调练习、呼吸练习、肌肉练习、关节活动练习。第二,医疗性运动。指将一般体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适用于慢性病病人及健康的中老年人。此类运动强度轻缓、运动量适中,例如健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周期性运动,游泳、划船等水上项目,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第三,我国传统体疗手段。主要是以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传统拳法和以八段锦、五禽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健身气功。第四,适应性体育活动。适应性体育活动是指经过修改,使其适应各种不同人群的体育活动,主要内容有游泳、基本体操、某些田径项目、球类游戏、骑马、划船等。第五,自然因素锻炼。利用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自然因素预防、治疗及康复的锻炼方法。

2.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突出护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基本技能的实用性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和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要求[4]。康复体育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康复体育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同时还必须掌握什么样的锻炼手段针对什么样的病,并且对病人能开出切实有效的运动处方。

2.4学时安排

学时安排与课程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上述五大康复体育内容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康复体育可从五大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因为与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护理专业在开设康复体育课程时,可与体育课程相结合,这样就可省出部分学时。康复体育的课程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及体育课程不涉及的方面,建议64学时,分1年教学。

2.5考核要求

由于此课程包括理论与技能两个部分,所以在考核标准设置方面也分为这两个方面。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考核,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评相结合。

2.6任课教师

康复体育有其独特性与专业性,所以在任课教师的选择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运动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康复保健方面的专业人才;第二,院校合作的双师型人才,即在医院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并在医学院校担当教师,既精通理论知识也掌握医疗实践的人才。

3康复体育的作用

3.1预防疾病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械化、自动化取代。生活的电器化、信息化、饮食快餐化、交通快捷化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危机———运动不足,使人们衍生出许多文明病。体育锻炼可使人们体力充沛,克服功能衰退,增强人体抗病因素,降低患病可能性。我国提出的健康“前移战略”是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是与《黄帝内经》的“上医治未病”意思相通。

3.2辅助治疗

康复体育能改善和增强病变器官的功能,有助于病变器官的康复。大量临床资料证明,慢性病通过康复体育的治疗有明显的改善;颈肩腰腿痛和运动器官疾病病人通过练习康复体育的内容,提高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软组织的氧气及营养供应。康复体育能全面增强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以增强整体的方法来促进局部器官病变的改善和痊愈,起到了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5]。

3.3调节情绪

正常人成为病人后,会产生茫然、焦虑、烦躁、愤怒或悲伤等情绪,久病病人常有悲观、厌倦甚至自杀的倾向和行为表现[6]。病人参加康复体育运动,积极主动的锻炼可改变消极影响,因为运动可引起神经兴奋性提高,尤其丘脑“愉快中枢”,当运动表现为良好、愉快的情绪时,能对治疗恢复信心,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护理学发展康复体育的必要性

4.1丰富发展护理学科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颁发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护理学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临床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几乎每个学科与康复体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4.2社会和时展对护理学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有人口老龄化、疾病和慢性病增多的趋势[7]。同时,社会大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健康观念大幅提升,病人从饮食结构到身体锻炼都日趋科学化、常态化。培养全科护理人才,丰富康复体育知识,满足新时期人们的保健需求,是社会和时代对护理学提出的新要求[8]。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6)

康复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的延续和重复,它应该从最早期开始进行,即临床的第一阶段。所以康复与每一个临床医师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每个医师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临床医师应该以临床诊疗技术为基础,探索怎样防止病人因为各种疾病而造成的功能,即康复治疗和预防,尽量减少因为误用、废用而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这就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掌握所有有关康复医学的概念,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正确引导。康复医学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医学学生全面掌握医学技术,形成康复医学理念。我国在1984年提出所有医学高等院校都应该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康复医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康复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康复医学,形成正确的康复观,并在毕业工作时能有熟练的康复技术和正确的康复意识,认同康复治疗在社会、职业、精神、肢体参与能力等各种功能改善过程中的意义,改变人们对康复医学的偏见,了解有关康复治疗的各种症状,减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残疾的发生。为了顺应医疗模式的发展,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康复医学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康复医学的综合性极强,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人体发育学、残疾学、环境改造学、社会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成果。由于涉及内容广泛,特定内容和专有固定名词较多,但是教学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调查发现,对于康复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方法和概念过于抽象、内容多、课时少,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康复医学的教学要求和发展。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图片、文本等各种媒体进行综合,凭借其表达清晰、生动活泼、声像并茂、内容广泛等各种优势,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容易接受,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优点总结如下:(1)提高康复医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学生不用边听课边盲目地记笔记更不用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灵活的转换方式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教学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提高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动画、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信息集成一体,使教师利用图像、声音、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讲的内容,完全改变了对所讲知识的包装,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在活泼、新颖、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康复医学的兴趣和效率。(3)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准确表达的难点和重点,帮学生掌握全面的、多维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运动疗法,特别是运动再学习和神经发育疗法时,由于课时有限、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内容的实践性极强,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板书和讲述是很难表述清楚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运动医学主要内容篇(7)

1科学的导入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种学习,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学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认真备课,精心作好教学设计、安排授课计划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对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使用的语言、肢体动作等都精雕细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这一章的教学中,首先,从著名的医药学家治疗疾病的典型病案出发,引出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不同历史阶段,中医学对我国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贡献,谈到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增强学生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信心。

同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突出中医学的人文特色。中医学根植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之中,深受我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影响,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中医学有关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医学史、中国古典文化及宗教信仰等相关的人文背景知识,使学生通过了解中医药与我国优秀文化的渊源,进一步加深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养生方面,除了讲授常用的药物保健外,还涉及到老子“无为”思想,提醒学生注意调摄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平常的心理,以达到情绪调畅,气机通顺,则百病无以生。

另外,结合中医学新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应用实际病例,纠正对中药没有毒性的偏见,使学生重视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了解目前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状况,引导学生对中医药研究的兴趣。

2突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的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多,使得教学重点突出,提高授课和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过多,就会出现不仅授课的教师疲于讲授,什么都讲,什么都没讲透,而且学生也抓不住重点,什么都记,什么都没记牢的现象。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十分强调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的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教师授课效率。如在“绪论”这一章的教学中,由于涉及中医学发展史一先秦、秦和汉代,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代和现代等五个阶段的内容,但仅安排了一个学时的时间,所以,把重点放在介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这三部书籍的内容及其意义上,使学生明白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中,这三部书籍分别奠定了中医学理论、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指导中医药防治疾病方面,仍起着的非常重要的意义。

3丰富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中医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如何使该门课程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是讲好这门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变的具体、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例如:在“阴阳学说”这一节教学中,除了运用中医学常用的比类取像的方法外,还利用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比较式教学,具体应用了多媒体课件、FLASH及实物等教学方法,从阴阳的起源、形成和运动,带来五行的变化,即之出现了万事万物的变化讲起,将抽象的阴阳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列举临床病案,着重强调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该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意义,使抽象难懂的“阴阳学说”变的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4针对不同对象,授课重点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同时进行护理大专、五年制本科、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等多轨道、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所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不同对象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点不同、教学要求不同等四个不同。例如:对于护理大专这一轨道的教学,重点放在针灸学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针灸学的相关内容,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七年制、八年制的研究生教学,则重点在于“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四诊的内容以及脏腑的特性及功能,五脏的生理功能及证候的辨证施治等,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中医孪理论分析和诊治疾病的能力。这样体现了护理教学以应用为主,而七年制、八年制的研究生教学则以中医诊断和治疗为主的不同教学理念。

5科学的学习法,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一个具有一定西医理论基础的医学生而言,已习惯于用西医的思维方式,很多学生对于抽象难懂的中医理论,在学习之前就产生了为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交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医学课程时,放弃西医的思维方式,应用中医理论去思考医学问题,如注重“证”在中医药诊治疾病中的应用,强调“证”的概念,有司“证”,用司“法”;抓住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注意总结等四个环节;注重提高自学和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专设“病案”两节课的教学,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从实际病例的诊治过程出发,帮助学生培养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实施了综合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中医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们反映良好。尽管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如何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进一步进行改革,使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变得易学、易懂、易记、易用,还需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