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8 16:57:40

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篇(1)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措施

税收筹划产生和发展的根因是能降低企业的赋税,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目标。税收筹划在帮助企业节税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及时加以控制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税收筹划风险为切入点,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以期有助于充分发挥税收筹划的职能作用。

一、税收筹划存在的风险

(一)实施者素质较低

纳税人业务素质的高低对税收筹划是否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纳税人的主观判断错误则会导致税收筹划失败。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纳税人对税收、会计、法律方面的政策、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税收筹划的质量。受素质条件的限制,即便一些纳税人想通过税收筹划达到节税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税收方案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方案是在特定的环境产生,要想实施也必须要有特定的环境,税收筹划的环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的内在环境,二是外部环境。首先企业要想获取某项税收利益,就要针对税收政策进行筹划,抓住税收变化方向,享受税收优惠带来的经济利益。一旦对预期的经济活动判断失误,就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其次,国家会针对外部市场经济的改变不断调整税收政策,无形当中增大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和风险。

(三)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

纳税人作为税负的主要承担者,有权利进行经济利益的自我保护,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自身的权益。而税务机关是征税的主体,有征税的权利,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双方主体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主动权掌握在立法者的手中,一旦调整和改变税法,就会给纳税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措施

(一)避免税收筹划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避免策略是目前为止避免风险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能使企业因为税收政策改变而造成的损失为零,有效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根本不从事可能会发生税收变化的经济活动。;二是一旦某项经济活动存在特定风险就选择中途放弃。但两种方法的实现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出现较小的风险,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不需要中途放弃经济活动,只有当风险较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时才选择中止经济活动;如果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成本较高,甚至高于实施经济活动时,则不需要放弃经济活动;要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决策,不能一味的规避风险而错失发展机遇;规避某项风险时不能保证不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风险,要对风险进行仔细甄别,选择恰当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二)控制税收筹划风险损失

税收筹划具有前瞻性,控制税收筹划风险主要集中在事前和事中两个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管理

第一是筹划主体的信息,要分析筹划主体过去和现在的经营状况,根据信息梳理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第二是税收环境的信息,筹划者在具体筹划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纳税人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将各个税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高整体的节税性能。还要掌握有关的税务行政制度,以便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能够及时维护。第三是政府涉税行为,税收筹划者的方案既可能满足法律要求,也可能违背立法,所以筹划者要抓住政府涉税行为,提高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可能性。第四是反馈信息,税收筹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消除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人员管理

税收筹划是集税务、会计、财务等多项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活动,对税收筹划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业务素质。税收筹划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筹划经验,同时还知晓国外相关税收筹划知识,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第二是职业道德。税收筹划处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焦点上,既不损害国家利益也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税收筹划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维护税法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收筹划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高度重视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面临的风险,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保证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在风险较低的环境下开展收税筹划,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书彩.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66-67

[2]刘继雄.企业税收筹划及其风险控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1):355-356

风险控制措施篇(2)

摘要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资金,资金活动也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本文讨论的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企业应对资金活动加强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面,就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企业资金活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及如何做好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资金活动 风险控制 控制措施

一、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遵循的原则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我国财政部于2008 年颁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第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第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第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二、资金活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两个方面论述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一)从资金流入角度看

1、筹资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企业资金需求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实现筹资活动的高效性;另一方面,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流于形式,以至于筹资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无法及时发现,不利于企业筹资活动顺利开展。

2、经营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虚列收入现象突出;二是企业仍存在帐外收入、虚设小金库等现象;三是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带来了巨大的坏账风险。

(二)从资金流出角度看

1、投资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所开展的投资活动不符合自身的需求,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企业开展投资活动时未考虑到未来收入的匹配性,导致企业未来现金严重失衡;三是对投资活动后续管理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投资活动后续管理落实不到位;四是企业未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准则开展投资活动,从而给予企业造成潜在风险。

2、经营活动中资金内控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存在着虚列采购和帐外资金现象,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失;二是企业未将审批权限分离开来,以至于企业各部门之间职权不明。

三、资金活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一)筹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筹资方案策划风险。现阶段,国内部分企业对筹资方案的策划重视力度不够,即策划筹资方案未能够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的流动性,以至于筹资方案虚高或虚低,从而给予企业引发利息及成本大幅度升高的风险。

为解决企业筹资方案策划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方面:首先,加大企业财务和预算编制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更多的部门局能够参与到筹资方案策划过程中,以增强筹资方案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最后,建立数据库,将企业历史研究数据和经济研究数据计入数据库中,为企业策划筹资方案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2、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企业对筹资方案论证的执行力度不足,其审批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予以实施,导致筹资方案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为解决企业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方面:一方面,需要企业各部门均参与到筹资方案论证过程中,增强各部门的宣传,使各部门认识到筹资方案论证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筹资方案论证行列中;另一方面,完善分级审批制度,企业以分级审批制度为依据,严格按照审批制度中审批程序执行筹资方案审批工作。同时,加强对企业筹资方案论证和审批的监督,规避论证和审批过程中薄弱环节。

(二)投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1、企业投资活动偏离企业发展需求。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多数投资企业投资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严重偏离企业发展需求,这种现象将给予企业造成巨大的风险漏洞,不仅不利于企业盈利,而且将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亏损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一是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投资方向和目的;二是加大对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漏洞,之后及时予以处理;三是企业应立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之上开展投资活动,确保企业能够承受住投资带来的经济压力。

2、投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如筹资方案类同,企业对投资方案论证的执行力度不足,其审批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予以实施,导致投资方案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为解决企业投资方案论证和审批风险,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加大资产保管制度落实力度;二是组织高素质、高质量人员构建项目监督管理团队,实现对投资方案策划和执行的定位跟踪,以确保投资方案高效性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收支工作未能够严格按照实际业务发生原则和分级审批原则予以推行,因此需要企业从下述方面予以解决:首先,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即企业以各部门以往的经营状况为依据,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对资金的需求予以评估,并做好预算编制。同时,企业凭借全面预算体系,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资金合理配置,最大限度上发挥资金使用价值;其次,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批,建立资金审批制度,其中资金审批制度必须对资金审批人员、业务经办作出要求,以规避资金私自挪用现象的发生;最后,注重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建立和完善资金活动的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能够具体执行的财务内控制度,避免与实际应用相脱节。建议采用以下几点措施来防范会计差错及财务人员舞弊行为。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稽核对证制度。实行岗位轮换制。加强会计电算化操作控制。

总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完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活动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焦晶莹.从资金活动的风险节点看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师.2011(01).

[2]刘帆.基于资金活动内控应用指引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冶金财会.2011(03).

[4]田黎,吴红勇.浅议企业营运资金财务内部控制设计.中国西部科技.2011(21).

[5]郭云刚.XX集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创新策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2).

风险控制措施篇(3)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时石油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现实石油化工成产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在化学药品开发、煤矿开采等方面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述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流程,规范操作,可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第一,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第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是石油化工顺利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时刻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第三;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保障设备、人员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第四;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纪律严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报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1]。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控制故事损失扩大的措施,即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降低损失。

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2.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第一,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可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性;第三;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此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例如,企业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讲坛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的工作事迹,以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四,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

2.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是将风险程度作为参考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针对轻度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为: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现状,检查生产设备,找出风险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作好记录;针对中度风险,一般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控制风险;针对重度风险,首先要整理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清单,清单中需要包含风险名称、风险现状、风险级别、责任部门和相应的风险改进措施。同时,还要制定包含风险名称、改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投入资金、实施时间和负责部门等条例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保证责任到人,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以后,还需要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评定,主要审核指标包括技术措施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3风险信息更新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繁多复杂,生产过程存在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企业要及时更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以便做好防控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例如,企业每年定时对常规化工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2],主要审核过去的风险评价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包含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充等,进行必要完善后制成风险评价报告。针对非常规性、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在每一次开工前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用、生产环境适宜等,并将其制成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得到审批后才可作业。

3结语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从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个体防护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针对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等不同风险级别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定时进行风险信息更新活动,以此降低企业化工生产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高楠,刘伟,郗特等.石化行业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浅论[J].中国化工贸易,2015,23(28):52-52.

风险控制措施篇(4)

关键词:工程施工;危险源;风险评价;控制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雷击;中毒;窒息;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等。以上危险源或事故,既单独出现,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同一个危险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建设者、不同作业技术水平、不同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概率及导致的事故风险不尽相同。不同的建设工程,其危险源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及由此导致的事故风险也不尽相同。

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的任务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断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危险源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危险因素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危险因素发生后果的类别、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等。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评价过分依赖评价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可比性差。

(2)定量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的范围、危险因素与事故的关联度、危险因素的重要度等。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得出定量指标,为安全控制和事故防范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过分依赖数学模型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而且大部分定量评价方法建模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难以在施工现场第一线推广。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时间、地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危险源的特点,对施工企业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安全、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自然和环境危险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晰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发放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并保证企业和个人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重新修订和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风险控制措施篇(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34-02

摘要:

风险防范与管理是工程项目襀和创造最大效益的重要基础。根据工程风险具有的特征,简要分析了工程项目风险的因素,总结了工程实施过程主要的风险来源,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工程风险;风险规避;风险控制

目前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下,投资建设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如2007年房地产市场商品住宅投资 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与存在的工程风险管理落后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1],严重阻碍了资金的有效利用。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将面临各种各样风险和复杂的影响因素,但是工程风险具有的特征(如特定的根源、普遍性、可测性、可转移性)决定了风险的可防范性,既是风险的损失是可以控制的。陈宇哲[2]把建设项目工程风险的防范分成:决策阶段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共5个主要阶段分别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已成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和创造最大效益的重要前提之一[3]。

1 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因素分析

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是确定一个项目的风险范围,即经过风险因素分析明确哪些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且估计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多大?将这些存在的风险因素逐一列出,以作为风险管理的对象。

1.1工程项目风险来源分析

1.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一种完全主观的不确定性事件,这类风险一旦发生可能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全局性政治事件。

1.1.2法律风险。

法律对项目的干预,如法律不健全,相关法律的内容的变化;可能工程相关人员对相关法律未能正确、全面理解,可能会存在触犯法律风险等。

1.1.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系指承包市场所处的经济形势和项目发包国的经济实力对经济领域的潜在的、不确定的影响和干扰。主要构成因素有:项目的产品的市场变化,甚至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项目的工程承包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工资水平提高、工人数量减少)、材料供应市场变动(如原材料进口价格提高)、通货膨胀速度加快、外汇汇率的变化、金融风险等。

1.1.4)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对工程带来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或控制的。如恶劣的、反常的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等。也存在无法回避的自然因素如地震、风暴以及特殊的未预测到的地质条件如泥石流等对运输条件可能造成供应的中断的风险。

1.2风险对目标的影响分析

它是按照项目的目标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的,是风险作用的结果。

1.2.1资金和费用风险。

包括:保证金风险、支付风险、结算风险、利息风险[4]; 财务风险、报价风险、投资追加、成本超支、收入减少、回报率降低、投资回收期延长甚至无法收回。

1.2.2工期风险

造成整个工程的工期延长或局部的(工程活动、分项工程),不能及时、保质实现和投产。

1.2.3质量风险。

包括工程、工艺、材料不能通过验收、工程试生产不合格、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标准。

1.2.4生产能力风险。

由于产用原材料、能源、水点供应问题以及设计标准、设备问题,使项目建成后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功能需求。

1.2.5市场风险。 工程建成后产品未达到预期的市场份额,销售不足,没有销路,没有竞争力。如房地产销售不景气,造成投资回收期延长,资金周围困难。

1.2.6工程或设备的损坏甚至人身伤亡。

1.2.7法律责任。 既可能被或承担相应法律的或合同的出发。

2工程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

2.1风险规避的策略

2.1.1回避或减少风险。

根据自身企业实力有选择性的实施项目,权衡利弊后,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回避风险大的项目。对于实施项目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例如,采取“快速跟进”或压缩关键工序的时间、加班来减轻项目进度风险。为了能够直接控制,可以把这些风险从将来“移”到现在。例如,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减少项目使用阶段维护方面的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资(原材料除外)供应体系以及预算阶段预留出项目的涨价预备金以减少项目社会风险;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施工,同时制定风险管理的应急计划以及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减少项目自然风险。根据帕累托二八原理知,项目所有风险中有一小部分对项目威胁最大。要集中技术力量专攻威胁最大的风险。由于风险具有耦合性,有时一个风险减轻了,同时可以减少一系列风险。

2.1.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是借用合同或协议,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可将一部分损失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者身上,事实上转移风险不能减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只能减少对本企业的影响。实行这种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对于具体风险,谁最有能力管理就让谁分担;第二,必须让承担风险者得到相应的报答。一般转移风险主要有四种方式:开脱责任合同、保险与担保以及出售和发包。

2.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风险控制的手段不仅包括预定的规避措施,还有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权变措施。当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也不足以解决未曾预料到而实际又发生的风险事件,或实际后果比预期的严重的风险事件时,必须重新制定风险规避措施。

进行事前技术模拟试验,选择抗风险能力强的、有弹性的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选派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按质量体系要素将分部、分项工程分解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实行严密的控制,加强计划工作,抓紧阶段控制和中间决策等。在技术负责人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职能,以确保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工程风险无处不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特别是难度高、风险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风险防范与控制关键在于不断地捕捉风险的前奏信号,分析各种潜在风险信息及其动态,凭借专业工程经验识别,评估风险,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以及控制对策。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应对工程风险,才能有效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婉,温少元.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4):37-39.

[2]陈宇哲.论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9,3: 94-95. 

[3]唐坤,卢玲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4(4):38.

风险控制措施篇(6)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防范;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般都会选择进行投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投资活动的合理实施,能实现企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优化和配置,增加企业经济利润。但由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始终贯穿其中。如果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缺乏对风险的规避防范意识,没有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投资决策不科学,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要科学分析投资风险,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降低投资风险,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投资风险的涵义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为未来收益而对现有资金进行运作的经济行为,其主要目标是未来获得与风险成正比例的预期收益,实现资本的升值。投资风险是投资活动的必然伴生物,属于一种经营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致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由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非系统风险指某一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其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等。

二、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1.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投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自然环境等。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成败。如金融危机及利率升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利率升降不稳定而引起投资企业的利润波动起伏不平。

2.企业财务管理控制不力。当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科学,内部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薄弱,企业财务控制不力造成一定的风险,如资产负债率控制风险,企业负债过高,加重财务费用。另外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有效实施。

3.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盲目追求高额利润,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投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投资决策不科学,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可行性分析,未对市场预测、投资环境、经济效益等进行充分论证,导致投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收益。另外一些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权责不清,风险防范和制衡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4.企业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常指一定时期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投资规模不足,缺乏竞争优势。投资规模过大,实施难度大。投资结构是指资金在各投资项目上的分布情况。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企业原主导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利润,运作费用大大增加,容易出现管理失控、新产业进入壁垒等问题。

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企业采取合理措施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遵循整体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投资原则,分析投资环境。企业投资活动首先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着眼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企业现有发展水平和能力。其次应遵循流动性原则,企业投资应在企业有充分闲置资金基础上进行。再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认真分析影响投资项目收益的各种因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同时遵循效益性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其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影响。另外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投资环境,准确把握其变化规律及趋势,提高对投资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作为企业管理者,应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投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控制投资风险,同时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全体员工应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共同参与到风险防控建设和内部控制中。另外在投资利益分配上,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责、权、利的和谐统一。

3.规范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管理贯穿企业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企业应建立系统规范的财务决策机制,严格规范项目投资程序,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不断发展变化市场形势,适时调整投资项目方案。如在企业资金流动性偏弱时,可选择变现性强和有竞争优势的投资项目,减少与主业经营无直接联系的投资项目。

4.注重投资组合和投资风险转移。投资组合即将资金均衡地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分散在多个项目上,可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实践证明,通过联营、兼并、重组等方式都是投资的合理方式。基于风险管理的风险分担原则,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可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投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具体实施主要采用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的方式。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由专业公司去完成,对外投资时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与参与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投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缴纳保险金,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另外企业可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尽量选择短期投资。

企业投资必然存在着投资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险,并随着投资活动的进展而变化。因此,企业应树立投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投资时应合理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投资风险的几率,保证企业投资活动的顺利运行,促进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措施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措施,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控制发展现状

1.1 工程预算定额与需求不同步

现行的工程预算定额已跟不上价格变化与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更新换代的要求,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工程计量方面与工程真实造价不符合。工程计量一般是在工程结束后,监理认可了质量,工程数量也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监理就要签证计量,然后报到项目部批准。但在工程项目昔理中,一般是建设单位选工程项目部进行项目昔理,有个别项目部的成员可能会置部门昔理原则不顾,违反规定,给监理做工作为施工单位汁量支付,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建设活动,也失去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1.2 缺乏健全的行业法规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领域的行业法规很不健全,缺乏权威有效的参考标准和制约,监管机制也存在漏洞,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不规范行为屡有发生。.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随意性较大、一项工程项目在可行性与投资额度方面要经过严格的研究,把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用额控制在计划限额内,要做好周密的准备,合理有效地实施,并监督控制好整个过程。但在实际中,一此建设单位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又急于项目开工,在投资额度、建筑标准、设计深度等方面都没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只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同时根据情况变更,对变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没有进行监督管理,因为更改造成的损失也没有制定出责任制度。

1.3 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不能实现工程的全局管理,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工程在投资阶段就对工程造价估算不实,在资金未落实时就上项目,有些甚至编造虚假工程概算。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2.1重视工程投资阶段的造价的合理控制

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设计质量的好坏小仅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也自接影响着工程的投资效益。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实力雄厚、有类似工程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项目设计是保证设计工作的首要措施。初步设计阶段,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工程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进一步分析,对基础资料进一步核实,并严格的按照设计概算设计,采取限额设计。设计项目要齐全,工程量计算要全而、准确,施工方案要切实可行,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增加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缩短工期,降低投资。对多方案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来保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在源头上解决建筑工程造价失控问题。

2.2加强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首先要完善招投标相关法规,规范招投标行为。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市场和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招投标和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合理运作和落实,维护当前建筑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竞争秩序,从根本上对工程招投标阶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然后要制定一些列科学的评标管理办法。通过制定科学的评标管理办法可以达到规范整个招标过程,提升竞争择优效果的作用,提升评标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评标管理确保整个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原则,努力营造诚信,互惠,双赢的商务气氛。减少主观因素及人为因素对招标过程的影响,使评标过程获得客观公正的结果。最后在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签订,在编订双方合同规定时,必须科学严密,内容明确,且客观公正,而且要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纳入合同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施工风险,明确双方的责任,维护双方的权益,才能够达成双赢的理想效果。

2.3强化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合理控制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设计变更,严格控制现场签证。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确保材料质量并控制材料成本。采用考核的方式,建立一种工程项目责任制,根据标准成本实行奖惩制度,将工程的质量和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偷工减料、追赶进度和资源浪费的情况。配备一批具有法律知识的人员,对可能影响工程项目进展的合同纠纷及时子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进行索赔,最大限度地挽回因合同纠纷造成地损失。从而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控制工程造价。

三、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措施

3.1 建立竞标评估体系,回避风险

建立竞标评估体系是施工企业从源头上回避风险的重要举措。一是评估施工固定成本,二是评估可变成本,三是制定合理的利润或者保本费用,作为确定报价的基础。企业在深入调研和招标文件的前提下,必须对施工成本以及目前的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劳动力成本加大、施工机械租赁费增长等因素进行评估,还要考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付款、垫资经营的预期总资产报酬率降低的因素。

3.2 严把合同订立关,合理约定风险范围

一是尽量采用示范文本,以防止一些显失公平的条款。增强法律意识,对合同的严密性、规范性、合同条款的逻辑性认真加以研究,中标后合同订立阶段要斟字酌句,认真研究专用条款,注意各有关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二是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凡是招标文件中发现的可能导致的风险问题,如外部条件不足产生的风险,究竟应由谁来负责;业主供应材料设备或指定分包商的计价方式的约定等,应在合同中明确而未曾明确的,可通过补充合同协商来解决,力求按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与业主分清责任,从而达到降低合同条款风险的目的。三是合同双方分担风险应明确约定。特别对于采用总价合同,工期又比较长的工程,必须定量地约定风险范围。

3.3 加强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在工程质量、工程款的支付、工程索赔管理及工程验收上加强风险防范。因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合同价偏低时,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否则引发的法律纠纷对施工企业是十分不利的。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企业可按合同采取暂停施工并书面通知业主支付工程款,或者继续施工但要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逾期支付工程款的后果,书面的形式同时也是以后处理纠纷的证据。

3.4 全面推行工程分包,转嫁风险

工程分包在施工企业客观存在,但仅限于“干不过来”的时候和特殊专业工程。应对工程造价风险要求施工企业全面推行工程分包,包括土建、安装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促使企业发展为“管理型”施工商,强化施工企业的管理服务监督功能。把中标的工程价按项目分解后进行分包,把建设方要求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结算比例等分解后落实到分包单位。

3.5 严格规范建筑市场竞争环境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不断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以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确保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同时,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要自觉为企业提供服务,及时测算、权威性的信息,以利企业增加对各项风险事件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由于产业环境变动和其它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风险损失。

四、结语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达到工程建设投资方和承包商以及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这不仅仅为工程建设投资方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落成,对于我国工程建设也能够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劲,蒋健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