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审计的分类

工程审计的分类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2 15:56:16

工程审计的分类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对各类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但相比于国外的艺术形式与规模来说,中国的艺术人才依然是紧缺的。在这种艺术人才市场紧缺的形式下,国家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使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迎来了良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整体实力,已成为艺术类院校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高等艺术院校在提供人才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二、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艺术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艺术院校原有的规模、基础设施和教学器材等已逐渐开始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和正常教学使用,甚至部分艺术院校的本校区驻地不足,从而需要新校区的建设和使用。各艺术类院校开始加大了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因此,审计部门在艺术类院校中对资金控制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然而由于艺术类院校内部工程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阻碍了艺术类院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学校自身造成相当的损失。艺术类院校内部工程、修缮审计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类院校内部对于审计的理解和重视不够目前,部分艺术类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在相当数量艺术类院校中,校内教职工由于专心钻研艺术理论,对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程序不熟悉,也不主动学习相关基本理论,加之与理工科院校相比,艺术学科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艺术类院校教职工在涉及内部审计的相关事宜方面,存在部分“先斩后奏”,请审计补手续的情况,从而忽视和丢弃了内部审计的功效。

2.内部审计的机构不健全,人员数量缺少当前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机构设置都是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没有达到内审机构独立性的要求,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不仅数量相对来说缺少,更缺乏专业性。更有甚者,部分规模较小的艺术学校没有设置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艺术类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1]。

3.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随着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类高校的资金投资越来越高,对于基建工程、修缮项目的内部审计,由于牵涉的资金额度较大、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的专业性更强,是一项融和多项学科知识的系统工作,因此对于基建工程、修缮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求需要具备工程造价专业技术理论、实践和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的从事内部工程审计的工作人员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而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的审计理论和业务知识,直接影响了审计的功效。即使参加了内部审计培训,但对较为专业的工程审计难以完成。甚至,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不清楚内部审计的流程和要求,导致内部审计的效果丢失[2]。而配备工程审计人员的艺术院校,在数量上还存在相对不足,往往是土建和安装专业没有分开,不能完成规模较大的专业审计任务,导致的结果是,当前艺术类院校中工作量较大的审计业务,由于自身限制,都采取了临时聘用校外审计人员或者采取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来完成,从而提高了审计的成本。

4.基建、修缮项目缺乏全程性监督、审计部分艺术类院校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在基建、修缮项目的相应招标、跟踪审计、结算等都进行了制度化规范,但这些制度在某些细节方面难以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当前艺术类高校内审工作的主要内容往往局限于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结算审计。虽然已经提出了基建、修缮工程的跟踪审计,但未形成一套可实际操作的流程,由于艺术类院校的内审人员数量的限制,也无法实际去进行工程、修缮的跟踪审计。而完工后的结算审计无法对基建、修缮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有可能会造成工程结算失真,导致投资失控,发生工程超支的现象,给学校造成损失。

5.其他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实施的计算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都对基建、修缮审计的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要求,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审计人员存在的情形。另外由于工程审计的复杂性,需要借助软件才能高效、准确的完成,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艺术类院校未为学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其应具备的办公专业软硬件设施。

三、加强艺术类院校基建、修缮审计的对策

1.加强审计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首先,艺术类院校的领导应把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工程审计规章制度和审计程序,加强对学校内广大教职工的宣传学习,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行审计业务时,要端正工作态度,注重审计的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和被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不能有架子,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以理服人。

2.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成熟的艺术类院校,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而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保证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3]。

3.适时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艺术类院校应当结合学院的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对基建、修缮项目的立项、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工程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审计,只有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院校可以采取临时聘用审计人员,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建、修缮项目都要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应当选取金额较大,施工较为复杂,隐蔽工程较多的典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4]。

4.提工程审计的软件设施应当为工程审计人员配备齐全的专业操作软件,通过把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计算机软件的优势紧密结合来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将整个审计过程,用电子化模式记录和储存,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电算化、科学化。

5.加大对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加强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廉洁教育使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做到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能够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能够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5]。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2)

注册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第21条),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第20条)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和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一项对专业能力与实务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受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在编制工作底稿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如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二)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人某些专业判断一错到底;或者无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度,使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审计工作底稿分类混乱。审计档案保管不严,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或者仅将所有收集到资料简单堆砌、归档。

(四)无审计工作底稿。个别注册会计师将“资格寻租”,只管盖章收费;事务所出售审计报告,违法设立分所(执业处),寻找执业黑洞;个别事务所还伪造底稿以假充真。

注册会计师在主观上对审计工作底稿重视不够,在客观上不知道如何(更好)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加之准则缺乏可供操作的、的专业标准体系,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和构成

审计工作底稿是CPA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其形成方式有编制和取得两种。

对于自行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全面记录审计计划的执行轨迹,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职业判断的依据及过程,审计意见的形成过程等。大部分工作底稿应当由CPA自行编制。

对于由委托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严格讲并不是审计工作底稿,只有在CPA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后,做为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包含十部分,分别是:(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6)审计结论;(7)索引号及页次;(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责任载体,缺一不可,其主要功能见下表:

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功能表

序号

要素名称

功 能

1

被审计单位名称

明确审计客体

2

审计项目名称

明确审计内容

3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明确审计范围

4

审计过程记录

记载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测试的性质、范围、样本选择等重要内容

5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方便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审阅

6

审计结论

记录CPA的专业判断,为支持审计意见提供依据

7

索引号及页次

方便存取使用,便于日后及机处理

8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9

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明确复核责任

10

其它应说明事项

揭示影响CPA专业判断的其它重大事项,提供更详尽的补充信息

四、

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的编制方法

下面依顺序分别介绍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1、被审计单位名称:系审计对象的占有方(个别时候项目的委托方和审计客体不一致,如司法鉴定项目)。若被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公司的名称。(如XX公司一分厂)此项目可写简称,或以统一的审计标识代替。

2、审计项目名称:此项目一般填写审计业务类型,如“2001年报审计”、“工资专项审计”、“破产清算审计”等。项目名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此项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4、审计过程记录:此项为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要素,其简繁程序受制于审计项目的性质、目的和要求,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等诸多因素。,大部分事务所采用统一印制的程序表(或是标准的底稿模式)来代替工作底稿编制中大量的手工书写(或录入)工作量,本项目可充分运用审计标识,以提高工作效率(见后述)。

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是CPA用以表达各种审计含义的书面符号。适当运用审计标识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应防止过度使用,否则一张底稿将变成甲骨文字,让人讳涩难懂),同时应说明其确切含义,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其前后一致和不同标识的唯一性。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常用符号、缩写、简称等形式表达各种含义,并将这些标识及其完整的含义详细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供检查、复核者正常阅读。

6、审计结论:此项目是CPA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7、索引号及页次:索引号是CPA为整理利用审计工作底稿,将具有同一性质或反映同一具体审计对象的工作底稿分别归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的特定编号;页次是同一索引号下不同审计工作底稿的顺序编号。两者结合构成每一审计工作底稿唯一的标识符号,因此,索引号应准确表达对应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和性质,相互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作用和勾稽关系,又用明显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不允许重复。页次一般依次编号,并以分数形式(如2/3)表示。页次编排时应连续,防止跳号、缺号或重号。

8、编制者(复核者)姓名及编制(复核)日期:二者姓名均可采用简签格式,并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复核者而言,在履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后,除签名外,还应将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中发现的及处理意见书面记录下来,以利于编制者修正或明确审计责任划分。

五、审计工作底稿要素的编制技巧

1、合理、恰当运用审计标识。除充分运用约定俗成的审计标识外,对于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程序、审计结论以及编制者(复核者)姓名等要素均可采用适当的审计标识以尽量减少书写量,比如全省统一印制的“会计记录抽查表”中对于核对说明并未规定和列示,但大部分核对内容均应包含“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有授权批示”和“帐务处理正确”三项,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可用CHK1、CHK2、 CHK3(或其他类似标识)代替;又比如“审定表”中审计结论可用EVC代替“期末余额可以确认”;用EVAC代替“期末余额经调整后可以确认”;用EVFC代替“期末余额经重分类后可以确认”等等。对于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均可采用审计标识来代替。

2、先编制索引号,后编制底稿页次。大部分执业人员在审计外勤结束后统一编制索引号和页次,这时,由于汇总的工作底稿较多,且又要交叉引用,造成编制困难。可在外勤开始时(或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未审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顺序先编制程序表或审定表的索引号(如A1、A2、……),在外勤结束时再分别填制底稿页次,这样既能保证索引号的唯一性和相互索引,又可防止页次编制时的缺号、重号。在采用本时要注意:

(1)对于无期末余额或者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审计期内有业务的报表项目也要编制索引号,如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往来款项等科目。

(2)对于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经实质性测试调整或重分类后有余额的会计科目(如待摊费用、往来款项)可随该类项目最后的索引号继续编号,不宜采用在已编索引号中间插入新索引号(如在A6和A7之间加入A6-A),以防止新索引号与前者的其它底稿同号造成混淆。

(3)对于从外部取得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也要编制索引号。大部分CPA过多考虑自行编制工作底稿的编号索引,而忽视了外部资料。尽管从外部取得的资料无统一的格式,但仍应及时按类别编号,以利于归档或复核者审阅。

3、借助机编制工作底稿。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运用,调整和重分类等,容易造成编制者书写时笔下误,同时也加大了外勤工作量。可以借助计算机编制诸如性复核、银行余额调节表、审计调整和重分类、试算平衡等审计工作底稿,可以自行设计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功能模块,借助EXCEL、VFP、华表等工具代为编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3)

【关键词】审计项目 审理 复核

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计机关法规部门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业务部门提交的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修改,并提交审计结果类文书的行为。2008年4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法制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议,法制部门对审计项目的复核应向审理转变。随着审计署《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的制定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改进审计复核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同年九月,审计署制定了《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审办法发﹝2008)229号,以下简称《审理办法》),开始在审计署各司局试行审计项目审理办法。本文拟结合法规工作实际,参照《审理办法》,通过分析审计项目复核到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转变,探讨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提出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审计项目复核到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转变

(一)形式审查向实质审查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质量把关应该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侧重于形式审查,主要围绕审计组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以下事项开展: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而对于指引审计工作的审计实施方案、形成审计结果所依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材料并不要求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在实际工作中,脱离了对这些材料的审查,复核就只能停留在核对数据、核对法规适用等最基础的层次上,无法判定审计项目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形成审计结果,没有充分发挥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针对这一矛盾,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提出了实质审查的要求,在保留了复核审查内容的基础上,更把审计实施方案的合规性、针对性和执行情况、审计证据的四性以及同类问题处理的一致性纳入了法规部门的审查范围,既审查审计结果类文书,也审查审计过程类材料,既审查审计结论的表述、定性和法律适用,又审查支撑审计结论的取证是否充分有效,大大拓宽加深了法规部门的审查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审计质量把关的层次。

(二)事后审查向提前介入的转变。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中,审计机关法制部门介入审计项目开展复核的时点是在审计项目现场审计结束以后。虽然在复核过程中,复核人员必须查阅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但反馈意见由于文件篇幅、文字表述等原因,往往难以全面清晰的从被审计单位角度反映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法谚云“讼听双方”,复核人员能够就审查材料和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但和被审计单位缺乏直接的交流,不利于复核人员对审查材料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为此,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要求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审计项目,即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在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如召开交换意见会的,法规部门应当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会议。笔者所在审计机关曾于去年试行过复核人员参加审计项目交换意见会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核人员在现场听取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双方的意见,一方面实现了审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在现场就反映问题的定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有效性、适应法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出意见,既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又方便业务处室在审计现场及时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提前熟悉项目情况,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审计项目的背景和反映的问题,为复核项目打下良好基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把提前介入审计项目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有利于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单一项目审查向同类项目对照审查的转变。在以往的审计项目中,由于对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乏一个比较可行的参照体系,更多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而不同的审计人员因其对适用法律的认识不一,对问题轻重的判断不同,导致“同事不同罚”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对同类项目审计报告中对同类问题的定性及处理的一致性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审计项目,更要关注本机关乃至其他审计机关实施的同类审计项目,以保证审计机关对同类问题统一定性、统一法规适用、统一处理处罚尺度,监督规范审计工作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规避审计风险。

二、如何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既属于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范畴,也属于审计权力约束范畴,是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对审计全过程的跟踪式复核、评价、审查和监督工作。

(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和审前调查情况制定的、指引整个审计项目开展实施的“作战计划”,它制定审计目标、评估审计风险、明确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重点审查对象。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合规性。这一环节重点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程序性问题。审理时应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审计署第6号令,以下简称审计署六号令)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程序性要求,审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时是否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遇有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时是否按规定报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或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

第二、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环节重点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实质性问题。在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应首先审查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方面是否与工作方案保持一致,并结合审前调查情况作出了细化安排。其次,应审查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重点是否恰当、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可行、审计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审计分工是否明确,从而判定审计实施方案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这一环节重点关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与实际工作脱节,出现方案与实施“两张皮”的情况。审理时应对照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审计日记判定方案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完成。在方案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是否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并写入审计报告中;其他事项的审计过程和结果是否在审计日记中有完整的记录。

2.审计证据的审理。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对审计证据的审理重点是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是否具备“四性”:

第一、审计证据的客观性。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和主观推断,这是取证材料作为审计证据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第二、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用来证明或否定某个审计事项时,必须与该事项之间必然存在的联系,并与审计目标相关联,不具备相关性的材料对审计事实的认定毫无用处。审查证据时应判断取证材料与待证事实是否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剔除冗余证据。

第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能够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审查时应判断取证是否达到了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四、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审计证据必须依合法的程序取得,以合法的形式固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审计事项的依据。没有以合法形式固定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未签字盖章、审计人员也未注明原因的,也不能作为审计证据。

3.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审理。审计结果类文书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对此类文书的审理大部分延续了审计复核的内容,即着重审理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除此之外,还应审理同类项目的同类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是否一致。

(二)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突破了复核工作以查阅卷宗为主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增加了现场交流、沟通询问、会议研究、修改文书等程序方法,更大程度保证了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1.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人员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应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反映的意见情况。审理过程中,必要时审理人员可以到审计现场进行审理,或报经分管领导同意直接到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

2.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即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他相关资料。

3.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

4.召开审理会议,出具审理意见书。审理人员应对审理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就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业务部门的主要分歧、补充完善或修改问题的方法措施等提出审理意见。法规部门领导主持召开审理会议,在审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出具审理意见书。

5.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法规部门出具审理意见书后,业务部门应对审理意见书的采纳情况作出书面反馈。涉及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恰当性、同类项目同类问题定性处理的一致性和其他重要事项等问题,应由法规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直接进行修改,对重要修改情况形成书面说明并与业务部门共同确认。

(三)法规部门和审理人员的审理责任。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中,法制部门和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而在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法规部门和审理人员不仅要对出具的审理意见负责,还要对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中审理应当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对经由法规部门修改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恰当性负责。

三、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审理会议制度的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增加了召开审理会议这一程序,确保了审理意见是法规部门集体讨论决策的结果,而不是个别或几个审理人员的个人判断,增加了审理意见的公信度。审理会议作为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应进一步明确其形式、内容和职责。审理会议由法规部门领导主持召开,法规部门其他领导、审理人员和审计组有关人员参加,实行民主集中制,会议的讨论过程应当书面记录。此外,审理会议不仅应就审计项目的审理意见展开讨论研究,更应该承担监督审理行为,总结审理经验,制定审理内部操作规范等职责,为加快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的奠定基础。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4)

    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繁多,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因此,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所有定额种类掌握一清,尤其很多造价事务所人员非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工程造价知识。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统一等难题,一直困扰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中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价格信息库,由审计机关统一工程造价定额、非标项目经验定价、材料价格等一并导入,对业主、工程各参与方和造价事务所信息开放,解决审计标准不一的现状。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建设单位、审计机构、事务所协同平台,信息平台(图略)以项目立项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审计过程为管理点,实现立项—拆迁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处理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流机制对业务管理。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提高审计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有效的促进各方的工作效率。通过审计工作业务的处理,信息平台还将构建事务所诚信库、审计资料库、审计文档库等知识库。核心功能体系。①项目库。项目库是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库,对建设工程立项信息管理,构建工程项目全面信息的管理窗口,结合单位管理与组织用户管理,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审计对象)、施工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中介审计机构、审计负责人员等信息,并对实体项目过程进展情况动态跟踪和汇总。②过程审计管理体系。过程审计管理体系对建设工作审计全过程业务流程管理,对概算、结算、决算审计工作实现提交送审材料—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复审—出具审计报告的处理流程;对招投标阶段审计工作实现标底复核—最高限价控制—中标价复核的处理流程;对审计报告实现报告提交—送达—反馈—执行的处理流程;对合同额审计实现会签流程等。③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料库的构建来源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业务信息的自动归集和分类,形成具有查找和指导意义的资料库。包括以立项为主线、以项目为单位,对审计工作(已完/未完)全过程成果及文档进行动态管理、对审计制度性文件进行管理、对审计工程造价定额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对经济指标信息进行管理和归档。④流程管理体系。流程管理体系针对各阶段的审计工作,可灵活定义多种审计流程,在实际业务开始时,可选择适用流程;各流程步骤可设置基本模板且可根据实际业务状况进行调整。审计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各步骤审批意见处理结果、后续工作计划均一目了然,并按国家规定的审计报告格式,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征询稿和正式审计报告以及过程中其他相关文件、报告,在线打印,节约了大量编制审计报告的时间,将审计报告编制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⑤信用评价库。“信用评价库”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与之相关的各单位管理功能,实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中介审计机构的个人及单位诚信管理。一方面根据核减率实现对施工单位承担审计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单位及个人的准入提供依据。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条件(1)网络条件。为了提高协同工作能力,也为了解决由于地域和人员分布所带来的管理困难,在网络的架构方式上既要满足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的使用,又要满足远程管理人员以及移动人员的使用。系统用户按接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采用局域网连接方式接入使用;另一类为远程管理人员和移动人员等,以远程登陆的方式接入使用。远程登陆既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或者VPN(虚拟专用网)方式实现。(2)硬件、软件条件。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512M、IE6浏览器以上。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4G、IE6浏览器以上。(3)操作用户素质要求。审计工作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用户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极为重要,操作人员应具备基础的电脑常用软件操作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和密码,能掌握输入信息、上传文件、信息检索等基本操作。

    以网上处理和电子报表、表格的形式传递信息,打印最终报告成稿,节约了大量纸张,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建设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对历史项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决策者再处理类似项目提供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对参与单位的信用评价的资料归档为新项目的委托提供信用资料,有效保证了审计项目的高效完成;对审计过程中价格信息、经济指标等行业信息的积累为各审计工作者提供全面的资料,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构建完成和初步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使用情况和每年审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功能,以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为国家审计事业贡献辅助力量。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5)

关键词: 工程造价 BIM 建筑特征 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Abstract: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projec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cost catch influence, based on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each related Information data based on 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technical index and cost index to audit in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rationality and approximate accuracy.

Keywords:construction costs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uzzy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造价软件和图形算量软件的推广,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版本的造价资料。BIM软件的出现,使得设计过程和造价的算量过程能够同步完成。析拟建工程各单位工程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通过与相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个人的高效率工具[1],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方式。以BIM技术作为基础,可以将各造价人员所掌握的造价信息汇集到BIM数据库,通过BIM多维计算处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拆分、对比,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通过修正快速进行工程量审计。

1 设计阶段审计的提出。

在建设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2]。设计概算对于工程建设的筹建开工、建设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其进行控制以及审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审计,只注重施工预算、结算审计。使基本建设投资失控。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对设计概算的审计,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同时在此阶段控制造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是开展全过程审计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机制、结构和过程的控制,可以实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的全过程审计,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审计评价手段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3]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管理以及影响造价和工期的环节与事项。对于审计控制无法达到的领域更需要运用审计评价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执行及运行情况,从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进行诊断,从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3] [4] [5] [6]

2 相似工程的选取以及相似度的确定

2.1工程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特点,决定了造价计算的复杂性。要达到快速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就必须抓住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素考虑过多,加大了计算量,必然影响计算速度,但是,如果遗漏了主要因素,则会降低其计算的精度和可信的程度。提高计算的精度还要尽可能地确定各主要因素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即权重。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建立了8个影

响造价的主要特征因素和其权重系数。各主要特征的权重就是估计其对造价影响的程度。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分析、对比、测算,利用现行定额手册,确定出各主要特征的权重系数相似度的确定。工程造价系统各基本特征的模糊计算,采用的是模糊数学的贴近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择近原则,结合分析取定权重等多种数据处理模式。

计算基本要素共计8个,其基本要素的模糊计算模型如下。

1)选定因素集U:

U = (u1,u2,…,ui,…,u8)

其中ui表示第i个特征;

2)确定各特征因素的权重。权向量W为:

W = (w1,w2,…,w8)

其中Ai表示第i个已建相似工程。Ax 待审核工程。

3)计算加权海明贴近度

用计算加权海明贴近度即式来识别待建工程X和典型工程M间模糊集合接近的程度,从中选取同待建工程贴近度最高的相似工程,并依据其造价对待审核工程的造价及指标进行审核。

相似工程为ai待审核工程为X。设有论域U={u1,u2,…,u8}上的模糊集合W = (w1,w2,…,w8)

TUW(A,B) =1- wiai-x)

TUW―相似工程ai与待审核工程X的海明贴近度

Wi―评判指标在估价体系中的实际权重值

将待建工程X分别与相似工程进行贴近度比较,并将其进行大小排序。

2.2住宅建筑建筑特征权重的确定

住宅建筑的特征权重主要根据特征相对应的建筑特征对总造价的影响大小来确定,通过大量相似工程分析得到基础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3,结构类型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34,层高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楼地面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5,内外装修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4,工程类别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7,水电安装完善程度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8。

2.3建筑特征系数

通过大量的工程历史造价数据,根据建筑技术指标的不同类型,分析

(1)基础类型模糊相关系数

(2)结构类型模糊相关系数

(3)层高模糊相关系数

(4)楼地面

(5)外装修

(6)内装修

(7)工程类别

(8)水电安装完善程度

3、计算实例

取四个工程作为案例工程,一个工程作为待审核工程。四个案例工程的建筑特征与待审核工程相似。相似工程1的建筑特征为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首层5.5米、标准层2.8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4163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589.48元。相似工程2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8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3349 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636元。相似工程3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9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6750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502.61元。相似工程4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满堂基础,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8,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二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高,建筑面积8770 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826.93元。对应的相似工程1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75、1、0.8、0.6、0.5、0.6),相似工程2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3、0.4、0.8、0.6、0.5、0.6),相似工程3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5、1、0.8、0.6、0.5、0.6),相似工程4的相关系数为(0.5、0.95、0.75、1、0.8、0.6、0.8、0.9)待审核工程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3、1、0.8、0.6、0.5、0.8)。计算主要工程量以及相识度通过分析取每平方米钢筋含量(KG)、每平方米商品混凝土含量(KG)、每百平方米砌筑工程量(m3)、每百平方米门窗工程量(m2)、每百平方米给排水管线(m)、每百平方米电线(m)作为作为审核指标。相似工程1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0.9、45.4、19.3、35.2、64.8、622.7),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6.358%。相似工程2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0.32、48.62、16、30、65.7、663),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2.7%。相似工程3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1.50、54.24、20.4、31、71.9、638),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6.4%。相似工程4相对应的工程量为(80.15、56、23、32、71.5、628),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88.6%。待审核工程模型计算结果为(73.655、51.36、19.71、32.35、69.01、667.07)。待审核工程实际工程量(73、50、18.7、33.5、67.5、643)。待审核工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待审核工程实际工程量各审核指标的误差分别为(0.89%、2.70%、5.40%、3.40%、2.20%、3.70%)。

4结论

本文将建筑特征结合模糊数学基于BIM应用于拟建工程概算主要工程量的审核。重点探讨相似工程相似度确定和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的审核模型的建立。计算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行有效。需要指出的是相似工程工程选取的正确性是方法运用的准确度的关键。以相似工程作为初步设计阶段概算工程量审计,建立工程量审计模型,有据可依同时提高了审计速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树捷.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2,2(1):20-24.

[2] 李莉.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1年06期

[3] 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中国内部审计. 2012年05期

[4] 叶焕倬杨青. 持续审计技术发展与现状[J]审计研究 2011(3):81-84

[5] 李冬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审计理论研究[J]审计研究 2011 (6)31-34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6)

关键词:Excel 审计 数据挖掘 方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审计线索被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海量的业务数据所掩盖,审计人员面对各种以不同形式存储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仅仅依靠传统的数据检索查询和统计分析方法是难以实现审计目标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Computer- aided Auditing Technique)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测试等。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来看,虽然已由概念发展为一系列的可操作性实践,但由于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素质的依赖性较强,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发挥尚且有限,特别是在以实质性分析为核心的审计证据查找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辅助工具。而在计算机应用研究中,面对“数据丰富,知识贫乏”的挑战, 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面向分析决策的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无疑为现代审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及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

数据挖掘(Date Mining)是通过仔细分析大量数据来提示有意义的新的关系,一般采取排除人为因素而通过自动的方式来发现数据中新的、隐藏的或不可预见的模式。数据挖掘是在对数据集全面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数据内在和本质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 一 )审计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面临着快速扩张的大量数据,由于分析工具的有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丰富的数据,贫乏的知识”。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据挖掘技术逐步发展起来,数据挖掘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目前巨大数据资源以及对将这些数据资源转换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巨大需求。数据挖掘技术从产生起就是面向应用的。目前,数据挖掘已在银行、电信、保险、交通、零售(如超级市场)等领域中成为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数据挖掘的典型应用包括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客户群体划分(Customer Segmentation & Classification)、背景分析(Profile Analysis)、交叉销售(Cross-selling)等市场分析行为,以及客户流失性分析(Churn Analysis)、客户信用记分(Credit Scoring)、欺诈发现(Fraud Detection)等。这些应用都是摆脱了原有行业的理论框架,从数据或者交易记录的自身规律出发,按照各自的目标,完成知识发现过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发掘式审计,是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一大突破,这一思路在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已并不陌生。根据数据挖掘原理,基于数据控制的审计流程可分为以下阶段:数据预处理、发现规律、规律库的数据更新、审计系统的训练与测试,以及对形成的可疑数据进行审计判断。鉴于数据挖掘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应用,学者们认为在理论上,数据挖掘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在审计实践中的已出现了一些数据挖掘应用的典型案例,如基于关联规则的海关审单商品分类审计、基于孤立点挖掘的职工工资分析审计、利用聚类技术审计交易记录等,这些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可见,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成熟的数据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已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由于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大量的统计技术和数学建模技术,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多样性及复杂性使得这一应用还没有达到“落地”效果,寻找一种易于理解的数据挖掘工具显得十分必要的。

( 二 )Excel数据挖掘工具的功能当前数据挖掘工具主要有两类: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和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特定领域的数据挖掘工具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类工具针对性比较强,只能用于一种应用,而且往往采用特殊的算法,可以处理特殊的数据,发现的知识可靠度也比较高。如IBM公司的Advanced Scout系统就是针对NBA的数据,帮助教练进行优化战术组合的工具。通用的数据挖掘工具不区分具体数据的含义,采用通用的挖掘算法,处理常见的数据类型,如IBM公司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QUEST系统、SGI公司开发的MineSet、加拿大SimonFrase大学开发的DBMiner系统等。目前很多大型数据库和联机分析系统本身也集成了数据挖掘技术,使人们利用数据挖掘更为方便和快捷。然而对于一般的审计工作人员而言,这些工具都较为陌生,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作之中。从当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来看,Excel是最为审计人员熟悉和接受的软件,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特别是Microsoft公司为Excel 2007以后版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数据挖掘外接程序SQLServer2005_DMAddin.msi,安装完SQL Server 2005后再安装该外接程序,在Excel中出现“数据挖掘”选项卡,这一模块包括九大模型: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时序聚类、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和时间序列分析,基本涵盖了主要的数据挖掘技术方法。Excel2007数据挖掘功能分成七大区块的工具:数据准备、数据建模、准确性和验证、模型用法、管理、连接和帮助。数据准备是指在开始数据挖掘之前,对数据进行清除整理;数据建模是指开始进行数据挖掘步骤,可以建立挖掘模型、预测分析等。其中数据模型化的方法有分类、估计、关联、预测等。准确性和验证是指通过图型来查看挖掘模型;模型用法是指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条件式查询其结果;管理是对已构建好的挖掘模型管理其挖掘结构;连接是设定与追踪Analysis Services的连接;帮助是指可取得数据挖掘加载项的使用说明。

三、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

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作用之一,这使得寻找异常数据成为重要审计线索的发现途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蕴涵在审计数据内部的模式、规律,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发现经济业务的异常。结合Excel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工具中的九个模型进行审计分析,其审计数据挖掘框架如(图1)所示。审计中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反映在数据上,通常是离群点和孤立点。离群点是偏离一般规律和趋势的也数据,其分析通常是建立在估计预测分析基础之上的。孤立点是数据源中显著不同于其他数据的对象,其分析是建立在分类分析基础上。就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提供的九种模型而言,可以有效实现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进而用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挖掘。

( 一 )离群点分析 离群点挖掘是过发现和分析明显偏离其他数据、不满足一般模式或规律数据的离群数据,找到有价值审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离群点是针对估计预测分析所得出的数据规律和趋势而言的。在Excel数据挖掘工具,估计预测分析工具包括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类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和关联分析。线性回归主要用于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方向及强度,以便用自变量建立模型对因变量做出预测;Logistic回归是对类别数据进行的回归分析,可以用于讨论定性变量和数值变量对同一类别变量的影响和关系;类神经网络是模仿人脑思考结构的数据分析模型,它可以根据输入变量与目标变量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提到的知识不断调整参数来建立数学模型,它多用于数据具有高度非纯属且变量中具有相当程度的交互效应的情形,使用类神经网络无须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具体形式,而直接用神经网络取代系统模型,得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时间序列分析用于探索与时间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趋势预测;关联分析是分析发现不同变量或个体间的关系程度。通过这些估计预测分析模型,审计人员可以发现不符合规律的离群点数据,进行着重对这些数据进行审查。如在销售收入审计中,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探讨销售业务的基本规律,进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过高收入或过低收入点的原因与合理性,从而将偏离正常业务范围的异常数据进行割离, 并对其进行仔细审核,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审计资源。在成本审计时,审计人员面对大量料、工、费相关数据常常无从入手,此时可利用关联规则技术发现其各成本项目与生产数量之间的关联性, 再根据存货仓库盘点数据及相关出、入库记录, 确定其产量, 根据关联规则确定的关联性,可以确定该被审计成本合理与否。

( 二 )孤立点分析 分类技术亦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对各类数据按一定规则和特质分为不同类别,进而根据不同类别采用适合的审计策略。分类可将事件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种事件,通过分类所发现的异常事件即是孤立点。孤立点是数据源中与众不同的数据,审计人员通常认为这些数据并非随机偏差, 而是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机制。审计中的可疑数据往往表现为孤立点,这使得基于分类技术的孤立点分析亦成为一项发现审计线索的有效手段。Excel所提供的模型中决策树、贝叶斯概率分类、时序聚类、聚类分析即是有效的分类分析技术,可用于孤立点的控制。决策树是用树型结构展现数据在受各类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到的预测模型,根据对目标变量的状态不同而建立分类规则;贝叶斯概率分类是在先知道总体中不同类别比例构成的基础上,通过训练样本,学习并产生这些训练样本的分类规则,再用这些规则对其他个体进行分类预测;时序聚类可根据用户浏览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析用户行为;聚类分析是对样本进行分类,寻找多变量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分类方法发现孤立点,找到数据的极端值。例如在救灾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市县进行全面调查,只能选取重点地区进行详细分析。此时可能通过受灾地区的“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灾面积”等数据属性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受灾因子与救灾因子不匹配的孤立点,进而进行详细审计。由于被审计对象复杂多样,根据审计目标,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其重要的审计手段,离群点和孤立点是其重要的审计线索,鉴于Excel数据挖掘工具所能提供的各种估计预测技术和分类分析技术,Excel数据挖掘工具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解决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的难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四、基于Excel审计数据挖掘的操作路径

采用Excel作为挖掘工具在审计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是最为切实可行的。(图2)是基于Excel的审计数据挖掘工作流程图。

( 一 )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 根据审计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获取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数据库资料。接采集电子数据要从接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日志开始,按统一格式收集足够的信息系统提供的账务数据和对应的业务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取大量的数据,这是审计数据挖掘工作的起点。

( 二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同时也是Excel数据挖掘程序中的数据准备阶段。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的原始数据,其数据结构可能不完全符合数据挖掘的要求,不利于审计人员从中发现问题。因此, 审计人员要从被审计数据信息集中选择适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格式,并剔除数据结构中的干扰项目,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更能直接地反映对应的经济业务,以便控制数据挖掘的准确性。Excel数据挖掘程序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浏览数据、清除数据和为数据分区三大模块。浏览数据允许审计人员创建基于Excel表或Excel区域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还可以生成相应的直方图进行分析。清除数据分为离群值和重新标记两部分,离群值允许审计人员从Excel区域的一列中删除罕见的值、或者高于或低于指定阈值的值;重新标记允许审计人员更改Excel区域一整列中的离散标签,这样做可以合并标签或消除无意义的数据标签。数据分区允许审计人员在现有数据结构内创建分区,现有数据可以是Excel表内的数据,也可以是Analysis Services查询。

( 三 )数据建模针对准备好的审计数据,按审计任务的所属类别,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类型或模型。Excel提供了分类、估计、聚类分析、关联和预测等工具,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操作向导操作,选择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产生一些数学分析模型并加以实现。除了提供的这些工具外,审计人员还可以根据审计业务的特别需求,在高级功能中选择创建挖掘模型向导,该向导允许审计人员选择用于挖掘模型的算法,制定算法使用的参数,以及指定输入数据中要使用的列。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向导将新建的数据挖掘模型添加到现有的挖掘结构中,这样新创建的模型与挖掘结构中的其他模型相同。

( 四 )准确性验证进行模型评价,解释并评估挖掘结果,测试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是一个迭代循环过程,根据模型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如果模型的效果不令人满意,可利用反馈机制重新运用挖掘工具进行建模、分析,直到模型可以把每一次的分析结果清晰、准确、明了地表述给有关审计人员为止。Excel数据挖掘程序提供了准确性图表、分类矩阵和利润图三个检验方法。准确性图表允许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的数据评估现有模型的性能,如果模型是分类模型,该向导将生成一个提升图,显示与假设的理想模型相比的模型性能,如果模型是估计模型,将生成一个散点图,显示测试数据的模型估计值和实际值。分类矩阵将模型应用于测试数据的结果和测试数据的实际值进行比较,然后生成同时显示正确分类和错误分类的矩阵。利润图显示与挖掘模型的使用相关联的估计利润增长情况,以确定在商业应用场景中公司应该与那些客户联系。

( 五 )发现规律审计人员运用合适的数据挖掘算法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并寻找异常数据(离群点、孤立点),审计人员可根据不同被审计单位的行业背景、业务特点和数据模式,运用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挖掘等不同数据挖掘技术方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规律,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

( 六 )审计职业判断统计的信息包括业务规模、异常数据和业务流程违规等情况,这既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主要成果的体现。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审计职业判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改进。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ERP系统的普及,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仓库日趋成熟完善,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庞大财务数据和海量业务数据,必须探索和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应用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Excel是审计人员最为熟悉的数据分析软件,最新版本所提供的数据挖掘功能,能够有效地进行估计预测分析和分类分析,从而有助于离群点和孤立点的发现,是审计人员能够掌握和便于操作使用的审计数据挖掘软件包。运用基于Excel的审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审计线索,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也为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成:《智能审计决策支持系统浅探》,《财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2]:《电子数据质量在审计中的作用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5期。

[3]陈丹萍:《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陈大峰等:《基于离群数据挖掘的计算机审计》,《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工程审计的分类篇(7)

关键词:基建工程 决算审计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84-02

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业务,在基建工程审计的基础上,是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工程造价的复核、修正、审定;是对建设工程造价最后的确认和批准;是调整建设工程投资的最后一步工作。审核后的竣工决算文件,是综合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办理移交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的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强了基本建设力度,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某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基建工程上营私舞弊,频频出现高估冒算的现象。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常发现的问题有:多列工程项目、工程量不实、高套定额、乱取费用等问题。为了管理好并合理使用基建资金, 提高投资效益和维护建设方利益,加强基建工程决算的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开展工程决算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工程量的审计

工程量是一切费用计算的基础是审查的重点。实施审计时,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施工图纸审查工程量,纠正分项工程量计算方面的多算、漏算等不符合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的错误。某些施工单位为获取最大利润,往往抱着侥幸心理在工程量上做文章,把部分造价高的项目,如钢筋混凝土项目加大,甚至把整个结算书上几乎所有项目都加大一点,采取积少成多的手法,从中牟利。因此,必须抓好这一关键环节,同时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土方的计算应注意原地面高程、放坡系数、放坡起点的确定值是否合理;砌体的计算应注意是否扣除了门窗洞口、空圈、嵌入砌体的构件等所占的体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计算应划分好梁、板、柱等构件的界限避免重算;钢筋工程的计算应注意钢筋的搭接、锚固、弯钩、弯曲的确定值是否正确;道路工程量应注意不规划交叉口的面积计算;安装与装饰工程量的确定应注意按图纸计算与实地量测相结合。

二、对材料价格的审计

工程材料费约占工程总价的60%左右,材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总造价。随着建筑市场材料价格的开放,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很大, 各种新产品工艺的不断出现,使材料的定额预算价与市场价相差较大, 因此,材料价格的审计对工程决算审计非常重要。在审计材料价格时,先要确定审计材料的材料种类,再审查材料的用量,最后审查材料价格,材料价格应以当地定额站有关部门的主要材料市场信息价为依据, 或经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的,如无以上两种依据,必须直接审查施工单位实际采购的材料发票,以此来确定材料价格,对于跨年度施工周期长的工程项目,还应注意其材料价格,应按施工当期价格套用,避免产生跨期高套现象。对装饰工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新型材料,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材料价格,而材料品种规格较多,价格差别较大,这时必须注意搞好市场调查,以防以次充好,增大工程造价。

三、取费标准的审计

由于间接费、利润、税金等各项费用,是按照工程的专业(土建、安装、装饰、市政、人防、园林等)和工程类别(即按照施工难易程度分一、二、三、四类)分别规定了取费标准,审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查取费标准是否与所用定额相匹配。在编制决算时,主体工程选用某专业定额,则取费标准必须选用与该专业配套使用的标准。

2.审查取费标准是否与工程类别相吻合。首先,根据工程规模及工程类别划分标准表,确定工程类别;然后,审查是否按确定的工程类别计取费用。如,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工程类别应分别按各自的工程类别划分标准表确定。

3.审查取费标准的适用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4.审查计费基础。各项费用除了费率标准不一样,计费基础也有所区别。

四、定额子目套用的审计

对工程决算套用定额的审计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通常会遇到三种情况:直接套用、换算套用、补充定额,审核时应区别对待。对直接套用一般通过对比实际工作内容与定额工作内容是否相符加以审查,着重对比主要材料、主要机械、工艺及工作深度;对换算套用除完成对直接套用的审查工作外,还要审查换算是否定额允许的以及换算方法是否正确;对补充定额套用就是审查人材机消耗量是否合理,预算单价是否与现行预算定额估价表中人材机的预算单价相符,不得直接以市场单价进入补充定额的单位估价表,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的差额应在税前调整。如在我校某电缆沟决算中,施工单位把角铁支架制作安装套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铁件子目,在审计中发现后,就改成套用金属结构制作工程中的铁件子目,两者相差1300多元/吨,降低了工程造价。

五、现场签证的审计

从这几年基建项目审计的情况看,现场签证往往是甲乙双方争议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进行审计时常会遇到的情况有:乙方提出,甲方未签;甲方签经手人姓名,未签处理意见;甲方签字认可,经查与实际不符。对于现场签证的审计采取的方法依具体情况而各不相同,但应遵循的原则一般为:客观性原则,。即不仅要审查由无甲乙方的签字与意见,而且要审查签字、意见的真实性;整体性原则。即应把签证事项放入整个工程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避免工程量的重复计算;全面性原则。即不仅要审讯签证事项发生的真实性,而且要审查签证事项发生的数量的真实性。

六、变更费用及其它费用审计

由于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和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设计变更、材料设备变更等多种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情况。对于采取中标价从签证作为结算方式的工程,更应注意增减费用的审查。应注意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单是设计单位在施工中发现需要变更的部位,或是由于建设单位需要改变使用功能、装修标准等而发出的变更通知单。它应是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协商后共用签署的。审查设计变更时,一要应查验手续是否完备;二要判定该项变更是否引起经济利益上的增减变动,因为有的变更只是技术变更,并不引起经济变更。还要注意查阅竣工图,因为对于工程量增加而引起费用增加的项目,施工单位往往送甲方要求结算,而工程量减少需要冲减费用的变更,施工单位往往隐匿不报。因此,审查时就要认真查阅竣工图,并进行现场核查,按照实际发生情况核实增减。再者要审查签证发生的原因。那些因施工方不按常规施工,顺序颠倒,质量不合格造成返工而增加的费用,不能列入结算;施工方为了探索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而进行的技术革新,也不应由建设单位承担费用。另外,投标报价漏项,施工方当时为中标未报,而施工时作为洽商出现,也不能增加费用。对于其它费用的审计,首先熟悉施工协议合同,了解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企业所在地,承包方式,结算方式等。按工程类别划分费用标准,要注意审查工程类别,防止类别低的工程选套类别高的工程费率。其次,是取费基数的审查。按现行规定,建筑工程通常以定额直接费为计算基础;安装工程以定额人工费为计算基础。审查时注意计算基础是否准确,防止用定额直接费代替定额人工费作为基础。

基建工程竣工决算标志着基本建设过程的结束,以审计公正、权威的地位对工程建设各方面进行决算审计可以较为全面地总结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客观反映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吸取的教训,对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帮扶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蒋.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09(6)

2.苟文莉.建筑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刍议[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9)

3.孙长峰.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方法[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4(6)

4.吴礼鑫.基建主程决算审计八法[J].湖北审计,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