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02 15:56:16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1)

随着近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彰显,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指导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科学化发展。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未能有效地体现“以学生为本”,大多思想政治教育课仍以灌输为主,其内容仅仅停留在知识化层面,教育过程偏简单形式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思想道德观点,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无论是通过对古代还是国外的道德教育了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引导学生坚持自我教育。

(一)学思结合与克己自律

学思结合是自己解决认知问题的一种修养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通过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自己解决认知,提升理论修养。克己自律就是要通过行为修养方法达到自制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都表明孔子提出自我约束的要求,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良好道德的思想。

(二)自省内求与慎独

儒家思想中,自省内求,即自我反省,是在思想深处进行的自律修养。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并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他认为,自省是完善人格,追求道德至高境界的一种途径。慎独,是一种习惯的自律养成,指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小心谨慎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来思考并付出行动。它们二者不仅是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应当追求的崇高境界,均为我国古代修养传统中的精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Methodolo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HE Heng

(Ya'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an, Sichuan 625000)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ar confidenc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self-confident culture bridgehead system, however,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er confid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elf-confidence and self-confidence of the ma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osition significantly weakened theory class,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such as the infrastructure is weak curriculum, course content duplication, faculty shortage, it is difficult to keep pace with enrollment, teaching workload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there is no time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o time for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theory and social practice significantly out of lin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震动。部分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加之高职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功利性强,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复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或课堂教学节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需要,是培育“四有”人才的必然要求。

1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

实事求是原则方法是指在课堂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实事求是原则方法要求讲实际,办实事,有求实精神,反对主观主义,杜绝教条主义,避免形式主义,去提高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把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遵循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实际,就是指学生的知识、思想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认清学生的实际,是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依据。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根据高职大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抓住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厘清事实,澄清价值导向,把理论实际知识讲透、讲懂,主动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解决解答高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作出自己的判断,实现师生间心心相印。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援引材料要广泛,要实际、要紧扣高职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社会热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心理的共鸣和近体效应。

课堂教学还要通过举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用事实说话的功能,克服照本宣科地讲解现象,举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要有科学依据.做到科学可靠、真实准确,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选材要力求具体、生动、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举例也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性,应做到新颖、富有朝气,必须是新信息、新知识、新材料和“热点”问题的例证。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越是紧密联系高职大学生活的例证内容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

民主平等原则方法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师生要平等相待,尊重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和民利,创造条件让高职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然后集中他们的正确意见,对正确的诉求加以采纳,对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同时针对高职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主导作用与高职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让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思考、自我评价分析,融入到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协助分析解决所遇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高职大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而且还有利于锻炼高职大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达的勇气。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创造民主性的工作方法,又要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求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高职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民主平等原则方法还体现在师生双向活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向高职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道德规范、思想方法、学习能力等的同时,促使他们通过本身的心理活动接受其传授的思想、观点、知识、方法和能力等。如果高职大学生失去了积极性,那他们就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引进和使用材料应考虑高职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可以课内分组讨论,还可以课外继续商量,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活力与效益。

3 渗透融合原则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求各种教育力量协调配合,高职院校教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教育、专业渗透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和教书管理服务育人。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相对独立性,其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融合各种教育方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对高职生的思想、行为、情趣、能力、知识等产生综合作用,发挥综合效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在爱国教育中渗透自然美,在品德教育中渗透人格美,在人生价值教育中渗透社会美,引领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他们的崇高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课堂教学渗透融合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助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高职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职大学生以身作则,热爱本职工作,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言行举止和热情优质服务是他们努力的方向,通过渗透融入工作服务理念,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校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关心,切实感受到他们在良好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中全面发展。

4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

激励感染原则方法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教学中以高职大学生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为根据的,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使学生受到一定感染感化、或环境熏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爱因斯坦曾表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③激励感染原则方法具有形象、生动、自然的特点,具有浓厚的感彩。它强调运用感情力量,寓理于情,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不觉得有外界力量强迫,使高职大学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统的开放状态,在情感感染中不知不觉地比,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和他们的行为举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就是高职大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常通过语言激励感染方式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作为信息源的载体,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名人案例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激励感染高职大学生,对他们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语言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程内容而异,因发生情况而异。好的评价源于认真地听取学生发言,发现思考新意,真诚鼓励性评价使被评价的高职大学生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达到师生的心理和谐,使他们都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课堂语言评价魅力还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良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不要吝啬鼓励,要锤炼自身的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评价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情感、智慧,给学生新鲜感,以美的享受,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激发全体高职大学生的灵感和无穷的学习动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巧用行为示范来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家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大部分来自行为方式。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时,一些体态语言往往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多用信赖、鼓励和赞扬目光注视学生,与其心灵沟通使其受到教育、启发、激励和心领神会。课堂上保持微笑也能酿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易激发高职大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赞许和鼓励。手势、鼓掌,竖大拇指等有效的体态动作可以增加传播信息力度,增强活动效果,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的幸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言行举止就像一支无形的笔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一定是最为广泛、深刻和持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其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自身人格魅力在课堂上的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自身道德、心理和审美等高尚人格,要有宽容、真诚和乐观的优良品格,要有尊重、信任和关心高职大学生的良好品质,要有广博的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对高职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坚强意志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注释

①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8.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道德失范现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大众传媒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国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人们的精神归属显得无所适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但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许多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价值的方法,如以“启发式”、“渗透式”、“隐蔽式”取代“填鸭式”教育;以有的放矢的理论联系实际,讲真话、实话,取代“空谈”、讲“官话”、“套话”;注意运用“情感陶冶法”、“心理咨询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红色网站,等等。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要求我们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创新,内容也要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方法创新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关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目标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是导向性内容,思想教育是根本性内容,道德教育是基础性内容,法纪教育是保障性内容,心理教育是前提性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了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从根本上说,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党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坚决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内容中的中心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既要具有超越性、又要体现现实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但是这种理想,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我们的教育内容只有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符合实际,才具有科学性。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过高”、“过空”,跟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会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真正挖掘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创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体现现实性的内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应该对个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关注,注意研究个体现在到底需要什么;对合理的需要予以满足,对不合理的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如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等,这些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容,就应该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体现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从年龄上看,教育对象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四个层次。我们应该根据年龄结构,合理地确定出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从文化知识层次上看,教育对象有知识比较渊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水平一般、半文盲、文盲之分。从思想道德状况上看,教育对象有思想先进、思想道德素质一般、思想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差之分。如果我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刀切”,势必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另外,从地域上看,教育对象有城乡差别,东、中、西部差别,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这同样要求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必须体现层次性。

(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应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及时解决人们思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人们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主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比如,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义利统一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针对目前网络化引起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的性罪错行为,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性道德教育;针对现在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针对现在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际,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国家意识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4)

论文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情感化

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服务个性化、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其互动性和自由性强,且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更新理念,已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一代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其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交流手段、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越来越与网络密不可分。

网络技术在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与应用。网络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为快捷、方便有效的途径和手段,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上丰富的信息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网络的虚拟性和平等性缩短了人们心理距离,增强了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利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迷惑与甄别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节奏,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体会到现代生活的乐趣。然而,在其中同时存在黄色网站、信息垃圾及不同政治立场的主见。、由于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严重干扰。对思辨力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信息传播成本低廉,传播手段隐蔽而快捷,青年学生可以轻易得到,部分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通常会出于好奇心,刻意追求色情暴力信息,心灵深受黄毒的侵蚀。网络传播的道德败坏、精神空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信息比比皆是,吞蚀着意志薄弱者,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发生蜕变和扭曲,道德价值丧失,走上堕落和犯罪。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着眼于青年学生思想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一方面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学生登录我们的主流网站,另一方面要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前进、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从思想深处着手去培养学生个人的思辩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电脑网络中,各种观念、思潮互相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批判腐朽的观念,树立正确的理念,让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同时,极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各种网上信息能够有效地甄别吸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摒弃信息垃圾,增强对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利用实践的方式,驳斥错误观念、澄清是非、辨别真伪,真正做到让学生能正确分析和处理接触到的各种形形的信息.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真、善、美,抛弃假、恶、丑,使青年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舆论,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体系,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求知与教育

当代青年学生大多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但是,由于他们在中小学所受教育围绕着忙于做作业追求进重点学校;到了大学阶段,面对社会择业观偏重于应用类的自然科学的实用主义影响,加之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淡漠,.人文素质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根基没有打牢。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的优势。不断整合教育资源,精选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初步形成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体系。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启迪他们的智慧和增长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人格,增强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网络作为新世纪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从思想观念、道德、价值取向、意识、行为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最终把他们培育成“四有”人才。我们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可着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坚决防止伪科学的蔓延。

掌握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组织专家开发有针对性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软件,软件内容定位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难点问题以及网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强化思想引导,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潜力,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端正其思想政治立场,满足其求知的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素质、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

引导与参与

网络传播声音、数字、动画图像信息,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陈述观点提供媒介。网络的资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围的群体交流环境和更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网络还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们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福兮,祸之所伏”,与网络上有价值信息形影不离的还有西方的意识渗透、黄色风暴、所谓的“网络病”及学生因网络形成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西方拥有信息优势推行网络霸权,把其操纵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文化等,对上网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动着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网络上黄色网站成了色情交易的媒介,提供色情资料,交换性的经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导致了大学生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增多。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极少数被发现,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人侵和网络诈骗等案件逐年上升,而偷看他人的私人信件,不健康信息的不道德行为也己成为网络公害。许多大学生迷恋网络,沉溺于虚拟世界,长期下去,会使人离开人群,产生孤独、苦闷、压抑、消沉等情绪,人际关系淡漠,渐渐与社会疏远,自我封闭起来,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网络迷恋症”“网络孤独症”,使不少大学生行为变异、心理错位乃至生理失调,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技术其信息传播速度快、共享性强、覆盖面广,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自由性,使不同地位、身份、年龄的人都可以上网浏览信息,参与一些主题讨论。在网络上设置一些思想动态专栏,如:“聊天室”"BBS"“学术空间”XX信箱”,提供学生交流和交换感想的渠道,学生能毫无顾忌的敞开心扉,参与对话,使教师通过网上对话的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观点,知道学生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可知道他们对这些问题及社会热点总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思想动态,通过这张“晴雨表”反映学生思想。理所当然.这些专栏成为在网络时代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工作的新阵地。

设置网上“论坛”“交友”“电子信箱”等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场所,师生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平等在网上讲座发表各自的见解,实现真正的民主,学生消除顾虑.教师放下身份,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渲泄情感的重要场所。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思想真实状况,对症下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引导,使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能及时得到沟通和化解。

信息化与情感化

划拨专项资金,设置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建立网站着眼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对外宣传学校的校风、校容和校貌,招生就业信息;对内则管理信息化,实现无纸办公。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变为现实,把学生切实关注和关心的信息、条例、工作程序,教师关注的会议通知、学术研讨会等刊登和在学校网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及时、动态的把握信息,实现思想交流同步化,实际行动及时化,体现各种问题解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现办公的民主化和信息化。

在网上开展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将“两课”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利用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的浏览和参与不仅受到“两课”知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从思想上出现认同,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从情感上表现为依恋。

针对互联网信息双向选择的特点,要提高学生的点击率,一方面制作一批思想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另一方面增设合适的具有选择力的多种栏目丰富其内容,通过网络媒介在短暂的时间内将学校相关信息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传播给青年学生,他们可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事情。网络通过此途径发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增强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引导作用,这将极大地增加其对校情和时事的关心程度,促进他们不断接受新信息,加快更新观念。同时,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理想场所。由于该网站的信息具有针对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故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常访问该站点,缩短了其心理差距,增强了该站在其心中的知名度和权威性,无形中接近与其的情感。

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5)

【摘要】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典型教育仍是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方法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仍然闪耀着巨大的理论光芒,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立和发展凝结了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心血和智慧,尤其是毛泽东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笔者系统研究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中的相关论述,概括了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贡献,以深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石,彰显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光芒,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

一、毛泽东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指导,还创造性地从哲学高度阐释了一系列哲学方法理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实事求是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毛泽东强调,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就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就要有的放矢,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毛泽东在知行统一的实践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升华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方法。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801这不仅明确了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可知性、规律性,也确立了从实事中探求到客观规律来指导行动(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这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方面体现了知和行、真和善、本然和应然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由于从实事中探求的客观规律中,本身内在地包含人的活动的规律性,人在实践活动中追求两个出发点、两种尺度的统一。”[2]可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也是最根本的辩证方法。只有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才能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为此,毛泽东还提出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3]197“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4]70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贡献,并散发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气息。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努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中去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二)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所谓矛盾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性以把握其特殊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毛泽东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他在《矛盾论》中对此进行了集中地论述,认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的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5]304他指出,一切事物都充满矛盾,“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5]309“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5]309所以,分析和研究任何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例外。毛泽东认为,人们的思想问题也贯穿着矛盾的发展,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人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5]306坚持矛盾的观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322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确立了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提出了如何解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它从根本上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预测其思想和行为发展趋势,选择和实施科学教育策略和方法。否则,就容易犯错误和走弯路。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深刻理解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方法意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群众路线方法群众路线方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重大贡献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所谓群众路线方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强调,一切为了群众是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6]1260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并与认识路线一致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324“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3]324“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320要求大力“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3]323要善于将群众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接受考验其是否正确。这些理论和思想不仅科学地阐明了群众路线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帮助人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发挥其“生命线”作用。

二、毛泽东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原则

在长期革命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毛泽东阐释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他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6]1512“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7]34毛泽东认为,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历史进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劳动人民”、“人民群众”。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毛泽东还深刻地阐明了人的自觉能动性。1938年,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4]477把人看作是第一位的、最宝贵的,其实质是毛泽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力。所以,毛泽东“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时提出“平等原则”[8]51、“积极引导原则”[8]57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新时期积极探索人文关怀方法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科学把握好“人”这一最为活跃、能动的因素,把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地位,努力调动和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二)重视实践原则这里的实践原则,是指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是来自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教育时要注意发挥实践的作用。它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科学运用。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系统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1963年,他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强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3]320同时,他还精辟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形成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人的正确思想要能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实践是正确思想产生的基础,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是在群众的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地阐明了人的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揭示了人们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实践作为检验人的思想(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尺度,充分肯定了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确立实践性原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必须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从实践中探索人的思想形成、转化和发展规律,使经验化的工作方法不断地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之科学化。(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具体运用的表现。毛泽东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尊重和相信群众;而不能高居于群众之上,动辄训人,自以为是,这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毛泽东强调:“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7]209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应该遵循民主原则。为此,毛泽东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化这一原则。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总结长期党内斗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和教育的正确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096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更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教育时更要尊重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中国共产党忠实地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个原则。”[7]211“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7]211-212这不仅表明民主原则是由我党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的,反映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坚持和贯彻民主原则,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思想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正确原则。(四)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的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给人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准则。他一再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思想问题的变化离不开物质动因,要从政治上动员人民群众,既要给人民传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给他们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注意将政治宣传教育与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反复强调教育干部和战士尊重群众利益,爱护群众利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毛泽东先后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他指出,在做思想政治动员工作时,“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136-137“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5]138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5]138否则,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这深刻揭示了关心群众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统一等原则,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丰富内容。在新形势下,更要坚持这一正确原则。

三、毛泽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实践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阶段;基本评价;拓展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同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把政治工作的理论形态——关于政治工作的学说看作一门科学。随后,理论界在报刊和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尤其是1983年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何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式建立。从此,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检索从1984年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材、专著和研究论文,经对成果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理论形成与开拓、理论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9年)。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刚刚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式多为搜集、罗列和实践总结,侧重对具体方法的经验研究,成果内容以介绍各种方法为主要形式。例如:张洪华、杨亚平的《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范印华等的《艺术·快感·磁力:思想工作方法谈》,刘国彬、张运德的《古今思想工作方法例析》,姚毅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集锦》等。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特点是:事例集锦、方法介绍、以实践经验概括为主要内容。值得指出的是,1985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这一时期一部不多见的理论研究著述。这本著作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共有9章: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决策、实施、综合教育、检查总结等,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思路,为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论形成与开拓阶段(1990年至1999年)。这一时期理论研究形成与发展的标志是:在学界形成了一个广为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体系框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两本:一本是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全书共设12章,其内容更加全面细致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该书以“节”和一级标题阐述的主要方法约五十余种。一本是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郑永廷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全书分为五篇十四章,按概论、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调节评估方法、研究提高方法五篇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其内容更为丰富、方法之间整合更为合理,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更加系统和完整。该书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对以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起了理论的引领作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在一些教材中也有讨论。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戴耀荣教授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比较研究》,分别按与教育主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客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介体相关的方法,与教育环体相关的方法,构筑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基本结构。1992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邹学荣教授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功能作为分类标准,分别以理性教育法、感性教育法、行为激励法和自我教育法为线索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1998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韩玉芳、林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按工作决策、工作方法、工作艺术、工作形式、工作途径、工作载体、方法的综合运用、工作方法效果的评估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经过二十余年辛勤耕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2000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蓉生教授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看法:“方法论”应侧重关于方法的理论方面研究。主要有方法的价值、方法的理论依据、方法的科学原则、方法的应用理论、方法的操作系统、方法理论的未来走向等。这本专著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新庚教授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突出了“现代”特色,秉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注重实效性、经验性、开放性的研究逻辑,着力论述了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更深入地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方式、步骤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从信息方法、网络方法、调控方法等现代手段上丰富了各种现代方法的具体运用程序,对传统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承传和发扬。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万美容博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是近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出现的一本非教材类的专题性专著,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主要内容、发展的实践根源、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方法发展的具体样态,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讨论,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发展、借鉴发展、理论转化发展、实践探索发展,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方式的规律性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成果与不足

    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从所获得的各种论文和书籍的发表情况来看,可作如下基本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范围逐步扩展、数量逐年增加

    1984年至1989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最初六年,这一时期出版了大约11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的书籍,发表的有关文章约24篇,直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文章只有2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理论形成与开拓时期,公开出版了大约18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书籍,发表有关文章约158篇。新世纪到目前为止,大约出版了15本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论书籍,发表有关文章约350余篇。可以看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研成果数量上增长迅速。从公开发表的成果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范围和视阈,从一开始的实际工作领域逐渐扩展到理论研究领域;在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了方法的外延研究,不仅有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梳理,而且开拓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不仅承接传统道德教育方法,而且对新时期、新领域、新方法给予了充分的理论关注。[1]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实现了重要的理论飞跃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由故事型、事例型、经验型向理论型、研究型、学科型转变;研究内容抽象层次提高,许多专著不仅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而且对方法的产生条件、作用功能、类型特点、层次结构、相互关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在质量上从粗疏到细密、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其理论发展不断由浅入深、从相对不完善走向相对完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增加,理论研究不断科学化和学科化,体现出理论研究质量上的明显提升。

    在二十余年短暂的学科发展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遵循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创新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评估体系的设置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模式采取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和框架的建构思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的主导性思路。由于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可倒错的顺序性,与事物进行发展性相联系的不可重复性以及事物特定环节区分的特殊性,以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立的方法体系具有自然顺畅、概括全面、便于理解接受的特点而为大多数学者采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取得的重要理论共识。[2]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需充分的理论争鸣

    由于学科建立时间尚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还未进行充分的争鸣与讨论。其原因一是某些领域、某些问题没有形成研究者群体。所以,对某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反复读到的只有少数学者的文章。二是研究领域遍地开花,研究问题没有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研究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忙于“开荒建设”,无暇旁顾别人的“庄稼”。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快速发展使学科的科学研究彰显局促。据最近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国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53个。从长远来看,大批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立,必然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蓬勃发展。但是,无庸讳言,教师每年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研究精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论坛滞后于讲坛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中,许多事关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被长期搁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和对学术的不同见解,无论在学术杂志的讨论及学术会议的交流都还没有达到更深入的层面,这可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窥见一斑。1985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1999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探讨人们如何掌握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的规律”,2000年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侧重关于方法的理论研究”,2006年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可见,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对象的理解是不同的。值得提出的是上述著作中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对象的理论前提是一致的,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或学说。但是,对于方法论研究对象的具体阐述却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是介入这一领域研究的首要问题,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没有引起学界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一般认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具有三种情况:一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理论学说,二是对以往理论的修正,三是在以往理论基础上的升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从“无学”到“有学”,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为逻辑线索建构的体系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实现了重要的理论飞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使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促进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的认识,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奠定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重要的、崭新的理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但无庸讳言,对学科建设的很多重要问题讨论还不充分;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和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问题,而以梳理学科发展轨迹、厘定学科概念、探索学科本身发展为主旨的成果还显得十分缺乏。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应从以下四方面拓展:基本概念需进一步精准,基本理论要更加深化,研究领域需继续开拓,研究方法应把理论的、抽象的、学院式的与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研究相结合。

    1.基本概念需进一步精准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一些重要概念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和科学的界定,大家往往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同一个概念。有些基本概念关乎对学科整体的理解,如果内涵不清,外延不确定,将影响学科的整体建设。“方法论”这一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中需要尽精微考量而致整个系统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

    对方法论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界定。一种界定是:“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根据这一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说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对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诸多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的理论形态,是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方法的体系。其内容包括方法的内在结构、方法的本质特征、方法的来源和发展、方法的分类、价值、方法的功能评价、理论依据、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

    对方法论还有另一种界定,方法论即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这个界定告诉我们:方法论是人们运用相对抽象的理论形成一种观察认识事物的视角。比如系统理论提供给我们对事物的系统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等。所以,一切理论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理论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视角,运用这种理论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时,这种理论就转化为方法论。

    按照这个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应该被解释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体现了理论与方法的统一。一种方法不足以影响一门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主流,方法论则体现的是方法系统背后的理论宗旨,方法论的取向可能会根本改变学科的方向。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作为方法论它们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两种理解可能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结构的构建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分析方法不发达,理论阐述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用词多歧义,没有明确界说,缺乏详细的论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中,“方法论”等一批基本概念的确定意义需要讨论、规范,并取得学界的共识。

2.基本理论要更加深化

(1)关于方法的层次。在整理、分析、评估各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地位、作用、性质的基础上,确定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位置和层次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它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划分的客观标准。当前研究中冠以基本方法、根本方法、原则方法的界限不很明确。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遵循“原则”,涉及确定原则的标准问题,对是否所有方法都必须遵循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这一标准的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对方法所遵循原则的讨论有泛化趋势。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价值、功能、作用研究,涉及三个相邻概念的区别及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如何进行分析和进行比对。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基础、发展方式、运行条件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因素和规律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践效果的评估体系,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科学地设置评估体系的要素和权重,提出公平、简单、便于操作和易于普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法问题。

(6)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系统,其内容是否可以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技巧等,如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评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方法的研究对象、理论依据、方法的本质、方法的层次建构、方法的原则、方法功能的实现条件、方法的生成基础和发展方式及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等。

    3.研究领域需继续开拓

(1)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如危机干预方法的研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事件、社会危机事件,因其突然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如何采取合理方法预防和解决这些事件,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薄弱点之一,应成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2)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新开发。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网络的集成性、自由性、自主性、开放性、快速性、变幻性等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方法研究的艰巨性、复杂性和不断发展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方法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趋势。

(3)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认识。有研究者进行了体育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使人耳目一新。由此,各种文化载体的运用、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活动的运用还大有研究和开拓的空间。

(4)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把握。如心理咨询方法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早期已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心理咨询法的工作模式、特点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论证,未能进行系统性、学科性研究,研究成果还带有浓重的学科借鉴痕迹。

    4.研究方法应把理论的、抽象的、学院式和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研究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及方法的研究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抽象的、理论的层次;一个是具体的、实证的层次。抽象的理论层次研究是需要的,作为一个学科体系,需要对在学科发展总体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做“形而上”的反思,给出逻辑起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使学科建设不致陷于纷繁杂多的现象而不得要领。只有清晰的理论思考才能使研究真正跻身于学科之林,在学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体实证层次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必须贴近现实的需求,非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的研究就没有实际意义。但目前具体实证层次的研究缺少问题意识和实证分析研究。这方面研究的应然色彩较浓,单纯依凭理论思考与逻辑演绎来构设“普遍性”的情况还经常出现。占有第一手资料,进行多角度的“以问题为取向”的实证分析较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需要把理论的、抽象的、学院式研究与实践的、实证的、实效性研究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实践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能分离的事实,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应该成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学术讨论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王玄武,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2]郑永廷,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99-03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界定

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是偏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影响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对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空间。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面对面的促膝而谈。交谈的内容无法广泛传播,导致对有同样困惑的学生无法同时产生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首先,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其次,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开诚布公,有助于营造活跃的、畅所欲言的气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更好的成效。第三,网络使用的普及性,使社会、家庭和学校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接受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可以看到各种社会现象,听到国家和社会对其的要求。这些都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施教于学生,使得原先狭小的教育空间更加广阔。

2.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书籍、资料。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加鲜活的理论素材和现实材料,使得教育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具体、有说服性,从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3.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方式和手段。一是从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向现代思维和工作方式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指经验型的工作方法,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受科学理论指导的符合人们思想行为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法。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应更多地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等知识逐步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二是从单项灌输教育向双向交流教育转变。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靠教育者的灌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趋于平等,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流动是双向的,信息的及时回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高。三是从强制命令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概括为“老师说,学生做”,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服务式教育。

4.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相对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大学生们更喜欢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而网络行为和言论正是学生思想的直接反映。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不同时期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由于大学生年轻容易冲动,当某个热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带有情绪化色彩的讨论时,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关注事态的发展,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问题在萌芽阶段就得到及时的解决。

5.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以其独有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其中,这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逐渐淡化。长期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中,学生容易疏远情感,而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则严重减弱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网络中信息丰富齐全,却良莠不齐,八卦新闻、笑话、小资生活、网络情缘交友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充斥着整个网络。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成熟,往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鉴别能力弱,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很容易受到影响。“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加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斗争的主动权”。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阵地上争取主动权,开创新局面正是网络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面对网络文化的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想要抢占网络阵地,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和活力,就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转变观念,有的放矢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和网页建设。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是一项基础工程。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网站建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站或者网页必须要及时更新,围绕一些热点事件展开网上调查活动,吸引学生进行讨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沟通化解。网上交流不仅可以淡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其匿名特点更有助于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在网络环境中主动创造条件加强同大学生的思想沟通和交流。在网络世界里,行为主体在信息和接受上具有双向交互性的特点决定了交流的双方或多方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居高临下,而应以平等的心态,将学生放在与自己互动、交流的同一层面上。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学生展开讨论,适当地启发可以使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能动学习的潜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大学生在网络中平等交流并不意味着教育者要放弃其主动性。相反,网络中随处可见的信息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这就需要教育者主动进行交流引导。由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学习、就业和情感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主动创造条件进行引导,比如,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对话和辅导。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开发各种网络软件,开展心理测评和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简单的心理问题,并进行自我调节,消除一般性的心理困扰。

3.加强网络监管,体现平等自由和百花齐放的精神。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大量接触各种信息,教育者的权威性被大大削弱。教育者在进行网络监管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根据网络的特点做出适当的举措。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是目前网络监管的重点任务,教育者可以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大学生接触有害信息的机会,比如利用防火墙技术过滤黄赌毒和反动信息,完善校园网络,减少学生进出网吧的次数等等。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的言论权利,鼓励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准的有个性的、独立的思想。

对于不与法律相抵触,甚至在传统道德中也没有规范的“灰色思想文化”,法律、法规和高校的规章制度难以产生作用。这就要求教育者完善网络的建设,以更丰富的健康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就可以减少他们接触“灰色思想文化”的时间,从而减少“灰色思想文化”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光靠“堵”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水平,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从根本上降低学生被“灰色思想文化”伤害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君,曹文献.计算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01,(2).

[4].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人民日报,2000,(6).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1_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