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精品(七篇)

时间:2024-04-10 14:53:21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1)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17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17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7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7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2)

>> 专业学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案例教学在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互动与启迪: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新培养模式下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改革推进中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兽医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教学质量监控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专业学位硕士算法设计课程立体案例库设计与实践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孙艳东.管理学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63-64.

[4] 任志华,龚杰,邓俊良,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235-238.

[5] 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3)

【关键词】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在救治和防治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饮片是一种根据重要原材料炮制而成的中成药,能够便于临床使用。中药饮片的质量与患者疾病的康复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医院中药房务必保证中药饮片具有较高质量,才能够确保药物的疗效[1]。但是就目前中药房各方面的条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原料采购、炮制、储存养护方面的缺陷,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以进一步提升中药饮片的质量。本组研究主要以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中药房共101批次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低下的原因,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中药房共101批次不合格的中药饮片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药房共101批次不合格的中药饮片资料,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主要的分析内容包括中药的原材料、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养护管理等。

1.3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3.0的软件包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α为0.05,以P

3讨论

3.1中药房中药饮片不合格原因分析经过对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中药房共101批次不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分析,总结出致使中药房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3个:①中药原料以及饮片采购渠道不规范。具体表现在,医院采购者为了节省成本,购进质量低劣的原材料;采购饮片时,没有要求供货方提供合格证明,或者其合格资质证明不够齐全。部分供货方为了取得医院的信任,伪造假冒证明,或者只提供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复印件,采购方也可能存在拿回扣的情况,从而放松了对供货方资质的审查[2]。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所购进的材料以及饮片出现质量问题。②部分种药品饮片的保存时限短,可由药房根据需求量自行炮制,而正确、科学的炮制方法是确保饮片质量的重要关键。目前,在炮制饮片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原材料没有经过严格的处理便入药,炮制时加入辅料的剂量、用法不统一,例如,部分炮制完成的中药饮片炮制火候控制不当,色泽不均,如黄芩变成绿色,杜仲炭炒不断丝或者部分出现炭化等[3];切制比较粗糙,厚薄不一致,常出现药屑或者异形片,药物含量不等。总的而言,饮片炮制不当,均会导致饮片成品质量不一。③储存养护水平较低。关于中药饮片的储存和养护,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饮片对保存条件要求高,例如易于霉变的药物需要放于干燥、空气流通地方保存,且勤于晾晒;对于容易遭到虫蛀的药品,应该放于低温地方,如冰柜保存。因为保存养护工作相对比较繁琐且费时费力,药房的员工忙于日常工作,对养药品的养护工作可能存在疏忽之处,因此,这是药品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2加强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的对策针对上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中药饮片管理对策,具体如下①规范采购渠道。选择具体良好信誉、规模较大以及经营规范的厂家合作,确认大批采购前,要做好药品的质量评估,要求厂家提供饮片的样品和齐全的生产材料、报价等[4]。尤其是确认所购批次的药品是否具有安全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是够不实,包装是否有破损、散漏等。购置之后,验收入库时,必定要依照国家药品标准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实施验收,观察药品是否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例如炮制加工后的饮片的色泽、大小、厚薄是否适度,是否存在霉变、搀假、生虫、走油、风化、变质、变色等情况。②提高饮片的炮制水平。药房通常是根据一生的处方现行炮制中药饮片,要提高炮制的水平,需要做到下述几点:一,接到处方之后,要认真审核病患的临床资料,如果发现所用药物对病患存在配伍禁忌症或者妊娠禁忌症,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二,配方时要认真核对所用药物的剂量、用法、分类等。三,发药前要认真核对。核对的项目主要包括饮片是否配齐,剂量、规格是否与处方相符,核对正确后方可发药,并书面标注药物的用量及用法、用药禁忌症等。③加强重中药饮片的养护。药品入库后,为了便于查找和管理,首先要分类安置好,此外,需要根据每种饮片的储存要求做好防虫、防潮、通风、防霉变等工作,定时定期检查药品状态,勤于晾晒。对于储存时间过长、已经失去药效的药品要及时清理、销毁[5]。

3.3小结综上所述,目前中药房的中药饮片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选购渠道不规范、饮片炮制不当、储存养护水平低等问题,需要中药房的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掌握过硬的中药知识,逐渐完善中药饮片管理的标准,通过日常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进一步加强中药房的中药饮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临床中充分发挥其疗效。

参考文献

[1]孙静,杨林,程蕊.中药饮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105-107.

[2]周淑燕.浅析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药学,2009,21(9):225-226.

[3]李小霞,闫翠环,王艳素,等.基层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2011,22(12):1143-1145.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4)

关键词:新形势 医院 财务管理 策略

对医院存留的资金通过医院财务管理,对资金强化管控,合理利用,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财务管理的质量对医院资金利用的效率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对能够被获取的成效提供保证。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医院的良好发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挑战,应该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资金的不合理管理。在资金的管理中,现在很多医院都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融资方面,存在不计成本的问题,同时也不重视投资管理,很多医院在投入的时候非常大,经常出现采购高成本的设备,但设备购买回来以后,院内却很少有人能够实际操作,导致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停运状态,导致医院资金的浪费。

2.缺乏财务控制体系。首先,医院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不严谨,没有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对于闲置的资金也不懂得如何进行增值。其次,缺乏存货控制管理,部分医院存在对于院内存储的药品、耗材数量无法准确统计,导致月末的营业额和库存物资所占资金没有形成正比关系。最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医院的固定资产存在管理部门交叉,权责不清,最终导致无人管理的现象。

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不是财会专业毕业,而是从其它部门调转过来的,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懂得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如不懂得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造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影响医院的发展。

二、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医院资金管理。首先,完善筹资管理。在新的形式下,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医院也都注重从自身的医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方面来面对竞争压力,因此从筹资渠道方面来看,医院应该多管齐下,让筹资渠道变得多元化,如通过外国政府贷款、银行贷款等方式,都能够使医院的筹资成本得到降低,抵御筹资风险。其次,做好投资管理工作。医院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任何投资都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避免盲目投资行为的出现,通过相关调研及可行性分析,按照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投资决策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最后,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应该充分的进行认识,严格控制资金流量,保证医院资金能够得到统一高效的调配和管理,严禁任何一个部门自己设立小金库。

2.完善医院财务控制体系。由于目前很多医院存在财务控制体系薄弱的问题,为了对该问题进行解决,需要从预算与核算方面入手,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医院财务部门对闲置资金合理的进行预算,在此基础上,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挖掘,使闲置资金能够不断增值。同时,对成本核算制度也要进一步进行完善,能够有效地解决存货控制问题,在分析医院药品预算与消耗成本问题中,通过会计电算化方式,将成本核算的精度不断提高,达到精确计算存货的目的。此外,对固定资产也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监管,防止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引发的资源浪费,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要严格监管,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权责,防止资产流失,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3.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首先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第一,财务管理人员的任用采取走出去战略,通过专业平台进行招聘,聘用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为医院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使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第二,财务人员培训采用请进来的策略,也就是聘请财务专家教授或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到医院对医院财务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不断得到提升,除此以外,还应该多与其它医院进行财务管理交流活动,从不同层面对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

三、结束语

为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应该从完善医院资金管理、完善财务控制体系及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财务理念与经营理念结合在一起,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5)

关键词:包头市 医养结合 医疗养老 老年人服务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人口总数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同样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大的国家,中国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据2015年统计,中国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5%,达到2.12亿人。照这样发展,202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35.5%,增长至4亿人。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增长快、数量大,形势极为严峻。同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一妻一孩”政策,人口增长缓慢,鼓励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使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为“4-2-1”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地凭借家庭内部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养老问题显得苍白无力。

我国的家庭养老问题困难重重,而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也不能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因此,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开展了创新养老模式以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系列探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指出,要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包头市积极响应,制定出了一系列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支持政策。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结合的相关概念

1.1.1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是给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的服务来满足他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分为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李学斌认为,社区养老是以社区为养老场所,政府和社区运用各种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等各项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中国居家养老深受西方社区养老的影,英国对社区养老这样阐述:“社区照顾是让老年人自己尽可能照顾自己的生活,社区只是进行恰当的帮助和协作,并为家庭陪护人员提供短暂白天照顾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让老年人去老年社区或临时服务场所,扩展照顾老年人的范围。”

1.1.2医疗服务

一般认为医疗服务的基本含义是:医疗服务就是医疗机构主要为病人和特殊的社会人群服务,通过医学技术为他们服务,满足社会对医疗保健的各种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社会提供即时服务。创设基本医疗服务有三个要求:一是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范围;二是严格监管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支出;三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1.1.3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指的是总结梳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之间的关系,将基础养老服务作为立足点,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顾、精神安慰等所需服务,优化老年人群所享受的医疗养老服务。利用医养结合的方式,将医疗、恢复、养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把重点放在老年人群健康医疗服务工作上,实现养老机构与医院相互融合,创新改革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形式。

1.2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1.2.1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福利多元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兴产物,是古典自由主义、凯恩斯?贝弗里奇范式之后处理国家危难的社会政策研究新模式,它坚持福利元素多方面化,既不可以绝对依靠市场,也不能绝对依靠国家,福利应该是整体社会的产物。

罗斯认为,社会福利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家庭、市场和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国内的养老问题十分严重,存在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养老服务提供不足等问题,中国还存在未富先老的现状,因此要想解决中国的养老难题,必须加强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性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并且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的优势。

1.2.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理论,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拉罕?马斯洛提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按顺序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后,但是一般不是马斯洛理论中必需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会将自我超越融合到自我实现中。

2 包头市医疗养老服务概况

2.1包头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部门计生办给出的人口占比趋势图分析得出,现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全部人数中7.56%是65岁和大于65岁的老年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5年居住人数中有35万是60岁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到总数的12.4%。相对于15年前增加了2.6%。

2.2包头年市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现状

2.2.1医疗服务现状

包头市有医疗机构共619个,公立医疗机构有28个,个体诊所有223个,村卫生室有319个,厂矿医院有6个,民营医院有7个。按等级划分,公立医院中包括4家二甲医院,6家一甲中心卫生院,12个乡镇卫生院,1个中西结合眼科医院和1个精神卫生中心;民营医院中有2个二级医院。

2.2.2养老服务现状

就整个包头市而言,目前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方式仍然以政府养老为主,这样就会造成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不相符的结果,因为只有政府这一个来源且其给予的帮助太小,无法解决照顾大量老人这一问题。包头市具体的养老结构情况如表1所示。

2.3包头市医疗与养老服务分离带来的问题

2.3.1老年人医疗“压床”现象严重

目前,包头市多数医院严重缺乏医疗物资,像在具有医疗保险的医院里,大部分老人为了治恢复期很长的病就选择更好的治疗,同时考虑到医疗报销问题,不得不选择长期住院,因而导致“压床”现象严重,但这些老人的目的是养病而非诊病,这种情况下医院相当于疗养院,因而会占用医疗资源。

2.3.2养老机构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就包头市而言,养老机构虽然较多,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生活设施不够完善;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民营养老机构价格昂贵,门槛高;公办养老机构价格低,但不能带来完整的服务;缺乏医疗措施,患病老人遇紧急情况很难得到及时治疗,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养老机构无法使用医保,所有费用需要个人承担,会造成老年人过重的生活负担。

2.3.3老年人经济负担重

医疗与养老机构分离,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带给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重,老年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在支撑养老费用的同时还必须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其中最的问题是养老费用需要自己支付,无法像医疗费用可以报销,报销问题成为医疗与养老分离最致命的问题。

3 澳大利亚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实践和经验借鉴

3.1澳大利亚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介绍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推行养老政策方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政府主导,配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来提供养老服务,其中包含了医养结合的特点。它的运行程序是,首先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提高提供医养服务的质量,以削弱政府的力量,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养老服务的开展,由此可以做到既使老年人得到满意的服务,又不会使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在医养结合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质量,降低政府支出。服务提供者通过竞标得到政府的养老项目,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得到拨款,项目的数量与拨款是成正比。想要得到服务的老年人,必须由老年照护评估组进行评估,这样既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满意的服务,又不会使资源浪费。同时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家庭养老,国家对承担照护老年人的家庭成员给予经济补贴,为了使家庭照护人员有能够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照护老年人而降低,每年为他们提供休假,休假时由社区负责照护工作。

3.2经验借鉴

3.2.1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长期致力于提供养老服务,是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确定整体方向,规范医养结合服务的过程。同时,政府作为最有力的财政保障,要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从制度供给、政策制定、财政投入和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从澳大利亚在养老方面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哈克项目(HACC)中可以看出,60%是由联邦政府出资,40%是由州政府出资,剩余的资金缺口则由地方政府解决。

3.2.2重视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

纵观国外养老服务政策以及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国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每步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政策作为支撑。建立健全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使其发挥指引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是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和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保障。

4 构建包头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对策

4.1构建医养结合的PPP模式

PPP模式也称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为供给某种公共服务或者产物,用拟定协议作为基础,形成合作关系,并且顺畅达成目的,通过制定合同来确认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最后让合作的政府和私人组织都能发挥更完善的效用。

PPP模式将政府和私人组织之间的各自优势充分整合,使得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做到高效健康的运作。PPP模式的优点包括:第一,PPP模式能够在医养整合方面供给,并且可以拓展新的融资途径,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第二,PPP模式提高了医养结合模式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将政府从不擅长的项目中解脱出来,引入擅长的市场部门,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

4.2提高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完善服务方式

发展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优势,将他们转变为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组织,负责养老照料和医疗护理,在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渠道方面得到拓展。同时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打破单一的政府供给主体模式,强调政府、市场、家庭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养老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市场的参与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减少政府的压力;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参与会进一步加强参与性和竞争性。

4.3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纵观国外养老服务政策以及法律体系,尤其是澳大利亚的相关法律建设,可以看出,国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每一步发展都有赖于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撑。然而,我国与此相关的政策法规都还是空白,更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导向。所以在持续探求国外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时,我们国家必须要全面顾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要求,清晰划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权责、职能界定,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政策。

参考文献:

[1] 李虹.澳大利亚的家庭老年护理服务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医院管理论坛,2004,21(8):52- 56.

[2] 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夏社会科学,2008 (1):42.

[3] 陈伟.英国社区照顾之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本土化进程及服务模式的构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93.

[4] 沈蕾,曹建文.医疗服务品牌营销[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 维基百科:https:/// wiki/

[6] 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6)

【关键词】中医;临床教学;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中医是独立的医学体系,在中医院校已经开展了系统化教育。虽然我国在中医人才培养上已经一定的成效,诸多中医人才为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中医临床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上依然有所欠缺,特别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足。党的十报告对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即要推动内涵式的教育发展道路。这就需要中医院校在临床教学上要不断创新,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人才。

1中医临床教学的现状

1.1中医临床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中医临床医学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教师具较高的教学素质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人才。在中医临床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增加动手操作训练。但是,从目前中医临床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而没有对实践操作训练予以足够的重视,加之所安排的实践课课时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而且多数临床教师还从事临床工作,工作量大而且繁杂,投入备课的时间非常少,更没有精力思考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高校对教师素质的评定以科研为主,将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作为硬性指标。这就导致教师注重科研而忽视教学,甚至在临床教学上存在着敷衍的现象,使临床教学质量下降。

1.2学生在中医临床学习中难以集中精力

现代的中医临床专业学生面临诸多的压力,诸如毕业后的就业以及研究生考试等,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未来发展前途的选择上,而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甚至存在学习的知识没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失去了学习兴趣,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另外,现代大学生物质攀比心很重,部分学生更多地关注物质而对学习没有集中精力,导致中医临床学习中不会自主钻研,对中医临床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1.3中医临床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中医临床教学管理中,由于管理理念不适应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的改变,导致临床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当理论教学完成之后才进入到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脱节。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学习内容与实践操作难以融合的现象,学生学习了理论课程,却没有通过实践操作子以验证,而进入到临床实践环节的时候,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已经忘记了,需要重新温习理论内容。

2对策

2.1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临床教学中可以引用信息多媒体系统开展教学,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随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意识。临床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高综合素质,除了医学专业素养较高之外,还要具备人文知识,在教学中将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有效结合,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2]。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提供正能量。

2.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新形势下,中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诸如就业问题、考研问题以及校园环境中所形成的攀比之风等等。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其所担忧的问题。比如,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环境,以临床实践活动为桥梁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校还可以将考研专家组织起来,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有兴趣考研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考研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临床实践活动,而且合理安排考研复习时间。由此保证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2.3改善课程设置

要保证中医临床教学质量,就要对临床教学实施有效管理,包括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大纲等都要根据教学目标做出调整。为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而浪费时间和精力,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摒弃原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各自独立的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实施规范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医院接受实训,并强化监督管理力度,使学生的职业素质达到职业要求。鉴于中医临床教学的实践性较强,还要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3]。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对实训基地的基础条件予以改善,根据学生需要购置技术先进的实训基础设施;同时完善管理模式,注重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要将各项考核制度落实到位,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我国的中医临床教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临床教学呈内涵式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临床实践教学不足而影响了中医人才质量。针对目前中医临床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卫东,童九翠.当前本科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7):257-258.

[2]赵学军,师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甘肃中医,2014,24(1):66-67.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篇(7)

关键词:疾病风险;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54 -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得以完善。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以及农村弱势群体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弱势地位,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日渐完善的今天,该群体仍无法及时有效地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相关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层面、医疗保障运行层面、农村弱势群体的疾病医疗保障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弱势群体面对疾病风险的医疗保障体系,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吴昭月(2013)在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问题调查分析中指出,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存在局限性: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从而无法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现有医疗服务机构错位和服务对象缺失,使得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苍白无力。何颖(2016)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互动机制的探索中提出,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存在医疗救助对象认定程序复杂、各项制度保障的范围重叠、制度分散且管理主体多、相关信息尚不能互通互联、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潘金台(2013)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中指出,推进制度建设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长效机制,提高统筹层次确保农村医疗保障公平发展,强调加大监督力度以确保农村医疗保障阳光运行等。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可看出,研究着重于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或整个现有医疗保障体系总体存在的问题,较少有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与农村弱势群体相结合的研究。本文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利用相关理论探讨疾病风向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影响、提出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多种完善方式,为疾病风险冲击下农村弱势群体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农村弱势群体现状

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襄阳广大农村所存在的弱势群体大多有以下类型:

(一)低收入家庭

家庭成员众多,人均年收入水平低。这种类型的农村弱势群体生活地区相对偏远,且家庭人数大多在5人及以上,家庭收入大多依靠户主本人及配偶,一方面有高龄的父母需赡养,另还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尚未有经济能力的子女需养育,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以务农为主、务工为辅,且不具备享有政府相关福利补贴的条件,该群体约占受访人数的21.74%,鉴于襄阳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该群体人数总体较多。

(二)低保户

这类群体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主要是以下有: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等。通过走访发现,低保户约占17.9%。

(三)病残户

此类人群因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造成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一方面失去了为家庭获取生产及生活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导致整个家庭生活水平低下、抗风险能力差,此类家庭占受访对象的15.66%。

(四)五保户

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政府提供主要包括: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等方面的保障,此类弱势群体约占受访对象的1.74%。

四、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现状问题认知

(一)新农合执行过程中问题突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惠及广大农户切身利益的一项保障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凸显出来。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统计,数据显示,59.13%的农户认为新农和保障水平较低,53.91%的农户认为新农合补偿覆盖范围有限,26.09%的受访对象认为定点机构数量和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问题,另有23.48%的受访对象认为报销方式有待改善,18.26%的受访对象认为报销程序有待简化等等。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力度有限

新农合作为农村弱势群体应对大病风险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农村弱势群体反映在较低医疗费用承担方面基本发挥不到作用,甚至出现乡村医疗点不予报销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面临大病,医疗费用过高时,即使可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该群体表示依然无法应对承担剩余的医疗费用,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轻两端,重中间”的状况,这使得农村弱势群体仍然避免不了致贫的结局。

2.新农合覆盖范围有限成为突出问题

就新农合覆盖病种方面,现行体系在慢性病、非常规疾病方面尚未充分涉及。在覆盖药品种类方面,部分药品对病患是很必要的,但由于相关政策,被排除在报销范畴以外。在覆盖群体方面,新农合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发挥即时效用较差,对老年人及女性疾病患者而言,缺乏针对性的保障政策及措施。

3.定点就医点数量及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弱势群体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差,医疗基础设施缺乏,就近区域医疗水平低下、缺乏相应的管理;另一方面,新农合实行定点就医报销制度,对很多弱势群体而言,定点机构距离较远且费用较高,部分疾病弱势群体患者会倾向于拖延或选择就近小型医疗点就诊,从而导致了病情的恶化及未能及时发挥新农合的保障作用。关于服务质量,受访者反应部分定点医院存在就医费用门槛,而这部分费用是不计算入报销费用里的,此外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尤其农村小型医疗点,服务质量较差。

4.报销方式及程序有待改善

新农合在我国农村实行已有一定年份,但在实现报销方式、报销程序的简化及强化其即时性仍有待提高。异地报销成为切实关系农村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重要环节,现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报销低于限制成为制约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子。

5.报销水平的上涨赶不上医疗费用的上涨

受访对象表示,近年来,新农合报销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升,但就病患而言,由于医疗费用,包括检查及医药费用的上涨,使得其医疗负担甚至高于前几年,这就无形加重了弱势群体的医疗负担。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甚微

数据显示,对商业医疗保险本身缺乏了解成为制约农村弱势群体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首要因素,因为相关信息的缺乏,该群体不愿也不敢购买该保险;其次,费用问题是又一主要制约因子,收入水平低下,可支配收入较低,农村弱势群体一般拒绝购买商业保险;再次,信任度不高是该群体另一拒绝购买商业保险的因素,商业保险公司众多,一方面该市场的规范性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农村弱势群体在文化水平及掌握信息水平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无法筛选和鉴别,导致该群体一直对商业持怀疑态度。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方面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现行农村大病医疗保障体系相对单一

就襄阳本地而言,现行农村大病医疗保障体系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组成。近年来,国家医疗保障处于不断完善中,但诸如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并未发挥应有的医疗保障作用。一方面由于农村弱势群体本身在信息获取及社会资源掌握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关政策执行宣传不到位,使得部分医疗保障政策形同虚设。

五、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规范并完善乡村医疗点、提升服务水平

乡村医疗点作为最贴近农村弱势群体的就医地点,在早发现、早预防、早期治疗各项疾病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然而,现行乡村医疗点存在医疗点较少、医疗设施缺乏、医生整体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农村医疗网点的完善、注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医疗网点的监管。此外,通过对乡村医师的培训以及支持引导专业医护在农村医疗点就业,提升乡村医生整体医疗技能水平。

(二)建立农村弱势群体疾病预防机制

疾病预防工作在降低大病发生率,提高大病治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政府应当鼓励、引导县市大型医院定期进行免费下乡体检活动,加强对常见大型疾病的检查与预防活动,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卫生局应当加大在农村地区的常见疾病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大病自我防御意识。

(三)推广并完善异地医疗报销

据调查,农村弱势群体的收入来源之一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异地务工,而医疗保险的报销地域限制会使得该群体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有效推广并完善异地报销,简化异地报销程序,加强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国异地医疗信息互通等有助于充分增强农村弱势群体应对疾病风险的能力。

(四)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管理四位一体

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是充分发挥农村医疗保障作用不可或缺的环节,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投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及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基本医药相关制度、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系统等显得尤为重要。

(五)鼓励、支持、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发挥作用

政府应当加强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规范性,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一方面深入农村宣传商业健康保险,另一方面推出更符合农村弱势群体的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争取做到政府投入一部分、农户投入一部分、社会募集一部分,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大病商业健康保险,以降低农村弱势群体的重大疾病经济风险。

(六)做好宣传工作

总体而言,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是较为完善的,但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弱势群体在未使用的情况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都有所欠缺,对其他保障制度更是缺乏基本了解。各地村委员会应当主动加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及申报等相关信息的宣传工作,以做到农村弱势对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心中有数,从而充分发挥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作用,增强该群体抗疾病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2]苏芳.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1):61-68.

[3]吴昭月.农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问题调查分析[J].金融经济,2013,(12):14-15.

[4]何颖.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互动机制的探索[J].中国保险,2016,(01):11-12.

[5]潘金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