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生态

建筑生态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4 02:37:27

建筑生态

建筑生态篇(1)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二、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增长的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三、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四、生态建筑与发展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建筑生态篇(2)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建筑生态篇(3)

关键词:舒适、生态、健康、美观

Abstract: comfortable, healthy, efficient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our common pursuit. Just as "the sunshine after the rain", a large number of livable residential and grand public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ess, inevitably will consume large amount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erg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duce different degree of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how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reduce pollution, protect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of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face problem, but also the personage inside course of the major issues to address. Will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building the life of the fusion process, namely development ecology, green building, building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Keywords: comfortable, ecological, healthy, beautiful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建筑的概念

所谓生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而产生的建筑。它是21世纪最有前途、最有魅力的建筑形式之一,也是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制造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力求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它寻求人、建筑(环境)、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各种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在设计、建造、改建和拆毁过程中,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绿色建筑显示了环境科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其内容包括:节能、能量的有效使用、室内空气品质、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绿色建筑的概念贯穿于建筑设计、现场施工、建造安装、使用和拆毁的全过程。绿色建筑强调的节能包括提高能效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两大部分;它强调的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包括自然能(如太阳能)的利用、日光、地热的应用以及无公害“绿色”材料的综合利用等。绿色建筑(住宅)带给住户的将是舒适、良好的空气品质、高工作效率和低运转费用。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不下几十种,有人将生态建筑等同于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等等,我认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前者比后两者意义更加广泛。因此比较合适的隶属关系应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在考虑“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生态建筑可以等同于“绿色”和“健康”建筑的组合体。

从宏观上看,整个自然界由一个神秘的链条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生物链,如果链条中任一环节受到破坏,整个链条的平衡状态就不复存在,问题也就随之产生。譬如说,假如人们破坏了一片植被,就会发生动物减少、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一幢建筑物不考虑地形条件或气候条件,就可能造成山体滑坡、气流不畅,难以安居。从微观方面看,每一种生物都有特殊的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拿人体自身来讲,冬天皮肤毛孔关闭,夏天皮肤毛孔扩张,就是适应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自然反应。建筑就像一个生物体,也需要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把绿色发展观引入建筑领域,即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综合进化为目标并优先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绿色建筑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计时间跨度范围大,涵盖范围广,在进行绿色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建造、使用等问题,还要考虑到建筑废弃后的再利用或处理问题。

绿色建筑可以从Reduce,Reuse,Reunite,Recycle(简称4R)来理解

Reduce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节能、节省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节能:研究表明:全球的能源消耗中,45%用于满足建筑的取暖、制冷和采光,5%用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因此,如果通过绿色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就能减少全球的能耗,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很大的作用。

大自然是主要的能源供给者,像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应该很好加以利用。例如,英国推出一套既节约能源又有益环保的建筑系统,其冷气系统使用无氟氯烃作介质,冬天利用太阳能取暖,燃气炉作辅助系统;制冷系统采用水作制冷剂;通风系统经巧妙设计,经过滤后进入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

节省:即减少建筑结构系统的要素,通过精简优化组合达到改善建筑性能、节省材料的目的。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物在建造、使用过程中,总要产生大量的固、液态废弃物,应采用集中回收处理的方法,以生物技术进行分解降解;在建筑形式方面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Reuse即建筑的再利用。

对自然资源进行再利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资源消耗,以及由于建造新建筑和拆除旧建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Reunite即建筑材料的再结合。

对旧建筑解体后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和旧建材,我们应对其重新利用,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集中处理,在建造新的建筑时,使其能够再次发挥作用,这样就不会为新建和生产新的建筑材料而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每年生产建材耗能占全国总能耗的25%,废气排放量10965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为355亿吨,生产粘土砖每年破坏土地2亿立方米。这些数字触目惊心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程度上说,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就等于创造了价值。

Recycle即再循环。

按照生态学观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总是不断循环重复使用的,因此在绿色建筑中应体现循环使用,效仿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机制,使建筑原料-建筑-建筑废料,循环不断,并加强循环中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技术开发,变废为宝。

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

首先是在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中融入生态概念。通过建筑设计来创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满足人们舒适性要求的建筑物理环境,包括建筑声、光、热,包括空气温湿度、日照、风速以及噪声、采光等,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舒适度。

其次要提高建筑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当前比较好的技术手段是在建筑能源系统设计中引入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即在建筑建造之前,利用计算机对建筑在实际使用时的能耗状况进行分析模拟,然后再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对建筑和能源系统的设计进行改进,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生态住宅中可资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包括两方面: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太阳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光电系统,即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当然,在生态住宅中利用太阳能并非简单的安装太阳能电池或太阳能热水器,更多的是和建筑物本身有机地结合来综合利用太阳能。如设计被动式太阳房,将太阳能利用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优化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天然温差的利用

地球上冬冷夏热,夜冷昼热,如果能够将夏天的热量转移到冬天,或者将冬天的低温转移到夏天去(日夜的情况类似),如设计夜间通风和地下通风等,可以节约很多宝贵的矿物能源。

地下能量的利用

指对地下和地表可再生能源(主要指储能)的综合利用,即将地热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乃至工业废水废热、生活废水废热中的低品位冷量和热能用于建筑的能源系统中。

相变材料的利用

物质在进行固、液、气相变时,可以吸收或者放出大量的热量,利用相变材料的这一特点,将白天的热量存起来晚上用,或者是把夜里的冷量存起来白天用,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约能源的途径。

节省水资源及废弃物处理也是生态住宅的技术体系之一,节水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节水设备的使用和污水处理。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在考虑能量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不应停留在某个小区的层次上,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

建筑生态篇(4)

关键词:生态建筑、研究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 点,1994 年 5 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 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 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 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 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 勃展开。1996 年 3 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 海河、 辽河等的污染。1996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 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 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 重点资助项目。2000 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 年,建设部通过 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 念、内涵;2001 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 年我 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 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 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 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 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 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 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 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 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 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 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 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 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 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 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 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 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 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 效果的测试分析。

建筑生态篇(5)

关键词:生态原则 生态优先 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2 生态建筑设计准则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3 生态建筑设计的道德基础

本世纪50 年代以来,建筑设计逐渐忘了以往那种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匹配的形式。例如,不顾生物气候特征,把一切建筑物降温或采暖的任务交给了大量耗费能量和技术资源的全面空气调节来解决。在建筑师把他的责任给机械工程师的同时,其设计已不再受到自然要素的制约,而是依赖技术和高能量的输入。其直接结果是破坏了许多城市历史上极富特色的景观,千城一面,更严重的是,当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时,这种非持续性的建筑形式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 包括中国) 被尊奉为“现代化”和时代进步的象征。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全球,而罗马俱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因此,应当将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同时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溢而富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转贴于

很显然,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基于人们对环境及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也与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会将对于社会的终极关怀放在人类长远及整体利益之上。生态建筑设计是第一次真正将社会经济的现实作为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以研究,将社会进步与人类平等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加以追求的。环境意识是注重生态设计实践,一个从来都不注重生态和环境问题,不去有意识地吸收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的建筑师是不能够提出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策略的。在偏重技术且注重生态方面,格雷姆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先驱者。他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环境责任设计方针”。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条目:

(1) 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将这些影响最小化。

(2) 任何能够节约能量、降低总能耗的设计行为,都是绝对有益的行为。

(3) 应该避免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和卤化物,不鼓励使用氟氯碳氢化合物。

(4) 应该尽可能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避免轻易抛弃废弃物。

(5) 只要可能,避免使用已经确定会造成危害的物质,像石棉、铅和六六六等。

(6) 严格遵守相应的健康和安全法规,以免对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

(7) 建筑的物理舒适标准应该仔细评价,并以促进使用者的健康和保证建筑运作能耗最少为准则。

(8) 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

格雷姆肖的设计原则在其作品中均得以体现,例如,在被称为“水教堂”的1992 年塞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设计中,利用了很多注意生态的设计策略,其耗能仅为其他同类建设的1/4.他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很值得我国当代建筑师的借鉴和学习。每一位建筑师都应从整体和道德伦理上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和面对未来的理性精神。

4 促进生态建筑的经济技术合理性

人们在衡量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这可能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的一道门槛。在经济方面,生态建筑是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目标速度又相对较为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生态设施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是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更多为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并且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节约能源的价值大于生态建设投资的价值,这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从而促进生态建筑的推广。

5 结语

建筑生态篇(6)

【关键词】生态建筑;分析;对策

在国内建筑项目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具有生态理念的建筑项目屈指可数。究其因,主要是人们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在生态建筑的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因此,分析生态建筑的本质,总结国内外生态建筑建设的成功经验,有着较为现实的意义。

一、生态建筑的内涵

国内外对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大幅度恶化;第二,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第三,充分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建筑。

二、生态建筑的评判依据

(1)建筑成本。在生态建筑建设中,要获得建筑性能,势必需要相关成本,如原材料、建设、再生以及处置成本等。采取合理技术和措施降低成本,同时达到提升建筑效益为其本质目的。如材料选择可以偏重集约度小的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要增加其利用功效。(2)建筑性能。建筑使用过程中,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实用性、方便性以及建设难易程度等就是该建筑性能的表现。实践中,通常采取设计优化成本,综合统筹相关因素,以达到提升建筑综合效益之目的。而生态建筑的评价指标,则容易明晰建设生态建筑的目的,有利于权衡生态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对相关专业人员在众多纷杂的要素中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3)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的主要结果就是所造成的损失和付出的代价,这些损失或代价主要通过环境污染、资源耗损、健康损害、物种多样性弱化等所造成。因此,要提升生态建筑的综合效能,就需要科学合理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环境的影响力度。

三、我国生态建筑建设现存问题

当前,通过对于我国已建或在建生态建筑项目的研究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经济是瓶颈。尽管生态建筑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其投资和使用主体的不同,往往较高额度投资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此外所投资建设的生态建筑的受益者往往是社会或使用人,因此,该问题是有碍投资方投资的关键因素。第二,配套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这一点国外做的比较好,就拿屋顶绿化举例而言,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新建项目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屋顶绿化建设。尽管我国建筑相关法规也做了一些规定或提及,但大多是参考或者是建议,缺乏可实施性和操作力度。第三,理论不能正确指导实践。就当前来,生态建筑相关理论已被我国建筑设计师掌握,但在实际应用环节,设计师会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经济、行政、工艺等)或主管因素(知识结构等)的影响,进而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如耗能较大的玻璃幕墙在生态建筑上的大面积应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反面教材。第四,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由于生态建筑牵扯面较多,工序较为复杂,这就要求管理方、决策方以及使用方共同参与、协调运作。为使三方在生态意识方面达成共识,科学合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生态建筑建设的生态化对策

(1)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由生态建筑的内涵来看,生态建筑的建筑环境近似是一种生态平衡。而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现有基地和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相关要素,通过一定的技术策略(如材料的选择、建筑形式等),达到一种建筑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到得“共生”。所以,如果做到了新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那就实现了建筑的生态性。(2)使用者积极参与。作为多数物品的供应者和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使用者要积极参与到生态建筑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要和设计方、施工方共同探讨、商议,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使用者的有效参与,可以使设计更为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更是体现了一种公平、融合以及稳定,具有较为积极的生态意义。(3)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设计。生态建筑的经济性设计,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省钱。这里的意思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降低投资、提升建筑性能。在生态建筑的建设中,要放眼全局和整体,要贯穿现在和未来。近期来看,相关材料的应用可能会增加造价,但从远期来看却效能显著。因此,对于生态建筑的造价和运营消耗之间的关系,要科学合理权衡。

生态建筑是适应时展的产物,我国政府要通过不断健全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激励、确保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确保生态建筑建设的可实施性。建筑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吃透相关原理,加强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学习和借鉴,并结合自我实际创新应用。随着条件的逐渐成熟,在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现状下,生态建筑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 考 文 献

[1]黄浩.试论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7)

建筑生态篇(7)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无限的保持永恒存在的状态;强调保持生态系统资源能力的潜质,这样生态系统才可能维持平衡,人类才可以延续下去。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但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是时代的进步。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话,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聚集在生态保护上,建筑行业最为一个能源消耗大户,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的巨大。

1.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涉及城市规划、建筑选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对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对生态环境的理想营造,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考虑的关键环节。

1.1健康舒适

健康舒适是生态建筑的主题。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住宅里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达到一定标准的热舒适、光舒适和声舒适;外环境里,要营建必要的土壤绿色环境、水环境,有适宜的能遮阳的大树,甚至有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有花香鸟语等怡然自得的天成之趣。

1.2高效清洁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重要目标。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度。在今后的20~30年内正处于加速“城市化”的阶段,由此预计,21世纪上半叶,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密切的产品。房屋投入使用后,仍需不间断地用水、耗电、供热、制冷、产生垃圾等等,这就使得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任务尤显重要。在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方面,讲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立足于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所关注的不仅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利用可再生洁净资源,还涉及节约资源(如建材和水)、减少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以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环使用等,应尽量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2.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生态住宅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美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体系极其庞大,包括能源系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简单说来,其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住宅区物理环境(声、光、热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智能化住宅区,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白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

3.常见的生态建筑设计手法

3.1建筑方案方面

3.1.1 传统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使自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往往追求与周围其它环境的强烈的对比,突出建筑的个性。而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首要的目标是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俗等因素的基础之上,设计出相应的建筑,然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3.1.2 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在经济的基础上追求美学的极致。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在确保相应功能能够顺利发挥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减少投资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能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在追求经济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美学功能,在二者之间尽可能的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3.1.3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的发展,人们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也随之不断的上升。建筑行业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是十分的巨大,因此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可能的采用自然的通风和采光,减少人工通风和采光的能源消耗,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

3.2 建筑中的少费多用

3.2.1 节约原材料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还有各种资源,尤其是建筑材料的消耗尤其巨大。随着相关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的进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结构逐渐被更加高效和轻便的墙体和结构所取代,在减轻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阔大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近年来使用比较广泛的大空间膜结构,将建筑围栏和结构巧妙的溶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建筑材料,同时也使建筑材料的承载能力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3.2.2 节约能源贯穿于建筑寿命始终

选择耗能少的建材就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节约建筑运营中能耗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主要靠利用再生能源来实现。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的一些处理方法,实现高效的自然通风、采光、隔热遮阳以及利用太阳能等以减少设备的配置与能耗,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节能办法。太阳能建筑是典型的节能建筑,目前多采用被动式,日本的加藤义夫设计的明野村住宅和大岛住宅都是利用坡屋顶蓄热。鉴于光电板的价格相当高,会较大增加建设成本,故较少采用。然而从长远观点来看,其整体节能效果很高,目前发达国家采用较多。从2005 年开始,我国某些建筑采用光导管将阳光导入房间照明。资源再利用也是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内容更多涉及到设备专业和运营阶段,同时也包括旧建筑的再利用和建筑拆除后的材料再利用等。

3.2.3 建筑再利用

建筑再利用是一次有很大潜力的资源再利用的课题,近年来在国际上几成时尚。不少建筑师专注于建筑再利用的设计与研究上,并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目前,西方国家一改工业革命后大拆大建的做法,很少拆除旧建筑,尽量将其利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大拆大建,从环保角度来看,是很不经济、不合时宜的。我国生态学家余谋昌研究员著文中指出“: 有学者统计,在现有的工业生产中,只有4%左右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其余都被废弃了,其实这是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最根本原因。”人类的浪费是惊人的,节约的潜力巨大,大力倡导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即处于一种不停的流动状态之中,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动态的过程。生物圈中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动态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而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建筑系统同样也是动态的,即建筑系统与特定设计地段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建筑系统将会不断地与周围生态系统环境相互作用,直至使用寿命终结。因此,建筑师需要建立建筑系统的全寿命概念:考虑建筑系统全寿命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的生态相互作用,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设计概念。

4.结语

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无限的保持永恒存在的状态;故而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强调保持生态系统资源能力的潜质,这样生态系统才可能维持平衡,人类才可以延续下去。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