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9 04:06:10

初中美术教学

初中美术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美术课而言,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本人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气质古人对于读书人的定义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其中就包括了美术素养。温文尔雅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气质,这种书生气中包含了艺术气质,是一种读书人的气魄与儒雅,也是读书人的艺术气质。

2、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样一幅作品对于不同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对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懂得艺术欣赏的人将之奉为瑰宝,但其对于一个完全不懂艺术的人而言不过是一张肖像画而已。培养初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对于培养他们真善美的人格精神、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1、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探究性学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变换角色,不仅是知识的研究者和传道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而不是体罚、训斥。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心目中,才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彼此分享思考、体验经验和探讨知识,及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目标。师生交往、互动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单边教学与新课改的双边教学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如果以教为主,课堂容易陷入沉闷,没有问题,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反之民主放任,学生犹如断线的风筝。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剂。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互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问、敢疑、敢想、敢说的合作探究精神。使美丽的创作思维火花在课堂不断闪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一起成长。

2、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创新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拾学生的学习信心。随地取材,拓展学生艺术视野众所周知,美术课堂,需要很多的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如果缺少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进行。为此,我提倡同学们因地制宜,从我们的身边寻找材料,将其引入课堂。如缺少橡皮泥来制作雕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泥巴,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根据小时的“捏泥人”游戏开始讲解雕塑;身边随处可取的树皮、秸秆,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在教学 “身边的物品”时,同学们桌上的茶杯、文具盒之类,都可成为美术课堂的学具,可以用来引导学生观察。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作灵感美术教学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要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另一个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那种墨守陈规,囿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必然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人才,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突破传统思维,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此培养学习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如在课外写生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广袤的田野、湛蓝的天空、迷人晚霞、袅袅炊烟、花草野果……让学生徜徉在优美的画卷里,学生在和煦的春风中,在婆娑的叶浪里,静静的感受。在这样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创作冲动被激发了,灵感也产生了,创作的热情自然也就高了。

3、进行自主学习。有些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我认为是非常贴切实际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美术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创新,艺术才会有生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切不可"死记硬背"。作为一名美育工作者,就是学习的引导者,切不可简单地讲解传授基本技法、步骤,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在《灯与光》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题……什么是光?灯与光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了不同光的区分方法和各种灯的制作方法,然后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开心辞典”的游戏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揭示了知识主题,帮助学生认识了与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龙舟图片、艾叶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引入主题:随着商家的炒作,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反而显得冷冷清清。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把握传统节日?学生们又能为传统节日的发扬光大做些什么呢?通过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使得美术教学和学生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初中美术教学篇(2)

关键词:高效教学;教学起点;组织引导;实物操作

尽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发展,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中高考还是选拔性考试。现实的基础教育教学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只有那些与中高考相关的学科,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政治、生物等其次,而诸如音乐、美术等学科甚至被学生认为是“可以用来放松”的,或者用来学习“有用”学科的课程。常常见到一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看其他学科教材或者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美术教学的低效性现象十分明显。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实施高效教学呢?

一、把准教学起点

充分地了解学情,使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能被学生所接受。首先,要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新知识自然地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其次,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除此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应该就是准确地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了。这种教学方法很实用,通过预先设定的目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有所把握,并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例如,在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尽可能多地收集身边的物品,然后我们看一看哪位同学收集得最多?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都想完成心中的目标,他们纷纷收集随处可见的一些物品,艺术钥匙链、小礼品、布娃娃,等等。上课时,教师让学生介绍他们收集到的东西,他们的热情都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了。

二、巧妙组织引导

首先,要通过联想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即老师要想方设法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感悟到这种联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课堂能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解释生活中的美。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更加积极主动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描绘,欣赏类的教学也尽可能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觉到美术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壁报的编辑制作”这样的课程,鼓励学生随意合作。引导他们讨论与探究,充分地利用被学生所熟知的素材,通过个性化的制作,如剪报、粘贴、折纸、绘画与抄写等手段进行联想,通过组合与变异等把他们的想象变成现实。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折纸折出了孩子们的智慧、动漫人物表现了孩子可爱活泼的个性、个性的小壁报展示了孩子的才气。其次,要用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他们也乐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师要尽可能把教材形象化、把教学直观化。例如,在讲授有关中西方绘画的欣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油画作品拿到课堂,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艺术,也会使他们感到,艺术离他们并不远,会使学生产生动手创作的冲动。

三、进行实物操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进行与美术教学有关的实验,这样,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得来的知识就会很深刻,同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还可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袜子娃娃的制作”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做:上课之初,教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漂亮的娃娃。这几个娃娃很是惹人喜爱,它们生动形象、造型别致,学生的热情一下子上来了,纷纷猜测:这节课要做什么呢?学生的期待是对高效课堂的最好铺垫,教师可趁热打铁:“大家猜一猜,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是娃娃啊。”“回答正确,但大家知道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教师一边说一边把娃娃交给学生传看。当学生发现材料是袜子时都显得很兴奋。看得出他们也想试一试,于是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袜子拿出来,还有必要的各色的线以及珠子等,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利用这些材料制成娃娃,然后鼓励学生分组动手实践。这样,教师利用学生喜欢新奇、愿意动手的特性,用简单的实物引导他们进行实践,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进入学习情境,高效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达成。

参考文献:

[1]李森,伍叶琴.有效对话教学:理论、策略及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杨建宾.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美术教学篇(3)

我做了如下的尝试,使学生的绘画技能、文本语言与运用情感相结合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现在我介绍两种方法,以便共同探讨。

一、美术与文本整合

我利用美术与文本整合的方法,从初一开始,在美术课中,适当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绘画的内容为题材,进行小作文的写作训练。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写作思维,同时又能解决时间短,思维反应要快的难点。首先以美术课题《我的故事》为题材,进行了写作训练的尝试,让学生仔细回忆过去自己的生活。先后又以《绿洲》、《星空》为题材,进行了写作试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动员与鼓励

在写作之前,我进行了动员和鼓励:现在我做一个小测验,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以《过去的日子》为主题内容,进行小写作练习,看哪一位同学写得好(动员并提出主题)。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不管写字多少,写不好不怕,只要敢于去写,敢于去锻炼自己。(当时,有个别同学一听说只给10分钟的时间,呈现出紧张和害怕的情绪。我便做适当的情绪调整,并给予适当鼓励。)

(二)引导与启发

让学生放松,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景,不同气氛的渲染表现主题。如:利用某种声音的听觉感和植物状态的视觉感等。(引导和启发,解决教学的重点;解决学生从何处着手构思的难点与害怕不敢写的难点。)

(三)指导与点评

有的作者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选取的角度既新颖又有趣味。通过“嘴里喷火,耳朵里冒烟”的侧面渲染,夸张的表现自己的生气状态,又通过整篇小作文紧紧围绕主题来描写,语言精炼,语句也很精彩。

还有的作品主题突出,能够结合卡通画的特征用生动的词语描绘。文中的夸张的词语及拟人语句用得很大胆,独具新意,具有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老师提醒语言应再精炼些,结尾处需要再推敲一下。

二、潜移默化

(一)组画法——即让学生自己组织画面构图的方法

我以不引人注意的“落叶”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生训练。要求学生用几片树叶,自己组织画面的构图来完成。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再去表现其美。

(二)潜移法——即让学生发散思维,潜移情景的方法

让学生不要只想到:这是“落叶”,抛开你眼前所见到的落叶的感觉,把目光投入到自己的画面中去,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你又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情感用精炼的语言说一说,使其他学生的思维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三)切题法——即让学生挑选词语,再切入主题的方法

学生根据自己画面的表现形式,多想几个简短的词语,然后从中选出:你认为比较符合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自己心情的,再把它写到画面上去。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构思与题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投入到诗情画意的情感之中,使之达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三、开放的材料选择

美术的个性化学习中美术作品表现更多的应是自我的认识和感受,教学活动中的开放选材和讨论形式,在美术材料的准备和课前学生的情绪准备方面,着重研究选材的开放,以多种材料的交替使用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同一节创作课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毛线、种子、果皮、报纸、铁丝、布贴等等,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研究和探讨的信心和兴趣。他们对材料的新奇感和探究欲,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驱使他们取得成人预想不到的成功。

四、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

初中美术教学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个初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要求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加专业化,不仅做到对义务教育的理论教学,还应该做到合理的知识延伸,在开展美育能力教学的同时从其他方面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学习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等。

一、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审美教育,简单地来说,就是老师在充分利用一些优秀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逐渐提高,最后形成高尚的道德意识。某著名诗人曾说过:“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多少个艺术家,而是为了培养出积极乐观,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虽然初中生的未来理想并不一定从事美术事业,但是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较高的审美意识以及高尚的道德素养,对整个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1.创设生动的情境

老师进行审美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审美教育的形式之一,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美。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到美术课堂中,在美术赏析时,多媒体是一个很好的帮手。例如,在学习《北京故宫》一课时,某美术老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观看大量北京故宫的图片,在欣赏故宫美景的同时,还可以配上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感受此景雄伟壮丽的同时,还可以在音乐中进行赏析,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由此转向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该美术教师还将《巴黎罗浮宫》一课和此课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可使学生更好的将中、西方的美术作品作对比,形成鲜明的文化差异,感受到美术课堂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感受作品的同时,学生也充分了解到作品的创作背景,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

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数不胜数,美术科目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自身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准、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是审美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带来的重要意义。

2.符合学生自身特点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音乐、体育以及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主要课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不但具有幼时的天真、幻想、可塑性强的特点,还出现了青少年的某些特征,如意志力不坚定、控制能力差等,这些特点都说明初中生教育过程的艰难性。作为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心需求,结合社会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利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教育,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的同时,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也得到提升。

3.结合实际生活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老师需要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感知培训,即让学生在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同时,更注重良好人格的培养。例如,一部分学生盲目追赶潮流,认为“染成黄头发”才是美,暑假时更有学生忙于“整形”“染发”等,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表,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是美”的讨论,并利用某些画家刻苦的求学经历,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逐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由此可见,美术教育不仅是艺术培养,更是对学生心灵洗涤的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的审美培养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养成学生对美的事物主动欣赏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积极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丽.关于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性审美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初中美术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 特色教学 乡土教材 激发兴趣

近年来,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已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中学美术学科由于不参加中考,仍然处于被冷落的地位,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十分薄弱的环节。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做几点探讨。

一、山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分析

1.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出现思想“懈怠”的原因。(1)“非升考科目”观念根深蒂固。自教育考试制度产生以来,似乎一切教育最终的评价结果都是要通过考试来体现。初中美术属非统考、非升考科目,美术教师既没有竭尽全力为学生挣“分数”的动机,也没有“被淘汰出局”的压力,更不用去承受来自社会、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成绩过度关注而产生“高山压顶之势”的心理负担。(2)学校领导不够重视。虽然,当前的教育战线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时期,但应试教育仍然被作为很多学校抓教育的最终目的。特别是一些学校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完全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还依然存在,对音体美等一些非统考科目不重视,自然对一些教学器材配备就不放在心上。(3)社会观念影响。美术教师在农村初中似乎只是“配角”,美术课也就成了对学生的“赠品”,还没有到期末,就有很多老师在“盯”着“要课”,大家都认为美术课不重要,美术教师也就很随意,甚至主动把自己的课让给其它科目的老师,只求一身轻松,“懈怠”心理自然产生了。

2.农村初中缺乏艺术展示平台,导致学生对美术概念的认识不足或“消化不良”,难以激发兴趣。农村初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学生相比,他们见识少,参加活动更少,甚至连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都很少。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就更不用提了,加之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认识仅仅只停留在“画几幅画”、“听一听老师讲”、“看一看课本的绘画”等简单而枯燥的活动中。或者虽然老师在传授的过程中有所拓展,但由于缺乏灵活多样的教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从而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只能以“助手”的身份参与到农村初中教育的行列中,教师无动力,学生没兴趣。

二、提高山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探讨和实践

1.消除“懈怠”思想是前提。“懈怠是失败的祸根”。要消除美术教师的懈怠思想我认为可以按以下方法试一试:(1)抽部分学生或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倾听学生心声,对美术教师授课态度、方法的评价;与美术教师倾心交谈,听一听他们对农村美术教学的态度和看法。确定他们是否存在“懈怠”的心理。(2)分析教师存在“懈怠”心理的原因,是因为“非中考”观念的影响、“社会评论”冲击、领导不重视,还是其它原因呢?然后对症下药。(3)根据教师心理障碍,可以让教师多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培训活动,借助名师成长的经历来激发他们的上进意识,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上级比赛活动,提高“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当然,领导也应该提高认识,重视美育。

2.搭建艺术平台是动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美术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会美术课本里的知识,而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从生活、自然界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学校应当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艺术才华,渲染艺术氛围的平台,让“小草”呈现绿色,让“鲜花”吐露芬芳,让“小树”成为栋梁。

3.灵活驾驭课堂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一些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的教师,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一本教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上完一节课,致使课堂僵化,效率降低。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人们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所以我们美术教师不应该完全在学生身上找借口,尤其是山区农村的美术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校本、班本资源,因地制宜,将艺术与生活、自然密切联系起来,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让山区农村的孩子也能尽情地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之中。

参考文献:

[1]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初中美术教学篇(6)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美术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 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怎么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还通过上网以及制定一些美术书刊查找相关材料。 

2、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书画协会,利用星期六下午的时间给他们上课,在安全方面上与家长作好联系,学期末在校科技文化节术节举办了作品展览,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参加的还是以初一的学生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水平进步的很大. 

3、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美术资源,查找课外的内容,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按 10--20% 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到兄弟学校参加开展的一些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三、 经验和教训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美术教学篇(7)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学 方法探讨

新课标将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美术教育在实现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初中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欣赏美,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发展积极乐观、健康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没有有效的教育方法体系,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甚至好些美术课时被应试公共课侵占.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美术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而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则很少受到重视甚至不考虑.笔者认为,学习艺术类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兴趣,能体会到审美的与乐趣,在此基础上再附以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培养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来谈一下笔者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并培养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就等于撑起了美术教育的半边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相联系。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都采取校园生活的题材,让学生熟悉,亲切,喜闻乐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涉及到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内容,学生易进入教学情境,能更快投入地进入美术活动,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诸如电视、报刊、网络的信息、资料,适时引入能充分体现社会、时代的最新消息和新知识、新成就,包括科技、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教师在自己关心最新信息与知识的同时。要适时适度将这些新信息与知识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获取、分析,为美术教学所用。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吉祥物”时,可结合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那么我们对吉祥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物如:大熊猫,我国代表性建筑物:长城等进行。这样既围绕教材又结合实事。

二、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使美术教学达到全面收获

1.引导学生发现美,让他们自已去感受美,提高审美素质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启发,调动和诱导学生,使其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诸如广告,影视中的美术形象,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以及恰当地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并自已动手创造美。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揭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帮助学生设计美的生活。

2.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情,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能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美,比如在教课时,要讲明白一种绘画技法,不是让学生翻到教材的某某页,看示例图中是怎么运用技法,而是教师上黑板刷刷几笔画出所要讲解的例图,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到美,体会到艺术让人达到的惊叹之美。如果他对此种美充满了向往,有更进一步想亲身达到的想法,那兴趣自然产生了,所以,要让人对某事物感兴趣,不是如何如何说教让他感兴趣,而是让他亲身感受,亲眼观看,让他自己发现里面包含的美,产生向往和自已去达到的冲动,从而自然产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当然还得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为载体。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事,尤其是发生在校园的事比较感兴趣。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是把握了自已独特的内心世界,获得的是观察事物的方式,感受外部事物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一种人个经验,形成一种价值取向。

3.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作品讲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