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诊断技术论文

诊断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7 04:32:09

诊断技术论文

诊断技术论文篇(1)

研究平台拟以中风病为研究对象,系统建立中风病及相关证候的现代检测方法。

①对现有中风病诊断技术和方法,按照中医病证关系进行整理和规范,

②探讨和跟踪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应用的可能性。选择中风病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中医对中风病有较长期系统的研究基础,在中医各种病证研究中比较规范,已有《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简称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1988年),《中风病辩证诊断标准》(1994年,简称二代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1996年)、《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2008年)作为研究支撑,有较强的研究基础和资料。围绕建设内容,拟从免疫检测技术、生理检测技术、影像检测技术、流变学测试技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不同检测层面,以及中医脉象、舌象、面相等现有中医客观诊断技术,全方位选择各种相关仪器设备,在对中风病中医辩证分型基础上,全面进行病证关系的各项技术指标测定,寻找和建立不同中医证型的特征检测指标和体系,探索中医病证的现代诊断方法和系统指标体系。

2研究现状

关于现代诊断技术与中医病证关系研究,国内已有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初步探讨。朱宏勋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进而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也进行评分,研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白细胞计数及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与NIHSS评分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风证、火证、痰证、气虚证与NIHSS存在线性回归关系,风证、火证、痰证与白细胞计数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朱彦玫等将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病因辩证分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阻、阴虚风动、气虚血瘀4组,按病位辩证分为中络、中经、中脏、中腑4组。分别对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及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的血流进行检测。通过枕窗测基底动脉(BA)获得上述血管不同段平均血流速度(Mv)、动脉波动指数(PI)及血流频谱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按病位辩证分,中络组中除BA外,其他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和其他各组均减低;中经组、中腑组和中脏组的ACA、MCA、ICA、高于对照组和中络组,中风病4组之间血流速度关系呈现为中络组<中经组<中腑组<中脏组。按病因辩证,风火上扰型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有些伴有频谱形态改变和血管痉挛性病变;痰热内阻型中部分表现为血流速度过快呈血管狭窄,部分表现为血流缓慢呈供血不足,伴有频谱形态的异常;阴虚风动型中表现为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湍流和涡流,分别伴有频谱形态异常和血管退行性病变;虚血瘀型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一支或数支血流速度缓慢及供血不足。涂晋文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显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可能在脑梗死中起作用,且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遗传易感因素。童建兵将脑梗死患者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二代标准)分为6种证候类型:血瘀证、风证、火热证、痰浊证、气虚证及阴虚阳亢证,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研究得出,脑梗死患者血瘀、痰浊、气虚证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风证、火热及阴虚证;血清尿酸水平与血瘀证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其他5种证型无显著性相关,表明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血瘀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聂琼芳按将急性期中风患者分为中脏腑、中经络型,结果表明,中脏腑组、中经络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中脏腑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经络组中,低切血液粘度和血沉明显高于正常组。朱力莹等CT断层扫描探讨急性中风患者不同证型的影像学特点,研究发现,中经络型中以缺血性病变为主,病灶大小为0.2~1.5cm,其中15%为出血,出血量1.0~10.2ml;中脏腑型中以出血性病变为主,出血量12.1~61.3ml,其中12.9%为缺血性改变,病灶大小为1.72~11.2cm。中经络者不论是缺血还是出血其病理基础为深穿支小血管闭塞或破裂,中脏腑者病理基础为较大血管的闭塞或中等量出血。在中医现代诊断技术研究中,相关研究人员所完成的工作为进一步进行中医的辩证诊断技术研究提供了依据,但这些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与中医病证的特异性还有待探讨,不能很好的指导和用于临床实践,需要做进一步的全面研究工作。

3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3.1对中医“四诊”与现代检测技术的认识

中医医生在遵循“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进行诊断时,要对“四诊”中每一诊的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突出每个方面的主要特征,然后通过“四诊”合参,全面综合各诊诊断要点,概括、总结和确定出患者的病证,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即对某一病证的确定既不孤立地考虑“四诊”中每一诊的内容,也不对“四诊”信息进行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四诊”信息全面采集、综合分析、反复斟酌而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在这一诊断过程中,既有中医师的感觉器官对“四诊”信息的采集,也有中医师的大脑对“四诊”信息的分析、判断、反馈与取舍。上述工作虽然对于有经验的中医师很快就能完成,但对于现代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过程,目前要顺利实现还有相当的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医领域对现代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可为中医诊断所能提供的方法支持还不是十分熟悉,围绕现代检测技术与分析方法尚有许多基础性研究工作未完成或根本没有进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现代检测与分析领域,有关中医诊断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掌握的数据量和分析处理技术积累也还相对较少。因此,要实现中医“四诊”检测的客观化,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四诊”的特点,以及在现代检测技术和条件下进行“四诊”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只有首先做好“四诊”的基础性和规范性研究,多途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四诊”检测方法探索,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入到中医病证诊断领域,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3.2对中医“四诊”仪器与检测内容的认识

在中医“四诊”客观化检测过程中,有关人员已经完成了部分仪器设备的研制,并开始应用于中医的科研、教学和临床。这些仪器根据不同的检测传感器,反应了“四诊”中某一诊的特定方面的性质,如采用压力传感器的脉诊仪体现的是人体脉搏压力特性,摄像式舌诊仪反映了舌的图像特性,它们虽然还不能全面反应中医诊断中关于脉和舌的全部特征,但却是实现“四诊”客观化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就如心电图机最初只是用于检测心脏电信号,随着临床检测数据的积累,人们逐渐发现了其所反映的心脏问题和对应关系,进而成为心脏检测的重要指标。对于现有的中医“四诊”检测仪器,不能因其检测内容单一而不予重视,应在保证现有仪器数据采集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做好检测指标的数据积累,建立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出各自的规律和特征,观察和寻找与相关中医病证诊断方法的内在关系。对“四诊”中的每一种诊断,也要注意从多角度探寻能反应其特征的检测技术与方法。如对于脉诊不仅要检测压力特性,还要检测心脏的脉动、血液的流动与压力、血管的柔韧等指标,以更全面准确地反应脉诊的特性,服务于中医病证诊断。

3.3对于建立中医病证现代检测诊断体系的认识

建立现代中医病证诊断体系是中医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中医发展历史,每一时期都在不断引入新的思维、技术与方法,都在充分利用当时的社会和科技发展成果来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有理由相信古代中医先辈们如果面临当今的科技发展现状,也会积极采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来促进中医病证诊断的发展。在当今人体测试诊断技术条件下,建立现代中医病证诊断方法也不能指望某一特定检测方式或单一检测指标就能完成。一定要注重多方面引进各种现代检测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在人体疾病诊断中的适用性和特点,从不同角度或系统进行中医病证与检测指标对应关系研究。在充分做好中医病证分型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各个指标的检测数据和经验,仔细寻找各个数据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检测指标进行归类,及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寻检测体系内各检测指标间的数据相关性,做好相关性分析与反馈,不断修正各检测指标的数据采集重点,完善数学分析方法与模型,以最终完成中医病证与检测指标和检测指标系统的特征或特异性关系研究。如中医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基本证候,而现代研究表明中风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中风由脑血栓或脑血栓形成所引起,出血性中风由脑出血(脑溢血)所引起,因此可根据这两种病因设计相应的多参数检测和检测体系,建立与中医6个证候有对应关系的检测方法。

4结语

诊断技术论文篇(2)

随着交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不同学科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断形成崭新的混合型技术,如化学与电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化学传感器检验技术.光学与电磁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流式分析技术,等等。为了便于介绍和了解,应将医学实验诊断技术进行合理的分类。但是,混合型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众多实验诊断技术难以按某种单技术原理进行分类。由于同一原理可建立多种不同技术。而不同的原理又可建立类似的技术,用于解决相同的问题,因此,目前实验诊断技术分类比较困难。

2实验诊断具体方法

2.1实验诊断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实验诊断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学习,钻研专业技能,经常去医院了解医学发展动态,以便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其次,上课前要熟悉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试剂配制、用具的准备、提前预示,以掌握实验诊断的全过程和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微生物基础实验课中如果标本制作的结构不清楚、不典型、染色模糊、有人工假象,那么学生观察起来则很吃力,不能独立找到所要了解和掌握的结构内容。还有在进行细菌生化鉴定方面实验时,如果没有进行预示,不知道细菌培养生长的情况如何,实验诊断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给学生解释,这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实验情绪,影响实验诊断结果。因此实验诊断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2运用实验诊断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以“满堂灌”方式指导进行实验,故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动脑思考,对实验诊断过程及结果不甚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多以“满堂灌”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故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不动脑思考,对实验诊断过程及结果不甚明了,从而使整个实验课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综合性实验诊断教学,即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次实验,教师只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试剂,提出实验诊断技术要求和操作事项。

2.3做好实验诊断的考核方法

以往实验成绩的考核,过分依赖报告的优劣,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片面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实验报告的篇幅与整洁程度,严重制约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不当回事。近几年我们将实验课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课后,学生普遍重视起来,提高了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

3展望

发展基于需求。随着人们对疾病防治及保健概念的转变,医学实验诊断技术也必然向着相应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必然促使医学实验诊断技术的加速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医学实验诊断技术将会达到:①个性化和自主化为主的家庭或个人健康侦监。为达到此目的,将促使两类产品的出现:家用简便型检验仪器和即用型检测试剂材料。前者的形式可能是多探头、多功能衣帽、床、柜,甚至镜子、拐杖、手表等,后者的形式则可能是笔、纸、滴瓶、塑料卡片等。此类产品使人们可以自主检查、了解自身的某些生理或生化指标;②医院以综合生理功能监测室和组合指标化学分析室的模式服务患者。只要人进入综合功能监测室,受检后即可得出形态学检查结果。再由化学组合指标检测进行印证,最终得到确诊,即医院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完成疾病的明确诊断。家庭或个人所需的实验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完成对健康指标、疾病状况的跟踪和疗效评价。

诊断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abstract: for the sak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or medical research, medical image use non-intrusive manner to acquire the image of part of a person's body. The technique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 provide reference frame for clinical disease diagnosis. This article deep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which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in clinic applications from the point of independence and complementarity. Moreover, I look far ahead into the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Key wor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diagnostic 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毕业生论文网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诊断技术论文篇(4)

2003年2月国家中管局制定了《中医药基础发展研究提纲》,提出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发展目标,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开展中医药理论概念内涵的系统深入整理及规范化研究,逐步形成专业术语统一,概念内涵清楚,理论层次明确,表达严密的规范化中医理论。”可见,对中医理论的概念进行研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而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辨别证候,判断病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从这个概念来看,本门学科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两大方面,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研究诊察病情一察症;辨别证候一辨证;判断病种一断病三方面,尤其偏重“症”、“证”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在中医的教学科研、临床诊疗及学术交流中就必然涉及大量的中医诊断学科范围的“症”、“证”、“病”及相应的学科范围的的名词术语概念。为此,根据现代术语学的原理与方法,我们对认为可以构建中医诊断学术语概念体系的术语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搜集和规范。由于以上的一些问题,现探讨如下:

一、规范的意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性(以及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不同学科对概念内涵界定的要求是不同的,哲学对概念的要求是宽泛的;自然学科中医学科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局限性,因而在规范化研究中就存在着不同于其它学科,尤其是现代自然学科则要求概念的内涵是明晰、具体,界定十分清楚。中医学作为自然学科的分支,由于其形成背景的缘故,使得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的中医诊断学,其名词术语大多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几千年的历史,并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多为古代汉语,有的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还有人文哲学对中医学的渗透,使其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古代的哲学特征,导致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既复杂又特殊的特性,而且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I临床的辨证施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增宽,这种既特殊又复杂的中医诊断学理论,愈来愈显出其既宽泛又局限的特性,缺乏自然科学对概念的属性要求。

目前,对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虽不断在加强,但尚欠成熟与完善。加之,中西医两种医学诊断体系的相互渗透与矛盾,虽然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有益的启迪与借鉴,但也更增加了规范的难度。另外,由于中医诊断学的各版教材、中医诊疗术语和标准及各种中医词典所列病症具体内容的不统一,又出现了新的不规范。即使是适应教学科研、临床诊疗及学术交流,但用现代术语学的标准来衡量,仍不能适应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交流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因而中医诊断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对于促进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症、证、病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由于古今的演变,现实的复杂,以致对古代含义的理解仍有差异,对当今约定的含义尚未认同,即使承认也远未恪守,因而当前有关症、证、病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的表述和应用仍欠规范,更未形成现代术语学意义上的中医诊断学术语概念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中医诊断学的名词术语文学色彩较浓 因与中国语言文学的关系深远密切,主观感情色彩较浓,与科技术语的简洁单义性相违背。

2、同一概念所具指称太多,即一义多词;同一指称代表不同的概念即一词多义的现象严重。

3、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的定义尚欠规范。

①定义界定模糊:表现在一些术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太一致,界定不太清楚。

②定义不准确。

③没有定义:望神中有关精神异常方面的术语诸如抑郁、焦虑、恐惧等缺乏明确的定义。

4、症名、证名、病名相互夹杂的现象,仍有存在 从词义变迁的角度讲,传统的中医“证”,“症”是互为通假的,证状=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的变迁,中医的证、症不仅是字形的改变,而且有了各自的含义。目前,中医的证、症已有明确的概念区分。但症病名、证病名相互夹杂的情况,依然存在。

5、中心术语与边缘术语区分不清。

6、新术语增添不够。

诊断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 机电设备 故障检测 诊断技术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机电设备是指包含了机械、电子技术的设备,通常所说的机械设备又是机电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矿行业的自动化水平方面也得到了很大进步,机电设备在整个煤矿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如何确保煤矿行业中机电设备能始终处于良好及安全的运行状态,并尽量减少和避免故障的发生等方面已成为了当前机电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1 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维修理论、工艺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检查技术的发展,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也不断得以完善。它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1 技术的复合性

机电设备的诊断和维修,涉及到了动力学、摩擦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并包含了自动化应用、机械制造、液压机器应用等多方面知识体系,因此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1.2 明确的目的性

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并运用相关的技术,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定位与分析,进而制定出相应合理的维修方案,以确保生产的安全与顺利。

1.3 实践性与理论并重

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不仅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切实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在诊断和处理结果出来后,能迅速完成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2.1 矿井提升机检测和故障诊断

矿井提升设备是煤矿生产中用于升降人员、提升物料和下放材料的大型机械设备,也是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作相连接的纽带。矿井提升机能否安全运行,将对矿山生产和建设的正常造成直接影响,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矿井提升机的故障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这两类。硬故障主要指提升机中一些特定的参数出现了超限的表现,这一类故障可通过对保护装置的设置来进行解决;软故障则要通过多种工况参数的测试,并经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得以诊断,而且因为软故障对工况参数的变量牵涉较多,往往导致对其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但是软故障却通常是硬故障发生的前提与预兆,因此加强对提升机软故障的及时预报和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为了保证提升机的安全、正常的运行,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针对性的开发出了相应提升机的检测和故障诊断装置。例如ASCC型全数字提升机控制系统、KJ46性矿井提升机检测诊断装置等等,都具备了对矿井提升机运行参数的检测和故障诊断的功能,并同时包含了超速保护、制动失灵保护和过卷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采煤机检测和故障诊断

采煤机是一个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因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而且复杂,如果采煤机出现故障将容易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当前煤矿工业的发展,采煤机功能越来越多,且自身的结构和组成愈发复杂,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也随之复杂化。同国外先进的采煤机比较,国产的采煤机在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方面还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检测参数的缺少和检测范围的不全面,并且无故障诊断功能。

为彻底改变国产采煤机无故障诊断功能和检测水平低的现状,原煤炭部将“采煤机工况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制列入了“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当中。该故障检测诊断系统主要包括了机身检测单元、左右摇臂检测单元、变频器通信单元、工况检测及故障诊断单元、高压控制箱检测单元、检测显示单元这六个单元,在当前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3 通风机检测和故障诊断

当前应用于矿井通风机的故障检测诊断的装置较少,主要包括了FJZ型矿井主风机监测与故障诊断仪、K F C-A型通风机集中检测仪等装置。FJZ型矿井主风机监测与故障诊断仪是以8098单片机作为核心的通风机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并实现了主风机的机械故障诊断和在线监测的一体化。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实时检测功能。包括对风量、负压、风机振动烈度、轴温、通风机电流、轴心规矩等的检测。 (2)智能诊断功能。指利用主机内自带的专家系统,对通风机常见机械故障进行诊断。 (3)报警和打印功能。根据工作实际,对通风机的各种参数值进行报警设置,超过设计限制即会自动报警并进行打印记录。

2.4 高压异步电动机检测和故障诊断

高压异步电动机在矿山生产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故障的发生,不仅会给矿山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与运营。随着当前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高压异步电动机故障常见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包括了局部放电检测、电流高次谐波检测和磁通检测这三种。

局部放电检测是利用检测定子电流的高频检测仪和电流互感器,或者通过带通滤波器和射频天线检测局放脉冲,以辨别各种局放源来对定子的不同故障进行诊断;电流高次谐波检测则是利用定子电流的不平衡现象,检测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故障;磁通检测是检测电机内部磁通在切向和径向上分量的变化,进而判定定子故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当前高压电机的多种故障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但由于需要磁通检测仪器,不方便使用,对弱信号也不易被检测。

3 总结

故障检测诊断技术是一项集合了信息技术、传导技术和电脑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先进技术手段,然而因为在我国煤矿行业各种因素,机电设备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仍处于较为简单的阶段,推广应用并不广泛,在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的投入力度上还有待加强。同时,还应加强与各个行业间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并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书雷.故障诊断技术在煤矿设备维修中的应用[J].工会博览理

论研究,2012 (1).

诊断技术论文篇(6)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尤其是一体化设备被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分布广泛。与设备相关联的诊断技术也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并对其进行研究,设备的发展离不开诊断技术,诊断技术的存在可以确保设备运行流畅,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就是对机电一体设备的诊断技术进行的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指的就是综合多种先进的技术,并将其可以较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设备。生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发展,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产的各个领域,但为了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或引起事故,就必须要有诊断技术在设备旁守护,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1诊断技术的概况

机电一体化的设备诊断技术就是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最短时间内找出故障的部位,并分析其原因,以便于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修整,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下是设备诊断技术的概述。

1.1设备诊断技术

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对设备进行诊断时,可以及时的发现设备中的存在的问题。诊断技术通常有以下几种:

(1)射线扫面技术。它的诊断原理是利用Y射线所形成的图谱对设备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用途是对工艺设备发生的故障进行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技术;

(2)震动检测诊断技术。它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诊断技术,它是通过有关的设备震动引起的震动参数来对设备中的故障及隐患进行的分析和检测,它主要被应用在设备故障的检测方面。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震动,这时利用诊断技术对其震动的参数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解设备是否存在问题,找出故障所引发的部位,若想要深入的了解故障所发生的具体部位,就要选择准确的测量点。利用震动检测技术不但使用方便,还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出设备所发生的故障部位及存在的隐患,提高了诊断技术的准确性。

(3)红外测温诊断技术。它主要是依据设备在不同的位置所对应的温度是否异常来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的。它是引用先进的红外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接触,在接触时感应设备不同位置的温度,然后确定设备故障的部位,它的诊断侠效率和精确度都相对较高。

1.2设备诊断技术的作用

所谓的设备诊断技术可以被理解为是设备的检测技术,就是可以利用其及时的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在故障出现时,可以帮助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故障发生部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以确保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对设备进行诊断的目的主要有四点,以下是具体分析。

(1)及时的发现设备中隐藏的问题或即将出现的问题,最大化的降低损失;

(2)设备在发生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的找出原因及部位,及时对其进行维修,缩短时间;

(3)可以确保设备工作状态稳定;

(4)确保设备运行流畅,使企业正常生产。

2诊断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设备诊断的精确度不高

虽然我国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技术方面已经发展较长时间,对其相关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也有了相应的了解和掌握,但仍没有一套完整健全的设备诊断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现阶段,我国的设备诊断技术大都是有针对性的诊断,或是对设备的某一部位的诊断,或是某一型号设备的诊断,缺少完整的诊断理论体系和相应健全的诊断方法。另外,我国的诊断技术的精确性还有待提高,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对诊断的精确性进行优化和完善是我国目前诊断技术的首要任务,要将设备的故障和检测信息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提升诊断技术的精准度,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2诊断的方法和经验比较匮乏

现阶段,我国的设备诊断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没有较为实际的相关经验。对于设备诊断技术的相关理论还正在研究探索,尤其是在诊断技术中的小波分析、神经网络以及模糊理论这几个方面的实践和操作经验还不够充足,只是依靠理论来作为设备检测的支柱。对此,我们应增强对设备检测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分析,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以便于可以很好的把理论与经验相结合,从而完善和健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诊断理论体系和方法。

2.3专业诊断技术的人才匮乏

现阶段,我国在操作一体化设备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多,但是在诊断技术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对于出现的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智力支持系统,组织一批专业素质强且诊断技术强的人才培养团队,专项的研究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对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开展定期的训练和培训活动,对人员进行教育,从而提高专业诊断人员的技术水平。

3结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对诊断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不断的创新,强化诊断技术,探索新的诊断方法,善于从失败中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的精确度,使之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体系。

参考文献:

[1]秦冲,王素粉.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探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

[2]陈正伟,齐元磊,赵守来.矿山机电设备检修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

诊断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33-01

前言: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种类繁多,如计算机技术、机械设备制造技术、传感设备技术等。在机电设备建设与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这不仅加快我国经济建设,而且对推动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和机电生产设备有机结合,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但其在运行中面临诸多故障种类,因而有关人员应针对其故障问题采取有效的诊断技术,以快速解决设备故障问题。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故障问题也逐渐增多,增加故障诊断的难度。以数控车床为例,其常见故障有:主轴部件切削振动大、系统不良、工件夹紧不牢固、刀架转换重负定位精度差等。就我国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看,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诊断理论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国内关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致使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处于明显的劣势。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未能及时对故障诊断经验加以总结,缺乏有力的理论体系框架。

其次,在开展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工作后,工作人员对其的诊断准确度相对较低。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复杂性,如果故障诊断工作人员对其功能模块图的了解较少,则不能通过有效的技术而进行故障诊断,更无从谈及查找故障原因等,降低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最后,在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工作中,可能存在着诊断信息错误的情况。机械和电子是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故障诊断中,工作人员可能将二者弄混淆,给机械设备带来更多不必要的故障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与原则

要更好开展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工作,相关人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而切实做好故障诊断工作。

从检测方法看,其方式较多。如温度检测技术、白诊断技术、设备压力检测等。在具体检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判断故障。如,在数控车床的故障诊断中,首先,如果设备故障之前有指示提示,则工作人员可根据显示的内容做好故障诊断;如果设备故障时没有指示提示,则工作人员可通过系列检测手段或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判断。其次,如果机电设备属于破坏性故障,则必须对其加以妥善处理,否则极易影响机电一体化设备机床,甚至出现二次故障事故。再次,了解机床结构图及液压原理,明确机床的工作原理,进而对其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按照液压元件的难易程度进行逐一的检测,排查故障所在,如若仍然未能检查出故障,则检查液压缸。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检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进行。开展诊断工作之前,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框架、功能模块进行了解,并分析设备运行环境,以判定可能出现的故障或形式,利用故障树加以分析,在层层分解的基础上,找到故障的根源所在。建议工作人员坚持两个原则而开展检测工作:一是先机后电的原则;二是先外后内的原则。

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特殊性,因而其故障也具有特殊性。该设备的零部件数量较多,技术含量水平高,加大设备的故障维修难度。从该设备的故障特点看,主要有:一是零件磨损几率大;二是设备本身具有的自我诊断与检测功能,相对于简单故障有效;三是设备报警信号系统不明晰;四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其诊断难度加大。正因为此,工作人T更应该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以解决故障。

首先,故障测试分析技术。未发生故障时,对处于运行状态的机电设备做故障测试,不仅能够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而且也能不影响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实现在线检测。其次,故障诊断测试技术,主要用于故障发生之后。通常,此类机电设备处于非运行的状态下,因而相关人员可根据故障的具置对机电设备做检测,制定明确的维修方案。以数控机床为例,要保证该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建议对元器件加强设计或借鉴容错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依据上述两种故障诊断技术,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有效性。

此外,为加快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进程,建议相关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期提高故障诊断技术水平。一是完善故障诊断技术理论,为后期实际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理顺故障诊断思路,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开创新局面;二是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对设备各部件进行逐一的故障排查,同时还应优化组建设计;三是加强故障诊断事前预测。

结论:通过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分析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效益型,这也是人工智能化的一种表现。基于此,相关人员应创建数据库,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诊断及维修信息加以整合,为后期设备故障诊断发挥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开朗.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钛合金中金属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17,(03):114-115.

[2] 毛海镰.关于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点的分析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9):202.

[3] 谢书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维修特点及可靠性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7,(0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