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6 17:45:43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1)

上海地区汉族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1418位多态性研究 钱高潮,李稻,程建新,尹俊,王鸿利

肾外肾盂的CT诊断 夏文骞,鹿梅

孕妇IgG型血型抗体效价分析 陈森泉,季春雷

35例克罗恩病临床分析 沙莎,吴云林

四肢血管畸形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评价 刘学键,李世正,陆民,秦中平,李克雷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其应用 王鸿利

卵巢纤维上皮瘤一例报告 查二南,麻玲爱

心室起搏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徐惠芬,吕宝经,荣烨之

产科疾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王学锋,侍庆,王鸿利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鄢盛恺

营养不良性心脏钙化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胡敏,于金德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诊断与分型进展 薛鸾,郑捷

重组活化因子Ⅶ的研究进展 陈昀,沈志祥

诊断学教学改革前景分析 吕卓人,薛小临,张军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心脏性猝死诊断剖析 王泰蓉,周志宏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魏斌,金莱,胡慧仙,何定珠

过敏性紫癜病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测定 徐佩红,袁定芬,张名莉

骨髓活检切片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作用 刘隽,胡钧培,常春康,彭永军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王学锋,王鸿利

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试验选择和评价 杨惠

血友病A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丁培芳,王勤友,申法奎

我国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李坤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剖析 王鸿利

以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下丘脑淋巴瘤1例报道 韩洁英,陈芳源

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反复的医疗实践 陈文彬

深入开展临床血液学的实验室检查 王鸿利

POCT——检验医学的新领域 陶义训

进一步提高肾活检病理诊断的质量 邹万忠,王海燕

影像诊断学进展及几点思考 陈克敏

分子诊断——实验诊断学的崭新领域 樊绮诗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 陈君雪,王红,张宏伟

SDS-AGE尿蛋白电泳与原发性IgA肾病病理的相关分析 倪莉燕,俞海瑾,王朝晖,潘晓霞,董晓蓓,陈楠

多囊肾病患者肾脏体积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汤兵,梅长林,张玲,章建全,孙田美,张树忠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严玉澄,钱家麒,朱铭力,曹励鸥,徐筱琪

颈部囊性病变的CT检查 吴斌,顾雅佳,彭卫军,王弘士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初步应用 郭林,高翔,左桂兰

尿蛋白和肌酐比值测定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饶佳,张小凤,徐虹,沈茜,葛杰

IgA肾病的两种少见病理表现 于建平,于光,许静,李保春,崔若兰,袁伟杰

PCR-SSP方法在人类粒细胞抗原HNA-1c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李阿中,虞容,严力行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陈晓农,陈楠,潘晓霞,谢静远,郝翠兰,储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沈莉菁,韩洁英,陈芳源

遗传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一例 高原,姜林春,熊树民

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凝学所见二例 王淑娟,袁家颖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张文,陈楠,任红,陈晓农,朱萍

树突状细胞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孙桂芝,吴开胤,周同,陈楠

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骨肉瘤发病机制的现状 王向军

消化道癌前疾病的病理学进展 肖家诚,金晓龙

组织微阵列 田雪飞,吴秉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检测 潘秀军,沈霞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检验医学 杨振华

加强体检诊断学的教学与研究 赵景涛

浅谈心电图教学 吴杰

以合成多肽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ELISA法的应用 谈景婴,周文达,俞炳耀,盛婪,甄子刚,王鸿利

Castleman病一例 褚晔,袁耀宗,潘华君

原发性输尿管癌19例的超声诊断 江开文,陈东风,康宝金

活化凝血时间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傅晓,黄毅,刘蔚,刘慎微

PCR-SSCP检测肺癌PTEN基因的点突变 徐龙,倪培华

绒毛膜癌并肺、脑转移一例 查二南,付海英

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肿瘤诊断与基因治疗策略 苏长青,钱其军,吴孟超

中性肽链内切酶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智,陈楠

胃癌术前分期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严超,朱正纲

微嵌合体、大嵌合体、调节性T细胞与移植免疫耐受 于颖彦,周光文,沈柏用,尹路,彭承宏,李宏为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的进展 鲁怀亚,卢兴国

Her-2/neu和乳腺癌 李玲,吴秉铨

循证实验诊断为临床医学决策提供证据 熊立凡,王鸿利,王家良

伴高滴度抗体血友病A患者施行截肢术的诊断剖析 周荣富,王学锋,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实习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薇薇,赵晓英

核医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2) 李彪,朱承谟

CYP3A5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K562/A02细胞逆转耐药的研究 王婷,陈芳源,钟华,黄洪辉,钟济华,欧阳仁荣

CD55/CD59缺陷检测及其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诊断中的意义 曹文俊,王枕亚,石厚荣,陆盈,樊绮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三药联用对U937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钟济华,陈芳源,韩洁英,滕晔,王海嵘,欧阳仁荣

槲皮素对HL-60细胞形态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钟璐,陈芳源,王海荣,滕晔,王晨,欧阳仁荣

T细胞功能相关性标志物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 李莉,周云芳,蒋黎敏,徐羽中,沈立松

组织因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尹俊,石刚刚,刘幸平,谢舜峰

脐血血浆化疗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姚一芸,程毅敏,朱琦,叶为德,唐勇,胡钧培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核型与预后相关性的观察 张晓燕,夏震,李军民,陈冰,王晓敏,沈志祥,陈赛娟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的细胞免疫改变 巩惠芸,夏文权,石厚荣,陈瑞明,丁磊

多排螺旋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价值的研究 朱艳清,童林军,刘林祥

磁共振检查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价值 张欢,潘自来,宋琦,杜联军,凌华威,丁蓓,陈克敏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李佩,谢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2)

【关键词】中医诊断学 教改 辩证训练软件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3-01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观察病情、判断病情及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学科,其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学科之间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诊断学不仅作为中医学专业所有课程中的主干课程,而且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科目,其对于临床的学习及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增加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中医诊断学的教改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传授知识外,增加现代化辩证训练软件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辩证训练软件对中医诊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等的训练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而且对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意义

对于医学生来说,在临床上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临床技能的训练上,医学生所面对的都是真实存在的病人,而不是书本中所出现的文字和图片,常常会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面对病人紧张、不能将理论准确运用到实践中等种种原因对病人造成伤害,使病人不愿意配合治疗,对临床教学造成影响。近年来,因医学生而出现的医患纠纷时常发生,很多病人认为医学生对其造成了伤害,在心理上对见习及实习的医学生均有抵触的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我国的《执业医师法》禁止了在临床上将病人作为临床教学中的“道具”的做法,使医学生们实践机会越来越少,使其在初次进入到临床时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差。通过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进行培训,使医学生能在四诊诊断能力上得到提高。通过“望诊”观察病人的色、神、形、舌象、五官、皮肤等,以发现异常的表现。“闻诊”中医生可运用听觉诊断病人的呼吸、语言、呕吐、咳嗽等声音,也可运用嗅觉对病人排出物的气味、发出的异常气味进行诊察。通过“问诊”询问病人与疾病相关的情况,如病人的既往史、自觉症状等,从而可了解病人疾病的发展史、诊疗等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轻触病人的脉搏和轻按病人的手足、腹部等部位,通过脉象的变化及相关异象,了解到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通过四诊方法可收集病人的症状、病史和体征。但中医诊断的技能教学包括辩证思维能力和四诊诊断能力两部分,而“标准化病人”的引入只能提高医学生四诊诊断的能力,对中医诊断中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具体针对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上还是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举例分析为主。由于在课堂中的时间有限,老师不能对每一个典型案例进行举例分析,更不能通过对多个病例的比较分析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强学生们的认识。由于在课堂上都是通过老师对案例进行授讲,且案例的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分析,这样便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性,很难达到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目的,所以,对中医诊断学的教改中需要能提高学生们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便是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除了在实验课上可供学生使用外,还可在适当的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由于临床实践机会的缺乏造成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到临床上的情况,使学生在临床上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辩证训练软件的开发方法探讨

目前已推向市场及正在研究的能够为医学提供辩证结果分析的软件有很多,但却没有一种是对临床教学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软件。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软件均是针对临床医生为其提供诊断及治疗方法,而没有一种软件是针对基础教学的。因此,此类软件不能适用于基础教学,主要原因有:①此软件中没有大量与书本相关的病案,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更多的案例可供分析。学生可通过自行输入的方式对病案进行输入解决,但由于在中医术语表达上可能会出现不统一性及软件开发设计者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会导致此类软件所给出的辩证结果不止一种,且在用语上与教材相差甚远。因此,开发针对基础教学的软件需提供较多的典型案例且要满足辩证结果与教材的表述一致,这样才能使学生反复训练加深对知识的认知。②目前市面上的辩证软件均是直接就给出辩证结果,并没有具体的思维分析过程。此类软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因此可以直接给出诊断结果。由于思维分析过程这个对训练学生的辩证能力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因此此类软件不能用于基础教学。用于基础教学的软件还应加强针对性,能提供具体病案辩证分析和思维的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在教学质量上得到提高。

开发具有人机对话的辩证训练软件应用到中医诊断学的教改中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医教改中切实可行的辩证训练的方法之一,达到为社会培养优质医学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群,修宗昌,武哲丽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与创新[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26-1527.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3)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学改革;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54-02

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人才。《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掌握现代汽车的检测以及故障诊断技术和方法,熟悉汽车检测诊断的国家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采用“教师讲课―学生照搬―作业”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室内传授汽车的常见故障、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诊断故障的方法和步骤。这种“黑板上修车”的教学模式[1],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符合本课程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项目时,根据学校汽车实验室的条件,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知识模块;模块(二)为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模块;模块(三)为底盘技术状况检测和诊断模块;模块(四)为整车的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模块。具体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理实一体项目化要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为一体,改变传统的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情境和工作环境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实践中对不断更新的先进的检测诊断方法和设备的充分利用。但是目前使用的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结构显得有些落伍,甚至在教材中仍然可以看到已经被淘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针对以上的情况,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在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对最新的前沿知识进行补充,并及时将相关的最新的教研成果和发展情况加入到教材中。通过不断更新教材的内容,力争使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学科前沿,与时展同步。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分离的,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进行实践教学[2]。而且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高校实践课程只设置了4个学时,甚至只是学生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旁观,没有亲自实践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在实验室内完成。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项目的教学内容。上课时教师在实验室内检测诊断仪器设备旁分四步进行讲解。第一步讲解本项目涉及的国家标准及诊断参数,首先让学生明确“测什么,依据是什么?”;第二步讲解本项目涉及的检测诊断设备的组成及检测原理,解决“用什么测”的问题;第三步讲解诊断参数的测量方法,解决“怎么测”的问题。前三步讲解完成后学生在旁边观看,由教师进行整个实验的操作。接着学生以3―5人/组开展项目教学过程。对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教师在旁边给予指正并讲解原因。第四步针对检测结果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解决检测结果“怎么用?”的问题。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表现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简单考核方式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搞突击。这种考核方式单纯的把实验成绩计入平时的考核成绩,而缺乏对实验的考核,容易降低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强化平时学习考核,弱化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本课程采用模块式考核的方式,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考核。将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与实验考核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三个模块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实验考核采取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

五、结论

教有法而无定法。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随着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尝试与思考,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宇敬.《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2,(23):161-162.

[2]袁传义,贝绍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3):85-87.

A Teaching Reform Study of the Course of Vehicle Inspection and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JIAO Hong-yu,YANG Bao-cheng,LI Y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Jiangsu 215500,China)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西医诊断学;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28-02

西医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因此,诊断学的学习至关重要。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如何进一步提高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增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需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医院校,培养学生现代临床诊断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针对目前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将整合理念融入到诊断学教学中,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使医学生的医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从而构建自己的医学资源框架,更好适应临床的需要,现进行如下总结。

1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动手能力差由于课时设置时间较少,教学内容较繁杂,以致于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选择性的讲授,许多内容不能进行深入讲解。且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实践,使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不能灵活的应用于临床,从而导致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

1.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由于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因此在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扎实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多是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如果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将很难保证的诊断学的顺利学习。

1.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在中医院校中,诊断学教学模式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且讲授内容更新较慢,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不能被很好的开发。加之考试的内容以笔试为主,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高分而死记硬背,从而使所学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2整合理念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整合诊断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诊断思维。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确立正确诊断的基础。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是确立正确诊断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诊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医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生理、病理、免疫、生化、病理生理等知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典型症状、体征及理化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推理,学会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异常情况的出现进行有机的整合贯通,加深学生对其异常情况出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发热症状时,通过天气炎热出汗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复习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在体温调节失衡的状态下,引导出发热的发生机制。然后通过发热临床病例分析,讲述发热的病因、热型及伴随症状。最终对发热症状全部内容进行综合,给出临床病例的最终诊断。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5)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71-03

临床思维就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显而易见,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是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完整而可靠的病史,系统而准确的体格检查,实用而针对性强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严密的逻辑思考和不断的经验总结。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研究和认识各种复杂疾病的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工具。

中国对研究生层次的学位类型和专业设置,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背景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临床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无论何种类型,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当代医学研究生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1.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医学是一门信息量极大的科学,提高临床思维的能力,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研究生是临床高级人才的预备梯队,必须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医学研究生大多经历过临床实习阶段,但是仍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再提高。基础知识的再学习,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系统检索资料,提高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不断汲取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开拓思路,加强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创新能力和临床技能服务。以内科学习为例,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内科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对启发研究思路,寻找课题突破点也十分有益。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是需要通过某些病理生理规律来记忆和分析。例如病史采集的过程是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对患者体型、体态、表情、症状、伴随症状等多方面信息的收集,筛选出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这就需要临床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练习,从而领会问诊的技巧,剔除无效信息,更准确快捷的获取有效信息。

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疾病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就能发现诊断线索,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也节约了诊断时间。如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对急性阑尾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urphy征阳性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等,而系统而准确的体格检查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掌握。

现在,临床诊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分依赖实验室和器械检查,忽略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因检验误差引起的误诊。根据病史主诉、查体,用所学理论知识去验证时会发现很多症状、体征与书本上不完全相符。往往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不一致,不像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而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即使已经掌握了大量诊断疾病的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临床上。疾病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本来就不完全一样,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表现规律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因此,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思维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3.系统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的安排,从基础到临床,从病因到症状、体征的顺序进行。研究生经过本科的系统学习,所学的知识是分类、分离和有条理的,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从原因到结果,这样的“正向”教学特点注定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是分散的、条块的。临床上医生最先接触到和最容易感觉到的都是疾病的一些表象,即症状,如患者自述的腹痛、黄疸、黑便、头痛、头昏、血压以及脉搏的变化等,但是,我们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疾病的症状虽然是其本质的反映,然而症状并不等同于本质,现象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所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因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当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而应当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从结果到原因的“反向”思维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着高度的集中,并从中做出筛选,以尽快作出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充分地对研究生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逆向思维训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科体系,但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综合息者主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而科学的进行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及时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处理,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切忌忽略人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常会有许多新的知识进入医学领域,使人们对机体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因此,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展。在疾病认识方面,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子显微镜、放射性核素扫描、X线、酶标记等技术,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甚至粒子水平,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渗透于医学中,创造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手段,可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给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及认识疾病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医师相应的进行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更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6)

1.汽车检测与诊断授课状况的现状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汽车与交通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是汽车科技中极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如何将先进的电子、测控、计算机等技术融入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中,成为科研和教学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手段不够完善,已有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车辆的要求,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故有必要对“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平台进行改进,完善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建设。

2.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例如,袁传义、贝绍轶从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并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手段的运用;王锋波则将现场教学应用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教学中。综述,当前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一般性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之中,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主动学习能力。尽管蒋科军、刘成晔等人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对具体方案分析,因此必须对课程作重点改革。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改革内容

本课程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其研究内容包括课程项目理论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及典型项目的设立等;二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即进行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项目实践平台的搭建。经过对相关专业充分的调研,调整培养目标、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的典型案例库;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试点运行工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

1.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①课程项目理论建设工作的开展。项目教学法是教与学互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场景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问题和任务统称为项目,项目有时间和范围限制,并设有预定的目标。项目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参加项目方案的设计、运行、管理和总结的全过程。因此,应做好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项目建设的前期理论研究工作。②项目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立项的首要原则是保证项目与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致性。比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性能的检测方法,了解相关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等。以此为目标,可设立“汽车悬架性能检测”这一项目,联系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充分考虑理论和技术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其次,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难度要适合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确保努力和团队协作,更好地完成项目。项目的设立要与教学大纲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此外,所立项目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项目的实际研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及科研能力的目的。③项目的设计及立项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根据课程的结构特点及建设的预期情况,拟根据该课程的发动机、底盘、电气及车身四大部分,建立相关项目的典型案例库,按照预期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课时安排进行项目建设。

2.教学手段的改革——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一门技术。本课题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汽车检测与诊断典型项目的开发与实践,从而为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平台搭建和软件平台开发。①硬件平台建设。虚拟仪器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包括基础硬件和外设硬件。基础硬件选用IPC-610工业控制计算机;外设硬件则主要包括外置的各种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内置卡槽等。采集卡包括16路模拟输入通道,2路模拟输出通道,8个数字I/O和2个计数/定时器,采用PCI总线控制,采样频率为200kHz,实现了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传输。②软件平台开发。软件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采用LabVIEW。LabVIEW是一种带有扩展库函数的通用程序开发系统。比如本课题采用LabVIEW开发的汽车悬架性能测试平台,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采集与显示、测试项目的选择、测试波形的幅频分析等,同时可以实时显示车轮动态接地力和悬架吸收率的大小,学生可实地操作测试,也可参照以往数据,对被测车辆的悬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由于“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在保留原有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实验环节的考核权重,同时对学生完成所设立的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课程考核以如下方式进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的研究,指导教师预先设立课程项目,学生根据项目要求查询,并根据实践平台独立设计故障检测和排除方案,进行典型故障的检测与诊断。最终,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并提交结果报告。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组织结题答辩,根据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打分,给与课程项目成绩。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实验环节成绩和课程项目成绩三者加权生成。三者各自的权重由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给定。

“汽车检测与诊断”是汽车交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课程目的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授课现状的分析,研究了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虚拟仪器实验平台的搭建及考核方式的改进对策等内容。通过改革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满足培养学术型、专业型人才以及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袁传义,贝绍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3):85-88.

[2]王锋波.现场教学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教学中的尝试[J].内江科技,2008,(5),158-15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数控机床 故障诊断 教学改革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讨论的热点。文中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为例,阐述了如何更好的培养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人才。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用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理论知识比较多,同时内容在难度和深度上相对也比较大。知识点很宽泛,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兴趣大大减少,最终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少。另外,《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材中所讲的数控系统都比较陈旧,和工厂里面用的数控系统相比显得很落后,工作时在工厂很少会遇到这样的系统。还有很多高校供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设备不够充足,造成学生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再者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年轻老师实践的能力相对不够强,老教师知识相对比较落后,所以老师在知识方面也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要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该从教学大纲入手,教学大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大纲应符合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岗位需要,因“需”进行施教,使教学大纲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其次,教学内容也有必要进行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时最好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前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为主,学生学以来比较抽象,改革后既有图形又有文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改变,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和现场教学,这样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可以使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学校应该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去实习实训,通过两周到三周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最后,好的教学也离不开好的老师,要想教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那么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具有高学历,还要具有很高的实践能力,如果老师不具备双师素质,将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来。

三、学生到工厂实习加强锻炼

虽然课本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但是有些知识点仅仅有图形和文字是不能够表达完整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实在在的机床面前进行现场教学更能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也能真正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所以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我们本校建立了一个实习工厂,为学生能够学好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奠定了基础。我校凡是开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的班级,班里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为期两周到三周的实习,实习的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他们在工厂里可以进行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老师在讲机床机构等内容时也可以做到现场教学,学生们可以现场动手操作机床,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愉快的学到比较抽象的内容。

四、实验室实训台的搭建

我们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建立了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放有数控机床故障检测和维修时经常使用的工具和仪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数字转速表、相序表、长度测量工具、PLC编程器、IC测试仪、逻辑测试笔、测振仪、红外测温仪、激光干涉仪等。实验室还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常用维修器具,比如电烙铁、吸锡器、旋具类、钳类、扳手类、剪刀、卷尺、吹尘器、刷子、剂、清洁触点用喷剂等。实验室还有做实验的实训台,包括THWLDH-1型数控车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THWMDF-1型数控铣床电气控制与维修实训台,老师可以利用实验室里的这些实训台和工具仪器给学生讲一些维修实例,如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步进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主轴驱动系统常见故障与维修实例、数控机床换刀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PLC故障实例与维修、数控机床回参考点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等。学生通过这些实例的学习,更加加深了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另外,实验室里还有4套我们学院自主研发和自行装配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综合实训系统,包括一台数控车床综合实训系统,两台数控铣床综合实训系统,一台加工中心综合实训系统。

五、学生到企业进行锻炼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校与多家拥有大量数控机床的企业进行长期友好的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为期两三个月的企业锻炼,学生在企业中可以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在企业生产中,难以避免数控机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我校实习的学生就可以利用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现场维修。维修时,学生可以根据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现象来认真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故障诊断,最后对机床进行故障排除,最终达到机床恢复正常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改革,再加上学生实习工厂的加强锻炼,实验室实训台的操作,企业的现场锻炼,使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学习和锻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改革后发现,学生工作后能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减少了单位培训的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