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9 18:43:51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1)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力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精神,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天山慧谷、产业新城”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以“蓝天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建立科学规范的环保工作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难点环保工作,扎实整改各类环境违法问题为重点。根据区总规环评及总体规划,结合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原则,重点对园区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园区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到2016年底,综合督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整改任务

(一)进一步深化区环境保护工作

1.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主动作为意识。完成《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并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

2.利用环境政策倒逼经济转型发展。按照《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昌州党发〔2016〕4号),严格执行《自治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环保要求、选址不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核准或备案。

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技局

(二)进一步强化环保责任和考核问责

3.加大绩效考评中环保指标权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在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年度责任考核中增加环保指标分值。

责任单位:综合办公室

4.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按照《自治州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昌州政办发〔2016〕37号),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做到监管区域全覆盖。明确各企业的网格化监管任务、责任和责任人。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

(三)以“蓝天行动”计划为统领,落实国家环保计划(规划)目标任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5.继续全力推进“蓝天行动计划”。按照《区落实州“蓝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加强协作,明确责任,全面完成2016年“蓝天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技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市政中心

6.全面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列入目标责任书中的园区“十二五”减排项目、2016年自治州下达的减排项目建设。对已建成的减排项目,强化运行管理要求,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全面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指标任务。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

7.加大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工地的扬尘管控力度。根据《自治州大气污染防治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施工,施工工地主要道路全部采取硬化处理措施;堆放土方全部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措施;土方作业全部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加大环卫清扫车辆配备力度,提高城市道路机扫率。

责任单位:建设局、市政中心

8.严格控制道路运输车辆扬尘。依据管理规范,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实施密闭管理,防止尘土泄露、抛撒、飞扬现象发生。

责任单位:市政中心

9.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蓝天行动”计划中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技局、环境保护局

(四)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问题整治

10.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根据《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开展园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中心、环境保护局

11.推进中水调蓄及输配工程PPP项目。将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及提升中水回用率等工作列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争取和自筹资金,确保按计划建成投运。

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技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市政中心

(五)加强环保能力及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2.加强工业园区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区环保机构,明确其定岗、定编、定责方案,合理增加环保专业人员,并保障工作经费。

责任单位:综合办公室、财政局

13.严格项目准入,规范园区企业布局。逐步改善园区企业布局过于分散的现状,并按照园区总体规划严格项目准入,对于不符合园区规划的项目今后一律不在园区落户。

责任单位:规划局、产业发展科技局

14.强化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州“十三五”工业规划,多措并举,依照《污水厂环保竣工验收整改实施方案》,《污水厂环保竣工验收倒排工期表》推进污水厂通过环保验收,并确保完成2016年度列入“蓝天行动计划”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技局、规划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市政中心

(六)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推进环境守法新常态

15.完善司法联动机制。按照《州关于建立实施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案卷移送、联合调查、信息共享和奖惩机制。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派出所

16.加大执法力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辖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督促问题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并组织开展环境大排查后督察。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市政中心

17.开展餐饮业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源头监管,根据《州城区餐饮业油烟和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餐饮业环境治理专项行动。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

18.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州危险废物管理办法》,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规范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及执法程序,增加现场检查频次,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局

(七)强化督查

19.严格落实督查通报制度。对照本方案任务清单,适时开展督查,形成处理意见,并予以通报。

责任单位:综合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园区成立区环境保护综合督查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安排骨干力量负责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二)细化任务,靠实责任。要按照自治州统一部署,对照整改清单,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将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在政策、资金、人员方面做好保障。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2)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 不断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 ——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 wenjun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用“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新思路来指导具体工作,通过全面实施前郭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生态资本,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有机渔业和环保产业,全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渔业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和蒙古族民俗旅游胜地。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因地制宜确定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开发区成立伊始,我们根据全区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确定了“以建设中国北方最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绿色、民族为立区特色,坚定不移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旅游业,巩固壮大水产业和农业,加快发展石油工业和环保产业,全面加快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总体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的近期工作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完成了内设机构、派驻机构以及党群组织的组建工作,理顺了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级财政和一级国库,编制和完善了各类规划,部分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区进入了整体开发建设阶段。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757万元,同比增长83.9%。实现经济总收入27569万元,同比增长132.9%。其中,工业产值12763万元;旅游业收入10500万元,全年实现渔业产值2047万元,粮食产值2259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26万元,本级财政收入46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额1634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100万元。 二、规划行先,有计划、有目标地科学开发和保护资源 我们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注重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有机结合,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发展规划。一是制定了《前郭尔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2002—2008年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到2011年十年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委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编制了《前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规划》。三是委托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完成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五是聘请吉林省环境科学院、省水利勘察设计院和北京联生天地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上述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今后加强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全区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开发区成立后,在前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断加大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法人和区内企业职工集资。三是针对开发区土地存量少、征地成本高、土地优势不凸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省、市、县给予开发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征用区内村社闲置土地、盘活区内企业土地存量等办法,解决重点项目解决建设用地。2008年,开工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 四、发展旅游经济,提高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以湿地生态环境和蒙古族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三届“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两届“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2002年5月至2008年10,累计接待游客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亿元。通过国内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干湖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查干湖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前郭和松原的人气指数有了很大提升。 五、调整渔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有机渔业 我们充分发挥查干湖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科学规划,与省内水产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大水面开发,采取人工投苗与封湖涵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机渔业和名特优鱼养殖。全区每年投入鱼苗670吨,年产鲜鱼5000吨,其中,胖头鱼年产量为3000吨。查干湖胖头鱼先后于2002年和2008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A级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查干湖被批准为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保护区保护工作力度 我们完成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通过吉林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和省政府的审批。《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政上由前郭县政府领导,业务上由省水利厅领导,并由省环保局负责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同时,开发区在原有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省环保局的支持,批准成立了开发区环保局,作为省环保局的派驻机构。《规划》重新确定了保护区面积,由480平方公里调整为506.84平方公里,比原规划增加26.84平方公里,并重新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目前正在开展申报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市、县党委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实施“三个三”发展战略,加快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速度,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应对全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制约开发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断创造今后发展新优势。 2008年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任务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本级财政收入实现550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18.7%和9.6%。 2008年计划建设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48886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39550万元;农业项目4个,计划投资2270万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7个,计划投资4366万元;商贸旅游服务项目8个,计划投资2700万元。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工作任务,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全面加强项目开发建设。一是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吸纳能力,挖掘区内企业招商潜力,主动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实施招商新策略,建立商业化招商机制,实施交易式招商。二是在内部招商方式上,实行专业招商、主题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推行网络招商。三是轮岗创业招商。实行轮岗创业,在创业中招商引资。四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服务两个关键环节,实行招商引资加温加压,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加速,优化服务加力加强,努力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五是坚持引、建并重,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发挥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继续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导游中心、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场所,提高景区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特色娱乐项目、查干湖湖标、指引性建筑、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发旅游商品。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查干湖旅游业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发展精品渔业和观光农业。一是坚持大水面开发的方针,采取以人工投放为主,以自然增殖保护为辅的方式,坚持养捕结合不动摇。二是瞄准市场行情,提高单产。扩大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重点发展网箱养殖等精品渔业。三是继续抓好与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省水产研究院的合作,不断增加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四是加快渔业基地建设。把查干湖及周边各渔场建成渔业科研基地、渔业良种繁育基地、有机鱼养殖基地、鱼产品加工基地。着手研究查干湖胖头鱼、野生鱼原产地注册等有关工作,依法保护无形资产和渔业生产。五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观光农业。抓好“草原牧鸡”和“狮头鹅”的禽类生产;推广蘖谷生产,种植万寿菊,发展品牌农业、旅游农业和效益农业。 (四)集中力量做好保护区基础工作,完成部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4·22”地球日和“6·05”世界环境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教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和公众自觉参与环保的监督机制。充实完善《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综合考察报告》,做好保护区土地确权、划界立标、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和管护站,清理湖区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实质性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完成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开发区的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大对区内企业及来区注册企业的培育和支持,重点扶持渔业和旅游及石油开采企业,大力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完善财税征管机制和税源监控机制。实行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将区级机关所有部门的财务核算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加强区内直属企业财务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三是强化景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审批制度,清理违章建筑;加大景区环境建设力度,集中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杜绝在旅游区随意开采油井、取土等破坏植被的行为。四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开展职工群众矛盾纠纷排查调度工作,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 (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机关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强化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二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抓好干部培训和业务学习,搞好乡、村以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做好先进分子的入党工作,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三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建立后备干部工作机制和动态后备人才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聘用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机关用人制度改革,探索聘任制、工勤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有效途径,实行干部“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分配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矿山 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

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公众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这促使环境评价技术不断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正由单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向整个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战略的全局环境评价方向转换。

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具体,对环境污染的数据也容易分析,但在整个区域开发项目的功能区规划、布局、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和集中治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单项工程环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战略评价,按社会政治单元或自然地理单元划定的区域,从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论证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拟建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功能区划分、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集中治理方案,使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区域内所有的建设项目,评价的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提出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区域综合防治对策和整体建设方案,协调建设项目与环境、人口之间的矛盾,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依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与单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评价的层次更高、内容更广泛、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动态性、累积性以及整体性。

矿业系统目前基本都进行环境评价工作,但多数为单独项目的环评,缺乏从整个矿山区域出发的区域环评,不同程度的限制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共同发展。矿区环境影响评价应结合矿区开发的区域特点,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l)有利于合理制定矿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2)为矿区各类型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提供依据;

(3)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建议;

(4)为矿区环境功能区规划提供依据;

(5)为矿区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污染物集中治理和清洁生产创造条件;

(6)通过制定矿区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为矿区环境保护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

2 矿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煤矿区域内建设项目多种多样、非常复杂,这也促使了矿区环境影响的综合性。因此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应全面综合评价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实用性原则。矿区环境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应符合矿区实际,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实施操作。

(3)同一性原则。矿区环境影响评价与矿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在开展区域规划的同时开展区域环境评价。

(4)动态性原则。矿区的开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不确定性很大,因此在做矿区环境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动态性特征,矿山开发计划随时间变化的因素。

(5)总量控制原则。坚持集中供热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对污染物的总量进行控制,并需要详细计划并提出清洁生产的相关措施,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6)整体性原则。矿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应从宏观系统出发,对矿区内所有企业、部门以及所有类型的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和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系统的整体评价和总体治理对策。

3 矿山区域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

(1)区域环境影响的识别和影响因子的筛选。环境影响的识别应重视识别环境制约矿区开发的因素、环境敏感问题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2)环境资源调查及描述。环境资源调查应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3)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应重视倾听目标人口对矿区开发的意见和看法,在此基础上改善矿区的开发计划和确定项目的取舍。

(4)矿山区域环境功能区规划。功能区划分应按生产、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三项,

结合区域环境特点进行划分,并按功能区制定区域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目标。

(5)确定矿区区域环境评价工作范围。以矿区为界划定环境评价工作范围,并结合行政区界和流域边界,体现区域性。

(6)论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格局。根据矿区区域环境资源限制条件,论证矿区开发项目选址、布局、开发方式、开发计划等是否适应区域环境的特征。

(7)区域项目调研及分析。项目前期应实地考察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认真考察研究,然后对现有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论证矿区开发项目的规模、选址、布局、工艺方案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治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清洁生产政策。

(8)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应该包括:矿区内部各建设项目的相互影响、矿区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的环境影响、外部开发对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重要开发项目单独作用对矿区内外的环境影响。

(9)制定矿区区域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环境监测应包括建设期、生产期以及环保措施实施效果的监测。

(10)确定环境容量,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矿区的环境特征和环境标准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区域环境容量、矿区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和排污量分配方式。

(11)环境经济评价。从环境、经济、社会各方面论证矿区建设的可行性。

(12)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建立环境指标体系,根据允许排放量制定矿区区域环境保护对策,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清洁生产措施等。

4 建议

矿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越来越重要,建议在总结单项建设项目环评、矿区环境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推行矿山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使矿山区域环境评价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现矿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铮,苗立勇.煤矿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4): 45- 51.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4)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5)

生态环境是决定*发展的战略性因素,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当前,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阶段,还有一些任务需要抓紧推进。时间不等人,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些重要工作。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的推进,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自觉推进

对于环保工作,我们反复强调要提高认识,要高度重视。确实,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也不能排除有少数同志包括个别领导同志的认识还很肤浅。现在,我区的环保工作已经步入“深水区”,我们正在积极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下一步我们还要创建生态城区,对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

第一,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是最根本的认识问题。开展环境治理、创建环保模范城区,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我们要建设“绿色*”,要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地,要努力打造“四区”,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否则,我们就吸引不了人才和企业,现有的资源也会流失。因此,要自觉转变观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要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可为的。环保工作要突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要影响到一部分“既得”利益,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一方面要摒弃错误的政绩观、人情观,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经过三轮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例如我们通过坚决取缔网箱养鱼、加大放养力度,淀山湖的水质得到了改善;通过加强管理,城区的降尘量由每月每平方公里10吨减少为6吨。这充分说明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一份投入就有一份回报。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工作就能够取得成效。

第三,要认识到这项工作是长期的。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我们对环境的保护也要长抓不懈。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长期做好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总之,环保工作的关键还是思想问题,具体的工作只是技术问题。我们只有真正在思想上充分重视,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才能成为自觉行动。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目前,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大多数已完成。其中,我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确定43个项目,已全部完成的有18项,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的有18项,还有7项正在推进之中。创模计划共有7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的有25项,已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有23项,还有18项已启动,另有6项尚未开工。从总体上看,这两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是那些未启动和未完工的项目,大多是关键性项目,既有有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也有创模的必备条件。而且,留给我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今年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而创模明年上半年就要验收。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这些未启动和未完工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此外,在全力推进各项工程性项目实施的同时,也要抓紧抓好管理型项目的实施,确保圆满完成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通过创模验收。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今天在座的都是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区创模成员单位的领导,对完成环保三年行动和创模各项任务,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区推进办和区创模办是主要的牵头和协调部门,要积极主动承担统筹和协调的职责;要加强督促,对照一些具体标准和要求,逐一细化工作任务;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指导,使他们在实施这些管理型项目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也比较重,仅靠这两个办公室来协调推进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的项目组长单位,也要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力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尤其是碰到问题时,各部门、各镇、街道都要积极沟通、加强协调,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实在不能统一意见的,要及时向区政府汇报,以便区政府早研究、早决策、早解决。在合力推进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资金保障问题。例如全区黑臭河道的整治大概需要3亿元,市、区、镇(街道)财政按照1:1:1配套。但是区财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镇(街道)实行差别补贴。各镇(街道)的配套资金也一定要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二是解决好土地供应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好前期工作,确保用地指标的落实。三是解决好动迁拆迁问题,确保工程项目按时落地。此外,还要注意环境问题,做到预防在先,决不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在这方面,区环保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新闻媒体也要主动介入,坚决曝光严重污染行为,不能让违法排污企业心存侥幸。各镇、街道也要积极配合环境执法行动,下功夫解决好本地区的综合污染问题,努力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落实责任,有序推进

这些工作,前面我们都与各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状。会后,请各成员单位对照本部门承担的任务进行专题研究。要通过与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标准进行对比、与创建环保模范城区的要求进行对比、与自己对环境质量的感觉进行对比,找出本单位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对工程性项目和管理性项目要排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进行倒计时计算。对一些重点项目,要优化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缩短建设工期。同时要加强宣传,利用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使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如果因为某个部门或单位工作不力而影响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模任务的完成,就要追究这个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五、着眼长远,持续推进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要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经过若干轮环保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而在具体工作上,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与《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是相互衔接的。眼下,第三轮计划就要收尾了,要抓紧编制好第四轮环保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环境保护工作不断不裂、连续稳定。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第一,要树立科学理念。首先要树立环境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其次,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科学编制新三年计划。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6)

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街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与评价!

2021街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按照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以削减污染物为主线,以重点减排项目为依托,以环境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全街道环境污染大整治,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二、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街道党委、办事处把环境保护列入议事日程,每年要有二次以上的会议专门研究,布置环境工作。街道一把手亲抓,管线领导专管,设立环保专员,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

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通过标语以及有线电视等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四、加强环境设施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增加环境保护建设投入。

1、计划投资350多万元,建设完善山湖生态园建设,配套绿化、石椅、灯光球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使之成为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全村排水渠道修筑上石篱化工程。

2、计划对公路路肩实施“美化绿化”工程,建设上绿化带,人行道铺上水泥路面,以此来消除沿路摆卖,垃圾成堆等脏乱差现象。

3、村计划投资80多万元,把老乡前一片空地,修建成绿化、活动广场、配设凉亭、石椅、灯光球场等增加周边人群活动场所,美化村容村貌。

4、新丰村由于原村道、巷道多为土路、杂草丛生、卫生面貌差,计划投资70多万元铺设成水泥化路面,改善村的卫生面貌。

5、街道增加环境卫生投入30多万元用于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管,巩固取得成效

1、继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2、加强对无牌无证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

3、加强巡查、杜绝乱烧垃圾现象。

4、认真查办群众反映的有关环保热点问题。

2021街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坚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经济结构调整,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改善生态,治理污染,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乡镇。

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我镇环保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依法治理”的原则,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以防治环境污染和遏制生态破坏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2、总体目标

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

线,积极培植推广无公害和绿色生态农业;改善镇容镇貌,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确保辖区内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各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农村饮用水质不断改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得到合理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社会文明取得长足进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稳步提升。

二、强力推进环保实事工程

1、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镇容镇貌,使城镇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2、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搞好街道绿化美化,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执行环保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

5、大力实施饮用水入户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增强居民保护水源的意识,保护绿化生态环境。

6、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卫生管理,消灭环境污染现象。

7、组织召开环保会议及环保相关培训,提高群众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8、积极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环保。

9、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减少水土流失,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

三、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从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等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我镇将利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通过张贴环保标语等形式,努力使环境保护、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

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1、建立和健全环境保护机构,并落实职能、职责。

2、配合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环境热点问题的信仿维稳工作,做好环保信访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3、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各企事业单位和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监测,推进全镇环保管理工作稳步进行。

2021街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为营造居民良好的生活空间,把环保的事办到群众身边为目标,从各个方面继续做好环保工作,现将20xx环保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建立领导制度,健全管理制度

成立环保监督领导小组,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运作公众参与机制,来推动社区环保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绿色社区宣传教育网络

通过宣传栏、环保知识讲座、文艺活动等宣传教育手段,切实有效形成了人人爱惜绿色环境的文化氛围。认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例如“4.22地球日”、“6.5”环境日和世界无烟日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改善环境状况,抵制和制止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

三、实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加强对路面、草地、楼道等场所保洁力度,督促居民自觉将垃圾装袋,杜绝垃圾乱倒乱扔现象。同时对河边绿化及社区绿化带进行精心养护、打药,营造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植树节活动,

四、做好传染病关注预防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要关注传染病的状况。在社区宣传栏多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及预防疾病的措施,杜绝疾病的传播,保证社区的安全、健康、居民的身体素质。经常性地开展灭蚊、灭蟑螂等消毒工作,坚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五、认真做好二次供水工作

开发区环保工作计划篇(7)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建和环保事业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在各类制约性因素和深层矛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服务发展、关注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全力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城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位增长。“十五”时期,城建和环保工作围绕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清水绿带”工程,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民利工程”,开工建设各类项目900余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46亿元,按可比口径投资增长346.3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0.3亿元,增长327.7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2.6亿元,增长226.27%;城市环境保护十大系统工程完成投资86.56亿元。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实现新的跨越。城市道路总长度9*公里,增幅17.51%;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增幅28.04%。市政日供水能力50.5万立方米,增幅24.69%;用水普及率由91.51%提高到98.7%,增幅7.19%。全市供热面积448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59%,增幅10.12%。天然气供气总量2300万立方米,增幅17.29%;全市用气总人口125万人,增幅14.16%;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5%,增幅6.95%。城市公交运营车辆11*标台,增幅7.8%;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提高到8.81标台,客运总量提高到17000万人次,增幅32.51%。

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时期,全市房地产开工面积11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引入大连万达、河北建龙、上海中环等域外品牌企业来我市开发,带动了房地产开发的整体升位。改造西山、东部、松江棚户区,近4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17.57平方米提高到21.78平方米,增幅22.4%。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持续活跃,市场交易额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交易总额累计达到262亿元。物业管理覆盖率由35%提高到51%。

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7372.8公顷,增幅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6%,增幅9.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01平方米,增幅121.1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10.7%提高到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3.7%,增幅5.8%;环卫机械化率提高到90%,增幅12%。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224天,低于国标68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以下。松花江水质达标率8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20*年*市“清水绿带”工程荣获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我市跨入了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二)20*年工作完成情况

20*年,城建和环保工作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性建设、建管并重、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这个中心任务,围绕“民生民利工程”计划的实施,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做出的承诺,着眼于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推进“民生民利工程”、认真实施企业改制计划、逐步推行城市管理全员责任制三大任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编制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意见》,统一了全市规划管理。完成了城市亮化三年规划和城市绿化、城区农贸市场、加油站布局等专项规划。完成了龙潭山、朱雀山、小白山近远期发展控制性规划。完成了“清水绿带”规划整合任务,城市规划的基础性、前瞻性、前导作用得到加强。完成了城建重点工程和北大湖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垃圾中转站的规划设计任务,查处违法违章建筑831处,面积14.49万平方米,城市规划指导和服务于城市建设的效果更加明显。

以“民生民利工程”为核心,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20*年的“民生民利工程”共安排540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实际开工项目617个,增加77项,增幅为14.3%。竣工591项,占开工项目的95.8%。完成投资50.68亿元,占年计划的101.37%。

“便行畅通工程”。安排467个项目,总投资7.8亿元。实际开工项目547个,竣工524个,完成投资9.1亿元。“十二路两桥一馆”新建工程进展迅速,雾凇中路、珲春中街、滨江东路、坝西景观路等4项跨年工程完成了年度计划。龙北路、东滩街、泰山北路建成通车。两座立交桥的基础桩和承成工程量近80%。西安路、新开街、江湾路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冰上训练馆主体工程竣工。51条主次街路和472条巷路改造工程快速推进。原计划400条巷路建设,应群众要求增至472条,现已全部竣工。9座桥梁与排水设施施工项目完成建设任务。西大沟城市防汛排水工程,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建设任务。

“生态休闲工程”。完成植树和栽植乔灌木120万株,草坪52公顷,新增绿地80公顷。“清水绿带”工程突出吉丰东线堤路和阳光园、三水厂公园等精品园区建设。其它工程以沿江植树和构建沿江雾凇景观带为主,6个续建和4个新建精品园区的绿化、土建工程完工。完成硬覆盖面积54万平方米。110条巷道亮化工程和以“两场”、“四桥”及部分楼体为重点的亮化工程全部竣工。

“人居环境工程”。坚持引大扶强,规模开发,调整布局,合理规范,水韵名城、江南名苑等沿江高尚住宅小区,铁东、遵义路、新生街等棚户区,以及欣昌百通超市、天津街批发市场、东方商厦扩建等商业区建设进展顺利。市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9亿元。

“便民利民工程”。三水厂完成扩建联动试车一次成功。区域供水泵站完成11座,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源源电厂扩建进展顺利。计划单户供热改造50万平方米,实际开竣工面积83万平方米。16户有弃管风险的小锅炉房实行了并网管理。供热和市区清雪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香港中华燃气公司接管吉美天然气,新建管网10公里,新增供气户5000户,解决遗留问题6000户。城市通卡工程、燃气汽车改造工程竣工。公交营运场续建工程投入使用。完成改造危、旧房35栋。

“蓝天碧水工程”。污水处理场具备通水条件。完成10个沿江污水吐口截流改造。加强哈达湾工业区污染源综合防治,完成了铁合金厂601、602电炉烟气治理、冀东水泥1#窑拆除、碳素厂焙烧电捕焦油改造项目,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对松花湖近湖区66家餐饮业和23家企业的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危险化学品处理中心土建工程开工。

推行全员管理责任制,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理顺了市区两级城管行政执法体制。城市卫生保洁率先推行了全员责任制,实现了按区、划片、分段管理,做到了责任到位、岗位上图。实施“脏乱差治理工程”,新增垃圾封闭运输设施41台,卫生箱2500个。河南街、东市场、松江中路实施24小时卫生保洁。集中开展“三清六治一打击”专项行动,连续组织了四个阶段性战役,市容改善效果明显。“五路四口两湖”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64处。56个占道市场开辟为再就业基地,安置“4*0”人员540人,落实“五证”优惠政策1219人次。

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处理无籍房和清理房屋产籍档案,解决了权属不清、重要登记等问题。加强了汛期房屋安全工作。完善物业管理法规体系,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51%。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力度,当年归集住房公积金6.3亿元,同比增长50.88%,新发住房公积金贷款2.4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0.15亿元,加强资金安全监管,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

加大城建融资力度,实现重点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城建招商引资及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以来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全部按合同兑现。拆迁补偿金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建设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设计、拆迁、变更设计、质量、工期、招投标以及预决算审查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投资效果。

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了国企改制。按照“两严、四重、一合理”的要求,全力推进城建系统企业改制。36户改制企业,消号11户,破产9户,内改8户,重组8户。44370人通过并轨转换了劳动关系。27户企业劳动关系转换和国有资本退出到位。自来水、市政建设总公司、热力公司、公交集团正在注册组建新企业,东关电厂等正在以合作求新生。9户破产企业,已破产终结4户。

解决制约性的难点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清欠”工作取得实效。2517户拆迁历史遗留户,2004年解决已1819户,20*年计划解决的450户,实际解决612户。对11项半截子工程进行清理,两年内80%的半截子工程可以依法合规得以解决。破解积案取得实质性突破,11个疑难问题在2004年已解决6个的基础上,20*年又解决了4个。

二、“十一五”期间城建、环保重点工作安排

“十一五”期间需要认真谋划、启动、落实好的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件大事”和“十件实事”。

两件大事:

“十一五”期内,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

十件实事:

一是抓好以“五路四桥”为重点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打通解放大路、雾淞路、珲春街、滨江路、松江路(实现到雾淞岛全线贯通)5条城市主干路。城区主次街路和巷路“十一·五”期内全部改造完,巷路维修改造20*年全部完成,主次街路维修改造20*年全部完成。积极招商引资,以多元化的融资手段,推进红旗大桥、雾淞大桥、秀水大桥、开发区大桥建设。

二是按照“三年拆完,五年建成”的目标,完成3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其中:20*年完成130万平方米,20*年完成100万平方米,2008年完成70万平方米。

三是基本完成城区集中供热改造。将具备并网条件的小锅炉力争全部拆除,实现集中供热,“十一·五”期末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力争达到80-85%。

四是完成吉长城际高速铁路换乘中心的规划和建设。

五是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城市垃圾封闭运输、标准化填埋和可燃垃圾焚烧处理,完成备用垃圾场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建设,危险废弃物实现集中处理。

六是基本实现城市居民用气天然气化,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七是完成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20*年末,全市75个二次供水集中加压泵站全部建完,运行50年以上的88.3公里陈旧供水管网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改造。增建、扩建供水厂,确保城市供水需要。

八是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国家和省计划,完成环境监测、监管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排污企业实现达标排放。需整治的101个沿江污水吐口截流工程全部完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松花湖坝上移民搬迁。按照规划的定点和布局,完成城市公厕增建和改造计划。

九是实施好城市绿化规划,搞好城市绿化、美化、硬化,使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以上。

十是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以松花江城区段和江面旅游开发为重点,继续打造城市夜间亮化景观特征。

三、20*年城建工作安排

(一)工作方针、方向和目标

20*年城建和环保工作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性建设、建管并重、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努力提高城建工作的人性化、理性化和科学化程度。

20*年城建和环保的工作方向,就是要牢牢把握“三个重点”,即:全力推进“民生民利工程”,优先抓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与“民生民利工程”交叉项目,全面完成当年的“民生民利工程”计划;全力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全员责任制;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好当年工作计划。

20*年城建和环保的工作目标,要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打好基础,为我市工业强市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多做贡献。全年安排588个建设项目,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1亿元。其中,完成市区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23亿元,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48亿元。

(二)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做好规划基础工作。进一步理顺城建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城建信息采集、使用、管理、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对规划、市政公用、建管、房产、环保等专业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解决各自为战、信息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和共管。

加强规划研究和制定。配合搞好“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及时提供重大项目及相关规划要求,超前安排和协调,搞好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开展农贸市场、建材、中药材、集装箱等大型市场的专项规划制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综合交通、绿地系统、城市管理、消防和停车场等专项规划编制。

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规划与“民生民利工程”、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设计、协调和服务,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保证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抓好棚户区规划,促进城市空间布局更趋科学完善。抓好吉长城际铁路及其客运换乘中心选址和周围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严格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调控建设布局,真正做到理性建设,科学发展。探索监督和执法分离,落实规划管理全员责任制,与城管执法等部门建立联动互应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拆除超期违章建筑。加强对“五路四口两湖”的规划监管,按计划组织督查“五路四口一湖”整治计划的完成,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有计划地清理拆除超期临时建筑,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和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