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在职教育

在职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1 23:09:05

在职教育

在职教育篇(1)

德国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条是小学――文理中学一一大学,这是一条直接升学的道路,主要培养从事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另一条途径是小学一一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一一职业学校,这是一条直接就业的道路。小学生上完四年级后就要被分流,根据每个人的综合情况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尤其是作为学徒,或者说某些专门职业的培训,开始学习的时间越早就越能够更好地掌握技巧。

德国特有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还可挣到实习工资。

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确保较高的学员聘用率。

在德国,上大学并不是青年人成材的必由之路。德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每年有60%的德国青少年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据统计,2010年初,德国国家认可的职业培训种类达348种,共有170万青少年选择了职业教育,其中最受学员欢迎的职业培训是工商类职业培训,占49%;其次是手工作坊类职业培训,占38%;其他领域的职业培训,包括农业、公共服务、自由职业、家政服务以及航运等。

英国

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今天,技工培训成为英国政府教育政策中备受重视的一环。在英国,一提到技术学校,人们首先会想到遍布英国全国的大学技术学院。这些学院都属于政府资助、大学与用人单位支持以及民间基金会资助的免学费的学校,专门为14岁至18岁的少年提供全日制的专业技术培训。

每所大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人数在500人至800人之间,上课时间与普通的全日制中学没有差别。但从本质上说,大学技术学院是为那些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实验班”,侧重于理工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为高级技工培养梯队力量。

在大学技术学院,如果学生14岁入学,经过两年学习后,其实际技术理论和操作水平将远远领先于普通同龄学生。除技能培训外,基本知识培训如英语、数学和科学等,也是大学技术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

大学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后,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可报考大学,二是可以申请更高级别的企业学徒计划。这是因为一般学生毕业后,其专业技能可以达到三级或四级资格,即中高级技工的水平,如果他们选择不上大学,可以经过学徒计划学习后成为专业技术工人。

除此以外,英国政府资助的技校项目还有成人再培训学校、工作室学校等,为地区或全国重要项目用人单位提供短期技能与知识培训。行业组织和慈善机构在英国国民的技能培训环节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如英国的工人教育协会。这家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的慈善机构,目前是英国最大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之一,拥有超过9500个兼职课程,每年为英格兰和苏格兰地区培养7.4万名学员。

日本

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一直在国际上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内活跃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

在职教育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所以说,它不仅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突出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不应该仅仅放在专业技能教育上,德育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

而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学生双方对德育的忽视使得学生的德育素质每况愈下,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德育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首先是由中等职业院校的性质所决定的

这类学校所设置的专业一般来说,专业性比较强,内容大都具有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这就使得这类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突出的外向型的特点,使得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实习的时间要远远比一般高校的时间多。而在这种情况下来说,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几率就会增大,因此必须相应的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德育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德育素质偏低。而学校的职能应该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这其中,德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学生既然选择了进入中职院校进行学习,学校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努力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不为社会增加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

二、较高的德育素质可以使学生尽快成才

如果我们对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做一个俯瞰,会发现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素质教育的地位都被放在了最末尾,如果说小学到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以至于使学校做出某种舍弃的话,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中职的教育体系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产业的调整情况、紧急结构的调整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的根据是着力培养社会最需求的生产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专业调整速度的飞快,不仅仅是学生,有时就连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那么,让学生适应这种速度的办法笔者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注重德育教育。因为不论专业调整的速度多快,基本的职业道德肯定是不会变的,因此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平,对于中职学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尽快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较高的德育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撑

中职教育体系为社会输送的人才一般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这决定了中职教育就业的基层化趋势。基层的条件通常来说较为艰苦,更需要学生在走出校门面向社会的时候,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认真和心甘情愿的服务。而这个时候,良好的德育素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支撑。作为年轻人,经历是一种财富,是人生经验、社会经验必不可少的累积,就如上台阶,一步一步的走,才能上到最高处,基层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环境的艰苦才是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了解最基层的工作,做好最基层的工作是重中之重。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普遍缺少这种观念,这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学来巩固学生的这种观念,让学生在基层工作中多付出,不抱怨。

四、较高的德育素质使用人单位满意学校的工作,为学校打下一定的知名度

如今,职业类院校越来越多,而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与技能培训却大同小异,这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选择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之下,职业类院校从德育素质教育方面展开竞争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目前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之后不能很快转换角色,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德育为核心,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事实证明,企业选择中职学生,并不会特别要求他们技术上有多娴熟,但是一定要踏实肯学。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的踏实肯学的态度,企业在满意学生的同时,也是对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可以促使学校以后就业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工作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可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把德育教育当做工作的核心、龙头。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变现状,上以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亡,下以学生的满意就业、企业的满意用人为己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只有这样,才会让社会更加满意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才会让我们中职院校的生源有所保证。

在职教育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素养 教学质量 院校发展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型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粗放型、简单型转变为精密型、高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师的素养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型的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教师素养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业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调查表明,国家公办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依然起到主流的作用,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私立院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理应是公家办学,但现在私立院校发展有赶超公办的势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办学校体制落后,公办学校依然延续着很多年以前的教育教学体制,老旧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公办院校硬件投入有限,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然后是办学质量,公办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有编制,很多老师不思进取,不追求教学成绩。还有师资队伍,公办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思想固化,缺少新鲜的血液加入。最后是考核机制落后,公办学校考核机制相对宽松,而私立学校“针针见血”。这些问题,有些是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的,但如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老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每天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普遍是:理论知识有限,学习主动性不高,并且自我约束力较差。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相关教学方法,而是应该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在讲到某一个工程项目需要相关理论知识补充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作为此类院校的教师,要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假如我是一个这样的学生,老师该如何讲,我才能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学生才能明白老师所讲授的东西。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教师不要总抱怨学生上课不爱听课,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类学生大多都到了成年的阶段,这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形成时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90后的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思想活跃,他们也希望老师不再是过去传统的教书先生,上课就像和尚念经文一样的枯燥,而是希望老师能和他们站在时尚的前沿,成为朋友,哪怕给他们讲道理,也应该以一种轻松、幽默、和谐的方式进行。

2.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一个体现

职业类院校既然为“职业”二字,那么就要求此类院校的教师应该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工程师、学者。但综观当前我国很多职业类院校,很多就仅仅落实在招牌上了。职业类公办院校的教师虽然学历比较高,但大都是刚刚从公办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硕士生,他们接受的是公办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育。这些教师自己都没有实践过,可想而知,他们能给学生教授多少职业技能知识。正是以上的原因,现在很多私立院校在招聘相关教师时,明确提出不仅仅需要学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企业实践经历。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职业类学校办学的精神,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应该在每学年参加本专业企业的相关学习,调研企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技能,把企业的相关职业技能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带回学校。作为学校层面,更应该注重“校企合作”,即:把工厂搬到学校,把企业办在学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就是外面企业需要的技能,学生一毕业,马上就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节省了企业培训的过程。笔者所在的院校正是充分理解了高等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学校的教育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认可。

三、总结

在职教育篇(4)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 渗透

一、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好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提升中职教育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其中,职业化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职业化,目前为止,尚没有权威机构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认为,职业化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士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是一套行为准则。职业化的最高境界是做人追求品质,做事追求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化培养,既要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这两个显性方面的训练,也要重视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这两个隐性素质的开发和培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在技能教学日益强化的中职学校,文化课愈发显得无足轻重,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一项程序性工作,于教师、于学生、于学校皆如此,疏于思考,缺乏探究。新编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也明显呈现出对职业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但具体的课堂教学却没能深入贯彻新教材的编排初衷,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不同,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指导性和生活实用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基本游离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传统的纯知识传授型的语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中职学校,职业化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三、职业化教育渗透策略

1 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浓郁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直接体现着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关乎着教学直接意愿的达成与否,而且潜在影响着教育对象的终身发展。针对不同性质专业,依据专业岗位设置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适度调整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将语文对学生的多元影响和要求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具体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浓郁的职业意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如美术、旅游等偏文专业,侧重于学生感性与抽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情感表达的说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意境的体悟力,形成敏锐的情感触角;如计算机、财会等偏理专业,侧重于学生理性与具象能力的培养,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训练,加强学生严谨行事风格的教育:如数控、机电等偏工专业,侧重于学生意识与行为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勤于动手的意识,加强学生的理论转化实践的指导,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衍生理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通过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识,提高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 变换教学角色,塑造感性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不仅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的进程,而且关乎着个人所在团队组织的发展。职业形象包含多种因素:外表形象、知识结构、品德修养、交流沟通等,因此,职业形象的塑造,不单纯是外表形象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职业内涵的夯实,即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多渠道提升职业形象。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角色来进行学生职业形象的感性塑造。在日益强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要求日益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的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多元化不可忽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丢掉学生的身份,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中角色所处的生存环境,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处世法则、职业需求等,产生对职业形象的感性认知,并以此认知来指导自我职业形象的塑造。同时,根据语文生活化特点,以任务为引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会职业人的健康形象内涵。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换位评价,通过对角色行事方式的分析,侧重人际关系处理;通过对角色社会价值的判断,突出知识构成的引导;通过对角色生命价值的探讨,强化品德修养的锤炼等。

通过角色的多元变换,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人的印象,并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无形标杆。

3 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的职业技能

教学载体是蕴含、传递教学信息的基础平台,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即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有效的教学载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期望值。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教学形式单一,职业化色彩单薄。以营造职业化环境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以符号信息载体、活动载体和光电信息载体为主要形式,对教材进行创新型处理,改变选文的教学方式,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实用性,提升学生隐性的职业技能。如:“应用文”的教学,可通过构建仿真的职业环境,强化应用文的职业服务功能,其中“求职信”的教学,可课堂模拟招聘会,“总结”的教学,可采取个人述职形式;“写景文”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呈现图景,让学生以自我推销的形式完成;“说明文”的教学,可通过制作说明对象结构简体完成;“论证文”的教学,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剧本文”的教学,可通过情景再现形式完成,等等。

通过教学载体的创造性地运用,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姿态、立场来审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从而产生更为社会化、职业化的学习心得。

4 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必需的职业文化

任何职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职业文化既受制于整个文化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生活。虽然现今中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但在职业文化的培育和规范上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职业文化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效应。因此,依据中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通过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课的外延和内涵,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增加相关的职业文化知识,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做好指引。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补充“孔门祖训”的内容,宣扬“为官者要忠君爱民,经商者要童叟无欺,务农者要勤俭耐劳,为工者要精益求精,为学者专心求道”等传统的职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制约不正当的职业行为,而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消除学生今后在职场中浮躁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传统职业文化的去粗取精,结合实际,加以时代性的诠释和创造,引导学生摒弃功利化的职业观念,追求职业规范的内在性和真实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职教育篇(5)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对高职教育应担负的历史使命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首先,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使命。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活动,它通过提升每一个体的技术能级,塑造其社会形象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使我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有序地融为一体。为此,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各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使命,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为我国在生产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投资金融的国际化、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提高综合国力而发挥“动力站”的作用。为此,高职教育应坚持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与社会各个方面有效地互动,促进个体有效的社会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其次,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使命。高职教育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技术性时代的要求,担负起为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国家的重要使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高职教育应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

再次,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高职教育应根据整个社会多样性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符合学生就业创业与发展的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途径,加强企校合作,实施科学的发展策略,优化人才结构,强调个性发展、特色鲜明、品牌塑造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创新创业,解决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环境有效互动。

此外,创建创新型国家的使命。高职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的人才培养活动,同时,也是通过创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创建创新型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作用固然相当重要,但从事产品生产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却总是占到大多数的,只有提高占大多数的技术人才的创新素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基础。

在职教育篇(6)

职业教育教育督导督导原则笔者从2006年初从事教育督导工作以来,常常被问到什么是教育督导?1986年,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正式恢复,各级督导机构重建。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5号令的形式颁布了我国关于教育督导制度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教育督导暂行条例》,明确了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的的实现。2008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教育督导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性的执法监督机构,基于教育督导这个大背景上而产生的学校教育督导机构,不曾享有国家行政性的执法监督机构特权,在学校机构中地位不明确或地位不适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在职业学校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我认为,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应作为上级教育督导工作延伸的手臂,在职业学校应是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职业学校各职能处室办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一个重要机构,在职业学校工作开展中应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职业学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一、职业学校教育督导现状

多年来,职业学校的教育督导机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职业学校的督导机构有名无实。督导室的人员往往是已退休的二线人员,只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仅仅起到了教学督导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由于督导机构不健全、无活力,从而使职业学校制定的目标以及分解到各职能处室办的目标完成进度、完成情况都无法知晓,各职能处室办依据学校工作目标制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各职能处室办对于学校工作目标的理解是否合理、协调一致,因缺乏约束与监督而无法了解到,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处室在落实工作目标时就已产生偏离,但由于缺乏反馈,无法修正目标,只能在原有偏离的基础上继续走偏离之路。因为学校教育督导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对各职能处室办的检查标准也不统一。教育督导本是学校督导的日常性工作,由于学校教育督导机构未能正常开展工作,往往只有校长(分管校长)去落实这个所谓的全面工作。但是若学校本阶段还有应急性的工作要去做,难免会顾此失彼,在一些检查反馈上,一是部门自查,二是职能部门互查,这些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一些部门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成绩,回避其缺点或不足,即使在职能部门互查中也会相互捧场而掩盖真相,会制造成一个秩序和谐、管理到位、表面繁荣的假象。此外,检查结果往往是客观性的描述,没有人对照处室办的既定目标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因而难以提出促进学校工作开展的合理化建议。

二、职业学校教育督导的地位

2008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教育督导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也将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因此,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是应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开展工作而成立的机构,可以实现对学校教育的自查任务,在自查中发现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使职业学校在上一级的教育督导中得到肯定,以便在检查中促进学校工作开展。实现自查,应该是全校,应该站在全校的角度上开展工作。若将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定位为学校的一个中层职能处室,显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其他的职能处室会问,这个教育督导机构凭什么对学校的全面工作指手划脚,因而职业学校应把学校督导机构定位为校长直接领导下的,对学校各处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反馈、建议的重要机构,这个机构向上承接上一级教育督导机构,直接对校长负责,地位应当高于中层职能机构。

三、职业学校教育督导作用

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应该发挥以下作用:

(一)在校内

1.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应根据校长办公会研究出来的工作目标,将其分解到各职能处室办,并督促各职能处室办再将目标分解成年级工作目标、班级工作目标,从而使学校的工作目标从上至下层层落实,层层目标任务明确具体,形式从下至上层层有保证的有机整体,这既是职业学校实施目标责任制的理论依据,亦可以使教育督导机构在实施监督时有载体。为了便于阶段监督考核与部门监督考核相结合,教育督导机构还可将部门目标再分为月目标、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从而使学校目标在横向与纵向上形成网络化,使目标考核具体到时间与部门。

2.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要落实目标完成情况。光有目标,不去监督、不去了解目标落实或完成的怎么样,那么制定的目标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要检查工作目标落定情况,看目标体现的“向量性、集体性、预测性”是否落实得准确,落实得到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所制定的目标加以修正,还要分析目标之所以不能很好实现,究竟是谁的责任,是制定目标的不科学,还是落实的主观不努力,或是由于现实情况的改变,我们都要搞清楚。若属于目标制定有误,我们当然要修正,对于客观情况的改变,我们亦要改正,若落实是人的问题,我们则要建议其限期整改。

3.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还要负责督查结果反馈与建议。检查作为促进工作的一种手段,当检查不反馈,一些相关部门是不能够了解其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效果,所以有检查就必须有反馈。对反馈而言,一方面,要把检查的结果老老实实,不掺假地公布于众;另一方面,要将每次检查出来的结果与既定目标的进度和标准相比较,看任务的完成率和效率作为综合评价学校各处室办的目标考核情况,也可为各处室办的评奖评优奠定基础,而不能用单靠民意或校长办公会说了算的偏颇做法,偏颇做法的结果往往会使各职能处室淡化荣誉与责任,甚至会出现不靠做工作,而靠拉关系的丑恶现象。

4.对于检查中表现优秀的、表现较差的,学校教育督导机构亦不能仅仅留于反馈的阶段,还要对其结果加以研究。对表现优秀的,要归纳出成功经验;对表现较差的要总结教训,做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一些情况要加强研究,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对问题解决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广成功做法,使学校工作点面结合有效开展。

(二)在校外

1.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要认真对照上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督导的种类和项目,并有效地将学校工作目标内容分解到上级督导部门所要检查的种类与项目之中,使上级要督查的种类和项目在学校工作中得到落实,从而能有效地接受上级督导机构对学校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2.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还要加强学习。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对一些成功的教育督导做法要加以借鉴利用;一是向做得好的学校学习,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室也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实现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与兄弟学校一道扬长避短,并努力实现本校工作的突破。

四、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原则

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工作在开展时,要努力遵循以下原则,给教育督导一个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结果,在结果分析上注重理论指导,重在解决存在的问题。

1.职业学校督导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应该说学校教育督导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是举足轻重的,做的却是与中层职能部门工作绩效息息相关的事情。做得好,能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各职能处室也能在自己成绩面前增强成就感,也能在自己的不足中寻找差距而迎头赶上,这也是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目的所在。否则,督导结果会使相关职能处室不满意,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对各职能处室的工作督导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了使结果更透明,亦可请一些职工代表参与督导工作。

2.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要实现督导与指导相结合。在日常工作检查中,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教育督导机构不仅要公布,而且要给予指导,以纠正工作中的不良方式、方法。这也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督导机构,应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权威机构,不少学校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学校会留一些德高望重的离退休人员担任校督导员,这些人是有威信的,为此一些职业学校教育督导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督导员不在教育教学一线,不了解学校实际情况。他们退休以后,工作热情也会减弱,所以要使督导机构真正能发挥作用,对督导人员必须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保证人员队伍上的衔接与过渡,才能保证监督与指导的实现。

3.职业学校教育督导还要将检查与调查研究相结合。职业学校督导机构应督促各处室的制定工作目标,检查其工作目标的完成进度和效果,进行工作反馈,其实更重要地要与时俱进,对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供校长决策用。教育督导本来就是检查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在学校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即学校个体如何有效地贯彻学校法律法规,学校个体又如何形成自身特色,有效落实教育教学法规,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4.抓大放小,也应该是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应坚持的原则。学校工作目标已分解到各职能处室办,至于各处室办再将其工作目标细化,这已经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事,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关键看各职能处室的目标完成和效果情况,即使职能处室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教育督导机构也不能直接过问各职能处室所属的具体办事人员。

总之,职业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应该是上级教育督导机构与学校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职业学校校长直接领导下,对职业学校各职能处室在工作目标实现方式方法、工作效果方面进行检查的机构,也是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供校长决策依据的机构,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职业学校的教育督导机构在学校中地位必须确定,职能必须明晰,职责必须清楚,使学校工作既分工又协作,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功能,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在职教育篇(7)

【关键词】德育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 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80-02

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人素质方面,还体现在中职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发展方面。因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大力度。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渗透式教育被认为是最容易实现,并且教育效果最好的。在中职学校教育的各个科目中,语文教学本身具有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值得每个中职语文教师思考。

一 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1.中职德育教育需要语文教学的弥补

中职德育教育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的日常德育工作来进行,但是,中职学生群体存在一个集体特征,就是他们在初中都存在学业问题,个别学生甚至存在品行问题。他们进入中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对个人素质发展的重视度不够。一旦学生整体对自身德育水平发展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那么整个中职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语文教学能够从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自身德育教育的重视,使日常德育教育的效果提升。

2.语文教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优势

中职学校语文教材兼顾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教育和德育教育两方面的需要,虽然教材的主体是以学生文化教育为主的,但是语文教材内容本身蕴含着许多能够开展文化教育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诗词和美文中所抒发的各种爱国、亲情等美好的情感,都是德育教育的适用教材;另外,语文教学所重视的阅读和言语表达等内容,为学生开拓了学习视野和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文化,这实际上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资源。

3.德育教育渗透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教育和个人素质发展教育,是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了德育教育。我国各级教育都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学校各个科目也都在要求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德育教育渗透已然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方向之一。

二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1.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大部分内容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知识记忆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加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熟读,也能够帮助他们深刻了解语文学习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因此,通过日常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有些并非十分朗朗上口,但是,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将国学经典当做早读课本。在《尚书》《左传》和《论语》等经典中包含了与国家和个人发展相关内容,如“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荀子・富国》)讲述了节俭兴邦的传统文化,这样的诵读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为他们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奠定基础;《三字经》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之后,自然会领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自身的“打磨”意义,也会认同学习行为本身的重要性;另外,国学经典诵读讲求从熟读到理解、从理解到践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并且要求行为的主动性,一旦学生能够对国学经典有所应用,就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主动发展的能力,对个人素质发展的主观意识更强,对高尚的品行、坚强的意志的认可度也就更高。

2.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范本教材,关键是语文教师要如何将教材内容中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内容离析出来,使学生对课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古诗文的背诵为例,很多学生只是对古诗文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但记忆效果不好,学生也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含义,久而久之,还容易对背诵产生反感。我在进行古诗文教学的时候采用“图画展现”和“编故事”的方法,一边教学生新的记忆方法,一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进行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整首诗以flas的方式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配以田园风情十足的音乐,请学生欣赏完动画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诗文内容进行“编故事”式的再造,这实际上就是学生深入诗文作品,理解其中“山水情怀”、“重阳赏菊”等传统文化含义的过程,而通过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对古诗的记忆也更加深刻。一节课结束之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一边回忆动画和自己编的故事,一边背诵完成的古诗,而他们在背诵的过程中,无一不沉浸在诗文描绘的人文风情和对古人践行传统文化节日的向往之中。

3.营造德育教育气氛

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学习到与个人行为和品行发展相关的内容,教师也应该在交流当中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所在,并进行有目标的教育。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就要在教学当中营造德育教育气氛,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语文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在对教师充满信任和信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容易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良性的情感发展模式,能够更认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也能够更加主动地重视个人素养和心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远离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以融入学生学习的姿态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知从高高在上的授课者转为共同成长的朋友;在课下,教师也要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提供主动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就会提高,老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亲切的、值得信任的朋友,上语文课成为让他们觉得愉快的事情,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也更加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这实际上就是真实的他们。

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

1.丰富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德育教育都能够起到丰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作用。虽然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是在教材范围内,但是,教师对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发掘与拓展,无疑是使原本固定的教材更加丰富,使学生能够从教材中获得更多知识的过程。

2.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不足,也能够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而得到解决。为了在教学中展示德育教育内容,教师必然要追求更多样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也从简单的知识教学升华成为对学生个人修养、思想的教育,这正是中职语文教学优化的过程,也是优化的结果之表现。

四 结束语

德育教育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结合,不仅满足了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要求,还使语文教学的意义得以延展。从教学的角度讲,语文是在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知识;但从教育的角度讲,语文是在教学生如何认识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学习使用哪种方式去传承这种民族精神、如何进行个人素质的培养。有了德育教育的加入,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之后,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对“德”的阐释,也能够对个人素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在中职阶段所获得的能力,能够对他们未来的人格发展起到指引作用。相信通过中职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将为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和个人素质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罗静.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5):115~116

[2]沙春菊.探寻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考试周刊,2014(A2):120~121

[3]吴丽霞.浅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视界,2013(33):125~1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