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3 08:56:18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1)

一、工作思想

为了更好的丰富我校园文化,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文艺拓展部在社联的作用,协助团委、社联其他部门为更好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而努力。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部门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学生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学生权益为目的,以开展文艺活动为手段,以社联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艺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联在全校的作用, 我部门将努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二、具体工作主要内容

第一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组织本校各个文艺社团于新生军训年期间进行迎新文艺巡回演出,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一《“襄院军训文艺达人”巡回演出活动策划书》。

第三、四周

确定社联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准备开展新学期招干活动。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二《社联文艺拓展部招干计划书》。

第五、六、七周

确定文艺拓展部个人干部人数,以及各个干部的发展侧重方向。组织开展《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三《“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策划书》。

第八、九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并且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

第十、十一、十二周

组织《襄院达人秀》的文艺选秀比赛。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三、十四周

对前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下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的学期总结,确立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

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周

确定本学期的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半学期的总结。确立下半学期的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周

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对这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下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的学期总结,确立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方向,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继任部长的人选。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2)

为了更好的丰富我校园文化,更好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将以饱满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不断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优化部门的工作形式,丰富部门的工作内容,锻炼部门干部与干事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文艺拓展部在社联的作用,协助团委、社联其他部门为更好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而努力。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部门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学生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学生权益为目的,以开展文艺活动为手段,以社联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艺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联在全校的作用, 我部门将努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二、具体工作主要内容

第一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组织本校各个文艺社团于新生军训年期间进行迎新文艺巡回演出,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一《“襄院军训文艺达人”巡回演出活动策划书》。

第三、四周

确定社联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准备开展新学期招干活动。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二《社联文艺拓展部招干计划书》。

第五、六、七周

确定文艺拓展部个人干部人数,以及各个干部的发展侧重方向。组织开展《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具体事宜详见附件三《“社联九周年文艺庆典晚会”策划书》。

第八、九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并且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

第十、十一、十二周

组织《襄院达人秀》的文艺选秀比赛。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三、十四周

对前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下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的学期总结,确立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二学期

第一、二周

新学期的活动计划工作会议

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周

确定本学期的文化方案并将子方案全部收齐,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具体事宜届时具体研究商量。

第十周

总结前几周活动中优缺点,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上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半学期的总结。确立下半学期的计划和具体方向。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周

积极配合社联其他部门的活动,加强与社联其他部门的联系。对这几周的工作做总结。

第十五、十六周

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对各个干部干事进行下半学期的表彰,进行部门的学期总结,确立下学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方向,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继任部长的人选。

三、部门工作分配

1、部长、副部长:对新一届的干事进行严格把关,选出一批优秀的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干事并确立继任部长的人选;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策划部门活动以及协助其他部门活动的开展;协调部门内部组织,做好部门档案、资料及日常文件的分类整理工作;做好每次例会的考评;作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更新部门内部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信息畅通;学期末对优秀干事和社员进行表彰以及每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3)

今天上午,听说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的成绩已经登出来了。我急于一睹为快。——早知看了会令我更加失望,伤心,难过,我真希望自己没有看。

这四个班参加抽考的学生分别为106班12人,107班13人,108班17人,109班5人。从参加抽考的学生人数就可以知道我班学生的实力。在全年级中最多排第三。可这次成绩,假如参考学生都及格,那么,我班的语文排在全年级倒数第一。数学的总均分也有可能是倒数第一。在初中一年级,就这三门主课。我班就有两门最差。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怎不失望,气愤?一年了,该是对工作总结的时候,老师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成绩,学生的成绩就是我们收获的庄稼。可如今我可怜的收成,空空的菜篮。内心的痛怎可说清?上次总排倒数第二。这次退步了。倒数第一即将和我们握手!

事实上,我班大部分学生确实差劲,但我的班里也有一些素质很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在同年级中处于领先水平。比如,段梦莎,常凯娜,段嘉帆等等。他们都是参加抽考的学生,除去抽考的语文,数学,英语不知道成绩外,他们其余各科总分名列前茅。这说明什么?说明教师本身有问题。学生的成绩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学生个人的素质和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水平问题了。平时成绩不好,我们埋怨学生多一些,查找自身原因少一些。现在,该是我们开展自我批评的时候了。通过深刻的反思,我们会进步不少。不要怕一时的痛。

谈到学习,就觉得沉重。还是换点轻松的话题吧。本学期,我班几乎包揽了除去学习成绩外其它的所有第一。歌咏比赛第一,广播操比赛第一,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初一女子篮球比赛第一。除去男子篮球第一花落它家,其余尽收囊中。这就是学生的收获。但是,和学习成绩相比,我们宁愿用所有的第一去换取那一张可望不可即的学习第一。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齐心抓养成教育的东风下,开展了班级的养成教育活动。我班实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依据上学期的考试成绩将六十名学生分成十个小组。前十名为各组的组长,是各组的一号。

组长招聘组员。但是是有条件的。组长从十一到二十名学生中招聘本组的二号。从二十一至三十名学生中招牌各组的三号。就这样,各组都有了自己的二至六号组员。这样一来,各组的实力基本均等。我们在班里号召组与组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每半个学期表扬和奖励最优秀的三个小组。各个小组的积分由各组的六号负责计算。在教室前方黑板上方有各个小组的组别以及星积数。每节课,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为本组争星。比如,听写单词,教师可以专门检查各组的五号,并为写得最好的三四名学生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又比如做数学题。可以让各组的二号每人一题。最后通过检查。为正确的小组加星等等。我们把卫生,纪律,学习,劳动等等都包给了各个小组。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合作学习,小组加星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一、引言

2011年,湖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1966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4%,更是1978年的133.82倍。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有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改变的因素。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978 年的 40.7%下降到 14.1%,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动不大,由40.7%增加到 47.6%,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由 18.6%增加到38.3%。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由1978年的78.4%下降到2011年的41.9%,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由13.4%增加到23.3%,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由8.2%增加到 34.8%,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近年来,湖南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仍欠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本文采用协整理论研究湖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湖南在“十二五”期间科学地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理论指导,更好地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研究现状

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体现,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问题很早就得到国外经济学者的重视,库兹涅茨认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有所变动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发生的,经济总量的变动是结构变动的原因;相反罗斯托则认为,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部门的过程,是部门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领域也做了大量研究。杨治才在《产业经济学导论》中从宏观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谢孟军基于索罗斯经济增长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1980年到2010年山东省的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第二产业的发展是拉动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力因素;李艳君运用灰色关联法,以1978-2010年的长三角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依据,对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时期,三个产业分别属于不同的数量级,因此三个产业在不同时期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也不同。

本文利用1978-2011年共34年的年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文献样本数量不足引起的分析结果不准确问题。

三、研究模型与数据来源

考虑各产业部门对生产影响的函数Y=f(X1、X2、X3…Xn,A)其中Y代表湖南省的总产出,用地区生产总值表示,Xi代表第i产业的产出,A代表技术水平。对上述公式求全微分后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得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LnY=β1LnX1+β2LnX2+β3LnX3+…+βKLnXk+β0

本文采用1978 -2011年湖南省GDP数据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数据皆选自《湖南省2012年统计年鉴》,并将现价数据通过可比价格计算的GDP指数(1978=100)换算成可比价数据,即将各年的GDP都以1978年的价格给出。

四、实证研究

为了避免回归中的虚假回归问题以及不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度,先应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其平稳性。

(一)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各时间序列对数化后的数据即LnGDP、LnX1、LnX2、LnX3进行ADF检验,由Eviews5.0检验的结果得出各序列经一阶差分后成为平稳序列,为平稳I(1)序列。

(二)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

对变量LnGDP、LnX1、LnX2、LnX3进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果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通过一个或几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并且这些经济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对上述变量做回归的OLS估计,得到的结果如下:

LnGDP=-1.188614LnX1+1.602064LnX2+1.166117LnX3+0.575260

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从长期看第一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1886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比重增长1%,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602064%,第三产业比重每增长1%,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166117%。

五、结论

从长期看,第二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说明第二产业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引导湖南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与湖南省经济目前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相反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减慢,但农业依旧还是基础地位的,其他产业对其也有依赖性,只是湖南正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第三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艳君. 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 经济师,2013(4).

[2] 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76.

[3] 罗斯托. 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7.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5)

我们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快车道”模型来调整地区间产业结构。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的基本思想为:在需求与产出平衡情况下,总产出x(t)应等于中间投入需求Ax(t),投资需求B[x(t+1)-x(t)]以及最终消费需求c(t)的和,平衡方程式为:总产出=中间投入+投资+消费

附图

其中:A,B,T如前所述的矩阵,q为待定未知数,x(0)为初始期的产业结构,为最优产业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求的第t期的产业结构,即“快车道”上的产业结构;x(1),x(2),……,x(t)分别为初始期到第t期的产业结构。且x(1),x(2),……,x(t)皆为六维列向量。求出第一、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的按社会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

二、实例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们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对江苏省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尽快地进人“快车道”,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首先我们把1997年江苏省40×40(即40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合并为3×3(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表。1997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的投入产出见表1。

表1 1997年江苏省三产业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附图

由投入产出表可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附图

在计算相应的固定资产使用系数矩阵B时,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形成固定资产,因此b[,1j] b[,3j](j=1,2,3)都为0。由于各产业固定资产总值无法从统计年鉴中直接查出,因此只能应用间接方法进行计算。由江苏统计年鉴和1997年江苏省建筑业占用固定资产为242.8亿元,全社会独立核算工业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为175.92元,再由第二产业的总产值14570亿元,同期江苏省建筑业产值为1530.7亿元,可计算出1997年江苏省工业所占用的固定资产为:(14570-1530.7)亿元÷1.7592=7412亿元,因而江苏省第二产业占用固定资产为7654.8亿元。

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总值的基础上,根据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比例,推算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总值。在计算第一、二、三产固定资产比例时,依据1992-1997年数据,用三次产业固定资产形成比例的平均值来代替它们的固定资产比例,因而可得江苏省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比例为:2.452%∶48.472%∶49.076%。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总值为387.2亿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总值为7750.2元,则固定资产使用系数矩阵B为:

附图

1997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42.5%,33.3%,24.2%,则消费系数矩阵T为:

附图

由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得平衡增长率α=1/5.538=18%。此时,最优强度轨道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为:

=(5.99%,70.57%,23.44%)

而实际上江苏省1997年社会生产总产值按统计年鉴的数据各产业的结构为:9.17%、73.24%和17.59%。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在1997年与平衡增长轨道还有一定的距离。

前面已经讨论了“快车道”模型的平衡增长解。那么平衡增长轨道是否就是最优的轨道呢?直观地说,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好是所需要的产品应该是最佳的境界。因此平衡增长轨道应该是最优的轨道。也就是说,如果经济系统产出比例正好在平衡增长轨道上,那么应当沿该轨道前进。如果在初始时期经济结构不在平衡轨道上,那么就应调整到平衡增长轨道上来,然后再沿该轨道前进。利用动态线性规划模型计算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我们计划用8年的时间把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到“快车道”上,也就是说,8年之后的江苏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为:在已建立的动态线性规划模型中,取x(0)=(9.17%,73.24%,17.59%)[T],x=(5.99%,70.57%,23.44%)[T],x(1),x(2),……,x(8)分别为1998、1999、……、2005的产业结构。利用计算软件对上述线性规划进行求解,并对所得结果归一化,可得江苏省各产业社会生产总值所对应的产业结构如表2。

表2 江苏省按社会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单位:%

附图

由于以上结构为按社会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我们一般所说的产业结构是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因此我们要把它转化为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我们用1994-2000年的各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各产业社会生产总值之比的平均值作为它们的换算系数,则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与各产业社会生产总值的换算系数分别为0.4974,0.2132,0.5603。可得江苏省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表3 江苏省产业结构模拟值与实际值对照

单位:%

附图

表4 江苏省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单位:%

附图

由表3可以看出,利用“快车道”模型计算得到的产业结构与实际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具体调整方案见表4,江苏省经济结构经过5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第一产业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12%下降到2005年的9.6%,下降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51.6%下降到2005年的48.3%,下降3.3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三产业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到42.1%,上升了5.7个百分点。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江苏省三次产业顺序可由现在的“二、三、一”演变为“三、二、一”。

三、结 论

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按“快车道”模型计算的最优强度轨道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即随着投入产出表的消耗系数矩阵A、固定资产使用系数矩阵B与消费系数矩阵T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应随时调整平衡增长轨道,使经济系统始终沿着“快车道”运行。

【参考文献】

1.党耀国等:《中国农村经济评估分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8年第3期。

2.于立:《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5月版。

3.钱志新:《面向新世纪的江苏经济发展新对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张金水:《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党耀国、刘思峰:《河南省宵业产业化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5期。

6.李京文:《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辽宁人民出 版社1997年3月版。

7.刘思峰:《区域经济评估·预警·调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朱永达、刘思峰等:《中观经济管理—理论、模型、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刘志彪等:《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6)

自本学期以来我系在“十七大”精神的影响感染下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参加院的各项活动,在院、系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我系部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将2010建筑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年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开学之初,召开08级各班班干部会议,关于新学期计划及如何班班级管理的更好等内容;

4月份进行了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培训等工作.主要是第十三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工作,经过班主任老师的推荐,组织部人员下到基层的调查了解,通过对个别同学的询问记录,最后通过我们的评比和总结,最终将一批优秀团员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继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培训,使其对党的知识有了加强,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入党动机更加明确,并对它们的自身建设作了详细的考核.相信他们定会为当输入新鲜血液.

5月份在”情系奥运,心连五四”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中,我系学生积极参加,06级建筑工程技术(6)班荣获院二等奖;

6月份举办各种活动喜迎奥运;

9月份, 团总支学生会对08级的新生的招聘和选拔工作;

举办“迎国庆 庆奥运”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

随着08级新生的到来,本学期的开始,对个班新生团员档案的收缴和统一存档以及团组织关系的转入.与此同时,接到上级团委的指示,主要以各班团支书为中心,以各班委为支点,对团费进行了统一收缴.,工作较顺利.对此吸取了很大经验,在进行的工作中,我们会采用这种统一部署相互协作的工作制度,定会使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接下来就接到了院团委的指示为组织增加新鲜血液,为当增加助手和后备军,进行团员的发展工作,经过对一批先进青年的考核上交到上级组织等待发展;

10月份,对建筑工程系团总学生会08级新成员,以各班团支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党团知识团学干部培训,提高了新成员对党团知识的了解,并对培训成员进行了结业考试;

对08级各班下发《南昌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团支部考核明细指标》,并指导08级团支书了解团支部考核;收集整理各班班干部通讯录与各班团员档案资料;

我系积极响应学员号召,在院摄影大赛中08级建筑工程技术统招(2)班,荣获院二等奖;

第八届“it”杯运动会的筹备和选拔工作和开幕式方阵表演的策划设计训练以及红花操的训练.为运动会的开幕做准备,我系团总学生会06级干部组织08级新生积极参与其中,06级干部精心策划了开幕式的”方阵”表演和”红花操”表演;

11月份,我系在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方阵表演,队形新颖造型独特,荣获全院三等奖的好成绩;

红花操表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系运动员在运动会中发挥较好,总成绩在全院第六;

为深入党的“十七大”精神 激励广大青年,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一批勤奋学习 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了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

在运动会期间的摄影大赛中,我系取得了优秀组织奖;

运动会期间,对团总支学生会新成员加大了考核力度,

为丰富同生们的课余生活 活跃校园气氛,开拓思想 体现大学生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培养和发掘辩论人才 本着“公平竞争 力争第一”的精神,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视听、演讲能力 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我系学生积极参加院“航天杯 ”辩论赛的同时,我系团总支学生会也组织举办了第三届“建筑杯”辩论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系同学积极参加院团委组织的第二届时尚“杰克杯”礼仪模特大赛,08级建筑工程技术(5)班学生取得了男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系社团部配合其他系部为社团文化节的开幕做了较好的场地策划;

12月份完成了10月份和11月份的团支部考核,并解答了各个团支书与班主任对于”团支部考核”的询问;

经过面试、笔试培训考试和两个月的实践考核月初第三届建筑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教管委员会和宿管委员会成了;

第十四期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推优和考核,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作了详细的组织和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党团知识竞赛’我系组织了培训考试选出了成绩优秀的成员作为参赛选手,经过他们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和平时的积累,在初赛中我系以全院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决赛,在决赛中,经过四位选手的优异表现,拿倒了团体”优秀组织奖’为系部赢得了荣誉.在初赛的过程中,认识到我系和其他兄弟系部的不足之处.

“青马工程”工程的启动我系部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学习;

我系组织参加院里举办的寝室文化节评比活动;

“航天杯”男子篮球赛我系代表队在打了四场之后顺利进入小组赛;

在我系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系被评为优秀先进单位’

寝室装饰大赛的筹备工作; (1) 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在院现场书法绘画大赛中 ,我系学生积极参加其中;

“红歌会”的选拔筹备工作.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江西红色文化,广泛传唱红色歌曲,继承和发扬井冈山革命精神和红军长征精神,让红色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同时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我系团总支学生哈会积极参与组织选拔筹备节目参加南昌理工学院第二届’红歌会”.

12号,建筑工程系06级团学干部组织08级团总支、学生会、教管委员会和宿管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党团知识二次考试;

教室装饰大赛的筹备工作;

为元旦文艺汇演筹备策划选拔彩排等工作;

各部门年度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系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的筹备工作;

各部门进行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在工作和参加活动中,提高了个人的活动积极性和团队的协作能力.在团总支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真正的学到东西,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在工作进步的同时,学会融入社会的方式方法.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修养,为做到在校是骨干,进社会是精英的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每个人都有很大收获,以上为建筑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本年度的大概总结,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系部全体成员,吸取上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下学期的工作做好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利用今年的经验和教训,把工作做的更有效,更完善。

团总支2010年度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篇(7)

一 

在当代人所写现当代文学史,往往有着固定的叙述模式。在诸多的叙述模式中,就有一个“十年情结”。所谓的“十年情结”,也就是以十年为一段来总结文学史的发展;而且在叙史方式,或文学史分段叙述的方法上,已经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的程式和体制,每到一个十年节点的时候,文学批评界和文学史学界就会很自然地出现一系列“十年”书写活动;也就是这个十年情结大有成为文学史编纂的仪式。 

纵观这些“十年情结”仪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通史”性质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十年分段法。1950年中央教育部颁发了《〈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第一个十年由1921年切断,但第二个十年却被完整叙述,即“左联成立前后十年(1927-1937)”a,这种分期在后来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中贯彻比较彻底。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作者前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讲稿。上册1951年9月由开明书店初版,所述时期为自“‘五四’文学革命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前夕,二十年间新文学的发展史”。其中又将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五四至1927年,1927至1937年。两个十年非常地明显。下册由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8月初版,它以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界,分成两段,时间至1949年的“第一次文代会”。最后另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章,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5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十周年为止的三年间文学工作的一般状况”b,凑足了十年,即1942-1952年。后来丁易、张毕来分别于195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和《新文学史纲》,此二位都参加了教育部大纲的起草。张著第一卷为“从一九一八、一九到一九二七、二八的十年间”,遵从第一个十年的体例。丁著总体上是一部左翼文学运动史,所述的“五四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和“中国文学的工农兵方向”十年的线索不甚清晰,但还是看得出大致的十年概念,“五四运动”对应第一个十年,“左翼文学运动(上)”对应三十年代文学,而“左翼文学运动(下)”及“工农兵方向”则对应的是抗战十年的文学。后来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三卷本高校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1979年11月,1980年12月),也将现代文学史的三十年分为了三段,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当然,还对应着一个政治历史事件,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战时期的文学”等。但无疑这三次政治历史事件,所对应的时间段,依然是十年。后来,钱理群等人编纂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显然就是将现代文学分成三段,每段十年。杨义于1981年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则由1941年为界将30年代和40年代文学的分开,十年的体制就更加明显;而且他在叙述中更是经常使用“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和“40年代文学”的叙史话语。吴福辉著《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将现代文学史分为“五四启蒙”、“多元共生”和“风云骤起”三个部分,其实这三部分正对应着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当代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纂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于1982年12月启动第二辑,即接续当年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而将第二辑确定为“1927-1937”;1991年1月出版了第三辑,则确定为“1937-1949”。它们都承续了第一辑“十年一段”的传统。而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编纂,也是延续了这样的“十年一段”的套路。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部即狭义的“现代部分”,当然是十年一段: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和40年代文学;下部即“当代部分”,分为“50-70”、“80-90”、“新世纪文学”三段,看上去是30-20-10的模式,但这显然又是十年一段的变种。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则分成两段,即“50-70年代文学”,“80年代以来文学”,最后是“90年代的文学状况”。程光炜的“重返80年代文学”系列研究,则是基于对于文学史维度的80年代的十年定位。在当代文学叙述中“第一段”是个例外,即将1949-1965年的文学称为“十七年文学”。在总体上,在现当代文学的叙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十年一段的叙述模式,即2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50-60年代文学(“17年文学”)、“文革”十年的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新世纪十年文学。在这固定的十年一段的叙述中是有例外的,但例外是不常见的,例外并不影响十年一段的固定程式的结构形态。现代部分对应得比较一致,而当代部分则经常发生变动,不过十年的对应性还是很强的。而且,十年一段的命名还有着由文化命名向年代命名转变的趋势。 

二是历史描述的“十年仪式”。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文学史学界,每到十年的时候,就有总结的冲动。196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由郭沫若、茅盾等编辑的《文学十年》,总结1949-1959年的文学成就。“文革”结束以后,新时期十年的时候,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时期文学十年”的总结报告式的文学史。发表的总结新时期文学十年的文章最多。比如刘再复的《论新时期文学主潮——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鲁枢元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等。还有很多的资料选编、教材和专著等。1988年10月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人教育处出版的由王克安、徐萍编著的《新时期文学十年研究资料选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的《新时期电影10年》 (重庆出版社1988年),江西师范大学函授部编的《新时期十年文学》,中国作家协会江西分会主编的《江西新时期十年文学作品选》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等等。它们都总结了1976年到1986年十年的文学的成就。90年代中后期,还出现了对于所谓“后新时期文学”其实也就是对于90年代文学的总结。如陈思和的《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复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刘忠的《90年代以来文学的生存状态》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刘文辉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 (人民出版社2013年),等等。新世纪十年,出现了更多的“总结报告”。如丁晓原的《“复调”与“复式”——新世纪十年报告文学观察》 (《文艺争鸣》2011年第7期);赵勇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转型之旅——新世纪文学十年抽样分析》 (《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王胜蓝的《新世纪十年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畅销书研究》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张学昕的《新世纪十年短篇小说论》 (《东吴学术》2012年第2期)、王小英等的《回望与检视:十年网络文学研究述评》 (《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等等。各地也同样召开许多的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86年9月7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2010年7月,复旦大学召开了“新世纪十年文学”国际研讨会;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了“新世纪十年:东莞文学的现状与前瞻”论坛;“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等等。当然还出版了为数众多的十年作品选,绍兴市文联发行了《新纪十年绍兴文学优秀作品选》;中国小说学会编辑了《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 (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山东省文联编辑了《新世纪10年山东诗选》 (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等等。还涉及其他学科的学术总结,如何新文等的《新世纪十年:古代赋学研究的繁荣与趋向》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2期);甚至还涉及海外华文文学,如黄万华的《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及其趋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除了文学之外,还有《新世纪十年灯谜鉴赏》 《新世纪十年读书报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