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2 02:51:38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手语翻译专业 课程计划 设置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聋人2000多万,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聋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宽。手语是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语言工具,是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聋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如旅游、购物、就医、存钱取钱、邮寄物品、了解电视新闻等,如果没有手语翻译的参与那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如普通中小学、大学没有手语翻译随堂翻译教师的教学,他们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要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大会、观看演出、为社区服务、处理有关诉讼事宜,享有知情权等都需要手语翻译。

目前我国由于专业手语翻译人员的缺少,使聋人群体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创办手语翻译专业,不仅是聋人群体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只有中州大学一所学校开办手语翻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从数量上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教学区把开创手语翻译专业看成了一种使命和责任,经过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论证,我院定于2011年9月正式招收手语翻译专业学生。

课程计划包括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范围、知识能力与素质分解、课程计划进程表、专业核心课程说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课程学时分配比例等。课程计划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手语翻译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查阅国家及省教育厅对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的相关文献,参考以往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

2.调查法。到省内及全国各兄弟院校调查了解与手语翻译相关专业的课程计划。调查了解各级残联、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以及聋人工厂等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经验总结法。根据已有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研究比较现有计划与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异同,制定手语翻译的课程计划。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计划的研究制定,探索培养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目标在于培养面向聋人群体服务,具有与手语翻译专业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手语翻译理论知识、手语翻译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聋人手语语法特征且能进行手语与汉语互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培养规格,确立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共性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质量等方面的共性要求,更要依据特师教学区的办学条件、手语翻译专业发展规划和培养对象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大力拓展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同时,认真调查各相关行业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手语翻译专业培养面向的就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手语翻译培养规格。

2.依托特殊教育课程计划,研制手语翻译课程计划。深入分析兄弟院校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和本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的应用性、时效性,从手语翻译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查找存在的问题,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聘请特殊教育专家和资深互译聋人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

3.处理好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计划的设置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处理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课程计划的设置既要遵循通识课“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设置,单独设置实践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手语翻译专业的要求,加强学生对聋人的了解,增强手语翻译能力,尽快适应手语翻译工作。

五、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明确手语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来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评价。另外,要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2.通识类课程要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

通识类课程通过设置广博的、宽泛的基础知识课程,使学生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观念的过程中,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科、专业拓展的底蕴,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3.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与适应性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要符合手语翻译专业的基本要求,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养,主要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课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聘任资深互译聋人担任手语翻译专业学生相应学科和领域的导师,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以及相关学科发展情况。

4.适当增加实践和实训环节

在课程计划中要适当增加见习、实习的课时,并加强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合作能力。建立手语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专业特色的形成;将学校招收聋人专业班、学校所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聋人聚集的福利企业做为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亚洲.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设想[J].中国特殊教育,2002(2).

[2]刘全礼.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2)

1 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高职门槛的降低,使得商务和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课程改革进程缓慢的问题凸显,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各个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并不十分匹配,而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整体构建还不成熟,所培养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特定岗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向型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往往最难获得,因此,加强“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目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①在主观层面,一些高职院校对该课程存在认识误区。在英语教学界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间有限,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达到作为一名翻译的水平,也很少有人会以翻译为职业,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中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②在客观层面,“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建设与改革难度较大。由于该课程不如工科类课程那样,能够具体地与企业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难以实现,而涉及的知识面与能力又更加复杂,因此,造成该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同时,高职类学生相比本科学生而言,缺乏社会实践平台和机会,以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训练,导致学习内容与企业业务实际操作脱节。

2 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2.1 课堂教学的职业化

在英语翻译教学的实际中,对话教学方式是教师们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最大程度上辅助学生掌握好英语学习的关键内容,培养他们相互交流的意识,促进他们的沟通进程。通过将普通生活中利用到的英语交流内容转化为专业的职业英语表达,目前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书本上所包含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企业组织机构介绍、产品说明书、广告、商务信函、合同,等等,所涉及的内容比较职业化。虽然其中涉及一些广泛使用的商业用语,但是这些完全不能够适应学生将来工作的所需,涵盖内容还是不够广泛。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教师们可以通过专门性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对学生们进行培训,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提供专业对口的专门性人才。

2.2 学习内容的职业化

针对涉外企业相关岗位所涉及的翻译任务,全面确定教学内容。

(1) 对国际贸易工作流程的相关岗位翻译职业能力和翻译任务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工作中对翻译能力有需求的主要是策划人员、行政助理以及业务助理岗位,翻译任务包括笔译和口译两个方面,策划人员的翻译任务包括公司名翻译、企宣资料翻译(包括企业网站翻译、企业简介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广告翻译);行政助理的翻译任务包括名片翻译、会议口译和陪同翻译;业务助理翻译任务包括商务信函翻译、商务单证翻译、商务合同翻译、陪同谈判。

(2)通过分析胜任上述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翻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解决传统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不匹配、课程理论与实践梯度不合理以及整合程度不足等问题。高职教育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培养目标出发,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量。[1]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职业翻译人员,而是具有对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内容进行信息传达和翻译能力的商务从业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岗位把握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过于追求知识的全面性。翻译等领域并不是高职商务英语的主要目标,要以实用够用的原则建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2.3 “互联网+”背景下学习方式交互协作化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此虽没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是首次提出,并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等都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更快地与传统产业相融、相生,“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则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在现阶段大量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利用“互联网+教育”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将慕课与“一屏多显”技术相融合,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教室,在未来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是大势所趋。

由于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为多样化: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运用上看,力求找准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与学生创新学习的结合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英语资源,创造性地探索和开发构建起更加有效、完善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把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或互联网移动技术整合起来,建立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了解彼此的动态及相关信息。同时建立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内互动学习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课内正式学习方式与课外非正式学习方式相结合,课内教师讲授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教与学过程中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教学内容上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翻译技能相结合,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英语学习更加高效化,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教科书,而是开放式的、自由式的、便捷式的学习。这种双向互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性交流、音频式交流、视频式交流等,将教师、同学、教学资源、教学设施四种因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彼此之间都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互相竞争。[2]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独立院校;翻译课程; 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使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首先要求教师把当前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结合起来对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和目前的外语水平等开展需求分析,然后再根据需求情况制定出对自己和学生都有益的教育政策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计划,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一理论对独立院校翻译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因为独立院校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及对英语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与其他类院校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对英语课堂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所有的班级采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统一的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的。而教学大纲只能提供课程的总体框架,要使这套框架落实到每次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对每个班的学生的自身情况、涉及学习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包括大纲在内的所有目标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出真正的学习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途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将其引入独立院校翻译教学中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际适合外语系学生的课程进行翻译教学。

二、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取集体抽样而来的数据分析为主,旨在了解独立院校大三外语系学生的翻译课程学习的需求。

(一)调查工具。本研究通过问卷收集数据。问卷是在参照了Hutchinson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独立院校翻译课程教学的实际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大三学生上翻译课后第二周进行,此时学生对翻译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有效地反映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共计27人,回收问卷27份,占全班学生人数的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于学习翻译的目的。认为学习翻译是为了以后工作需要的占到51.9%,认为是为了生活交流的占到70.4%,为了读研需要的占到22.2%,而选择是为了修满学分和考取翻译证书的学生分别只占11.1%和14.8%,并且高达100%的学生认为开设翻译课程是有必要的,其中81.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对翻译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占到88.9%。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翻译的主要目的还是以实用为主,仅仅是为了考试或者证书而学习翻译的还是少数。

(二)对于翻译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学生认为翻译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应该有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技巧,翻译行业的相关知识等多种方面,其中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侧重讲解翻译实践和翻译技巧。这项调查结果也与前面的学生学习翻译的目的更注重实用相照应。在教学方式方面,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传授,通过案例翻译演示翻译技巧,学生多时间教师从旁指导。对于上课的语言方面,所有学生认为老师应实用双语教学,其中55.6%的学生希望老师一般用中文,偶尔用英文。44.4%的学生希望老师一般用英文,不易理解的地方用中文解释。由此可见,独立院校学生对翻译课全英文授课还是不能接受,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多使用中文讲解。

(三)对于课程难度与自身水平认知方面。77.8%的受调查者对课程强度表示满意,仅有22.2%的学生认为课程强度不够,每周一节翻译课太少,希望增加课时。85.2%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适中。在对自身水平认知方面,48.1%的学生对自身翻译水平与今后工作生活需要水平间的差距很清楚,48.1%的学生对此表示仅知道有差距,但是不知道差距在什么地方。63%的学生对学习翻译课程后应该达到什么标准一知半解。可见学生对于课程强度与难度的设定满意,但是对自身翻译水平与学习目标认知不清。

四、启示与建议

(一)加强翻译实用性内容的教授与练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翻译是为了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而非简单的应付考试。学生对翻译实践和技巧的重视远远超过翻译理论,因此笔者建议翻译课堂的教学也应当多注重翻译实践方面的练习,在讲解完翻译技巧后,适当增加一些与将来工作与生活相关的翻译练习,以加强学生的翻译动手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大部分学生认为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技巧和翻译行业的相关知识都应当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其中应侧重翻译实践与翻译技巧的讲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本,可以适当涉猎一些相关的其他内容。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名家翻译赏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三)增加翻译测试,时刻了解学生翻译水平。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翻译水平以及翻译课后应达到的水平不甚了解,因此在翻译课上增加翻译测试内容,既可以让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让学生时刻了解自己的差距。

五、结语

通过对独立院校外语系翻译课程教、学或使用有密切关联的对象的调查,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翻译课程教与学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这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适合该独立院校的翻译课程安排、确定教学方法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它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适合教师所面对的具体学生群体。同时也为下一步进行其他课程或在其他年级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提供参考。由于此次调查在调查对象的背景、数量等方面的局限性,以及问卷设计带有调查者的主观性,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今后改进。

参考文献

[1] 郭志斌.需求分析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教学研究,2006(5).

[2] 潘之欣.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分析[J].外语界,2006(3).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 翻译能力 应用型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215-01

一、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要求

应用型本科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英语专业本科生要求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各种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差异;了解有关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中西方文化知识,注重西方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等翻译人员应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

二、自主学习理论介绍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根据自主学习理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基于自己原有知识,主动寻求答案或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学习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督促者。教师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三、自主学习模式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课是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由于受翻译课时的限制,同时鉴于自主学习理论基础和翻译学习的规律,笔者在翻译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概念,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后形成了以下自主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分为以下几个具体实施步骤:

(一)建立自主学习资料库

针对翻译教学的特点,教师首先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自主学习内容。内容包括: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翻译的基础知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中西方文化知识对翻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礼仪对比;翻译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并将以上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资料库,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选择。

(二)建立自主学习手册和自主学习计划

由于受到教师授课时间的限制,翻译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实现。在学期初,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为自己制定自主学习手册,并针对自身的学习特征和目标来制定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因此,学生将按照自己所定计划来填写自主学习手册,形成自主学习报告。

(三)上交自主学习阶段性成果

学生以月或者学期为单位时间,定时上交自主学习手册和报告给翻译教师。在手册和报告中,学生要真实记录自己自主学习的过程、内容和形式。具体到自主学习材料的范围、掌握的程度等,在对上个时间段的学习做总结的同时,提出下个时间段的自学计划。

(四)评阅自主学习材料

教师对学生上交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阅,并做出详细的等级评定,同时给出评语,并为学生提出下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自主学习经验交流

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翻译自主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学生们可以针对自己一个学期的自主学习实践进行分析,如自主学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如最大进步奖、自主学习标兵等,并进行相应的奖励,由此激励其他学生更好的进行下阶段的翻译自主学习活动。

(六)自主学习资源共享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已经建立的自主学习资料库放到教学网站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翻译的相关资料和知识。此外,教师还将自主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中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共享,将一些好的自主学习手册或报告放到活动室里面展示,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七)展示翻译的自主学习效果

定期举办院级、校级的翻译大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级、部级的翻译比赛。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参与一定的翻译实践工作,以此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并进一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总结

学生的翻译能力不是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出来的,而是依靠学习者坚持不懈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培养起来的。因此,翻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自主学习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专门教授翻译教师不够多,因此教师评阅学生自主学习手册和报告的工作量太大;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还不够科学等。但是,如果教师能发挥好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估者的作用,使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那么就能达到翻译教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课程网站;在线测试;翻译教学;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44-05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现在高校校园网的大力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网络教学越来越多。那些到网络上的优秀课程让更多的人进行学习交流,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

“翻译理论”是一门对翻译实践进行系统总结的理论性课程,课程主要围绕每个时期中外代表翻译家的翻译理论展开,一方面对相关翻译理论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辅之以相关翻译理论原著研读。旨在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翻译研究的理论脉络,提供丰富、可信、前沿的学术资料线索,使学生了解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中西翻译理论,从而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有关翻译研究的主要问题 ,并掌握翻译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开拓他们的学术视野。

依据“翻译理论”的课程特色,设计开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程网站,一方面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逐渐形成与积累,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以及作为课后扩充知识的第二课堂,其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窗口来展示教学成果,为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科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课程网站系统分析

本课程网站建设的初衷一是与课程教学有关的内容的添加与更新,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三是网络交互功能。教师可以将与当前教学有关的各类资源按教学计划上传到课程网站上,供学习者在课后或课中浏览与阅读。网站按需求划分了不同的栏目,如扩展资源栏目,在此栏目中教师可以经常更新扩展内容,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查找资源的迷茫性和随意性,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内容,供学生在课后自主补充和扩展。网络交互功能主要以交流社区的形式体现,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环境,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课程本身需求分析

“翻译理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及时了解国外翻译研究动态,系统地掌握翻译学理论。课程特色及教学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接轨,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及学术讲座。

2.课程网站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最直观的材料来支持网站设计。为了保证访谈内容的全面性,在访谈过程中全程录音,方便后期对访谈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综合考虑老师和学生需求建议,课程网站具有以下功能:

(1)查看课程描述、教学动态、课程规划、教学课件;

(2)维护学生信息;

(3)下载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和课后练习题等;

(4)教师可以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考试试题、扩展资源进行动态更新;

(5)学生注册登录;

(6)注册用户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在线测试;

(7)展示教学成果,以照片、学生作业、课堂教学录像的方式向外界展示教学成果。

3.课程网站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软件产品的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其中非功能性需求是常常被轻视,甚至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1)系统性能

本课程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大约为80-120人左右,为确保系统有较好的性能,要求200人左右同时在线时系统响应达到以下标准:

①页面打开时间不超过5秒;

②登录及菜单打开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

③系统并发量达200人时内存开销不超过1G。

(2)系统易用性

易用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结合视觉、交互、情感等综合感受,使软件更简易、高效地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习惯 。系统界面是用户对系统最直观的体验,系统界面设计包括页面风格、页面布局、菜单与工具栏、文字大小和帮助信息。

(3)系统安全性

在课程网站的开发设计时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安全,通过合理的权限分配防止资源的误操作。

4.网站用户分析

通过与授课教师交流,规划网站的用户主要有: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对于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1)网站管理员权限

网站管理员是权限最高的用户,负责网站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维护和管理系统数据库,对任课教师和学员进行添加和删除。

(2)教师可以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考试试题、扩展资源进行动态更新,与自己教学有关的信息,组织在线测试。

(3)学生可通过论坛与教师交流信息,发帖或留言;也可以登录在线测试模块进行在线测试。

(4)访客可以浏览查看网站上没有设定访问权限的内容,进入讨论交流社区浏览讨论交流留下的过程性资料。

三、“翻译理论”课程网站的设计

1.内容模块设计

本课程网络主要由首页、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网络课程、在线测试、西方翻译名家讲堂、推荐书目、拓展资源、学生作品、交流讨论等模块组成,但考虑其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它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特征,重点设计与实现的是课后练习、答疑以及交流讨论部分,其结构图如1所示。

下面就其主要模块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特色等方面对该课进行了大体介绍,让学习者对课程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进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学习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2)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主要是对该课程的主讲人员进行了一一介绍,让学习者有老师可以教好,自己可以学好的信心。

(3)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每节课里面呈现教师的课程讲义、课件以及相应练习题,让学生以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回答针对性的练习题,从而提高翻译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4) 在线测试

这部分其实就是一个在线考试系统,试卷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旨在考核学生对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思想的理解。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指定时间根据特定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对老师已经设置的考试题目进行作答,考试题目是随机出现,教师只需要在后台对题目和答案进行编辑即可,当学生提交试卷以后,系统根据教师给出的答案作出评分,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成绩管理和学生管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模块内容如图2所示。

(5) 西方翻译名家讲堂

西方翻译名家讲堂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诸多西方翻译理论名家研讨翻译理论的视频,还有名家简介部分,启发学生通过西方翻译理论的学习,更好地建构中国翻译理论。

(6) 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翻译研究推荐书目和我国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分类书目选编。前者主要讲的是英文方面翻译的主要书目,后者主要是我国的一些翻译大家的参考书目,资料来自于百度。其中英文部分70余篇,为学生提供翻译理论研究的导航书目,让学生能够丰富知识,了解更多的翻译理论,同时调动他们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7) 拓展资源

主要分为翻译论文写作、翻译赏析和翻译理论研究资料三个部分,是翻译理论课程本身的延伸。翻译论文写作部分以笔者2009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写作方法》为基础,为本科四年级学生进行翻译研究学术论文写作提供路线图。翻译赏析部分以八篇中外文学名著为例,对相关译文进行解析,使学生掌握汉英与英汉翻译技巧,进行译文赏析与批评;翻译理论研究资料是由教师整理,提供给学生50余篇翻译理论研究的经典学术论文供学生下载学习。

(8) 学生作品

学生作业模块分为课程论文与多媒体成果展示两部分,收录了该课程网站使用以来学生的相关学习成果,这个模块内容可以动态添加,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评价提供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比之下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完善,最后拿出更优秀的作品。

(9)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模块主要是以留言板的形式提供一种异步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发表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便老师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学习近况,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方便老师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同学之间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达到协作学习的目标。

交流讨论不需要学生注册,直接可以发表帖子进行回复,但是鉴于有乱发帖或者故意捣乱的人存在,为了保持交流讨论安全有序地进行,特开设后台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留言进行审核,并且可以对一些精华帖子进行置顶,管理员可以直接在后台对每个人的留言进行回复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师生的线下交流。

2.数据库设计

综合各种因素,本系统采用的是微软的Access 2003。究其原因,首先这只是一个课程网站,对其安全性并不需要过高的要求;其次,Access数据库存储方式单一,易于操作和管理,对管理员的要求较低;最重要的是本课程网站里面多次涉及到了数据库的调用和嵌套, Access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集成开发环境,该环境集成了各种向导和生成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课程网站主要涉及到三个数据库,他们各司其职,共同支持着网站的整体运营。

(1) yiuwekdsodksldfslwifds.mdb

这个数据库主要负责对整个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包括里面的内容管理、栏目管理等等。由于这个数据库位于根目录下的Database文件夹下,鉴于其安全性考虑,数据库名字以一些没有规则的字母组成,防止别人下载或改动。其主要表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Admin表主要是对管理员用户名和登录情况进行管理;Article表主要是存储文章内容;ArticleClass表主要是对栏目进行管理。

(2) EXAM3.mdb

EXAM3.mdb是在线测试模块的数据库,位于根目录Bexam/data文件夹下,主要对在线测试的题目、答案、规则等进行管理,其主要表结构如图4所示。

其中Admin表主要记录管理员信息;Sclass表主要记录班级信息;t_tiku表主要记录题库信息;t_danxuan表主要记录单项选择题题目信息;t_duoxuan表主要记录多选题的题目信息;t_panduan表主要记录判断题题目信息;t_tiankong表主要记录填空题题目信息;t_wenda表主要记录问答题题目信息;Result表主要记录试题答案信息;t_cishu表主要记录学生信息;t_nandu表主要存储每一份试卷相应题目数量进行管理的信息。

(3) data.mdb

data.mdb是交流讨论模块的数据库,位于根目录communication/data文件夹下,主要负责该模块内容的存储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其主要表结构如图5所示。

其中,qwbmbook表主要记录留言板登录人员和留言的各种信息;qwbmbookset表主要是对留言板格式、条数等进行设置;qwbmuemdata表主要是对回复内容里面的表情进行存储和管理;qwbmxuer表主要记录管理员信息。

四、结语

本课程网站秉承“以教学大纲为轴心、以教学对象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同时注意吸取翻译研究者、翻译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在内容编排、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方面有较好的逻辑性、严密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以保证翻译教学的顺利实施。另外,在课程网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在远程传输、交互操作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结构及界面的设计。

课程网站是支撑课程资源共享和网络互动教学的具有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网站基于动态网页系统,充分发挥内容管理系统的优势,将课程设计与网站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摆脱了技术与内容之间的相互约束,合理定位技术开发者与内容提供者之间的角色,旨在更好地发挥课程网站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其它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整体水平提高,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81-83、87.

[2]高鹭.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的设计[J].科技资讯,2009(28):169.

[3]周仲文,张景韶,冯立.基于Web2.0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77-79、96.

[4]赵彤洲,廖亚兰,明慧.基于B/S模式的通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J].福建电脑,2010(3):123、158.

[5]刘菲.网站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7):127-128.

[6]王舰.课程网站访问分析――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7(4):51-55.

[7]王震江,何英,吴绍兵.基于XML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实现[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4):102-104.

[8]王涛,裘国永,宋伟,宋世宏.基于CMS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0-122.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策略应用

一、研究目的意义

目前,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如何去教转变为如何去学,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其个体性的差异也随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语言学习有诸多因素,比如: 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应用的策略、学习者的认知、个人情感等。在这些因素中,学习者应用的策略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尤其是国外的学者对学习策略的本质、分类、因素、类别及策略的采用与语言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国内的学者也先后采用问卷设置、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学习策略进行过实证研究:比如交际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水平的关系(高海虹)、非英语专业听力学习策略的培养及训练(杨春燕)、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专业笔译学习策略的研究(刘畅)以及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王泌)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针对普通意义上的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的学习过程进行研究的,而像对特殊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中如商务英语并且详细到商务英语翻译领域中的策略研究还几乎未见。并且,目前的翻译研究,大都从教师如何教授技能的角度研究翻译策略,而对于学习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进行有效翻译,和运用哪些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以促进和提高翻译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实证性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环境中学习策略有效的使用状况,为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的翻译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为教师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二、学习策略的概述

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渊源。亚里斯多德、卢梭都提出要重视学习策略的认识。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提到“最好的思维方法叫做反省思维。”教育界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1956年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的概念之后。随后,计算机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为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学习策略能够主动的、有效的让学习者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它具有很强的对策性,因情景、目的及内容而异,学习者会优化学习策略,并如同技艺一样掌握学习策略。因此,找出适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及授课教师来讲都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学习策略的结构经历过二因素说、三因素说和多因素说。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赞同OMal1ey和Chamot的三因素说,即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而国内学者比较倾向多因素说,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社会策略(谷生华,辛涛等);课堂学习策略,巩固记忆策略,解题思维策略,创造学习策略和总结考试策略(张履详,钱含芬)。本研究将学习策略分为四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是基础策略,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其他是辅策略。

(1)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评价的策略有学者也称其为监控策略,是学习策略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它包括制定计划-执行控制一自我评价一信息反馈一及时调节一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其中制定计划是指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的目标与过程做出规划和安排;执行控制是指对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地监控并进行评价,如检验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采用的策略是否适当等。随后,学习者进入及时调整环节,以期实现学习目的,达到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是指在对学习内容进行编码、保持、提取等作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应用与意义不强的材料,往往通过机械的重复、抄写、连线等方式实现仅仅保留住信息的功能,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策略,它通过人为联想和内在联系两种策略,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生发,实现信息化繁为简、逻辑有序,适合于加强意义性较强的学习材料的理解,并促进新旧知识体系的联系。组织策略可分为聚类组织策略与概括组织策略两类。前者是指按事物的特征或属性组织材料:后者是指以摒弃枝节、提取要义的方式组织信息。

(3)情感策略与个体的情绪、态度、动机、价值观、努力程度、坚持性等因素有关。它能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包括自我激励、缓解压力、减轻焦虑、了解自我等作用。

(4)补偿策略主要在语言知识出现空缺时使用,通过猜测、替代等手段在语言知识匿乏的情况下完成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三、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需要的学习策略

目前,对学习策略量表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董奇、周勇在1995年编制过中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量表。随后,2002年,汪玲、郭德俊和方平等人编制了元认知问卷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三个基本维度,共 105 个项目。2003 年,刘电芝为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编制了量表, 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杨易等人曾编制策略问卷,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本文作者采用赵卫在2012年发表的文章《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学习策略调查》中所采用的量表,结合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特点,及Oxford 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理论为基础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提出学习策略量表。其中认知策略包括8项分策略:翻译理论导引,商务知识引导.语言分析和运用,双语对比和转换,深层次思维,正确运用参考工具,语境与词类搭配,逻辑分析与判断。元认知策略包括7项分策略: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思考与反省,评价学习效果,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交互,拓宽和加深,寻求帮助和解决途径。情感策略6个:害怕时放松、害怕时鼓励、进步时奖励、避免情绪紧张、记录学习感受、总结心得体会。补偿策略6个:猜测生词、借助手势、词语替换、语篇把握、内容预测。

四、商务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应用

参加本研究的学生总共20名,他们为某省属大学2010级级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调查时已分别进行了为时一年的翻译理论及技巧的学习,一个学期的商务英语翻译学习,具备了翻译过程和技巧、方法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翻译商务文本的能力。笔者向他们分发了翻译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如实按要求填写所运用的翻译学习策略。问卷使用Likert量表测量,共有五个等级,调查结束后,根据每一项的次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使用频率最多的策略为:正确运用参考工具、害怕时放松、寻求帮助和解决途径、语境与词类搭配、害怕时鼓励、词语替换、语言分析与运用策略、商务知识引导、拓宽和加深、逻辑分析与判断。这说明学生处理商务文献翻译时主要应用的是元认知、认知和情感策略,而对于补偿策略运用较少。学生使用比较频繁的策略是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进步时奖励、避免情绪紧张、交互、评价学习效果、思考与反省、语篇把握;这体现了学生仍较重视语言文字基本含义的翻译,而对于翻译的特点技巧的掌握应用不足。而对于内容预测、双语对比和转换、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记录学习感受、猜测生词、深层次思维、总结心得体会这几点策略来讲应用的较少。这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欠缺。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

(1)学生缺乏对于学习内容及过程的反思。如果有的话多半是琐碎的自我批评和检讨,对于学习因素的考虑较少,并缺乏系统性,也不连贯。反思的内容往往重复,大同小异,没有新意,而且很少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思考,只停留在表面的问题陈述上。

(2)学习策略的运用存在不彻底的现象。尽管学生了解并赞成很多的学习策略,但是在运用某些策略时还是存在不彻底的现象。比如,学生虽然赞成语境的构建有助于猜测词义,但是翻译是仍旧认为“单词要死记硬背”,对词语搭配、预期等策略应用的很少,这主要是长期受传统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3)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计划,并且不能按自己的状态调整学习计划。虽然在自主性方面有所提高,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写到:“没有老师的监督无法坚持下去”。

(4)学生对情感策略比较重视,对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访谈发现: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态度,归根结底就是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强弱。部分差生对于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科目较难,不感兴趣,这种态度致使他们挫败感的增加,自我效能低下,自信心较差,更无法配合日常课程的要求,以致于学习上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学习毫无收获。

四、总结

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首先,在教学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做彻底的调查研究,以便了解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发现他们的不足;在翻译教学实践中,除讲授常规翻译技巧理论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恰当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行为,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总体频率,以寻求学习效果最大化。最后,要根据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培训,特别是对学生普遍用得较少的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在策略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到策略使用有性别上和语言程度上的差异。本项研究重点确定了商务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类型,并对学生使用情况做了统计分析,但对于为英语水平是否影响商务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翻译学习策略与翻译成绩的相关性分析没能展开深入研究,这将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O’malley, Chan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郭峥春. 语言学习者的策略训练研究与教师的作用[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87-89.

[3]韩敏. 英语翻译学习策略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3),110-112.

[4]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5]文秋芳, 王立非.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9), 14-19.

翻译实习工作计划篇(7)

论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对于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翻译课教学实际情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据此提出了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效果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近年来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在多年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生源较为复杂,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受教育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其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因工作或升学需要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他们往往因为工作、家庭、时间、精力等原因,难以保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年龄较普通全日制学生年龄大,在理解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他们的机械记忆力减退,常常会“一听就懂,一过就忘”。基于以上几方面的特点,我们不难理解大部分学生抱怨翻译课学习效果不好,收获不大,继而对翻译课失去兴趣等现象。受此影响教师也时常觉得上课没有成就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师生均希望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如何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教与学皆有所得,有效提高翻译课的教学效果成为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翻译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翻译课面临的问题

1.缺少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翻译课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专门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翻译课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教委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乃至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可见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调查我们得知: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翻译课教学大纲,从事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的教师多是参照普通高校翻译课或自学考试翻译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其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时安排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期望在没有指导性文件背景下的教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应首先明白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课程内容这三要素各自内涵与比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必须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工作的实际需要,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来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当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技能主导性特点,并不意味着技能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切,或者只要有了技能就万事大吉了。

2.缺乏专用的教材

纵观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仍是20世纪80至90年代的版本,结构体系不合理,很少顾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要求,且内容过时,明显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与成人学员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缺乏紧密联系,又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成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利于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而编写的翻译课(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教材。

在教学中笔者了解到,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各种各样:有的选用普通高校本科英语教材,有的选用专科的翻译教材,也有选用自考的翻译教材。多数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的是张培基等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1980)或者庄绎传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1999)。前者可谓是翻译教材的经典之作,但书中的例句比较陈旧,不具新颖性,后者采用篇章翻译,没有具体列出基本的翻译技巧。其他教材,如孙致礼编写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2003)、古今明的《英汉翻译基础》(1998)是为普通高校本科生编写的,内容较难,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在缺乏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的情况下,翻译教学很难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陈旧

在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先给出一句话或者一段文章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讲评同时点明其中涉及的翻译技巧,最后给出标准译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独立地完成翻译,得到翻译训练,使翻译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由于讲评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和教师不能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容易使课堂显得沉闷和乏味。此外,教师给出的标准译文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显然,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实现提高翻译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提高翻译教学效果的建议

1.积极制定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课程体系

基于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为使成人高等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要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组织专家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及时调整,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特点的教材。具体到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的翻译课教学中,我们亟待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出现,从而对教材的选定、教学过程的监督以及教学效果的评定进行有效的指导。

2.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必备材料,编写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已成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与学的首要问题。该教材的编写应该在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和毕业后的实际社会需求,遴选和组织应用性、实用性较强,可读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应用文体及实用文体。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兼顾翻译史、翻译理论,注重英汉语言差异及翻译技巧,力求做到在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的同时兼顾翻译理论修养的培养,做到以讲授翻译技巧为主,适当兼顾翻译理论。

3.发掘新颖的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继续深造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讲求实用,因此教学内容应避免陈旧、理论性过强。如果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学生则很容易对翻译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在讲授课本的同时,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翻译实例。教师应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金融危机、旅游、餐饮等选取翻译教学素材以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多选择一些贴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生活的例子,做到深入浅出,直观易懂,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避免学习与实践相脱离,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实践中去。

4.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

长久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没用的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培养了无数外语人才,为我国的外语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教法单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切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增强了语言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使英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鉴于翻译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基本理论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学生相互问答、角色表演、现场模拟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生生互动,而在讲授翻译基本技能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设疑、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的多种课堂提问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D研究表明,课堂互动可以通过影响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5.教学中加入翻译实践环节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都已经参加了工作并在工作中感受到了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们在工作学习中接触英汉、汉英互译的机会较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要多,所以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更多。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工作中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进行翻译实践。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或在互联网上外语论坛翻译版里一试身手,也可以在各种翻译比赛中进行磨炼。这些实践环节对学习者翻译能力的提高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6.依托互联网及远程教育资源,实行弹性管理机制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无法完全保证按时、足量地接受课堂教育。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及学校里的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弹性管理。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老师也可以在网上开通讨论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讲评,有条件的话可以实现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方便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效果,既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翻译课程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堂课,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师备课计划等,都主要而且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刘宓庆.翻译教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Kiraly.D.A Social Oonstructiviet Approach to TranslatorEducation: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StJerome.2000.

[4]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