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报表论文

会计报表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5 14:41:00

会计报表论文

会计报表论文篇(1)

1.缺乏可靠性。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可靠性指的是企业需要披露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并且如实反映其中符合确认要求的各项的会计信息等,保证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企业的附注披露信息方面存在缺乏可靠性的问题,经常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对于一些预计负债方面的问题进行回避,并且隐藏子公司的一些情况,这样就直接导致其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不可靠性。我国在相关的法规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很多上市企业对于关联方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有的只是披露了控股方的问题或只披露了上市公司的下属子公司的问题。在上市公司报表附注的关联方关系和交易方面披露的问题上看,很多企业在报表中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完整性的披露,这样就明显降低了会计报表的使用价值。另外,在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中主要集中在销售和采购以及一些提供或者是接受劳务等相关方面的需求上面,但是对于管理方面相关的合同以及研发的项目方面大都不会进行披露。在关联交易披露的选择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附注的信息披露中,很多资产的重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资产重组是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操控利润,使用资产重组来置换出一些消耗大的资产,从而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但是上市公司对于资产重组过程的披露并不详细,很多关于资产账目的处理和承诺的事项都没有进行正确性的披露。

2.缺乏相关性。相关性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和投资者等使用方经济决策需要相互关联,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报表附注在披露方面存在相关性不足的现象。首先,很多上市公司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进行过多披露的方面进行了多余的阐述,另外对于一些应该披露的信息却存在不足的现象。或虽然在表面上是按照了规定了一些会计报表附注,但是实质上这个报表却没有真实地披露公司主要的业务收入以及利润的具体来源。而是对于一些其他的信息进行了多余的论述,避重就轻,隐瞒事实。而且,会计法规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不能进行细致的规范,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对于其他的经营状况等进行披露,所以这也是导致很多上市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缺乏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指的是要求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方便投资者等对于报表的理解和使用。但很多附注目前并没有正规的规范来进行阐述,附注的内比较繁多,却没有按统一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排列,导致披露的信息存在条理不清的情况,使得使用者不能清楚地理解表内的信息。

二、对策研究

1.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我国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应该进行基本性的规范,并且保证其质量。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促进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解决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问题,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和遏制造假问题的出现。

2.完善评估制度。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有用性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信用考核制度,定期地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的披露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并及时公布评定结果,让投资者及时了解到真实的信息。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单位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等情况。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导致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体现企业报表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相关的企业还需要在企业的内部加强管理。此外,企业还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董事会制衡以及决策机制问题,保证企业在披露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民主性和公开性。对于监事会的监督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整改,保证企业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结语

会计报表论文篇(2)

财务分析是指根据企业的报表资料以及会计核算,再综合其他方面的资料,然后采用一定的专业性的手段和技术,对企业某一个活动周期内的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资、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状况、企业的人力财力的分配状况、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等各种丰富的经济活动加以分析和评价的经济管理。财务分析活动所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是权益投资人、负债人、管理人员、政府部门和其他的和企业的盈利相关的人员;企业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活动,就是要从财务报表中获得报告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以实现对企业的各项活动的合理的评价,了解企业的业绩能力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对企业已经结束了的经营周期内的业绩加以评价分析,对目前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衡量,并完成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二、会计报表附注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对于财务分析的概念意在上文中有所介绍,那么财务比率分析又是什么呢?财务比率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反映的是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日常的财务比率分析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负债、资产管理和变现能力比率分析,财务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也主要从这四个角度加以体现。

1、会计报表附注对企业盈利能力比率的影响

企业的盈利比率是指销售所得的毛利润比率、净利润比率、资产的净利率和净值报酬利率四个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率说的其实就是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一般的,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是针对正常的经营活动而言的,因此,关于证券的买卖与交易、即将或者已经停止的营业活动、对于重大事故或者法律更改期间所开展的盈利活动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改变带来的资金累积的影响等内容不包含在盈利能力的分析范围之内,因此,为了获得此类信息,就必须依靠财务报表附注。另外,以下几项内容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首先是存货流转假设,即在物价保持不断的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后进先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就会使得企业的销售成本升高,相应的利润就会降低,而反过来,如果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进行计算就会导致企业的销售成本降低,利润高于实际值;其二是计提的损失准备,一般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要进行坏账的计提准备,其中所采用的坏账计提准备的方式被比例都会对企业的利润造成影响;其三是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的不同也会对财务分析造成影响,即进行投资核算的时候采用的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如果采用的是成本法,那么对于实际收益的确认是以实际收到的股份利润为准的,如果采用的是权益法,那么在每个会计周期内都要根据投资者在投资单位所占有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以及企业在被投资单位中所占有的投资比例的变动来确定企业的收益状况。

2、会计报表附注对企业负债比率的影响

企业的负债比率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的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的比率和产权的比率,其中有形净值债务的比率和产权的比率属于资产负债比率的延伸,分子中反映的都是企业的负债额的总值,可以更为保守的反映出企业股东对债权人的资本的保障水平,故而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与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是相类似的。由于企业中或有债务的存在,资产负债表其实并不能全面地对企业的总负债额加以反映,因此,在进行资产负债率的分析时应该参考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事项,同时,对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影响因素,租赁资金也是其中的一项,如果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急需要某一设备或者一定的资产,但自身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就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来满足这一需要,一般的,企业进行财产租赁的方法有两种,即融资和经营,所谓的融资租赁就是指有租赁公司完成设备购买资金的额垫付,然后将设备转交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再向租赁公司垫付一定的租金,通常如果承租方已经将最后一笔租金付清,那么设备的所有权就归为租赁公司单独所有,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对设备这一固定资产的变相购买,因此,所租入的固定资产就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一项计入到会计报告中予以管理,而租赁所消耗的资金则成为长期负债,在进行负债能力的分析时已经将这种具有资本化性质的租赁模式含入债务比率中进行计算了。

3、会计报表附注对企业资产管理比率的影响

企业的资产管理比率是指对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效率进行衡量的财务比率的一种,主要有营业周期、应收款项的周转率等内容组成。在会计计算中,有营业周期记为存货周转时间和应收账款周转时间的和值,因此,在进行企业的资产管理比率的分析时可以以存货周转时间和应收账款周转时间进行替代,通过会计常识我们可以知道,应收账款的周转比率等于销售收入额与平均应收账款的商值,其中,平均应收账款是指应收账款中没有扣除坏账的那一部分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期末与期初的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值,销售收入指的是会计报表中损益表一栏中去掉折扣及折让的销售额的余额。出于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在会计政策中收入确认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参考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对同一笔业务进行收入确认时,通过收入准则的确认在整个会计制度中的要求非常之严格,所以,按照收入准则进行收入的确认比按照行业会计制度所确认的收入值要低一些,相应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也就低,也就是会降低业的资产管理比率。

4、会计报表附注对企业变现能力比率的影响

企业的变现能力比率只要针对的是资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母反映的是流动负债值,在会计报表中是不会反映的,不过在制作会计报告的时候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予以显示,在企业的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的影响因素中或有负债和未做记录所起的作用比较明显,分析企业的会计准则中关于或有事项的规定就会发现,或有负债指的是过去额或者潜在的交易义务,对于这项义务的履行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进行变现能力的分析应该参考会计报表附注,如有或有负债,很明显回桨企业的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削弱,而如果存在有违背披露或者发现的或有负债,那么企业的变现能力的准确性就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

三、结束语

会计报表论文篇(3)

(一)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

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如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财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

(二)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而粉饰会计报表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三)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

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和后续发行(配股)。在首次发行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四)为了减少纳税而粉饰会计报表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二、会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一)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现已被广为滥用,以至提起资产重组,人们立即联想到做假账。近年来,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粉饰会计报表。不难发现,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秘诀在于资产重组。典型做法是:

(1)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

(3)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的国有企业。

(二)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粉饰会计报表,调节利润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三)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根据国际惯例,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即使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列入资产负责表,严格地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由此就产生了虚拟资产的概念。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惯用手法。其“合法”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四)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由于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对股权投资的会计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除了借助资产重组之机,利用关联交易将不良股权投资以天价与关联公司置换股权获取“暴利”外,还有不少国有企业利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粉饰会计报表。典型的做法是,对于盈利的被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20%,仍采用成本核算。

三、会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

(一)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所说的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不良资产剔除法的运用,一是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则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二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有“水分”。

(二)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发生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

关联交易剔除法的延伸运用是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三)异常利润剔除法

异常利润剔除法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时,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粉饰将特别有效。

四、抑制会计报表粉饰的若干建议

一是应当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定价与公允价格的差异、账款结算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对于明显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对于明显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不等价关联交易,还应当获取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

二是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非货币易的准则,对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进行资产重组行为进行规范。为抑制企业借资产重组之名进行“报表重组”,建议将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的差额收益,按一定期限分期摊销。

三是制定有关资产评估会计处理的准则,对资产评估调账、流动资产项目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处置已评估且发生增减值的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予以规范,防止企业利用资产评估调节利润。

四是制定大额费用资本化准则,对借款利息支出、研究开发支出、大额广告支出等的资本化行为进行规范,使不同企业对大额费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

五是制定《企业合并》准则,对并购和股权转让行为所涉及的利润确认进行规范。

会计报表论文篇(4)

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

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性水平的金额。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

会计报表论文篇(5)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总体思路更明确。第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去掉了收付实现制,清楚地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础就是权责发生制,和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相一致。第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清楚地规定了收入和支出的比例,这使医院的会计信息变得更具有合理性及可靠性,有助于医院增强内部的绩效考核、提升经济管理能力。第三,和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成本观念很弱,而且行政事业的职能太强,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核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更加接近公立医院的要求,清楚地规定了医院管理的执行步骤,使财务管理更能满足医院管理的要求。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体系更完善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特别重视会计的核算内容及步骤,对其开展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变革、预算及国库管理制度变革的背景下,全方位地反映医院收入和支出及资本的实际情况。第一,会计的主要因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费用五个方面,把以前收付实现制下的“支出”改成“费用”,这样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资产类会计科目中新添加了“累计折旧(摊销)”、“固定资本的清除”、“正在进行的项目”、“长期和短期的投资”、“长久以来待摊的费用”等,去掉了“药物进货和销售的差价”、“基础的建设项目”、“办理的费用”、“对外的投资”等。负债累计科目新添加了“应该支付的票据”,添加了“应该支出的社会保障费用”和“应该上缴的税务”代替了以前的“其他应该支付的费用”,即核算应该上缴的社会保险、公积金及税务的功能;新添加的“应该上缴的费用”、“应该上缴的税务”替代了以前的“应该上缴的超出的费用”。净资产会计科目中,去掉了“固定资金”、“修购资金”等,新添加了“提取医疗风险的资金”、“待冲基金”等。第二,会计核算上,去掉了固定资金,资本性支出构成的固定资本经过累计折旧变成了真实的价值;医院自有资本组成的固定资本折旧被加入到了医疗支出中,财政项目支出组成的固定资本根据一次补偿、分期摊销的政策,在“待冲基金”中核算;药物根据其进价进行核算;药物的收入不进行独立的回馈,纳入医疗收入中;上级补助收入不进行独立的核算,按照收入的分类,依次添加到科教收入和其他的收入中;科技类型的收入和支出进行独立的核算,实行专款专项;“本期结余”仅仅核算业务收入和支出的结余,科教及财务项目构成的结余采取独立核算的方法。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财务报表应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应用分析第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提倡把资产负债表作为会计报表系统中核心的部分,真实地反应医院所有掌握的信息、承担的债务及净资产相互间的关联,为剖析医院的财务结构、债务偿还能力、未来发展前途等提供一些重要的会计资料,有助于医院由传统的事业单位变成服务型的企业。第二,资产确认及分类的改变、新添加的折旧及摊销策略、合理加入公众认可的价值测量方法,使医院的账目变得更加清晰,更好地和真实的价值相一致,从而对资产的周转、变化、盈利水平的剖析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医院增强资产监理,优化资产的机构及运作资产管理。第三,应该对医院资金的出处、使用的地方进行严格的管理。财政补贴和科教拨款应该独立管理,医院的事业发展资金应该来源于事业的收入、结余、患者交付的押金及借款,然后医院结合完整的负债信息,推动医院对资产的结构和财务杠杆系数开展全面的剖析,然后安排合适的筹资种类和规模,把筹资的资本降低到最低,实现杠杆的正效应。第四,净资产中新添加了“待冲资金”,而“事业资金”仅仅是核算了医院具有的非限制使用区域的净资产;本期结余仅仅是核算了业务收入及支出的结余,但是科教及财政项目结余独立的核算使得报表变得十分完整,更真实地反映了医院项目落实的状况及运行的结果。这些都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最关键的创新,不仅可以实现财政部门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收支监管,还可以满足医院内部按权责发生制下的绩效考核要求。

(二)收入费用总表的应用分析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下收入费用总表的计算、报告、内容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药物提成的核算,把药物收入归入了医疗收入,医疗收入包含收款及服务,折扣可以直接从医疗收入中抵消,长久的股权投资实行成本计算的方法,进而影响医院的收入;科教资产归入到收支管理中,全面彰显医院科教研三位一体的全部投入及创新;财政项目资金的收入及支出状况显示了财政补贴制度的状况;明确了专项资金的分类,有助于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及发现医院未来的发展前途,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量表说明了医院在一段时间内的支出及收入状况。医院的现金收入主要包括业务收入、投资及筹资。伴随医保的执行,医院越来越重视现金的流动,对其进行有效的剖析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全部资金利用率。现金流量表主要用在政府部门、医院管理部门和相关的企业中。下文从医院现金流动的结构及质量开展研究。现金流量表中业务活动造成的现金流动净增量不大于零,这就说明医院经过业务活动带来的收入不能够支出,说明医院经过业务活动带来的现金不够。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手段,尽量降低业务活动成本,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业务活动带来的现金量为正或零,这就说明医院的创造资金水平及稳定性高,运作情况良好。现金流量表中业务活动造成的现金流动净增量不大于零,这说明医院拓展规模的水平很强。假若医院的投资有用,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收益。但是在分析该数据时,还要考虑投资活动是不是和医院的长期计划一致。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量为正或零,说明医院的投资活动带来的收入大于支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的处理。如果是因为投资而带来的收入,说明医院的投资活动的资金流量质量高。

三、总结

会计报表论文篇(6)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本选题旨在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晓红(2010)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张新民、钱爱民在(2008)《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荆新、王化成(2009)在《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2002)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2008)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介绍柏杉林木也业有限公司概况。

2、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3、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拟采取的方法有:

1、趋势分析法:根据企业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及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用是技术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主要难点:

1、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有些问题分析不透彻。

2、资料收集困难,大量重要信息可能获取不全面。

解决办法:

1、系统学习财务报表,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分析方法,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讨论分析或咨询指导教师。

2、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参阅相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以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料,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向指导老师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第六周至第七周 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 撰写论文提纲

第九周至第十周 论文初稿,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 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定稿、输出、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 毕业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或资料)

[1]曹阳。 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J]. 会计之友。 2007(07)

[2]高敏,唐洪广。合并财务报表处理规定的主要变化[J]. 财会月刊。 2007(19)

[3]张新民。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剖析[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7(06)

[4]李刚。 谈合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特点[J]. 商业会计,2007(07)

[5 ]刘文辉。 实体理论: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选择《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J]. 商业会计, 2007(03)

[6]王治安。 合并报表问题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8(01)

会计报表论文篇(7)

一、国际上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理论结构

余恕莲、毛洪涛撰写的《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一文对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个划分为四个层次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框架。该理论结构首尾一贯、逻辑严密,其中每一个层次回答和解决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的特定层面的理论问题,分析考察企业集团经济实体的特定经济关系。现将该理论结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层次: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企业集团的经济实体。以母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内,从形式上来说,母子公司各自为独立的法律实体,但从实质上讲,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之下。根据会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反映和传递在共同管理控制下的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等总括情况,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于特定经济实体而非法律实体的财务信息的需求。集团经济实体的实质处于重要地位,是研究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与出发点,构成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理论结构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合并方法、创立方式与权益结构。合并会计报表如何编制?母子公司以何种价值纳入同一合并会计报表?对集团权益结构和形成方式及其性质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合并方法。其中包括:

1.收买法(又称购买法)。将母子公司关系看成收买与被收买的关系,一个公司控制另一个公司所形成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认为通过收买,子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被取消或合并,置于母公司的控制之下,因而其股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目前,收买法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流行方法,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合并报表会计实务中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收买法。

2.联营法(又称权益结合法)。适用于通过股票交换,两个或多个公司以股权联合所形成的公司集团。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发展历史上,联营法的使用早于收买法,它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最初所使用的方法。

3.新实体法。把母子公司集团的形成视作新实体的创立。它提出,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中母子公司资产与负债均以公平价值进入合并会计报表。这种方法在实务中通常只用于符合条件的创立合并,而不用于母子公司独立法定实体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第三层次:非控制性股权——子公司地位。对于联营法与新实体法,是否存在少数股权,对集团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收买法下对子公司地位的不同看法,导致不同合并方法。

(1)母公司法。该方法认为,少数股权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但在合并会计报表上,母公司应享权益与少数股权则以不同的价值反映:母公司根据其收买成本,按子公司净资产公平价值将其应享份额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计算产生的增值与商誉;而少数股权则应按其应享份额的账面价值进入合并会计报表。

(2)实体法。按照实体法的观点,母公司所控制的是子公司的全部价值,因此实体法提出子公司的少数股权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也应以公平价值反映,并可以为少数股东确认商誉。

(3)比例合并法。从传统的“所有权”理论出发,认为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要。所以比例合并法按收买成本和公平价值,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的应享份额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而将少数股权完全排斥在合并会计报表之外。

(4)下推法。是指将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下推至子公司的独立会计报表。

第四层次:合并会计报表实务的方法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方法确定之后,并非解决了合并实务中的一切问题。在进一步具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种方法的选择及其理论依据的明确问题。这就深入到对整个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的层面,可以说是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理论结构中的第四个层次。

至此,我们对合并报表会计方法的理论结构有了全面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对国内外合并报表的差异作个简单探讨。

 

二、国内外合并报表存在的差异

按照上述合并报表理论结构的层次来看,国内外合并报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并方法。(第二层次)国内外合并方法的选择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分歧较大的合并方法主要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1)关于权益结合法(联营法)。权益结合法在美国和英国都得到认可。但在美国要使用权益结合法,必须满足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1970年发布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中的12个条件。

(2)关于购买法(收买法)。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得到广泛应用。在英国,购买法的应用仅限于合并财务报表;而在美国,购买法既用于合并财务报表,也用于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实务中,各国对购买法的应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2.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理论。(第三层次)

美国的惯例是以“母公司”概念为基础,并结合运用“购买法”,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用“权益结合法”。

英国的法律和惯例主要以“母公司”概念为基础。但以“所有权”概念为基础的“购买法”也被视为标准的惯例,而且“实体”概念有时也被使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