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6 21:44:09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1)

关键词: 教育冷暴力 普、职学生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文中教育冷暴力指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以下统称教育冷暴力)。我们认为:所谓教育冷暴力是在基础教育学校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非暴力手段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不公平对待,致使对方的精神和心灵上感受到侵犯和伤害的行为。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教育冷暴力分为语言冷暴力、行为冷暴力、制度冷暴力、网络冷暴力。中职教育本不在基础教育规定的范围内,但职业高中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年龄相同,现在许多地方要求普职招生比例要达到1:1,所以目前我国职高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我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冷暴力的同时,也展开了对职业高中教育冷暴力的调查。我们调查的目的:一是搞清楚在职高阶段是否存在教育冷暴力,如存在,它的表现形式怎样、施力者是谁、如何规避教育冷暴力。二是与普通高中教育冷暴力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二、 调查的方式和对象

本次实施调查的对象是欠发达地区县城内的一所综合中学,普通高中属于市重点学校,职业高中属于省重点学校,我们分别在普、职高的三个年级中各随机挑选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普高197人参加,职高229人参加,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部分学生对本人的特征信息没有填写,所以表中合计与总参加人数不一致。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见下表: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统计

(一)教职工施加给学生的教育冷暴力情况

在问卷设置中,假定教育冷暴力的施力者是教职工,受力者是学生,问卷中设置了九项四个方面的内容,问卷中属于语言冷暴力方面有下列表述:老师有时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说:“你真笨!”, “你天生就不是读书的”、“你长大成不了才!”、“你纯属弱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有时老师说 “你这孩子糟糕透了!”,“神经病!”“缺心眼儿!”;当学生给集体抹了黑时,有时老师说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是害群之马”;教师有时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说: “你再不遵守纪律,我把你调到最后一排去”、“把你家长叫来”、“再这样,回家反省一周。” “我要报告学校开除你” 。属于行为冷暴力的表述:对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教师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无视学生的存在;对一些经常违纪的学生,教师把他们的座位调到教室的后排或较偏的地方,从空间上把他们孤立起来; 教师明确或委婉暗示自己不喜欢哪些学生,不让其他学生与其接触,从精神上把他们孤立起来。属于制度冷暴力:班级制定了一些制度,比如班规班纪,使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受到了伤害。属于网络冷暴力:教师有时利用给家长发短信伤害了部分同学。调查结果统计情况如下表:

(二)学生之间相互施加的教育冷暴力情况

问卷中设置了九项学生之间相互施加的教育冷暴力情况调查内容,语言冷暴力的表述:同学之间散布谣言、说别人坏话、讽刺、挖苦同伴;行为冷暴力有如下表述:有些同学联合同学一起孤立某些同学、有些同学漠视同伴的存在,蔑视同伴、成绩好的同学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看不起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干部子女看不起普通家庭子女、身体健康的同学歧视身体有缺陷的特殊同学、城里的同学看不惯农村的同学;网络冷暴力:同学发短信或者用别的网络方式伤害同学;制度冷暴力在学生之间未涉及,因为学生的一切班规都要老师批准才能实施。其调查内容和统计情况如下表:

(三)部分学生施加给教职工的冷暴力情况

问卷中设置了七项学生施加给教职工的冷暴力情况调查内容,语言冷暴力的表述:学校调查老师教学情况时有学生故意夸大老师缺点,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就联合几个同学恶搞让老师无法下台,学生上课故意大呼小叫扰乱课堂秩序以报复老师;行为冷暴力的表述:学生受到正当批评教育后有向学校领导诬告老师、学校在调查老师为人师表时有故意进行较差评、没有教我的老师值日批评了我,我一定会报复他;网络冷暴力: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在背后说老师坏话;制度冷暴力在学生对老师方面未涉及。调查内容和统计情况如下表:

(四)易受教育冷暴力伤害的学生群体调查情况

问卷设置了五种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易受教育冷暴力伤害的群体。其调查内容和统计情况如下:

四、 调查分析

(一) 高中教育阶段存在教育冷暴力现象

统计表中A表示调查所列现象不存在,C表示普遍存在,E表示存在的各种程度之和。第一,从表二、表三、表四中可以看出:无论普高还是职高都有A≠0,且 A

(二)教育冷暴力在普高、职高中的比较

从表二、表三、表四中可以看出:第一,普高A的值大于职高A的职。第二,普高C、E的值小于职高C、E的职。说明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较,职高学生受教育冷暴力的程度高于普高学生。本次调查的这一结论与有关研究的“职高学生是受教育冷暴力的重灾区”相吻合。

(三)教育冷暴力在普高、职高中的分布

由表二得出,教职工施加给学生的教育冷暴力主要分布在行为冷暴力和语言冷暴力方面,职高主要分布在制度冷暴力和行为冷暴力方面。由表三得出,学生之间的教育冷暴力,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主要分布在语言冷暴力方面,职高网络冷暴力也是比较突出的。由表四得出,学生施加给教职工的冷暴力主要分布在语言冷暴力和行为冷暴力方面。总之教育冷暴力以语言冷暴力为主,行为冷暴力次之,制度冷暴力也比较突出,网络冷暴力存在。

(四)普高、职高中易受教育冷暴力伤害的学生群体分布

从表五看本次调查结果,易受教育冷暴力伤害的学生群体无论普高还是职高都是学生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家庭相对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差的,遵守纪律方面有缺陷的、性格特征内向的、身体情况特殊的。

五、 建议

教育冷暴力是学校教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而受害的主体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将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为有效地避勉教育冷暴力的出现,特作如下建议:

(一)育人理念科学,评价标准客观

教育冷暴力发生在教育者和受教教者,受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它的实施者是人,是人从自身的理念和评价标准要求别人,而别人达不到而产生对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驱动。因此要避勉冷暴力的产生,这就必须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树立“人人皆人才,个个有潜力”的育人理念,受教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博爱之心与人相交,以宽容之心与人相处。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优点,并不断鼓励受教者要洞察其个性潜能,并不断激发,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育活动中,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让受教者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充满自信。

(二)认识到位,家校结合

普通高中学校教育大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比分数拼智力,部分家长成了教育冷暴力的帮凶;职高本该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个性特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但部分学校和家长定位不准,也去赶比分数拼智力的热闹,致使教育冷暴力在在职高教育中成了重灾区。所以,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对教育冷暴力有清醒的认识,要提高到培养人才,有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从思想上要预防和杜绝教育冷暴力在学校的出现;其次是适时召开家长会,教职工会,让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教育冷暴力的危害,特别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摧残,对学生性格的扭曲,对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阻碍,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影响要认识到位,争取家校结合,共同避勉。

(三)制度保障,措施有力

教育管理者要把避勉教育冷暴力的发生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针对学校的实际,每月在施教者和受教者中进行调查,适时提醒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冷暴力,若出现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现个性潜能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自卑者找到自信,认知能力暂时落后的适时赶超,从而让受教者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

【参考文献】

[1]王友强、刘玉碧,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概念的界定[J],《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1期,总232期,第2-6页。

[2]王友强、刘玉碧,论基础教育学校冷暴力对师生的危害——基于对143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年12月(上)总182期,第135-136页。

[3]张升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1.23。

[4]张 烁,就业率超95%认可度却走低 中职教育为何不受待见[N],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注: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研究(CJF012068)”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王友强。

作者简介:

韩鹏,男,1977年生于四川通江, 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四川省通江县高级职业中学。

刘杰 ,女,1978年生于四川通江,中学二级教师,现供职于四川省通江县高级职业中学。

刘玉芝,女,1973年生于四川通江,中学一级教师,现供职于四川省通江县实验中学。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培训(VET)的“核心”是公司内部培训①。经合组织②于2010年指出,德国的VET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其提供广泛的职业资格培训,并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做出适当调整。由于国家、州、市和公司在培训水平上各有不同,该体制具有平衡弥补这种不同的特点,从而确保雇主的短期需求不会对教育和经济的长远目标产生负面影响。这个体制总体来说资源充足,整合了公共和私人资金。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德国仍设法保持了对VET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该体制被称为“双元制”,是因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学习场所:一个是企业,另一个是提供兼读课程的职业学校③。

为了突出VET的好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门(Bundesministerium fur Bildung und Forschung, or BMBF)和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门(Bundesministerium fur Wirtschaft und Energie, or BMWi)于2013年联合开展了一个名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无与伦比”(Berufliche Bildung - praktisch unschlagbar)的大型公共信息活动。该活动涉及青年、学校、父母、雇员和雇主等。该活动的宣传举措包括在全国范围张贴海报、媒体广告、出版物、公共活动策划、社会媒体宣传,以及旨在为VET相关问题提供现场解答的“信息移动”(Infomobiles)游行和在R比锡(Leipzig)举行的“世界技能大赛”活动。

联邦政府通过颁布法律和培训规则,对公司内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标、内容及考试要求做出规定,以此来调整VET的法律框架。通过公司培训后将获得的专业能力,在培训条例中做出了详细规定,而且也被培训企业纳入了个人培训计划。对培训规则的强制执行保证了统一的国家标准。每个被认可的培训职业都有相应的培训规则,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这些规则是制定课程框架的根据。职业学校的兼职课程培训为公司的实践性培训(即基于工作的学习)提供基础知识(理论)和技术(如操作规划、技术制图纸、技术数学、商业研究)支持。

为了使VET的相关各方在国家层面达成共识,一个名为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院的核心机构(Bundesinstitut fur Berufsbildung, or BIBB)为联邦政府准备了职业培训规则的内容。作为这一过程的一部分,它与各自雇主协会和工会指定的实践培训专家共同起草了相关草案。联邦政府的代表和德国联邦分支机构(Lander)也参与了这一发展过程。BIBB被认为是德国职业研究和VET进一步发展的卓越中心。其致力于明确VET当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激励国家和国际职业系统开展创新,并为最初和持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发新的应用型解决方案。BIBB参与了在企业内进行的欧洲继续职业培训调查(CVTS) 的方法研制和评价,并且为了德国和国际职业培训研究而参与提供和分析了企业内部继续职业培训的关键数据。

该双元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度的参与性、雇主和其他社会合作伙伴的归属感以及公司内部培训人员的高素质。

这些培训人员通过培训新生代、保持与学校和年轻人的日常沟通,展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帮助恢复员工的活力,引入新思想进公司,保证员工的长期稳定,并且有助于所在公司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由于全国对于培训职业的强制性认知,可以确保由行业和联邦州都认可的基本原则受到重视,并且可以确保所有被广泛认可的职业培训都是按照联邦政府所采用的培训条例进行的。

16个联邦州都拥有VET委员会。该委员会中雇主、雇员和联邦州当局享有平等席位,就职业教育问题提供建议。一旦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教育)完成,来自不同学习途径的学生(包括那些获得大学入学证书的)都可以成为学徒制学徒,学期为两年、三年、四年不等,同时通过参加一周一次的职业学校的课程来发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每年,大约有50%的年轻人通过这一长期存在、发展良好的双元制在328个被广泛认可的职业中发展职业能力。

将工作世界及VET的影响数字化

自从2014年春天的汉诺威工业技术展会以来,所谓的“工业4.0”已经成为德国新工业革命的同义词。德国新工业革命是基于智能工厂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灵活的“智能”生产流程。尽管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工业4.0”的未来性质和走向,但是“工业4.0”这个概念和 “知识社会”“服务社会”、“数字时代”等概念一起,正在使信息和通讯技术(ICTs)成为德国创新最强劲的推动力之一。这种技术驱动的发展不是以线性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在一系列技术飞跃中实现的,其中有些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在德国,工作场所应用的ICT的范围和性质已经被分析记录下来。该分析是在编写《BIBB年度数据报告》(BIBB Data Report)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补充《职业教育培训报告(2013)》(Repor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3))。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在2012年,81.2%的劳动人口(约2920万人)使用电脑工作,2/3的高薪人口(65.5%)经常使用电脑工作。这些人中,97.3%的人都拥有大学文凭,77%的人拥有VET资质,59.4%的人没有任何使用电脑工作的正式资质。那些不使用计算机的人主要从事生产或服务等职业。电脑已经被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公务员(87%)、工业(86.6%)和零售行业(78.7%),而技能行业则应用较少(占62.3%)。平均而言,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电脑的员工,48%的工作时间都是用电脑办公(男性占44%,女性占53%)。

维斯(Weiss)认为,在当今数字化和自动化的世界,VET要达到他所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4.0”,还需要升级并开展结构改革。通过虚拟学习环境,提供的更多学习是可以实现的。他还指出,在设计生产设备的早期,就应该考虑到学习机会。这意味着,VET也必须参与到设计初期这个阶段,以确保有力且高效地培训下一代技术工人的方法。这就要求新形式的产业合作关系、新的学习场所以及面向高级职业资格的混合资格路线。它还要求BIBB与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对话,并就如何满足这些新的培训要求提出建议。

这样做,BIBB需要确定VET在其教学系统方面,面临着技术驱动的新挑战还是教法驱动的新挑战。众所周知,仅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工具并不会在学习上取得较大的成功。只有通过在能推动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框架内嵌入数字媒体(例如:确保稳定的技g、公司内部的组织、教育管理以及用户的媒体素养),数字媒体才会对学习和继续培训有帮助。这种联系往往会被忽视,不管是在项目规划上,还是在把数字媒体引入到公司内部的VET试点项目上。需要明白的是,数字媒体通过确保培训单位即时、自主和反复的学习,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在线访问专家知识库以及查找文档的功能,能够支持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的动态学习过程。这样的Web 2.0应用程序模糊了教师、培训导师和学生的界限,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开发、改变和更新内容和学习任务,并使正式学习场所以外的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成为现实。

四个案例研究

鉴于技术工人逐渐电脑化和ICTs具有改变VET潜力的现实,BMBF定期公布有针对性和竞争性的资助措施,旨在把数字媒体应用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其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将ICTs应用于VET的建议。然后由专家们对这些建议进行评估,如果他们认为有价值并可以实现,就会给予资助。之后,BBIB会管理监督这些特别资助的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被证明是成功的且具有包容性,则会将其转化为成果在该领域普遍使用。这是通过一场持续的公共宣传活动实现的,该活动聚焦于他们所说的“路演”。路演发生在公司里的VET培训中心,它为VET教练和教师提供指导,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产品。一系列经过审核的工作室帮助参与者在VET培训环境中适应项目并满足自身的需求。

德国VET系统中基于ICT的项目案例如下:前三个案例研究是基于以上述BMBF计划资助的项目。第四个案例记录了VET中教练和教师们完善的网上社区 。网上社区这一概念是由BIBB最先提出并开展实践的,是BIBB与VET的教练、教师以及其他股东的主要通信渠道。

(一)BLoK:在线报告书

所有学徒都需要写一份报告书,记录他们在培训中以及在获取正式资格证书的道路上所取得的个人进步。他们的教师和培训主管可能会定期审查这个记录。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Berufsbildungsgesetz,BBiG)第43条和《德国贸易与工艺法典》(Handwerksordnung code,HwO)2号第一章节第36条的规定,它将成为学徒参加期末考试和普通技工考试的前提条件。

该体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报告要么在学徒手里,要么被上传到本地计算机上的硬盘里,因此对于职业教师和公司内部培训主管来说,不便于随时随地的查阅。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维持报告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职责,许多学徒都忘记更新和完善他们的报告书。对这些报告更甚的指责是,这些报告是用来控制和辩解的,很少或没有反映出实际培训过程的质量,因此未能产生任何可以提高培训质量的有用数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欧洲社会基金(ESF)资助的德累斯顿技术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和BMBF开发、试验并评估了一种在线的报告书,被称为布洛克 (Online- Berichtsheft zur Starkung der Lernortkooperation,BLoK)。该书的目标是方便教师和管理者随时随地查看确认,可以更好地促进监管和保证质量,可以更方便并激励那些习惯于数字和网络选择的学徒使用该书,能够帮助与时俱进的VET行业树立形象。当前使用的在线报告书是一个Web 2.0的应用程序(也有打印版本)。学徒可以用它来记录学习的时间、性质以及取得学习成果的证据,并展现出这些内容是如何匹配学习计划的要求的,还可以反映出他们学习的特点和进步。这种回馈被认为是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学习技能发展的关键要求。

基于网络的BLOK记录系统是即时的、无处不在的。它使学徒、教师、培训师和工作场所管理者都能够评估学徒技术和能力的当前和目标状态,并讨论他们的优势、劣势和需求。它还支持教师和管理者检查学徒的工作量和缺勤情况(生病的时间和假期),以及这些情况如何适应培训计划。BLOK还有消息传递功能,帮助教师、教练和监管者在不同场所保持联系并同步安排培训内容。例如,管理者可以即时知道学徒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理论或技能,仍然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根据有关各方的优势来调整下一个职场训练课程。

对BLOK的持续测评表明,其使得学徒们更愿意反馈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这意味着他们在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专业人士。这个在线工具似乎也帮助学徒培养他们在时间管理、沟通、决策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技能。这些能力,在当今工作环境中以及对于终身学习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学徒以及他们的教师和培训师的访谈记录,证明了BLoK在对培训内容和需求提供持续的综述方面的价值。一位学徒评论道:“我也认为,这个综述真的很好;其使得我们可以一次浏览截至目前整个学徒期的情况,还可以说‘很好,好,或者不好 ’,我想再看看那一周,然后只需要点击一下,就能看到当时做了些什么。”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3)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 专升本 职高班 农科专业 教学改革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非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三门课程的主干知识,包括土壤物质组成、土壤基本性质、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原理、植物氮磷钾营养、化学肥料性质与合理施用和有机肥料种类及施用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长江大学作为湖北省属综合性大学,除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普高班)外,还招收湖北省中职类考生,即各地、市职业技术学校的“专升本”学生(职高班)。因此,我校农学院开设的《土壤肥料学》不仅针对植物保护、农学、园艺、园林和茶学专业的普高生,还涉及“专升本”学生。根据学校制订的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普高班《土壤肥料学》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8学时、实验课10学时,通过课程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土壤性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明确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三者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科学施肥指导。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我们发现职高班学生在学习基础、信息接收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普高班学生还存在一定差距[1-2]。因此,有必要区别普高班,针对职高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3],以提高“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知识短板,顺利完成课程学习。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农学类“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计划基本沿用普通高等学生的课程设置,并未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合理调整。由于地域差异和学校特点,各地职业类中专学校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与高中学习的同等课程内容)涉及较少。2015-2016学年我们对授课班级植物保护和园艺两个专业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职业类学校没有开设与农科密切联系的英语、化学课程,很多学生对常见元素的中英文已经没有印象,涉及的一些基本化学式如NH■■、PO■■、HPO■■、CO■+H■O=HCO■■+H■不能给出正确的描述。由于《土壤肥料学》课程在本科二年级开设并针对非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授课老师对他们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了解。因此,职高班部分学生以听不懂为理由,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增加考核不通过的风险,给课程教学和实践顺利完成带来一定干扰。针对调查情况,我们制订2016-2017学年茶学、农学和园林三个专业的课程改革方案并报教务处备案,以进行针对性的小班化教学。

二、课程改革优化实践

针对上述职高班教学方面暴露的突出问题,课程组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和注重“专升本”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土壤肥料学》课程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优化。

(一)优化课程内容

普高班学生的理论课程内容为绪论、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土壤空气与热量、土壤酸碱性、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素营养与氮肥、磷素营养与磷肥、钾素营养与钾肥、有机肥,共11个章节。针对职高班学生特点,将理论学时从38学时减少到28学时,删减并浓缩上述章节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同时增加实用性和应用性更强的新型肥料基本知识、缓控释肥、果茶树施肥研究进展三个章节内容,以拓宽职高班学生知识面。在实验课安排上,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土壤学实验中抽取有代表性的7个测定项目整合为5个,实验学时也从10个增加到20个,保证48个总学时不变,具体包括土壤样品制备与含水量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酸碱性测定与肥料鉴定、土壤速效钾测定和植物硝态氮含量测定,每个实验4个学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单独操作和练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教学,由于上课班级多,故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难以保证。职高班学生本来就对专业理论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们采取的是小班教学,将职高班与普高班学生分开单独上课,注重师生互动,以求在教学中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会自己完成前三章内容的授课,并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视频资源、设置提问和回顾环节,起到示范作用。然后,根据学生名册进行合理分组(2-3人/组),每组负责一个章节的内容(2个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来给自己讲课[4]。为了防止出现一个小组中只有一人干活,其他人“坐享其成”的事件发生,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们会现场随机抽取一名组员进行讲课,保证每位组员在课下都能认真备课。学生在讲课过程中也会模仿教师进行提问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相关概念。当然,由于知识储备原因,他们也会有不明白或者不懂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记录备案。从整个教学经历来看,学生会在1~1.5个学时内完成讲解任务,剩下0.5~1个学时则需要教师进行难点和重点阐述,并针对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完成对学生讲课的评估,为今后理论教学继续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在实验课环节,会将实验方案电子版提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正式开始时,随机点一名学生讲解原理,教师补充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因为是小班授课,所以可以做到每名学生都能单独完成相应实验,避免偷懒、少做、不做实验的现象发生。

(三)优化考核方式

对于专业必修课,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的考核模式,但随着本科生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以激励学生注意平时学习和知识积累[5]。为此,根据课程内容,我们将考核方式调整为课堂试讲:实验报告:期末考试=10%:30%:60%,即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讲课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学生讲课成绩评定依据当日讲课学生的表达统一打分(每组一个分数),这样可以增加不积极准备讲课学生的机会成本。实验报告成绩会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态度和报告写作综合打分。期末考试为试卷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采用百分制,其中基础题占60分、提高题占25分、难度题占15分,这样安排不仅能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锻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发生的现实问题。

三、课程改革优化效果

课程结束后的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90%的学生反映他们认真准备了讲课内容,尤其是被随机抽到讲课的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和教师点评,收获颇多。但是,也有三名学生并未认真准备,只讲了五分钟就自动要求换组员。同样,在实验课上,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做的模式,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化被动为主动。例如从pH计校正、有机质含量公式计算到速效钾含量工作曲线的线性拟合,学生都是自己摸索,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纠错。另外,不同于中小学的选拔考试,本科生参加结业考试,虽然都能够通过,但有做错的题,这些是他们没有吃透的知识点,不进行及时点拨,错误的概念和不懂的知识得不到改正,可能会影响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这需要我们建立有效的反馈和应答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放.高职高专与本科教育衔接的探索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15(1):263-264.

[2]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25-28.

[3]刘苏.面向“专升本”的《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9):42-44.

[4]周红,王月云,龚爱萍.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专升本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85-86.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4)

一、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变革新动向的政策文本梳理

为了系统深入探究农村基础教育和贫困之间的关系,从2003年年中开始,曼德拉基金会对贫困率居高不下、基础教育入学率一直偏低的夸祖鲁—纳塔尔、东开普及林波波3个省份9个农村社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从这3个省份中各选取3所学校进行了参与式调查研究。2005年,曼德拉基金会了《新的呼声:南非农村社区教育调查报告》,报告对农村学校的外部环境、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以及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总体性描绘和阐述,并重点关注农村居民自身的观点和看法。[1]曼德拉基金会开展的上述研究,促使新南非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基础教育。2004年3月,南非教育部组建了“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MCRE,MinisterialCommitteeonRuralEducation),它的职责是提交具备可操作性建议的农村教育报告,以帮助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更为全面、具体的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行动方案。2005年5月,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了名为《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报告———对农村学校的新看法》的农村教育报告。该报告从农村学校资金、规模、类型、管理、课程、教师等八个方面为教育部和省级教育部门提出了82条如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可操作性建议。[2]根据这一报告中的有关建议,教育部于2007年成立了农村教育局(RuralEducationDirectorate)。该局基于规模较大、资源较充足的学校更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在省级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参照1996年《南非学校法》等法律中有关公立学校撤并的条文,制定了《撤并规模过小或难以为继学校的国家指导纲要》,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农村小学校的撤并,并争取到2012年完成这方面的工作。[3]2008年,农村教育局又起草了《农村教育实施方案》草案,几经磋商,后更名为《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教育国家指导框架》草案。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保持并提高农村学校的入学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农村社区参与农村学校发展的积极性。目前,该草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之中,正式文本尚未出台。[4]上述报告或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南非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基础教育,正在制定或已经初步实施某些政策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变革。下文从学校布局调整、课程内容改革和师资力量加强三个侧面来探析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变革新动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南非政府之前很少关注农村教育,所以官方教育统计多是以省为单位的,罕有以城乡为单位的。南非的农村分布相对集中,某些省份农村化(据贫困人口比率来衡量)程度比较高,而另外一些省份农村化程度则比较低。农村化程度的高低可依据不同省份贫困人口比率的巨大差异来衡量,如农村化程度比较高的东开普、林波波两省份的贫困人口比率分别高达70.7%、59.1%,而农村化程度比较低的西开普、豪登两省份的这一比率只有28%和17.3%。[5]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主要以农村化程度较高省份和农村化程度较低省份的基础教育差距来代表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差距。

二、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动向

一般而言,学校规模可以依据生校比来衡量,生校比越小则学校规模越小,生校比越大则学校规模越大。据2005年南非教育部统计,农村化程度最高的东开普省公立中小学生校比是349∶1,而农村化程度最低的豪登省这一比例是844∶1,这表明南非农村地区存在着较多小规模学校。[6]农村学校规模不论是大还是小,都有各自的利与弊,如何权衡这些利弊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趋势和动向。

(一)布局调整动向之一:采取两种学校模式

南非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的农村教育报告非常注重权衡小规模学校和大规模学校的利弊关系。报告认为,小规模学校有其自身优点,如学校事务更加民主、学校纪律更加有序、师生交往更为频繁等。但小学校也有很多不足,如资金匮乏、学习材料紧缺、过多复式班的存在等。大规模学校虽然可能实现所谓的规模效益,但也有很多潜在弊端,如这种规模效益可能会被学生的交通费和住宿费所抵消,有些大规模学校花费巨额资金建立起来之后由于缺乏持久稳定的生源可能会很快关闭,造成资源浪费等。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在权衡上述利弊关系的基础上,在其报告中提议依据人口疏密程度在不同的农村地区采取“双层学校”和“三层学校”两种不同的学校模式。报告中也提议要对小规模学校进行适当撤并,但没有设计出具体的指导方案。“双层学校”模式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某一地域范围内生源相对充足而稳定,能够支撑起一定的学校规模,可以采取“双层学校”模式。“双层学校”模式的第一层包括1年学前教育和1~9年级的普通学校教育,大致相当于把我国的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第二层是包括10~12年级在内的普通学校或偏重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FurtherEducationandTrainingCollege),大致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第一层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第二层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第一层学校毕业生可以继续他们的学业,为下一步更好地就业或进入高校做准备。其中,第二层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住宿和交通支持。“三层学校”模式适用于人口分布分散的农村地区。“三层学校”模式的前两层其实就是对“双层学校”模式第一层进行再拆分的结果。具体来说,“三层学校”模式的第一层包括一年学前教育和1~3年级的普通学校教育,大致相当于我国义务教育“五四制”下小学的前四个年级;第二层是包括4~9年级在内的普通学校,大致相当于“五四制”下小学最后一个年级和初中所有年级;第三层和“双层学校”模式的第二层相同。其中,第一层学校类似教学点,遵循“学校办到家门口”的原则,规模较小,一个教师甚至能够胜任整个学校的教学。第二层学校的布局要科学合理,应当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步行或乘车在一定时间内赶到学校上课,要给家庭距离学校过远的学生提供住宿和交通支持。第三层学校要确保具备一定规模,每所普通学校至少要吸纳600名学生,每所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至少要吸纳1,000名学生,同时还要为需要的学生提供住宿和交通支持。[7]

(二)布局调整动向之二:对小学校进行适当撤并

农村教育局2007年的《撤并规模过小或难以为继学校的国家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对小规模学校进行适当撤并,并设计了具体撤并方案。《纲要》认为,南非农村中小学只有通过适当撤并实现规模办学增加入学人数,才能加快学校融资过程;只有通过适当撤并实现优化配置,才能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只有通过适当撤并增加学校年级,分开学校层级,才能确保学生学业的可延续性,等等。此外,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经济原因,南非农场等私人领地上的公立中小学普遍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较差,学生辍学率特别高。《纲要》认为,要彻底改善这些学校的状况,也必须对其进行适当撤并。《纲要》指出,小规模学校撤并前,省级教育部门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这些学校是否真能撤并。概言之,省级教育部门必须明确某个农村地区的人口居住形式及未来变化趋势,必须明确市级教育部门当前及未来的学校发展规划,必须明确合并是否能够确保学生学业的可延续性等。此外,《纲要》还规定了撤并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以及省级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8]

三、南非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调整动向

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南非《2005国家课程》,坚持“以结果为本位”的原则和1996年《宪法》的基本价值,旨在纠正种族隔离制度下旧课程所宣扬的白人高等、黑人低下的不平等观念,致力于培育全新的公民意识和价值观,倡导社会公平与公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然而,南非国内很多学者认为,《2005国家课程》只适用于课堂规模较小、教学资源较充足、教师质量较高的城市学校,并不适用于课堂规模通常较大、教学资源往往不充足、教师质量标准较低的农村学校。《2005国家课程》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它“把教师看做知识的传播者、学纲和教材的设计者、诠释者、领导者、管理者、学者、研究人员和终身学习者、社区成员、城镇居民和牧师、评审员和学习领域的专家”。[9]在这些扑朔迷离的角色要求之下,农村教师在本身质量就不高的情况下往往会无所适从。据曼德拉基金会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村教师中,对新课程不满意的高达59%,其中林波波省尤甚,有67%的教师不满意新课程内容。这表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急需调整。[10]课程内容调整动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首先,重拾农业教育。在南非种族隔离统治下,农业教育被作为维持此种统治的重要工具,使黑人永远与白领工作无缘。种族隔离统治解除后,黑人占绝大多数的农村,普遍反感所谓的农业教育,很多学者也对此讳莫如深。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2005年报告中指出,农业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应该在一些合适的农村地区开展。开展的方式可以是综合性的,比如把纯粹的农业生产教育、为学校提供免费校餐的农业生产园教育、农业创收教育、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掌握科学原则,发展多种能力。其次,加强文体教学。长期以来,南非农村学校对文体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认识,认为文体教学只是供儿童玩乐和浪费时间而已。农村教育部长级委员会2005年报告中指出,上述观点极不正确,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体育教育的文件中曾明确表示,接受文体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而且1999年南非在约翰内斯堡参加某项会议时也认可了这一点,所以,南非农村学校急需提高文体教学水平。开展文体教学,需要调动大量资源和进行大量专业培训,国家体育活动理事会、文化艺术部、青年理事会和其他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要重点培养农村失业青年来组织和管理文体教学,这一方面可以提升文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农村就业。[11]

四、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加强的动向

南非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不管是在量还是质都存在很大差距。据曼德拉基金会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全国的生师比平均为33∶1,而林波波和东开普省的生师比却高达39∶1,夸祖鲁—纳塔尔还要高,为41∶1。[12]

此外,在被调查的农村教师中,绝大多数毕业于质量比较差、层次比较低、目前已被关闭或合并的教育学院,有10%的教师只具备高中毕业证书、没接受过专门的教师教育,还有一些教师连高中毕业证书也没有。[13]南非农村既难吸引足够多,也难吸引足够好的教师,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破败不堪使很多教师望而却步。据曼德拉基金会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村学校中,只有45%有饮用水、43%有电源、71%有厕所。[14]其次,农村教师绝大多数不在任教的农村社区居住,住所往往距任教学校很远。据曼德拉基金会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农村教师中,东开普省有79%不在任教社区居住,林波波和夸祖鲁—纳塔尔的这一比例也分别高达63%和60%,而且这些教师的住所和学校的距离平均为36公里。[15]之所以造成上述现象,是因为依照现行的农村社区法律,这些外来教师没有在任教社区的居住权,也就得不到政府的住房津贴。农村教师普遍采用的办法,就是在大城市或距离任教学校最近的小城镇居住,长途跋涉于家校之间。另外,师范教育的机构转移和费用骤增导致注册师范教育的农村学生剧减。传统上,南非负责师范教育的机构是前文提及的教育学院,这种学院多位于农村地区,而且学院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多由省级教育部门先行垫付,学生就业后再逐年清还。2002~2005年,南非高校合并时,教育学院多数通过合并升格为大学,师范教育的费用也随之大幅提高。目前一名四年制师范生的学费高达8.4~12万兰特[16],学生虽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名额十分有限,这使得很多农村子女与师范教育无缘。上述状况表明,南非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只有通过采取多种途径才能加强。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5)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阶段演变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为了解决在研究性学习阶段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在“调查报告”教学流程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上,笔者对应用文的常用文种进行挑选整合,分成三个模块:求职模块、工作流程模块、专业需求模块,以贴合就业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精心打造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日常活动选取文种,实施“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6)

今年暑假前的校长述职,也有一些校长准备认真的,当时自己就明显的感觉到,如果说这样的述职对校长的考核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利用这样的述职来进行交流,让这些校长尤其是新担任校长职务工作的人在工作中相互学习启发,也是对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没有想到每年一度的暑期培训第一天,一改过去请专家报告的惯例,改为校长们的带述职性质的办学工作报告,每人二十分钟。分组报告分享之前,大会还下发了校长报告分组评议表,包括个人履行职责介绍、落实局重大工作情况、学校特色分析、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总体评价等五部分分为优良中无记名评议使用。

由于提前通知了各位一把手,昨天的分组校长报告,自己所参加的一组,的确收获多多。多数校长准备认真,大多数都非常重视,作出了ttp播放,图文并茂,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大多数都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时间掌握非常好。学校的办学特色的介绍与分析也很到位。

存在的通病也明显,即评议表没有及早下发给发言者,使得分组报告人没有完全按照会议要求分为四大部分来发言。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校工作与自己的作为如何有机联系起来,普遍缺少交代。这也是多年来普遍感到存在的问题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以为这不是一个文不对题的问题,二时如何认识个人与单位关系的问题,如何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奉献出自己作为校长应有的思路与智慧的问题。如何体现勤政的问题,引领的问题,检查的问题,激励表彰与惩戒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越来越模糊的表述,越容易模糊很多东西。

普通教师述职报告篇(7)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的规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5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2005年7月4日至8月30日对50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分所)进行了检查,13家事务所予以复查。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今年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本次检查工作由协会领导总体布置,监管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借鉴以往开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05年度的检查工作从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一)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注协检查工作布置会后,我们修订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计划,确定了2005年检查对象、范围、检查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召开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布置会,部署了今年业务质量检查工作。

举办了检查人员培训班,对40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的培训;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简化了小规模企业的检查工作底稿。

(二)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我会与财政局监督处不重复检查的原则,对50家事务所进行检查,其中2003年后新设立的45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2家、5年内未接受过协会自律性检查的事务所3家,同时对上年度被强制培训的13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复查。

检查范围:2005年1―4月出具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2004年度审计报告。被检查事务所共出具年度审计报告共2451份,检查组抽查226份(其中上市公司报告4份),抽查比例为9.2%。

为便于检查人员工作,同时不影响被检查事务所正常业务,与往年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实地检查和报送资料集中检查两种方式。

在抽取审计业务项目时,选择能全面反映事务所执业水平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项目,使抽取的检查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不同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的业务项目;选择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审计报告。

这次检查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接受检查的事务所非常重视与检查人员交流执业经验和体会,不少事务所把检查组与事务所的交换意见会,看作是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检查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讨论交流,达到了提高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目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对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检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询问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检查来进行。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事务所建立了一整套以项目承接、项目风险管理、各级业务人员的职责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核规定、内部控制评价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业务项目风险控制规程,在制度上为业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少数事务所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有的事务所未建立执业规程或审计手册,有的从形式上履行了三级复核程序,但未签署意见,对复核的程序和内容亦无记录,各级复核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致使三级复核流于形式。

被检查的新所和小所由于更多的关注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执行处于薄弱环节,项目质量控制依赖具体的执业人员。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由于人员组成的不同,使项目之间执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控制标准不统一。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与相关审计人员询问方式,未发现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恶意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

但我们发现事务所业务收费大多偏低,有的业务收费仅为标准收费的20-30%;注册会计师普遍未就新承接业务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受执业环境、执业队伍素质、不正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事务所自身存在重收益、轻质量的状况,尤其放开批所以来,部分事务所出现内部分化、业务流失的趋势,这种状况势必加剧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三、具体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责任问题

1、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重视不够。如收集的财务报告未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或没有单位的公章;将事务所的名称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页眉或页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报表附注未将主要报表项目内容予以列示;未披露财务报表的批准报出日期;管理当局声明书不签日期或签署日期与审计报告日期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

2、底稿中存档的审计报告没有严格执行签字并盖章制度。如注册会计师只盖章没有签字或只签字没有盖章;将不应作为审计报告附件的内容作为附件。如在报告正文有附送会计报表的情况。

3、新所和小所对业务约定书重视不够。没有业务约定书、约定书要素不完整或内容不恰当的情况,被审计企业未盖章,未明确出具报告日期或无签约日期或有效日期,签约日期晚于报告日期,不恰当限定年度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等。

法律意识不强是今年业务检查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认为,事务所审计业务如果涉及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导致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二)综合类项目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有的事务所未编制审计计划。或者具体审计计划固定化,没有根据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的需要。对审计程序表执行情况的说明一般不予重视,减少审计程序未经有关责任人批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审计计划中没有对企业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过程及依据,没有审计目标的描述,对以前年度审计的描述简单,没有费用预算,对重要的审计领域与科目的审计程序没有说明。

2、事务所普遍对期初余额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获取可以信赖的期初余额的有利证据,也没有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影响本期的大额结转项目没有进行追查,未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没有审计总结。未编制符合性测试记录、审计差异汇总表、试算平衡表。

4、符合性测试目的不明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与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体现不出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对符合性测试样本量确定的依据没有充分的说明。

5、未单独建立永久性档案,对首次接受委托项目的,收集长期档案资料不齐。

(三)实质性测试存在问题

1、对往来款项的函证情况普遍执行不到位。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的审计程序有的只有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缺少必要的账龄分析和函证程序;有的虽然发函但在回函很少的情况下,没有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如某事务所对某物资公司的审计,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为7225万元,占资产总额34.74%,未实施函证的审计程序,也未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

2、存货监盘程序普遍实施不到位。对实物资产的审计,一般只取得了客户提供的明细表或者盘点表,没有事务所的监盘或抽盘记录,有的虽然有盘点或抽盘记录,但没有将盘点日的数据倒扎至报告日进行核对,使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监盘或抽盘的实物资产,没有执行相关的替代程序;底稿中缺乏审计人员对大额资产产权的关注,如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发票、进口设备的报关文件、在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房屋与土地使用权证及其有关的抵押事项等。

如某事务所审计的某装饰工程存货金额为1234万元,占总资产38.77%。其中工程施工1230万元,注册会计师未按工程项目编制明细表,未关注工程进度情况,也未进行实物监盘的审计程序。

3、长期投资底稿未标明投资比例及核算方法。对于合同约定所占比例较大的投资,没有检查长期投资是否采用权益法核算,没有对当期损益的调整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应编制合并报表进行判断。

4、收入确认不符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某施工企业当期会计报表确认收入15.3亿元。注册会计师没有取得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依据,没有结合工程合同、工程进度等进行收入确认的判断,没有考虑收入确认方法队会计报表的影响。

5、被检查的多数事务所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工作底稿不充分问题。

6、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不恰当,不足以对审计结论形成有力的支持。审计人员大量地复印企业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盲目地搜集无效的审计证据,没有对证据的分析与职业判断轨迹与记录;有的出现审计证据不支持审计结论或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搜集审计证据不充分且目的性不强,凭证抽查比例过低,不能成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依据;部分审计项目,对于重要事项没有取得审计证据,检查人员无法进一步判断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如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30%,但主营业务成本只增长了20.41%,2004年度收入增长主要为销售给单一客户,销售额为2,389万元,其中应收账款为1,437万元,该销售无主营业务成本。该交易为临近资产负债日进行的重大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关注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销售规模、偿债能力等;审计人员未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认真检查,未关注其销售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未关注公司是否已实际发货,未查阅到交货手续,未取得相关验收合格的证明。

7、审计意见类型不恰当。

(1)部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不在正文中披露,而是采用审计事项说明方式叙述。

(2)审计报告中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正确。某公司是合并会计报表,该所审计的是其母公司会计报表,仅对母公司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非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在审计报告范围段中的表述是“我们审计了后附某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2004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无形中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替代审计报告意见,以此“规避”审计风险,造成审计意见不当。如某企业无形资产-专利2004年期初140万元,本年6月增加6000万元,期末无形资产余额6140万元,全年应摊销364万元而未摊销(受益期10年)。上述事项影响利润减少366万元(报表利润-85万元),仅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未在报告中披露,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不恰当。

(4)强调事项段所强调的事项不属于修订后《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的内容。如某公司根据与另一公司签订的协议,提取资产占用费324.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34.54%)计入“其他应付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此事项向B公司进行函证, B公司未予确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将此事项作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5)企业会计制度运用错误,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如某审计报告意见段中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采取的会计政策是《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审计底稿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中企业声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6)没有充分考虑重大事项不符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某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底稿记录长期借款函证与报表差额较大, 注册会计师没有进一步检查差异原因;某企业1995年成立,2004年未编制利润表而将损益项目在递延资产核算、没有合并持股56%的子公司, 2003年度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本年度仍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7)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保留、对企业已接受并进行了调整的事项报,仍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盲目回避审计责任。

(8)对资不抵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不够,审计程序不到位。某事务所对资产总额为7365.89万元,净资产为-4549.29万元的某饭店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未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只索取饭店的科目余额表,在工作底稿中填列报表数字,极少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便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对此次检查的处理意见

针对上述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审计过程中违规情节较严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行业惩戒:

(一)对两家事务所予以通报批评:北京泳泓胜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宏大兴会计师事务所

(二)对三家事务所予以限期整改:北京同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润诚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慧运会计师事务所

(三)对六家事务所予以谈话提醒:中诚恒平会计师事务所、中汉德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国信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联首会计师事务所、先峰荣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今日升会计师事务所。

对以上事务所因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签字注册会计师予以谈话提醒。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1、本着帮助教育与并罚并重的原则,我们对以上11家事务所发书面通知书,要求事务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从告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协会,我们将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落实。并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是否列入下一年的复查对象。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如对银行的函证,往往因银行不严格遵循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造成注册会计师不能很好履行对函证实施有效控制的程序。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函证收费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