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研究生年终总结

研究生年终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8 08:17:37

研究生年终总结

篇(1)

自10月份计算机技术研究生党支部成立以来,根据研究生党总支的工作要点和要求,为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堡垒作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党支部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支部简要概况

本支部有学生党员13名,负责学生支部的教师党员1名,其中,正式的学生党员10名,预备的学生党员3名。

二、工作方面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在每月的组织生活会中,大家积极主动的深入学习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认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此外,支部成员也在非党员的同学中宣传党的主张和思想,每一位党员都能做到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党建工作:根据《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实施细则》设立党支部,产生支部委员并对委员会成员进行分工。按照“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加强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在研究生各年级设立党小组,并确定一名党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由是党员的班长或团支书担任。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

此后在委员会的组织下,党支部开展了多项活动,如在10月底对2017年10月接受为积极分子的同志进行考察最终决定发展党员的人选。2017年11月按照相关规定举行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

此外在各个年级党小组内按月召开小组会议,由党小组组长带领组内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加强党员的组织意识,使得党员生活有序进行。

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党支部书记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其他委员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支委会内部和谐,分工明确,根据党总支的要求,支部事务井然有序。

三、支部工作的不足

篇(2)

【关键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需求,供给

一、产业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一)需求角度

由于个体的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当收入发生变化时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从需求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原因。Kongsamut etc.(2001)分析认为,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导致了经济中不同产品产量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农业份额下降,制造业份额不变,服务业份额上升。Mao and Yao( 2010) 指出,由于Kongsamut等在模型中假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等于1,从而没有解释制造业份额的变化,这不符合二战后很多国家制造业部门呈现出驼峰形变化这一基本事实。

国内方面,陈鑫燕(2009)定性地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中的投资需求,分析指出,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投资总量流向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的规模和比例不同,从而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从总需求角度出发,沈利生(2011)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扭曲的根源在于最终需求结构的扭曲,将三次产业结构与最终需求结构联系起来,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三次产业增加值与最终需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实证研究了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要提高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必须提高最终需求中消费需求的比重。

(二)供给角度

近年来,学者更多的是从供给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各个部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其中以技术差异为主。Francisco and Ngo(2011)通过构建基于索洛模型的两部门模型,研究了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下,劳动和资本的替代弹性差异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的资本劳动比上升时,资本会更多的流向替代弹性较大的部门,而劳动会更多的流向替代弹性更小的部门,因此,部门之间劳动和资本的替代弹性不同导致了劳动和资本配置的差异,最终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陈晓光(2005)在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些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三个模型,通过该模型陈(2005)论证了不同商品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差异构成了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农业比例趋于0,制造业比例也逐渐下降,服务业比例逐渐上升。

陈体标(2007)构建了一个多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生产技术角度解释产业结构变化。分析认为,由于中间产品之间具有替代性,且生产技术增长率不同,劳动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因此部门之间的产值份额产生差异,进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政策、政府、制度约束等方面来进行的。胡向婷、张璐(2005)认为,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化,而地方政府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地区间的贸易成本,促进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

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出发,俞晓晶(2013)以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对比分析了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结论表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导致我国1978――1992年和1992――2011年两个阶段产业结构发展的结构效应表现出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即1993年之前制度创新带来的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与1993年之后渐进改革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后者的结构效应弱于前者。

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王宏利(2009) 对财政支出总水平和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与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分别作了详细的分析,表明财政支出总水平与农业、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与农业、制造业、金融保险是负相关关系。

二、结论及展望

从以上文献综述可以看出:

首先,从供给角度来对产业结构变化进行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而从需求角度来看,大部分文献的研究变量为社会总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而鲜有考虑到政府的行为,即政府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事实上,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一直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郭庆旺,贾俊雪,2006)。

其次,现有文献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仅有少量文献将研究视角延伸到区域层面。而事实上,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对地方政府投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最后,现有文献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其数据多是采用三次产业增加值或是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然而事实上,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变迁应当包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干春晖等,2011)。而目前现有的文献均没有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深入到产业结构内部,因此,如何确定产业结构变化的测定指标,并据此来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是另一个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7(07)

[2]陈鑫燕.浅析产业结构变动中的投资约束[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1期

[3]李腊生,关敏芳.我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结构性优化[J].财经科学,2010(01)

[4]李青.浅析产业结构变动中的投资约束[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8期

[5]沈利生.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怎样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决议》;党史研究

一、通过《历史决议》起草的过程观其对党史研究的权威参照性

197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历时10年之久的“”也随之结束。十年内乱遗留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犹如一颗毒瘤,侵蚀着党的生命,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中国社会各界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第一种受“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思想上得不到解放,对拨乱反正和即将进行的改革开放存在极大的抵触情绪。另一种极端是想借正在进行的拨乱反正时机来夸大重要领导人的错误,尤其是所犯的错误,进而否定的历史地位、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了统一思想,《历史决议》的起草成为了时代的必然。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处,邓小平首先带领全党同志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展开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并提出要正确理解思想,同时指导了国庆30周年讲话,这些都为《历史决议》的起草提供了指南。

在决议起草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强调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指出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同时也客观地提出对同志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邓小平在参阅了《提纲(草稿)》后又召集起草小组的主要负责人、胡乔木、邓力群等进行谈话讨论,明确提出在叙述手法上应注意的c以及起草《历史决议》的三点“中心思想”。起草小组严格按照邓小平的指示起草文件,经过十八九次的审阅、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的《决议》在主题思想,结构、措辞以及一些历史事件的提法上都恰到好处。

在讨论决议起草时,党内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关于和思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所犯的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思想不能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应该同一并予以否定。有人认为对的评价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倡导共产主义的党的领导者,而后期则转变成了提倡和支持“左”倾的“左”倾主义者。也有人坚决捍卫的领导地位和思想的指导地位。针对党内的众说纷纭,邓小平指出,多提意见是好的,但是再次向邓力群、胡乔木强调在捍卫和思想上坚决不能让步。正确的评价和思想就是正确的认识党的历史,就是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肯定。同时还存在对建国前后历史回顾问题上的众多争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发挥出领导人应有的风范和睿智“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于1981年6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

《历史决议》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却不局限于那个时代。它集客观的历史内容和公正的历史评价于一体,展现着科学的党史研究方法,是至今党史研究的重要指南和航标。

二、《历史决议》为党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思想的指导地位

“”是由领导者错误领导和发动的,它的发动“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不仅没能达到所谓的扰乱敌人的目的,恰恰相反的是,使自己乱了手脚,国内的政治形势更加严峻、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对这一重大“左”倾错误负主要的责任。“但是,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萌芽和发展以及最终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完全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的沉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继承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它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在理论层面的具体表现。十年内乱的发动从根本上违背了思想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和它客观的本质。它“明显地脱离了……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思想完全区别开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他错误估计阶级形势,忽视客观条件,主观臆测党内存在“资本主义司令部”,使“”变成了“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最终在党的历史上画下了暗淡的一笔。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与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对和思想的评价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邓小平在强调这一点时说如果不写或写不好和思想,整个历史决议不如不做。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行动”是多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思想”则是历史形成的、经受住实践检验并持续发挥作用的客观真理。在党史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思想”和“行动”进行客观分析,坚持思想这一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这是党史研究最为核心的一条指导思想。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科学指导思想,全面、历史地看问题

任何历史事件的出现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促成其发展的客观条件。对历史的评判,如果单纯的只讲主观因素,或者客观因素的话,就达不到警示后人和教育后人的目的了。对于党史工作者而言,党史研究工作既是一项学术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而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评定则是历史留给党史工作人员的一道重要考题。要想提交一份高分的答卷,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要求,究其本缘,理其发展,定其本质。这是《历史决议》给后来党史研究者的重要建议。

在建国以前和建国初期的时间里,党史研究工作受“左”倾思想的束缚,曾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甚至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得在对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评价上不全面,不客观。在“”期间更为极端,例如把学术问题当做是政治问题来对待,将正常的讨论看成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历史决议》的起草始终坚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正确研究党史的表率。以“”为例,《历史决议》在对“”进行总结评价时,始终坚持主客观因素并提,指出,“对于‘’这一全局的、长期的‘左’倾严重错误,同志负有主要责任”,这一表述阐明了“”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同志的错误领导。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全面的分析问题。《历史决议》在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又分析了“”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层面、制度层面回答了这一问题。最终明确“‘’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组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的结束是中国社会一段历史时期的结束,同时也是全党、全军和权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历史决议》对党的历史的总结和评定是客观的,全面的,具有前瞻性。是党的历史的缩写,也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三、《历史决议》在对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晚年错误的评价上,涵盖了党史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起草《历史决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解决政治问题,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它是要作为政治文件的形式出现的,这就在形式上对《历史决议》做了一个基本的要求。就党本身而言,首先,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任何文件都必须充分保证和捍卫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党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而发展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出任何错误的,《历史决议》的内容既要说功绩,又要讲过失。尤其是在讲错误的时候,必须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现如今,我们在进行党史研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的政治要求,首先在意识形态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在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地位的前提下,分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出现的过失,全面研究原因并总结经验。在把握是同我们党和国家分不开的这一全局下,分析的晚年错误和犯错误的原因。

(二)宜粗不宜细

“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粗一点,概括一点,不要搞得太细”这是邓小复强调的一条原则。无论是决议的起草还是党史研究工作的进行,都是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育下一代的。所以,在研究党的过去时,要把重点放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功过是非上。使研究的结果既保证了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又有利于全党的团结。

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不必着急去给出结论,可以留给后人去解决,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进步,后人总会给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答案。

(三)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向前看,这是每个党史研究人员应常记于心的基本准则

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首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进行一项研究的意义。所谓“述过往以为来师”,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把研究的史学价值、现实价值和精神价值统一起来。史学价值就是要保C历史的真实性,在研究的著作成果中对历史做真实的呈现。现实价值是要看进行一项史学研究是否会对历史的继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精神价值则体现在史学研究的最终结果上以及作为史学研究人员自身的表率作用上。总之,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要更好地向前看,历史要向前发展,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当然也需要历史的前车之鉴。

篇(4)

1. 制度性资料。学校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有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等。但不论是哪方面的工作,我们都应有个规范,有个制度,科研工作就更不例外了。学校要搞科研,就应该制定出科研工作制度。这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科研评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组会议制度等等,还有科研室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学校科研领导小组机构及职能、课题组成员及职能等。这些就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制度性资料”。

2. 基础性资料。基础性资料也可以看作是课题的前期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开题会材料以及实验之初的背景材料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资料,就构成了课题的“基础性资料”。

3. 计划性资料。课题研究其实跟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是一样的,首先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有一个规划,那就是课题的实施方案,这是一个总的计划,所以把它归到计划性资料里。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段很长,我们可把这个时间分成几个阶段,一般来看,可按年度分,也可按学期分,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每个阶段之初都要写出阶段性的计划,使一学期或一年的工作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年末或期末写出阶段性总结。学期初拟定的科研工作计划、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等等,分装起来就变成了“计划性资料”的档案了。

4. 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主要体现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它是课题档案材料的核心部分,反映了研究的扎实程度、管理力度。

(1)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在研究初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掌握原始情况,日后进行对比。在研究中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认识问题。这些都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要整理档案的话,这本档案里就应包括样表、原始表、数据统计、分析及改进建议。

(2)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的记录。作为课题负责人应该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实验的相关培训,组织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等。每次组织活动都要有时间、地点、人员、主题、主持、会议纪要等基本情况记录。不管是培训还是会议,都要有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培训讲座材料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发设计适合本校的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如不能成本,至少成表、成册。而且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并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这样每个学期的研究过程也就一目了然了。

(3)阶段性总结展示会议等材料。在课题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不可少的要开展研讨或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这就涉及到活动的一些材料。如教学素材、各种竞赛活动资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观摩课、汇报课、教师的课堂设计、反思,学生竞赛等方面的资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课题负责人设计组织好各年级、各阶段的活动,并且每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要写出活动的方案,在方案中讲清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同时做好课题实验活动记录,活动后有总结,要写出此次活动的收获。这样一项活动就有了系统性。

5. 总结性资料:每学期或每年度的课题阶段性总结、实验教师阶段性总结、课题的中期报告、阶段成果报告等所有总结性的资料都属于这一类。

6. 效果性资料:效果性资料是体现课题研究效果的材料。如个案变化、群体变化资料、检测统计成绩、实验前测与后测对比资料、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荣誉证书统计等都属于这一类。

7. 成果性资料。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是取得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一个课题如果没有最终结果,那课题研究就没有完成。所以课题研究必须取得最终的成果。那么成果性的资料就包括:结题审批书、课题实验报告或叫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成果体系、课件集等。

档案中有了这些材料,不仅使文档丰富而有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使管理者对各个研究项目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把握,防止研究者将研究流于形式,为督促与检查提供了事实依据。

二、课题组成员个人研究档案材料的积累

为鼓励和培养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提倡各校,根据学校的研究课题,建立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档案。

1. 参与课题研究总的实施方案;

2.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 每学期的计划、总结;

4.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软件)、学生的作品、获奖证书等。

篇(5)

如何讲好年终总结大会闭幕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1今天上午的会议开的很圆满,也很成功,---总的总结报告,既对公司一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总结,也提出了公司第-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思路,描绘了公司美好的未来。-董事长的讲话站的高、看的远,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司的前景光明,更加坚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信心,是一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

会后,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的精神,在-董事长、---总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诚信做人,踏实干事”的经营理念,和“对社会负责,让员工富裕”的发展方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务实开拓,不断创新,共同为力大公司的美好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3年总结暨表彰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知识与人生温馨提示:“人生与成才”提供的文章均来自于网友投稿、原创、整理,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请勿做其他用途。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刻删除。真诚的希望您积极上传推荐原创文章,实现资源共享,让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2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由天水杜甫研究会和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陇南师专协办的“纪念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会,开得十分圆满和成功。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杜甫研究会向这次盛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同时,请允许我代表与会的全体代表,向支持这次大会召开的天水市各级领导、成县各级领导以及天水师院和陇南师专的各级领导和参加这次会议服务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志们所提供的周到的完满的服务表示最衷心感谢!

在会议中,与会的学者对杜甫的陇右诗作了深刻和全面的评价。对杜甫在公元759年弃官西走,来到秦州、同谷等地所作的117首诗歌所体现的丰富文化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做了细致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认为杜甫从此脱下了官服、走进了逃难的难民队伍中,真正开始了他接近下层黎民百姓、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漂泊流离的生活,并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后人民在战乱之中的悲苦生活,在身份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一个朝廷命官变成了一个逃难的难民。

在思想上更加直面现实,更加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命运,从一个普通难民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将忧国忧民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思想层次,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飞跃。在诗歌艺术探索方面,他做了更深更广的艺术探索,由以前以做古体诗五古和七古体裁为主,转向了对近体诗五律、七律及排律为主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歌艺术水平做了极大的提高。他的五律和七律等近体诗是最能代表唐诗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此,中国诗歌史进入了以近体诗创作为主的诗歌时代,而杜甫的诗歌为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样板。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唐诗达到了音乐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是唐诗由少年时代走向成年时代的成熟标志,最能显示出唐诗的艺术特色。而陇右诗(大多是律诗)正是体现了杜甫诗歌开始全面提高唐诗艺术的.一个关键时期,最值得关注和研究。

此次会议外地学者与当地学者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受益匪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陇右的学者们,对杜甫的陇右诗的深刻研究及他们对杜甫的衷心热爱。他们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填补了杜诗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充分地展示他们雄厚的学术实力,对杜甫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致意和祝贺!

杜甫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文化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上的食粮。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中国人民度过了历史上一道道激流险滩,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历史上哺育了一代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着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他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的资源,他对诗歌艺术创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及其优秀的诗篇,为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和文学艺术提高文化水平,起着巨大的作用,总之杜甫的诗歌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挖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女士先生老师同学们!我们这次研讨会和纪念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把杜甫研究作为一次文化事业来做,并将研究和普及结合起来,将杜甫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坚定地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发扬光大杜甫的文化精神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此献上小诗一首(先朗诵一遍,再吟诵一遍):

应邀乘机赴陇参加天水纪念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研讨会

纵飞直上白云天,下视秦州重叠山。

鸟鼠山间馀鸟道,鱼龙川畔少渔烟。

少陵圣迹千年在,大雅歌诗万古传。

今日我来赴佳会,共研杜老陇秦篇。

最后,我宣布,大会胜利闭幕!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3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第六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历时4天,在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预防医学会的领导、支持与关怀下,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协同支持下,按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全部会议议程,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今天即将胜利闭幕。我受第四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共有425名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海南、江西、西藏无代表参加)。既有全国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代表,又有来自国内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单位的代表。既有在我国开创本专业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又有年富力强的年轻一代学者与领导。大家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叙友情,交流经验,是本世纪末很难得的一次大聚会。

在本次会议上,共收到论文746篇,分别以大会专题报告、分会场发言、专题讨论与论文摘要汇编等形式进行了交流。其中大会发言17篇,分会场发言100篇,并对尘肺-线诊断、人类工效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卫生管理以及生物监测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会上发言者准备认真,聆听者专心,讨论活跃热烈,体现了学术上的民主作风与虚心求实的精神。

会议中经反复酝酿,由评审组认真审议,选出中青年优秀论文13篇。它从一个方面代表了近年来本专业中,中青年职业卫生工作者的成长与成就,说明了本专业中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也展示了我们专业的希望与未来。

在本次学术会议的整个过程中,会场内外,我们感觉到有两方面情况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即学术水平方面和会议气氛方面。

一、学术水平在近年来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从管理科学方面看,有大量论文总结了近年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管理经验,并深入探讨了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如何去适应这一新形势。在目前形势下,职业卫生工作者如何去改变观念,扩大视野,改革管理体制,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与业务范围。如何去争取新的服务对象。这已成为比较集中的研究课题。此外,在目前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专业工作依然按以往的工作模式,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从另一角度看,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方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也会有许多新的机遇。在我们的学术与服务领域中,有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在本次会议论文中也充分反映出这方面情况,例如:

我国大量的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问题。

涉外企业的卫生服务与管理问题。如广东省报道:涉外企业自90年代后,有机溶剂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单是二氯乙烷、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中毒死亡人数已达28人,并有批量人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周围神经病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震惊。

劳动卫生中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持续紧张、强迫体位、视觉疲劳、空调环境、视屏作业等。

以上诸多新问题,不单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社会影响巨大。因此,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专业工作的契机,去加以研究解决。

其次,从本专业的其它各研究方向方面看,在本次会议上涌现出大量的颇有水平的论文、成果,在许多方面反映了90年代的科技水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代表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已广泛用于本学科研究。如癌基因、抑癌基因、遗传毒理,生物标志物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应用,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新层次,获得与会者的普遍赞扬。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Internet应用等,也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交流。以上方面确使与会者感到新颖,感到科技时代的压力,形势逼人,作为科技工作者,应急起直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4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同时也送给在坐的每一位为公司的发展辛勤付出的越海人!

时间是公平的,从不以人们的好不断改进而改变。令人难忘的---1年正在渐行渐远,令人期待的---2正向我们坚定地走来。感谢各位同事---1年的共同努力,---2年,我们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将在越海的舞台上心情展示自己,为越海新的里程碑加油!

好,今天的总结暨表彰大会到些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与。请各位稍做休息,10分钟后,由今晚的联欢晚会主持人昊凯梅小姐、易正茂先生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狂欢世界,领略越海人另一番风采!

谢谢大家~!

关于年终总结闭幕词范文5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上优秀员工,是我们五云公司的明星和代表,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由于名额的限制,还有许多在不同的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无名英雄没有在此一一受到表彰。

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公司会永远记住你们!

今天的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会场气氛热烈高涨,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也是一个把压力变成动力的大会。这次大会让我们看到了--年的成绩和不足,也看到了2----年新的曙光和希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2----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全体人员团结在以闻总为核心的周围,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们的公司一定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绚丽的新篇章!

让我们热情洋溢、浓墨重彩,描绘五云更新更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为五云的明天一起加油、加油、再加油吧!!

篇(6)

关键词:老年护理;硕士教育;专业学位;实践模式

我国于2000年成为老年型国家,社会对高层次、高质量的老年专科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可培养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有影响力的老年护理专科人才。其培养模式以临床实践为主,辅以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但目前的临床实践多实行统一轮转,缺乏专业特点,难以满足老年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2]。依据国家要求,课题组根据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结合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采用Delphi法对我国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指标进行了2轮函询,构建了以能力本位的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6项一级指标、45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3]。经过2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年护理专业性人才培养奠定了一定基础,为我国完善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业安排

研究生均为统招全日制,学制3年。学业安排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方向”的原则。前期趋同指所有研究生第一学期均在校完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如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文献检索、医学科研方法、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等,并取得规定学分。后期分方向指第二至第六学期,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相应护理专科实践和护理科研训练。目前共有4名老年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此模式进行实践。

2实践模式管理

最终通过完成64个三级指标进行临床实践模式管理。

2.1实践目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理论指导实践、研究临床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这一培养目标定位下,结合老年护理方向特点,制定了如下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老年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老年病防治、老年保健康复、老年心理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如治疗护理、生活照顾、康复技能、镇痛技能等;具备临床思维的能力,能发现并分析解决老年问题;具有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如口头表达,护理文书书写等;在老年领域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如科研设计及实施、成果推广、循证护理等;具备进行教育的能力,具备如临床带教、护理查房、健康教育等;具备医院及老年机构管理的能力;与其他老年护理相关人员合作的能力;能为自身制定专业发展的能力,如职业规划、自主学习等。

2.2实践基地与时间

为体现老年护理专业特点,重点在老年病多发的科室及老年人聚集的相关机构进行实践。总时间为22~28个月,具体安排见表1。

2.3实践内容及形式

实践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护理工作,如老年护理基本操作与技能、老年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保健与康复、营养与膳食管理、家庭访视与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行政工作,如病区管理、运行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此外还有护理门诊、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讲座、病例讨论、循证读书报告会、临床带教等内容。

2.4导师

学生培养过程中,成立指导小组,其成员包括,双导师及实践指导老师。双导师为学院导师和临床导师,均为在老年护理方面有影响力,副高及以上职称。2.4.1实践指导老师选取依据各实践基地不同情况,实践指导老师选取方式亦不同。医院实践导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社区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护士以及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社区医生;老年机构及临终关怀机构实践导师要求: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带教经历的护士。2.4.2指导小组职责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对研究生全面负责,包括政治思想、临床工作能力、临床带教及管理、科研各环节的质量。实践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指导。

2.5实践过程

2.5.1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导师小组及研究生通过座谈会,根据实践要求、研究生特点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集中完成在机动时间6个月。2.5.2指导方法整个实践过程中,采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方法。临床指导形式为分管床位制,要求每个轮转科室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整个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指导方法主要为讨论法、讲授法。此外,要求研究生组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参加科室学术活动、医疗查房等。在社区医疗机构实践时,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社区健康教育等形式进行实践。

2.6考核

2.6.1临床实践考核实行“出科考核与结业考核并重”,即每结束一个科室,均要根据培养标准和实践考核标准对其综合素质和轮转科室的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考核。结业考核于第六学期进行,考核思想品德素质、临床实践能力。其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包括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2.6.2科研要求实践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科研思路与方法,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或循证方式设计解决方案,提出对策;类型为含文献综述的病例分析报告或结合临床实践的调研报告。

3对该模式的评价

研究生临床实践结束后,将评价表发放给实践机构、临床实践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三类人群,主要采取开放式问题收集对该模式的评价,包括该模式特点,能否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临床实践结束后学生存在的不足。

3.1研究生评价

研究生认为该模式最大特点,增加了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特别针对社区、老年养老公寓、老年临终关怀安康医院,服务的老年人群包括正常老年人护理、慢性病老人护理、临终关怀护理,体现老年护理特色,实践时间安排合理,对提高其临床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分管床位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研究生反映在社区医疗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实践时,由于我国社区医疗发展缓慢,尚未形成一定模式,老年护理的专业性还没有体现出来,真正开展老年社区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建议这两个地方的实践时间可相应缩减。

3.2实践机构评价

实践机构认为该模式总体能体现老年专业特点,满足老年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感觉研究生对各种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护理手段不够,特别是社区护理场所应增加老年养生、老年慢性病中医护理手段,如按摩、食疗、艾灸等。这些手段对老年病人的居家护理更容易开展。希望在临床实践强化之前把老年专业理论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增加老年人心理护理理论知识,强化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

3.3导师评价

指导老师认为在增加老年护理实践场所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科研临床实践的需要,同时还结合学生兴趣安排实践场所,总体对研究生水平的提高有了实践的保证。但学生普遍缺乏总体职业规划,所以对机动实践安排还没有合理的选择,主要考虑了科研的需要。通过临床实践后,学生病历答辩、病历资料评价考核明显得到提高,老年专业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病历答辩的方式对导师的要求也高,有助于教学相长。

4讨论

4.1转变观念,把老年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

有研究显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满足其实习需求,实践收获与护士长的重视程度相关[4]。为避免学生过度注重外界因素,在实践前与学生讲明情况: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老师,学历不是很高,不一定达到其理想的指导状态。因此在实践时,要培养研究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安排中可以针对中医养生、中医护理实践增加一对一跟师学习。4.2加强监管实践过程中,实行两周向校内导师汇报,一个月向实践科室指导老师汇报,一学期向导师小组汇报的形式,内容包括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国内外的做法等。研究生表示该方法对科研题目的选择及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3加强师资培养

虽然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质量,但临床实践指导老师普遍存在: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欠佳、科研能力匮乏等问题。因此在师资方面,应组织专门机构定期对临床实践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要求其为双师型教师。此外还需加强国内外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策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熟,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4.4进一步完善实践模式

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较少,如缺乏老年护理理论与实践、老年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传统体育保健与中医等,尚不能凸显研究方向特色,因此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课程设置。对于研究生反映的实践时间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整,一是把医院临终关怀1个月调整为艾灸科室临终关怀和艾灸科室各0.5个月,二是把社区门诊和家庭护理各缩短1个月,增加营养食疗搭配、制作2个月。目前尚无专门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内外做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处于初始阶段,课题组针对老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模式进行了尝试,由于实践模式应用范围较小,还需要增加实践范围,调整和完善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10]15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马玉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0):2200-2202.

[3]张璐,孙建萍,宋丹,等.运用Delphi法构建老年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4(11):269-272.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课程标准

    一、引言

    新高中英语课程在结构上采用“领域—学科—模块”的形式,以“模块”为课程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连续式的而是间歇式的。因此,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即“教学—期中考—教学—期末考—教学—学年考—教学—毕业考”已不再适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新的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分层式的结构。第一层是基于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该课程模块的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第二层是学生毕业成绩的水平评价,这是对三年来学生所学的知识(包括必修和选修)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这两个层次的评价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均属于终结性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当前测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终结性评价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研究的内容只能针对高中英语五个必修模块进行,并不涉及选修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二、研究背景

    高中新课程学业评价研究始于2003年,笔者参与了这项研究。其标志性成果为2005年6月高凌飚主编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对高中学业评价的背景和理念、改革的总体构想、模块测验的组织与实施做了一系列的论述;中篇以学科为基础落实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提出了部分学科的评价策略和方案,其中包括高中英语学业评价框架的构建;下篇收集了一些实验学校的评价案例,其中包括高中英语模块学业评价案例。[1]但是,目前还存在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的问题。本项研究旨在探索这一问题。

    三、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体系的有机组成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也是对课改实验进行验收总结的重要途径。终结性评价测试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评价测试,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学生及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

    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但并不等于不重视终结性评价。纵观我国高中英语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终结性评价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更具有导向性,终结性评价能否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在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同时,重视并加强对终结性评价的研究。我们应该运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研究终结性模块测验的定位、命题原则、试卷结构与题型、测试结果的解释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和特点

    教育部于2003年4月制订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的课程标准主要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即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2]这五个基本理念体现出新课标的几个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中以教为主的原则,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倡导发现式学习和培养能力;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摈弃了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了综合性评价体系,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趋于合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教材多样化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实现了从语言知识教学向语言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因此,新课标在总体上特别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受教育者获得语言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发挥语言教育在智力和情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与课程标准的适切性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必修模块终结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方法,也是对必修模块知识的整合以及课改实验进行验收总结的重要方面。终结性评价测试如何操作,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积极应对评价测试改革,成为高中英语教师、学生及教研部门所关注的问题。笔者经研究发现目前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新课标的概括性太强,操作性不足,在教学和测试中较难有针对性地执行。例如,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第3点是:“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这个要求过于笼统,在教学和测试中是难以操作的。

    第二,课标中有些知识点是大跨度的,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发挥,但对于考试来说则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例如,课标中语言知识(七级)目标中,对语法的要求第3点是:“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这里“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具体指哪些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