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6 18:32:38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1)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每题1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各门具体科学则是关于自然界或社会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C.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各门具体科学则没有这种区分

D.哲学的真理是绝对的,各门具体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3.“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在哲学上属于()。

A.辩证的唯物主义B.唯物的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4.在第二次飞跃中必须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

A.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群众

B.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D.经过思考作用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5.从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来看,()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A.必须发展生产力

B.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C.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D.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6.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全局的战略重点,是()。

A.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能源和交通发展

B.教育和科学

C.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世界经济接轨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7.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构想首次被写入党的正式文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9.我国民法是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特殊主体B.一般主体

C.平等主体D.财产主体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0.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继承人的()有代位继承的权利。

A.父母B.配偶

C.子女D.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1.如果数罪中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则采取()原则,只执行其中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A.从重B.从轻

C.限制加重D.吸收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2.对于预备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

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C.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3.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

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C.针对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D.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出来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5.我国承担高、中级国家公务员培训任务的新型机构是()。

A.北京行政学院B.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

C.中央党校D.国家行政学院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16.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行政首长进行决策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

A.领导本级政府工作

B.召集和主持本级政府的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C.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D.同工作部门首长负责制以及工作责任制相结合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7.在政府权责结构系统中,上下级政府主管同类业务的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A.领导关系B.垂直领导关系

C.指导关系D.协作关系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18.撰写规范性文字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A.说明B.议论和说明

C.叙述D.描写

正确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

19.我国对作品实行()原则,作者在作品完成时即取得著作权,受法律保护。

A.实际履行B.协作履行

C.先申请D.自动保护

正确答案是:D您的答案是:

20.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

A.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

B.明令撤销的公文

C.秘密公文

D.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讲话稿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21.关于报告,说法错误的是:()。

A.报告可以分为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和答复询问的报告

B.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为各机关普遍经常使用

C.报告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例如撰写总结报告

D.报告与请求不能结合使用,在报告中不得夹带请求事项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2.简报不具有以下哪一特点:()。

A.连续性,大部分简报需连续分期印发

B.明确的针对性

C.简明,简报,贵在“简”

D.快速,有强烈的时间性

正确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

23.始终做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立党为公B.执政为民

C.“三个代表”D.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4.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

A.根本性因素B.重要性因素

C.决定性因素D.理论基础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5.2014年6月6日,法国在西部沿海小城阿罗芒什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周年。

A.50B.55C.60D.65

正确答案是:C您的答案是:

26.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参加的朝鲜半岛核问题第()轮六方会谈于2014年6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文件,发表了和谈启动以来的第二份《主席声明》。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2)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7分)

1.

2014年7月,某乡人民政府为解决乡机关干部及附近群众饮用水的困难,作出了《关于筹集资金安装自来水管道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乡政府所在地的每个企事业单位交纳500元,所有工作人员每人交纳50元,乡政府所在地的甲、乙两村每户交纳40元,作为安装自来水管道的建设基地。甲村个体工商户张某到浙江温州做生意,不知乡政府的集资决定。同年8月15日,张某返回家乡。第二天,乡政府派人送去一份限期在10日交纳40元集资款的书面通知书。张不愿交纳,乡政府说愿意交要交,不愿意交也得交,谁敢违抗乡政府的决定,就将处以罚款。张不服,认为这是违法要求履行义务,于同年9月15日向县人民法院,请求法院撤销乡政府让他交40元集资款的决定。

问:①乡政府的集资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还是抽象行政行为?

②法院是否应当受理?

正确答案是:

1.

①乡政府的集资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依据其适用范围可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两大类。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行政规范的行为,它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具有普遍拘束力,是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而不是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件作出的;其二,具有往后连续使用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所作的特定处理,其特点在于:其一,它仅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有效,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其二,它只对所针对的事件有拘束力,对以后发生的同类事件并没有效力。某乡人民政府关于集资安装自来水管的决定,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针对乡政府驻地的单位、工作人员及甲、乙两村村民,尽管人数多达数千人,但对象是特定的,也就是说只对上述人有约束力,对其他人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二,该决定只对上述人一次有效,对以后类似事件无效力,因而不能反复适用。可见,乡政府的集资决定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抽象行政行为。

②既然乡政府的集资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凡是因该决定需要交纳集资款的人,均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张某是受乡政府集资决定约束的村民,有权向法院。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而提起的诉讼。乡政府集资安装自来水管虽然是为了公益事业,但它为公民设定了义务。张某认为违法要求履行义务而向法院,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

另外,乡政府根据集资安装自来水管的决定,向张某发出了限其十日内交纳40元集资款的通知,该通知是乡政府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为张某设定了义务,因而张某有权提讼。故此,法院应当受理张某的。

您的答案是:

本题总分为7分,请为自己评分:请评分00.511.522.533.544.555.566.57

2.韩某,19岁。出于好奇心,玩弄小口径步枪。当他见距离100米处有两个小孩在边走边玩时,便想起电影中枪弹打泥土时,把泥土打飞起来的镜头,于是想吓唬他们一下,看他们有什么感觉和反应。韩即用枪瞄准他们两人中间的空隙击发,当场击中走在后面的小孩的心脏,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在本案中,韩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杀人?并指出是哪种故意或过失?

正确答案是:

2.

韩某的行为是过失杀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理由是:①韩某同被害人素不相识,无冤无仇,并不希望或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且对于死亡结果是没有预见的。②结合本案情况分析,韩某用枪瞄准距离100米处两个小孩中间射击,应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是可能击中小孩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具有过失。

您的答案是:

本题总分为7分,请为自己评分:请评分00.511.522.533.544.555.566.57

四、论述题(10分)

如何理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函?现阶段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正确答案是:

答:同志“七一”讲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关于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文化功能和作用的理论。

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总体功能和作用。

(2)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这个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教化功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能够通过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社会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功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还具有改造落后文化、批判和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其借以滋生的土壤的功能和作用。

凡于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具有如此巨大的功能和作用,所以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您的答案是:

本题总分为10分,请为自己评分:请评分00.511.522.533.544.555.566.577.5

88.599.510

五、公文改错(8分)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

全体市民:

据反映得知,近日来本市部分地区有一种令人人心惶惶的传说,称原流行于某国的恶性传染病××热已传入本市,并已造成十几个人死亡。经本市防疫部门证实,这是完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本市至今从未发生过一起××热的病例。经核查证已查明,这一消息源于本市“晨报”二零零四年4月1日的一则“愚人节特快报道”。“本报”这种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文化极不严肃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已给全市人民的稳定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本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待纪律处分的处理。有关单位应汲取这一教训,采取措施以予杜绝。特此通报。

××市人民政府启

二零零四年五月六日

正确答案是:

①标题缺问题;

②不应直接主送市民;

③“传说”一词欠妥;

④文中日期混用;

⑤“本报”一词错用;

⑥发文机关前后矛盾;

⑦作者后的“启”字错用

⑧“以予”顺序颠倒。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试题库 无纸化考试 教考分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37-02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第6版―2011年版)》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针对新生必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考试环节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评价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来讲,采取何种考核方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更为重要。传统的笔试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操作的能力基本考察不到,无法体现学生真正的能力水平与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目前均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我校从2012年开始采用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下面以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及使用情况为例,对无纸化考试在课程考核、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考分离等方面的优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情况

我校是一所以文科专业为主、兼有理科、工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具体实施时先按照生源地将学生划分为区内、区外2个层次,然后再按照各层次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水平进一步划分为初级层与中级层。教学目标与要求按区内、区外划分,授课学时中级层安排为45学时,初级层安排为60学时。作为公共课,普遍存在学生多、课时少、教师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寻找一种客观高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早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校早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以传统的笔试为主,从考试情况来看,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1)考题覆盖知识点范围不够宽广,考察范围固定,不够灵活;(2)以“死”知识考察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3)未实现教考分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个别老师或多或少的给学生缩小考察范围的情况;(4)监考过程不宜把控,学生作弊较多,存在雷同卷;(5)学生数较多、考试规模较大,印刷试卷、考试管理人力等财力成本较高;(6)阅卷量大、阅卷老师多,判分很难做到统一尺度。

三、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建设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经过多方考察,购买了上机测评系统,从2012级开始采用了无纸化上机考核方式。由于我校生源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采用原有测评系统中的试题,由我校公共计算机教研室按照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无纸化试题库建设,制定出题方案及出题的具体要求。在建设试题库前由公共计算机教研室讨论根据教学大纲划分课程所需考核的单个知识点,再按照“教学目标”、“章节内容”、“能力要求”、“难度系数”等方面设计出题。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分为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所以题型设置分为单选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单选题主要考核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操作题主要包括打字、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Email六个部分操作的实践题。

四、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试题库应用情况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从2012年投入使用至今,实现了抽题、考试到阅卷的标准化、自动化操作。从实施结果来看,能够很好的反映教学效果情况,考察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

1.实现了试题出题的标准化、规范化,评分标准的统一化、科学化,节约了出题时间,提高了出题的效率和试卷质量。试题库在使用之前均经过多位老师审核,并统一制定了难度系数,基本做到了抽题、出题的规范、标准化,以及评分标准的统一、科学化,维护了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

2.实现了教学效果检查的真实性,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真实掌握水平。采用试题库出卷以后,通过随机抽题、随机组卷,考试时考生作答的题都不一样,无法进行相互抄袭,降低了抄袭、夹带等问题所产生的影响。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以来,学生总体考分明显降低,不及格率升高,但是成绩正态分布较好,真正做到了客^、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际能力水平。

3.实现了教考分离,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由于是随机抽题、随机组卷,所以教师事先无法预知考试的题目,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认真按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试题库内容覆盖面较广,学生猜中题目的概率很低,学生再也不能像押宝那样在复习阶段临时抱佛脚背要点,必须自觉认真听好每一堂课,独立完成每一次操作作业,对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4.实现了高效节能,降低了考试成本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采用无纸化试题库考试,节约了纸质试卷印刷成本,减少了参与监考及考务工作教师的人数,考试组织实施难度和工作量大大降低。

五、结束语

试题库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随着学校的发展,随着信息的变化而随时更新、升级甚至换代,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最新需要,进而进一步发挥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使之良性循环。相信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试题库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探索出更多更新的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1]熊晓明.《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信息通信,2013(04).

[2]曹成志,宋长龙,浦文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无纸化考核体系题库建设探讨[J].科技视界,2013(06).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4)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 考核评价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08-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的操作也不再仅是计算机专业人员掌握的技能,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项常用技能,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成为了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与就业密切相关,是学生们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计算机公共课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为了让学生的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做出了很多教学改革措施,其中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我校为例对计算机公共课在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提出几点建议[1]。

1 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公共课重在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也应该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但是有的学校却仍和其他课程一样采用期末统一笔试的方式,没有体现出计算机公共课实用性的特点。

有的学校虽然开始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但是考试内容却和笔试内容相似,题型基本一样,考试题也大部分是从教材中选出来的,教师在试题的设计上过于偏向书本内容,缺乏灵活性,学生大多数还是以死记书本内容为主,没有真正的将体现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忽视了计算机公共课要对学生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2]。

还有的学校采用了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向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但是平时成绩往往仅占20%或30%,而且对于平时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很多仅是靠平时的出勤情况进行给分,没有真正达到改革计算机公共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目的。

2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计算机公共课除了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计算机公共课自身课程也各有特点,在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过程中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以我校为例,我校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包括计算机基础、VF、现代教育技术三门课程,因此我校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改革建议。

2.1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建议

计算机基础课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参加工作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3]。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建议在考核中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由30分调整到50分。平时成绩不仅要包括对学生出勤情况的考核,还要包括对学生课堂提问、上机实验等方面的考核,这部分考核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另外再根据学科的特点布置两个Word和Excel大作业,这部分考核能够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期末考试成绩也不以一次成绩来决定,采用阶段性分模块测试的考核评价模式,将Windows、Word、Excel分成几个大的模块,进行阶段性的测试,只有每一个模块都通过了才算是合格,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2 VF课程改革建议

VF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重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方法,通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事务,也能够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现在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要参加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VF就是其中的一项考试科目,所以在VF考核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到VF的实用性,还要兼顾二级考试内容,将考核评价模式与计算机二级考试模式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考核评价系统,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题库和模拟考试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供学生计算机二级考试的通过率。

2.3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为我校所有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它一直是师范生学习和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教学法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简单的掌握几门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真正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CAI课件的能力。根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中没有采用传统的笔试和上机操作形式,而是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综合大作业成绩两部分,以综合大作业为主要考核标准,将平时成绩作为全面考核的辅助标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成绩三部分,占总成绩的30%,其中日常出勤可以避免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的出现;课堂表现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由学生进行演示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成绩为每次上机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内容,这部分可以起到考核学生对软件基本操作的目的。综合大作业主要包括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三个大作业,因为这三款软件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并独立设计制作课件,在课件制作中不仅要体现软件操作能力,而且要求界面设计美观、实用,能够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意义。

3 结语

建立良好的计算机公共课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真正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是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计算机公共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今后我们也将继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好的发挥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军.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108-111.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5)

关键词: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公共课;分类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无纸化上机考试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迅速提高的形势下,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施,如何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如何对教学信息化进行有效建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1研究背景

自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高等学校各学科本科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其一,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以计算机基础为第一级教学内容,程序设计基础(包括数据库应用等)作为应用提高的第二级教学内容,实行一级必修、二级分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1]。其二,教材与教学研究也逐步深化,产生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教材,形成了多种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相应提高,但当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例如,各学校都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如果都按“一级必修,二级分类”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那么第一学期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到第二学期,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上VB或C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文经语言类等专业的学生上数据库应用类课程。

从我校多年按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情况来看,与计算机应用联系较密切专业(如机电、建筑、化工、电信、数理类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取得良好成果,但与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联系较少专业(如文、法、语言、艺设类等)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虽经努力,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从第一学期学学计算机基础就感到很大的压力,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从一开始就抱着放弃的念头,到了期末考试,每次都有一大批学生达不到考核要求。这就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达不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办学理念成为主流的态势下,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中采用了外延发展优先的教学模式[2]。专业课程开设门数较多,交叉学科、素质教育类课程门数增加较多,由于受课程学时数总量及学分数的限制,许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减再减,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受到一定冲击。因此,在面对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的情况下,怎样使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适应信息化进程,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它立足于实践,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我们改革的理念是:从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培养要求出发,构建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以适应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与应用能力,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为今后的就业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当前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网络,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作了较大改革,并收到了明显效果。

2.1实行“分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一应俱全。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差异,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精神,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我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我们按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教学。

我们采取的具体方法如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理工类、经管类、文法语言类三个专业类别分为大学计算机基础A、大学计算机基础B、大学计算机基础C,每个类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有不同侧重点。分类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以及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例如,理工类侧重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网页设计、程序设计基础、工具软件应用等内容;经管类侧重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操作与应用、Internet应用、数据库基础等内容。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同样按理工类、经管类和文法语言类,分为C语言程序设计、VFP数据库程序设计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与第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相衔接。

这一改革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完全与专业实际相结合,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例如,文法语言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由原来的VFP数据库程序设计改为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既能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更贴近,又减轻了文科学生学习枯燥程序设计课程的压力。其次,由于将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类课程合为一体,使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内容移到第一学期学习,不论是理工类或是经管类专业,第二学期都可以将更多的课时用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文法语言类专业学生可在第一学期Office操作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办公软件技术。

这一改革还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年上半年省计算机二级考试中,我校文法语言类专业2009级学生全部自愿报名参加“Office高级应用”二级考试,通过率超过70%,有的班级甚至达到90%,取得了我校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以来的最好成绩。

2.2实行多环节、立体化、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所以,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创建了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经近一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包括教学资源、教学互动、学习与辅导、等级考试和资料下载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网站。其中,“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文档(含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上机实验指导、教学案例等;“教学互动”包括网上答疑、师生网上交流、作业的布置、提交与批改等;“学习与辅导”包括学习方法介绍(各章学习要点、重点难点、典型题分析与解答)、练习与解题指导(练习题、综合题、模拟题及解题提示等);“等级考试”包括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等级考试相关信息、等级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等级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考试经验交流等;“资料下载”包括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相关数据及表格等资料的下载,以及课程教学相关内容的外部链接。

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的课程信息,如在课堂上没听懂,学生可在课后登录该网络平台,进一步查找并反复学习相关内容,也可通过交流板与教师网上交流;对作业和实验操作中不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学习与辅导”栏目中的相关内容将它消化;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提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参考资料”或“外部链接”去网上查阅相关知识,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所以,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的建成及应用,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互动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同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教学平台,并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网站也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区域和界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保持互动,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是对课堂教学的很好补充。

这一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信息化资源,又强化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3实行“互动”式理论教学方法和“案例”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潜能,并促进信息化进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我们针对核心内容和难点问题,首先组织教师设计相关题目,用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组成”这一内容时,向学生提出“组装一台个人电脑规划”的要求,要求学生列出各种器件的性能、参数、价格及用途、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在交互式的教学与讨论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内容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实验效果。我校的实验内容以自编的实验指导书为主,并以案例的形式提出,每个实验都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相联系,有具体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操作提示、实验总结等,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先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将获得展示实验结果的机会,既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又为其他学生作了示范,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除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外,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和计算机基础教学CAI系统上还有丰富的扩展和提高实验,供学生选做。

2.4实行“无纸化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程考试往往是教师授课、教师命题考试、教师阅卷,人为因素较多。而计算机公共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如果还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会因为试题难易程度不同和一些人为因素,使评分不够客观和科学。其次,计算机公共课还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单凭理论考试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从200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大学计算机基础、VFP数据库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这三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结合当前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了全新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研制了切实可行的三门基础课程的上机考试系统,保证了上机考试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全面的上机考试题库,考试题型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并突出对实际操作的检测,考核知识点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设定或调整,考核点涵盖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逐步与省计算机二级考试相接轨。

3) 制作了严密、灵活的评分系统,保证考试成绩严肃、公正、公平、正确。

4) 创建了各门课程与考试题库相对应的模拟考试题库,供学生考前复习和练习。

考试系统还具有开放式的试题库导入和更新功

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随时方便地更新或扩充试题库的内容。考试还不受考生人数限制,只要服务器和计算机能满足要求,几千人可以同场考试。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通过随机抽题(也可事先设置为分组随机抽题)产生试卷,可实现同一场相邻两人或前后场之间题目互不相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采用适应了信息化进程,更加速了教学信息化进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使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达到了对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考核的目的,使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

3结语

信息化进程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好对学生和教师有用的教学资源等问题,是今后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3]。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尽我们的力量,作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致琢.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J]. 学术问题研究,2006(12):44-49.

[2] 李勇帆. 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2):68-70.

[3] 丁照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料建设[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3):81-83.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Elementary Curriculum in Information Process

YE Peisong, CHEN Baom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China)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6)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的谢小庆就曾是出题人之一,也是把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引入公务员考试的民间第一人,按照他的说法,考试往往只有“汰劣”功能,并不具备“择优”功能,行测便是履行这一职能的最好手段。

到底怎样才能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呢?谢小庆坦言,这真是一门学问。

试题出炉

起初和他一起参与命题的是几位大学同学。但熟归熟。命题的流程还是要完整地走过。以行测为例,要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这几个步骤,才能拼出两套完整的试题。谢小庆组织出题时,首先会找几十位信得过的老师征题。在征题的同时与出题人签署一份保密协议。征题结束后,需要对大量的题目进行初筛。通过筛选的题目会送到专家组开会讨论。“争议太大的题目会被搁置。有时候我认为这道题不容易,而另一些人认为这道题太容易。我选的题被否是常有的事。”谢小庆说,如果一个题所有人都答对或者全都答错,那就没有区分度。考完试出题组马上就能统计出答对率,这是最基本统计,每年都会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复杂的统计。

当然,会审结束后,最后的定稿还是考试录用司的负责人。为了避嫌,不到考试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非分管的领导都不会接触试题,分管的部领导会对题目进行审查。最后的拍板主要是考试录用司的领导。

变与不变

十几年过去了,公务员试题的出题人几番更迭,命题团队日益扩大。例如,行测的命题组成员已从最初的四人扩大到几十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也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从1994年到2000年,6年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不过3万人。从2009年起,每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都超过了100万。今年通过资格审核的有152万人,真正参与考试的人数在100万左右。谢小庆说,招考的岗位越来越多,考生数量日益增加,为了从数以百万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公务员,考试也一直在改革。

1988年人事部考试录用司成立后,希望把考试引入公务员的录用。1989年,公务员考试开始在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分单位举行。那时叫做“中央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考试”,主要针对个别部、委、办、局,不是全国统一考试。

1993年起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试也从1994年正式开始。谢小庆回忆,当时的公务员考试行测和公共基础各占50%。通过公务员考试招人的部委也逐渐由30个扩大到100多个,而许多部委在录取公务员时希望招到真正有能力的人,就在录取时去掉了公共基础知识的成绩,仅凭行测和面试成绩决定录用。由于自下而上的不认可,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0年开始,申论被纳入考试范围。2002年,国考取消了公共基础知识。如今全国的公务员考试中,只有江苏省还保留着公共基础知识这一科目。

但是改革起来并不容易。任何一个改革,都涉及到方方面面。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可改的也需要相关领导拿出魄力。“改革只能靠‘蚕食’和‘蠕动’,没法大刀阔斧。”提起公务员考试的两次重大改革。他深感不易。

需要什么样的人?

几位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玩笑说。行测之所以考这么多庞杂又专业的知识,是为了把会聊天的人选出来,因为刚工作的公务员没有太多正事要做,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和各种人聊到一起去。

针对这一说法,谢小庆说:“作为行测和申论这两个考试来讲,出题思路都是相当稳定的,十几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考的是做公务员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言语的理解和表达、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等。这一点一直没有变。我们考的是变化之中相对不变的、比较稳定的那部分。我们考的不是智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是能力中影响到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那部分能力。我们的思路就是考能力,对记忆力要求较低。”但是,用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是考试的根本局限。由于这种局限,考试往往只有“汰劣”功能,并不具备“择优”功能。“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谢小庆说,“拿申论来说,很多考生的水平比阅卷老师都高,如果他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看不懂,他就被淘汰了。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很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我们要增加客观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客观题可以杜绝阅卷的主观因素。机器阅卷成本低,但主观题更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我个人认为,面试就比笔试的选拔性更好,但可能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笔试环节基本是公平的,你笔试不上线,谁也帮不了忙。在笔试的评分中,没有什么操作空间。我指的是中央这块儿,地方上我不敢说。”谢小庆这样说。

不过,如果没有公务员考试,可能是另一种情况。谢小庆认为,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在2010年录用的新公务员中,干部子弟所占比例可能就不会是7%,而可能是20%、30%,甚至更高。

公共基础考试真题篇(7)

【关键词】高考 政治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17-02

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梳理知识,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拔高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对基础知识忽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师生的一个瓶颈。本文就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第一轮复习四步法提出以下建议,供高三师生参考。

一 建构体系

新课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要求全面理解与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门课知识,才能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复习时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建构体系,笔者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理清教材主干脉络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时,让学生知道经济的一条主线是“发展生产力”,教材主要是按“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个环节来讲的;在教学“政治生活”时,政治的主线是“政治文明”,教材按“公民――国家――政府――党――国际社会”依次阐述;“文化生活”的主线是“精神文明”,主要讲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创新――民族精神――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哲学的主线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又如讲“认识论”时让学生记住六个字:实践、认识、真理;讲“国际社会”时记住十六字:国家利益、和平发展、国际竞争、对外政策等。

2.以关键词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例如:“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又如“科技”这一关键词,相关内容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社会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自主创新等;延伸到文化生活中的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等知识;再联系政治生活中的政府职能、“三个代表”、民族繁荣、综合国力等知识;还要联系哲学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的观点、追求真理等知识。

二 击破考点

第一轮复习,大量的时间是梳理知识点,笔者的做法是按照考试大纲上的考点,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1.读教材

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九月份用两个周的时间,一字不漏地通读四本教材,这一遍主要是读懂教材,心不能急,不能图快,要结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仔细研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弄懂。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若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挤时间,必须把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再把课本读“薄”。首先认真记教材的目录,主干知识由大到小记忆,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复习,把书读“薄”就是要抓主放次。如学习“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时,只需记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可。

2.记笔记

高三复习时间很紧,记忆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按考点顺序认真整理笔记是个好办法,每一个考点,都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例如:考点“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价值和供求,为什么?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值变动必然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则物以稀为贵,形成卖方市场,导致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货多不值钱,形成买方市场,导致价格下跌。怎么办?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改善供求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力避哄抬物价等。笔记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时留出空白,在复习过程中不断补充、订正。

三 理解难点

高三学生复习时总感觉提升不大,主要原因是对难点理解不到位。如政治常识中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混淆不清。公共服务是组织经济建设职能过程中的手段和措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如很多学生不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政策等。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生对难点知识真正理解了,才会运用知识点分析材料,教师在遇到难点知识时,不能轻描淡写,要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要查阅资料,分析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暴露学生思维误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易混概念,找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

四 科学训练

适度科学的训练是高中政治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的环节,考点试题化是巩固考点知识,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怎样训练较为科学,我的做法是:一考点一练,一课一测,一单元专项训练,一本书综合训练。训练采用当堂训练、限时训练;选择题就做两件事:排除错误答案,排除无关选项;主观题先审设问,带着问题读材料,再确定答几个要点,每个要点的关键词是什么,再围绕关键词用课本规范语言,理论联系实际作答。

科学训练首先要精选试题。认真研做近三年的高考真题,高考真题不仅要会做、做对,还要研究专家的命题意图,要按高频考点分类研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