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6 01:34:00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1)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门诊院内感染。方法:通过分析门诊院内感染因素并针对院内感染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完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结果:提高医护人员感控管理意识,做好院感监测和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Abstracts】Objective:in order to control nosomial infection of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analyzing the elements of nosomial infection in out-patient clinics and formula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on it; strengthen the discipline of nosomial infection, making perpectly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controlling cross infection. Results: improving ideology of doctors and nurses to control and care the infections, accomplish fully the supervision on nosomial infections and carring out regularly check the quality about controlling infections. reduce happening of infections.

【Key words】out-patient clinics; nos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control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门诊是患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病人较为密集的场所,环境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加上抗生素滥用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的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1 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手的污染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临床常见一些医护人员忽视为病人治疗操作前的洗手。

1.2 无菌观念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次性医疗物品消毒不严,注射器未回抽消毒液,输液器浮于消毒液上面,浸泡器械未打开轴节;浸泡液浓度不符合要求;拖把、扫帚未真正做到专用和定点凉晒。

1.3 消毒物品管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无菌包失效,浸泡筒内消毒液液面不足,使用过的无菌盘未盖严,贮槽的筛孔未关闭或关闭不全,无菌物品与其他物品混放一起,没有放置在指定的无菌柜内。

1.4 紫外线灯使用中的干扰因素 紫外线灯是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常被错误使用致无效,如辐射强度不够、覆盖面积少、照射时间短、有效距离外使用,灯管及灯罩内灰尘覆盖照射作用差、未打开抽屉、柜盖或门,只照物表或隔玻璃照射等。

1.5 使用化学消毒剂中影响因素 选液不当,消毒时间不合要求,消毒剂浓度不够,消毒液易受污染[1]。

2 建立健全门诊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门诊部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门诊部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门诊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合理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在门诊部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充分发挥其职能管理作用,专、兼职人员积极工作,各科室和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形成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

3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全员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政策保证。门诊部根据规范,制定以检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做好门诊部内的医院感染工作。重点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考试,对新的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及医院感染方面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每月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的方法,监督实施,并列入科室质控项目[2]。

4 加强宣传教育

建立分诊制度,提高分诊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就诊。设置候诊椅,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做好门诊卫生宣传教育,向患者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全员参与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

5 实施细则,具体措施

5.1 手的管理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治疗操作是由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的,而双手同时也因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引流物、渗出物而处于暂时带菌状态,若不注意手的清洗消毒,就可能使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因此,除保持无菌操作前洗手,还应在接触不同患者及处理患者用品后洗手液洗手,流动水冲洗,做到一人一纸(擦手纸);接触患者血液,处理患者用过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应严格用快速手消消毒双手[3]。

5.2 加强无菌观念 对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培训,增强消毒意识;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室。

5.3 加强消毒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做到严把进货关、监测关,合格后方可应用于临床。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日期及标志、密封度、是否潮湿、不定期用试纸监测消毒液浓度。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分类收集由后勤部门集中处理。

5.4 门诊部的空气消毒 由于门诊人流量大,空气中的细菌量也相对增多,因此,做好空气消毒是防止门诊呼吸道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门诊各科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2h,照射后及时登记;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每日治疗后用5%洗消净溶液拖地;物体表面用2%~5%洗消净溶液擦拭,扫帚、拖把专用,定期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并每月空气培养1次。

5.5 消毒方法及监测的完善 预防感染很大一部分依赖于物理及化学消毒,而物理、化学消毒是否符合标准,又依赖于监测方法,所以门诊完善了各种登记本,包括紫外线的强度测试及使用登记,消毒液浓度登记,消毒灭菌包登记,空气培养登记等,运用了紫外线强度试纸,消毒液浓度试纸及3M高压蒸气灭菌包内指示卡和3M胶带等监测手段,定人、定时、定室,以了解和确保灭菌设备的性能及消毒灭菌的效果[4]。

6 小结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大大地加强了门诊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使门诊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了自身保护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部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门诊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付欣萍,杨凤,高霞.预防与控制门诊的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8.

[2] 陈莉,倪冬青.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3] 于晓牧.预防与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1303.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2)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感染诱因

1本院口腔科门诊院感诱因

(1)口腔科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管理制度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院感管理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遵守无菌原则;手卫生状况的优越性;个人防护质量;灭菌工作的规范性;医疗环境的清洁性;医疗设备的消毒质量等直接决定了院感质量。对于口腔科门诊部门而言,若各各项管理机制均未能充分落实,在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忽视了无菌原则的重要性,不仅未能严格加强手卫生,而且个人防护工作不到位,都可能会影响消毒质量、灭菌质量以及清洗质量,加之口腔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整体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医务工作者所学过的无菌知识很快忘掉,无菌观念不强。(2)门诊环境污染;口腔门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而口腔是人体四大菌库之一,其细菌数量之大、种属之多,居四大菌库之首,在牙面或牙龈沟之中集聚的牙菌斑每一克超过1011个。不仅如此,患者还表现出开放性强以及流动性强等特征,如果医师应用洁牙设备时,气溶水雾中出现病原体物质,治疗牙病时手机钻头所产生的气溶胶等都能污染周围环境[1]。(3)口腔科各种医疗设备的消毒工作缺乏彻底性。由于口腔科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不仅形态普遍缺乏规则性,而且价格也相对昂贵,增加了消毒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牙科高速手机,他们夹持平针及磨头、扩大针、治疗中要进入口腔,接触粘膜合组织。

2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各种消毒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立口腔科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的特点,每月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配合院感控科不定期检查,并将两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问题。制定整措施。并纳入质控。(2)每月科室感控小组医务人员组织感控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科内人员对感控知识的认识程度,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废物管理条例》、《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职业防护管理条例》等[2]。(3)重视对空气以及诊疗环境的定期消毒,对于治疗椅以及操作台等设备,当患者使用完成后,都需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消毒。流水痰盂应保持清洁,无血迹,患者用后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清理污染物,正规消毒处理,并进行终末消毒。(4)严格手卫生制度。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在院感传染中,其手部发挥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为防止院内出现交叉感染问题,需要加强对洗手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及时带手套。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避免交叉感染,每个诊室配备了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和快速手消。(5)重视无菌操作,以消毒工作—清洁工作—灭菌工作为原则及顺序,对口腔科内设备进行消毒。清洗后根据器械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以免设备受损[3]。此外,在与患者破损粘膜组织、创口组织以及血液组织直接接触后,需对诊疗设备进行有效灭菌以及消毒,若诊疗仪器与患者皮肤黏膜组织直接接触,同样要予以消毒处理。手机牙钻的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专职护士统一收回,灭菌发放。使用后先用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开启水汽冲洗,再用超声冲洗,然后烘干机烘干,放入预蒸空高压灭菌器灭菌。扩大针、手术刀、剪刀、凿子、拔管器械等全部应用高压蒸汽灭菌。在治疗台上放置一个袋盖k桶,内放含氯消毒剂,用于盛放污染的器械。专职护士巡回发放灭菌器械并收回污染器械。对于手术及拔牙等治疗患者先作五项传染病筛查后,才能进行治疗。对于有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特殊处理,杜绝交叉感染。补牙器械、修复印模、石膏模型的消毒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干热灭菌器灭菌。修复模型、蜡块、石膏模型则应该在紫外线1m距离内照射1h后备用,以防交叉感染。(6)重视无菌物品日常管理工作,如果口腔设备缺乏外包装,或者是物品接受灭菌处理后,需将其统一放至无菌储物室中,下次应用时,应当用镊子对其进行夹取。此外,无菌储物罐中的所有设备,一旦打开,就需要对开包日期作详细说明,且开包1天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7)重视无菌监测工作,对各种设备、器械表面以及空气等进行细菌监测,预真空高压锅的细菌监测。每月监测一次,各种使用器械则需予以细菌培养,频率是每月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需加大监测频率[4]。(8)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力度。对于口腔科中的医务人员而言,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感染观念外,还要提升防护意识,学会针头回帽及打碎安瓶的正确处理。发现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上报感控科,查找暴露感染源,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或长效青霉素等一系列流程[5]。在接诊工作中,除了要对患者疾病病史以及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外,还要辨别其病原性的隐患,诊疗时着装整齐,戴帽子,口罩,防护镜,无菌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以防被病人的唾液、血液、飞沫污染。保护自己免受病原体侵袭。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体检,每年对感染高危群体进行专业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提升医务工作者抗病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英淑,李静.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187-188.

[2]曹桂平.有效地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口腔科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37-338.

[3]陈文平,黄少宏.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1):56-60.

[4]赵红征.浅谈我院口腔科感染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4.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3)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护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病情种类多样化,在医院或门诊中引起的医疗感染显著上升。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3%-3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管理不到位有关,如护理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消毒、隔离、灭菌不彻底等[1]。口腔是病原体侵入的主要通道,由口腔科门诊护理不当引起的感染相比其他科室数量上明显更多。由此可见,口腔科门诊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本研究对口腔科门诊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式下患者感染的几率,旨在为口腔科门诊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传统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和预防情况为对照组。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整体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以及预防情况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以牙齿护理为主,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分析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我科室治疗时,只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就诊时,给予全面、整体的护理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环境护理;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为空气传染,对口腔科门诊实施空气消毒对控制以及预防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保证口腔科门诊空气流通以及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应嘱咐患者在治疗之前使用氧化氢(浓度为1%)漱口,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为患者实施检查治疗的器具应做到一次性保护膜一人一换,以此减少交叉感染的情况。

1.2.2器械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口腔科门诊中的器具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器具(镊子、探针、针头等)应及时做好回收工作,在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之前,可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这样可以较好将医疗器械管腔以及表面中的碎屑清除。

1.2.3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这样可以较好防止被患者的体液以及血液污染。同时,医护人员为口腔科门诊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及时做好洗手消毒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时对其洗手消毒工作进行抽查,以此提高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卫生意识。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口腔科门诊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及科室内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感染几率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0.3%。对照组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2.0%。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就诊科室内卫生指标分析。

经对患者就诊的我院口腔科室卫生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实验组的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医院感染水平是评价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2],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控制以及预防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腔科是门诊中的特殊场所之一,为口腔门诊患者实施诊断以及治疗均由相关的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这样就极易导致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在空气、医疗器械中传播,若医护人员的双手及医疗器械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则可能导致医患、患患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3-5]。因此,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对感染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出现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即环境护理、器械护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采用有效的消毒器具及消毒药剂对口腔科门诊中空气、器械、医护人员本身可能存在的细菌进行消毒,可以显著的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环境护理、器械护理以及自身的防护意识,以此减少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吕玉焕.口腔科门诊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6):112-114.

[2]张丽,皇晓坤,韩淑惠,等.浅谈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57-157.

[3]尹鹏娥.关于控制医院感染的门诊口腔科预防和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421-421.

[4]尹沛.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5:56-57.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4)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1-01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场所,因其特殊性造成交叉感染的因素和环境十分复杂。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切断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各个环节,控制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 健全制度,责任落实到人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保障

根据医院感染规范,结合口腔科的特点,将每一环节落实到人,特设专职护士负责消毒供应工作,对消毒工作实施规范化,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按规章制度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完善各项护理工作登记、统计,是,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2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口腔疾病的各种治疗大多数在口腔内进行,且多数传染病通过口腔就诊过程传播,故控制口腔科交叉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1]。口腔科涉及诊疗器械繁杂。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医生、护士在给患者诊疗时,面临着自身健康受损的威胁,医护人员患病后又可传染给患者、其他医务人员和家属。因此,切断医患之间传染连已成为口腔科感染的重要内容。

3 增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

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护士做好分诊工作,注意询问患者健康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发现医源性疾病隐患,为医生提供预防交叉感染信息,当接触血液、唾液或粘膜时必须戴手套,完成操作马上脱去手套,再进行其他工作或接触其他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目前,广泛性使用的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治疗巾、胸巾等对严格医护人员自身防护起到一定作用。

4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4.1 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凡被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感染的器械,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则。一般器械及拔髓针、扩大针、光滑针等全部高压消毒灭菌,仍有一些需要侵泡的器械,如洁台机柄、胶圈、砂石等用2%的戊甲醛溶液侵泡消毒15-30分钟后使用,口腔检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口腔包、一次性嗽口杯。口腔科使用的敷料均由供应室消毒灭菌,实行小包装,一次打开保持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口腔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但用后一定严格做好医用垃圾的消毒处理,严防医源叉感染。

4.2 手机的灭菌:牙科手机价格高,使用频繁,目前大多数医院不能达到每治疗一例患者更换一个手机的水平,手机消毒目前仍是一个难题,实验证明采用2—3%的戊二醛檫3次可完全灭活HBSAg,手机钻头必须一人一机,用后清洁表面污垢再用超声清洗,上油加封袋塑封后高压蒸汽消毒备用。

4.3 加强环境监测

4.3.1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诊疗区,每日开窗通风,工作结束后用空气净化机空气消毒2小时。

4.3.2 每日工作前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檫拭窗台、桌面、桌椅、治疗椅、机台、操作台和水池、地面,抹布分类固定使用,每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侵泡30分钟后冲净晾干备用。

4.3.3 若被血迹污染的物体表面及地面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抹。

4.3.4 每月对口腔器械进行检测,对空气、手指、器械、操作台、消毒液、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一次。

5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

口腔科诊疗中使用手套不能代替认真洗手,医院感染多为接触传染[2],而口腔科则多为口腔侵入性操作,如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可使手细菌移位而导致患者感染。因此口腔科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每次治疗操作后接触下一位患前都必须认真洗手,按消毒六步法规范洗手方法,现推广速干手剂,主张取缔固体肥皂。

6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与销毁

使用一次性物品的过程中要检查物品有无破裂、过期、损坏等质量问题。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要初消毒分装后交供应室毁形处理,规范物品回收,毁形和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程序,可避免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流入社会。

7 体会

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护理,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规范完善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到最低,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确保医患双方的安全。

参考文献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5)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体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9

在我国SARS、H1N1-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临床医护工作者及住院患者群体感染率在总发病患者中所占相当大比例,使医院工作效率下降,亦使医院声誉乃至我国医疗体制都遭受了巨大损失,故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者防范意识,并落实于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中,是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亦是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下5点总结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体会。

对全院护士做好感染知识培训

对全院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具体包括传染病防控制度法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传染病就诊流程、消毒隔离防护技术、传染病应急预案等,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全院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在行动中认真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范。

通过导诊护士规范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管理

发热是许多呼吸道传染病共同的早期症状之一,因而通过导诊护士优化发热患者的预诊分诊,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传播。①明确标识:应在门诊大厅内外张贴标识和路线指示,指引发热(体温≥37.5℃)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②明确就诊流程: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先到发热门诊就诊,年龄≤14周岁发热患者可到儿科急诊就诊,门诊大厅导诊台、各科室分诊台及挂号处导诊护士应及时引导发热患者到上述科室就诊。先将患者安排在隔离诊室,通过医生的诊察,如发热并非由传染所致,则使患者到专科就诊,如发热确由传染所致,则就地隔离,并请传染科医师会诊[1]。

完善消毒管理

病区消毒:①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定时喷洒空气清洁消毒液;在无人病区,可使用紫外线照射和药物熏蒸方式。②物体表面、地面消毒:使用有效氯为3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污染物体表面,使用1000ppm浓度的漂白粉精片溶液或0.2%过氯乙酸对地面进行均匀喷洒消毒,20~30ml/m2,1次/日。③医疗用具消毒:对病房内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止血带可用75%乙醇擦拭2遍消毒,对患者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高压灭菌后使用。④终末消毒:当危重传染病患者转院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其病室进行消毒处理,选用2%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空气,而当一般传染病患者治愈出院后,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时间60分钟以上。

医疗污物处置:隔离病区及护士工作区装备密闭污物箱及锐器盒,病室内所有废物和垃圾均由专人收集,规范处理。保证污水处理消毒剂余氯含量>6.5ml/L。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由专门清洁工清理,放入双层医用垃圾袋中进行包装,外喷消毒液,然后运送至指定地方,焚烧处理。

严格手卫生:在门诊、病室、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等洗手池旁安放速干消毒洗手液及肥皂液,张贴洗手标识,宣传正确洗手法,在诊疗、接触传染病患者后要立即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感染防护

为保障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尽量降低感染风险,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必不可少。为避免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而被感染,护理人员应戴好手套。当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应根据感染风险的大小,采用分级防护措施,包括基本防护、加强防护、严密防护。发热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2]。

加强感染监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全院职工认真执行与感染相关的制度法规,监查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感染防控的规范进行操作,检查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是否有不足和缺陷存在,及时反映给医院领导并制定相应措施。密切关注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如有必要,及时向所属主管卫生部门报告疫情[3]。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院各个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和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对全院员工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明确各科室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是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的举措,而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通过以上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在传染病防控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感染率从10年的5.4%降低到目前的3.1%,得到了患者及各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张素,赵燕,高占成.隔离在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11-13.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6)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0-02

1 门诊手术室工作特点

1.1手术种类繁多:门诊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局麻整形美容小手术,如:隆鼻、双眼皮成型术、眼袋成型术等。各种体表肿物切除,包皮环切术、腋臭切除、乳腺肿块切除等。

1.2交叉感染机会大:冯婷认为【2】主要原因是人员走动频繁容易引起尘埃飞扬,导致手术室环境污染,术前检查不足,如乙肝、性病、艾滋病等术前未确诊。消毒措施相对欠缺。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或手术污染。

1.3手术安排计划差:手术室病人多,门诊手术室护士工作繁杂,除门诊手术室工作外还负责换药、治疗及诊室管理等工作,护士人手相对不足,但为方便病人,外地病人或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病人即到即做无法做到术前计划。

2 门诊手术室感染来源

(1)手术室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能携带病原菌。

(2)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手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来源。

(3)手术物品:误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器械、敷料造成严重感染,术中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破损、过期未被发现也是感染因素。

(4)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不严

(5)手术后污染物、器械敷料、病人的血、脓、分泌物、冲洗液处理不彻底均会引起手术病人的污染,也会引起医护人员感染。

3 门诊手术室感染易感因素

(1)门诊手术室利用率高、进出手术室人员较多,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2)部分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出入已消毒和正在消毒的环境中使空气污染(3)无菌意识不强,甚至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如:认为手术小、时间短、手套、无菌巾等破损或者污染不及时更换,污染器械切除物在术中随意乱放,忽视洗手等操作环节(4)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当如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的污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均可引起医源性感染。

4 加强质量管理

4.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一次性物品管理,清洁卫生,值班及参观等制度,使门诊手术室预防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强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4.2.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医务人员面对许许多多的无菌物品,经常是一个人完成无菌操作,需要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无菌观点,具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针对工作人员情况定期组织学习班,学习医院感染的控制,各种监测制度以及监测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感染控制的依从性,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

4.3.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负责手术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以及感染管理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5 落实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5.1手术室人员管理 指定经过相关培训的护士管理门诊手术室,主要责任门诊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和室内基础设施的保管、安全并定期清查。手术时劝阻家属不进入手术室,控制与手术无关的人员进出。手术结束后负责清点器械并及时清理。

5.2手术室环境管理 (1)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在50%-60%,严格空气消毒(2)功能布局合理,实行洁污分开,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3)拖把、抹布清洁工具专室专用,每周大扫除一次。

5.3手术物品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和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无菌物品按消毒先后顺序排列。手术室尽可能采用一次性使用物品,可以有效的控制医源性感染,【3】

5.4医护人员手的控制 医院感染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和间接传播,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因为医务人员通过手传播的医源性感染约占30%【4】,而彻底洗手可使医院感染下降50%【5】。应做好手的保护和检测洗手效果,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uf/m3,术中发现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5.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无菌物品使用时严格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无菌包应保持完整干燥,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均视为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戴上无菌手套后不能触碰未灭菌物品,不能戴着污染手套取胶布或到远处走廊污染空气。脱手套时不能强拉手套边缘,手套上的血、脓溅的到处飞,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6】

5.6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的分类及无害化处理 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在垃圾桶和锐器盒内,生活垃圾放在黑色塑料袋内,医用垃圾放入黄色塑料袋。利器盒入口高度离地面80-90cm,全院垃圾集中后由物业公司专人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小结:

随着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手术室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每一个环结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把握每一个环节质量才能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祝湘萍. 医院门诊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J].当代护士,2009,4(2):89.

[2]冯婷. 浅谈综合性医院门诊手术室管理[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2(22):2686.

[3]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体制现状及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4,14(9):1025.

[4]李兰兰,李毅萍,黄春芬. 医院感染管理在门诊手术室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04-105.

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篇(7)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78-01

加强普及基层医院口腔科医师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 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患者是病原体的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数居亚洲第二[2].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无症状带菌者的唾液和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这些人是最大的危险因素.

1.2环境污染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波洁牙机产生的水雾混有患者的血液和唾液,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的空气和物品表面,有限的空间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口腔门诊主要为患者补牙、拔牙、镶牙、矫正、外伤和炎症处理等。医护人员还要经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我国属乙肝的高发区,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我院口腔医生每日接诊15人次左右。护士承担诊室环境卫生和各种物品的消毒,还要分诊及开诊后无菌消毒隔离操作的落实和治疗后污物处理。以上均可导致医院感染和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接触感染接触传播是口腔科医院感染主要的传播途径.

2.1.1 直接接触: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可被诊疗的锐器刺伤,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入口. 反过来又可传给被诊疗的患者. 口腔科护士和清洁工在清洗器械时也极易被刺伤而被感染[3].

2.1.2 间接接触: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后未进行彻底洗手和手消毒、又诊治下一位患者而形成交叉感染, 等等情况

2.2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3 易感人群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和口腔科医务人员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口腔科诊疗多为创伤性治疗,保护屏障的缺损,增加感染机会. 口腔科医务人员,常年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工作,经常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密切接触,发生感染的危机更大.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1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口腔医务人员培训和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3.1.1 各项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室管理的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动规范与准则,为保证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且卓有成效,我科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

3.1.2 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和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宣传教育,重点培训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及从事口腔科工作的医护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和学习班,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宣传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3 通过开展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等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可以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规范诊室布局,加强消毒灭菌工作

3.2.1 口腔诊室大,牙椅多,器械及药品多,必须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预防医院感染。严格诊室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进入诊室。无菌区位于诊室中央,各种消毒物品都标明物品名称及日期。清洁区,在无菌区旁放各种外用药物、器械及不接触患者的清洁物品,必须标明日期、名称。

3.2.2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由于影响因素多,环节复杂,如果工作没有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易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口腔科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所以必须严格规范口腔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口腔科以及条件有限的口腔诊所在防止医院感染上有具体困难,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首先医院领导要重视。其次,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认真、负责、严谨地工作,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点。再次,控制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医务人员洗手管理是重要环节的措施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工作中养成戴手套或洗手的习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最后,口腔科感染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使医护人中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各环节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使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所以,口腔医务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必须加强自我防护,一定要把好消毒灭菌关,严格遵守控制医院感染的原则,使病源微生物的扩散和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黄少宏. 口腔科感染管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4):357-3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