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3 07:41:21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1)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会的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高职学生刚进入青年期,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高职学生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与不安日趋加剧,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成为高职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职学生中农村生源较多,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相应也比较多,经济压力较大。其次,他们大多高考成绩不佳,因而被动选择高职深造;加上受知识基础的限制,学习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学习压力较大。最后,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限制,其就业层次较低甚或就业困难。种种原因都导致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负面心理;从日常表现症状来看,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薄弱、处世消极、不思进取。另外,青春期成长的自然烦恼,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的单调乏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到压抑、空虚和孤独;恋爱、情感问题也困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痴迷网络甚至网络成瘾是高职学生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这些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人力物力,遵循高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加大力度,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努力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实行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并行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院、处、系三级构成:院级即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危机处理委员会;处级即学生工作处管理下的心理咨询中心、教务处管理下的心理课程专程教师;系级即系主管学生办公室管理下的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机构由院系学生会心理部、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心理咨询员构成。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危机干预预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实施办法。

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和疏导机制。对心理危机的最佳处理办法莫过于使心理危机不发生。因此,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普查制度以实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早期识别。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有心理异常迹象的学生进行咨询与指导;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发现有学生情绪异常,及时上报辅导员,再由辅导员通过谈话、咨询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情况严重,就应上报各系学生管理办公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中心视情况需要再进行约谈疏导。

要建立高效的危机处理系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系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院分管领导”五级危机处理系统。发现危机预兆时,立即层层上报,危机处理委员会根据《危机干预预案》,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如果有必要,就应请求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介入,学校和家长协助进行治疗。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尽管心理健康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仍出现知识性失误。有这样一件事情:某高职院校一个大二的女生由于失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异常重视,向系主管领导作了汇报,系领导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进行了通报。因为保密不严,导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知道了这件事,出于“好心”纷纷前去看望与安慰,连宿舍管理人员也“关切”地开导她。结果,过多的“关爱”压垮了她,她不堪失恋和内心世界被“透视”的双重压力,选择了退学。

这是一起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起的事件。因此,有必要在全体教职人员中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学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校学工系列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危机处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的心理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差异性。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讲授、团体辅导给予系统讲解、分析,指出解决的办法;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针对个体实际,进行心理疏导。要开通网络咨询热线,便于随时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介绍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实施心理健康调查;运用QQ、BBS等网络工具实现师生在线心灵互动,使教师和朋辈咨询员对学生在线咨询和即时辅导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要承担起培训本院教职员工和学生干部的职责。

(2)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加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心理异常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突破自我局限,建立自信、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学校要给予辅导员专业的培训,鼓励辅导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证,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

(3)提高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或企业,心理学知识比较薄弱。高职院校应采取外聘心理专家作专题讲座、派遣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教师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学生干部、朋辈咨询员和宿舍管理员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舍管理人员又称“生活老师”,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管理者与引导者,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管理员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干部和朋辈咨询员是遍布全校学生的“触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他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的方法,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办学水平。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最近20年才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都还有待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既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又要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努力探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适时地拿出对策和措施,为提高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探索适合高职学生基础和特点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从源头上解决厌学情绪;作深入的社会调研,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实现体面就业,减缓学生就业焦虑;探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自卑感;依托国家和学校日完善的资助体系,以“奖、助、贷、勤、补、缓、减”等多种方式切实缓解贫困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4.纳入课堂教学,传授健康知识。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既系统讲解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授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又用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5.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橱窗、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刊物、心理咨询中心网页,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报纸等开设心理健康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观看心理电影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重视校风、班风建设,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强化自我教育,倡导自助互助。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相互影响作用,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各班在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下,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每个班可以邀请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长期联系班级,和学生作经常性的交流,给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心理委员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这些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塑造良好人格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文.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2)

【摘要】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由于长期处于工作重压之下。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多发病防治,中暑、中毒、冻伤的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知识等内容外,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将职工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才能使他们和企业的利益要求保持一致,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运输生产,满足铁路跨越式发展对职工队伍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健康教育;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求

铁路的中心任务是搞好运输生产,而保护去完成繁重、紧张铁路运输生产任务职工的身心健康却是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健康教育是健康信息与增进健康之间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不再局限于疾病、危险因素等方面,良好的居民健康成为对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关键投入。[1]所以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运用相关医学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教育活动,促进职工自觉地采用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帮助职工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消除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诸多压力,给铁路职工造成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和情绪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给铁路安全运输和职工队伍稳定带来潜在隐患。长期以来,铁路形成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付出意识,确保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人民铁路的根本属性。但是,这种光荣传统与当今社会的一些流行价值取向并不一致,使许多铁路职工产生心理迷茫。有些一线职工常常陷入心理低迷状态,收入低待遇差,轮岗、转岗事件时有发生,这样受苦受累的付出值不值得?加之社会对铁路行业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到位,加剧了铁路职工的心理骚动。这一问题既靠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靠心理诊疗,统筹加以解决。使铁路职工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对价值取向的分辨能力,实现与社会的有效沟通。关心铁路职工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职工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跨跃式发展的顺利推进。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激烈的工作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铁路的管理干部应能够掌握心理常识,帮助并引导职工自我调整,克服心理重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铁路发展建设事业当中去。

二 铁路职工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铁路作为大众交通工具,社会往往重视它的服务属性,而忽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铁路职工)也需要他人服务和理解。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铁路职工,他们会经常暴露在严寒、酷暑、烟尘、化学物质等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都是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铁路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重的超劳超时,如果苦有所值,累有所报,也可以得到一点精神安慰,问题是,社会和大众往往忽略这些,往往更多地关注铁路作得是否周到,服务是否优质,如有不到之处,便批评四起。这种无奈与尴尬是很多铁路职工的心理阴影,所以为他们提供付出和奉献后的心理安慰,不可忽略。故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工作除了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冻伤、中暑、中毒等预防和日常生活保健等内容外,心理疏导同样重要。

三 铁路健康教育方式

1 建立健康教育网络:铁路有其运输生产人群主体特点,适合单位化方式的健康教育,充分考虑铁路的工作特点,按照路局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构成了疾控所、站段、车间、班组四级健康教育网络,单位覆盖率达到100。两年来,网络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促进作用,提高了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并在站段、旅客列车设立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站,要求各车间班组有专职或兼职的卫生保健员,注重教育咨询、宣传形式多样化,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明确职责,分步实施系统综合教育,使工作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 健康教育专栏及展板:这是一种比较系统的便于职工家属接受的宣传,将某种疾病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与应急措施等相关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展挂在公共场所大厅、科室走廊或楼前路旁引人注目的地方,职工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这是一种简便可行而又效果较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3 深入站段车间进行现场健康教育指导:铁路工作的特殊性,每昼夜24小时都有职工工作在岗位上,铁路职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春运、冬运期间,派出防病知识小分队携带宣传品、小型诊断仪器投医送药到一线,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传授健康防病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改变不健康行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做好一线职工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到铁路的健康、和谐发展。运用专业知识和面询技巧,在充分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倾听职工的心声,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情感,与职工共同分析探究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认识最终解脱心理上的困扰,有旺盛的热情和激情,优质高效服务于铁路的运输生产。

4 设立卫生咨询服务台 在宣传日及宣教活动时,选取知识面广、态度和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任务是宣传卫生防病知识、解答广大职工家属提出的有关卫生防病问题。造就一种广泛宣传健康知识的氛围。

5 利用电台作好宣传 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组织广大职工收看电视节目,直观形象、生动、容易被职工接受。旅客列车、车站候车室广播是传播健康防病知识的极佳平台。

6 疾控所内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培训:认真开展疾控所内卫生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业务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正常开展。

四 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组织层面: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与需求相差甚远,至使健康教育工作无从开展。

4.2 健康教育实施人员: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学历和职称结构普遍偏低,特别是缺乏专职的全科医生、心理医生,人才的匮乏给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阻力。

4.3 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于机械、不够生动,导致职工的参与度低。

五 工作中的一点心得

5.1 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在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让广大职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摒弃不良习惯,改掉吸烟、酗酒,注意饮食、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5.2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

5.3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健康教育效果。

①持续性: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要经过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健康教育工作应持之以恒地开展,只有长期渗透,才能使健康知识深入人心,最终导致健康行为的形成;

②针对性:应根据地区及工作环境存在的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人群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健康教育工作。

③生动性: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吸引力,采取宣传资料、图片展、放录像片、开设健康教育课堂、热线电话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广大职工参与的兴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

参考文献

[1] 李新华,陶金.浅谈健康和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37-339.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3)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构

一、重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紧迫性

近几年高职生自卑、抑郁、狂躁、封闭等心理问题突出,每年都有高职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现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很难建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重要工作目标。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全社会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复杂,更艰巨,更繁重。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多层面全方面展开,日常思想教育中,需要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讲座、辅导和咨询,并为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

(三)高职生全面成长需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职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期望值较高的特殊群体,是人才成熟的关键时期,成长的欲望和自我定位都高于自身发展的任何阶段,但心理总体呈现一个不成熟、不断变化的状况。高职生在成长中渴望成熟,但对成熟又有恐惧,恐惧复杂的社会,恐惧突然直面社会的压力。这一阶段产生心理不良反应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早发现问题,早做出决策,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化和多角度观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引导、辅导、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而且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范畴,应该有其独立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复杂的,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构工作体系。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贴近社会、贴近高职、贴近学生,以育人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着力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协调各种心理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1.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这是基础性内容。当前高职生心理学知识依然缺乏,更不要说常规的心理训练。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自觉调节控制情绪,促进高职生心理素质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选择地开设“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让高职生正确定位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心理调剂能力,改进心理适应能力,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基。

2.进行心理调节能力的教育,这是重点内容。这里可分为三步进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工作。首先是学习心理教育,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以“帮导”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适应、学习能力、考试心理等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方法的掌握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其次,进行生活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的指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习惯,教会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善于生存,乐于关心,勇于负责,敢于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最后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兴趣与就业选择、前景与就业分析、适应与就业测试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创业现状,根据自己特长兴趣进行正确择业创业的能力。

3.进行健全的心理品质教育,这是关键内容。首先,进行高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了解人格类型及自身个性特点,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形成诚恳、宽容、开朗、正直、勇敢、独立、平等、谦虚、爱心且富有责任感的良好人格。其次,进行高职生调节调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娱纳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能够优化自己的情绪情感,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承受力,能够适应自我,适应社会各种变化。还要进行高职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在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在激烈竞争的生活中,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始终坚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心态,保持自信、乐观、奋进和向上的蓬勃之气、浩然之气。

(三)工作途径

1.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除了常规的开设心理学课,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外,还要与其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由学科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面上的普遍性,又要注意全体的专题性,还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性。

2.优化高职生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多样性、特色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引导和教育,具体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道德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文化形态。物态文化包括学校的基建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仪器设备的良好设置等;制度文化则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制、机制等;活动文化则是多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文体活动中表现出的特色文化,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社团文化节、科普节、书画展、辩论赛、座谈会、报告会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感;道德文化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正确的言行;宣传文化是指利用校刊、板报、广播和橱窗和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文化是师生思想深层次的体现,是构筑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总和,在潜移默化学生心理品质中起优化作用。这些文化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为高职生成长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宽松理解的环境。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则、部署、实施和督查,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咨询、答疑,通过心理搜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主动搜寻、筛选、发现心理有障碍或有潜在障碍的学生,分门别类地提出可行的教育与预防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成因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得到心理调节。对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要及时依法请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尤其是新生要结合始业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观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做到测评在前,咨询在前,答疑在前,将学生在成长发展不同阶段产生的或将面临的各种疑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除了学校之

外,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由于社会和家庭因素诱发的,因此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从社会方面来说,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给予高职生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和疏导,帮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以弹性的心态对待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宽容地对待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从家庭来看,高职生是从家庭出来又要回归家庭,家人的教育有时更让学生信赖,为人父母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完善人格形成是有重要意义和负主要责任的。家长要配合学校,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高职生过正常有益积极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校园活动,走入社会生活,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也要主动与家长和社会进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突破校园界限,提高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其关键要素。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各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常识普及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二是学生工作人员,包括学工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三是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协助老师承担心理信息员、心理保健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协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汇报学生工作部门寻求帮助,调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选择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机制

(一)组织上加强领导。高职院校党政要把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等主管、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处、系负责人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导和检查评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给。

(二)对象上面向全体。重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知识和素质为出发点的,而不仅仅局限少数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要侧重帮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对有心理问题、障碍和可能发生危机的学生进行测试、干预和治疗。

(三)资金上加大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必须予以人、财、物和工作场所的全面保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编制的落实,专项经费的配备,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建设,机构的健全,管理的到位,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4)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及就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和歧视,往往使职业院校学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信,得过且过,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加上基础知识薄弱,到了职业院校以后,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不知从何学起,学习焦虑感强,产生厌学情绪。

(三)情绪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情绪存在明显的两极性,易兴奋冲动或愤怒悲观。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对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偏见以及就业竞争压力,易产生厌世情绪,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应试教育阶段的学习没有成功,觉得受人冷落,易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不感兴趣,态度冷漠。

(四)个性方面的问题。

自卑心理重,自我意识片面,不论是学习成绩欠佳,还是因为家境不好,无奈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易因为社会舆论对职业院校的偏见导致内心失衡,自认“低人一等”,出现标新立异,狭隘偏执、孤僻懦弱等消极表现。

(五)逆反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接触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由自主的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和校纪校规有着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六)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自进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全新的环境,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主动性不强,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不同程度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也难以容忍,经常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七)情绪控制方面的问题。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职业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控制能力较低,容易感情用事,遇事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冷静,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时常抑郁消沉。

(八)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一少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对所学的专业技能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审美心理、性心理、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和谐。

二、职业院校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必须围绕以人为本,厚德精技的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学有专长、品德优良的实用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行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在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方面,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和睦相处、脚踏实地、乐观向上,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等。与此同时,要完善职业院校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重分数不看重道德品质,只看重学生的技能不看重良好个性的培养,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始终。

职业院校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并非是学生工作人员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某些部门的工作,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和稳定,对职业教育存在陌生感,对新的学习环境仍有待熟悉,迫切需要正确引导。其中,教学系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端正入学动机,消除学习焦虑心理;学生管理和保卫部门教育学生增强安全和法制意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就业指导部门协助学生设计好人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室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集体咨询、发放心理健康资料等形式并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人文关怀;2.德育工作队伍唱主角。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处、保卫处、团委、思想政治课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角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3.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除了政治课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也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园地,如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正直善良的情操;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而技能实操课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支撑的,它需要构建一个心理健康的工作网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

1.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骨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职业院校日常管理最重要的队伍,也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待问题的观点、处理事情的方法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对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关爱学生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机构建设。职业院校要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通过心理咨询室在全校系统地开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趣味活动,采用集体或者个别的形式,运用电话、短信、网络信箱等手段,进行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尽早发现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网络,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工作必须有一整套并且较为完善的辅助队伍,那就是:宿舍心理气象员——班级心理委员——各系心理咨询组——校心理咨询中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到了学校的每间宿舍、每间教室、每一个同学,既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又可预防个别恶性心理健康事件于未然;4.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生的成长是在一定的宏观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便利的场所,家庭是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的关键,社会环境则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为技校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责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08-01

随着全国职业教育浪潮的兴起,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末,全国高职院校达到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当年高校招生总数的469%,比2013年增长了58%,是十二五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国高职在校生达到10066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40%。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挑战与压力,他们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本科类的高校学生,其教育管理工作成为难题,若通过对其特点进行分析,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来促进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应不失为一种途径。

一、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与失落心理

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经常会出现厌学情绪。加之,目前社会对于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认可度并不太高,家长们大都只是抱着孩子学门手艺的心态。这些均导致学生感觉不到大学生活的归属感,缺乏自我身份认同,易产生自卑与失落情绪。

2.焦虑、困惑心理

高职学生多来自教育资源贫瘠的偏远地方,多为低收入家庭或是贫困家庭学生,同时又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往往由于其理论基础过差,或是专业课程知识过难,现实效果达不到其心中的预期效果,导致他们容易变得焦虑、困惑,最后形成厌学、混日子的心态。

3.孤独心理

高职学生多为当年高中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是当年的边缘化学生,慢慢地他们养成了不喜欢与他人主动交流的习惯。来到大学的开放环境中,反而让他们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只跟寝室里的一两个学生交流,甚至就是自己对着手机或是电脑来度过大学三年。他们虽然生活在集体中,但却会感到孤独。

4.逆反心理

高职学生的父母大都生活在偏远地区或是农村地区,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采用的就是打骂,或者就是让爷爷奶奶管教,自己在外打工。由于缺失家庭温暖、父母关爱,导致许多学生在接受高校老师管理时常常出现逆反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职生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是以培养可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但是其与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许多人都认为高职生文化理论基础差,上那些公共基础课无用,同时许多学生和其家长也认为来高职学校就是为学门技术,以后好找工作。这些偏颇的认识都是有悖于高校大学生培养要求的,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这是需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开启思政工作的钥匙。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正常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所以在教育管理中秉承人与人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其思想行为的本源,无疑是新时期下强化高职生思政工作的关键,进而促进高职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促进

1.加强谈心谈话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职生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活动,更多应该是主动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做好引导工作。高职生本身就缺乏自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忽视自身其他的发展机会,不愿意主动成长。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努力去探寻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优点,帮助他们勇敢展示出来,引导他们主动成长,实现多样化的成长,让他们从成长中得到快乐,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进而l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2.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管理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本理念,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多元化发展,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利用学生活动和学生组织两个有力抓手,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教师引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突出其个性,拥有个性的成长。辅导员或是其他学管工作者,应给予高职生更多的自我空间,而不是运用教条式的规范,帮助高职生思想认识更加清晰,个性目标更加明确,不能以同一目标来要求所有学生。合理辅助每一位学生制订其发展计划,定期督促并且给予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激发其自我成长,自我管理。

3.有利于教育管理者的身心健康,从而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自身要身心健康,才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学生自律性较差,普遍问题较多,教育效果不明显,这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者重复投入过多,缺乏成就感,容易性格烦躁,工作主动性降低。所以高职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更需要有健康的身心,积极乐观地对待工作,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切实落实。反之,我们的学生逐渐变得积极乐观,那么麻烦老师的问题就会越少,老师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享受生活。综上即可说明,只有身心健康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6)

[中图分类号]R3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84-01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般侧重于如政治方向、价值观、道德观等大的问题,方法过于说教和灌输,往往忽视人的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结果难以使工作对象产生心理共鸣,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欠佳。如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职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

1 目前企业职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企业一线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及自身因素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企业改革带来的职工心理问题。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并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地期待,但也有部分职工存在着抵触情绪,表现出“失落感”、“危机感”、“忧虑感”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负担和压力,极易影响职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

1.2 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自己找米下锅,企业面临的这一市场竞争压力当然会转稼到职工心理上,致使一些职工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优越性”和“稳定性”留连忘返,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表现出对企业的发展自信心不足。

1.3安全生产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在生产一线,职工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影响企业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从众型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

1.4 工作紧张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自职业竞争和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容易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势必影响到组织效率。

1.5 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果职工由于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合作对象、同事或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影响。

1.6 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2 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着力点

2.1 从了解职工需求、满足职工需求入手。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升迁的机会、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企业的认可、提高个人学识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 着决定作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2.2 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做好思想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思想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2.3 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职工渴望企业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企风,好的企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就越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合群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3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3.1 加强企业形势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加深职工对企业改革的理解和认识,解决企业改革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

3.2 加强对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解决市场竞争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尊重职工,努力办好企业和职工的事情,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激发职工潜能,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充分依靠职工的力量,推动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3.3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解决安全生产责任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元素,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在技术和安全、质量方面开展有益的劳动竞赛,将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4 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减缓管理心理压力,解决工作紧张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企业应处理好内部改革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关系,应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心理需要,加强研究,通过一定的管理机制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亲近企业,减少畏惧感和心理逆反,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篇(7)

关键词:职业中专;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

一、职业中专学生情况现状分析

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就是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这就间接地促进了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教育计划里的重要分流。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职业教育呢?对于传统教育结构的认可在家长心中还是较为坚固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更倾向于把学生送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是,也有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发生,例如:有时会受到家庭条件或者学生自身学习条件的限制。这时,职业教育就成了他们的第二选择,因此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学习的学生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贫困生和落考生。

贫困生大部分来自乡村,家长和自己都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这样的学生学习较为努力,但同时由于过早的面对社会的考验,让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大部分落考生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多为双职工,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监管力度,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的落后。这类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成长关注,在学校表现中划分两极:过分张扬或过分沉默,心理状况也更为复杂,容易走极端。

除了课上时间,贫困生可能会在课下做兼职勤工俭学,过早面对就业压力和残酷的社会现实,有时容易让学生产生较为扭曲的心理,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学生做正确的疏导。落考生可能因为心理落差,在课后做些不符合年龄段的事情来寻求刺激分散精力,存在校园安全隐患。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新型人才的要求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有所区别,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和竞争能力等等。这从侧面要求了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成熟的心智和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职业教育当中更注重技能教育,对于学生文化课的安排与管理没有公立文化学校严格,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容易松散,容易养成不良习性。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均衡,很多老师只具备专业知识,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耐心和细心。而且职业中学的学生流动量大,老师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忽略学生的情绪问题。上文当中提到的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不少存在情绪上的不稳定因素,这就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孩子来自乡村,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为了供孩子读书,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家庭教育和关怀的缺失,需要成倍的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关爱来弥补,这些都需要老师自身先提升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储备。

此外,职业中专的学生本来就处于青春期,心理容易躁动。对于学生工作的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更应当引起职业中专老师的重视,不要忽略职业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不要因为自己的工作疏忽而让这些正在花季的孩子们经历雨季。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代表事件

长久以来,我们对一个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只有成绩。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虽然一直在教学改革当中,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心理健康,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空谈,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事情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忽视,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

最先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敲响警钟的热门社会事件应该就是“马加爵案”。一个看似安静沉默的男孩子,学习也很刻苦,谁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做出那么残忍又恐怖的事情呢?归根到底,就是在他迷茫的时候,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没人能很好的帮助他进行正确的情绪疏导,给他积极地心理暗示,最终酿成了这样的惨案。

但是负责任的老师,就不会出现心理教育缺失的现象么?显然没这么简单。就在今年的十二月四号,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里,班主任滕老师就被自己的学生龙某刺死在了自己的办公桌旁,整个过程龙某的母亲也在现场。事后在询问龙某作案动机时发现,当事老师是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而龙某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也是“不起眼、不闹事”“总是低着头”“学习在中上游”的孩子。龙某自己对班主任滕老师的印象就是“除了有点唆,其他还不错”。滕老师并没有粗暴对待他或伤他自尊,然而杀人的念头,已在他的脑海里盘旋了许久。由于周考成绩不理想,老师建议他缩减月假时间回校补习,这让小龙觉得老师妨碍了他看小说、睡懒觉,为这起惨案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已经年满十八岁的小龙从没想过自己需要为这种行为付出什么代价,没有任何后悔和抱歉的情绪。他说自己从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只希望自己一个人生活、看小说、混吃等死。他的生活好像被小说控制了,小说是他生活的支柱,这个支柱受到威胁之后他就会不计一切代价反抗。

这些事情说明,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和了解学生。

四、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上文的探讨,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作为职业中专的一名带班班主任,该如何通过自己的日常工作来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呢?

首先,工作要有爱心,也有细心。作为普通老师,工作中做到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但是在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上要更多的耐心。职业中专生大多情感比较脆弱,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校园中是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大家长,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心,注意学生每一个细小变化,并能从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信息,做好疏导工作。

其次,学习上可以抓两头,生活上一个孩子也不要放弃。在班级学习成绩管理上,老师们往往对两类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一种是成绩优秀的尖子生,一种是成绩较差的后进生。而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常常就缺乏了老师的关注。这样的管理方法可以节约老师的精力和时间,能够经济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成绩水平。但是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都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引导,不能因为时间或条件的限制就放弃。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走极端。

最后,不仅要抓学习,也要抓品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一下学生的品德。不要让学生成为“道德的低能儿”。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基于网络技术的职业中专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