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30 10:13:18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1)

【关键词】初等数论;有效教学法

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类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的最基本的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站在教学要游刃有余的角度上是必须掌握基本的初等数论知识的.为了在初等数论的教学中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本文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索了初等数论的有效教学法.

一、在初等数论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法

高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在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小学数学教育结合起来,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与小学数学联系紧密的内容要放慢节奏详细讲解.

整除的数字特征是与小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许多时候需要学生直接借助概念进行思维,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难点.初等数论的教材中需要利用同余的知识来证明整除的数字特征,而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然是不适用的,小学生大多还没有接触过同余的知识,那在课堂上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来理解这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呢?这需要教师对整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扎实地在较高层次上掌握小学数学的一些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

二、在初等数论教学中补充小学数学竞赛题

初等数论教材中有许多古代数学名题,如“百鸡问题”“鸡兔同笼”等都是小学数学的趣味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等数论的相关章节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例如,介绍带余除法时可以举例:“某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该数除以12余几?”介绍奇偶分析时列举几个大家熟知的“翻茶杯”“放硬币”“报数游戏”等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学竞赛题.介绍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补充如下例题:一块长方形地,长24871厘米,宽3468厘米,要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正方形的地块,不能有剩余且正方形的边长要尽可能的大.问: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在讲授求解不定方程的内容时,给出如下充满生活气息的应用题:(1)150个乒乓球,分装在大、小两种盒子里,大盒装12个球,小盒装7个球,问: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才能恰好把这些球装完?(2)某人打靶,8发打了53环,全部命中在10环、7环和5环上,问:他命中10环、7环、5环各几发?在讲质因数分解定理的应用时,举例:如果935×972×975×__________结果末4位为0,__________中最小填什么数?在同余的应用时,举例:今天星期四,再过4734天是星期几?

在进行课堂讲授时结合小学数学教会学生解题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解题的乐趣,深刻体会到初等数论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如果能再介绍一些与小学数学有关的趣味史料,则效果更佳.

三、在初等数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

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因此初等数论的课堂教学应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致力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初等数论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如整除的概念与性质、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同余等知识,其他课程中已有涉及,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只是在初等数论教材中把它们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而已,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后尝试写出教案,再选出一两名代表上台讲授,然后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和点拨,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课堂讲课与课后评论这两个环节.

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初等数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讲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可谓一举两得.而其他与小学教学联系不太紧密的内容可以粗略地讲,尤其是太高深的数论理论,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必要求太高,否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

要教好初等数论这门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竞赛题目,并让学生尝试教学提高授课能力,使学生在初等数论的课堂上能学有所得,收获学习知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站在皇冠顶上看风景(二)——数学教师要掌握一点初等数论知识[J].湖南教育(下),2011(5).

[2]单墫,主编.初等数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27.

[3]王丽敏,王丽丽.浅谈初等数论的教学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2)

一、什么是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其实就是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放性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答案不唯一,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因为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较少,深度也相对较浅,所以初中数学开放题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初中数学开放题一般是这样定义的:问题的条件设置不完整,或者是其可以得出多种的结论,即结论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猜想,从而能够完善问题条件或得出确定的结论。

二、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数学开放题作为应国家素质教育而生的产物,其对学生对于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数学开放题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发散性等特点。特别是多样性,数学开放题存在着由易到难的各种各样的题目,其可以考察的知识点也很多,像是函数、几何、方程等,这些都是可以设计数学开放题的知识点内容。简单的函数方面的数学开放题:写出一个图像经过点(-1,1)的函数关系式。这道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其以小见大,考察了学生关于函数知识的问题,这个题目学生的答案可以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是反比例函数等。

三、把握数学开放题的常见类型

由于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知识面还不够宽泛,深度也相对较浅,分析其特点,初中数学开放题大都分为两类,一类是条件不完整的条件开放类,另一类是结论不具确定性、唯一性的结论开放类。

条件开放类,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在出题时,往往会给出确定的结论和不完整的条件,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分析可以得出此结论的条件,但是此条件还要受到其他已给出的条件的限制。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善于探索。如在多项式1+4x2中添加一个单项式,使这个多项式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题目就是典型的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结论开放类,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在出题时,会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条件,写出符合条件的结论,通常这个结论都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学生给出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此类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其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像上文有关函数的数学开放题,就是一道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

四、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方法

针对数学开放题新颖性的特点,我们要从数学开放题的基本出发,使学生认识、了解此类题目,把握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为学生分析此类题目,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此类新的题型,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数学开放题涉及知识点的范围较广,综合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练运用,但是,对于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是不能满足数学开放题的解决条件。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才能满足数学开放题解决的基本条件,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基础上,分析题目,对涉及的知识归纳简化,然后再进行探索证明,从而为解决数学开放题奠定基础。

数学开放题还具有发散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就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才能适应和习惯数学开放题,提升自身对于初中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在多项式1+4x2中添加一个单项式,使这个多项式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这个题目考察的是完全平方式a2±2ab+b2=(a±b)2,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多项式中的首项、中间项或是末项,学生可以根据平方式公式的中间项2ab来直接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五、数学开放题的解题技巧

对于条件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像上文所述,此类题目一般都是给定结论,通过结论来让学生探索应给与的条件。此类题目通常都是从结论出发,逆袭思考问题,假设、猜测出条件,得出条件后一定要对题目中的结论进行验证,验证所假设的条件是否正确。此类题目通常简单,但“陷阱”较多,学生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仔细,切不可因为题目的简单而掉以轻心,把应得的分丢掉。

对于结论开放类的数学开放题,由于条件都已给出,学生可根据常规题目的做法,由给出的条件开始探究,逐步得出结论,由于结论通常都是不确定的、不唯一的,探究过程中必然存在假设,所以在得出最后结论时,一定要再次从条件开始验证,保证结论符合条件。

解题方法多样的数学开放题,此类数学开放题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是多样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对于此类题目,切忌以课本内容生搬硬套,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灵活性,要积极思考,敢于大胆创新。

类别类的数学开放题,此类数学开放题通常需要根据已给的结论得出新的所需的结论。这类题目还是出现过的,比如,“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此时,若点P是AB上的点,此时h1=0,可得结论h1+h2+h3 =h。利用这一结论,试着解决:当点P在ABC内,点P在ABC外两种情况时,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那么h1、h2、h3 与h的关系又如何呢?(不需证明)。”

再一类就是归纳型的数学开放题,这类题目要根据已有的规律探讨最终的结论。这类题目多运用的是数学数列知识,这一知识点为高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上述几类是特殊数学开放题中已出现过的问题,但是初中数学开放题绝不是只有这几种,具体的题目还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本文就不再多做介绍了。

六、数学开放题的价值和意义

数学开放题新颖性、多样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应教育改革而生,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数学开放题运用的知识点范围广,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熟练掌握,锻炼学生在解决具体题目时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归纳简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内容,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凤云.中国教育创新.2010.

[2]殷惠琴.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2,(07).

[3]郜昌民.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2010,(07).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3)

一、初二语文的特点

在初二孩子们的语文开始呈现天上地下的差距。这主要体现为初二语文的难度增加,很多同学感到学习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得心应手,再加上新学科物理的出现,孩子的学习精力被分割去很大一部分。于是,一部分同学就得过且过,靠着小学的底子支撑,慢慢地就与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受到打击,成为了“地下”的一批学生。

初二语文在北京语文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进行了分析,单拿现代文阅读一块来说,抒情散文和议论文都是初二下学期要接触的重要文体,也是中考必考的三大文体之二,20xx年-20xx年北京中考中,除了20xx年考查的是小说之外,其余年份考查的均是抒情散文,议论文更是年年必考,而考查题型已渐趋向固定化。所占分值达到23分。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两类文体的学生来说,如果不针对题型进行专门的训练,语文阅读绝对会成为拉分的关键。

二、寒假是优秀学生的黄金时段

很多优秀学生知道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都会选择在寒假继续进行学习,从而在春季学习和即将到来的初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

(1)寒假的复习

初二的上半学期即将结束,通过期中考试可以看到学员在阅读和写作中欠缺较多,即使是基础知识部分,也成为拉分的重要原因,寒假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把上半学期中的漏洞进行很好的弥补。要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在初二把基础知识打牢,也就意味着你在初三阶段可以在语文方面稍微喘口气,能够抽出更多时间来兼顾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2)寒假的预习

初二下学期语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课程的内容(抒情散文和议论文)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下半学期知识的提前学习比对以往知识的复习显得更为重要。提前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秘密,这已成为北京初中优秀学生的必修课,如果还按部就班的跟随学校进度学习的同学在初二下学期就相对落后了,更不论初三。

如果上半学期整体学习得还不错,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抒情散文和议论文阅读上,特别是抒情散文的赏析题和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题,最好做到每天练习一道题目,针对类型题进行方法归纳。因为这两类题在中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五年的中考阅读分值最高的两道题都以抒情散文的赏析题和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如:20xx年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忆冼星海》的最后一题(原题如下),就考察同学赏析题的解题方法。这个题目让很多同学有话可说,但很难答满分,原因就是赏析题难度很大。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是很难在中考阅读中答成满分的。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要想领先初二下学期乃至初三总复习,今年的寒假必须做好规划,认真学习。

三、22小时的语文学习规划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寒假期间,合理安排语文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尤为重要。孩子们要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自己语文的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版块的学习状况。再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上文中已经提到,寒假重点应该放在提前学习春季的知识上。而春季的课程中与考试紧密挂钩的,最重要的知识有三块:抒情散文、议论文、文言文。

有关初二寒假学习计划2

一、初二数学的特点

初二数学是拉开学生差距的核心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初二数学的难度骤然增加--随着全等三角形和函数这两块知识的引入和不断深化,很多同学感到学习数学不再像初一时那样得心应手。于是,一部分同学能够在初二继续保持领先,最后成为中考中的胜利者;而另一部分同学却慢慢的被拉开差距,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受到双重打击,对于理科学习感到越来越恐惧。

学而思初中学科对于西城某重点中学的两个初三班级同学的成绩进行了分析,如下表,初一的时候大家的成绩比较集中,分数达到优秀(90分)的占80%以上,成绩最差的也在80分上下;而初二时的优秀率只有50%,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只能拿到60多分;初三时还能保持优秀的同学不足30%,较差的同学在考试中已经在及格线之下。

二、领先初二下期,寒假是优秀学员的必争之地

根据很多优秀学员的学习经验,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众多优秀的学员都会选择在寒假继续进行学习,从而在春季取得一定的优势。

(1)寒假的复习

寒假充裕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把上半学期中的漏洞进行很好的弥补。如果上班学期整体学习得还不错,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上,特别是构造全等的题目,随时都不应该放松警惕,最好做到每天练习一道题目,每周做一次方法归纳。因为三角形全等在中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五年的中考压轴题都以三角形全等和三大几何变换综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如:2010年北京中考的最后一题(原题如下),就考察到同学利用轴对称的思想来构造全等三角形。这个题目让很多同学在中考时都放弃作答,原因就是全等构造类题目难度可以出得很大。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是很难在中考中完成这类题目的。

(2)寒假的预习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下半学期知识的提前学习比对以往知识的复习要更加重要。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初二下期大多数学校的进度会加快,要求同学也能提前进行预习;

(2)初二下期的知识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寒假学习完初二下学期的重点内容,在学校讲课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听懂,在课外就可以进行专题训练,提前攻克期中、期末甚至于中考中的核心难点。

(3)提前学习已经成为北京初中优秀学生心中共同的秘密,而按部就班的跟随学校进度学习的同学就相对落后了。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便能轻易得出一个结论:要想领先初二下学期乃至初三总复习,今年的寒假必须做好规划,认真学习。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4)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初中数学课堂的任务基本上是通过反复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或所学数学方法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当然,如此认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未免太过狭隘和功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将这种“认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想法,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学生自觉去实践的可能性事实上是很小的。基于上述各种现状,本文中笔者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苑囿,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提出相对新颖的一些看法,以期待与大方之家“群居相切磋”,亦希望能为广大教育界的同仁们提供些许积极而行之有效的借鉴。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上述各种不合理的现状,避免传统教学观念中对初中数学课堂功能的狭隘认识,促进广大师生的共同进步,笔者认为在初中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广大同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适当发挥初中数学课堂的德育作用

在传统的育人观念中,德育向来是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责任而与客观性相对较强的数学课似乎没有太大联系。其实,这种观念是很值得我们推敲的。或者说,这种观念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数学课程的一种偏见。当然,初中数学课程作为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无从从上述的“窘境”中“独善其身”。而细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课程存在如此“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往往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看成一种在各种考试中斩获高分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如此想法,必然导致初中数学教学的功利化、模式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除了应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该借助于具体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亦唯有如此,教育出的学生才会才德兼备、“文武双全”,从而真正逐步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青年。那么,教师怎样利用数学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借助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这“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够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解决了一个如何将排污量降到最低的应用题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由于有前面的具体情境做铺垫,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却往往能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其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诚然,在当今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对与某个集体或某个个体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在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无从回避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亦唯有如此,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长胜之地。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上,教师由于怕学生听不懂,往往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讲了又讲而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显然,如此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养成敢于创新的好习惯,教师在传授初中数学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留出时间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过程和结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82-02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数学主要研究的数量关系、空间,符号体系具有严密性,公式结构也是独特的,图像语言非常形象。和小学数学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拥有逻辑性的教材结构、更强的系统性。首先在知识衔接上,后边学习的基础往往是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数学知识掌握的技能技巧方面,已有的技能技巧是新的技能技巧形成的前提条件。概括起来讲,初中数学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

(一)抽象性

数学和其它学科的抽象性相比,初中数学在对象上、程度上都不同。借助于抽象才形成起来的数学,也是凭借抽象发展的。对象的具体内容是抽象的数学撇开的,而只是保留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数学、理论数学的合理性等,而不同于可以借助可重复的实验来检验那样,严密的逻辑方法才能保证其实现。

(二)逻辑的严密性

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任何被承认的数学结论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逻辑推理的。也并非数学所独有严密的逻辑性。任何科学都会有逻辑工具的应用。但和其它科学相比数学对逻辑的要求不同。

(三)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运用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数学化各门科学,是一大趋势。互相联系的三个数学的特点,抽象性的高度,决定了严密性的逻辑,同时又确保其应用性的广泛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

新课标形势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一)教师专业化的学习

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推进教学改革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师应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对大众数学、新的教学理论的了解;加强对当下数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了解,把握数学学科改革的大体方向;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和把握;加强对本学段全套数学教材的钻研;各个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应积极参与,学校数学课程的培训和研究应主动参加,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数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教师学科备课

(1)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计划。

(2)了解国家精神和学校要求,明白教材理念和精神。

(3)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巩固好本阶段和上阶段已完成的阶段性的胜利。

(4)制定复习计划。

(三)教师课堂教课

1.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求

(1)实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基础、特征、认知水平。

(2)学习资源、素材应提供丰富、恰当,教学媒体的运用有助自主学习课堂的建构。

(3)有学习组织的有序,数学教学过程清晰。

(4)学习指导的合理有效。数学问题情景的合理创设,学生探究心理被激发;

(四)批改作业

1.布置作业紧扣新课标,习题的精选,适当的难度,适中的份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减轻。

2.题型避免单一,注重弹性,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必须批改统一布置的作业。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落后的观念,学习积极性缺乏

目前,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为主,讲的越多越好,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练习也很机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只注重形式,忽视教学本质

有些老师课堂上只一味的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互动的目的并没有很多思考。随意的带动学生,随意的开展讨论,只是对新课标的理解的流于形式。

(三)单调的形式,没有互动

和上一条相比,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只是讲解各个知识点,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更有甚者让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公式,或者例题,课堂上根本没有和学生有互动,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四)互动没有深度,层次停留在表面

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老师经常一味的提问,学生机摸不着头脑的回答,很机械。我们还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问题在于老师的提问很有问题。

(五)教师只是喜欢数学好的学生

我们都喜欢好孩子,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老师关注,成绩会越来越好,但是有些本来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成绩会愈来愈差。

四、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要想上课有东西可讲,老师首先必须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保证其理论知识不断的更新。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理论水平很大程度了影响了学生的水平。

(二)课堂气氛要平等,和谐

教师要亲切,和蔼可亲,讲堂上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的对待自己的学生。

(三)扩大互动范围

教师要注重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某些特别的学生。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的收益,我们应该坚持师生互动,提高教育水平,个性化的制定教学方法。

(四)深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结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和谐统一(下转147页)

(上接182页)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又能学习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成长,获得人生的感悟和总结。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制定该阶段的教学过程和适用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小结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该时期的特点,该阶段的数学教学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应该深化教学过程,找到最优教学办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又能学到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2010.张传敏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2012.镇江四中.将红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0-02

数学是初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又是大部分学生的短板。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性,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闭塞,遇到问题就等着教师讲解,然后死记硬背记住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新课改,核心在于“新”,要敢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整个课堂期间都是教师来讲、学生来听,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使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可言。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的安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传统的课堂遇到重点和难点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只管死记硬背,根本不去多想几个为什么,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合作学习是遇到重点、难点时让学生先自行思考、互相交流,大家在前者回答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这种课堂模式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管答得对与错,都应鼓励继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对教师的解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更深入的问题,再让学生思考。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更用心地备课,以回答学生的创新性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复习,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合作学习的时间远远不足。可能在一开始还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和交流,但是当时间不够时,就不考虑学生的讨论结果而直接讲出答案,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初中数学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分配好教学、讨论的时间,课堂上不能只是由教师讲,也不能只是学生讨论,而是教师安排好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完后给出反馈。

教师没有起带头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师中老教师较多,他们接受新事物较慢,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原理性强,让学生自主开发思考探究的地方很少,因此,很多W生对化学课程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上课进度较快,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的很多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学校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摒弃“填鸭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或者个人喜好进行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区别,因材施教。

学生参与不积极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对换,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不习惯积极思考,一味等着教师传授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充分为学生“留白”,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小组之内、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与学生增加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的进入状态,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益处,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

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合理是保证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因个人喜好,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开,也不能任由学生的喜好而随意自行组队,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进行分组,对每个学生的职责进行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导、专家、外联等。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学习任务;发言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清楚每个小组讨论时遇到的突破点和难点;督导负责监督大家的学习态度,如组内同学思想涣散应及时汇报给教师);专家一般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负责指出大家回答问题时遇到的错误;外联负责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和讨论,并把新的想法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情况,并把握好课堂的纪律和动向。

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资源 要想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保证初中数学设施齐全是重要前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都需要准备充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这种资源,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后整理每个成员的想法,然后组间传阅资料,最后交给教师做点评并指出问题;而不是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一遍即可。

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虽然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偏理论性较多,但是与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接,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还应当注意有效提问问题,提问所设置的问题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有启发性,学生由浅入深逐一攻克,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的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再进行提问,如当教学到达提升处、教学矛盾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对于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应该通过提问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可适当变换提问的角度,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结束语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之后,更是得到迅猛进步。我国向来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初中数学课程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是初中数学课堂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用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本文强调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合作学习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效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5-196.

初一学生数学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字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其是我国教育中较重要的一门学科,这就导致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在数学教学中过度重视学生数学成绩,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降低,直接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而“生活化”与“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凭着其自身先进的理念能够较好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大大增强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因此对“生活化”与“数字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1.“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与数学这门学科的距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初中的具体运用中,其能够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理论与其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将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相关习惯。此外,“生活化”教学的使用还能够通过将学生生活与具体教学的联系,降低初中数学教师的相关教学负担,并使学生避免了过去那种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大量理论知识的学习现状,使学生通过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自身数学学习有效性的提升。

2.“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在“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生活情境的创设与教材的深入生活化研究的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发展,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具体解读。

(1)通过生活情境创建进行“生活化”教学

为了顺利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创建相关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通过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的方式,使其尽快运用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以此使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这一“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作用。

(2)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式生活化研究进行“生活化”教学

除了创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相关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进行具体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例如,相关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彩票中奖率、购房贷款利率等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进行相关讨论,最终起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数字化”

1.“数字化”教学的意义

“数字化”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等组成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施能够较好地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数字化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其能够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将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保证了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发展。

2.“数字化”教学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建立是其中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具体解读,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的相关发展。

(1)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虽然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中有过度重视多媒体课件精美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本身的优越性。在正确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措施与初中数学课程有机结合,以此实现高效、直观的传统数学教学,并通过相关课件将一些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具体展示,以此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数学学习热情程度。

(2)网络学习资源库构建

在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中,构建初中数学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进行初中数学的网络教学,同样是一种较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这种网络数据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该数据库享受在线测试、疑问解答等服务,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最终起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本文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发展。

参考文献:

[1]屈鹏飞.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

[2]宋龙宝.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