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1 10:27:17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零售企业 成本核算 重要举措

我国加入WTO以后,零售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在此情况下,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在关注收入的同时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而零售业的成本核算问题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对于零售业节约商品经营费用、增加企业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商业零售企业是由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购买产品、向最终消费者(分为企业团体和个人)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的商品销售行业,具有交易次数频繁但数额较小、经营品类繁多且规格等级复杂和勤进快销的特点,该行业多数为填写销货凭证,“凭交款收银条取货”。零售业成本核算即将一定时间段内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收集、汇总、核算,从而得出该段时间内企业总的经营费用及每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对于零售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是提高零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零售企业制定企业计划提供参考,成为评估销售部门业绩和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绩效的依据,同时为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活动提供借鉴,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零售企业把握成本管理的重点项目。零售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和经营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查出总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作业活动和商品类别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查找成本比重过大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降低总体经营成本的目的。因此,对零售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不可忽视。

二、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零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费用为采购费用、库存费用、销售费用及人工费用,因此,对零售业进行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购成本核算

采购成本是零售企业经营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商品采购的实际成本,包括商品的购买价格和进货费用。根据会计准则,进货费用包括企业在进货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燃料费等费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将进货费用归于商品采购成本中,也可以单独归集计算,期末在已销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中分配,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中,通常将商品的进货费用直接计入采购成本中进行核算。

2、库存成本核算

由于零售业具有商品库存数量繁多、金额较大的特点,库存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对于大型零售企业,一方面,企业必须购买充足的产品作为存货以保证销售部门销售商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库存又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库存面积和管理人员的增加及为保持合理库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增加了零售业的库存成本,因此,对库存成本的核算也是零售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3、销售成本核算

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为商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差额,为计算出企业的销售利润必须对企业的销售成本进行核算。销售成本指零售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即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零售业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购进成本、为实现销售活动所产生的房租、销售环节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包装费用等销售费用以及销售环节发生的税金。目前,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方法来核算销售成本。

4、人工成本核算

一直以来,房租和人工成本在零售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居高不下,其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为32%,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该比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零售业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人工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费用支出,零售企业通过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将人工成本核算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及企业整体效益实现情况相结合,从而为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决策和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三、商业零售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零售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逐渐将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零售业中,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但是,从整个零售行业上看,目前零售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零售企业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由于零售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零售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企业在相关的成本核算组织和人员配备上过于简单,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程度不够清晰,使得财务相关人员对于成本的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不断产生矛盾,再加上,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的相关业务和知识储备有限,使得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很难高效有序地开展。

2、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不足

由于零售业经营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成本核算人员的能力限制,导致收集到的费用数据不准确、会计科目分类错误等现象不断发生,再加上成本核算方法的错误选择,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难以进行,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

3、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不当

目前,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和在售价金额核算法基础上进行改善的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类型。例如,售价金额核算方法虽然节约了填制销售凭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但是,该方法不易发现商品溢缺情况且难以查明原因,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综合性(如百货商店)和部分专业性(如经营工业品)的零售企业。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对成本核算方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选择不当,从而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举措

成本核算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零售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几项重要举措。

1、增强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意识

成本核算对于零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增强成本核算的意识、明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企业高层和财务部门应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将成本核算置于企业统筹经营的战略高度,不断强调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将成本核算的理念和重要

性传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同时,应注重成本核算部门和企业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使得成本核算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此外,企业应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将成本核算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2、积极做好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

零售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对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所进行的核算工作,企业的各项经营费用的归集是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因此,费用信息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积极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除了思想准备外,还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去做。首先,应该确保零售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分类和会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严格要求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基础工作的准确性和正规化。其次,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就要求成本核算人员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很高的认识,对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有所了解,结合零售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经营类别选择适当的方法或将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成本核算。

3、完善零售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因此,必须确保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全面性。零售业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计划、分析、考察和改进等过程,其中,零售企业首先根据成本管理的历史数据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成本管理的目标以及具体的流程和方法等,通过对各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分析研究以考察成本管理完成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方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等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此外,应加强成本核算的制度建设,特别是监督体制的建设,确保整个实施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

4、加强零售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逐渐成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零售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特别是连锁超市零售业,一旦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会陷入一片混乱,甚至根本无法运作。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仅仅出于探索阶段,针对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不多,因此,必须加强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财务相关系统引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五、总结

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问题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提高财务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选择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发现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良斌:高档百货企业成本核算初探[J].财会通讯,2009(10).

[2] 王昕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J].北方经济,2010(5).

[3] 彭飞: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2)

    一、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商业零售企业是由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购买产品、向最终消费者(分为企业团体和个人)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的商品销售行业,具有交易次数频繁但数额较小、经营品类繁多且规格等级复杂和勤进快销的特点,该行业多数为填写销货凭证,“凭交款收银条取货”。零售业成本核算即将一定时间段内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收集、汇总、核算,从而得出该段时间内企业总的经营费用及每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对于零售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是提高零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零售企业制定企业计划提供参考,成为评估销售部门业绩和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绩效的依据,同时为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活动提供借鉴,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零售企业把握成本管理的重点项目。零售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和经营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查出总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作业活动和商品类别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查找成本比重过大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降低总体经营成本的目的。因此,对零售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不可忽视。

    二、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零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费用为采购费用、库存费用、销售费用及人工费用,因此,对零售业进行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购成本核算

    采购成本是零售企业经营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商品采购的实际成本,包括商品的购买价格和进货费用。根据会计准则,进货费用包括企业在进货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燃料费等费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将进货费用归于商品采购成本中,也可以单独归集计算,期末在已销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中分配,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中,通常将商品的进货费用直接计入采购成本中进行核算。

    2、库存成本核算

    由于零售业具有商品库存数量繁多、金额较大的特点,库存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对于大型零售企业,一方面,企业必须购买充足的产品作为存货以保证销售部门销售商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库存又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库存面积和管理人员的增加及为保持合理库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增加了零售业的库存成本,因此,对库存成本的核算也是零售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3、销售成本核算

    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为商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差额,为计算出企业的销售利润必须对企业的销售成本进行核算。销售成本指零售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即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零售业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购进成本、为实现销售活动所产生的房租、销售环节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包装费用等销售费用以及销售环节发生的税金。目前,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方法来核算销售成本。

    4、人工成本核算

    一直以来,房租和人工成本在零售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居高不下,其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为32%,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该比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零售业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人工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费用支出,零售企业通过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将人工成本核算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及企业整体效益实现情况相结合,从而为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决策和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三、商业零售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零售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逐渐将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零售业中,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但是,从整个零售行业上看,目前零售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如下。

    1、零售企业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由于零售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零售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企业在相关的成本核算组织和人员配备上过于简单,对于成本核算的认识程度不够清晰,使得财务相关人员对于成本的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不断产生矛盾,再加上,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的相关业务和知识储备有限,使得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很难高效有序地开展。

    2、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不足

    由于零售业经营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特点以及成本核算人员的能力限制,导致收集到的费用数据不准确、会计科目分类错误等现象不断发生,再加上成本核算方法的错误选择,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难以进行,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

    3、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不当

    目前,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和在售价金额核算法基础上进行改善的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以及作业成本法,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类型。例如,售价金额核算方法虽然节约了填制销售凭证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但是,该方法不易发现商品溢缺情况且难以查明原因,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综合性(如百货商店)和部分专业性(如经营工业品)的零售企业。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对成本核算方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选择不当,从而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举措

    成本核算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针对零售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几项重要举措。

    1、增强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意识

    成本核算对于零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增强成本核算的意识、明确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企业高层和财务部门应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将成本核算置于企业统筹经营的战略高度,不断强调成本核算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将成本核算的理念和重要

    性传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同时,应注重成本核算部门和企业销售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使得成本核算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此外,企业应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可以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将成本核算工作专业化、精细化。

    2、积极做好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

    零售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对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所进行的核算工作,企业的各项经营费用的归集是成本核算的准备工作,因此,费用信息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积极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除了思想准备外,还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去做。首先,应该确保零售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保证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分类和会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严格要求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基础工作的准确性和正规化。其次,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就要求成本核算人员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很高的认识,对各种成本核算方法有所了解,结合零售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经营类别选择适当的方法或将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成本核算。

    3、完善零售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是成本核算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因此,必须确保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全面性。零售业成本管理体系应包括计划、分析、考察和改进等过程,其中,零售企业首先根据成本管理的历史数据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成本管理的目标以及具体的流程和方法等,通过对各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分析研究以考察成本管理完成的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方法,对现有的成本管理流程和方法等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此外,应加强成本核算的制度建设,特别是监督体制的建设,确保整个实施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

    4、加强零售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逐渐成为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零售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手段,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特别是连锁超市零售业,一旦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会陷入一片混乱,甚至根本无法运作。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信息化建设仅仅出于探索阶段,针对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不多,因此,必须加强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设,将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财务相关系统引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3)

根据JD Power零售银行指数,近一半参与调查的消费者认为,交易方式是决定他们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此外,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家提供多渠道、个性化交易的银行。这种趋势不仅在欧美国家集中凸显,在中国市场也非常突出。

多渠道零售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推动力,向传统的实体零售业提出挑战。除了渠道选择,消费者还要求得到便捷无缝的跨渠道服务。他们往往通过某一个渠道开始交易,以另一个渠道完成交易,并希望每个步骤都能提供连贯的客户体验。习惯在多渠道进行交易的客户比传统客户转向其他银行的几率要低20%,而且那些被归为“多渠道”的顾客比其他顾客的开销要高出30%。此外,银行通过提供多种交易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还可以通过渠道互动提供创新。

顾客越来越需要一个能融入新技术、智能设备、社交媒体的多渠道零售环境。然而,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国,95%的零售购买行为仍然是在商场和实体店铺中进行的。因此,如何在一个密集的POS环境中,做好POS系统的部署平台管理和升级,适应网络和移动通讯对消费需求带来的新变化,为顾客提供一种可靠的低成本运作模式,是零售业面临的关键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零售业态更加多元化、营销渠道多样化、电子商务呈现不同的细分模式、移动互联高歌猛进、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业务结合)模式异军突起,这些日新月异和不断滚动的变化,最终以滚雪球般的速度演变为变革性影响时,POS也在承受巨大转变所带来的周期性阵痛。其中,向多渠道零售转移是对POS部署影响最大的一股力量。

作为全球领先的支持和管理服务提供商,NCR一直致力于在自助服务领域为消费者和客户提品和服务。NCR多渠道融合的服务要求大量部署于店面的POS必须能够充当店内的中枢和骨干,能够追踪顾客最初在网上或移动设备上下达的订单、更改或完成交易、处理店内提货和退货事宜,同时涉及订单管理、库存控制、财务报表汇总、订单履行、现金管理、定价和促销等一系列关乎零售店铺经营的各个环节。

“能够实现这一点需要成功地进行POS部署。”NCR零售行业亚太区副总裁Ross Checkley说。

部署POS关键点

毫无疑问,零售商正在从各自的 POS 解决方案中寻求灵活性。日前《零售信息系统新闻》(Retail Information System,RIS News)报道指出,零售商在POS上的主要“痛点”包括:“无法满足未来需求”(占受访者的39.5%)、“难以添加功能、模块”(占受访者的34.2%)和“难以升级、更新”(占受访者的 26.3%)。2011年6月的一项研究指出影响下一代 POS 购买的主要因素:超过半数的受访零售商(占56.4%)选择“便于将来升级”,表示关注“特性和功能”和“支持移动性”的受访零售商数量相当,且持有这两种观点的总人数最多,占74.4%。

“POS部署本来就面临很高的风险,而未来POS系统需要的新功能使得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业务需求、购物者偏好和商店技术的快速变化,零售商要部署的POS系统不仅要提供当今关键任务系统所需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还必须具有各种功能,这些功能或许暂时还不会投入使用,但很快会产生商业利益,并且在此后数年带来商业利益。”Ross Checkley说。

“成功部署POS需要几个关键点。首先,确定当前和未来的目标客户群。在POS 部署的最初阶段,零售商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业务策略,尤其要关注目前已有和未来潜在的目标客户群。通常POS的部署,从最初规划到部署完成需要长达2年的时间,而POS的替换周期则需要7年甚至更久,因此,了解未来的购物者‘可能想要什么’至关重要,零售商应该着眼于 80后、90后甚至更年轻的客户群,如果不能及时掌握与新世代消费者的需求和互动方式,只看眼前的POS部署战略很快就会让零售商倍感压力。”Ross Checkley说。

事实上,不少零售商已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POS更适应未来的需求。据调查,37% 的零售商正在寻找可在移动屏幕上读取优惠券的系统,而14% 的零售商则考虑采用近场通讯设备,一旦开始大规模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这一比例将有所提高。

“其次,根据差异化要素的需要选定供应商。在选择POS供应商时,NCR对零售商提出的建议是‘制定策略和自我提问的流程’。要知道,即使是经营最广泛的零售商也无法做到为所有消费者提供所有的服务,实在不必为了追求完美而让POS‘无所不能’。目前中国市场上大量使用的POS产品,有些功能的确会让零售商与众不同,而有些则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顾客需求,零售商要在制定POS部署战略前,分析POS具备的功能和用户需求,重点针对以下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供应商。”Ross Checkley说。

“再次是层级测试。在不同的店面部署POS时,零售商要选取若干个具有其连锁店特点的商铺进行试点测试,不同商店的品牌、规模、位置(如独立门店或商场内门店),以及内部零售空间和配置都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准确选择试点店铺就非常重要。试点测试内容不仅包括网络策略和软件性能,还包括 POS 硬件的分阶段使用和最优的维修策略等。我们认为,试点必须足够多,必须能够反映现实环境的各种状况,并满足管理需要,才能衡量 POS 推出之后面临的风险。”Ross Checkley说。

在Ross Checkley看来,当零售商选中POS产品时,意味着多层测试就开始了。因为即便是最灵活的POS 解决方案,也不能简单地现成安装,即便是同一家零售商,也会因其连锁店铺所在地区或具体店铺的不同而有差异,都需要对新的POS系统进行多层级测试,从而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未来方案实施过程中方案的变更。

“最后是配置试点以提供零售商需要的数据。”Ross Checkley说,“试点的一个关键功能是‘找到黄金标准’,即已创建可重复配置到所有店面的 POS 硬件、软件、设备和驱动程序的POS配置标准。黄金标准适用于POS系统部署、安装、支持和维护的各个环节。例如,如果零售商要设立问讯台,在试点阶段,要监控POS平台与问讯台之间所有的通话和互动是否运行正常,以便零售商清楚针对常见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Ross Checkley强调说:“POS部署工作的结束,也是产品生命周期使用阶段的开始。零售商要考虑财务目标、部署预期,进行顾客及员工满意度调查,并修改和完善POS 解决方案。不可否认的是,即便通过了最严格的测试,并对部署进行了最好的规划和实施,POS上线后,还是有可能暴露出未能达到预期的状况。此外,零售商要不断检验新技术带来的效益,能够恰当地应用新技术来增加销售和降低成本。”

零售自助结账体验

每逢假日超市总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你绕过人工结款台前长长的S型队伍,径直走到一台自助结账设备前,将挑选好的一推车食品和家庭日常用品放在扫描仪下逐个过检装袋,结账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件单品的价格和汇总金额。清点无误后,你掏出信用卡在POS卡槽上一刷,你便完成了一次快捷、便利、愉快的购物体验。这就是现实生活中NCR自助结账系统带给人们的购物体验。

根据行业分析公司零售银行研究(RBR, Retail Banking Research)2011年6月公布的“全球EPOS和自助结账系统”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市场自助结账系统出货量为26600台,与2009年相比增长17%。RBR预测,到2016年,全球自助结账系统的发货量每年将增长14.7%。中国零售业在全球自助结账系统迅速普及的趋势推动下,也开始重视引入和应用那些便捷性高、互动性强和个性化突出的自动化技术。

“对于国内的超商而言,采用自助结账系统最大的考量来自投资回报,毕竟进入自助服务的门槛不低,而逐年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让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认真考虑引入自助结账设备来解决高人工成本问题。”Ross Checkley说。

一直以来,人力成本都是零售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部分之一,2011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针对零售百强企业的抽样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零售企业人工成本平均上涨15%,零售从业人员流失率上升造成企业招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而在零售业态中,用工密集程度最大的超市业态是人力成本上涨的主要冲击对象。

据悉,使用自助结账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零售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现有的工作人员从基础的结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其分配到其它工作岗位,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销售额,增加收益。全球零售及餐饮业知名分析机构IHL Consulting Group的调查数据显示,自助结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7%的人均劳动力利润。

“毋庸置疑,网购正在成为中国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零售企业正在面临网络购物带来的严峻竞争态势,而自助结账是零售业的一个新利器。像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卖场,一个门店一天的平均客流量约为1.5万人,而每天就有近900万人上淘宝网‘逛街’,相当于600家店的客流量,而且网购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没有打车难、停车难的麻烦,同时价格优势明显。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超市排队长、结账慢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所诟病,是消费者最无法容忍和抱怨最多的问题,网购则加快了商品的物流速度,减少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消耗,是最便利的消费方式。”Ross Checkley说。

目前,面对网购带来的巨大冲击,商超纷纷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停车、结账甚至退换货的服务水准,以提升购物体验,吸引顾客。其中自助结账系统能够让购物者自行扫描、装袋,并通过现金、银行卡,甚至日渐流行的非接触式付款等方式支付。NCR的客户报告显示,自助结账系统可以减少40%消费者结账等待时间,将店内结账速度提高20%。

“NCR打造的是体验消费时代的差异化优势。超市、商场、便利店,不仅仅是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地方,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消费体验,这是吸引顾客进入商店的关键要素之一。超市经营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却可以借助技术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益表现出个性化、情感化和直接参与等偏好,零售企业不能只卖有形商品,还要将无形的体验卖给消费者。”Ross Checkley说。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4)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商务厅《关于开展全市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成品油市场管理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贯彻落实商务部*年第23号令,依据商务部《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成品油仓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成品油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结合《自治区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对现有成品油经营企业设施状况、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进行整改,通过完善成品油企业经营条件,规范成品油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全市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

二、专项整治工作的范围与内容

(一)范围:凡取得商务部核发《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的批发企业,商务部或自治区商务厅核发《成品油仓储经营批准证书》的仓储企业,自治区商务厅核发《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零售企业(加油加气站)、*市商务局核发证书的农村牧区加油站点;未经商务部、自治区商务厅审批的在建油库、加油(加气站)和未经商务部、自治区商务厅核发证书的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企业均也在本次检查整治范围之内。

(二)内容:根据商务部、自治区商务厅有关规定,重点核查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核查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资质。

2、核查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设施、安全设施情况。

3、核查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4、核查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行为。

5、了解成品油市场管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了解、掌握当地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加油站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成品油规划进一步补充完善。

(三)整改方式:

1、对于私自进行油库建设、改造,私自新建、迁建和正在建设的加油(加气)站,属地商务局必须立即下达停建书面通知。对于无成品油经营资质而从事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经营活动的,原则上协调工商部门予以取缔。对于确属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和政策连续性的原则,视具体情况协调处理。

2、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设施、安全设施不符合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及经营管理技术规范要求的,在当地商务局下达整改意见通知书后5个月之内整改完毕,并报市商务局组织验收。届时未按规定进行整改的,由发证部门吊销其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3、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具体经营行为不符合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及经营管理技术规范要求的,当地商务局在下达整改意见书后3个月之内整改完毕并报市商务局进行复查。对于存在不合法、不规范经营行为、受到举报并经有关部门查实的,根据情节采取停业整顿、处罚、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等方式进行处理。

4、对于批发企业、仓储企业、零售企业长期未开展经营活动的(停歇业超过6个月),并经核实已无法正常经营或不具备经营成品油条件的,由当地商务局报请市商务局注销其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5、对于成品油库、加油(加气)站已不存的,当地商务局经核实报请市商务局注销其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6、对于非特殊原因未进行上一年度年检或上一年度年检不合格的,根据情节采取停业整顿、处罚、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

(一)时间进度安排

本次整治工作将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调查摸底阶

段,时间为*年1月16日到*年3月6日;第二个阶段为整改阶段,时间为*年3月1日到*年9月1日;第三阶段为验收阶段,时间为*年9月10日到*年11月11日。

(二)组织安排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由*市商务局牵头,具体工作流通体系建设科统一组织。各*县市区商务局负责具体实施,并在具体工作中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当地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消防、环保等部门。

(三)职责分工

1、成品油零售企业由各*县市区商务局核查,填报成品油零售企业核查情况表(附件一),并将汇总表(附件二)及处理意见报市商务局后下达整改意见书(附件五)。对于成品油零售企业,*县市区商务局必须进行现场核查,同时要把本次整改工作于*年度成品油零售企业年审工作结合起来,严格把关,进一步完善企业资料库。自治区商务厅和*市商务局将选择部分地区进行抽查。

2、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由*市商务局进行现场核查,填报汇总有关材料(附件三、四),自治区商务厅将对相关核查结果进行认真审核,并将对部分企业进行现场复核,在此基础上对不符合要的企业下达整改意见书(附件五)。

四、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

(一)各*县市区商务局要认真组织布署,制定出本地区检查的具体工作方案,在检查中将不符合规定的各类问题和情况汇总上报。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创新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医药相关政策的开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为4981家,同比增长16.76%,连锁门店数为204895家,增长19.52%,增长率创近年新高。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面临经营成本高、营销方式单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积极创新发展途径,在经营模式、产品服务方面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互联网正好给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带来机遇,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经营方式进行革新,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模式、人才培训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这一研究对医药连锁企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医药零售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一、互联网思维阐述

互联网思维是由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家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有些企业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企业家思维方式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近几年企业界和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诠释。总体来说,互联网思维是指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方式,即企业要有互联网理念,基于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二、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的难题

(一)经营模式单一

近年来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增加门店数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地位,但在扩大经营的同时,企业面临产品服务同质化、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产品服务方面,目前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只为顾客提供药品销售,由于药品特殊性,顾客更希望获得专业化咨服务,但目前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只是扮演销售药品的角色,在产品服务方面缺乏差异化;在营销模式方面,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主要通过门店间打价格战,如通过会员日打折、店庆等活动加强产品促销增加客流量,但由于传统上一家药店只能服务周边二、三公里范围的用户,因此效果甚微。单一的经营模式加上近年来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使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以传统经营方式发展愈加艰难。

(二)专业人员匮乏

药品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药品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但近年来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迅速扩张同时面临专业人士缺乏的难题,特别是具备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人士极其紧缺。由于药品特殊性国家政策规定医药零售门店必须配备专业的执业药师,但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目前专业人士数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以广西医药零售市场为例,2014年零售药店数15000多,2015年1月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注册人数3555,远远无法满足每店配备1名执业药师的要求。很多连锁企业领导表示,一线专业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中国药品零售业以区域发展为主,该行业突出的特点是“多、小、散、乱”,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很少,众多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具体体现在一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只是盲目的追求门店数量增加规模,对门店管理缺乏精细化,导致内部管理无法跟上规模的步伐。其次是高耸的组织结构降低了管理效率,目前大部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采用简单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决策相对比较集中,中间层管理较多,随着规模的增加出现了内部管理混乱。三是总部和门店缺乏沟通,众多医药零售企业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总部没办法及时做到供货和门店管理的监督。四是医药零售企业处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终端,与药品供应商的沟通不畅通导致货物不能及时向门店供货。管理方式的落后使企业在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互联网思维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难题,笔者认为在当下互联网大环境下,医药零售企业要向其它行业零售企业看齐,积极拥抱互联网,深入互联网思维在企业经营模式、人才培养、内部管理三方面进行创新,寻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拓展新的经营模式

某医药零售企业专业人士指出,在医药零售市场只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毛利率,二是客流量。如何增加客流量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关键。传统的门店服务的顾客数量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医药零售企业要基于互联网思维重点在产品服务和营销渠道方面拓展新的经营方式,增加服务的顾客数量。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020全渠道营销模式,医药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身的网上商城或通过第三方平台,顾客可以随时在线进行所需药品的选择,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自己配送或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产品配送,该模式消灭了空间的限制,门店可以服务不同区域的顾客。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多元化服务。如目前北京老百姓大药房通过与微医网平台合作,通过运用远程门诊系统使专业医生为顾客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服务,通过该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拓展了企业业务。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加强员工培训

传统培训方式既要耽搁员工的工作时间又要投入大量资金,医药零售企业在当下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利润点越来越少,因此众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但由于药品特殊性,门店又急需专业人士服务,面对这个矛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创新培训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如有员工要考执业药师资格证,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相关培训的网络课程,这样员工可以再休息期间通过互联网观看课程视频而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医药零售企业门店都比较分散,这增加了员工平时培训难度,企业总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员工通过视频会议来进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强了总部与门店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增加门店数量同时必须思考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互联网思维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集权化管理方式。首先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改变以往垂直型的管理组织结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组织结构扁平化,让每个药店员工做到自治管理;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给予员工更多授权,加强总部与门店之间的沟通,总部可以及时了解门店产品销售情况和员工的服务情况,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最后对于医药零售企业而言,与上游供应商的沟通和货物的运输将会影响到门店绩效,医药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各医药供应商资源,通过互联网加强门店、总部、供应商之间的无缝连接,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思维对顾客服务、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领导者要能够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思考,同时创新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支撑,最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保障充足资金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总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过程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积极思考,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零售企业;销售环节;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经济管理工作,继而关系着企业的持续经营与未来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将逐渐上升到企业管理的战略核心地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销售财务工作又是企业开展销售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事物的发展必定伴随着问题出现,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

一、我国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完善,零售企业主动把握机会,主动谋求发展,取得了飞快进步,市场化程度也获得了有效提高。零售企业之所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主要得力于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零售企业迅速崛起,老牌大型零售企业稳中求变平稳发展,零售企业业态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

1.零售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地推动下,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购买力显著增强,消费观念也日趋完善。面对这些显著变化,零售企业抓住机会,主动出击,不断丰富改良商品种类以满足居民日渐增加的需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需求,零售企业规模才不断扩大,直接促进了销售额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0931亿元,增速为10.7%。从简单的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扶持可以使零售企业规模随着市场需求而不断扩大,增加销售额,实现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

2.零售企业业态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零售企业业态结构由之前居民只能单一地从百货商店购买商品,渐渐发展成为以购物中心、大型卖场、仓储超市等多种选择多种模式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居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去不同地点购买所需产品,大大增加了居民与零售企业之间的互动,居民在享受零售企业优质服务的同时,零售业不仅提升了行业口碑,还增加了销售额,这正是多元化业态结构发展结果的集中体现。

二、销售环节中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零售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财务管理又是零售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发展的进行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地制约了零售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销售环节财务管理分工不明确

尽管零售企业在部门分工、部门职责上划分越来越细,但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划分进度,销售财务依然附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并没有单独成为企业的职能部门。甚至有的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核算方式,这与零售企业的实际发展不相符。

2.存在较多坏账死账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重视和力度不够,导致资金回笼困难、资金出入很难平衡,也导致在销售过程中,物、单、钱不能形成统一管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很多坏账死账,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3.财务工作的内容过于单一

对于销售环节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只注重财物本身业务,未根据市场需求、业务需要、市场发展等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适合企业发展的拓展和延伸。

4.对货款变化的分析不够

在销售环节中,很多财务人员只把工作注意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忽略了对货款变化的分析,没有有效利用手中资源去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没有得到反馈信息就不会掌握市场变化动态,将直接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开拓。

5.零售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关系着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的走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引进很多高级专业财务人员,而目前财务人员业务知识不够全面,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处理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性不够,对市场和客户的分析不够彻底等等。

三、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

零售企业在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中虽然有上述长期存在且较为突出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通过不断摸索,找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1.建立独立的销售环节财务制度

零售企业自身销售环节的财务运作远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复杂,随着市场发展,销售财务包含的业务内容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而且不同于其他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针对产品销售的货款回收,因此,零售企业应当单独设置针对销售环节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或单独从事此环节的财务人员,在从事财务业务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同销售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同时,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规范指导销售财务日常工作的展开。

2.加大清理欠款的力度,减少企业损失

专门设立人员管理,及时清理销售环节出现的欠款,以应收账款发生后,本着“谁发货谁负责”的原则,赊销商品由经办人负责收回,财务及销售部门将此款项反映在当天的销售报表中,做好货款回笼工作,保证应收账款金额准确无误,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坏账死账。还要及时和销售人员沟通,并督促经办人与往来单位和个人对账,将可能出现坏账死账的风险降至到最低,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充实财务工作内容

销售业务人员在市场开发、签订合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客户信用很好,但是合同需求量却很小;有的客户信用不好,但是合同需求量却很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对信用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办法。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和考察,建立客户档案,实时更新客户信息,保持良好沟通;二是规范货款和来料的清算;三是加大对客户新老合同货款的控制。四是认真统计汇总以往销售情况及资料,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规律,为销售预测做好第一手准确资料,为企业财务管理提拱可靠依据。

4.分析货款回收好坏,为市场开发提供有效信息

销售财务应每个月份每个季度进行简单的销售资金回收情况分析,对合同执行中回收货款、清理欠款、销售费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对有市场开发价值的产品提出意见,充分发挥销售财务的作用。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为客户和市场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

5.聘请高级专业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零售企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引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企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优中选优,专门聘请业务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财务人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光注重人才的业务水平,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完善的道德素养,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结论

改革开放为零售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零售企业通过自身内部改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巨大力量。但是发展中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制度,而其中财务制度处在企业制度中的核心位置。只有集中力量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零售企业才能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快速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玉祥.浅析零售企业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J].中国商贸,2011,9(36):86-87.

[2]陈绍芳.企业销售环节财务管理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7(15):209-210.

[3]于洁.零售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4(07):143-145.

[4]廉东彦.销售环节财务管理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4,2(05):35-36.

零售业务部工作总结篇(7)

论文内容摘要:农村零售业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提高对发展农村零售业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加农民收入、制定科学的农村零售业发展规划、创新农村零售业态、规范农村零售市场秩序等措施,对于确保农村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1982~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了五个一号文件,着重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但从1987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2004年,我国粮食缺口达3750万吨,一些地区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从2004年开始,重新将一号文件回归“三农”,其主题是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一号文件制定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和举措,2006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2008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多年来,中央发了十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说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与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国务院、国家商务部还为此颁布了专门的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的通知》(国办发[2004]57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商务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商务部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并通过“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和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建设,使农村零售市场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

农村零售业的新特点

(一)农村零售市场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

2006年我国县及县城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86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6%,是2000年的1.66倍。2007年安徽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403.7亿元,比2006年增长18.4%,其中农村市场实现1078.7亿元,比2006年增长16.9%。

(二)农村零售市场繁荣、日用消费品市场丰富

2008年春节,安徽省枞阳县虽然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袭击,交通严重受阻,但横埠、会宫、官桥等乡镇零售市场仍然活跃,数量众多的小型超市、便利店、夫妻店、小摊贩商品琳琅满目,货源充足,日用消费品应有尽有。农民在雪灾的环境里过春节没有遇到“买难”的尴尬。

(三)初步形成农村消费品零售市场网络

一是城市名店向农村延伸,如江苏“苏果”连锁超市公司2006年有网店1508家,其中县和县以下的乡镇店879家,占网点总数的58%。2005年销售额181.2亿元,其中县及县以下店95亿元,占销售额52%。在1508个门店中,县级店274个,乡级店469个,村级店136个。二是2005年3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三年内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行政村和70%乡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年全国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了试点,新建和改造农家店7.1万个。安徽省繁昌县于2005年7月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共新建、扩建或改造乡村农家店237个,总营业面积近2万平方米,覆盖了全县6镇90%以上的行政村,受惠农民达10万多人。同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连锁店基本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起到了引导性、示范性作用。三是原有的农村零售网点自愿加盟连锁,逐步提升、改造规范。安徽徽商集团红府超市农村加盟店30余家,把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与城市商品流通综合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原本存在的数量众多的夫妻店、农家店、小摊点。这些网点共同形成了农村零售市场网络。

(四)民营企业成为农村零售市场主体

近年来,县及县以下零售商业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资本进入、合作经营、股份制改造等办法,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收购、兼并、转产、破产和解体等方式,基本完成了国有零售商业企业改革任务,使其退出零售商品流通领域。2006年底,安徽寿县共有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点15600多户,从业人员3.6 万人,营业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其中民营企业经营网点及从业人员分别占95%以上。该县商贸流通业出现了独资、合资和股份合作等多成份、多形式、多业态、多元化、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农村零售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消费品销售额比重与城市相比表现为持续下降,增速减缓

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但县及县以下地区实现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国的7%,即使加上县城的销售也不到40%。从发展速度上来看,“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64%、58.7%、50.6%、48%和34.3%。2006年,我国乡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5%。2001年至2006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11.5%、14.6%、10.3%、14.7%、13.6%和14.3%。而同期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只为7.7%、6.9%、6.9%、10.6%、11.5%和12.6%;2001年至2005年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业新增幅则为:7.3%、7.4%、6.3%、10.7%和10.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下降,增速减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的三分之一。剔除农村区域性发展差距、贫富差距和统计偏差等因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更加偏低,有的甚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二)零售商品档次偏低,部分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受零售商经营条件限制和农民购物的廉价偏好,农村零售业经营的商品虽然品种多样,但多属于低档次的日用消费品,且不同商家经营品种雷同,中、高档次商品极少。笔者调查安徽枞阳县横埠、会宫、官桥镇白酒市场,很难找到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高档白酒,中档次的白酒也不多。鞋帽服装商品也是如此,家用电器更不用说。实际上,农民消费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的情况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办实业挣了不少钱回家过年的,他们受到城市消费潮流的影响,希望得到中、高档次的消费品而不能从零售市场得到满足。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

农村零售业从业人员多数为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他们缺乏经商所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顾客的心理、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价值一概不知,习惯于在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行为中,赚取必要的利润,不可能为顾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零售商业的社会功能、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无法实现。

(四)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疏于管理

农村零售网点缺乏规划,乡镇一级的零售网点普遍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商品陈列不规范,商家经营的商品随便堆砌;卫生条件差,即使春节期间,许多商品也是灰尘满面;副食品经营缺乏卫生保障,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卫生安全问题;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如假酒、假烟、假名牌随时遇到,甚至出现假农药。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某农民曾两次购买假农药和劣质化肥,导致庄稼严重欠收。

(五)农村零售业态传统,规模小且组织化程度低

在我国农村零售业长期以来由农村供销社和国营商业系统掌控,然而伴随着商业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供销社和国营商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体户经营为主的夫妻店、杂货店、农家店,虽然在有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城镇化水平发展较高的地方,也出现了超市、连锁店及专卖店等业态,但它们短时间内还不能主宰农村零售业,“主角”仍然是小型、分散、众多、互不协作、网络残缺、零散度高达90%以上的以个体经营为主的零售业态。这种零售业态在方便农民购买的同时,造成农村零售业在竞争上能力薄弱,在发展上自生自灭,在布局上散乱无序,在进货上渠道单一,在经营上方式落后,在管理上缺乏科学,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致命弱点决定了农村零售业根本满足不了农村消费者对商品质优价廉的最基本要求,更不能满足我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必要性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连锁化“农家店”。发展零售业,构建现代新型的零售业体系是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引导和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的发展既依赖于生产,也依赖于消费。长期以来,农民的消费集中于建房和子女教育。对于生活性消费一直处于极其保守的状态,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功能始终不能发挥。发展农村零售业,对于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范围,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积极、合理、健康消费,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文明进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村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的。“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如果在2005年3255元的基础上继续按照5%的速度增长,将达到4154元,由此产生的农村消费需求约2.2万亿元,农村的市场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只有发展农村零售业,适时提供与农民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相吻合的高中低档配套、结构合理、价廉物美的商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农村零售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物质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必然发展农家店,可以吸纳很多农民就业,实现一部分农民由农转商,从而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的就业形势,又使其经商致富;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加速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带动运输业、制造加工业、包装业等行业的综合发展,不仅解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大量农民失业问题,也为他们提供较为可观的收入。同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使一部分土地资源被转让给其他农民,推进农村有限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增加县及乡镇财政收入

目前我国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有限,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基本运行的需要。拖欠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更谈不上农业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财政资金反哺农业了。增加县及乡镇的财政收入是目前大多数县及乡镇面临的课题。发展农村零售业,不仅可以从其经营本身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而且零售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包括农业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进而解决“三农”问题。正因为如此,零售业、流通业是先导性产业。

发展农村零售业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

发展农村零售业必须解决农村各级干部客观存在的重工轻商观念,充分认识农村零售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村零售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从而把零售业作为先导产业,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促进零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增加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还是发展农村零售业的重要基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质量等都取决于农民收入的高低。一个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下的农村不可能有繁荣的零售业。因此,农村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认真研究本乡(镇)村经济条件和面临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产增收。目前,农民增产增收除了国家创造支农惠农环境,给予更多的支农惠农政策外,最重要的就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城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实行科学种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三)制定规划

做好农村零售网点规划,是引导和促进农村零售网点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零售网点体系,加强农村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发展差别化经营的重要条件。农村零售网点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总体布局要求,遵循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统筹、大中小型网点并存发展和技术进步原则,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零售业网点体系,使零售业网点建设有助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农民方便、快捷、安全购买,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四)业态创新

零售业态创新是发展农村零售业当务之急。农村零售业态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在于发展连锁店。中心城市的大型超市、百货公司向县城及乡镇延伸,建立县级和镇级大型超市或百货店,以在县镇形成零售业示范效应;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消费水平,通过新建、改造、加盟等多种形式建设连锁廉价商店、连锁邮购店、连锁仓储商店和量贩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商店、连锁便利店、连锁折扣店和百货店;继续有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一批科学、现代、规范、经济、方便的零售店特别是连锁店,以在农村零售店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发展连锁店,发挥连锁企业的统一化、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便民化优势,建立营销网络,统一进货渠道,规范质量管理,从源头上堵截假冒伪劣商品,保障农民消费安全,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推动农村零售业的发展。

(五)整肃市场

针对目前农村零售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零售业不同程度存在的“散、乱、差、小”和“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实际状况,目前发展农村零售业最紧要的是整肃零售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要特别重视净化零售商主体,适度提高进入零售经营的门槛,把无经营条件的人拒之经商门外。要借助执法机关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尤其是工商执法部门、价格监管部门、商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卫生监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不诚信行为,严格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确保农民消费安全和农村零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单丹,庞毅.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王明东.新农村建设中连锁零售企业转型[J].商业时代,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