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3 02:10:04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1)

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书一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公司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经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研究,制定本公司201X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一、培训教育目的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进一步促使全体人员切实提高职业卫生安全意识,为构建文明标准化单位创造良好的职业卫生氛围。熟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全体职工的职业危害意识和技能,夯实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基础,减少职工职业危害病发生,开创职业危害防治新局面,创造最佳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二、培训对象

1、各级生产管理人员;

2、聘任在岗的生产技术人员;

3、各类特殊工种和岗位人员;

4、急需培训的生产工作骨干人员;

5、全体从业人员。

三、培训教育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2、企业的职业卫生安全方针、规章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等,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3、对在岗职工进行岗位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4、个人防护、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应急避险和紧急处置。

5、职业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6、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病的治疗。

7、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援。

8、典型的事故案例的安全分析。

四、培训教育形式

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培训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用,尽量采用符合人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议形式。主要有:职业卫生知识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先进经验交流会、事故教训现场会等。

2、张挂形式。主要有:职业卫生宣传横幅、标语、标志、图片、宣传栏等。

3、音像制品。主要有:职业卫生教育光碟、职业卫生讲座录象等。

4、现场观摩演示形式。主要有:岗位操作方法演示、专项应急救援演练等。

五、培训教育的实施措施

1、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由行政部负责,各部门积极组织参与,确保参与培训人员人数和培训质量,各部门负责人在培训期间确保本部门参训人员数量,本部门参与培训人员不得少于90%以上,否则根据公司奖罚条例处罚负责人(包括不参训人员),并列入当月考核。

2、各部门负责人要重视员工培训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

3、培训管理工作及考核办法和培训费用按照职工培训教育制度执行。

4、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依法遵章作业的自觉性,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促使我安全生产更上一层楼。

5、每次培训由行政部通知具体的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

职业卫生培训计划书二各区县安全监管局: 近年来,在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下,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明显提高。为固化现有职业卫生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现就进一步做好本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健康发展的理念,以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为目标,以强化事先预防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本市职业卫生培训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危害防治需求相适应。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一)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职业卫生培训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并结合实际提出本单位职业卫生培训的具体要求。职业卫生培训应当与安全生产培训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二)用人单位应在每年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等,并保证培训经费。

(三)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在任职之日起60日内,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上岗之日起30日内,劳动者在上岗之前10日内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四)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或职业卫生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有关要求详见《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京安监发〔20xx〕26号)。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由用人单位自行组织。

三、强化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五)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课时,应当严格按照《北京市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大纲》(附件)的要求实施。

(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培训单位颁发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

(七)培训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工作单位发生变化的,培训证书在有效期内的,仍然有效。

(八)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取得培训合格证后,还应于取证后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接受一次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时不得少于4学时,主要内容为国家、北京市最新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职业病典型案例等。

四、完善对劳动者的培训要求

(九)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应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①上岗前;②在岗期间;③转岗、离岗后6个月重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④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且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符合①③④的,应当在情况发生前1个月内进行培训;符合②的,应当每年进行1次培训。

(十)劳动者的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预防基础知识;本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病防护的权利、义务等;典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

(十一)对劳动者的培训学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①上岗前和转岗、离岗后6个月重新上岗的,培训为12学时;②在岗期间培训为每年度8学时;③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培训为4学时。

(十二)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档案。主要包括培训记录(内含培训时间、地点、授课人、授课内容、参加人员名单及签字等)、考试试卷及照片等。

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

(十三)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①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管理档案的制定和实施的情况;②培训经费投入和使用的情况;③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培训、持证上岗情况和参加继续教育情况;④劳动者接受培训的情况;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2)

对在职干部进行全员培训是新形势下中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卫生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的要求,牢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手段,着眼于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卫生系统目前有在职干部508中卫生局机关干部5,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03人。今年以来,共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中层干部33人;举办计划免疫技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母婴安全工程培训班各6期,培训210人次。各医疗卫生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后勤管理人员2356人次。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还积极认真选派干部、医务人员119人次,参加区、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岗位业务培训班。完成了2004年干部培训任务。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我县卫生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来进行。培训干部工作的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治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较强、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开展在职干部全员培训工作中,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领导。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站在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在职干部全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卫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为促进各医疗卫生的干部培训工作,卫生局还把各单位人员进修、举办学术讲座、进行病案讲座等,要求作为各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为开展在职干部全员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制定培训规划。在县干教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XX县2003年—2007年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要求,制订了《2004年XX县卫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对全县的卫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制订

本单位的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3、选定培训内容。在进行在职干部全员培训中,我们针对新形势下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针对卫生干部专业性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主要培训两大块内容:一是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把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个方面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二是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以使干部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为出发点,根据我县农村工作实际,着重加强对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非典、禽流感、艾滋病、食物中毒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培训基地。一是利用县委党校这个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要有各单位做好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培训对象的参训。二是建立培训基地。把县妇幼保健院、防疫站作为农村卫生工作培训的主要阵地,定期培训乡镇卫生院。三是积极拓展新的培训渠道,卫生局及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区、市医学院校以及区、市级医院,如桂林医学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建立了比较密切、稳固的培训协作关系,定期派出人员到这些医院进修新的诊疗技术,不定期聘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聘请局领导、医院领导、卫生院院长、业务科室负责人及专家分别担任相应科目的授课教师,对有特殊要求的还要参加自治区和市级的培训,从而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师资要统一参加师资培训。同时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医学院校教授等帮助上课。

6、保障培训经费。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年都列支有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对干部教育培训均有经费投入,有确保卫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全员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对在职干部的全员培训,加强了医务人员的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体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得到改造,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敬岗爱业,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卫生改革新路子,全力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行动。

一是行业风气得到好转,全县医务人员签订的《拒收红包、提成、回扣,维护医学圣洁倡议书》,自觉执行《医疗机构十五条便民措施》,把维护病人的权益和尊重病人、关心病人、服务病人成了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没有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事件发生。各医疗单位积极参加药品招标,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群众。参加招标金额占医院用药总额的90%以上,药品让利25万多元。

二是可持续发民观念得以树立。积极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大型诊疗设备,扭转了我县医疗设备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新圩卫生院、西河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传染病房新建项目;购进彩超等先进诊疗设备一批改善了就医环境。

三是农村卫生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各医疗卫生单位把工作的重点和着眼点放在农村卫生上,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和计免四室的建设,大力开展母婴安全和计划免疫等工作。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三家县级医院获得爱婴医院称号,陈圹镇等5家卫生院获爱婴卫生院称号,5家卫生院计免四室规范化建设通过了验收。妇幼卫生、卫生防疫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两纲》指标中的21项卫生指标,已达标17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全市最高,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90%以上,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和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四、存在问题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3)

加快卫技人才引进。

1.明确主要引进对象。除市委办、市府办《关于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海委办〔2011〕75号)文件已明确引进的医学人才外,大力引进下列五类对象:第一类: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在三级乙等以上医院工作的高层次卫技人才(年龄50周岁以下);第二类: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科学士学位高层次卫技人才(年龄45周岁以下);第三类:具有硕士学位的高学历卫技人才(年龄35周岁以下);第四类:高考录取的全日制医学院校卫技专业本科毕业生。第五类:定向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大专层次农村社区医生。2.改进人才引进机制。一是注重分类引进。对第一、二类高层次卫技人才可以直接引进录用;对第三类高层次卫技人才,用人单位经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审核同意后可进行自主招聘;对第四类卫技人才,结合当年实际,合理确定短缺专业,采取考核方式招聘。二是鼓励籍卫技人员回家乡创业,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市外三级乙等以上医院工作的具有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籍卫技人员,鼓励回工作。3.完善柔性引才力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卫技人才来注册执业。大力实施接轨沪杭工程,加大与上海长海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立同德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的合作办医力度,以协作办医、技术顾问、定期指导、项目共建、技术支援等形式,吸引高层次卫技人才来服务,带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和卫技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加强卫技人才培养。

1.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依托接轨沪杭、合作办医等高层次人才资源平台,加强与医学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的紧密型协作,建立人才协作培养基地,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依托市级医院和卫生学校等平台,建立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基地,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全市卫技人员业务素质。2.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过学术交流、项目扶持、学历提升、岗位培训、业务进修等形式,加大高层次卫技人员培养力度。力争到2015年,重点培养30名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其中市卫生系统以上学科带头人5名)。鼓励卫技人员积极参与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卫技人员每年以15%比例增长,力争到2015年,全市卫技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达到相应岗位设置要求。对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名优(名中医)医务人员、各级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的,按海委办〔2011〕75号文件的规定给予奖励。组织高层次卫技人才素质提升培训。一是医院管理干部培训:每年选派3名以上市级医院管理干部到国(境)外短期进修;二是科主任、护士长(学科带头人)管理能力培训:每年选派10名市级医院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到沪杭三甲医院挂职锻炼,时间0.5~1年,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三是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培训:每1~2年选派一批中级职称以上业务骨干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其中省级医院30名、省外医院20名;四是在职研究生培训班:力争与第二军医大学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培训班,鼓励市级医院卫技人员参加,提升学历层次。3.建立健全轮训培养机制。贯彻执行《省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大力开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技人员培养培训工作。积极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对新录用的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上岗轮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录用的临床和全科医学毕业生,必须先在市级医院轮训两年,护理、药剂、检验、放射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在市级医院本专业进修三个月,经考核合格后,回录用单位工作。对近五年内未到上级医院进修过的临床和全科医生,必须赴上级医院进修一年。4.鼓励开展医学科技创新。通过落实科研经费,完善奖励制度,鼓励卫技人才积极开展医学科技创新,提升整体素质。对取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的,按海委办〔2011〕75号文件精神予以配套奖励。到2015年,力争获得4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

稳定基层人才队伍。

1.充实基层卫技队伍力量。定向培养社区医生毕业后按其居住地就近原则分配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已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编外人员,每年在事业单位增人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通过公开招聘形式,录用为事业编制职工,逐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编外人员比例,稳定基层卫技队伍。2.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录用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实行见习期内提前享受定级岗位、薪级工资,并上浮一档薪级工资。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各单位在制定分配政策时给予适当倾斜。3.促进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市级医院临床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资格之前,必须到对口支援基层单位累计服务3个月以上,少于三个月的将推迟晋升,市财政对市级医院派往支援单位按派驻医师人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进一步提升基层卫技队伍整体素质。4.建立卫技人员退出机制。新录用的卫技人员,见习期满考核不合格者或三年内未通过相应执业(职称)资格考试的,解除聘用合同。需参加全省统一的毕业后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卫技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解除聘用合同。

优化创业环境。

1.建立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市财政按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在职在编职工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安排当年度的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上述第三类、第五类对象引进和培养费用及高层次卫技人才素质提升培训支出,具体资金使用和考核实施办法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商定。对于引进的第一类、第二类对象生活安置补助,由市人才专项资金支出。2.简化落户和人事关系迁移手续。对引进的第一类、第二类高层次卫技人才由用人单位协助办理户口和人事关系迁移手续,本人不愿意迁移户口的,可按规定办理居住证,享受市政府规定的有关本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3.提供子女就学、配偶工作等优质服务。引进的第一类、第二类高层次卫技人才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就读时,由市教育局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城区学校入学。配偶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助做好人事调动工作。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4)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的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版权所有!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乡镇卫生院在职卫技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卫技人员是指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药剂、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中的培训是指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进行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以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第五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有参加和接受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政策和规划,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实施细则并进行协调、管理和指导。

地(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组织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和评估考核。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统一培训计划,积极创造培训条件,组织并安排卫技人员参加培训活动。

第三章培训内容、形式与要求

第八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实用性与适宜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是:(一)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培训内容参照《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二)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三)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培训内容参照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

第九条培训应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可采取培训班、临床进修、研讨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项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鼓励乡镇卫生院通过同行指导、自学、查房、病例讨论、技术观摩等形式举办各类院内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

第十条

新分配到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的高、中等学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要到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或具备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接受为期一年的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水平。

第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技人员,应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要求,参加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其它卫技人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接受在职培训。

第十二条

在职培训要求: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应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临床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专项技术水平为主。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在职培训实行学分制,每人每年应达到20学分。学分授予的管理办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以及自学考试、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

第四章培训经费

第十四条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经费采取政府、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培训经费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五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培训期间享有与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六条面向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开展的培训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五章培训的登记与考核

第十七条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实行登记制度。组织院外培训活动的单位应详细登记培训内容、形式和参加人的情况,为参加培训的人员颁发学习证明。院内培训活动及自学内容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登记和考核。

第十八条版权所有!

培训考核以考核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根据培训方式和内容采取笔试、口试、临床技能考核、临床审查指导等方法进行考核。

第十九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将考核合格作为其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第二十条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工作情况作为考核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内容之一。

第二十一条

地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估,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附则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5)

“职教二十条”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现代化离不开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开发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配套信息化资源的融合教材,是现阶段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同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培训、考试、实训平台及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课程系统,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充分满足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与客观需要。显然,信息化时代卫生职业教育融合教材,不应该仅仅是纸质教材和数字内容的简单糅合、叠加,而是“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教材领域的整体提升,更是基于纸质教材编写、使用、反馈全流程,教师、学生、编者全沟通,教师、教材、教法全服务,多维、立体的一体化、信息化教学内容。这里面既包括专业课程的全面开发设计,也包括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利用,还包括教材、资源、平台、系统的高效融合,更包括教材、资源、平台、系统之间的便捷性应用、交互性体验、动态化更新、个性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把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实时反映到教材中来,打破纸质教材建设落后于临床的困境,满足“职教二十条”提出的“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的要求。

2构建全层、全程、全员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2.1全层次建设。按照“职教二十条”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规划,卫生职业教育教材要在中职教材为基础、高职教材为重点的基础上,积极服务高层次应用型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尽快开展应用型本科、长学制、研究生教材调研、探索与试点工作。同时,教材体系建设要尽快向专业院校教育的前后两端延伸:其一,开发面向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在校学生和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提升的手册、读本;其二,开发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现役和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等的实训、培训教材。构建“一体”为主、“两翼”协同的新时代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其中“一体”即以院校全日制专业教育为主体;“两翼”即劳动和职业启蒙、职业技能提升,毕业后培训及社会培训。2.2全周期服务。新形势下的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要体现为卫生人才成长成才全周期服务的理念。从在校教育的中职、高职、本科、长学制、研究生教材,到中高贯通、高本衔接教材开发,再到学分银行、职教高考和技能培训教材编写,做到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岗位内外的全周期覆盖、全周期服务。2.3全人群覆盖。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未来的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不仅要覆盖中小学生、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社会成员,更要结合卫生职业教育和培训带来的生源变化,有效覆盖现役和退役军人、运动员、下岗职工、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不同背景的学生,满足其学习培训需要。

3构建形神兼备的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3.1形式新颖。“职教二十条”涉及教材内容不多、篇幅不大,但有高度、要求新。尤其是对教材形式,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客观地讲,这不仅是在教材外延要求面的拓展,更是在教材内涵要求质的提升;不仅体现在纸质教材之外配套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上,更体现在纸质教材本身的积极变化上。对习惯于传统教材编写、出版的编者和出版社来说,这是全新的要求,需要深入研究、积极应对。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新时代卫生职业教育教材需要从编写到出版全流程的开发设计,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实现教材与临床思维过程、临床工作过程有效对接、无缝衔接,采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创新教材形式,满足卫生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3.2属性明确。职业教育教材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属性,积极服务就业,突出“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赋能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初心,“为了一切学生”体现的是能广泛服务中小学生、在校学生、在职人员、社会成员以及现役和退役军人、运动员、下岗职工、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生源、不同从业经历、不同技术技能基础、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不同,教材适用性也不同,这就是未来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应具有的突出属性。3.3服务重点。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按照“职教二十条”的部署,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优先加强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相关专业中高贯通教材建设,主动服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按照发展有序、重点保障、支撑有力的总体步骤,拓展服务面,保障服务点,实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工作方针的协调配合。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会培训 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027-02

Abstract:As the way to carry out the socia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social training in Henan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etho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socia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government guidance, industry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social service mode.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training; Social service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要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1]。该文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开展社会培训为例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进行探讨研究。

1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

1.1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围绕“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行业社会培训。从2006年学校设立培训部,抽调两名教师组织举办了第一个服务社会的培训项目―执业医师考前辅导班起步,经过短短8年的发展,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中心、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河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河南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河南省技术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十五个省级卫生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先后落户学校。学校每年通过竞标承担着河南省卫计委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省专科护理人员培训等长期继续教育和短期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校本部年培训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万余人,通过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系统和基层教学基地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4万余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河南医专开展社会培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培训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服务社会主动性意识不强,办学定位模糊等观念问题和现实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社会培训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我校在培训业务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培训开展的问题,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我校是由成人院校转制而成的,具有明显的产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特点[2],而社会对培训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因此学校虽然意识到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但受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对主动服务和服务形式不熟悉,导致不能满足社会及行业的迫切需要和即时需要,发挥不出高职院校的服务优势和特点。二是服务社会培训配套的软硬件设施缺乏。我校长期存在投入不足,教学实验实训设施不配套的问题,这也影响到培训服务的开展,相应的培训设施和实训设施缺乏,导致培训层次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纯理论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地方或行业发展对培训服务的新需要、新要求。三是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激励机制。像其他高职院校一样,我校也没有设立专门的从事服务社会的校级管理机构,有培训任务时,从其它部门抽调教师和管理人员从事培训工作,没培训任务时,这些人员还回原工作岗位。组织机构的缺位导致社会培训工作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各项工作参照学校其它教学单位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不能体现社会培训的经营性质,缺乏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

2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对策

2.1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竞争,表象上看是优质生源和办学水平的竞争,但背后的实质却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竞争,随着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和高职院校趋同性的办学模式。[3]高职院校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高职院校准确做好发展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一方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针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技术的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例如,我校长期举办的全省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就是抓住河南省落实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对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提升的“51111”工程制定并实施的。我们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避开高层次拔尖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侧重于我们拥有优势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按照原省卫生厅“51111”工程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制订工学两不误的培训方案,解决了工学矛盾,有重点分批次通过面授、远程网络教育等方式进行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2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结合自身专长办出特色

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时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有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培训项目。例如,我校开展社会服务重点定位于卫生行业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或与之相近的培训项目,并围绕这些培训项目进行重点建设。近年来,我们承担的全省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省专科护理人员培训等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培训,均能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实训资源和师资力量,围绕培训建设的软硬件投入较少,通过这些项目的长期开展,也促进了我校的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社会培训配套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因社会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一些学校围绕社会培训的各种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所以要搞好社会培训服务,必须加强培训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我校以前开展培训时,培训学员食宿和学生混在一起,学生的实训教室不能满足在职卫生人员的需要,授课师资的要求和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在校生不一样,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许多难题。近年来我校围绕各种培训项目建设的专业培训设施像河南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和现在正在建设的河南省卫生应急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设施就较好的解决了行业社会培训与学校教学设施相冲突的问题。

2.4 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尚处在以学历教育功能为主导、职业培训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重要转型时期[1]。高职院校若要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必须构建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设立从事社会服务的校级组织管理机构,因培训管理机构的经营性和管理性不同于学校的其它教学单位或后勤服务单位,是一个面向社会涵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培训学员的综合机构,所以设立相应的机构后应建立一套区别于学校教学、后勤单位的运行考核机制,解决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服务社会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3 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行业社会培训服务既是履行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也是自身的需要。从我校开展社会培训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开展行业社会培训,采取根据地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深度参与下,在学校搭建的培训平台上开展行业社会培训的模式,取得了三方共赢的结果,这一模式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探索,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9-29.

[2]宁陵.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现状及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

[3]刘立红.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195.

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篇(7)

关键词:高职;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了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为突破口,校院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 模式的主要特色

(一)“三层”内涵

1 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和服务定位,是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和服务宗旨,是特色的关键所在。“三个”面向,既体现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和高职高专教育上,也体现在实用人才短期培训上。培训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充分体现了“三个”面向办学思想,是践行办学思想和服务定位的特色彰显。

2 长育短训结合。长育短训结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功样式和办学模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用人才培训选项+长育短训机制=效果最佳”,这是学院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表达公式,是特色的创新之处。长育系指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层面;短训系指基层实用人才的短期培训,是学院发挥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直接实现产学结合、直通职场需求的人才“深加工”的重要形式。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长育短训结合,以长促短,以短优长。

3 高质量地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这是依据学院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而确立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是特色的核心表现,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则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形成特色的亮点和重要支撑。学院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培养德技双馨、理用结合的实用人才,不仅为基层输送了大批医务人员,而且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学院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办学宗旨。

(二)“四个”特点

1 独特性。立足于学院高职高专教育平台建立起来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免费培训机制及产生的良好效果,是学院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从垒省和全国来看,无论是同类院校,还是医学院校,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免费培训,至今只有该学院特有。

2 先进性。农村医疗卫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员则是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持,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学院在省内外率先开展多村医生免费培训,体现出围绕和服务重点的先行性,体现出推进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服务广大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性。同时,学院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为平台开展多村医生免费培训,并以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为推手,促进垒日制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免费培训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具有办学特色的先进性。

3 稳定性。正确的办学定位、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及规范的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长期为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护类专业,促进和保证了乡村医生培训多年不间断,步入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呈现出稳定运行、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4 动态性。学院面向农村免费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是在动态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医护类主体专业,引领着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继续深人推进。

(三)“五个”作用

1 服务作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最直接地体现了学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拓展和实现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办学功能,直接惠及农民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2 双赢作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的双赢作用主要表现为:事业双赢,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和学院全日制教育事业,人才双赢,促进乡村医生职业素质提高和教师教学思想及学生就业观念转变;资源双赢,卫生资源共享互利,扩大了学院实习基地,有益农村相关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桥梁作用。通过乡村医生免费培训,搭建学校与农村、培训与就业、需求与服务的直通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了解农村基层卫生状况和实用人才需求,检查和改进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4 促进作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对学院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医学类专业更为明显。学院把从乡村医生培训中获取的经验和信息,移植到医疗和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按照贴近实际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实际技能,更好地适应了基层和农村卫生需求及发展。

5 示范作用。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作为最有成效独具风格的短期培训人才的形式,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民办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四性凸显(实践性、开放性、服务性、职业性)的“学校面向基层、教育立足服务、培养促进培训、长育短训互动、育人注重需求、优化就业素质”的基层实用人才培切I机制。以这种机制运作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仅对学院其它专业教学改革是一种示范,对省内外其它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将起到示范作用。

二 模式的成效彰显

(一)深化了办学理念

通过以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为抓手和推力的的长育短训,引领垒院教职员工走进一个教育教学思想的新领地。确立了“诚信办学、质量立校、专家治校、名家执教”的办学理念l践行了“德慧双修、明道优术”的校训,弘扬了“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这些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诚信办学,质量立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是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服务一线,三是德技双馨,理用结合,教书育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的深化,激发了办学活力,坚定了服务面向定位。

(二)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学院教育资源潜能,服务基层,积极开展乡村医生免费培训,是在社会责任的推动下,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及形式。同时,以社会责任感为切入点,推进了职业道德建设。学院制定下发了《德育大纲》,注重对学生实施“德技双教工程”,坚持专业教育与品行教育相结合,坚持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促使学生在主要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通过多途径获得思想品德的丰收。

(三)推进了课程体系改革

学院坚持以社会服务为桥梁,以乡村医生培训为推手,多渠道地检验教学内容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契合度,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标,推进了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以临床医学为例,在限选课中增设了医用生物学、医用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设置了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政策和法规等人文社科课程,设置了临床中医、医疗康复、临床护理、皮肤性病学、农村(社区)卫生保健等专业拓展类课程,设置了地方病防治、健康医学等专业深化类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坚持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相继开设了摸拟医院、摸拟病房及摸拟护士站等。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大技能培训比例,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拥有总值为4500万元的医学教学仪器设备,解剖标本陈列馆陈列标本7000余件,均为学生动手制作,是山东省最大的人体标本陈列馆,其中足神经血管等7件标本人选中华解剖图谱。学院医护实验实训中心,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建设基地和山东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四)提升了教师素质

短训优化长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关键。通过乡村医生培训的教学实践、与乡村医生座谈交流以及其它途径等,教师们获取了有益经验及信息,启迪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强化了面向基层做好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校院结合使教师有更多机会到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进修学习、参与临床实践和开展科研,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师队伍素质,而且还更好地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引导了学生就业观念转变

由于就业观念异同和城乡差别等因素,不愿去基层和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组织在校学生与乡村医生进行座谈交流,以毕业学生和培训结业的乡村医生在基层事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教育在校学生,促进择业、就业和创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医护类学生把基层医疗卫生一线岗位作为重要的就业去向。截止2008年7月,学院为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医护类毕业学生2835名。2006、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1.84%、91.04%,200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1%。近三年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6.83%。

(六)扩大了实训基地

学院把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所在地医院和乡村卫生室都作为医学类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基地,形成了实习实训网络体系。

三 模式的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在校外拥有多所附属医院和数十个临床实习基地。学院把参与培训的乡村医生所在医院和乡村卫生室也作为医学类学生见习和实习的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扩大,为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搞好实习,增强实习环节的针对性和职业性,我院与附属医院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科学安排实习任务,并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并选派优秀的代课老师负责实习管理。

(二)聘请兼职教师任教

为了使乡村医生培训更具实效,学院还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聘请了大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临床经验的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为乡村医生授课。例如,学院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乡村医生免费培训班上课,深受乡村医生的欢迎。

(三)建立临床教研室

为了组织好校外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训,学院在附属医院都建有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医院科室主任担任,并且教研室做到了“四有”: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制度、有教学课件、有教研活动。

(四)开展校院技术合作

每年学院教师都会分批分期到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医院医生也会不定期到学院参加业务培训,理论深造,实验研究和学术活动等。例如,学院组织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有关专家参与编写了《中西医临床医学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共18册),此教材填补了我国高职高专中西医临床医学教材建设的空白。

(五)发挥技术优势帮扶

学院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为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服务的帮扶活动。例如组织专家教授为医务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到附属医院帮助培训卫生技术人员、指导考试工作等,并于2005年学院在开展医疗帮扶活动中向济阳县等卫生和教育单位无偿捐赠了100台显微镜。

四、模式的前景展望

“以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为突破口,校院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产生了显著的人才培训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地实现了学院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的责任和宗旨,获得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认可。在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校院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这一突破口和抓手,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今年初卫生部主要领导派调研组到我院对乡村医生培训进行了垒面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长姜大明在一份介绍我院乡村医生免费培训情况的新闻内参上批示分管省领导组织力量对此项工作进行调研。其它省市领导和主管部门同志也先后到学院指导乡村医生免费培训,都给予了褒奖。这些都将成为推进“以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为突破口,校院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运行和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