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3 19:12:36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1)

任职以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xx同志“xxxx”的思想,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员义务职责,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勇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赞誉多次被评为我中心校的“师德标兵”。

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经过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小学教育专科文凭,并把各种教育理论、文化知识运用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明确了教师角色,找准了教师定位,促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育工作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紧随时代教育发展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思品教学实践中,潜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学习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每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指导学生的学法,巧妙设计教学流程,反复备课,对每节课都做认真的反馈、反思。经过多年来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探讨。九五年我在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同步系列教学实验研究,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这一实验成果获得了赤峰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其教学方法,经验在全旗普遍推广。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我深深地认识到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还不够完善。据新课程标准还有距离,必须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为此,我在吸取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在合作学习,社会实践,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综合教育等方法进行研究实验,使思品课教学更贴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素质的综合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继承完善深化发展了思想品德同步系列教学法,使原有的教学成果在新课程标准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由教师主角向学生主体的转化。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强化了教育的实效性,这一转变过程及课堂教育效果受到中心校及教研室领导的称赞和肯定。我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全中心校得到推广、带动了全中心校思品课教学上档次重实效、出效果,使全校思品课及初中思想政治课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扬。真正发挥了自己教学骨干的作用。

同时,我担任小学教导主任工作,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科研工作中,我坚持与教师们同研究,同进步,自己挤时间,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上示范课、研究课,与教师们一起依据本地实践确立专题,如:如何强化合作学习、深化思品课同步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探讨、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进行相互研讨交流,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由于措施得力,使全校教师迅速成长,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深受中心校领导们的称赞,我也积极积累经验,撰写论文。论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发表在《二十一世纪教育大论坛》教学版中。论文《浅谈思想教育的应激教育》获全国“烛光杯”论文大赛三等奖。

任职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做到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持鼓励为主、教育为主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善于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心情中找出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我更是特别关爱,热情鼓励,耐心辅导,使其学有所获,得到发展。并教育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关爱,奋发上进,溶入到集体之中,由于自己的努力,我所带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和谐、有生气,整体素质提高的快,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我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奖,深受学生、家长、学校信赖,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2)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道德水准决定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目前,中职学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声誉。本文分析了加强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德建设

1 加强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的角色价值和职业特性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人生态度、理想信念、治学方法、价值取向、道德修养乃至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等各方面都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书和育人是同步的,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责任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历史责任。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中职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核心。要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老师的道德素质。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是中职学校求生存和求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来一流的学生。师德决定着教师的职业行为,能影响到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并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强师德建设。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重要手段。“教风”与“校风和学风”是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没有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好的“学风”,更谈不上好的“校风”。校风学风,是中职学校永恒的课题,师德建设自然就成了中职学校不变的主题。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才能使学生的自身素养有所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创造优雅的育人环境,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2 在中职学校实施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深入学习理论,建立高尚情操:

要督促中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使之形成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这是产生强烈事业心的思想基础。中职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并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到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而坚定中职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的共产主义信念。在深化教师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校领导班子要做到率先学习,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鼓励全体教师参与理论探讨。第三是要建立起学习制度和考查制度,以确保达到理论学习的时间和效果。中职教师只有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2 关注个体发展需求,推进中职师德建设:

中职教师的发展不仅包含和其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同时还包含学术道德水平的提升。但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推动中职教师发展的实践并未受到学校的重视,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其学术道德的发展。大多教师认为,目前的发展缺乏与其所在专业领域里和其他成员的交流,从而渴望学校或所属部门多提供一些机会。另外,从教师发展的观念上看,传统的“教师培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多是非持续性的培训,通常是由上至下推行,由于难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教师在实践领域中的问题,从而变成了“走过场”,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或应付情绪。而“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学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能是提供支持。只有这种观念转变,才能给教师带来主动性的发展。近年来,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反应最强烈的主题。青年教师多数都是初级职称或者中级职称,他们在个人事务和专业学术事务的平衡以及优先选择等方面面临着比年长教师更为严峻的挑战。由于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中建立信念认同的阶段,该阶段所形成的认知理念,对他们专业道德水平的提升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完成从他律至自律的转变。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适应学术工作的帮助,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首先,中职学校应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予以支持,同时还要让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方法,逐渐产生教学专业发展的渴求。其次,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起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其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而不再是自发行为。此外,帮助教师减压,关心其个人健康及家庭状况,达到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状态。

2.3 建立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

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制度来保证。中职学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并完善师德建设的运行体系和评估体系:第一,要逐步完善教师管理的工作体系。将师德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规划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亲手抓,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适时督促并定期检验效果。同时,要切实改变现行的教师培训体制,将师德建设纳入到教育培训的计划中,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到学校师资管理的工作体系中,长远计划,详细落实。第二,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的师德评估体系,并从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几方面对教师实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查测评。第三,是要建立起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政策导向机制。现行教师的各项评比、评优乃至晋升等工作,多半是注重发表了多少篇科研论文,出版了多少部学术著作,完成了多少项科研成果等等,而很少考虑到教师的师德状况,更不用说把师德的好与坏作为一项硬性的指标纳入到考核系统中。因此,要想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状态,必须要把师德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去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将教师的师德评价结果切实地与教师的评奖评优还有职称评定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从跟本上改变师德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弊端。

2.4 倡导教师加强自律,不断提高师德素养: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他律最终也必须落脚于自律,因此,在重视他律的前提下,必须重视自律。道德是内在的东西,德性不可教,它的养成只能靠个人的自觉修养和主观努力。因此,师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只能通过将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得以实现。有了这样深入的认识,注重教师的自律就会成为师德教育的必然选择。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工作,鼓励他们遵守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执行依法治校,加强对《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用高尚的师德去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与此同时,还要将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师素质提升的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和谐的环境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慎、自省、自律,以促进教师思想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3)

第一条资格标准

具有本学科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能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全省或全国本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热爱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任现职期间,年度(任期)考核均在“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高级政工师专业技术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延迟申报:

(一)年度综合考核为基本合格(基本称职、中)及以下等次者、连续病假6个月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过党纪、政纪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情节严重者,取消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学历、资历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并受聘高级政工师职务5年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按《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每年参加以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及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认真贯彻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系统地掌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新情况、新经验,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并对其中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第七条专业能力要求

(一)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全面负责所在单位、部门或分管某一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为保障工作任务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二)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独立完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报告、总结、规章等。

(三)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开创本单位、本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所承担的思想政治工作独具特色,在全省或本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八条专业业绩要求

(一)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相关知识,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交反映本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在本部门、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得市(厅)以上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撰写正式出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学术著作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重要报刊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5篇。

第十条外语要求

掌握一门外语(或古汉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考试,取得成绩,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

(一)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

(二)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三)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具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考核),取得成绩,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有关规定。

第四章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破格申报条件

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30年以上,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并受聘8年以上,或符合规定学历不具备规定资历者,工作业绩特别显著,年度考核至少有一次为优秀。

第十三条破格评审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符合第三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评审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条:

(一)个人获得全国或省部级思想政治工作荣誉。

(二)作为单位主要领导,为本单位被评为全国或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起了主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三)作品获得过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二等奖1次,或市(厅)级一等奖3次以上的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资格评定仅接受高级政工师专业技术资格者申报。

第十五条申报高级政工师资格者应提交第三条至第十二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六条与本条件相关的材料要求、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若干问题的说明见附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资格标准

具有本专业广博、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或突破,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的前沿动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能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全省或全国本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在我省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在职人员,其中事业单位人员的参评范围按《关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资格评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宣发[2003]1号)文件确定。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针,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思想品德优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中)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从事思想政治工作5年以上。

(二)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三)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获得国家级奖励或省(部)级二等以上奖项1次,或市(厅)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2项以上(前三名)。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按《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领域做出开创性的贡献。

(三)系统地掌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其发展趋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第七条专业工作能力要求

(一)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全面负责所在单位、部门或分管某一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为保障工作任务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并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三)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开创本单位、本部门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所承担的思想政治工作独具特色,在全省或本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一)针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相关知识,积极提出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提交反映本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在本部门、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得市(厅)以上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高级政工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同时在省级以上重要报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篇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重要报刊上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5篇。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

(二)参加国家或全省统一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二)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附则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化;文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49-02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院校文化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它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来灌输。

我们现在说的公安院校文化是什么呢?第一,先进的人文精神;第二,先进的文化模式和健康的心理;第三,先进的文化理念;第四,先进的文化环境。在公安院校文化中,所指的公安院校精神实际上是个价值的东西,是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包含的内容一致的。公安院校的社会存在的价值、公安院校对社会的责任、公安院校培养的人对社会的责任应该是什么,这都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但公安院校文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它强调先进的文化模式和健康的心理的统一。这是说,除了价值以外,还有科学――包括思维科学和心理科学。文化模式的实质是研究人的心理倾向、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内容,是在一种科学认识、科学理解基础上逐渐养成的正确、稳定的心理方向,比如,遇到一个同学犯错误。有的老师认为:他没尊重我,学生不尊重老师还行吗?气就不打一处来。有的老师就不是这样,而是无论遇到什么样情况,都能想到其中到底有没有道理,而不管他的身份是老师还是学生。这就是科学的东西,是你有没有形成稳定的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表现。

西方著名思想家孔德认为,心理科学就是要培养人们建立正确的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要注意校正消极的心理状态,这是基础。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就不会融会贯通,就不会从根本目标入手研究解决所遇到的具体事务。

当然,先进的文化模式还包括别的,比如说主体意识。你有主体意识,是你对工作队集体负有责任的表现;同时,你也有尊重别人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干部也要尊重普通群众。这就是先进的文化模式。

先进的文化理念是在公安院校精神和先进的文化模式指导下形成的,对待具体事务的理念。可以这样归纳――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强调意识形态的面目出现,公安院校文化则既强调意识形态、但又更强调科学、人性、环境这些因素。

二、公安院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第一、公安院校文化建设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和升华。

第二、公安院校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内涵上由价值向科学、人文关怀的延伸;在手段上,是技术效益层面向道德层面的延伸;在形式上,是意识形态的冷峻面孔向人性化关心的延伸。不能说今后不做思想政治工作了;我们还要更好地做思想政治工作,改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合新形势、新时期地需要,要与时俱进。公安院校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了过去的内容,又丰富了新的内容,从内涵、手段、外在的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第三、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是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层次。理念的提出和树立,在于要不断地对学校的根本目标进行思考,不断地对具体目标与根本目标进行思考,不断地对具体目标与根本目标之间的失衡进行调节,不断的把对具体目标的调节自觉的转变成新的工作流程,转变成新的工作责任、职责和规章制度。重视文化理念的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将一段时间内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想法、新的理念,用这些理念来分析、判断还缺少哪些工作,还应该调整哪些工作?由此树立新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工作职责里面去,变成新的工作内容变成新的工作流程。

从根本目标出发,对具体事件进行思考,形成具体的理念,然后新的制度就要制定出来。举个例子,可能对你们也会有启发比如说,人事处的工作之一就是职称评定。每一次基层评定程序完成报给上级评审,再予以公布。这是过去所规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但是现在我们主张所有的职能部门都要围绕“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人”这一根本目标来服务,都要围绕学科建设服务。在职称评定工作中,人事处如何为学科建设服务呢?现在人事处已经开始考虑把工作做得更深入些,根据专家提出的评价意见,与每个没有被评定相应职称的教师谈话。有的人教学效果较好,科研论文也不少,但是科研成果较少,就要提示其今后要注重积累科研成果;有的人已两年未了,就应提示其要重视科研工作;甚至还应该进一步――对某个教师的科研工作题目怎么选,所在院系可以把他组织到哪个梯队里面去,开展哪个方向的研究有条件、有基础,哪个学科带头人正好有这样的基础?人事处如果能够对教师本人了解到这种程度,再根据具体情况与其院系深人沟通,让每个教师都有事干――有研究方向,有课题,都能够拿出阶段成果来,才是真正的围绕学科建设做人事管理工作,做职称评定工作。

中国著名兵书《尉缭子》有云:“夫战者,攻坚强者下,而攻心者为上。”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下好思想政治建设这手棋,至关重要。

1. 成立思政理论课教学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整体布局,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应设有四个教学分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分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体系教学分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教学分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分部。教学分部主任由公推、公举产生,享受与其他教学院(部)系主任同等待遇。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人才保证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教师的选任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依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实行比其他课程更为严格的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不仅强调“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更加强调“政治坚定”,要求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结构上,更加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等方面的平衡和优化。通过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结构。为进一步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不仅要求新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还注重对现任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

在经费保障和教师待遇上,学校除正常划拨经费外,还应专门按生均xx元标准划拨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安排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同等课酬。

在团队建设上,注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强化青年教师的内部培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 .重视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公安院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安院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学校从抓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入手,为实现“三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以理论讲授为主,提问、案例讨论、专题讨论、对话等为有效补充,开展答疑、辩论、社会实践、举办讲座、参观等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此外,注重加强教学参考资料的建设,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注意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既要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更要考察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察学生利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新的实践的创新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

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体制,强化质量监控。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规章制度覆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各个教学各环节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对教学质量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

建立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将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化,要求都集体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理解,交流教学案例,探索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提高了备课和授课的质量。严格实行听课、评课制度,部主任每学期必须听课若干次以上,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若干次以上,并有听课、评课记录。通过听课、评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教学督导组等渠道获得的教学评价信息,由教务处统计和整理后,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再由其根据反馈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整改措施。此外,还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不定期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开展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功能,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效果

第二课堂是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参与有教益的业余兴趣活动,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把“第二课堂”作为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手段,经常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先进民警事迹报告会,组织学生接受传统革命历史教育,组织进行阅读《文选》心得比赛,参观各类科学人文博物馆等。通过开放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加深了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学方法中更能体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基辛格.大外交[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5)

本论文正以此为切入点,系统阐明了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形成的原因以及师德养成的策略问题,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提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理论探索。

【关键词】青年教师;师德养成;探索;实践

一、青年教师师德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公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也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好坏的反映,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和晴雨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利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总体良好,但存在思想政治观念存在偏差、爱岗敬业精神有所不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为人师表理念淡薄等问题,原因主要有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部分青年教师职业素养较低,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所致。

1.缺乏敬业意识,缺乏奉献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关系到 21 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要靠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道德行为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因为教师的理想信念、敬业态度、为人处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识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中,一些青年教师把自己的职业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事业。缺乏敬业意识,缺乏奉献精神,缺乏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育人精神。

一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较差,人格魅力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基本没有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没有把对师德理论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自觉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只教书不育人,对师德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师表意识,在学生面前不能起到表率作用。部分青年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很少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行为上表现为只重视传授专业知识,不重视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渗透思想教育,不能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学生的关系冷漠,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缺乏育人精神。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职业是以人育人的工作,尊重教师的职业劳动,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积极性,提高服务于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落脚点。

3.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本是一块净土的学校也不免受到冲击,特别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安于清贫,追求功利的心态尤为让人不安。心无旁骛,安心教书育人的心换成了只关心冰冷的职称所代表的收入提高的“功利心”。当老师有了功利心以后,在工作上不光是浮躁,无心教书育人,更有甚者对学生身心以及价值取向都产生巨大的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伤害,其影响的将是整整一代人。同时更加明显的绩效划分和各项考核、评比等,成为另外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向青年教师迎面扑来,以致一部分教师踏实的从教的心现在更关心的就只是职称和绩效等代表的经济利益了,这也是一种沦丧。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的对策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品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发展。只有具备了良好德性的教师,才能承担起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的角色,才能把“人的培育”而不是“知识的转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才能自由、理性地选择合情合理的职业生活,才能产生敬业乐教的内在动力。因此,塑造良好的教师德性不仅应该是教师职业的需求,也应该成楣愦笄嗄杲淌Φ淖跃跹瘢同时还是学校管理必须重视的工作。

1.加强师德教育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要在教师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活动,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履行教师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思想认识和方向原则问题。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从而在一种积极的文化环境中尽其职责,乐于奉献。

另一方面要在教师群体中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把握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 德育创新 高职校园 国防文化

近年来,军事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老师和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军事课程的其他一些功能也逐步被挖掘出来,其中尤为重要的当属军事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之于智育,既根植于智育之中,又有自己的特点和途径,军事课的德育潜能是非常丰富并且适应时代需求的”[1]。国防文化表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要素,“是国防建设和国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表现为一种主体自觉意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2],其核心是宣扬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重要平台。“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师生在校园内全部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国防文化教育,积极发挥军事课程的德育功能,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个新的方向,值得认真研究。

一、高职院校军事国防教育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可谓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培养的不只是合格的大学生,更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不仅要实现普通高等学校的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还要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奉献社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意识和优良品质。当前,高职院校以90后学生为主体,由于时代的特点,他们大多个性很强,不喜欢集体活动,参与社会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喜欢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创造新的方法拓展新的领域。军事国防教育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特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这些德育品质包括爱国主义、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团结合作、协同作战、勇于牺牲、个人服从集体、善于战斗、乐观向上等多方面,无不充满着正能量。充分发挥军事国防教育中的优良德育品质,使之内化为当代高职学生必备的素质,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搞好高职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处在一个瓶颈期,以往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不能契合90后学生个性发展品质,新的德育教育方式又处在尝试和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系统性德育教育模式。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国防教育的内容,发挥国防教育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对于处在瓶颈期的高职德育教育而言是一剂强心剂,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途径,寻找到新的方向。

2.有利于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补充,建设具有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国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和优秀的德育品质,在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国防文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国防教育两个平台,培养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德育品质,同时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摆脱当前的功利性、注重娱乐性和科学性不足等特点,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打造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十分重视高职校园国防文化的建设。

3.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决定》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职院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国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激励大学生为国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构建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平台,可以将军事课程学习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但是,当前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和国防教育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没能在平台建设中,有效地将军事国防教育中蕴含的德育价值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普通高校军训时间为2―3周,实际军训时间不得少于14天;事理论教学为36学时。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国防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军训和军事理论的教学上,只是完成了《大纲》的要求。但《大纲》指出,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而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诸多校园文化活动,缺少国防文化的内容,更不要说发挥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了。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大纲》的预期成效,而且不利于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重视,认识有待提高;二是重军训,轻德育;三是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四是缺乏对新媒体的应用。

四、德育创新视角下构建高职校园国防文化的思路

构建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创新德育建设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既可以多渠道地开展德育教学,又可以丰富高职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在内容、方法、措施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以期有所改进和突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厘清思路:

1.思想重视,与时俱进。

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各种思潮不断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高职国防教育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抓手,增强学生对国防文化的认识,增强国防教育对学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极发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观向上等国防教育的作用,促M大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刻变革,知识理念的快速更新,以及新世纪学生特点的新兴化和多样性,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也适应时代的变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积极跟上时展的形势,与时俱进,拓展高职校园国防文化的渠道,丰富其内容,发挥其德育价值和导向功能,才能紧扣时代脉搏,避免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缺失,增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提高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军事课的德育功能。

按照《大纲》规定,军事课程必须列入高职院校正常教学计划的,而且是学生的必修课,内容分为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两个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军事技能训练能够正常正规开展,但对于军事理论课,由于受各种条件影响,不能按照《大纲》的要求施教,大多是以大课、讲座、看录像方式进行,不仅没有系统性,而且缺乏科学性,既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又无法保证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军事理论课教学受到影响较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专职教师,仅有的几名接受了几天军事理论学习的兼职教师。因此,要充分发挥军事课的德育功能,一方面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配备好专(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只有完善制度,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以大课、讲座、看录像为主的模式,同时可以使教师静下心来专门研究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在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发挥军事国防教育的延伸功能,充分发挥其蕴含的德育价值。

3.大力开展国防教育第二课堂,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容。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开展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可以将德育与军事课程学习有机融合起来。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第二课堂时,可以依托宣传部、组织部、学工部、团委及学生组织等部门,开展竞赛、会演、体验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仍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每年新生军训期间,人武部都会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和新生宿舍内务评比;每逢重大节日,团委会举行升旗仪式或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一些重要的纪念日,学校组织部或宣传部举行一些会演;尤其在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一二・九”晚会中,更是突出了国防文化因素。2016年,该校自主创编的以革命先烈许晓轩为原型的独幕剧《石榴花开破晓时》,荣获了江苏省小型舞台艺术作品资助项目立项,开创了该校获得省级以上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立项的先河。

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第二课堂,应加强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开展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从而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容,营造良好的国防文化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打造高职校园国防文化新平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现代教育同样离不开网络,高职院校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基地,加快校园网络建设,既为教学工作提供便利,又为学生学习、交流和获取资源提供平台。因此,在高职校园国防文化的构建中要抓住现代多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时效性强、资源丰富、时空拓展方便等特点,加强国防文化的传播,并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对知识进行拓展,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有力的素材支撑。例如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课堂、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定期一些国防文化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答复学生相关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网络信息技术为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提供了新颖的平台,网络已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但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积极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应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坚决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将网络给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4]。将国防文化,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开拓高职院校德育的新渠道,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校园国防文化,充分发挥军事课程的德育功能,对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唐高峰.基于德育创新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3(2):220.

[2]孙绪闻.论我国国防文化的现代化重塑[J].国防,2016(7):43.

思想品德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称评定难题初探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2.1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2.2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2.3强化服务认识

完善管理措施。寻求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全方位开展人才评价提供准确的、科学的、可靠的资料。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把信息化操作程序应用到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制证以及查询等工作中,完成好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分析工作。

2.4加强组织领导

管理机关要重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重要性、复杂性,把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列入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解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2]。

3评审管理应对策略

3.1建立设置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顶层设计)

建设一个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信息互联互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称评定制度体系。

3.2研制评价科学的职称评定标准

3.2.1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建立以业绩贡献、属性需求及职业岗位为前提,打破“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篇数”等一些硬性规定,实现国家评定标准、地区评定标准和单位评定标准相结合的操作性比较强评价标准体系[3-4]。

3.2.2评价标准要把品德标准置于首要位置

品德是一个人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在自身上的体现。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第一位,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核工作业绩、评定技术水平,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核调查、个别谈话等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从业行为以及政治表现。

3.2.3注重能力水平评价条件

完善设立职称评审中的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不将这些内容作为职称评价的主要条件。要对那些工作在基层一线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技术人员放宽要求;对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作岗位职称系列,可不要求科研成果、著作、论文等条件;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

3.2.4强化业绩贡献评价条件

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专业特色和岗位特点,突出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实绩和贡献。重点评价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实绩。

3.3制定管理规范的职称评定机制

3.3.1多元化职称评价方式

对特殊贡献、殊行业领域或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试、评审、考评结合、考核认定、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2完善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

对特殊人才采取特事特议、因人而异的办法进行职称专门评定,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专门评定取得相应系列级别职称的人才,可设立特殊岗位进行聘用。

3.3.3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

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打破地域、人事关系、身份、户籍、所有制、档案和体制内外等条条框框,凡在吉林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参加申报吉林省职称评审。

3.4推行运转协条的职称评定方法

3.4.1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职称制度的科学衔接

发挥职称评聘考核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导向作用,密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来推进职称评审与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制度相衔接,把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经历作为职称考核评价、岗位聘用的前提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一线服务和锻炼,逐步把服务经历或者基层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的基础条件。

3.4.2完善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晋升、聘用等用人制度改革。

3.5组成监管有力的评定监督组织

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建立运行职称年度评审授权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现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5]。

4研制教师系列评审评价体系管理展望

全国各地行政部门研制已经更贴近并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的评价体系,对今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有指导意义。(1)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拓展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促进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参加教育工作。(2)统一了职称名称和岗位层级设置,拉平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之间的职称差别,调动了各类教师的积极性。(3)建立科学的、先进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打破论学历和论文为主要条件等限制,更加注重岗位实绩贡献,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蒋科星.走向职级制: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73.

[2]孔环,颜超,高慧.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5):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