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言学家

语言学家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4 15:35:49

语言学家

语言学家篇(1)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

他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

他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生创作过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

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上世纪20年代,赵元任为商务印书馆灌制留声片,以推广“国语”(即普通话)。有一则轶闻,难断真假,但颇可见赵氏当年的风光。赵元任夫妇到香港,上街购物时偏用国语。港人惯用英语和广东话,通晓国语的不多。他们碰上的一个店员,国语就很糟糕,无论赵元任怎么说他都弄不明白。赵无奈。谁知临出门,这位老兄却奉送他一句:“我建议先生买一套国语留声片听听,你的国语实在太差劲了。”

赵元任问:“那你说,谁的国语留声片最好?”

“自然是赵元任的最好了。”

赵夫人指着先生笑曰:“他就是赵元任。”

语言学家篇(2)

关键词:语境;语境观;非语言;分类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84-03

语境既是人们使用言语的环境,同时也是“言语活动所创造的能够引发语言滋生复议的“语义场”。由于语境的构成因素极其复杂,而研究者的视角又各不相同,语言学界对语境的分类很不统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境分类的不统一,体现了人们语境观的差异。纵观语境演变的历史,不同的语境观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语境分类的看法。

一、国外语言学家对语境分类的研究

国外语言学家对语境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马里诺夫斯基的分类

西方语言学界认为,语境的概念最早始于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他在给奥格登和理查兹所著的《意义的意义》所写补录中率先提出了情景语境这一概念。后来他对语境的概念行了补充,增加了文化语境。以语词的上下文和句子的上下文为研究对象,他认为上下文对语词意义具有确认作用,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用我们现在的语境观来看,马氏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都属于非语言境的范畴。但马氏的语境观具有语义学的意义,从而使语境成为语义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弗斯的分类

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是由“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建立起来的。他继承和发展了马氏的观点。1950年,弗斯在他写的《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中,对语境做了详细的阐述。弗斯把语境加以引申,他认为语境既有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由情景因素构成的“情景的上下文”。他的语境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每个音位在音位环境中与前后音位的关系;

2.词素之间的关系;

3.句子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4.句群之间的关系;

5.句子与情景语境之间的关系。

“语境对弗斯来说是一个技术概念,是他在分析话语的语义和话语各层次的结构成分的意义时,所要参照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范畴。”因此,弗斯语境观的着眼点不在于对语境进行分类,没有把语言活动中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加以等级划分,而是着眼于语言在特定的言语情景中所具有的现实性的具体的语言意义。可见,弗斯的语境也是一种语义学意义的语境,这是他和马氏的共同之处;不同的是,他在语境分类中引人了非语言的语境因素。

(三)韩礼德的分类

继马氏和弗斯之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立者韩礼德在1964年提出了“语域”这个概念,他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指的是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的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等。话语的风格包括交际者地位、身份和相互关系。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同样属于非语言语境的范畴。

(四)海姆斯的分类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创造了“交际能力”这一社会语言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1968年他在《语言与社会背景相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把语境分为八个组成部分,如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和意图、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按照海姆斯的观点,乔姆斯基所谓的语言能力应该称之为语法能力。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目的是企图构建一种新的理论,把语言结构、语言运用和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交际能力体现在言语行为的各个方面,说话人能针对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变体,能运用语言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懂得使用语言的社会环境是掌握语言的重要标志。

(五)温德勒的分类

温德勒1967年从分析语法的角度,他将自然语言的语境划分为四个类型:

1.活动语境(Activity);

2.完结语境(accomplishment);

3.达成语境(achievement);

4.状态语境(state)。

(六)莱昂斯的分类

莱昂斯认为除了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具备共同的知识外,语境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划分,即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

1.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自己在整个语言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2.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3.每个参与者必须能分辨语言活动情景的正式空间;

4.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适合语言活动的话题,亦即话题对选定方言(在多语社团中)选定语言的重要性;

5.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对于这一交际的情景来说,什么事合适的交际媒介;

6.每个参与者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的话语适合情景所归属语域。

但是,莱昂斯着重从语用角度来划分,所以只考虑到“知识”一方面,对语境的分类不全面。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学者主要侧重于客观语境因素的分析,大多以一种静止的观点来看待语境。

(七)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分类

1986年斯波伯和威尔逊合作提出了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关联理论。他们认为,传统语境观的不足在于它不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交际中的语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结构体,语境是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其中包括从外部世界中可感知的信息、从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中可提取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和假设构成话语理解潜在的认知环境。在具体的交际中,交际双方能够选择适当的假设来构建特定的认知环境。当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中显现出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便产生认知环境的重叠,重叠的部分便构成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

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以动态的观点来看待语境,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地解释了意义的推导以及人类语言交际行为的心理过程。

(八)维索尔伦的分类

维索尔伦于1987年提出语言“顺应”理论,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探讨语境的动态生成。他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方面的内容;语言语境则指交际者对所使用语言的掌握程度、交际过程中由语言形式所提供的新旧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媒介。维氏认为,语境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产生和建构于交际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说话人的语言选择要顺应不同的交际语境,而语境也会顺应着交际过程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他的这一观点与斯波伯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观极为相似。

认知语境是语境同语用主体交叉而形成的一种更值得注意的语境。它开拓了语境研究的思路,为人们全面认识语境的构成机制,对语境进行科学分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九)Saeed的分类

Saeed1997年在《L Semantics》中把语境看成事语言、情景和参与者三因素的结合,将语境分为三个方面:

1.从物理语境中可以估计到的;

2.从已经说的话中可以找到的;

3.从背景或共享中可以找到的。

他的第2点相当于语言语境,而第1点和第3点则相当于非语言语境(包括情景因素、背景常识、社会文化知识等)。

(十)奥尔伍德、安德森、达尔的分类

奥尔伍德、安德森、达尔在其合著的《语言学中的逻辑》一书中研究逻辑学的角度,把语境分成以下两类:

1.内涵语境,或称为晦暗的语境;

2.外延语境,或称为显透的语境。

虽然,不同流派语言学家的语境观存在着差异,但不难发现,人们对语境的认识正是随着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而一步步向前推进的。一是对语境外延认识的不断扩大。由语言本身扩大到交际的情景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心理因素,乃至百科知识,几乎无所不包。二是对语境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从语言内部结构的分析到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分析,从客观事物的静态分析到交际主体的动态分析,从语音学、语义学、功能语法学、社会语言学到认知语言学人们对语境的性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的理解。

二、国内语言学家对语境分类的研究

我国的语言研究没有较早地提出语境这一概念,但涉及这一领域的认识在传统文学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如唐代孔颖达的《正义》和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就已经从字、句甚至章、篇的相互作用来说明上下文对话语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有重要意义,这对今天的语篇分析至关重要。我国现代语言学界20世纪30年代始对语境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陈望道的分类

陈望道先生1932年在《修辞学发凡》中将语境的复杂情况归为两类:

1.语言文字因素,指语言文字的习惯和上下文。

2.情境因素,指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语言交际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发展了陈望道先生的观点,提出了新的见解。

(二)张志公的分类

张志公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1982年版)里提出了如下观点:

1.广义语境,是指写说时情境和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广义语境又可以根据其构成因素分为现实语境、现代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

2.狭义语境,指写说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

(三)王均裕的分类

王均裕在《略论语境的特征》一文中从把语境分为语言因素语境和非语言因素语境;又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又对语境做了详细的分类:

1.语言因素语境分为:前言后语语境(上下文)、语体语境和社会特殊习惯用语语境。

2.非语言因素语境又可以从交际双方境况、社会文化环境和时空环境来分类。

可见,王均裕的这种分法,着重强调言语交际因素对于认识语境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似乎这样的分类意义不大。

(四)常敬宇的分类

常敬宇在《语境与语义》[5]中把语境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种:其中语言的语境又细分为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和副语言环境(包括无声的交际双方的眼神、表情和服饰色彩和有声的如声调、语调、语气和停顿);非语言的语境又因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语体风格环境的差异的有所不同。

常先生把副语言环境也包括在内,其实,副语言环境虽然和达意传情有关,但只是表达的辅助手段和方式,不应归入语境之中。他把语体风格环境划分到了非语言因素语境一类,我们认为应归入语言因素语境一类比较合理。

(五)王建平的分类

王建平在其《语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文中按语境本身是否表现为言辞,把语境分为言辞语境与言外语境。

1.言辞外语境可以按照主客观因素划分为主观语境因素和客观语境因素;

2.言辞语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可以分为篇章语境、段落语境、句子语境和词组语境。

(六)何兆熊的分类

何兆熊在《语用意义和语境》一文中读语境分类的着眼点侧重于使用语言的知识,把语境分为两类:

1.语言的知识:包括所使用的语言的知识和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

2.语言外的知识:包括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

何兆熊的分类也都是依据语言的因素和非语言的因素来划分的,所不同的是,何兆熊仅依据语言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因素――知识来划分,是在莱昂斯的基础上对语境分类的扩展。

(七)王德春和刘焕辉的分类

王德春和刘焕辉把语境分为两类:

王德春认为,语境可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差异进行分类:主观因素包括身份、职业、思想和修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和对象。刘焕辉把语境分为语言和非语言语境。其中,语言因素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语句内在语境,这里主要是语义、语法、语音语境;其二是语句上下文语境,也可以从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层面来划分。

(八)王建华的分类

王建华在《关于语境的构成和分类》一文中根据周遍性、层次性和简明性原则,将语境分成三大类型: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各自内部又可按一定的层次细分为若干类:

立足于语境同语言的关系,他把语境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三种。其中,言内语境又分为“句际语境”和“语篇语境”两种;言伴语境又分为“现场语境”和“伴随语境”两种;言外语境又分为“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背景语境”两种。

(九)刘澍心的分类

刘澍心在《语境观的差异对语境分类的影响》一文中将语境进行了如下分类:

刘先生以“语境产生于言语行为的过程”为理论依据,将语境分成“可能语境”和“现实语境”,表明了语境依赖于言语行为的本质属性。其次,他又将现实语境分为“起始语境”和“交际语境”,突出了语境动态生成的特点。

与以往语境分类不同的是,刘澍心的分类框架,更加强调语境的动态生成性。

(十)王希杰的分类

关于语境的分类,10年前他在《修辞学通论》中的《语言环境的分类》中说:现在,从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理论出发,可以区分四个语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 。10年后,王希杰在其《语境的再分类》一文中把语境分成四类:

1.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

2.动态语境和静态语境

3.共时语境和历时语境

4.显性语境和潜性语境

(十一)曹京渊的分类

曹京渊在其《言语交际中的语境研究》一书中把语境分成四类:

1.语言语境

2.情景语境

3.文化语境

4.认知语境

国内外研究语境的学者对语境进行过很多的分类,但都莫衷一是,究其原因是因为学者们发现,大到社会、时代、文化、心理,小到具体的情景、话语形式和内容,语境的构成因素相当庞杂。从理论上讲,与言语行为交际相关一切社会现象都有可能成为语境因素,而成为语境分类的对象。

参考文献:

[l]李思民.语境的理论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学版),2002,(4).

[2]仇鑫奕.语境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J].汉语学习,2001,(5).

[3]J.Lyons.Semantics.Vol.2,.P.574,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4]王均裕.略论语境的特征[J].四川四番大学学报,1993,(3).

[5-7]西稹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250、62、298.

[8]王德春.修辞学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64.

[9]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46.

[10]王建华.关于语境的构成与分类[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11]刘澍心.语境观的差异对语境分类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2]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17.

语言学家篇(3)

一、当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误识

从课程标准来看,职业学院的诸多同仁依然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持有异议,对其工具性、人文性与思想性把握不定。具体表现在课堂里将其作为工具课,从语文工具来讲授课文,授意教育的客体,然而却抹杀了语文的工具性,导致了唯工具论。有的却在课堂里强调语文的思想性,一味上纲上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出现的改革才导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滞后性:教育客体“学”的乏味,教育主导“导”的荒芜。不论是教育的主体还是客体都缺乏教育的效能感。事实上,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是有机联系的,既统一,又相对于教学之中。工具性渗透于人文,思想性也是人文的一个方面。具备了人文修养也就可以藉此更好地发挥语文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能取之皮毛,忽略其精髓。但是时代已经改变,现在语文学界呼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声浪在上升。但语文课程标准过于突出的思想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思想性依旧摆脱不了原有的课程模式。旧课程标准的思想统帅,掩蔽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等特点,导致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共同失语。目前不少学者剑走偏锋,另辟蹊径大力宣扬人文性,在实践中也言人文性能,同样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偏向。这与过去的意识形态的工具论做法何异?如何正确处理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的工具和人文之间的关系,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课题。也许庄子的语言观对我们有所启发: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而老子的语言主张更让人们如醍醐灌顶: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二、以道家语言观切入语文课程标准改革

若要摆脱旧的课程标准的束缚,基于道家开放的语言观,大象无形,可以择取庄子之散;基于道家道法至简,可以择取老子之约。摒弃林林总总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与做法,推行开放的语文课程标准。首先,要针对传统旧习,淡化文以载道的权威工具论与思想专断,试行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程标准而非纲要。其次,针对教材铺排、组织教学、讲求教学方法上的条框等的制订过于拘泥细节之现象,要从层次上提升,从境界上拓展。撇开零散知识点的罗列,在这样的语言观下,这与当今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理念被广泛接受,个人的自由选择得到推崇相适应。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最终能够独立判断,什么是他真正需要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好,归根到底是要帮助教育客体逐渐成长,形成他自己的独立人格,能依赖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决定什么对他是好的。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自己选择的,或是自己被抛入的,但自己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唯一展示我的生活,这种生活因此富有意义。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应体现于此。

其三,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以更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由于贴近了受教客体,它的运用也就更具有了机动性、适应性,从而有利于触动教育主客体的元认知。老子多次论及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教义之精神正缘于此。其四,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宜采取庄子博大浩淼、无限宽广的达观,无挂碍的视境。既敢于放弃过去的旧内容,那种背离时代和社会,背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机械训练的内容,又明于吸收新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如终身教育理念、大众教育思想、学习型社会理念、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课程观等。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多元化,也就与教育客体的个性化、思想上的多元化相协调。

三、以道家语言观牵引语文教法改革

道家的语言观告诉我们,语言是有局限性和变易性的。封闭的话语体系弊端更甚,必然会蜕变成僵化的滞后于时展的自话自说的可厌之物。道家力主不言之教、无书之惠。然混沌已死,虽欲之复生,其可得乎?兵者,诡道也。顺乎自然,不求常恒……也就对于近乎僵化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石激起千重浪。一花开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最美。语文教学的方法是无定的,因其受教客体的生龙活虎,个性多样,语文教学的方法亦具有开放性和超越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语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超越性使它具有极大的伸缩性,亦即灵活性。这种富有弹性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是不固定的,需要教师设计和采取灵活的态度,不拘一格,不尊重程式,即兴发挥,良好的应变。这一点与道家哲学语言观是契合的。当然,语文教学方法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依赖性。所谓“依赖”,是语文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语文教学方法。首先,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师运用或设计某种教学方法,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些教学理念的支配,完全脱离任何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这就要求语文学界同仁的教学恰当运用道教语言观,以追求生活语文话语境界,超越当前的羁绊。

语言学家篇(4)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常言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说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多读书,才能写文章,会读书,才能写好文章。写作以阅读为基础,古今学者均有精辟论述。唐代散文家韩愈曾要求他的学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于百家之篇”。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基础,其意在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也突出强调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博的阅读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时间历练的文学名著、名家佳作更是中学生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宝库。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得体、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那么,怎样才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呢?这里,就名家佳作中的语言艺术试作归纳,试图在遣词造句方面给中学生写作以有益的启迪。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目的在于修饰和调整语言,它是语言的“魔杖”,点到哪里,哪里的语言就亮起来。每一种修辞格均各具妙处,恰当的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如刘文波的《童年的雪》片断:

雪花能够填充整个冬天的心事。人要穿一冬的棉袄棉裤,而经冬不化的雪似乎也是村子山野的棉袄棉裤,也要穿一冬的,只有来年冬尽花开才脱下。茅屋戴了雪帽,显得矮了一截,如冬日里在角落里晒太阳的老汉,抖抖地袖着手,跺着脚,哈着大团大团的白气,笑着咳着。

本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冬天厚厚的雪比作棉袄棉裤,而把罩了雪的茅屋比拟作晒太阳的老汉,这就让寒冷的冬天充满了暖意和人情味。

二、善引佳句

古典诗词、名言警句大多文字洗练,意蕴丰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如果恰当引用或化用,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增强语言的辞采。此外,引用一些精美的歌词、俗语和歇后语等也可使语言灵动鲜活,富有韵味。如韩维的《遥望宋朝》片断:

谁在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在呢喃:“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是谁在低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宋朝吧?多情的宋朝哦!

作者对宋朝文学的样式及其文学作品了然于胸,以排比的形式引用一句句经典诗词,把它背后隐藏着的生命的恣意与飞扬尽情展示出来。

三、细腻刻画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它不仅包括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和心理等的细腻描绘,还包括对生活中与人物有密切联系的小事和有特征性环境的精细刻画。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和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片断:

一只山路上的蚂蚁,衔着一具比它大数倍的蚜虫尸体,正欢快地朝家走去。它似乎未费太多的力气,从不放下猎物休息。在我粗暴地半路打动时,它并不惊慌逃走。它四下寻着它的猎物,两只触角不懈地探测。它放过了土块,放过了石子和瓦砾,当它触及那只蚜虫时,便再次衔起。仿佛什么事情也未发生,它继续去完成自己庄重的使命。

作者把蚂蚁当作人来写,通过神情、动作和心理描写,栩栩如生地写出了蚂蚁的勤劳、乐观与智慧,让人陡然对这微不足道的小生命产生爱惜之情。

四、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指说话有趣、引人发笑,但这种“笑”并非插科打诨,而是将严肃的事情用调侃的语言展示出来。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使文章轻松活泼、趣味横生,而且更能彰显作者的睿智。营造幽默的技巧很多,如张冠李戴、故弄玄虚、歪曲推理、自我调侃、褒词贬用和旧词新用等等。如钱钟书的《吃饭》片断: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老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

作者以“吃饭”为题,借“吃饭”为由,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揭示、嘲讽了隐藏在“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

五、感情真挚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人的感情在文字中的流露。文章作品中,无论记叙还是描写,都渗入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真情”,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人物、景物或场面,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真实的情感也将自然而然地流淌。如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片断:

在候车大厅外面的小广场上,我看到一只正在觅食的麻雀。我观察着它,它啄一下,便抬一次头,警觉地向四周瞧瞧。我忽然发现它会迈步:当它移动幅度大时,它便蹦跳;而移动幅度小时,它则迈步。法布尔经过试验推翻了过去的昆虫学家“蝉没有听觉”的观点(蝉听不到低频的声音,但能听到高频的声音),此时我感到我获得了一种法布尔式的喜悦和快感。

“以情感人”是记叙文的显著特征,而真挚的感情来源于自然的流露。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观察正在觅食的麻雀的神情、动作,表达了自己因发现了麻雀迈步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这种感情其实是作者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真挚的爱。

六、句式灵活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要善于根据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引人深思等等。如舒乙的《老舍家的老枣树》片断:

它是记忆,记忆着一位作家的可爱而又可怜的年迈母亲和她的小家。

它是性格,包涵着有那所破房和两棵老枣树托起的精神:咬牙,好强,不向命运低头的尊严。

它是历史,见证了一段不屈不挠的平民奋斗史。

正因为此,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到那儿看看它,偷偷瞧瞧这位老树爷活得怎么样。万幸,它始终活着。

可是,可是……

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抒情句交错使用,形象说明老枣树的文化价值。结尾“可是,可是……”省略句则将这棵树最终惨遭不测的命运含蓄表现出来。

语言学家篇(5)

关键词:家具 名词 特点

现代汉语家具类名词指的是现代家具品牌名称。本文在所收集的家具品牌名称的语料基础上,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以及语用这五方面的特点对现代汉语家具类名词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分析商标品牌名称提供了一些线索。

一、语音特点

(一)大多为2~3个音节

在笔者所收集的827个现代家具类名词中,2~3个音节的家具类名词约占87%,合乎现代汉语词汇在语音方面的特点:双音节词为主,三音节词有所发展。人们一般都喜欢简短上口的词语,以方便称说和记忆。这既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又给人以简洁醒目的印象。

(二)无单音节的家具类名词

在笔者所收集的827个现代家具类名词中,没有单音节的家具品牌名称。这是因为单音节词语没有声调变化,缺少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另一方面在表情达意方面受限制,不能充分表达产品的特点与商家的寓意,因此不受消费者和商家欢迎。

二、词汇特点

现代家具类名词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来词日益增多。

在笔者所收集的827个现代家具类名词中,外来词约占37.2%。世界各主要语种中的外来词,一向是以一种平稳均匀的速度在不断地增加着。这也是各大语种中新词新语的来源之一。就汉语的情形来看,新外来词的数量有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而现代家具类名词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新事物不断引进,新概念层出不穷,而新的商品日新月异,新的家具品牌日益增多。追求新奇的心理使得商家主动追求“洋名”,以招徕顾客。“欧美风”的,如“欧娜斯实木床”“康诺威办公桌”“弗莱德地板”“固特衣柜”“度尔床业”等;追逐“日韩潮”的,如“圣之花实木床”“伊之恋双人床”“雪菲之花床业”“花之语衣柜”“韩尚轩办公桌”“韩菲尔实木床”“美亿佳沙发”等。

三、语法特点

(一)以偏正结构为主

在笔者所收集的827个现代家具类名词中,偏正结构的品牌名称约占45.7%。如“小小恐龙(婴儿床)”“美好家(床业)”“八方客(床业)”“红杉树(地板)”“水星(家纺)”“北美枫情(地板)”“金桥(地板)”“好孩子(婴儿床)”“小天使(婴儿床)”“黄色小鸭(婴儿床)”“南洋胡氏(实木床)”“路特宝贝(婴儿床)”“掌上明珠(实木床)”“双叶(实木床)”“原生树(床业)”“大森林(家居)”“好时(床业)”“折叠生活(床业)”“红富士(床业)”“喜玫瑰(床业)”“山水林(床业)”“枫时代(床业)”“多喜爱(婴儿床)”“再发(床业)”“双振(办公桌)”“倍安心(衣柜)”等。

(二)以名词性成分为主

在偏正结构的现代家具类名词中,名词占主体,如“田田家园衣柜”“大森林家具”“香水百合办公桌”“猫王家具”“琥珀地板”等。这是因为家具是一种事物,主要用名词来指称。

四、语义特点

(一)意义创新化

在琳琅满目的家具品牌名称中,若只是起个平凡或者平庸的名字,那么本家商品就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也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自然也不利于商品销售。因此在创造与选择品牌名称时,商家往往会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名字,争取一“名”惊人。所以如今许多家具品牌名称富于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如“拉比婴儿床”,乍一看,“拉比”是什么意思,这会令人发蒙,而再看一旁的英文解释“lucky baby”,便恍然大悟,可谓个性十足。又如借用外国卡通人物名称的“史莱克衣柜”,人们一般不会轻易将衣柜与卡通人物“史莱克”结合起来,而商家率先想到了这一点,给人以深刻印象。

(二)意义情感化

有些家具品牌名称具备形象性与情感性,力避枯燥呆板,给人生动活泼之感。例如“多喜爱婴儿床”,直接表达了深厚的“喜爱”之情。又如“恋你床业”,表达了对“你”(这里指床)的爱恋与依恋。词语的形象色彩使所在的词语具体地指明对象在形象方面的某些特点,从而增强语义的明彻性,有助于人们认识具体事物或对象,同时也使言辞话语生动具体,富于活力,富于色彩感。如“连理树双人床”给人一种喜结连理的美感;“喜玫瑰床业”将红色玫瑰与“喜”结合,可谓形神兼备。

五、语用特点

(一)夸张

有些商家为了说明自家产品的长处,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皇城国际床业”“尊皇佳品实木床”等家具类名词运用夸张这一手法,把自家产品提到了皇家的层次。

(二)仿词

仿词手法在部分现代家具类名词中有所体现,如“新视界床业”是对“新世界”的仿造,而用“饰”又可以表示产品对房屋的装饰作用;“新饰线衣柜”是对“新视线”的仿造,表示本衣柜既实用又可以起装饰作用;“尔木传情办公桌”是仿“耳目传情”命名的,但用“木”又透漏了产品的材质。

综上所述,现代家具类名词音节上以2~3音节为主,没有单音节名词;词汇上的特点表现为外来词日益增多;语法结构上较多采用偏正结构构词,以名词性成分为主;主要使用夸张和仿词的修辞手段;语义上倾向创新化与情感化。分析现代家具类名词的语用特点有助于探究家具品牌名称所蕴含的社会心理特征,为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材料补充。

参考文献:

[1]蔡宇华.湘菜名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6.

[4]钱理,王军元.商店名称语言[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

[5]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浏阳花炮名称研究[D].中南大学,2008.

[7]武晶晶.天津楼盘名称的语言学和文化学分析[D].河北大学,

语言学家篇(6)

弄清学外语的目的

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如果没有好的理由,你就非常可能在这场长跑中掉队。为了炫技而想要学法语,这可不是什么好理由;而想学会法语去了解法国人,这就另当别论了。

找到你的小伙伴

马修有好几种外语都是和他双胞胎兄弟迈克尔一起学的(他们8岁就学了希腊语)!我为什么要强调这对超级学霸兄弟,因为总觉得是他们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对学习特别有帮助。

游戏学习

用各种方式学外语本身是个非常有创意的事,这对学霸兄弟学外语时会用它来写歌和录歌。想个适合你自己的有趣的方式:和朋友一起做个广播剧、画连环画、写诗歌,或者和任何一个你能沟通的人聊天!你要是觉得找不到适合你的,那也许你没有按第4条做。

潜心修行

“从下决心学的那一刻,我就开始用全身心吸收。所以我一开始学习语言,就会一整天都使用它,比如写邮件、自言自语、听音乐等,把自己完全丢进那个语言文化环绕起来的环境里。这个非常重要的。”“我总是感觉,脑海里的思考都要转变成这种语言文化。”

学百遍不如用一遍

建议你一开始就把交流放进目标,这样就不会陷在教科书里了。“学语言的目标是为了使用它,最好是创造性地把它融进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写歌词、挖掘和人说话的渴望。你甚至不必一定去国外,比如学希腊语就只要找到当地的希腊餐馆,用希腊语点单。”

像小孩一样去学

快速学习语言的诀窍,是要有小孩一样的态度:即时、无知、爱玩、犯错。没有研究能证明学习能力和年纪的直接关系,但小孩子愿意犯错,成年人却包袱太重,怕犯错怕笑话!当你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承认和接受自己如孩子般无知,这是获得成长和自由关键点。

离开你的舒适区

经过上一步,意味着你做好心理准备面对很可能的尴尬:和陌生人聊天、问路、点菜、开始讲笑话。突破越多你的舒适区就越大,在各种情境里就更加应对自如:

“一开始你会遇到一些难题:可能是发音,可能是语法,或是你还没学到的表达方式,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感觉。所有人说自己的母语都会有语感,能不能把外语学成母语,关键就看有没有这个语感了!

仔细听

人在学会画画之前,一定先学会观察:“要相信你有能力掌握所有发音方式,不过没有习惯而已。举个例子,没有R的大舌头音,我学西班牙语时就遇到perro或reunión这种需要卷舌才能发出的单词,我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不停地听别人说。先听,然后想象这个音是用口腔的哪个部位发的,再模仿。”要是身边是否有老外供你观察,看电影和电视剧也是不错的选择。

语言学家篇(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基金,而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在招标条件限制和项目工作评审中要求最为严格。重大项目可以说是国家社科研究方向的指向标,同样,在语言学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旨在通过对近五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的重点和热点,以此反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课题立项总体情况

(一) 数据来源

笔者统计了2011―2015年共125个语言学类重大项目。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npopss-cn.gov.cn)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栏目中的“立项查询”,按条件分别找出2011―2014年语言学重大项目立项情况,获得的信息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工作单位、项目类别、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等。但2015年的信息并未在数据库中显示,笔者从重大项目申报的”申报动态”中获得,但获得的信息只有项目名称、负责人、负责人工作单位。在这里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使用数据库方式查询会出现遗漏的项目,有些项目属于语言学类,但是项目类别却显示为零,有些项目在类别上类别虽然标明的不属于语言学类,但在笔者分析看其内容也是属于语言学类的。因此,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布的2011―2015年所有重大项目进行逐次的排查筛选,筛选出125项语言学类的立项课题。

(二)数据分析

如表1所示,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进行整体的分析统计。2011―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总立项数为1 122项,其中语言学类立项数为125项,语言学类立项数占重大项目总立项数的11.1%(保留一位小数点),从总体情况上看,语言学类占得比例是相当大的。其中2011年重大项目共计188项,其中语言学类12项,占年度立项数的6.4%;2012年重大项目共计233项,其中语言学类27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1.6%;2013年重大项目共计192项,其中语言学类20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0.4%;2014年重大项目共计261项,其中语言学类36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3.8%;2015年重大项目共计248项,其中语言学类12项,占年度立项数的12.1%。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整体上增多了,但2013年和2015年的立项数同前一年相比较而言减少了,这与这几年的重大项目立项总数是有密切关系的。2011―2015年,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立项数整体变化趋势同重大项目总立项数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2014年是最为明显的一年,无论是重大项目立项数还是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类立项数都处于这几年中的最高值。可见,语言学类立项在重大项目立项中地位不断增强。

二、立项情况分析

(一)研究领域的划分

根据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将研究领域分为了三大部分(见表2):第一部分是关于语言本体研究,第二部分是翻译,第三部分是社会语言生活。语言本体研究中,根据所统计的内容将其分为八小类,其中汉民族共同语、方言、汉语史、汉字四小类为汉语语言本体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民族文字为民族语言本体研究。民族语言与汉语、汉语与外语比较研究这两类是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这里需要特殊说明一下,语言和文字分属于两个系统,文字本不属于语言本体研究的范畴,但是因为很多种情况下需要借助文字去研究语言,所以将文字归入语言本体研究范围内。翻译这一大类中又可以将其分为汉语与民族语言、汉语与英语。社会语言生活这类中分为语言规划与使用、新学科、语言与教育、语言学及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辞书等。

(二)研究领域大类分析

根据表2的划分和统计可以看到,在五年的重大项目中,语言本体研究的课题为58项,占了总课题立项数的46.4%;其次是社会语言生活类,立项数为38项,占了总立项数的30.4%;翻译类的课题立项数为29项,占了总项目数的30.4%。

笔者在对研究领域大类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各领域每年的立项数也作了分析统计。如图1所示:语言本体研究相对于翻译类和社会语言生活类波动较大,2013年立项数骤降,到了2014年又大幅度提升;社会语言生活类虽有所起伏,但是幅度较小,最为平稳的还是翻译类,2011―2014年持续平稳上升,2015年虽有所下降,但是降幅比较小。综上所述,翻译类研究是总体上发展最为稳定的。

(三)研究领域小类分析

以上分析了语言学中大类上的发展趋势,这是用宏观角度看语言学发展。同时,也更应该从微观角度看各研究领域中具体研究的发展状况,在表2中可以看到各小类研究中立项数量情况,而在图2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各类研究所占的比例。

第一大类语言本体研究,其中“汉民族共同语”领域包括汉语语法、语义、词汇、语用、语篇等普通语言理论研究。这方面课题共有3项,占总数的2.4%。“方言”领域有跨方言区的普通问题研究,也有各具方言区的问题研究及关涉方言与民族语言交叉交融比较的研究。该领域有课题8项,占总数的6.4%。“汉语史”领域为对汉语史上各个历史断代及历时比较的研究,包括语法、语义、词汇等问题的专题研究。该领域共有课题8项,占总数的6.4%。“汉字”领域的课题大部分集中在甲骨文、铭文、简帛等古文上。该领域共有课题20项,占总数的16%。民族语言领域主要是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如:蒙、维、藏、壮、回、纳西、锡伯、彝、土家、苗等多种语言,该领域共有课题10项,占总数的8%。“少数民族文字”涉及很少,只有3项,占总数的2.4%。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的比较研究加在一起也只占了4.8%。这一部分研究重点为汉字其次是民族语言。

第二个板块是“翻译”类。其中汉语与外语之间的翻译为28项,汉语与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只有一项。同时在汉语外语翻译领域中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由外向内”的翻译,现在注重把中国文化典籍面向世界,这类课题的逐渐增多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第三个板块是“社会语言生活”类。传统的语言学学科一直重视本体研究,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社会,所以说研究语言不能脱离社会应用研究。笔者发现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课题中关注社会语言生活的课题已占据了相当比重,并有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趋势。“新学科”“语言规划与使用”所占比例很大,在整个语言学立项课题中都属于热点。

通过对图2分析可看出汉语与外语翻译类所占比例最大,为22.4%,其次是汉字研究占了16%,新学科占了13.6%,这几类在立项上占据一半的比例,是这几年语言学类整体上研究的热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研究相对薄弱的地方,如,汉语与民族语言翻译类、语言与教育、辞书研究、少数民族文字、语言学及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这里还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汉民族共同语言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小,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从图2还可以看出每个大类中的研究热点,汉语本体研究中,研究热点为汉字、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汉语史方向,翻译类主要是汉语与外语翻译,社会语言生活类中热点为新学科。

(四)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下面就语言本体研究、翻译、社会语言生活三大类中的热点部分作重点的分析。

首先是语言本体研究中的热点类汉字分析。关于汉字研究多在甲骨文、金文等方面,同时,汉字规范化研究这两年也渐渐增多。汉字研究的如:“先秦两汉讹字综合整理与研究”“《通用规范汉字表》8 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五一广场出土东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等。关于汉字类立项2011―2015年间是处于平稳上升趋势(如图3所示),2011年只有1项,到了2015年上升到8项。

翻译类中汉语与外语翻译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多数为外文著作包括文学、哲学、宗教等翻译,如“当代德语哲学译介与研究”“《剑桥基督教史》(九卷本)翻译与研究”“法兰克时代核心历史文献的汉译与研究”“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本雅明全集》翻译与研究”“《美国非裔文学史》翻译与研究”。翻译类研究这五年的立项数处于持续平稳发展,没有太大的起伏,其中2011―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5年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社会语言生活类中,研究热点为新学科,新学科包括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研究语言。如2011年的“现代汉语计量语言学研究”“脑神经系统疾病及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研究”;2012年的“面向网络文本的多视角语义分析方法、语言知识库及平台建设研究”等。新学科这五年中不断地起伏变动(见图5),但因为数量的原因,总体上变动不是太大。

(五)地区学校分布

笔者对125个立项课题单位进行了统计汇总,共计5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由于篇幅问题,笔者列举出了立项课题数在三项以上的单位,共计18所(如图6所示)。

通过图6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立项数最多,达到了八项;其次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六项。由此也可以看出语言学中重大项目分布单位多为各高校,尤其是原211、985类重点大学,这也是符合常理的,重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设施齐全,能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学校所在城市多为北京、上海这种发达城市。整体上看,多位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这也是现在语言学研究的整体发展趋势。

三、“重大项目”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设立于1986年,旨在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研究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国家社会科学最高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居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之前沿,客观上反映了各学科研究的重点、热点、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对重大项目中语言学研究趋势和热点等作出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语言学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