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4 07:36:54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1)

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企业刚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内控思想不统一,呈现出比较混乱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的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

2、我国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目前,由于对内部控制概念认识混乱,因而对内部控制应包括哪些内容、应如何构建、各种要素有哪些联系等也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是千差万别,还没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3、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我国现有内部控制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制度,实际执行情况可想而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4、在内控制设计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

财政部门着重抓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财政部于1986年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1年以来了四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报告作了一些规定,2000年国家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变报规则》,对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披露作了一点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作了要求。国家审计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整体来看,全国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件确定要求。

二、形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原因

形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无序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经济不发达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影响时时处处可见,市场竞争有不规范的地方,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影响内部控制的发展。

2、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规避了市场风险,而市场经济风险处处存在,许多企业仍然是计划经济决策方式,对市场风险没有充分认识,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只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造成大量的失败例子。春都集团、广东国投、东北华联等不胜枚举的案例都是这方面的充分证明。

3、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概念,而政出多门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已建立的部分机构多数处于被控制对象的领导之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4、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以利润为主要依据,很少对其内部控制综合考察。内部控制状况对企业内外利害关系方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利益影响,各方对此关注不够。

5、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未形成“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原有的行政权力正逐渐减弱,企业独立的法人治理权得以落实,但离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一定距离,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未真正形成。此外,虽然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

6、内部控制动力不足

在人主导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缺乏委托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委托人的约束主要靠人的自觉,因而人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加之人主导型的内部控制成本昂贵,花费在组织管理上的成本由企业自己承担,而内部控制的收益则隐性化、长期化和社会化,当边际管理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动力则明显不足。

7、外部监督乏力

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再加上个别黑幕交易,监督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三、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加上我国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企业对政府依赖性较强,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更加透明、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规则;另一方面是要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会有力激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意识,从根本上促进内部控制建设。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人实施的内部控制上是十分有效的,但在为委托人对人实施的控制上则是无效的,所以只有强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人对人的监督,特别是解决上述“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以便把“内部控制网”从企业最高层撒至最低层,实现我们所主张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控制。

3、内部控制外部化

内部控制的外部化是指企业采用外部控制程序在某些环节上替代内部控制,以达到对其特殊的控制效果的过程。它包括控制参与者的外部化,也包括控制程序及方法的外部化。换言之,企业即可以通过利用外部人员的专职人员参与内部控制,也可以直接使用外部控制的程序、方法来代替内部控制。

4、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应是包括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全体员工,激励和约束的对象也是企业的员工,员工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长期被认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结构的建立要考虑员工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实践表明,基于环境现状而构建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动性的做法,故此,英美等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建设直接纳入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是世界各国公司管理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就我国目前公司的现状而言,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建设中避免空洞的说教,针对各岗位的特点建立起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系。

内容摘要: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内控制设计上各自为政等问题;应采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外部化、建立具有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措施来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参考文献: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字1996,456号。

[2]徐融、李兴华。当地会计前沿问题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

[3]黄万清。论企业内部控制[J].四川会计,2000(12)。

[4]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5]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6]王湛。内部控制外部化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1)。

[7]黄娟、魏郎。对内部财务控制概念的思考[J].金融会计,2003(4)。

[8]张培东。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之友,2003(5)。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

一、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建立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保护煤炭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煤炭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提煤炭企业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国家对煤炭企业的宏观控制

针对煤炭企业,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要求煤炭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煤炭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四)提高煤炭企业经营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煤炭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煤炭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原先的矿务局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煤炭企业集团,并纷纷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公司治理结构,煤炭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企业内部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运作中机构形同虚设。部分煤炭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企业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决策和经营机构权力交叉,责任不明,难以形成有效制衡。

(二)企业办社会现象严重

就社会分工来说,企业的基本职责是组织经营产品生产,向国家上缴利税,社会责任应由政府承担,通过国家财政二次分配进行解决,煤炭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产权不清等原因和地方政府还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各种摊派层出不穷,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屡禁不止。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大多还在继续履行着地域性的社区稳定职能,承担着社区经济负担的义务。要实现财富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煤炭企业大都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但在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这样在一些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四)法人层次过多,职责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在煤炭系统内部,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这样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三、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出发,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建立统一的资讯系统。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煤炭企业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负责人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企业最高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提高煤炭企业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首先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威胁,轻则造成人员伤害、流血牺牲,重则可能矿毁人亡,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认真开展全员危险源的辨识,按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要求,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进行;其次煤炭行业同时也属于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内不同层面都会遭遇风险。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也影响其在产业内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其内部控制的执行也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

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正常的“SWOT”分析评估制度,寻找自己生存发展的机遇;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风险分析不仅要贯彻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更要加强风险评估,提出应对措施。

(三)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良好的效益。在实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时如何找到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点应该设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舞弊行为;三是权力使用。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一效监控,防止权力乱用,造成经济损失。

(四)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在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3)

所谓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现代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与完整,在会计管理方面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与方法。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顺利实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目前我国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报告的信息造假、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等。那么,在国内外竞争环境不断激烈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何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实现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目标的需要,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企业内部舞弊行为的发生,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因此,不断地健全与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目前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部自2001年6月22日颁布并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后,又先后颁布并实施了6项具体的内部控制规范,这从制度源头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对现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企业只是将目光投向企业的外部竞争,而对企业内部的自身管理工作经常视而不见,最终导致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无法得到健全与完善。

1.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缺乏。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经常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取不规范、不科学的方式,只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的企业管理者片面地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视为是一堆手册、文件、规章制度,或简单地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对生产安全的控制,更有甚者将企业的内部控制认为就是对职工的管理、打压等。还有的企业管理者简单地理解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增加岗位,出于对企业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在企业内部控制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些私营企业中,企业的经营者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听从自己的安排,所有业务内容自己说了算,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凭借管理者的经验来完成,完全置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项会计制度于不顾,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还是一片空白。另外,企业内部员工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漠不关心,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领导、会计、员工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氛围。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带来了障碍。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由于在认识上的差异,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松弛。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只停留在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没有在内容上形成系统,更没有在执行上形成有效性。目前,很多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目标与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建设上还缺乏完善性,很多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被分解到各项目和办法中,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另外,有的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在哪个环节进行补救,这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落实。还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得不合理,在实际执行中经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现象,内部制度只是对下面职工形成约束,而对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的约束力为零。

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众多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的会计人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会计人员队伍的扩大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从思想、道德、业务等方面就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等方面参差不齐,经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例如:规章制度执行的不严谨、听从领导授意做假账、对领导或其他人员贪污舞弊不闻不问、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等。这些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已经无法适应企业业务发展与会计管理的需要。虽然有的企业也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但是,很多培训都是流于形式,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也没有从思想上对业务培训予以重视。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内部审计,而在现实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例如:在审计人员的配备上,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而由会计主管或其他岗位人员兼职担任稽核人员。这就造成了自己监督自己、自己核对自己的现象。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听命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使得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稽核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使得他们无法全盘把握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由于自身素质与分析能力的缺乏,内部审计人员只能对会计核算完成简单的勾稽、检查,对企业内部风险的监督、审计等缺乏纠正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

三、优化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不断强化监督的力度,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实行,在开展内部审计的同时努力做好对企业经济活动事前的监督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控制与处理工作。

1.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做得好,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防止腐败问题的出现,还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提高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稳定利益奠定基础。如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缺失,严重的将会给企业带来经营的失败,甚至使企业走向破产。因此,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领导层、决策者必须对内部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机构职能,树立风险管控意识,不断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要在企业内部形成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崇尚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职责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氛围,为企业全面贯彻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选择与培养。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与完善的关键是依靠企业的财务人员来实现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在相关选拔程序的指引下,通过理论知识的考试、实践能力的考核、职业道德素养的审核等多方面来对财务人员进行选拔和培养。另外,随着企业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还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与再教育,使财务人员能够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行为必须不断地进行监督与激励,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审计职能的执行,对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必须加强对事前监督、事后控制与处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障企业各项财产的安全稳定。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环境对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要求。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信息技术将是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最有效方法与保障。

四、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4)

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权威部门还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定统一的概念,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

2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兴衰存亡在扑朔迷离之间,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工具,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2.1以虚假会计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欺诈案件逐步增多。据美国《内部审计》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自1986年2月起至1990年11月止已发现的114例欺诈案件,多数与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不健全有关。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在已发现的绝大多数以虚假会计信息为手段的企业内部或外部欺诈案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2.2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全球市场的进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遭遇到与本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跨国经营、国际税务问题以及外汇交易等原因造成公司业务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于进行跨国管理。

2.3声誉风险。发达的媒体使信息传播速度增快,若公司出现“失控”事件,曝光的概率和范围将比过去大大增加,这不仅会给公司的供应商、顾客、债权人、股东等对公司的决策带来负面影响,更会给公司今后的经营及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可防范和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过大损失发生。

3内部控制的基本设计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灵活兼顾。此外,以下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1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的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就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说,相互牵制必须考虑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需有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协调运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证明;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3.2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3.3岗位责任原则。岗位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问题,在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3.4协调配合原则。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要由人来行使。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连续、有效的进行。

3.5系统网络原则。按照系统网络原则的要求,各项控制点应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控制之下,设立要齐全且点点相连、环环相扣、不能脱节。因而,建立必要的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随时适应新情况,适时调整不适合的控制点,以保证整个网络下的控制点连成一片,协调顺畅地发挥作用。

4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并在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但我国企业目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股东大会、监事会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

4.2管理理念问题。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风格影响非常大,但我国真正的企业家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一套真正的管理理念,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4.3决策随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没有建立,董事会中没有风险评估委员会或形同虚设,造成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随意决策。

4.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生存风险。鉴于此,企业更应该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但我国企业现阶段,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往往出现盲目扩张等风险。

4.5信息系统失真。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4.6内部监督失灵或没有内部监督。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监督不够重视,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5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5.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三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有效实施。

5.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控制度,实现各级控制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3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制度监督意识,在实施内部控制中,保证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业务工作的质量。同时,要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相关人员都要步步跟踪,监督到位,对于违反控制规定的行为,都要及时纠正。

5.4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②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作了分析,并就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安然事件”《萨班斯法案》内邵环境企业文化权责分离财务监督会计监努激励与约束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i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顾此失彼现象严重;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2企业内控部门的责任与权力、控制与监督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从调查中发现,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国内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一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

2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主要成因有:

2.1双重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确保自己投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人,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

2.2计划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陋习仍在延续,导致内部控制得不到重视。

政府包办企业一切事务和企业经营大锅饭思想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两个鲜明特点。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政企分开,但在实践中执行并不彻底,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国家“呵护长大”的企业,主观上还保留着吃“大锅饭”的意念。而政府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意念,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2.3各种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的刚性被扭曲。

事实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受到来自企业以外的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为其“保驾护航”。但由于这些监督机制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整治的合力,使得监督机制弱化。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人不就事,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2.4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3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而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在今天,内部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差错防弊机制,而是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资源、各个方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1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人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一、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6)

一、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的一些问题1、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PR)。EPR是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如能成功应用,可对企业各个营运环节及区域的运行状况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对全面提升企业市场决策能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应用是有很大难度的,成功率目前也仅仅20%左右,而且投资较大,目前国内企业还少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未来企业实施EPR将是大势所趋。在财务管理方面,可以对企业的收支状况实时进行了解和把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结帐的速度。在销售管理方面,可以更加及时把握用户的需求,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有关部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市场。在存货管理方面,可以对存货的型号、数量、进出库情况实时查阅,降低存货成本。在风险控制方面,可以及时把握市场的供求信息,及时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降低生产和进货的盲目性。在应收帐款的管理方面,可以更加及时了解客户欠款的支付情况,最大限度地降低呆帐和死帐现象。企业决策者通过利用EPR系统,进行有效的判断、决策和控制,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专家们预测,在未来5年内,网上贸易额将达到全球贸易额的四分之一。新经济的一个显著标志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贸易额的扩大促进了全球化贸易的发展。但是由于它的产生与迅猛发展,以及作为一种无纸化、无场所化的新兴产业,给各国企业体制及管理模式和内控机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由此而滋生出一系列内部控制问题。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企业内部无论哪个单位和个人,无论从事生产、销售、还是对外提供劳务,都要办理必要的手续,并经过批准。然而电子商务自问世以来,似乎就一直忽视这一关系的存在,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只“猫”(Mdem)和一根电话线,通过互联网人口提供的服务就可以参与网上交易。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商务完全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市场上:企业的贸易活动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营业场所、商等有形结构来完成,大多数产品或劳务的交易并不需要企业实际出现,而仅需一个网站和能够从事相关交易的软件,而且互联网上的网址、E-mail且地址、身份(ID)等,与产品或劳务的提供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问题。

3、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即要把对企业的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效益监控体系,以企业最终经营成果作为内部控制的依据。新的内部控制观念中最关键的是,要规避传统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缺陷,真正建立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经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传统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指标多为实物资源指标,而对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经营管理资源等无形资产反映很不充分。但在新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己经不取决于有形资源,而更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和控制无形资源。那么,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会计模式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革命。会计及内部控制不应当是经济理论革命的适应者,而应当在某些领域率先进行改革。我国企业除了要主动向新经济学习外,还应当向世界上先进的网络公司学习,向其它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学习,甚至向这些企业投资,通过投资买创新,买经验,买管理办法。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更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如品牌的价值、域名的价值、互联网的价值、生物工程的价值、纳米技术的价值等。

4、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员工的价值,内部控制机制也应当按经济规律办事。面对开放的经济环境,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高效秦市场所必需的要素。面对这种形势,企业要用市场战略的眼光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内部控制的功能主要在于提高员工的创新热情。内部控制组织的高效率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先决条件。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许多重大决定都存在着巨额固定成本,又称沉没成本,一旦停止生产经营,或研究开发不成功,就很难再收回。因此,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更应当关注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5、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两大体系的建设。企业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自身的两种体系:制度体系和能力体系。制度体系主要是指以企业财产权利或产权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规则、规范、制度、条例等的制度安排。能力体系则主要是以企业智力资本为基础而拥有的变换、创新、整合等的系统能力。

企业基于一定的制度体系,通过权利的享有和使用,可以保证对企业活动所必需相关资源进行支配和应用;而基于一定的能力体系,则可以产生对已有资源进行配置的附加或放大。效应,也就是能够促使企业的资源实现高效率或最佳配置。因此,如何构建这两种体系亦将成为新经济下的一大课题。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体系的模式是什么?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需要建立起新的企业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能力体系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能力蕴涵于其系统运行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变换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和协调各种资源产生更大效益的“整合能力”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和能力体系的培养和构建。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不具备上述基本能力,要想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是很困难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能力体系以智力资本为基础。支撑企业能力体系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技术、人员和组织。新经济下企业应具备的技术实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如机械、设备、安装、生产等狭义技术,而是包括服务、沟通、筹资、投资、战略、形象等因素在内的广义技术。也就是说,新经济下企业应该发展的技术是能够创造和实现资源价值的有形或无形的技术整体,也可以叫做“硬技术”与“软技术”的总和。

新经济下企业的人员因素对其能力体系的支撑作用,必须超越传统意识下只注重内部人员,特别是内部管理人员的狭隘认识。虽然提高内部人员的素质对于改变企业的智能基础和能力结构非常重要。但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载体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供应商、销售商、消费者、信息传播者等这些与企业经营活动形成价值联系和利益关系的各种人员群体。

新经济下企业的组织是配置资源和发挥能力的结构形式,从根本上说,它是企业整体能力的整合机制。它必须是开放的、极具活力的组织,这样才能为能力的发挥创造一个空间,提供千个舞台。

新经济下企业的整体能力的发挥依存于三种组织联系形式:工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外部协作组织。正式组织主要通过“职能角色”发挥资源的优势作用;非正式组织主要通过“自然沟通”发掘深层次的内在活力;外部协作组织主要通过“利益共享”实现合作竞争力。二、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基构将改变。那种工业时代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将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新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这需要个人、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率的合作,需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企业内部控制不是更多地基于权力的需要,而是基于信息的科学性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但责任更加明确,效率更加提高。内部控制通过每个人与组织建立起合适的“视窗”进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也大大增强。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的方式也将改变。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方式是高层控制低层,一层控制一层。而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可以及时传递各种信息,而许多知识和重要信息主要分散在企业的基层,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因此,企业内部由最基层建立起的各种类型的控制小组,将是实行自我控制最佳的控制方式。

第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有所扩展。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侧重于内部管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可以共享对方所拥有的资源。过去边界明确现象逐渐消失,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其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外部化、宏观化。

第四,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和普遍采用的视窗工作方式,使得工作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近不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样内部控制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设计、制造、销售、工业工程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控制企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

第五,企业内部控制关系也将发生明显变化,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内部等级非常明显,工作先按过程分解,然后通过命令和控制再将其进行连接,指令往往来自企业上层。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使内部人员之间及与外部人员之间平等、动态地进行协作和沟通。企业中每一个人都是网络中的知识贡献者,都可以成为企业控制网络上的决策点或节点,都可以尽可能地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三、新经济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新经济是在高科技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运行具有很大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作保证。这种内部控制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

第一,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要对有市场价值的一切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风险,传统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因此,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将更加多元化,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对这部分资金的控制,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第二,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个部门、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放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与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政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订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具体如何实行,如何操作,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应用。比如,在许多不成功的项目上投资,花费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在传统经济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允许的,而在新经济条件下,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第三,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老一套办法进行,更应当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的影响。

第四,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四、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国玫化问题新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也有国际化趋势。但每一个企业都受本国文化、制度、经济、政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也不例外,也有一个国家化的问题,即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文化。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也是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仁爱”的作用,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篇(7)

1.1人文环境较差

1.1.1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COSO报告认为个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是最为特别的,好的管理者可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程序。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头羊”,每一个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行。目前,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在重视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忽视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认为企业只要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就是做好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没有透彻的理解。部分管理者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违规操作,指示下属制作虚假账目,规避法律风险。

1.1.2员工综合素质不高

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对于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员工只有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财务舞弊的现象。一方面,员工的职业道德较差。企业员工只有在保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去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部分员工职业道德较差,违规操作。比如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利益,做虚假账目。此外,由于员工的人力资源关系受企业领导者的控制,员工的行为会受到有关领导的威胁,不得不做出有违内部控制规范的行为。另一方面,员工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事务往往较为复杂,对于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部分员工缺乏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能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1.2审计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等财务运作以及经营业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行为,它不仅可以监督企业财务以及经营业务内部控制的实施,还可以促使企业实现增值目标。目前,企业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审计环境较差。实践中,内部控制审计往往定位不准,会与会计部门相混同。企业中虽然成立了单独的审计部门,但是其工作人员则大多数属于会计部门工作人员,这就弱化了内部审计的职能。此外,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在接受总经理领导的同时还接受董事长的领导,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由于管理层负责企业经营的大部分内容,这就很容易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审计观点,削弱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3风险管理较弱

风险管理是贯穿于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措施,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事项。企业在财务决策、经营决策等的内部控制上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性,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防范分析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忽视对企业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的评估以及相应防范。比如,企业在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中,往往存在着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企业过分重视经营业绩,却忽视了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导致企业会计账目利润虚高,会计信息真实性下降,决策者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1.4预算管理不完善

企业预算管理作为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有着重要作用。企业预算管理不够与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相融合。企业的预算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之上的。由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存在较为混乱或者不够明细的问题,导致企业预算不能与具体的战略相匹配。预算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操作性。此外,预算的各个环节缺乏协调性。实践中,企业预算往往包括编制、执行、分析、报告以及奖励。由于预算机构设置不合理或者机构人员配置不合适,5个环节之间存在衔接困难。

2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内部控制问题之对策

2.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1.1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由于内部控制理论起源于西方企业管理原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的透彻理解。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并且学习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国内外内部控制案例,吸取经典失败案例的教训,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思想道德教育。COSO报告将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放在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重要地位。股东会在选择企业管理人员时,应当对其思想道德进行考察。比如,查询其过往诚信档案以及有无违规记录等。此外,企业管理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做好表率。

2.1.2增强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应当对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培训。一方面,加强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审计工作人员,要对其财务、审计知识进行综合性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要尽量避免以说理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警示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可以对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使会计工作人员以及审计工作人员明了违规操作的后果。此外,股东会可以将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人资关系控制于其名下,给予工作人员一定的业务独立性。

2.2完善审计环境

①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一方面,要强调内部审计的内向性,即内部审计是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服务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要在经济监督与经济评价之间进行平衡,不仅要对企业会计核算以及经营等行为进行监督,还要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企业经营策略等指明方向。②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地位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对于行政事务,内部审计机构向经理层报告工作并负责;对于业务事务,则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绩并负责。

2.3完善风险管理

企业应当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设置风险控制机构。实践中,企业往往采用两种方式设立风险控制机构:①专设风险控制机构,专门承担财务风险预警职能;②企业中各个部门分别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通常情况下由财务部和内审部人员组成。由于后者可以集合多个领域的人才,更有利于风险预警工作。另一方面,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以及处理系统。企业往往采用设置风险阈值的方式衡量某项决策的风险高低,根据风险所处阈值阶段分析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利弊,进而选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此种方法可以将风险定量化,便于风险分析。

2.4完善预算管理

企业在完善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转变预算管理的理念,进行全局预算。根据企业制定的具体战略目标进行全方位的预算,不仅要包括企业经营流程过程中的预算,还要包括企管部门、销售部门等各部门的预算情况,使企业的财务预算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内。此外,企业预算部门要严格控制各部门的账目报销项目以及相应额度,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以及资金安全。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连接,以相互牵制的办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及时性,提高预算工作效率。

3结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