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3 17:27:31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1)

现今国内电力市场环境下,对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 供配电自动化各种功能之间的协调性要求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加大,从而对配电自动化功能的集成及综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电力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将是集成以往各自独立的孤岛自动化,形成通道、信息、功能、效益综合,供电方与用户联动的“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其内容将涉及调度运行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及用户自动化,特别是用户自动化将是电力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配电自动化(DA),配电管理自动化(DMA),用户自动化。其中配电自动化侧重于控制功能的自动化,包括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从信息角度看,它更侧重于信息的自动收集。配电管理自动化侧重于配电系统运行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信息化,包括地理住处系统(GIS)、设备运行管理(AM)、高级分析决策功能等,它更侧重于对信息的自动处理和决策;用户自动化主要包括远方自动读表、负荷管理、实时电价信息、用户电力技术等。

配电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高度可靠和快速反应的变电站、馈线自动化系统。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了保障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求能够正确判断故障、隔离及恢复故障,而且要求加大对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增加快速、可靠的开关及控制装置,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同时,因配电网故障必须中断部分负荷供电时,应能快速自动识别重要用户,优先保障其供电。

(2)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需要,SCADA系统的功能应该是强大的,特别是对重要用户的监控更应该作到准确、可靠、灵敏。否则会给配电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对用户的真接停电和造成社会影响的间接损失。

(3)实现SCADA与GIS一体化设计,达到SCADA和GIS数据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界面一体化,实现从GIS中自动提取SCADA需要的网络结构和属性数据及由SCADA系统向GIS提供配电实时运行数据。

(4)采用可扩展综合型的配电自动化终端(CDAU)。为满足电力市场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及实时电价信息的要求,实现综合信息的采集及控制,尽可能减少现场终端的数量及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应考虑采用可扩展功能的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该终删除了具有通常的功能外,还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实时电价信息、故障录波及部分仪表功能。

新时期电力市场环境下的配电管理系统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和改进:

一、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电力市场环境下对电能质量的广泛关注迫使配电公司建立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手段。但如果专门建立一套监测系统将花费很大的一次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势必加大供电企业的成本。因此,理想的办法是把电能质量监测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功能,开发出考虑电能质量监测的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做到共用信息通道、共用数据库系统等,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经济有效的实时在线监测和分析处理。供电公司可以通过所监测到的信息检验其电能质量的状况和决定应该采取的措施。

二、必须对部分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实用化。负荷预测:市场环境下由于峰谷电价、分时电价及实时电价的推行,尤其是在实行需求侧竞价后,负荷的随机性增大,增加了负荷预测难度,负荷预测软件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传统的无功优化是在满足电压约束的条件下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无功优化及电压调整涉及到用户供电的质量问题,而不同的供电质量应该有不同配电电价,因此优化的目标将以收益最大为目标。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故障恢复及网络重构目标也转变为收益最大。

三、提高和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为降低供电成本,必须打破以往各单项自动化工程相互独立、功能重叠的弊端,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对其功能进行重组与综合。实现SCADA系统与CIS系统的一体化设计、融合现有的CIS系统、线损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及生产MI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配电管理系统。

用户自动化应面对的问题:

一、在零售竞争电力市场模式下,由于开放了零售竞争,允许需求侧竞价,这就要求配电网络运营商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对配电网络阻塞进行有效管理。而利用配自动化系统完成这一任务将是经济有效的选择。

二、具有分时电价、实时电价信息及计量与结算功能。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充分运用电价的调节功能,采用分时电价、实时电价手段调整用户及系统的负荷曲线、降低高峰提高系统容量负载率,降低配电网的建设入运行成本(包括提高系统容量负载率、减少及延缓基建投资、过负荷损耗等)。而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支持。因此,可以将分时电价、实时电价信息及计量与结算作为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一项基本功能,可以大大提高自动化系统综合效益。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2)

关键词:电力 自动化 功能 系统模式

前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功能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变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的综合经济效益要求所决定,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变电自动化系统通过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 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 提高了变电保护和控制性能, 从而改善和提高了电网的控制水平。

1 变电站结构自动化系统采用的主要形式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从早期的以集中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相对分散和分层分布分散为主,经历了一个探索、改进和完善提高的过程,在模式设计和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都有应用。

所谓集中模式,指的是保护、监控、通信等自动化功能模块均在控制室集中布置,各模块从物理上联系较弱甚至毫无联系。集中式结构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是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控制、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减少占地面积,造价低,适用于对35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但运行可靠性较差,组态不灵活。早期的系统,包括许多引进的产品,主要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这样的系统在运行。

相对分散模式,指的是自动化系统设备按站内的电压等级或一次设备布置区域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在该小区内建设相应的设备小室,保护、监控等设备安装于设备小室中,主站通信控制器、直流、录波等设备仍集中安装在控制室,各小室之间以及与控制室之间均通过工业总线网络互联。这种模式从9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大量应用。

分层分布分散模式亦即全监控,指的是参照中低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除主变、母线和高压线路的保护测控、中央信号、通信仍采用集中组屏外,出线、电容器的保护、监控等设备完全按设备间隔安装于就地的设备小室或直接安装在一次设备上,各模块之间采用标准局域总线和通信规约互联。当然,也可按集中组屏的方式安装这些模块。全分散式结构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而且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且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这种模式在最近有迅速发展的势头。

上述三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推出,虽有时间先后,但并不存在前后替代的情况,变电站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各种系统特点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予以选配。如以RTU为基础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用于已建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而分层分布分散模式,更适用于新建变电站。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标准的制订、新应用需求的提出,还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系统结构模式。

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很多,在选择时,除了必须保证所选系统功能满足变电站的需要之外,而且要求技术有一定的先进性,防止由于功能欠缺影响系统以后的安全运行或很快过时。现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概括如下:

2.1微机保护

是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包括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电容器保护及备自投,低频减载等安全自动装置。各类保护应具有下列功能:故障记录;存储多套定值;显示和当地修改定值;与监控系统通信。根据监控系统命令发送故障信息,动作序列。当前整定值及自诊断信号。接收监控系统选择或修改定值,校对时钟等命令。通信应采用标准规约。

2.2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

包括状态数据,模拟数据和脉冲数据。状态量包括: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变压器分接头信号及变电站一次设备告警信号、事故跳闸总信号、预告信号等。目前这些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也可通过通信方式获得。常规变电站采集的典型模拟量包括: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和有功、无功功率值。馈线电流,电压和有功、无功功率值。

2.3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测距

事件记录应包含保护动作序列记录,开关跳合记录。变电站故障录波可根据需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集中式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并能与监控系统通信。另一种是分散型,即由微机保护装置兼作记录及测距计算,再将数字化的波型及测距结果送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存储和分析。

2.4控制和操作功能

操作人员可通过后台机屏幕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电容器组投切进行远方操作。为了防止系统故障时无法操作被控设备,在系统设计时应保留人工直接跳合闸手段。

2.5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并把数据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对装置本身实时自检功能,方便维护与维修,可对其各部分采用查询标准输入检测等方法实时检查,能快速发现装置内部的故障及缺陷,并给出提示,指出故障位置。

2.6数据处理和记录

历史数据的形成和存储是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上一级调度中心,变电管理和保护专业要求的数据,主要有:断路器动作次数;断路器切除故障时截断容量和跳闸操作次数的累计数;输电线路的有功、无功,变压器的有功、无功、母线电压定时记录的最大,最小值及其时间;独立负荷有功、无功,每天的峰谷值及其时间;控制操作及修改整定值的记录。根据需要,该功能可在变电站当地全部实现,也可在远动操作中心或调度中心实现。

2.7人机联系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系统内各插件应具有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信息也像被采集的数据一样周期性地送往后台机和远方调度中心或操作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通信。本功能在常规远动“四遥”的基础上增加了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定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其信息量远大于传统的远动系统。还应具有同调度中心对时,统一时钟的功能和当地运行维护功能。

3 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

近些年来,变电站自动化方面的工作,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按照“运行可靠、功能实用、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维护方便、易于推广”的选型原则去实施,便会成效显著,偏离了这个原则,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运行可靠体现在:(1)本身各模块能稳定协调地工作;(2)关键部分一定要有冗余、备份等措施,不因单个模块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3)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实用体现在:(1)基本功能、日常操作所需的功能必须完备、简明;(2)信息分流,哪一层需要的信息才送往哪一层。

技术先进体现在:(1)采用当前的主流技术;(2)符合开放、分布分散分层的标准。一定要改变可靠的必然在技术上落后、技术先进的必然不可靠的观念。如果能够把握好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安装投运的各个环节,是可以做到先进性与可靠性相统一的。

价格合理、维护方便、推广容易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与以上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各电厂所拥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型号数量不宜过多,各电压等级的自动化系统不宜超过3种,否则不利于运行人员掌握和维护。

由于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全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型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选择余地。伴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增多,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技改工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型都应该严格执行国电公司下发的有关选型规定,力求做到选型规范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变电所实现自动化

1.1保护的功能类型

保护的类型包括:线路保护、出线保护、贯通线路保护、自闭线路保护、电容器保护、变压器保护等。另外,常用到的保护内容有: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低频减载等。

1.2通信功能

所有通信,包括与上级站的通信,实现通信、遥控、遥调、故障录波数据上报等。此外,通信功能还可以作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的转发节点,向调度主站转发就近或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数据,从而实现上通下达的作用。

1.3远动功能

变配电所实时监控,即远动功能,该功能包括遥测、遇信和遏调及故障报警、数据统计和计算、图形、生产报表、曲线等的描绘。

1.4管理功能

变配电所运行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状态、信息、变量、事件的监视、记录、存档、打印等功能保护管理功能,包括保护方式字和运行参数的读取、修改、存储、下载等。操作管理功能,包括操作闭锁、操作记录、操作管理等。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统计及维修记录等。

2 配电网实现自动化

2.1实现目标

配电自动化实现的目标总得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切实地提高电能的质量确实保护向用户提供不间断地优质电能;切实提高城乡电力网整体的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管理的自动化,为多项管理过程提供远程信息支持,从而改善服务;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费用,从而实现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 效 率及服务质量,为电力市场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2.2模式设计方案

2.2.1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断路器的配合,方案该方案由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和馈线开关相配合并由

两个电源形成供电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优化配网结构,推行配电网的相互衔接。变电站出线保护开关具有多次重合的功能,重合命令功能由微机来控制,线路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两种功能,信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通信及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凯微机一次性完成。

2.2.2自动重合器方案

该方案是将两电源相连接的环网分成数段,每段线路,由相邻两侧的 重合器进行保护,当发生故障时由,由上级重合器断开故障开关。当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断开对故障进行隔离处理,线路分支线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相配合来切除。

2.2.3馈线自动化模式

近距离也称就地控制模式,即利用重合器加分断器的方式来实现。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即设立控制中心,馈线上各个自动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通道远传回主站。在 有故障发生的情况下,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恢复供电的方案。

就地与远方监控的混合模式,采用断路器,智能型负荷开关,并且各个自动化开关都具有远方通信的能力。这种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地切除各种故障,从而恢复非故障段线路的供电同时还可以接受远方的监控,配电网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3 电力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3.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该理论主要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自适应理、论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 的 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的多年研究研究人员发现 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45Kv~550Kv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3.2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施相角测量、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 术、选择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探讨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和调速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

3.3 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地理信息与配网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其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载波接收的灵敏度,真正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将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运行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应用人工智能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3.4 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该仿真系统在可提供大量实验数据的前提下,还可多种电力系统的暂态及稳态实验同步进行,还能用以协助科研人员测试新装置,且多种控制装置都能与其构成闭环系统,从而为灵活输电系统及研究智能保护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4.1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用电等重要环节以及输电、发电、配电、变电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撑,这样就会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同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4.2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所形成针对整个全局进行智能控制的技术,也就是智能电网技术,是一个最具典型性的技术,涵盖了配电、输变电和用户以及调度、发电的各个环节。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

5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中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领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发展,功能技术水平也已日益完善。而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地域广阔、调度和运行复杂的系统来说,电气自动化应用大大提高整体运行程序的简化,也提高安全性,对电力系统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

6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4)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引言

由于现在电力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传统的电力运行系统已经不再能够承担起如此负荷,各种影响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接二连三的出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成为必然。电力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它是融合了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全程在线监控和管理电力系统,收集数据,排除故障,在保障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同时提高运行效率。

1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

各个行业的运行体制都要有一定的框架限制,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工作很难做到有序高效,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不例外。要保障自动控制功能的有效实现必须要做好系统设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所以必须要对电力系统整个系统、局部系统或者是各个元件运行中所有有价值的数据进行准确而迅速的收集、分析、检验和处理,通过分析参数更好地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跟踪数据的波动,保证能够在受控的条件下完成生产作业,消除因监控不力而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2)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还要注重于设备的保护,每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控制单元构成的,我们要根据电力系统的不同部件和装备的不同运行状态,借助这些部件和装置的报警功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消除不利因素,更好的保障生产的进行。(3)电力系统中采用自动化控制很大的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原有的运转速度,因此必须要协调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和单元,保证自动化控制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合理运作,并做好环节与环节的衔接工作,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畅通无阻的运行。(4)资源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谁掌握了资源并能高效利用,谁就成功了一半。而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最大效益,必须要控制好电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问题,减少一些没有必要存在的繁复的工序。

2几种主要运用在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1)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俗的说,就是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地监测与利用数据参数,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运用领域在自动监视与监控中。通过这种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结构特点,改变模式,不断完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更好地满足生产的需要。主动功能和对象对象技术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对传统技术最大的改进与创新,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满足自动化管理的需求,并且由于引进了触发机制和对象技术,可以使内部数据更为准确、及时地管理与处理。(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用中既能控制内部中心的仪器与装置,又能监测实际的施工现场,因此,它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它通过一系列的感应器很好地把设备与整体的线路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将电压、电流、电阻等重要信息准确地传递到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分散性地处理信息,在减少计算机负荷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与控制能力。(3)光互连技术的应用。光互连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领域主要是机电保护和自动控制。光互连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如数据采集、数据记录、数据分析、表格打印等传统技术,还能提供各种高级功能,如电网分析、网络建模、处理人机界面等。光互连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不会受电容性负载和准平面、平面的限制,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这进一步保证了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更加清晰的画面,更有利于工作人员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

3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

(1)发电厂自动化。目前许多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电力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无功功率增减、经济分配有功负荷、远程控制计算机对站内机组的运行、自动调控母线电压的增减、对安全监测各种设备的运行并对站内各处进行应急控制。发电场中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因此对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实时的控制与检测就必须运用远程计算机,通过整理分析监测系统收集到的的数据参数,得出发电厂运行的状态信息,以此来控制发电厂的正常安全运行。(2)供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小型计算机构成的地方调度实时控制系统;二是负荷控制系统,通过自动化完成对声频与工频负荷曲线的准确描绘,并根据曲线波动来分析并处理电能的使用;三是为了方便实时监控电力系统,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集中分析采集的信息并完成优化处理。(3)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采集信息、计算工况、实时控制、测试稳定性等,来管理和检测电网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全网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预见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尽可能地降低突发危险的不良影响,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4结论

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力资源,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变得更加多样、要求更加高端,为了使电力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自动化技术必须多样灵活地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运作中。虽然今天大部分的电力系统都实现了自动化,但是人们不能就此满足,应该进行更多创新的尝试,使电子系统的运作更加低耗、更加高效,这不仅会壮大企业的收益,更会推动整个社会电力系统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海青.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61-62.

[2]郑道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制作,2014(13):202-203.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

随着电力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自动化技术逐渐渗透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投入,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工操作时间。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我国电力系统健康、快速的发展。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电网运行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动了配电网的数字信息化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配电网在衰耗和应用载波路由等方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配电网接收信息波的灵敏度,从而提升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配电网运行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采用仿真技术,对配电网运行的稳定状态和暂时状态进行同步实验仿真,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为配电网提供大量的运行数据,全面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情况,极大地提高了配电网运行实验仿真的精确度,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合理调度电网。并且在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工作人员可利用这些精确的运行数据,测试配电网中各种电力装置的运行状态,构建实时的混合型电力实验室,有效监测配电网运行情况。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对供配电系统中继电保护、断路器等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一旦检测到电力系统中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时,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自动断开供配电系统中的相关设备,防止供配电系统中相关电力设备发生故障和进一步损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逐渐实现了自动化的供配电系统。

2.1 数据采集与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实时的电能计量监测,通过供配电监测系统,就能够直接获取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电力系统工作人员不用再去查看用户端的电能表,极大地减轻了抄表员的工作强度,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登陆电力系统,查询用电量。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系统频率、节点电压等参数进行采集[1],在配电监控系统中实时的显示出来,对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进行保存,为工作人员深入分析和研究供配电系统运行状态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

2.2 系统保护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保护功能是指通过继电保护设备、故障隔离、馈线自动化等技术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电气自动化装置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的动作和监测,通过快速监测到系统运行故障,及时断开相关设备,最大程度地控制故障范围,推动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推动电力系统逐渐实现智能电力服务模式,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能。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工作人员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系统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迅速进行处理,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力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能,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

3.1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的供电、变电、配电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推动了计算机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电网的自主调动,计算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我国整个电力系统的电网设备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且快速收集信息数据,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推动电力系统实现了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以及供变电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在变电站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信息集成、信息分析和信息整合等功能[2],电气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状态的记录,为优化和配置电力系统资源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3.2 PLC技术

PLC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技术产物,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很多的控制环节,通过PLC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总线中的信息通信连接,实时控制电力系统中的一些信息模块,使整个电力系统中相关的系统能够协调运行。同时,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逻辑运算、信息记录以及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指令自动编写程序代码等功能,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能耗,使电力系统实现了更加灵活的运行状态。电力系统运行中PLC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快速完成信息系统数据的传递、转换、整合、分析和采集等工作,还可以智能控制操作电力系统中一些计算机指令,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PLC技术自身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PLC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断电控制和结合输入和输出的电力信号进行通电控制,推动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4.结束语

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是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重要主力,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将会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6)

关键词: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电力设备

引言

在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受配电终端可靠性不高、蓄电池使用时效有限以及设备出场质量检查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严重影响了电力供配电系统的作用稳定性。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现状入手,来找出具体优化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实现途径。

1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作用原理

电力供配电系统在自动化控制实践应用过程中被划分为四个方面,及用户、馈线、变电站以及管理。由于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线路设置复杂,这就要求人员要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为此,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作用原理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自动化控制变电站的监测和运行是通过自动装置以及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应用成本。当将获取的信号数字化后,计算机就能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再传输,从而简化了人工的操作步骤。这是改良传统变电站设备运行方式的同时,使变电站的监控更为精确。另一方面,电力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管理,是利用计算机将采集到的信息一级一级管理起来的。值得注意的是,电力供配电系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要求极高,为此,相关研究人员应不断更新现有控制技术,以满足市场环境对其的需求[1]。

2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现状

2.1配电终端可靠性不高

现阶段,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配电终端可靠性不高,这就使得其运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故障。在此情况下,用户用电就会受到影响。具体来说,系统建设人员应在满足客户需求基础上对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关的规划,以推动电力供配电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2.2蓄电池使用时效有限

配电终端是保障电力供配电系统运行长期稳定的关键,而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蓄电池的使用质量并不能满足系统稳定性运行的需求。这就情况除了会难以维持配电终端长效运行外,还要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进而影响用户用电的安全性[2]。

2.3设备出场质量检查力度不够

电力供配单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质量是导致故障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造成这一因素影响存在的原因是,设备生产质量不高,但对于电力供配电系统来说,电力设备出场的质量检查力度不够,是导致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电力设备质量不高,使其作用于电力系统时,易导致系统瘫痪现象的出现[3]。

3优化电力供配电系统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措施方法

3.1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电力供配电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想实现自动化控制,相关建设人员必须将计算机技术作用于系统运行建设。及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过程中,以实现网络资源在系统内外的共享。这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目标的关键,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4]。

3.2合理规划配电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具有管理内容庞大且内容复杂特点,相关建设人员必须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其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具体来说,规划设计人员要对电力供配电自动化控制功能进行全面考虑,以设计出多套方案,以找出最具适用性的配电系统规划运行方案。此过程,要求系统规划设计人员以分阶段、分模块为,将整个系统运行控制实现系统化设计。即设计人员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来优化选择技术,以保证方案作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搭建电力网络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要结合地区配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配电网络[5]。

3.3加大电力配电自动化软件开发力度

在构建电力系统中电力配电自动化控制系统过程中,相关建设人员应根据不同电力运行环境以及运行需求情况下,加大电力配电自动化软件开发力度。这是满足系统建设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需求的关键,同时也是使电力系统开发建设具有自身特性的有效优化措施。

4未来电力供配电系统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发展方向

4.1应用载波通信技术

现阶段,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最多的通信技术是光纤,其具有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传输速率较高的特点。但就日后电力系统对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可持续化需求方向来讲,光纤使用的成本较高,并不利于大规模、全范围的使用。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新兴科学技术的研究,例如,载波通信技术,其除了与光纤具备同样的自动化控制功能外,应用可靠性还较高且信号传输速率更快。在未来,电力配电系统建设人员应采用该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规划与实践,从而使电力供配电系统朝着更为经济性合理性的方向向前发展。如图1所示,为供电自动化测控系统构成图。图1供电自动化测控系统构成图

4.2综合性发展

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朝着综合型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综合型的智能化就是在实现基本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功能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对电力信息的掌握更加的及时,能够及时的发现许多的故障并且采取相对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并且能够采集数据信息结合信号处理技术,使配电系统更加的简单。同时智能化也会降低人工的劳动量,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可以让供电部门减少对维修工人的聘用,节省开支[6]。

4.3电力系统建设更趋集成化和综合化

要想使电力供配电自动自动化的实现既提升经济效益还要满足经济性规划设计原则,信息集成和系统功能的综合化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人员要将系统内部涉及的数据与功能进行综合化与集成化设计规划,以满足经济性系统应用对各项功能统一的需求。

4.4电力技术应用贴近用户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也更加的完善。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要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服务功能。用户电力技术就是采用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对于各种供电需求都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且在供电的过程中要保持电压的稳定,减少因电压不稳造成的巨大损失,实现柔性配电。保证了供电的质量,对用户的用电质量负责[7]。

5结束语

(1)通过载波通信技术,电力供配电系统建设人员不仅解决了配电终端可靠性不高问题,还实现网络资源共享。(2)通过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综合性发展,自动化系统建设人员不仅解决了蓄电池使用时效有限问题,还实现配电系统规划的合理性目标。(3)通过在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将电力技术应用更为贴近用户,系统建设人员不仅解决了设备出场质量检查力度不够问题,还优化了电力配电自动化软件开发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证实,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研究人员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用户需求为开发基础,并在实践应用中细化电力设备进场以及蓄电池使用等细节质量问题,进而使其运行使用与综合性发展规划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邢峰,刘秀林.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191.

电力系统自动化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引言

电力系统正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逐渐走向智能化、自动化,大部分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技术被设置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进行系统运行控制和管理,这些技术的设置和部署则增强或加大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促进系统工作效率,降低了电力系统相关内容的管理难度,同时信息化技术能帮助电力化系统进行实时的远程在线监测功能,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调度策略进行系统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启动应用。

1电力自动化系统概述分析

电力系统能把发电、电力资源输送、配电及用户用电完整联系在一起,电力自动化系统则把相关自动化技术、微机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其主要作用是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配置用户提供科学的设备管理和在线监测服务,或者其他相关服务,以此来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电力自动化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他可以很好的保证电力资源输送等各方面安全性能,同时又能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模块设计,兼具电力系统的让机器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实现人机交互,同时又实现不同语言的交互和转换。

2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电力系统环节多且结构复杂,在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他的应用往往遍布世界各地,其所输送的电力能源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又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和稳定、高速等,在这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在电力管理工作方面,这些应用需求对电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试图提升工作效率,在原来的工作上增加复杂程度,同时在电力系统中安装部署电子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自动调度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来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3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设备与电子技术

3.1电子信息硬件设备

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过程是通过定时查询电子信息硬件设备和特定位置的状态参数的信息和数据采集,经过分析和处理后根据返回结果调整相关参数完成的。在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中又包涵数据采集设备、调度控制设备等。数据采集设备的部署能够采集诸如继电保护动作信号、开关状态等信息,这些信息和数据被传输到监控中心经过分析后,由监控中心下发调节和控制指令,这时电力系统的参数会根据需求发生更改,在调度控制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执行,以此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过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电子设备具体有包括远方终端装置、远动通道、调度中心远东通信接口装置等。

3.2电子信息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需要与之相关的电子设备、配套管理和控制软件的支持。管理与控制内容的不同导致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所应用的软件系统的差异,其软件系统由能量管理系统和在线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产生的电能分配、调度与和管理,并且与此同时进行相关数据记录和运算过程。在线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和调整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且分析和处理异常事故的原因,同时记录电网运行状态。

4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4.1发电厂自动化

分布式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由控制中心、现场总线、相关电子设备等构成,是发电厂一般应用较为普遍的电子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多组控制设备有控制中心对电厂的多个控制回路实现控制的独立性,报护与监控设备则被直接部署和安装到现场开关柜,读取相关信号或执行某些指令。

4.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生产的电力按照使用需求输送到不同的地区供用户使用的过程由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实现。电网自动化系统由上级调度中心、工作站、下级调度中心、变电站终端等电子设备构成,可以同时监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可以降低人工调度的工作强度,另外又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的地,电网调度系统还能降低其发电过程的运行成本。

4.3变电站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是电子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相关功能进行优化和重组时,使这些设备能够对变电站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测量和调整。变电站优化系统由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等三部分构成,依据此三部分的相互合作完成变电站系统的自动化。

5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当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应用技术,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此还要求电力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从多角度分析并加以把握控制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有效运营。

参考文献

[1]杨阳.调度自动化应用软件在电网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2(1).

[2]焦邵华,鲍喜,秦立军.配电自动化的现在与未来[J].云南电力技术,2008(3).

[3]姚建国,杨胜春,高宗和,杨志宏.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