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6:14:2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出现到来,各大企业也不断思考着该如何更好的建设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显然,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就应当加以创新和发展新型模式和方式,并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水平状况。为此,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将是本文重点探究方向。

一、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应用逐步走入各个企业管理当中,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更是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高,但与国内外信息化建设较为先进的企业相比仍旧存在顶层设计匮乏、协调平台有待完善及其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等问题。首先,顶层设计相对匮乏。信息化建设具有先投资后见效的特征,较之其他建设投资存在着连续不间断特征,所以建设成效也逐步凸显出来,但这些成效皆是需要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大力支持的。然而受到传统发展理念束缚,许多部门企业负责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准确定位信息化建设,只是纯粹认为信息部门才是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而自己却无发展规划,更没有引入顶层设计,只是传达工作任务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促使部门间独立而存,缺乏沟通性。在这种缺乏管理人员重视且各部门又相互分离的形势下,不仅会导致技术部门单一化,更会因为缺乏信息整合优化而导致资金浪费,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的艰难状态。其次,协调平台有待完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在生产管理等方面也积累了相应的发展经验与电力信息,但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协调平台建设重要性,致使工程、生产等相关电子资料孤立而存,不能通过彼此间的联系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数据信息的重复使用及其资源实现共享难度极大。最后,难以适应企业实际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节能节电措施更是推陈出新,然而许多电厂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污染源,且没有及时进行处理,致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这明显不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理念。此外,随着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电力网络趋向完善,电网市场盈利能力也遭受一定的打击,而不断下降。那么,企业理当看清电力市场的发展局势,并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加以调整企业发展模式,使其信息化建设真正立足于企业发展需求。

(二)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已成为企业生产管理不可或缺的信息设备,电力勘察设计企业更是如此,日常经营性工作皆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据读取查询,进一步分析并加以存储。但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展,其数据显然已大大超出了日用电脑所能存储的限量。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状况,且大数据技术也有效减少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成本,更能够满足企业信息化相关平台的运作,使企业信息化发展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因此,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应当立足于大数据发展时代背景及其企业实际生产管理需要展开设计勘察工作。通过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来提升整个企业团队水平。如此,企业信息化工程数据才能切实实现周期性管理,朝着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二、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技术设施的支撑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信息数据存储、搜集离不开存储设备;企业信息数据统计处理也需要相匹配的服务器;企业数据传输分享也需要相对稳定的网络;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否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系统来加以保障。如企业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加以打造和扩展高速以太网,确保未来发展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宽带需求;又如在媒体通信方向,也可借助大数据将远程视频会议及其IP电话系统进行有机联合,以便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国内外相关项目发展状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此外,为了保障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公司可设立专属VPN系统,并严格规范相关管理设计人员的系统进入,对于重要信息文件皆可加密,只允许内网环境方可进行识别开启,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可靠。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协调管理平台的建设需求,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其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该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企业经营合同、设计全过程、数据档案、项目查询等相关活动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要保障管理体系落地,并有效实现各子系统在平台上的有效集成,促使企业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等相关数据都能有机联系,完成大数据的管理。

(二)设计数据贯通于采购数据

为了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根据需要来采购相应材料。采购人员在采购中还应当将各种项目数据加以记录在案,并综合设计数据,以保障各项基础设备皆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保障。同时,对于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成本支出也要有所预算,各种材料价格、质量标准等皆要精确估算,为建设工作人员提供有力的根据保障。而对于新式材料所需投入量也要加以配比,使企业后期运营成本能够有所降低。通过上述所说,协调平台设计来生产所需物料加以采购并进行编码,避免预定设备材料时,将时间过度浪费于采购上。此外,若是采购物料种类多且量大,那么就应当加以分类汇总,以便采办人员能够进行集中、有效的采购,使材料能够及时进厂。另一方面,在完成物资采购的数据化和统一化管理后,企业可着手实施材料设备的运输。根据国内外项目所开展的物流管理数据也大有不同,国内运输要求相对不高,而国外项目运输要求则就不同,不仅要通过二维码生成器以及红外识别技术软硬件进行监控支持,更要对每个材料进行独立的二维码标识,在综合企业的数据系统来实现整个材料运输。虽然国外运输繁琐,但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实现物资物流管理,这对于保障材料设备完整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三维数据模型与施工组织、过程运维管理相贯通

大数据时代下,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可借助三维数据模型来加以设计成果数据,并对企业实际施工现场加以规划,模拟出三维可视化场景,该场景可包含现场主体施工顺序以及相关设备器具的布置与通道等方面的检查。还可动态式的模拟企业施工过程,以便发现实施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保障方案可靠。同时还能将企业数据反馈至设计环节中,以便设计人员进行校正,让电力勘察设计与项目数据得以交互,保障企业方案设计、施工的质量安全。此外,通过大数据处理还能够建立起数字化的信息工程,将企业工程设计、材料设备、施工全过程等相关数据加以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化数据,以为企业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还能够为相关设备工作运转进行指导。例如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损坏、机械油需要更换等状况时,三维数据将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这就让企业工作人员有了准备替换物件的时间准备,避免突发事件而出现手忙脚乱,难以解决的事故出现。不仅缓解了物质堆积状况,还提升了设备运行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下,电力勘察设计企业若想成功实现发展转型,那么,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极有必要的。企业应当建立起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并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和建设理念,制定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并通过大数据管理,推动企业朝着信息数据完整化、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帮助企业提高其决策经营能力,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朝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前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电力勘察设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雷,浅谈大数据时代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历程。在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很多历史数据缺乏有效统一的编码体系,导致数据整合和交换非常困难,企业内部的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这对信息化建设十分不利。目前全国各地无法真正实现统一的标准,“信息孤岛”现象继续演绎。由此可见,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只有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分工明确,但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适合如今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管理机制依然不够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更好的推动信息化发展。

1.3 电力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化和规范化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垄断中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很难适应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要求。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让改革的力度加大成为企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4 电力企业管理水平落后

电力企业的长期垄断造成了其管理模式已经远远滞后于信息化建设。具体表现为电力企业落后的管理体制已经充分体现出种种弊端。在业务、流程方面需要重新调整和优化,并且积极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

1.5 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基础建设认识的误区

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认为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硬件设施上就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实际却收不到应有的成效。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与企业共同成长。

1.6 管理模式和观念存在的误区

一些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不明确,建立起来的一些应用系统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传统管理模式的熏陶下,首先需要变化的就是企业思想意识的转变和体制的革新。企业从上到下,要摒弃陈旧的思想,对于目前的竞争趋势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服务、品牌等意识要具有更高的水准。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1 提高电力产业技术水平

电网调度系统自动化成为信息化技术的热门应用,国内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正在大幅度提高,同时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2.2 加强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电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分。网络安全建设主要体现在加强网络身份认证、防病毒和防攻击的安全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

2.3 大力发展电力营销系统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改进上,主要建立了可靠完善的用电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基础,从省到县,已经实现电费通过银行联网结算。

2.4 整合现有应用系统推进信息化发展

为了解决信息化标准的空白,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整合现有的系统,将电力系统有效整合,用新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能力,克服信息缺乏整合,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尽力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标准化。

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先导

各级领导和员工统一思想,从大局出发,树立全局意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部门有效配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提高。

3.2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成立以领导为核心的工作小组,保障相关规定和制度的顺利实施开展。

3.3 业务部门协同作战是保障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许多人力,这样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设的员工之间必须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和精神面貌,实现业务跨部门时顺利进行,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

3.4 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是准则

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产、营销等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继续完善,不断推广。

3.5 数据质量管理是核心

数据质量是决定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核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说明了基础数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3.6 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实践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许多信息化的应用并没有完全开展,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革新不能有效结合;信息化建设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研发、生产经营。

4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4.1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先进稳定的信息通道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是电力企业走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网络技术可以构建稳定可靠、先进的信息通道,通过强化系统安全性,把电力信息网络推向新的台阶。

4.2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

电力资产管理平台是电力企业对于资产活动进行全面掌控的平台,主要是针对计划、项目建设、运行、调度等环节,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这种全面管理。

4.3 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

依托信息网络、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力信息集成一体化平台,涵盖监控中心、展示中心、管理中心、生产会议中心等,将电力企业的良好服务、优秀的业务和成果充分展示。

4.4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依托信息网络建立属于电力企业的科技资源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资源共享等先进功能。

5 结论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推动电力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 从而促进管理的优化。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快完善电力信息化体系,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的管理。电力企业若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重视、深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加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冯永青.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地区电网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目前已经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人类社会中得到越发广泛的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到企业管理决策的始终。一个企业如果缺乏信息化,就意味着被时代抛弃,对其深化发展极为不利。而电力企业高端技术密集,企业对信息的运用能力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许多电力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化水平,以扩大企业的存活、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在当前信息化改革的严峻形势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电力企业信息化涵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电力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创新和电子商务运营的电子化。电力企业信息化由4个部分组成:

(1)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电力企业工作流程信息化,其中包括信息的采集、档案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2)电力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数据管理等;(3)电力企业营销流程信息化,其中涵盖了销售、采购、库存等业务流程;(4)电力企业运作管理信息化。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状况分析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发电端与电网分离,我国电力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扩大,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尽快完成体制改革。作为电力企业非常关键的工作,财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努力发展信息化、科学化于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统筹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为手段,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从而对财务核算、分析及控制,提高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企业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在该模式基础之上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且提升财务管理效能。相比较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将信息管理提升到一定高度,对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以现有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履行好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薄弱、信息化滞后

现阶段,电力改革如火如荼,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顺利,受到传统与现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导致会计信息缺少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有一些企业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偏低,缺少完善的信息监控体系,造成财务管理无法高效处理复杂的信息流与资金流冲击,滞后于市场需求,信息利用率低,抑制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信息化程度低、存在局限性

从电力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来看,很多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为导向,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能够减少财务人员工作量,但由于核算核心集中在事后,导致会计电算化仅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基础层面,无法朝着更高层次拓展,难以形成系统化管理,各项工作相分离,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现有财务会计流程存在不足和缺陷,加上企业获得会计决策信息不对称,造成决策手段落后,无法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作出及时的响应,用于财务决策的信息不充分,极易造成决策失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完善的会计信息分析和评价体系,无法获得高效的信息化支持决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无法优于竞争对手,错失良机。

(四)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它拥有庞大的财务管理队伍,但现有从业人员中精通会计业务的不在少数,但对于计算机网络知识熟练的人才极少,影响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人才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缺少高端人才,难以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且无法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得系统建设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和措施

与其他企业不同,电力企业是基础企业,具有垄断性,关乎国计民生,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基础建设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拥有的大部分资源具有垄断性,并未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对此,电力企业要加大信息软件投入力度,特别是各类复杂的财务核算项目需要系统的大力支持。只有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才能够减轻人员工作量,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高层次活动中,提高财务水平。此外,电力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纳入到企业文化当中,从思想、观念层面上影响职工,得到企业全员支持,做好人员保障。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企业务必要从实际出发,不可盲目照抄照搬其他企业模式,以促使信息化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拓展系统覆盖范围,提高财务水平

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必须加强对各个方面的管理,整合各环节工作。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第一步,具有控制作用,将财务预算指标安置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能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目前,多数企业财务资金放在银行,对于资金管理相对薄弱,资金流动性较差。而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能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减少资金沉淀,降低资金运转成本,提高企业资金运营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重视对财务分析的规范,设置合理的财务分析模式,明确分析内容,形成准确、完整且具有时效性的财务报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健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财务工作

电力企业应尽快制定统一标准,提高软件共享性,最大限度上避免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在实践中,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确定统一标准与要求,搭建共享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处理的有效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综合性极强的集中管理模式。因此,企业需要全面考虑,实施管理与制度创新,规范企业管理运作模式,以ERP系统为财务管理工作导向,持续优化信息化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统筹性,促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跟随新电改迈向更高层次,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队伍

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无论是新电改还是财务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电力企业根据信息化建设现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财务人员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使得制度与工作相辅相成。电力企业对于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高素质人才,注意专业对口,着重了解人才对财务、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源头上提高人才素质;二是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根据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侧重对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掌握综合技能,为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21世纪信息化已不再是新鲜词汇,逐步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践中,企业要明确认识到当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坚持合理、有针对性的原则,完善相关制度,适当增加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制定统一的财务评价标准和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新电改进程中。

作者:刘丹 单位:广东电网梅州兴宁供电局

参考文献:

[1]陈亮,卢立宁.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相关问题的探究实践[J].工业设计,2016(08).

[2]李萍.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新经济,2016(02).

[3]黄玮.浅谈如何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江西电力,2014(0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 问题 发展历程 物资供应 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不断的创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力物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网络信息化的影响,将电力物资的采购以及仓储等问题融合了信息化的元素,使得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产生了更加行之有效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物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电力物资企业对应用计算机装备的普及率也几乎超过了一大半以上,而且计算机装备更新换代较快。根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超过一半以上的电力物资企业的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应用计算机工作比率达到了1:

1。另外,电力物资企业90%以上的工作业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2.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熟。目前,我国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逐渐趋于成熟阶段。办公室自动化OA系统的建立、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的开放以及人事劳资的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了电力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信息化机构建设尚需进一步健全。电力物资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断积累,信息部门曾经一度成为电力物资企业所忽视的部门,并设有相应的机构配置以及严格的岗位职责规定。只有一个所谓的信息化专责人员进行管理,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电力物资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工作业务量非常之大且复杂性难以形容。为此,电力物资企业也一度为此感到困惑。而现在建立了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得企业的相关信息都能得到有机的整合,使得计划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质量、成本和资金管理都实现了统一性。以电力企业生产为基础,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平台,灵活有效的开展计划实施,为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学合理的降低库存资金压力一直作为物资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要合理制定物资的搭配比例,制定采购计划。建立的信息化平台,使得物资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传送,不仅解决了物资管理难的问题,还提高了物资管理水平,使得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进而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提升。通过对电力企业下属各级单位对物资领用、采购等行为进行统一性、科学化的规范化管理,一般利用Internet系统软件联合各电厂项目之间的物资等资源信息共享,以确保合理控制库存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生产材料和备品得到及时供应,进而有效降低成本。建立的物资控制系统是集合了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以及控制流信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反馈系统。在确保生产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得库存资金得到合理利用。整个物资控制系统的建立,使得计划实施达成的几率大大提高,进而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真正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产物,是一种新型的物资采购模式。它的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传统管理理念以及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逐渐离开了市场。电子商务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实现电力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电力企业可以加强对网上采购力度,对网上采购业务进行监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推动电子商务采购应用,可以安排一些网上采购业务指标考核,对于那些考核指标完成较好的企业进行褒奖。

三、推进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为确保信息化物资管理平台的完善和稳定,电力企业需要对系统进行重新设定和功能性检测,进而保证系统使用畅通。企业在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设置时,要注重对不同管理模块的工作内容,对物资采购以及计划列表等信息进行核对和登记。另外,关注系统的后台维护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内容。为维护系统后台程序的稳定运行,电力企业必须安排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针对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避免系统瘫痪等问题出现。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不断的更新,从而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汇总,要不断改善管理模式的缺点,进行管理条例的修订,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的管理标准,不断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经济效益,从根本性的人才引进出发,强化队伍建设的年轻化以及专业性,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新型的管理模式,使得电力企业彻底转变。

3.在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化物资管理过程中,需要这样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来对平台管理加以指导和运用。有了这些计算机网络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的配合,使得平台运行能够持续有效,确保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选拔一些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熟知的技术人才,或者为信息化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配置适合的人员,促进系统有效发挥作用。针对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配置的工作人员要结合物资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系统的功能性模块进行安排操作任务。例如招标管理和控制工作,它需要部门进行统一的设置,而且企业对招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对招标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信息化平台会对库存情况进行提示,如果积压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发出预警信息。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4.电力企业要增强信息化物资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不断建立和完善监管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需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物资管理的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系统更加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工作流程,对物资管理信息准确的录入,确保库存资金流得到有效利用,实现物资总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实现了对物资配送的各项物品进行统一性的调配以及内部机构功能定位。电力企业必须明确物资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大对履行合同约定、物资出库、费用催缴以及送货验收等具体事务的控制力度以及监督力度,使得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更加科学性和时效性。综上所述,结合电力企业综合特点进行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价值,而且也有助于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由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难度有所提高。为此,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团结各方力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希望通过本文以此引起更多人关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申亮.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企业发展重在管理,一个企业如果自身部门之间连接松散,利益纠纷严重,是不可能持续良性发展的。因此,科学管理企业,尤其是出现问题最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IT技术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基本趋于完善,本文就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方面展开叙述。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概述

(一)创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接触会计管理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财务管理任务,但是一直到80年代末期,会计管理依旧停留在基于人力纯手工计算的阶段。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丰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管理部门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也逐渐增多,于是,开始出现一大批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到公司的财务管理事物中,其工作内容也从纯手工核算上升到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软件编程、硬件系统帮助工作。自此,会计电算化也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所有的核算工作,财务管理,报表编制都因为有计算机的帮助而变得高效快速。

(二)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会计核算软件层出不穷,多数企业可以在软件市场上购买到相应的软件系统。由于电算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普及。到了2000年,互联网的引进使得企业中各个单位的会计核算连接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方便管理。

(三)发展阶段

至今,“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许多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重点建设任务,主要成就要数2002年底完成的一个名为“远方电力财务软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了,该平台为自主研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企业对会计核算的高标准要求,是一个应时而生的新型管理软件。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公司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能力,许多公司已经投入资源进行自主开发,形形的财务管理软件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财务管理体制由此完善。

二、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未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许多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能够配合积极展开工作,但是在建设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缺乏工作重点,没有合理指导。例如,部分企业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代替纯人工手动操作,对重要的会计电算化的考核仅仅停留在基本实现的阶段,就认为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管理的任务。产生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准确领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精髓。

(二)信息搜集、整合工作不到位,失真度高

信息是现代企业竞争资本,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管理好企业重要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是一个企业管理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信息搜集、整合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信息无法做到透明、对称、集成的良好状态。在大数据时代,对于重要数据的搜集、挖掘、整理和利用工作做的不全面。数据信息采集,处理的技术不完善。更有甚者,当涉及到利益问题时,会制造信息壁垒,导致重要信息共享、流通受到阻碍。此外,电脑软件的利用效率低下,没有统一规章制度的限制,信息传输的标准不统一,不高效。企业各层领导控制机构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信息纵向传达不连贯,在企业内部缺乏统一的管理,以至于信息在各层流通之间都有失真,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三)陈旧的会计流程存在缺陷

传统会计要求信息存储方式为汇总方式,即所有的企业会计数据都会存在于一个公共的信息系统之中。这样的流程模式被沿用至今,已经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存在了诸多的缺陷。首先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没有办法通过汇总方式直接呈现给工作人员,其次信息反映存在滞后性,快速更新的业务信息已经不能及时通过整理的数据给予表示。最后,陈旧的会计流程降低了信息的质量以及同企业业务的相关性,无法对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调整。目前,人们对会计流程的改革不曾停步,新型IT技术的引进,电脑已经从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纯手工操作,但是,依旧存在照办照抄的弊端,IT技术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

(四)人才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不强

人才开发和培养,是企业竞争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培养技术岗位、营销岗位、研发岗位等专业人才。随着电脑的引进,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科学方面的人才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结合调查结果来看,企业最缺乏的人才还是财务部门的专业人才。对于大部分私企或部分国企,财务工作人员任用工作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人才聘用一般不要求过高学历,有的甚至是由亲戚朋友出任。这样的一类人,专业知识掌握不多,综合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更无法准确理解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思想。其普通的财务管理能力已经无法服务于一个大型或中型的企业。因此,培养有能力、高素质、懂得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复合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行办法

(一)权衡财会关系,争取做到一体化

会计人员在实现业务流程时,要考虑资源最优化和最大化利用,这就要求企业对每个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调整业务顺序,聘用专业人员,整合繁杂流程,调动部门合作,合理利用环境,从而进行优化、精细、集约。恰当的引进网络技术,模拟业务流程,协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财会业务一体化。计算机采集的实时数据,能够准确的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便于及时调整,下达任务命令,事中会计控制。省去了事后复杂的计算过程,节省了资源,整个企业的运行高效密集。

(二)首要注意管理企业资金

动态管理企业资金是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动态管理,即是通过IT技术手段对资金流向进行全程的监督、跟踪、反映和总结。做到资金流向预测也是十分重要的,统筹调剂、活化固态资金,加速资金流转周期,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

(三)推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

企业预算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无法存储预算数据并实时监控资金流向,预算科目不细致,整个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如果能将事后的核查工作转变为事前预估工作和事中的监督工作,整个过程就会提高效率。因此,为了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公司应考虑推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通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业务流程的各个阶段均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效率。

(四)实时预警,加强风险意识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系统中加入重点监控,关键过程给予实时预警功能,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能够及时反映到控制部门,进行调整或强制停止。加强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五)充分发挥IT技术优越性

企业应与软件公司通力合作,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根据企业项目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注重自己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全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建设。

四、总结

本文首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探析了我国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这项技术发展迅速且优越性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正的地方。笔者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希望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能够赢得更好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京能(赤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姜德昊.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8):79.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是指曾经专为电网服务的制造类附属企业。包括输电线路铁塔、电缆、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力金具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主辅分离”改革已经完成,改革使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脱离电网,真正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用ERP系统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成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迫切需要。但目前国内外大多软件厂商在开发ERP系统时都力求功能齐全,因此产生如操作命令繁琐、界面存在冗余字段、名称描述晦涩,不符合用户习惯等不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由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具有的独特性,造成ERP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应用成功率很低,为了解决企业信息化中遇到的难题,提高ERP应用的成功率,本文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在ERP框架内,在生产、经营环节结合企业实际开发专用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在对企业生产流程充分理解并进行简化与重组后确定下来的,是符合企业生产过程特点及生产、管理习惯的,并可以最大限度为领导者与职工所接受的;在财务、仓储等标准化较强的环节采用ERP模块。最终将二者数据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保障ERP系统的全面实施,[1]也为ERP系统的行业化开辟一条新路。本文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鞍山铁塔制造总厂”为例试论述信息化建设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果。

二、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

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并拟定总体开发计划;确定ERP系统的供应商及自主开发内容的范围;人员培训等。

(二)生产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该厂铁塔放样工作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进的TMA三维实体放样软件;另一种是作为补充的手工放样。所产生的数据格式不同,两种数据无法很好的融合,制约了数据处理的速度,也使得普通ERP软件很难在该厂推行。结合该厂生产实际需要,照顾原有生产习惯,开发数据处理软件,为ERP系统提供生产数据源。

(1)软件研发的过程。1)前期准备阶段:了解、优化厂内生产流程,获取各生产过程点所需的数据。2)分步骤开发:生产管理模块主要由MPS(主生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完工报表等功能组成,包括半成品的库存管理。

(2)软件的主要功能。把经TMA软件放样后的电子数据及部分手工放样的数据按该厂生产习惯统一处理,自动生成卡片、小图、材料表和包装表等生产指令性文件。在各生产车间设立数据采集点。以生产部为数据中心,通过网络将生产数据信息传送给各生产单位,再将反馈数据按需要进行分析处理,用直观的图形反映生产情况,备各方查询。该程序包括:主程序、放样子程序、各终端数据采集程序及各终端数据的传入、传出子程序等。主程序:通过对铁塔加工数据的处理,可以及时、准确地实现查询、浏览、统计等功能。1)查询功能:可以对各个单型号铁塔实现加工完成信息、材料信息及各种工艺的组合查询,同时生成查询数据文件。2)图示浏览功能:各个型号(或系列)的铁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生产的进度情况一目了然。3)统计功能:在第一时间统计出铁塔生产的精确数据,包括每日、每月、每季度甚至全年的各个塔型的各种工序的统计数据。放样子程序:该软件可将放样后的原始数据按该厂生产习惯统一处理,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为主程序提供信息。其他子程序:各生产单位数据处理程序,如成品处、半成品处、镀锌分厂、制塔分厂等。

(三)局域网的构建

主干网以机房为中心配置一台交换机,楼层交换机配置两条千兆链路与主交换机相连接,构成完整的千兆以太网主干,交换机负责数据交换工作,启用VRRP协议和STP协议做逻辑和链路上的冗余备份。[2]机关办公楼内用网线连接构成局域网,各生产单位使用光纤介质来连接整个企业园区的主干网络。互联网采用中国电信公司的百兆光纤互联网接入,实现统一管理,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网络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四)条码技术应用

(1)条码技术的应用背景。输电线路铁塔主要由角钢和钢板构成,采用螺栓联接,产品用“千件万孔”来形容非常恰当。加工过程工序多、流转复杂、数万件塔材每天在各工序间流转,数据采集与录入已成为生产数据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瓶颈。条码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3]

(2)条码技术的应用步骤。1)编码:该厂构件编码规则如下图所示:仓库简称+工程代号+塔型代号+构件代号+材质代号(Q235不标注)。2)条码打印、粘贴:自动生成的条码清单,可以通过条码打印机连续打印在不干胶标签上,然后交生产部业务员在待下发的生产卡片上粘贴。生产卡片随构件在生产过程中流转,每道工序加工完成后通过扫描卡片上的条码录入构件生产信息。3)条码数据采集有多种方式:采用数据采集终端和通讯基座配套有线接入方式,进行批量数据导入。

图1 构件编码规则

(五)ERP系统实施。

(1)ERP系统的选择。在ERP系统选用金蝶K/3ERP系统。它是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开发的ERP产品,可以让企业实现3A(Anyone、Anytime、Anywhere)的应用模式。

(2)ERP培训与业务改革。ERP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管理软件,它的数据流反映企业的业务流程,各子模块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如果不经过专业人员严格的培训,理解它是很困难的。ERP培训的类型有理论、实施方法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系统操作应用培训等。[4]要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管理业务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1)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侧重于供需链管理和ERP系统的原理和管理思想的培训。2)实施小组人员培训。不但要接受高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还要对软件功能和操作非常熟悉,能够用ERP系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3)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与项目实施小组人员的培训大致相同,对相关业务要有全面了解,对自身业务涉及的内容要进一步精通。4)系统员和程序员培训。对IT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系统和硬件的配置和维护、有关平台与编程技术等,也应当使他们对供需链管理和ERP系统的基本原理有所理解。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ERP系统的运行完全依赖于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与完整。因此,数据的准备直接影响到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不可轻视。我们可以简单地将ERP实施所要准备的数据分为三大类:即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中间数据。[5]

(4)信息分类编码。不论是何种数据,在ERP系统中都必须是唯一的。为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就要给这些数据编码。该厂信息编码采用两级层次码加四位流水码的形式,代码值的格式全为数字格式。格式如下:

XXXXXXXXXX

123

第1部分表示物资的大类,用两位数字01~99表示。第2部分表示物资的种类,用四位数字0001~99000(上接第36页)表示。第3部分流水码,表示具体物品,用四位数字0001~9999表示,按顺序生成。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将厂内所有物品分为45大类,五百多个种类,数千个品种。分别编码录入到ERP系统。

(5)初期数据准备和系统上线。1)根据ERP项目的实施进度,确认上线时间,并进行项目管控。2)在上线之前一个月内进行全面的库存盘点,并在财务上进行盘盈盘亏处理。盘点时使用新的编码规则。3)要求各业务部门在上线之前尽可能处理完未结清的订单和应收应付单据。4)在上线之前两周,集中人力将静态数据导入或录入系统。5)在上线时点将库存期初、科目余额和未结单据录入系统。可视数据量的多少适当提前或者滞后录入,但要保持系统中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6)在上线后的一个月内,通过核对手工账和实物,检查系统数据是否准确,并查出差异所在,进行调整。

(6)系统切换运行。ERP系统切换涉及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必须部门间密切协作才能完成。为了切换成功,选择了十一长假期间。放假期间企业业务量较小,可以抽出时间专心数据导入和新系统的应用。该厂选择了并行切换模式。即切换运行系统全部功能模块,但同时运行原有系统;经过几个阶段的运行,两套系统的运行结果核对无误,再撒掉原有系统。这样便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对系统(新、旧)比较安全,不会再现系统崩溃、无法挽救的风险。

(六)数据整合

金蝶K/3 ERP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管理和持续发展的需要。该厂自主研发的“生产数据处理系统”生成的数据统一为Excel格式,可以很方便地导入到K/3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又经历多次集成测试、模块测试、试运行等过程最终正式运行。

三、实施成果和效益

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以生产部为核心的生产信息网络的构建,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生产部通过网络将生产数据传输给各生产单位,再将反馈数据利用该软件强大的汇总分析功能进行处理,用直观的图形反映出生产实时情况。生产、营销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到每一工程、每一塔型、每一杆件的生产情况。2011年,企业生产铁塔综合产量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成本比上年下降了12%。在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过程中,各软件功能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效能、对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起到了特有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查找和研究了国内外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文献,并对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合理方案: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布置信息网络;在采购、仓储及财务管理方面采用成熟ERP系统;在营销、生产等环节开发适合身特点的生产管理软件。最终将数据经过整理后呈现在一个整合的界面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理者与职工适应的时间,减小了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提高了ERP系统应用的成功率。并通过在企业中的实施证实了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对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主要是实践上的一种探索,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将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精益的铁塔生产制造模式,为其它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可.电力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成效研究[M].办公自动化,

2007(12).

[2] 王达,阚京茂,等.金牌网管师[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

版社,2009.

[3] 张成海,张铎,等.条码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0.

[4] 胡彬.ERP项目管理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