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01 05:12:01

电力企业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发展与变革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提出了“光谱”文化,具有自身无法替代的企业文化张力,沿袭了本系统关于打造“百年地电”的传统,并且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和人才共赢的发展结构,追求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且实现现代化电能服务项目。

一、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落实“光谱文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沿袭了企业发展中的文化元素,源自于陕西地电广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态度。公司内部一直秉持敬业和奉献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夯实企业文化理念,正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要动力。面对竞争压力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主动,不仅要积极拓展业务管理层面,也要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认知力,实现深层内力支撑体系,在保证共同认知以及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建立要贴合企业的实际发展诉求,既是精神性的,也是物质性的,形成的也是动态化的管理模型,符合企业实践发展诉求。正如陕西地电,从2004年开始实行改制直到今天的发展壮大,实现了质的飞跃,也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寻找到了适应于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并且围绕体系建立了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文化理念。

二、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实践性发展

在电力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借助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对企业建设节奏和发展趋势进行预估。企业文化的建立源自于企业发展的诉求,也就是说,是贴合于企业管理实践性要求的必要因素。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手册中,对于物竞天择以及适者生存有着较为人性化的理解。电力企业要实现经营型、服务型和多元化、一�w化的发展模式,才能顺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更加灵活的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变数。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中,陕西地电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大面积数据收集,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准确的企业文化框架,符合企业管理的实践要求[1]。

由于电力企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业项目,为人民服务是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中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只有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电能,才能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结合服务社会以及造福人民的价值观,积极落实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模型,秉持发展的眼光和动态化实践需求,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文化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电力企业实现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最优化的基本方式。在陕西地电的企业文化中,“光谱”文化集中体现自身的企业特征和行业特色,用光明谱写企业的发展,以更加活力化的工作热情以及态度指引每一个工作者。在企业文化建立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为导向,顺应改革发展主动作为,经营上也强调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更加强调人本理论以及人才管理的规范度,真正落实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意义。除此之外,在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工作模型建立方面,“光谱”文化也要求企业的员工按照理念体系、行为体系的建构,自信自强、不断超越实现公司实践性发展的需要。

三、电力企业文化实现电力企业管理的变革化发展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更加稳定的竞争地位,除了要强化自身的商品实力,也要借助企业文化理念实现高效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制度管理规范以及发展建设的基本准绳,更是维护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路径。企业的发展变革要贴合技术要求和企业的业务能力,才能在符合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获得持续性发展[2]。

针对这一点,陕西地电在2012年,特邀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的专家对“光谱”文化进行全面的评估,除了书面的定量评估分析外,也对其短板进行了定性考量,使得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顺应地电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文化建设项目的最优化发展目标,也为集团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变革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一脉相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落地生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正是基于此,在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共创、共享以及共赢的发展目标,在提高员工素质和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发展模式。

电力企业管理篇(2)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employee mental health;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176-02

0 引言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深入,人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幸福感越来越少。电建单位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对安全有着特殊的行业要求,这就决定了员工在工作中会有种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感觉,也正因为电力企业对安全的高要求,一旦员工心理出现问题,将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有效的员工心理管理对电力企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

电网规模日益扩大、高新科技广泛应用、电气操作日益复杂对员工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员工心理产生强大的责任压力。在电力企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的重压之下,企业上上下下都在为安全生产、可靠供电长期超负荷工作,衣食住行的生物钟被打乱,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从管理者到执行者都感到工作压力巨大,身心疲惫。据《中国电力行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衡量职业心理健康的身心幸福感、职业枯竭和抑郁倾向三类核心指标上,电力行业员工的表现都明显比员工总体差。(1)身心幸福感水平低。调查显示,电力行业14.6%的员工心理幸福感低,22.4%的员工身体幸福感低,显著高于易普斯咨询“中国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数据库”(简称易普斯咨询数据库)当中的对应指标,分别是10.6%和16.3%。身心幸福感水平低,反映员工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心理幸福感低表明员工在组织中工作生活的不够快乐和舒适,而身体幸福感低则表明员工可能出现了疲劳或体力透支,身体出现了问题。(2)职业枯竭程度严重。电力行业25%以上的员工职业枯竭状况严重,而易普斯咨询数据库当中,只有不到20%的员工职业枯竭状况严重。电力行业员工的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工作没有活力,感受到身心疲惫,对工作也失去了热心,并且开始怀疑所做工作的价值。(3)高抑郁倾向员工比例高。相较于易普斯咨询数据库中3.7%的高抑郁倾向员工比例,电力行业5.6%的高抑郁员工比例亟待关注。高抑郁倾向通常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下降,兴趣减弱,睡眠质量不佳,食欲下降,有强烈的抑郁情绪,感觉生活无希望。总而言之,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心理疲劳和心理压力大是导致种种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因素。电力行业员工压力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主要的压力源:(1)责任重大。电力行业员工肩负着重大责任,尤其是一线员工,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电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电能的损害巨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电业是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业,电力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使电力系统本身造成破坏,还会给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灾难,每年因触电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总死亡人数的10%,仅此于交通事故。加上电力体制改革和目前的缺电局面,使电力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电力工业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电力员工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员工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工作环境艰苦。电力行业工作繁重,流动性大,加班频繁,电力运行人员的工作性质是属于全天24小时连续倒班作业,工作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临时性工作多,员工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中,得不到很好的休息。(3)工作生活无法协调。由于电力员工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这就直接导致了员工与家庭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减少,很多已婚员工甚至长期与家人两地分居,家庭成员聚少离多,很容易引起夫妻关系疏离冷淡,亲子关系淡漠,从而导致家庭矛盾,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而对于未婚员工,由于工作地方偏远,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与人群疏远,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我价值的迷失,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绝望。综上所述,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令人堪忧。

2 有效的员工心理管理的意义

当前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和谐稳定,员工紧张压抑、忧郁疲劳等不良心理状态会引起工作效率的下降,安全事故的增加以及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有效的员工心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会带来良好的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体现在企业本身上,在整个社会层面更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首先,在企业方面,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管理,有助于疏导和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心理,使员工的心理压力处于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进行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者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摸清员工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处理员工心理死角,消除可能妨碍员工绩效的因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引导员工的心理方向,可以帮助员工激发潜质,实现自我,强化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使员工感到企业及管理者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使员工心灵有归属感,进而可以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员工尊严、员工追求、员工发展、员工情感为出发点的现代企业管理是人性化回归的人本管理,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心理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企业对组织的抱怨,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在以人为本的政治大环境下,实施员工心理辅导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最后,在社会方面,通过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缓解员工心理压力,实现心理和谐,可以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身份,担当起社会、家庭的责任,并能及时阻止员工心理方向迷失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的发生。对于像电力企业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国有企业,健康的员工心理状态意味着安全的生产工作,进一步意味着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有效的员工心理管理不但可以带来良好的企业效益,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3 如何进行员工心理管理

面对屡见不鲜的员工心理困扰、压力增大以及由其带来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现象,如何有效地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改善和提升员工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数,促进和谐的企业环境的形成,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电力行业各级领导的重视。一些电力企业已经在“职业心理健康管理”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以南方电网公司、东北电网公司、河南安阳供电公司、南京供电公司等企业为代表,他们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已经涉及到“员工心理评估、员工心理帮扶(EAP)、搭建网站或电话等咨询平台、自助手册、离退休员工临终关怀”等各个方面,东北电网公司甚至成立专门的部门“员工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建设了包括音乐放松与身心反馈、箱庭体验等功能在内的专业实训基地。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应该以提高员工幸福感、归属感,促进企业和谐、提高企业效益为最终目的,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帮助员工快速解决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具体措施如下:

3.1 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 人是企业得以存在的根本,对人的亲情关怀,是企业以人为本的最现实的体现。在人文关怀方面,要突出真情关爱,带着对员工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工作中既要讲原则又要讲人情,人文关怀与科学管理并重,管理制度既要体现刚性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要充满“柔情”,给职工以“机会”,达到人与制度的和谐。实施亲情管理,尊重员工,善于沟通,对员工宽容、仁慈,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增强员工归属感、稳定感,以人文关怀构建安全心理防线。

3.2 优化工作环境,建立和谐企业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企业可以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如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温度、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优美的工作空间,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工作当中,插播轻松舒适的背景音乐,或是给员工留出工间操的时间,都有助于员工减少工作压力。另外,企业可以设立一些员工休闲设施,例如阅览室、吸烟室、咖啡室、上网室等,让员工在休息时间能够获得放松心理的免费服务。在企业文化方面,通过引导员工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方式处理矛盾,倡导感恩、善念、包容、快乐、和谐的理念,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来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促成企业内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优化人际工作环境。

电力企业管理篇(3)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重要性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更是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强大支撑,随着电力行业的繁荣,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并获取到优势地位,必须要加强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基础建设的投入,使得电力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施工规模日渐扩大,施工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还是工程成本的竞争,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以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材料设备价格的上涨,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必经之路。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

1.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般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法制管理。电力企业由于资产性质的特殊性,同时肩负社会责任,其财务管理较其他企业具有特殊性。首先,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要影响 。电力企业的电力定价、税收优惠等财务工作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 。严格的政策规定一方面使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有章可循 ,另一方面也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政策性风险 ,无法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多、金额大、规格不一致、分布点多面广、在资产总额中比重较大。相较于一般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再次,资金管理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力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所需资金很大程度依赖银行,资金成本控制成为财务工作的重点。

2.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投资逐步转向多元化,电力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为了适应电力企业当前的这种发展需求,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必须。通过调查,上一个年度工业企业的经济分析报告显示,电力企业是我国利润总额超一千亿元的企业中一直居榜首的企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从报告中也不难看出,我国电力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弱点。之前的一千亿元的利润总额也只能代表过去的业绩,所以针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不断的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已经成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三.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许多电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进行管理,是一项贯穿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存在“大会计小财务”现象,把财务管理仅仅理解为会计核算。正是因为一些管理者相应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使得企业的管理活动仅限于生产经营的管理活动,没有给与财务管理应有的重视。

2.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传统的观念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的首要目标,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这种传统的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要求财务管理的目标重新被定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不能仅仅考虑股东的利益,必须也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这就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步的走向了多元化。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以价值化、资本化管理为特征,并以价值和资本的增值为目标的一项管理活动。很多企业错误地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导致定位不准确。

3.财务风险和危机不可避免,由于电力企业投资风险不断的增加,各种需求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也促成了信息风险的增加,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树立科学的风险观,缺乏应有的思想高度,缺乏眼光的远瞻性,缺乏科学的评价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所产生的后果难以预计,难以防患于未然。

4.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伴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对高科技人才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电力企业的会计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普片不够,这就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5.对人才的管理不到位。一些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只注重短期利益的获得,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使很多财务管理人才流失,造成电力企业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是必由之路。

6.内控制度不完善,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电力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众多,明确的授权审批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的缺乏、不完善导致财务管理粗放、低效,没有考核标准,不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激励机制,导致职工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手段认识不足,甚至有消极情绪。

四.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适应电力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电力企业的迫切需要。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电力企业内部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坚决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情况发生,把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2.建设现代、科学、合理的财务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治代替人治已成为必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有效、有据可依。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健全文件记录,完善授权分权,加强内部稽核,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3.全面开展预算管理,严格落实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管理上重产值产量、轻成本利润,没有树立牢固的经济核算观念。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应对成本费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并严格进行考核。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人是预算信息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考核者,因此必须要每个职工都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以主人翁的意识关注预算,及时纠正预算差距,为企业“节流”。

4.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应树立风险意识,做到能够客观预测风险,科学规避风险,适当分散风险,勇敢承担风险,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及影响。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减小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5.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改革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是电力企业对财务人员管理的基础性措施。此外,电力企业要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加强对职工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工作效益

会计核算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应该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建立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系统成为电力企业跟随时展最重要的表现。在建立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系统时,应该注意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培养专业的网络信息人才,加强会计核算软件与安全软件的开发工作,使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更加安全、高速、有效。

五.结束语

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对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在电力企业加强其财务管理的力度,能够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力量推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实施财务管理必须要结合财务活动的具体特点,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展财务杠杆的作用,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我国电力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瑞闻ZHOU Rui-wen 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华东电力》 ISTIC PKU -2009年5期

[2]孟志敏 论解放思想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新形势下的作用 [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 PKU -2011年36期

[3]余婕 试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之解 [期刊论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PKU -2010年8期

[4]隋卫娟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期刊论文]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28期

[5]蒋文华 浅谈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期刊论文] 《新财经(理论版)》 -2012年1期

[6]曹雨 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浅析 (被引用 1 次)[期刊论文]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19期

电力企业管理篇(4)

在绩效考核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体系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企业在设计考核项目的时候,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其实就是直接领导对自己下属的考核,在进行企业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关联关系不同,考核的主体不同,没有一项完善的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实施的保证,往往造成考核结果的差异性较大。这种分管、关联关系的评估必然会造成多个评估主体,这对于很多的员工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一些在工作上却缺乏积极性的员工由此苟且偷生,而努力工作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未够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严重打击了员工的自信心。

2管理能力欠缺公平,绩效管理失策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有的电力企业要么一味地偏袒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要么就实行结果无差异性的考核,考核失去了公平性,客观性。电力企业的一些管理者可能具有较强的事务管理能力,然而往往一些人由于意见和管理者不符合就被排除在“优秀员工”的提名外,究竟要如何有效地帮助员工设立目标、与员工进行辅导面谈沟通,是当前电力企业的一种重点难点。实施绩效管理,使到电力企业帮助员工改进的能力越来越薄弱,很多时候绩效管理都会对各级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以及员工之间的团结十分重要,各级管理者能否真正承担这一责任,具备这一能力对绩效管理的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3.1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在日益增长的电力企业市场经济中,管理者应该要与时具进,改变以外“任人唯亲”、“任人唯友”的观念,通过加强对于电力企业领导的思想宣贯,进行多层考核,招揽适合企业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只有通过不断的对人力资源培训进行投入和管理,才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好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进而展开绩效管理的工作。对于部门负责人必须着重于提高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以加强其培养下属的能力,以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还应该打破传统的绩效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到用人在电力企业中的重要性,全面进行电力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人力资源的效果评估,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完善绩效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制

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和同业标杆对照,完善绩效培训辅导体系,修改及完善企业原有的岗位系列、岗位等级、岗位定员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根据自己本电力企业的生产以及员工的特点建立相关的体系,不断的进行人力资源优化,使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同时应该要编制内容详尽的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有计划的制定企业的绩效评估目标。

3.3加强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相一致的管理理念

在优化企业绩效管理的同时,把握好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以此作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基础。此外,电力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不断创新,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构建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精神文明文化企业,员工之间互相信任、诚恳、尊重,互相帮助、协调发展。通过营造高绩效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从价值观上、行为上真正认同绩效管理,,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使到企业的精神何价值观得到广泛员工的认同,并且将绩效管理相关行为作为一种管理常态运作,真正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3.4加强员工绩效管理的认识

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整个绩效管理的实施成果。通过树立终身的学习制度,加强人才资源培训的投入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改变其原有“平均主义”、“一团和气”的思想作风。定期开展人才培训的知识讲座和课程,提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对于员工而言,培训重点主要在于绩效管理正确理念的宣贯,为员工进行合理的学涯设计,以帮助其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全面树立绩效管理是电力企业的第一生产要义,消除抵触情绪,积极参与其中。

4结束语

电力企业管理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电力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柱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创新建设发展、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巩固了基础。目前,供电企业多为非独立经营核算,其经营管理阶段中,则体现了一定的固有特征。首先在内部管理层面呈现出一定的行政化。由于长期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作用影响,令电力企业始终为我国机关行政附属单位,在政府计划管控下经营。企业内部岗位人员的安排、组织机构的设立体现了同政府行政机构的对应性。领导制度则呈现出一元化特点,加之电力行业属于资金投入以及技术应用密集型经营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核心基础,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安全。因而,我国政府应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销售分配做好全面控制。生产管理阶段中,电力企业履行从高至低逐级控制的三角形模式结构、通过层层管控实现经济效益目标。财务管理实践中,基于电力企业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因而基于内部模拟市场的实践运行方式实施经济责任体制的管理考核,通过收支并行线路开展预算管理。电力企业文化管理阶段中,基于党政直接控制的基础上,发挥工会组织管理作用,因而体现了文化管理实践思路与工作重心的时常转变。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虽提升了信息化发展意识,然而管控职能却多以系统优化维护为主,没有良好实施现代化软件的应用开发,进而影响了经济效益目标的良好实现。

当前,电力企业发展产权体制明确,企业各类资产归国家整体所有。其投资管理阶段中则不仅包含国家投资,同时还涵盖地方投资以及企业的自筹经费投资。电力企业发展阶段中则时常引发影响集体权益的不良行为,主体原因在于企业经营决策层实践管理阶段中欠缺民主管理优化机制,管控监督效果不明显,无法良好抵御风险。另外,电力企业管理与经营生产较为单一,呈现出欠缺多样性的弊端。基于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经营、生产实践处于垄断地位,令电力企业可借助自身优势获取经济利润。加之电力企业呈现出产权体制的特殊属性,从属上级行政单位,无法进行内部财产、资源的自主自由处置,进而令生产经营相对片面单一,多负责电力经营生产的能源供应与安全运行。电力企业属于密集技术行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体现了巨大的多元化实践拓展潜力。因而经营阶段中应基于自身技术状况、资源核心优势更新单一发展生产的现状,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新一轮经济利润的提升点,推进我国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电力企业管理经营科学策略

(一)优化更新电力企业发展管理内部体制,创新经营理念

针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优化更新内部管控体制,创建良好的法人代表实践制度,进而全面明晰产权管理责任,实现政企的有效分离、优质管理,做好全面改革。应针对我国国情探寻适宜的电力企业经营发展体制,创建区域法人治理模式,并逐步发展为可进行独立核算管理的电力单位与丰富经营投资发展的股份经营形式。电力企业为扩充经济建设,实现利润效益目标,可创建基于股东、董事以及监事会为核心的领导控制制度。为扩充发展途径应全面创新管理经营理念,确保电力单位法人体制的合理规范性,令其发挥优质管控效能。同时应创建有效的约束激励制度,规划内部管理体系机构组织,应全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探寻先进、现代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做好规章体制的更新完善,促进电力企业经营行为的有序规范。电力企业核心管控责任在于应真正明晰具体发展方向,进而为机构组织、员工供给必要的资源,树立服务型经营理念。就外部层面来讲,电力单位为基础公益企业,因而其生产的商品核心价值需要通过服务方能良好展现。为此,电力企业应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实施知识型控制。应优化企业整体结构,营造公平合理的决策管理机构与推进企业单位内部员工良好交流的优质人文环境。对于无形资产的控制应全面注重,夯实企业经济发展基础,为其实现利润目标提供优质保障。应做好专利与各类先进精专技术的管控,树立企业优质形象,做好无形资产控制。电力单位应优化管理经营观念,将电力资源视为一类商品,持续优化员工管理服务意识。应促进电网实现良好的商业化管理运行,并为电力交换创建优质市场条件,符合用户需求,基于经济手段实现优化管控发展。

(二)完善企业管理经营实践模式,更新企业控制方法

为促进电力企业的优质经营发展,应完善实践管理模式,将优化提升客户服务视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电力管控营销实践体制,创设城乡市场的集成一体化营销模式。同时应对营销资源做好良好配置,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化提升。伴随电力单位的改革更新与优化发展,电气单位市场化拓展已逐步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应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依据商品价值的客观规律,推行峰谷电价管理模式。同时应创建确保电费一致同收的管控制度。基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树立公益服务型目标为根本需求,因此电力单位应集中企业核心优势,统筹资金、先进技术与人力资源创建优质电力产业,进而打造自身健康、良好的产业品牌。企业控制管理方法应力求做到精细化,优化运行模式、机制,构建特色化的电力供应环境,提升社会影响力。基于生产技术控制基础上,应做好信息化管理生产作业,逐步实现由粗放生产技术发展为集约技术模式,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控制。应就电力企业自身内部环境与外部发展氛围做好综合研究分析,明确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与生产实践方案,进而科学实现现代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三)全面整合资源,创建电力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核心战略

市场为资源良好配置、完善优化的实践手段,而资源则包括人力、技术与物资等内容。想要强化电力单位的更新改革,应做好各类优质资源的整合,明确持续发展实践战略。人才战略需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而创建。电力企业应借助市场吸收逐步赢得人才资源,实现有效的获取占有与科学应用,做好人才资源的良好开发。电力企业应基于人力资源市场,激发核心优势,扩充企业经营规模,实现持续经营发展,创设显著效益,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技术资源则为电力单位提升自身核心技术实力的主体实践方式。优质技术资源可实现技术创新、技术改革,促进电力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目标。为此电力企业应牢牢把握技术资源,借助开发占有获取行业市场,创设显著经济效益。

(四)提升企业人员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

电力企业经营管控水平的优化提升,离不开良好企业人员素质的有效支持。为此电力企业经营管理阶段中,应注重企业人员素质的管理培养,以员工为核心,加强教育培训,树立责任意识。安全管控关系到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为此,电力单位应做好各类电力仪器、设施器具的安全控制,明确文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强化现场管理。实践经营阶段中,应促进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水平的优化提升,为企业的良好增效、持续运行生产提供优质硬件保障。另外电力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探究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的核心要点。应清晰安全运营目标,做好安全生产计划的良好编制,促进生产责任体制的优化健全,创建完善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同时应基于电力企业发展特征创建适应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度,令安全目标责任依据岗位实施有效划分、科学落实到岗、分布到人。还应基于各区域管控体制存在的差异,做好各类人力、财物资源的优质组织分配,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生产的可靠安全性。

三、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针对其经营管理现实状况,我们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内部体制、创新经营观念、完善实践模式、更新控制方法、全面整合资源、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优化安全控制管理,创建电力企业持续经营发展核心战略,方能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优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进而获取健康、优质、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雷.企业财务信息分析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黎银锋.,林逢春,刘汉谋.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0).

电力企业管理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力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能源,电力企业随之迎来了更多的挑战,电力企业要想适应我国对能源企业的环保要求就必须要研究出节能的技术,而节能技术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解决严重的线损问题。本文就是针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管理措施

社会在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需要电力来支持,我国的用电量也在不断增加,电力企业的管理也必须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节约用电,对其他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虽然要求如此,但是电力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线损问题,线损过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加强。

一、电力企业目前存在于线损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专门进行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组织

目前,电力企业在对企业组织的安排设定上往往都是按照职能进行规划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职能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对线损问题却并不重视,线损管理没有一个专门的组织进行,导致管理混乱,直接表现为线损率的大幅度上升。我国电网的建设布局仍然于比较薄弱的状态下,电网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输变电容量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下的各级的供电公司普遍变电站的承载是比较大的,但是会出现变压器轻载的现象,还有很多耗能量大的变压器依然在电网内使用,导致调节能力低下。

(二)电力企业中配电网的发展速度同负荷的增加速度不协调

电力负荷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就导致地区内的电力负荷不均匀,负荷高峰期经常会出现重载的现象,负荷重载就会使线损率大大提升。经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基本都是在工业聚集的区域,夜间供电现象明显,所以夜间电网的负荷严重超标,线损情况也是在夜间出现的。除此之外,电力企业没有对配电网进行及时优化,这就导致线损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重,而线损问题的发生经常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现象,使客户心中的电力企业服务质量下降。

(三)电力企业进行线损管理的方法和意识都比较落后

任何一项工作想要高效进行一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方法都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也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线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1.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线损问题的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监管力度较低,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自然进行的不够有效;2.电力企业对线损进行管理采用的制度比较单一,管理方法不符合线损的实际情况,对实现线损合理管理造成了阻碍;3.线损管理需要日常工作中进行预防,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责任心,企业线损预防工作进行的意义不明显。

(四)没有投入对企业的无功补偿设备建设

我国目前已经在致力于提升电力企业的电网容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阻碍,例如电网的电压较高并且电网承受负荷的能力增长缓慢、电网电容器的投资力度差以及大量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等等。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多半采用的是复合式的电容器设备,这种设备在维护以及检修上存在很大的弊端,过程复杂,返厂检修次数多以及检测周期长等,都直接影响了线损管理的效率。

二、电力企业有效进行线损管理的途径

(一)电力企业应尽量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电力企业的线损工作有效进行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组织以及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企业内必须要树立一个良好的线损管理的理念。线损管理规章制度中要对管理机构的责任以及具体的分工进行明确规定,起到促进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目的,使线损管理团队的意识得到明确。具体进行线损管理的办法如下:1.在每年年初进行线损管理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可行;2.在线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注重线路的调查工作,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就及时将其解决,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电网电能的消耗;3.按月以及按年度进行企业电能损耗的统计分析,并在企业内部召开总结会,对线损管理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吸取经验,并制定下一月份或下一年度的线损工作计划。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更有效的线损管理,例如可以对电网中的功率分布进行改善,争取实现电网功率的最小化损失,从而减少对电能的消耗,之后才可以实现降低线损概率的目标。

(二)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进行工作的基础,想要将企业内各项工作高效进行必须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线损管理也是如此,企业必须要求线损人员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拥有够高的线损管理能力。首先要明确在对电网线路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定期对电网线路进行清理是有必要的,可以快速的排除电网中存在的大量隐患,避免大面积停电的现象出现,节省人力和时间,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供电服务。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控制漏电的现象出现,对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以及锻炼。

(三)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水平应进行加强

企业必须要有一个专门进行线损管理工作的部门,这样企业想要更好的进行线损管理工作只需要对该部门的成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进行线损管理工作时,制定制度对偷电漏电的现象进行预防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对电网线路进行调查还需要对电力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争取使客户的满意度得到提升从而使客户更加配合企业的工作,这都是有利于电力企业进行线损工作的途径。线损工作部门定期召开线损管理会议也很有必要,可以及时的将线损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吸取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线损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四)电力企业应加大线损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在进行线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首先要对企业内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使电网结构更加优化,提升企业对客户的供电质量。其次,还要优化客户供电的电源分布,使电网的负荷能力增强,减少线损的情况发生,针对供电需求大的地区进行多点的电源分布方式,使电压质量得到改善。最后,资金的大力支持可以使电力企业有能力雇用更加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线损管理工作,不仅如此,供电网络的安全性也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新技术的采用可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企业可以选用新型的变压器以达到更加节能的目的,直接的实现降低线损的目标。

结束语

线损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之一,也是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在进行线损管理时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合适的员工、技术以及资金等等都是降低线损率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更可以达到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海滨.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对策探究[J].机电信息,2013,(24):164-165.

电力企业管理篇(7)

物流的概念在电力企业燃料、设备等物资管理上应该说己有广泛应用。但就电力产、供、销角度看,笔者认为不妨可以定个“电力物流”概念:电力物流是电力发、输、配、售流程部分,是为了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对电力从发电到终端用户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动,以及流程各环节相互提供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这样一个定义长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从电力产品特性来看,它虽然不是有形实物,却客观存在着电力发、输、配、售这一从产品生产点到消费点的传输过程,而且,同样存在着要以高效率、低成本运输的要求。同时也应注意到电力在客观上存在发、输、配、售同时完成的特点,与实物商品流通有着显著的区别。

第二,“电力物流”概念应该对电力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作用:对发电方实行竞价上网,降低发电成本;在输、配电过程中通过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全国联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在售电方则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开拓电力市场,增强与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竞争能力。

第三,“电力物流”概念应该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发生作用,从而最终降低整个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历更沿革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自然垄断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动力,打破这一垄断流程,在各环节引入竞争,无疑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独立市场主体的增多,大家的目光也更多地集中在了自身环节。引入一个概念,其实是引入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厂网分开的实施已经对“电力物流”概念提出了切实的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包括已经完成的厂网分开,即将开展的主辅分离,以及今后可能的输配分离,其实质就是“以满足用户电力需求为目的,对电力从发电厂到终端用户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为此创造了条件。以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标志,国家政府职能中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得到分离,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代表,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这样一种调整,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某种程度来说,有助于电力流程中各环节的相互协作与配合,这种协作与配合也就是“电力物流”概念的具体体现。

2、电力企业物流供应链特点

首先,电力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这一行业的主要产品是能源产品,也就是电能,是全社会的吃穿住行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公用产品。从物流供应链角度上来讲,按照产品生产销售供应链的这一条主线,电力企业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销售等几个环节。其中发电主要任务进行电能产品的生产,这一环节的主要企业就是发电厂;输电可以理解为与普通行业中的产品运输相对应,其任务是将电能产品从一个大的枢纽送往另一个枢纽,输电网可以看作是运输电能产品的“高速公路”,与这一环节打交道部门和企业有调度中心,电力公司的变电网络设施维护部门;配电是电能产品的配送,主要任务是将电能产品输送到最终的用户,相关部门主要是供电局负责配电网络的运行与安全的部门等;电能销售则包括电能的批发和零售,主要完成最终实现电力产品价值的工作,相关部门是电力公司的营销部等。

由于电能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消耗的主要能源,不论城市或农村,不论生产或生活,不论信息传递或网络联系,家庭生活都离不开电,是一种对社会是全方位的覆盖。一个国家电气化水平越高,电力在全社会作用越大。使得电力工业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基础行业,安全稳定成为该行业的重中之重。

其次,电力企业特点是它的产品不能储存,发电量超过需要量会形成浪费,发电量不足,会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统供需不对称,则会进一步影响电能产品质量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电力企业成为最旱实现产品零库存的行业,成为最旱实践这一先进生产力年的时间者。然而,社会对电量的需要是一个不定量,它会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能储备,需要量又是瞬息万变的行业就要求对供给和需求要有精确的掌握,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电能的这些特点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物流管理,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更需要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来提高行业效益,降低行业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毋庸置疑,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一直是需求拉动型的,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对比其他行业而言是最为先进的。从技术上,电力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专有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而从物流供应链角度来说,这些专门的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供应链的控制;从机构上,调度中心成为实时控制产品需求与生产的平衡的核心部门。

3、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人才匮乏

电力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社会普遍对物流行业不重视有关系外,其根本原因是电力企业对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效益潜力认识不足,对电力企业物流重视不够,存在偏见。没有把企业物流视作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发展企业物流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正是因为高层管理决策人员不重视,电力企业物流从业人员无论从人员结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低于整个电力企业的相应平均水平,造成物流队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企业物流组织结构不合理,物流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高,物流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的物流模式,使得企业内部拥有的各自仓库和各自运输等物流设施为数不少,但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物流功能的具体承担部门和管理部门都采用分散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分别由企业的产、供、销、运等部门各自承担和管理,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由于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造成企业物流管理紊乱、物料流向不合理、重复搬运等问题,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企业物流系统无法实施全面集中的管理,产生不出系统效应。因此,企业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在认识方面,还是在组织框架、运作等方式方面,都不能适应电力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控制手段落后,物流信息反馈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物流的特征决定了物流与信息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管理信息化。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尚处于初步的、业务型的、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网络功能不强,信息管理层次多,管理系统不一致,造成信息交流不畅,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这种“滞后的”物流控制现状,往往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反映“迟钝”,企业的物流系统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4、电力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不健全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浪费严重

由于电力企业有其独特性,即电网运行安全生产责任重大,电力企业看重社会效益更甚于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物流企业对生产成本重视不够,造成唯社会效益的观点。面临电网改革,电力企业的逐步市场化必须迫使电网企业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兼顾经济效益。

4、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可从改革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物流配送规划等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电力物流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物流规模化

目前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都由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物流围绕着财务、运作、营销三个基本职能展开,主要的物流活动如运输、库存、订单等分别由三个部门分管。由于三个职能部门的活动目标与物流管理的目标不尽相同,导致物流活动不能连续进行,使得电力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物流信息等方面与生产的一致性要求存有较大差距。加之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客户服务意识淡薄,企业的竞争力差。因此,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分散营销模式,而代之以用系统整合的思想,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将电力企业中涉及物流活动的部门加以整合,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

电力企业物流流程的重组使得按照过程管理的方法整合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成为可能。由此,按照电力企业的物流活动要求、物流组织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以及电力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物流组织的加工实现物流活动价值的增值,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满意物流服务的目的。其本质意义是通过物流业务的跨部门整合,通过团队合作、资源共享,达到电力企业内物流及相关职能及利益的整合,实现服务客户的组织目标。

2、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目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主体,没有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这就很难把握和评价物流管理状态,更谈不上对物流合理化管理的要求。

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单是了解和分析成本构成,更重要的是把物流成本视作资源而能加以控制和运用。为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进而达到控制和运用物流成本的目的,有必要建立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按物流功能计算物流成本的财务会计方法。这里构成物流成本的财务数据是可以共同使用的基本财务数据。因此,建立物流成本管理体系既是控制库存,又是促进库存周转,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3、加快建立信息化平台

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整合的支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施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为了进行物流计划、操作和控制而提供相关信息及为业务人员提供操作便利的人员、设备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物流信息化赋予物流组织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能够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大大提高了物流组织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物流组织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从而有效地为物流组织解决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整合过程中,物流的信息化是一项重要工作。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物流信息的管理。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决定信息传递效率,而信息传递效率直接影响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又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即业务流程的梳理是为提高管理的整体有效性,而信息化提高的是效率,只有当有效性和效率两者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才真正上台阶,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4、建立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入改革,主业辅业分离是大趋势。作为物资供应的辅助部门在以后的改革中极有可能从电力企业中脱离出去。那么针对电力企业的物流业务的开展应该选择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因为,对于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操作及标准和制度还不够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还非常有限情况下,从企业实际出发,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电力企业本身内部物流系统相当庞大。同时,利用物流合作伙伴可以获得战略上和操作上的优势,其中包括:减少资本投入,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使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获取信息能力提高,有利于经营规划等等。所以,选择内部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经营战略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最佳选择。

5、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通过分析世界物流前l0强,发现非资产型物流公司的盈利能力显然强于资产型物流公司,而且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核心是物流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物流方案设计,在服务操作上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贯穿物流整个服务过程。由于我国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发展出适合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

要在实践上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决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它不仅仅需要在资金人力方面做大规模的投入,而且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方面,还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用人才。要使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离不开具有高度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因此,亟需把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工作提到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日程上来。

我国现有电业企业人力资源庞大,但整体管理和科技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机构复杂庞大,建设物流管理队伍可从两个方面考虑,即培养原有人员和招纳专业管理人才,两者都不可或缺。原有人才对于现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熟悉,他们在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过程中建构适合实际具体情况的管理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管理人才是一支新生的队伍,他们吸收借鉴前人和西方的经验和先进管理思想。传统物流管理主体的新管理理念需要有这支新活力的注入。

监督机制是维系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保证,是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权力滥施的一种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不能没有监督机制,虽然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经验表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和抵触监督的行为出现问题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加强监督,完善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六、参考文献

1、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电企管理纵横[J],2005(3)。

2、张红岩,张长宇.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2,(22)。

3、宋耀华,侯汉平.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北京交通大学学报[J],2004,(3)。

4、贾静茹,黄国青.物流变革及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武汉工业学院学报[J],2005,(2)。

5、孙大斌.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电力工业中的运用探索.企业经济[J],2004,(2)。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张红岩,宋健坤.电力行业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市场与电脑[J],2003,(1)。

8、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电力管理纵横[J],2005(3)。

9、刁文栋,魏安华.电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J],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