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焊接教学论文

焊接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4 22:26:14

焊接教学论文

焊接教学论文篇(1)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焊接结构生产的课程内容安排以焊接结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以焊接方法与技能为重点。课程内容融合了焊接方法与操作、焊接检验、金属焊接性及焊接结构等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安排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是理实一体化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采用现场教学探究法,教学探究场所全部安排在焊接实训室进行。经过近几年教学探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面对更多来自心理、生理、环境的变化,承受着人际关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更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学习的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方面:缺乏就业信心,学习方向犹豫不定,缺乏学习动机,思想混乱,想学的东西太多。在学习策略方面:缺少学习方法,记不住;有时迷茫,不知从哪学起。最终表现为: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学习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的倦怠现象。钢结构制作模块是技能型很强的课程,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具有理论知识,更需要较高的焊接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要学好该课程,不仅要经过大量的技能训练,还要有实践经验积累。这就给学生一种“脏、累”的感觉。鉴于高职学生的学情,很多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趣较高,但难以坚持下来,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探究不圆满。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措施,如采用项目教学探究、案例教学探究等教学探究方法,在学生中开展竞赛等等。采取的措施很多,虽然当时效果显著,但长期效果不明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对学生采取问卷形式、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分析认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兴趣维持时间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职业兴趣、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工科类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余生活等进行了调研,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专业学习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作为载体,并将生产这一产品作为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比如,学生对矿车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以矿车的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线,以矿车生产各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为实现矿车的生产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矿车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让学生为完成这一目标进行不懈努力。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探究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兴趣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爱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探究方法创新

基于课程教学探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探究方法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兴趣教学探究法,将学生兴趣引入课程通过调研,我们将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建立资源库,在第一堂课进行课程介绍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将来能够从事的行业与工作,同时向学生展示资源库的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确定学生最感兴趣且适合教学探究的产品,并进一步充实产品资源库。将确定的产品的制作作为载体引入课程,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程,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对全部生产过程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探究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从产品分析、备料、下料到装配焊接,再到最终的产品检验,全部在实训室进行,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探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取并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指导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整个教学探究过程贴近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进一步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增加专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3.将抽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直观焊接应力与变形是焊接结构生产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焊接结构生产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比较抽象且较难理解、记忆。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探究过程中,在学生制订方案前,教师要提示学生应力与变形的问题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制订方案,对于不愿接受教师建议的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制订方案并实施。由于方案的不同,最终产品的变形也不同,通过互相交流,学生既可以直观地了解应力与变形的影响,也可以学习到防止应力与变形的措施,还能清楚消除应力与变形的措施。金属焊接性一直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散,且若教学探究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学习之后不知用在何处,所以学生的厌烦心理较重。在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将金属焊接性应用到其中,根据不同的选材使学生了解所选材料的焊接性及其焊接工艺,根据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解其他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工艺措施。通过这种方法,将抽象理论直观化,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厌烦心理。

4.在教学探究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自主完成任务,教师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品结构图样、材料和所需的设备、工具及使用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产流程布置及安排;以问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各生产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生产中出现问题时给学生提供建议或意见;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及进程。

四、小结

焊接教学论文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兴趣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在刚开始上《电焊工》课时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焊工》课是一门与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为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介绍该课程的重要性外,还需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操作来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例如平焊、立焊的单面焊双面成形要和操作技能培训时结合起来讲解,这时就要善于总结和使用口诀:平焊一听二看要记清,焊接规范要适中。口诀短弧焊接是关键,电弧周期要缩短。焊接速度须均匀,熔池保持椭圆形。收弧弧坑要填满,给足铁水防缩孔。(“一听”是指听电弧穿透声,“二看”是看熔池温度及形状变化。)立焊熔池尺寸要适当,熔渣铁水要分清。口诀熄弧铁水要给足,防止背面出缩孔。运条动作要灵活,接头要听电弧声。坡口两侧熔合好,防止缺陷保成形。这样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容易掌握要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新毕业的大学生讲电焊工培训课。我考虑到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在大学学的都不是焊接专业。他们既不懂理论又不会操作,但他们接受能力强。基于这些我制作了课件和视频,使课堂效果达到图文并茂,声文并茂,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讲解,使学生愿意学,容易学,一学就会。例如:我在讲焊接接头形式、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一目了然,浅显易懂,对学习焊接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焊接中,由于焊件的厚度、结构及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接头型式及坡口形式也不同。焊接接头型式有:对接接头、T形接头、角接接头及搭接接头。对接接头在各种焊接结构中它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接头型式。如图1所示。角接接头这种接头受力状况不太好,常用于不重要的结构中。(a)I形坡口;(b)带钝边单边V形坡口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焊接,焊接的分类,应用、焊接接头的种类及接头型式、各种位置的焊接、各种坡口、接头及焊缝形式及它们各自应用于什么样的焊件等,在我讲完理论授课时,我使用了视频教学。既使学生巩固了前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形象的认识。例如:我在讲手工电弧焊时使用了视频教学。引弧和运条方法、焊缝的起头、收尾及接头、各种位置的焊接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的面前,尤其是焊缝的连接四种情况:即(1)后焊焊缝的起头与先焊焊缝的结尾相接,(2)后焊焊缝的起头与先焊焊缝的起头相接,(3)后焊焊缝的结尾与先焊焊缝的结尾相接,(4)后焊焊缝的结尾与先焊焊缝的起头相接。如果不用视频教学不易理解,但视频教学却变得浅显易懂。自动埋弧焊、气体保护电弧焊、氩弧焊、氧-乙炔焊、气焊与气割、等离子弧切割与焊接、碳弧气刨这几种焊接方法如果不用视频教学,教师只是枯燥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焊接原理与工艺。所以,各种焊接方法,我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完理论知识后,让同学们看视频。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各种焊接方法的焊接原理与工艺、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等。

在讲焊接电弧、手工电弧焊技术、焊条、自动埋弧焊、电渣焊、气体保护电弧焊、氩弧焊、气焊与气割、等离子弧切割与焊接、碳弧气刨等的教学中,我都采用了多媒体与视频交叉教学,收到了较高的教学效果和听课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直观的学会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使学生对焊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只适合于对非本专业的毕业的大学生短期培训,对于在职的焊接工人培训,对于在校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是不完全适合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本文作者:尚振宏工作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焊接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焊接质量检测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44-01

《焊接质量检测》课程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工程结构中,在施工生产中焊接质量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实际生产联系非常紧密。该课程理论知识多,操作性强,仅靠课堂讲授学生根本无法了解焊接结构实际的检测过程、不会编写焊缝检验工艺卡、不能操作检验设备,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

1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焊接质量检测》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焊接技术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的学生从事焊接质检员的岗位。质检员是一个机构的质量代表,质检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焊接质检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解释所有的焊接图纸和技术条件,检查焊材的采购单,根据采购技术条件,检查到货和鉴定;根据特殊要求,检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调查母材的缺陷和偏差;检查焊材一、二级库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检查使用的设备及仪表的情况;检查焊接接头的制备情况,坡口尺寸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检查焊接接头的组对及拼装情况;确认所采用的焊接工艺是否经过批准;验证焊工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焊工执行工艺的情况;检查焊缝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填写质量记录。选择焊接试验方法及评定试验结果;填写焊缝无损检测委托单;保存记录;准备报告。焊接检验必须从焊前各项准备、焊接中的检验和焊后对焊缝的检验各个环节严格的进行。该课程实践性强,联系生产紧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造成很多学校在教授《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导致很多同学只会纸上谈兵到实际工作岗位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1本书用5年甚至10年,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行业需求的知识严重脱节;更新教学新内容缓慢,有的学校自己老师闭门造车不走出去看一看不培训不学习新知识,导致教授的很多知识都过时了或者根本没法应用。

2 改革措施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毕业生回访和定向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焊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同度并不高,尤其是《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由于操作性强,非常需要和真实生产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焊接质量检测》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虽然老师对教学内容讲的很详细但由于学生层次与教学时间的局限,理论不能讲透彻,即使有时候加一些实训环节,但是也是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工程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结果,在课程结束后不会编写焊缝检验工艺卡、不能操作检验设备的学生大有人在。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强化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焊接质量检测》课程应基于职业岗位(焊接质检员)分析和(焊接质检员)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以真实的(焊接质检员)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典型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联系。

(2)依托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是开滦办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企业作为依托,把企业的生产一线建成学生的实训基地,积极完善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主管企业调拨的设备设施和投入的资金拓展和更新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派学生和老师去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学校的焊接检测实验室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并且和多个矿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确保《焊接质量检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同时聘请外校企业焊接质量检测的高技能人才(工程师,专家,技术能手)定期亲临学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工作岗位上现场指导学生焊接、检验操作,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校自2012年来与松下焊机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在学校冠名挂牌,为冠名班级在校学习期间提供奖学金,必要的实验、测试仪器和实训工作服,学校在教学中增加开设与合作企业所议定的教学内容,并加大实验实训和在校内实习流水线上的仿真操作的力度。校内教学结束后,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实际就业。由于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信合作的基础上,就业方向明确,企业参与度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实用模式。更好的在教学中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由于合作愉快我校又先后派遣学生到松下焊机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企业将学生分配在生产线的整机装配、整机测试、焊接质检等多个岗位。并享受相应的实习工资与福利,实习期满后学生返回学校,继续接受余下的课程学习。由于采取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现场中,学到了真正的技能,领略了企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学生角色和“准员工”角色的相互转换,促进了学生在返校继续学习中,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增强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解认识过程。

3 结语

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焊接质量检测》课程教学模式有许多创新点。首先,它是以焊接质检员的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焊接质量检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营造真实工作环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利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的模式,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 楚庄,韩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焊接检验课程改革[J].新乡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5):476-478.

焊接教学论文篇(4)

《焊接技术及工艺》是高职院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该课程上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一、《焊接技术及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焊接技术及工艺》课程内容包含两大块:焊接技术基础知识;焊接实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一般讲授理论,理论学习结束后,开始集中实训。这样的教学过程,使理论实践学习分离,焊接理论中的熔池,冶金反应,焊缝裂纹等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焊接技术及工艺》难学,内容多且抽象,导致很多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难进入状态,慢慢对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基本都不理想。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想法

本文针对上述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探索,给出提高《焊接技术及工艺》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1、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在《焊接技术及工艺》

课堂上,任课教师要充分备课,把理论和实践通过实例相结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就是采用各种焊接技术建设而成的,西气东输的管道同样是焊接而成。更实际的例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暖气管道,铁制门窗等都离不开焊接技术。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看见感知到所学对即所用。通过这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得,把焊接技术和这些生产实例相结合,可以是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焊接技术的重要性、从而确定学习目标,这样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讲授《焊接技术及工艺》课程理论部分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相关企业的关于焊接技术人员的找招聘信息,重点介绍岗位要求。如:XXX铁路局招聘,要求掌握XXX焊接技术、XXX焊接方法”等,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就业前景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当前相关行业需要哪些焊接技术,作为焊接操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通过这些做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提高其主观学习的态度。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应选用新版的、内容丰富的、适合学校本专业的优秀教材。现在市场上教材的种类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

从总体出发,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本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难点并非重点,所以,有些理论偏深的知识可以少讲或者不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焊接相关的期刊和杂志,使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多角度的去了解焊接知识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自信心。

另外,传统的《焊接技术及工艺》课堂教学一般注重基本原理的讲解,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篇大论的讲授焊接冶金、焊接缺陷等理论知识即重理论轻实践。而目前在企业的焊接生产中,更注重的是焊接操作。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学时。

3、 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课程的实践要求、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岗位职责要求三者统一,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更好的适应将来就业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学校企业零距离。

4、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焊接技术及工艺》课程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教学手段,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多种教学内容并用。比如在讲授理论课时,可将传统的讲授法和现在的多媒体共用,发挥两者的优势。实训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练习某种焊接方法,反反复复的联系,学生练习起来比较枯燥。相反,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使之与传统单一联系的方法结合,会是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如教师让学生做一个焊接作品,学生根据焊接作品,分析该作品在制做过程中需要哪些焊接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势必会努力的学习各种焊接方法,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采用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对员工有这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高职毕业生,要想尽快适应企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的管理制度搬到课堂上来,把企业的管理制度作为学生的管理制度,这样学生能够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

焊接教学论文篇(5)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中,学生人数不少,高技能人才却寥寥无几。怎样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焊接技工,是现在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中职的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没有用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在焊接过程当中只动手、不动脑,焊接水平永远提不高,白白浪费资源,就业能力很低。本文就培养优秀的手工电弧焊焊接技工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手工电弧焊 强化技能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焊接设备、工艺层出不穷,然而手工电弧焊是这些焊接技术的基础,而且普及面很广,焊接技能人才需求量更大。现在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已经普及,从事焊接的学生非常多,这部分学生将是未来从事焊接工种的主要力量。那么如何让在校学生学好焊接专业并且在将来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是现在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笔者的经验与方法和大家共享。

一、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对枯燥的焊接理论不感兴趣,在课堂上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学生听不懂,而且记不住。怎样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问题呢?

第一,实行车间现场教学,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实习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焊接实践教学车间和设备进行教学,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纯理论的知识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专业兴趣。

第二,情景教学,即采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手段给学生进行演示,给学生创设模拟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更容易明白,从而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二、实习车间的强化训练方法

焊接的操作非常重要,实习的过程即技能提高的过程。在实习车间笔者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操作设备参数的选择。指焊接前检查设备和工件,选择合理的参数是形成好的焊缝的前提条件。

第二,蹲立的姿势:即焊工仅仅靠自己的身体,两脚放开稍比肩宽,成外八字形,身体放松,找准自己合适的姿势,重心下移,将这种姿势长期保持并稳定。一般焊工两个星期的时间动作基本稳定。

第三,手腕的灵活性:指通过手腕能够灵活控制焊条的运行速度和角度,不同厚度的材料和不同焊缝焊接时手腕灵活性相当重要。

第四,观察能力:指焊接时,学生的眼睛应该随时观察熔池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焊接角度、高度、速度以及焊接重合部分面积的大小,及时发现焊缝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与鼻子配合完成对不同烧焦味的即时判断,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五,及时去药皮观察焊缝成型情况。焊缝在成型后,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如气孔、熔渣等,存在这些情况可能是参数选择不合理或者姿势操作不到位,应及时纠正。

焊接操作性较强,一名合格的焊接技工必须要有扎实的焊接基础。学生必须对操作过程反复的练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三、焊接安全的教育

焊接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的安全使用,三相电使用不当,对人体的伤害很严重;另一方面是手工电弧焊自身对人体的一些伤害,由于手工电弧焊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碳化物、氮化物气体)、粉尘、弧光辐射、噪声和射线,焊条、焊件及焊渣处于高温状态会产生大量的热引起烫伤烧伤等因素都可能威胁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在这方面的教育口号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求学生熟记焊接安全操作规程。这是学生进入实习车间的第一课题,通过事故案例和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让他们自己重视安全操作的必要性。

第二,采用分组管理。每个组的成员相互监督,如果出现违规操作的同学,本组的其他成员及时提醒 ,并给予纠正。

第三,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给学生进行示范,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第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每次上课前应做以下准备:首先观察工作场地是否有危险性的物品存在,场地要干净、整洁;开机前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安全;再次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有没有受潮或是否并联了其他用电设备;最后再问自己一句:“我还有其他没有注意到的安全问题吗”,如果确认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推闸施焊;焊后拉闸整理工具,清洁场地。指导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们: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是受益终生的好习惯,要坚持下去,并带到以后的工作当中。

四、小结

焊接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焊接;国赛;教学改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89

1 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国赛

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技能国赛,是指201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举办的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比赛,是焊接专业高职院校的首次开展的赛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全国性行业技能大赛,“焊接技术”比赛项目分为理论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两个环节,实际操作环节涵盖了装配、焊接、参数调整、焊材选用等方面的技术比拼,旨在全面检验选手在焊接操作技能、职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焊接国赛,是全国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次大比武,从焊接国赛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与问题。

2 从国赛反思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取决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师资力量、实训教学条件、学生生源质量等客观因素,难以快速改变改进,此外还包括教学方法,是可控影响因素。调研分析省内外高职焊接专业在省赛、国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改进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与建议:

2.1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能脱节,应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各省赛以及国赛的比赛成绩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焊接专业的学生选手单项目比赛成绩较高,或理论比赛分值偏高、或实践分值偏高。这说明,在赛前训练以及日常的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理论课堂纯理论教学、实训课堂纯实训教学,号称教学做一体化的学校也多是仅仅将理论课堂的位置由班级搬到实训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流于形式。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在实训室内,应配备好足够的桌椅、移动黑板与多媒体投影设备,有满足全部学生学习配套数的实训工位与设备。(2)需要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依托实训报告、实训指导书、学生任务单、学生工作页等载体让课程教学能够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边思考、边阅读查资料、边记录、边操作。(3)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需要配备良好的、专业的排风系统,否则因为焊接作业的影响,室内烟气呛人难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2.2 焊接专业有服务地方产业的特色,但是不能忽略焊接的通用性教学

从比赛项目来说,焊接比赛内容可能与学校的教学重点、与学校培养的行业需要不统一,这是比赛成绩失利的原因。不同焊接院校的专业设置因为人才培养面向的行业背景不同,有的是面向压力容器焊接、有的是面向铁路车体的铝焊、有的是面向建筑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船舶制造维修行业的焊接、有的是面向汽车装配厂的钣金焊接等,不同行业的焊接设备、焊接工艺方法有明显区别,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自己的针对性,可以称为专业的行业背景特征。

2.3 实训室开放与生产性实训是提升学生焊接专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1)实训室开放。焊接专业的实训教学,不能单单依靠有限的课堂内学时完成。焊接专业是属于典型的动手型专业。很多高职焊接专业同行表示,学生在校期间的很多学时被数学、英语、体育、思政等公共课程占用,大一还要开设焊接专业的制图、电工电子、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通常整个大一阶段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焊接的专业课程。学生到了大二,才开始接触焊接课程,这个阶段还有体育、思政课程和公共选修课占据一部分课时,学生的实际焊接专业课程学时间受到明显的限制。再加上课程教师1-2人面对几十人的教学班额,难以一对一的全程指导,学生的实际教学学时又打了折扣。

通过调研发现,对学生组织实训室开放的高职院校在焊接省赛与国赛中取得成绩更优异。分析原因,将焊接专业课程教学由课堂有限学时延展到课外的实训室开放,能够为学生的焊接练习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拼时间就是拼质量。

(2)生产性实训教学。焊接专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种,需要大量的焊接作业练习来获得焊接技术与焊接经验。因此,在焊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耗材较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耗材的投入呈现正比关系。办学成本高、学费标准低,是所有焊接专业办学面临的现状。受到办学经费投入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属于非重点建设专业,难以申请到充足的耗材资金审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限制。

对此,生产性实训教学是目前解决焊接专业办学经费投入有限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调研发现,有生产性实训的高职院校的省赛、国赛参赛成绩明显高于其他院校。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有各种高性能除尘装置、交流焊机、直流焊机、二保焊机、氩弧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焊机,以及磁粉探伤仪、X光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和液压拉伸试验机等检测设备,具有专业化的师资,完全有能力接受企业的焊接订单生产任务。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允许与鼓励焊接专业生产性项目进校园,将企业的焊接生产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以企业的焊接产品作为学生的作业,以企I的焊接质量要求作为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依托生产性任务,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课程教学或课外训练,实现学生动手练习、带有经济效益,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焊接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成就感。

总之,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注重焊接的通用性教学、并大力开展实训室开放与生产性实训,这是众多兄弟院校焊接专业的办学成功经验和竞赛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远温.湖北省第一届高职院校焊接技能大赛圆满落幕[J].现代焊接,2011(08).

焊接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知识多维性;焊接冶金学;项目式教学法

作者简介:袁鸿斌(1983-),男,浙江桐庐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助教。(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40-02

“焊接冶金学”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焊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力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焊接性的能力。然而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焊接冶金学”偏向理论、枯燥无味、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类情况,本文拟从分析教学现状着手,基于知识的多维性,探讨教学改革方法,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过程,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从生源上看,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而焊接冶金学主要探讨焊接过程中高度抽象的共性问题,如焊接接头的化学冶金、焊接接头的组织性能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较大障碍。其次,我院培养学生的定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更偏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求知欲。

其次,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既不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个别教师试图采用课堂提问、视频动画、现场操作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仍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脉络,无法由点及面进行学习,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了“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教育主张。[1]这个“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焊接专业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无法实现交叉进行,从而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出现,不能将教、做、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影响学生对于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思想的理解。

二、知识的多维性

要破解课堂教学的迷局,归根结底就是破解知识有效传递的迷局,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强调知识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展开。[2]

1.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各不相同。[3]因此,知识的传递也必须依赖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过程中自行建构,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进行知识建构。

2.情境性

任何知识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创造的,也就是说知识是与某个具体情境的具体认知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到学生个体,学生对知识的学是会联系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境,因此有效的学习过程需要外界具体情境的支持。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结合具体情境,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从而理解、接受并建构知识。

3.默会性

知识的默会性是指藏于个人经验中的隐形知识,属于个人知识,包括个人信念、体验和直觉等无形因素,由于其无法编码、难以表达,因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工科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可以通过数字推导、逻辑推理导出的明确性知识,教师可以较好地“言传”给学生,但默会性知识的传递,则更依赖于“身教”的过程,以“学徒制”的方式获得。

4.社会性

知识并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各种社会性因素中的。通过工具的运用,以及合作、交流和共享等社会交往活动的开展,使人们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能超越自己的认识,经过这种交互作用,看到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积淀、转化为完整的知识。这种社会性,其根源就是实践,通过在社会中的实践,形成个人知识。

5.复杂性

随着社会进步,知识日益多元化、时态化和复杂化。其复杂性在于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内部多层次、多部分且各部分相互联系、彼此嵌套。同时,知识还在不断进化,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并且促使新的解决方法出现,产生新的理论框架、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此外,知识还具有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型。[4]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构件知识体系,理清学习脉络,在学习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应对复杂知识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改革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

根据知识的建构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再经课堂引导,完成建构。过去单纯地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创设一种能让学生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真正确立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中心地位。

笔者在安排“焊接材料”章节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任务,自拟方案制作焊条,从选定焊条种类、设备、组成材料,到配方设计以及制作工艺等全程自主拟定,经教师审核后自制焊条,并用该焊条进行焊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并实际动手,在其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建立知识脉络,点拨课题内容与书本知识的关系,学生就能自己主动地以填空的形式,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2.创建情境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

知识具有情境性,脱离了特定情境的教学只能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焊接冶金学”这类抽象、理论、概括性的科目,课堂的教学若是记忆表征单一化的,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

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对“焊接材料”、“焊接化学冶金”、“焊接接头”以及“焊接缺陷”等章节讲解时,结合实际项目设定焊条制作、焊接操作、焊缝金相制作以及焊缝检验的情景,使学生体会抽象的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意义。其次在教学评价环节,进行融合性测验,一方面加大平时分比重,以平时分的形式使课题的完成情况在最终考核分数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在测试中考查情景化试题,使学生在参与课题互动时更积极主动,如在期末试卷中设置试题——“某生用J422焊条焊接Q235钢板,预观察焊缝组织,请为其拟定实验方案”。

3.提倡体验式学习思路

焊接学科属于典型依赖实际操作的科目,过去主要依靠师父传徒弟手把手的教学,知识具有典型的默会性。如焊接过程中的位置、手势和力度对焊接缺陷的影响这类默会知识,很难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但这并不代表对教学过程毫无意义。在明确知识获得时,默会知识既可以起基础、辅助和向导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相冲突的明确知识的获得。例如学生在观察实训老师的焊接后,往往会产生疑惑:老师在操作时是否会想到这些基本理论,或者压根不在意这些理论,那么理论知识的学习意义何在。

因此,在讲解焊接缺陷章节时,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必须人人上阵,每位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在操作过程对焊接缺陷的影响。并创设对话机会,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默会知识,尝试将模糊的知识表达出来,加以检验、修正、批判,进而加以利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设各种实践条件,利用假期、见习等机会,到企业“偷学”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默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已学理论并加以补充。

4.建立协作学习共同体

知识的社会性决定了学习应该是知识社会协商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的群体,通过讨论交流、协商辩论,交流各自项目的开展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得到的成果,互相印证,各取所需,比较地学习。同时,批判地考察书本上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通过动脑子的探讨,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基于知识社会性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焊接这类工科的教学过程中,更是如此。“材料的焊接性”部分,涉及材料较多,仅从大类上就可以分为低合金高强度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学生参与时,无法保证每个小组讲所有材料都做一遍。因此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材料,完成之后,在课堂上以PPT形式进行汇报,所有小组汇报后,讨论彼此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异同的基础上,探索、解释和讨论,进而掌握材料的焊接性,使理解得以深化。

5.关注复杂知识的教学

焊接冶金学属于专业课程,其内容是一线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从事专业活动后积累总结得出的焊接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内容繁杂,涉及较多学科知识,组织松散,逻辑条理远没有基础课程清晰,学生往往学得一头雾水。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具体的若干项目以及结构良好的概念和事实。但这种将简单知识从复杂背景中隔离出来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忽略具体条件的限制,忽视知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结构不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卓展,以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例如在“材料焊接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3×4的结构进行教学。就是三种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热轧钢、正火钢、低碳调质钢、中碳调质钢)、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双相钢)、有色金属(铝、钛、铜),每种材料探讨四个问题——成分及冶金性能、焊接性、焊接工艺、焊接实例。其中,成分及冶金性能可以联系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展开,焊接性可以联系焊接冶金特点和焊接性展开,焊接工艺可以结合金属工艺学展开,最后通过焊接实例将前面三个部分有机结合汇总。这样,弱化学科界限,强化科目交叉,就保证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脉络、知识的联系以及知识的迁移都有了清晰的把握。

四、结语

独立学院“焊接冶金学”的教学,须充分考虑其独特的学情和教情,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项目课题为抓手,基于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展开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彭立平.“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李松林.知识性质的多维透视与当代课堂教学改革[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