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5 21:11:55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1)

[主题词] 宋代;社会背景;针灸学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01-0066-03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晋唐以来长期的知识积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针灸基础理论、临床治疗与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针灸学专著以及含有针灸学内容的综合性著作增多,这与北宋社会背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 政府对针灸学的重视

北宋九位皇帝,除宋英宗赵曙、宋钦宗赵桓外均重视中医学,据《宋史》《宋会要辑稿》《宋刑统》等记载,北宋时期政府颁布的中医药卫生诏令就有200多项比;尤其是宋太宗善艾灸,宋仁宗赵祯喜欢针灸,对针灸学研究的积极意义不可低估。政府组织校勘出版针灸古籍、开展针灸教育、编纂针灸著作、铸造针灸铜人等发展针灸的具体措施,对北宋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1提高医学与医家社会地位

北宋政府重视中医学与针灸学的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医药机构,设置“大夫”“翰林”等医疗官职,等同于文官,这明显提高了医家的社会地位。宋徽宗为了提高中医学的社会地位,于1103年(崇宁二年)诏令在国子监设立“医学”,与太学、武学与律学三学并列,吸收儒生学习中医,造就有文化素养的中医学人才,进一步说明政府对中医学的高度重视。

另外,北宋政府着重文治,重视文仕培养与选拔,积极推行科举制度,大量录用进士。受范仲淹“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影响,不少不愿人仕或不能人仕的文人进入中医学领域,改善了中医队伍结构,使其文化素质及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针灸学研究力量。

1.2校勘出版针灸古籍

北宋政府鉴于许多重要医籍濒临失传,于1057年设置“校正医书局”,集中了掌禹锡、林亿、张洞、苏颂、孙奇、高保衡、孙兆等全国著名学者与医学家校勘古代重要医籍多达30多部,“正其讹谬,补其遗佚,文之重复者削之,事之不伦者缉之”(高保衡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并由国子监刻版印刷发行。其中包括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促进了针灸学的普及与流传。

由于受宋代学风的影响,校正医书局的学者们虽然纠正了不少谬误,但在校勘过程中务求其速,常常缺乏众本对校,考据往往表现得过于自信,刻意求新,对针灸古医籍进行重新编次,删改原文,无端增补,误改误注之弊,也给后人学习、研究、整理古医籍留下不少困惑。

1.3 太医局开设针灸专业

北宋政府继承唐代中医教育制度,王安石于1076年改革中医教育,将太医局从太常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行政设置、学科设置、课程设置、学制和考试、升级、毕业、奖罚等具体措施。太医局设置针灸专业,与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等并列,定期招生,材,改变传统师徒相授及自学为主的中医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与针灸人才,这对20世纪中医教育影响巨大。

针灸科必修《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本草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等课程,采取太学的“三舍升试法”:学生分为外舍生(低年级)、内舍生(中年级)、上舍生(高年级),外舍生经月考、年考得升内舍,又经考试得升上舍。分级教学及其考试制度,每月1次私试,每年1次公试,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优良者升为内舍;每年1次会试,及格者升为上舍。还根据学生的品德和技术水平,将上舍分为上、中、下三等。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级针灸人才,规定学生学习期间参加临床实践,轮流为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及各营将士治病,年终根据每个学生的临床记录考察其成绩,按疗效高低分为上、中、下三等,其失误多者,酌量轻重给予处罚,严重者勒令退学。

1.4组织编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初针灸盛行,但历代相传的针灸书籍辗转传抄,差讹错谬甚多,有关经络循行路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腧穴名称繁杂,部位不确,无以为准。因此,宋仁宗诏令著名的针灸学家、尚药奉御王惟一对前代针灸腧穴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充分说明了北宋政府对针灸学的重视程度。王惟一奉旨后,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历代《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有关针灸著述,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反复考证、校勘、推敲,订正讹谬,“定偃侧于人形,正分寸于腧募……总汇诸说,勒成三篇”,于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名《天圣针经》或《图经》。《图经》集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记载腧穴657个,统一了各家之说,使经络循行和腧穴位置客观化、规范化,补充了腧穴的主治作用,增添了新的腧穴(如青灵、厥阴俞、灵台等),充实了针灸学的理论宝库,是继皇甫谧之后对针灸腧穴的又一次总结,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的又一部针灸巨著,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经络、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当时医学生及临床者的必读之书,也是我们现在学习继承和研究发扬祖国针灸学极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王惟一恐其不易保存,日久湮没或传之出现讹谬之处,创造性地将《图经》刻于石碑上,名为“针灸图石壁堂”,放置当时京城开封大相国寺仁济殿内,昭示大众,便于学者观摩,永垂后世。元初迁往北京,由于朝代变更,星移斗转,石刻已“漫灭不完”,字迹模糊难辨,到了明代,竟然把它当作修筑京师城垣的材料,埋入土中,沉睡几百年,直到1971年在北京出土,重见天日,但却不能恢复原貌。

另外,北宋末年宋徽宗组织编写《圣济总录》,虽非针灸专著,然对经穴排列顺序、经络与腧穴关系做了较大调整,不仅将354腧穴全部归属十四经脉,并根据《灵枢・经脉》的记述,依经脉循行方向做了重新编排,对奇经八脉除任督脉以外的六脉所属穴位逐一进行了说明,但尚有部分经穴的排列次序与经脉循行分布不符。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与北宋政府另外编纂的《太平圣惠方・明堂》一起,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经络学说,为统一经穴排列顺序及经穴理论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较大。

1.5铸造针灸铜人

北宋政府为了方便针灸直观教学与治疗,宋仁宗于1027年又命王惟一主持设计铸造立体铜人模型,其铸铜人的意义和作用,正如夏竦所云“去圣浸远,其学难精,虽列在经络,绘之图素,而粉墨易糅,

豕亥多讹……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如案形,复令铜人为式”。王惟一受命后同工匠一起,花费将近1年时间,用精铜铸造等身大铜人两尊,工艺精巧,仪如裸人,身高五尺三寸,其外壳分腹背两面,可以开合,扣起来是一个整体;体内脏腑齐全,体表外面标有经络腧穴及名称,不是用锥刀所刻,而是用一种错金(即镀金)镀写的。体内穴道灌入水银(有人认为是水),外表涂以黄蜡,将所注腧穴名称覆盖,以考核学生或医生的针灸技术;若刺中某个穴位,起针时则水银随针而涌,否则稍许偏斜,则针扎不进也。正如夏竦为《图经》作序中所云,铜人“内分脏腑,旁注谷,井荥所会,孔窍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第,疑者涣然冰释……肇颁四方……景式万代……”宋仁宗将其视为国宝,令一具置于翰林医官院,一具置于大相国寺仁济殿。靖康之变后,针灸铜人一具流入襄阳,不知所终,另一具也成为宋金议和条件之一被金人掳走。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视铜人为国宝。蒙古灭金后将针灸铜人运回大都(北京),放在太医院三皇庙中的神机堂内供人们观赏。因铜人出现缺损,1260年元世祖命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对其进行修复,历时5年完成(《元史・方技工艺传》);“洪武初,铜人取入内府,图经尚存”(《大明一统志》),后不知去向。

针灸铜人的铸造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表明了我国金属冶炼术有很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开创了针灸模型教学的先河,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成为近代实验针灸学的先躯,它补充了《图经》和石碑的不足,而相映生辉;使多年的纸上图像变成了直观的立体模型,也使针灸考核趋于标准化、统一化,给学习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针灸教学和治疗的效果。铜人设计之精确,铸造之完美,这不仅是中医学史上的一大创造,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绝无先例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文化成就。

2 印刷技术对针灸学的影响

北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进步,促使宋代出版业兴盛发达,结束了传统手工刻板的落后局面。国子监印刷出版了大量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太平圣惠方・明堂》《圣济总录》等,以及民间刻书作坊也刻印了《针灸资生经》(王执中)、《备急灸法》(闻人耆年)等针灸书籍,从而使更多医家及文人们有机会学习、研究和掌握针灸技术。

3 中朝交流

唐代中朝医药交流频繁,中医著作如《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素问》《黄帝针经》《难经》《脉经》《明堂经》《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广利方》等陆续传人朝鲜。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更加广泛,宋真宗、宋徽宗等多次向朝鲜赠送《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等,而朝鲜的人参、牛黄、昆布等不断输入中国。由于朝鲜对中医学的高度重视,朝鲜所收藏的中国医书善本较多。1093年朝鲜政府派遣黄宗向北宋政府呈送《黄帝针经》善本9卷,北宋以此为底本重新颁行,使中国失传已久的《黄帝针经》(即今之《灵枢》)得以重见天日,广泛流传。这不但对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研究《内经》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探究分析

循证医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西医临床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新兴学科,它主要强调任何临床实践与医疗决断,都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数据之上,否则所进行的临床治疗是不予承认的[1]。具体的说,它所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准确慎重的选取最新的医学研究证据,并且还要结合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在临床治疗中满足其需求与愿望,这样的临床治疗才具有最佳效果。因此,中医针灸要想与国际接轨,要想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就需要在循证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进展与结果仍稍欠火候,本组探究则是通过对针灸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寻找到循证医学模式下针灸临床研究的最佳方法,以此提高中医针灸的临床价值[2]。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期刊论文,并以循证医学模式为筛选标准,从中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30篇,其中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12篇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其次结合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案例,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总结其研究价值与结果。

1.2方法 将选取的30篇研究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总结其循证医学研究模式、研究中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与相应标准、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结果对针灸临床应用的影响等[3]。并且根据我院进行的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临床研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与具体模式,改进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 结果

笔者通过翻阅分析所筛选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发现多数研究论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随机方法的选用。笔者选取的研究论文中,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但其中有10篇论文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存在问题,对所使用的随机选取描述不清,有些甚至前后混淆,这则缺乏科学性,大大降低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可信度。②盲法的使用。针灸临床研究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在临床上无法做到双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研究时可以将其弃之不用,选取的资d的界定。对于临床研究而言,制定科学严谨的诊断、纳入、排除以及疗效评定标准是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本组资料中,有7篇论文在标准的界定上存在不足,所使用的标准较为落后,而且也不是被学界所公认的金标准,因此大大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④试验中的不足。进行针灸研究时,没有对各组间基线情况进行有效描述,而且配置比例存在缺陷,有失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同时选用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不当,无法准确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归纳,进而对研究质量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严重阻滞了中医针灸晋级主流医学的脚步,使得中医针灸的临床施用步履维艰。

3 讨论

中医针灸学是我国中医文化的精华所在,而且经过五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仍然熠熠生辉,其自然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就针灸学的局限性来看,在临床治疗中仍然是过于依赖医护人员的知识积累与个人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针灸临床研究的困难程度。目前,学界进行临床研究的主要原则有随机原则、对照原则以及双盲原则,而且同质性随机对照研究所取得的临床研究效果可以说是最佳的论证依据[4]。特别是在循证医学不断兴起的过程中,它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显著促进了临床研究进程的发展。基于此,如何在循证医学模式下开展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就成为中医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循证医学在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大体的走向是正确与有效的。尤其是基于论证证据理论而建立的Cochrane评价系统,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临床研究评价系统,这对于保证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很大帮助,而且我国中医学者也逐渐认识到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总结临床研究的方法,以期提高研究价值与效率[5]。比如有些学者结合针灸临床研究比对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率,发现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临床针灸属于实践医学,所以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效果更为显著;再比如有些学者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了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安慰针的设计与使用方法,并且建议将评价标准进行更改,以此保证针灸疗法的长效发展;而且有些学者在针灸临床研究中比对了均匀设计的功效,如研究针刺手法量化、穴位选取与配伍等[6]。

笔者认为,中医针灸疗效的相应证据,多数来源于古籍与名家经验,要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分析,多数是不予承认的,自然也无法步入主流医学界,因此需要借助循证医学模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再次评价与研究。鉴于上述国内的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以及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研究的宝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结合循证医学与临床病学的研究原则,着重提高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质量,可以进行多院联合的协作模式,扩大研究样本的容量与真实性[7];其次要结合针灸临床的独特特点,对临床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与更新,比如临床诊断标准与评价标准,应该适时进行修改,如果依照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诊断标准,会造成针灸临床研究的时效性,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特点同西医诊断标准存在误差,一旦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研究,很多针灸临床研究结果会被认定为无效,因此可以在调整相关标准的同时,大力推广进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将影响针灸疗效的手法治疗、选穴手法、入针力度等作为分析针灸疗效的一个细节,来进行针灸临床研究;最后要严格选用经过循证医学论证的针灸疗法进行临床研究,也就是建立科学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比如针灸临床治疗中存在的一些经验方法与经验穴位,需要进行证据评价后予以进行研究施用。我院根据国家中药管理局编制的几种针灸临床研究指南,相继开展了贝尔面瘫、抑郁、偏头痛以及中风假性球针灸临床研究,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研究效果。采用Cochrane评价系统进行相关临床研究的验证,均得到较好额评价[8]。

综上,要想做好针灸临床研究工作,就需要准确把握针灸的临床特点,有机的将循证医学模式作为研究指导,结合循证医学的理念与研究方法,逐步完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切勿盲目的进行临床研究,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临床研究效果,并促进中医针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昊,徐斌,顾一煌,等.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临床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95-97.

[2]郭旭,刘保延,赵宏.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初探[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08(3):203-205.

[3]梁繁荣,吴曦,李瑛.中国循证针灸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天津中医药.2006,23(6):441-444.

[4]李运方,陈日锦,黄越.针灸用于临床的循证医学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764-765.

[5]劳力行.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及探讨[J].针刺研究.2008,33(1):53-61.

[6]金红妹,田辉,霍丽.均匀设计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学药学刊.2008,26(1):119-120.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针灸 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pain relief in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

LIU Qingfeng YANG Aichu LI Xueyi HUANG Kunjie HUANG Yong

近年来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ccupational 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OHAVD)发病率高[1],患者双手疼痛症状突出,并且伴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表达增加[2]。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手段,临床预后不良,有较高的上肢致残率。国外甚至有学者研究发现即使停止振动作业,OHAVD患者的疼痛症状也难以逆转[3],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鉴于针灸止痛的疗效肯定[4-7],且动物实验显示针刺可增加痛触觉阈值[8],我们在临床中将针灸引入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的治疗,临床观察到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11年7月—2013年5月期间在本院住院且已明确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患者,诊断及病情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均参照GBZ 7—2014《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9]。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按患者实际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将其分配到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7),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试验组接受一般治疗+针灸治疗。本研究方案已获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既往有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2)有出血倾向者及有外伤、中毒、骨关节病、肌病等导致功能障碍者;(3)不能配合检查,或者资料不全、无任何会诊记录者;(4)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以及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丹参30 m L,溶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营养神经(肌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用灭菌注射用水2 m L溶解,肌注,每日1次;甲钴胺片口服,500μg,每日3次)及对症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针刺选穴:合谷、外关、八邪,定位参照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10]。操作方法:单手毫针刺(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0.30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得气后配合艾灸,合谷、外关二穴采用温针灸2壮。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

1.2.2 疗效判定方法

(1)疼痛评定方法:治疗前后均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aire,DASH)[11]B部分(即疼痛部分)评定研究对象上肢疼痛状况,其中含7项指标,主要调查上肢的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及其对睡眠的影响,以及患者的自我满意程度等。每项指标各对应5个等级的分值,即毫无困难(1分),有点困难(2分),中等困难但能做到(3分),非常困难(4分),无法做到(5分)。分值范围为7~35分。采用纸质版评定量表,分别在患者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满4周时由专人发放给研究对象,请其即时填写并回收。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研究对象血TNF-α水平。清晨空腹,用EDTA-Na2抗凝管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 m L,采用Centrifuge 5415R/5804R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在4℃下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吸取上清液,分装于-80℃保存备用。按照TNF-αHuman ELISA试剂盒(VIVA Bioscience)操作要求,检测样品中TNF-α浓度。TNF-α正常参考值<8.1 pg/m L。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数据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男性。试验组47例,年龄(37.64±5.22)岁,工龄(9.71±4.01)年;对照组44例,年龄(36.23±3.61)岁,工龄(9.32±3.56)年。试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28、17、2例,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分别为18、23、3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09、0.496,P>0.05)。两组研究对象疾病轻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2,P>0.05)。研究对象所在岗位手传振动4 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在9.35 m/s2和66.53 m/s2之间。

2.2 上肢疼痛状况

用DASH量表B部分分析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治疗前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ASH量表测得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得分

2.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平均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TNF-α在治疗后的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a变化情况

2.4 TNF-α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91例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314,P=0.002)。

3 讨论

既往研究证实,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针刺镇痛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而且避免了服用镇痛药引起的胃肠损伤、免疫抑制、成瘾等不良反应,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12]。临床中我们观察到针灸治疗后OHAVD患者的疼痛等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DASH由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肌肉骨骼疾病协会理事会及加拿大多伦多劳动健康研究所于1994年联合发起制定,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13],经证实该量表有较高的有效性、灵敏性和可重复性。有学者研究发现手的抓握力、肌腱炎和DASH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14]。本研究中我们采用DASH量表疼痛部分评估OHAVD患者疼痛状况,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疼痛状况有所改善(P<0.01),而对照组没有改善(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针灸对OHAVD患者疼痛等症状的改善疗效肯定。陈宋平铖等[15]研究发现温针能显著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与本研究结论类似。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是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调节因子,TNF-α高水平表达可导致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发生[16]。各种动物模型研究显示,TNF-α与神经性疼痛密切相关[17],TNF-α对疼痛的产生与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也显示TNF-α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1)。临床上OHAVD患者的TNF-α明显升高,考虑与OHAVD患者神经损伤及病程中的炎症反应有关。这与既往研究显示振动会增加氧化应激和促炎基因表达[18]一致。两组患者TNF-α浓度在治疗后均降低(P<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即试验组降低更明显。金秋等[19]研究发现温针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疼痛感,与本研究结论类似。有学者[20]采用10.6μm激光灸治疗骨关节炎慢性疼痛患者,发现患者疼痛减轻,滑膜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也降低,与本研究类似。这也从细胞因子水平解释了针灸止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治疗降低了血TNF-α浓度有关。针灸操作简便易行,且针灸治疗无潜在副作用,本次研究中我们按常规规范操作,无一例患者出现针刺意外,因此可认为针灸止痛可以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临床中推广应用。

随着针灸镇痛的机制研究日渐丰富,有学者研究发现振动暴露使得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升高,进而使得手臂振动综合征大鼠IL-6介导的钾电压门控通道家族A成员4(KV1.4)的表达下调,从而导致肌肉疼痛[21]。下一步我们可从IL-6的表达这方面去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林秋红,郭静宜,刘移民.广州市2011—2015年职业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7,44(5):619-621.

[2] PACURARI M, WAUGH S, KRAJNAK K. Acute vibration induces peripheral nerve sensitization in a rat tail model:possible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J].Neuroscience,2019,398:263-272.

[3] AARHUS L, VEIERSTED K B, NORDBY K C, et al.Neurosensory component of 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a 22-year follow-up study[J]. Occup Med(Lond),2019,69(3):215-218.

[4]沈红强.“针灸治痛”在奥地利[J].中国针灸,2005,25(12):870-872.

[5] HO L F,GUO Y,CHING J Y,et 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warm needling therapy for plantar heel pain:a randomised waitlist-controlled trial[J]. Acupunct Med,2021,39(4):283-291.

[6] XIANG Y,HE J Y,TIAN H H,et al. Evidence of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placebo-or shamcontrolled trials[J]. Acupunct Med,2020,38(1):15-24.

[7] LIU Y F,MA X M,YAN B,et al. Warm needling on the four knee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pain after stroke[J]. World J Acupunct Moxibustion,2015,25(3):21-25.

[8] XU Q L,LIU T,CHEN S P,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mulative analges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of 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neurons in rats with sciatica[J]. Neural Regen Res,2013,8(3):218-22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GBZ 7—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1]HUDAK P L,AMADIO P C,Bombardier C. Development of an upper extremity outcome measure:the DASH(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corrected]. The Upper Extremity Collaborative Group(UECG)[J]. Am J Ind Med, 1996, 29(6):602-608.

[12]DAVIS R T,BADGER G,VALENTINE K,et al.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 in the Vermont medicaid population:a prospective, pragmatic intervention trial[J]. Glob Adv Health Med,2018,7:1-10.

[13]LAUNONEN A P,SUMREIN B O,REITO A,et al. Operative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2-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LoS Med,2019,16(7):e1002855.

[14]BUHAUG K,MOEN B E,IRGENS A. Upper limb disability in Norwegian workers with 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J]. J Occup Med Toxicol,2014,9(1):5.

[15]陈宋平铖,郑樱,连圣聪,等.不同穴位温针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6):80-82.

[16]LEE J, LEE J.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independent hypoxia response of the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16.1 gene regulated by chromatin-remodeling factors in the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J]. J Biol Chem,2013,288(3):1582-1589.

[17]GEORGE A, BUEHL A,SOMMER C.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fter crush injury of rat sciatic nerve increases endo-and epineurial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protein[J]. Neurosci Lett,2004,372(3):215-219.

[18]KRAJNAK K,WAUGH S. Systemic effects of segmental vibr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J]. J Occup Environ Med,2018,60(10):886-895.

[19]金秋,阿古拉.蒙医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2):13-15.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精品课程;多元化教学手段;经络腧穴学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体系”为目的的示范性课程。安徽中医学院经络腧穴学课程自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通过课程组教师的积极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上不断突破,既强化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又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了我校经络腧穴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其中,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师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同时,新的教学模式既推动了教学效能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多了技术环境、人—机关系等多种要素,有了自己的特色。

由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差别,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的角色、职能和教学行为发生重塑和转换。我们知道,教学是“教”与“学”的合称,体现了知识传承过程中两个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教学活动需要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一种双边的实践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多是从“掌握知识、传授技能”的角度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院针灸推拿学和针灸推拿学(涉外方向)两个专业,在进入到大学二年级以后,逐渐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经络腧穴学则是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和尝试,我们采取的多元化教学方法逐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在本科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形式,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自学式等多种综合方法,实现师生的思考同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与之配套,为学生布置思考性作业、专题讨论、论文、综述等,且使之与考试方法改革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1.调整教材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教学中在遵循、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次序,做适当的调整。其次,将下篇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内容在总论中进行概述,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了经络腧穴总论的基础上,对经络的纵横联系有一个印象。实践操作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学生尽早进入针刺基本手法的操作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腧穴定位。对于学习针灸学基础课程的同学而言,三百多个腧穴的定位、归经是较为困难的一个部分,为此我们从任、督二脉穴位的学习入手,首先让同学们有个初步印象,方便在分经学习腧穴的时候,进行横向联系,便于记忆。

2.创新性地增加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以往的经络腧穴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教与学,为此,我们创新性地引入了体验针灸和经络腧穴配套实验:学习常用腧穴时进行针灸体验,并增加了针刺镇痛实验的操作。即增加了学生对针灸学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环节,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由于经络的抽象性,往往有同学会产生“针灸真的有效吗?经络到底是什么?”之类的困惑。而且,在现行教材“经穴各论”的编排是“以经带穴”。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信心,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更便于学生记忆腧穴定位及主治。而点穴实践课中采取分区点穴法,将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合并,并将所有腧穴的分经与分部结合对比点穴。

4.引入PBL模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

创新性地将经络腧穴现代研究部分分为课堂介绍和问题引入的PBL模式教学两个部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经络腧穴基础研究的现状,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脉循行,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灵枢·经脉》,是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认为是较为难记的一部分,往往会记住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而且很容易把内容混淆。为此,我们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从经典入手,对《灵枢·经脉》《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不同著作的论述进行梳理,自主学习,结合Flas、PPT课件制作和真人展示等多种手段,在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古文更加形象,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

2006年颁布了《腧穴的命名与定位》国家标准,我们也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但在临床上实际取穴的时候却多种多样,经过见习的同学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更准确、迅速地确定穴位的定位。为此,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揣穴的体会,举出每个腧穴有多少种取穴方法,进行演示和讨论,形成自己的学习理念。

5.定期开展教与学的交流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推进教学改革

经络腧穴学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如何学习”,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科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尽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了手机短信、飞信、微博、个人博客等网络手段,拓宽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定期与学生代表开展教与学的交流,推进课程建设。

6.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对外交流

首先,在针灸推拿学(涉外方向)专业尝试性开展双语教学,从点到面,逐步推广;其次,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合作,利用英语角、第二课堂等与留学生、外教进行针灸基础知识、经络腧穴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为便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远距离同行、师生间的信息共享,本学科组还建立起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全方位展示本学科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内容的信息知识,教学方法先进灵活。

二、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改革

从2005年开始制作经络腧穴学PPT课件,并逐步在课堂使用,在此基础上先后研发了“针灸腧穴实践平台”和“经络腧穴学网络教学平台(省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各种电教手段优化组合应用,发挥综合效应。课程组现有的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具主要有模型、录像、电视、投影、幻灯、多媒体功能教室等。

1.理论教学

应用现代多媒体及远程教育技术,进行了教学软件的研制和购置,强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改善了教学手段。

(1)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教学模型,如针灸经络腧穴模型等。

(2)建立了经络腧穴学网络课堂,并在不断完善中。

2.在实验教学方面

追踪学科研究技术进展,深化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手段,追求实验的客观性与直观性。

(1)更新实验设备。

(2)制作了腧穴实验教学,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使实验教学得以直观化,改善了实验指导的抽象文字描述。

三、创新性地增加实训课时,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始,着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本课程组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操作、实验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能够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课程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握课程重点讲授、疑点讨论、资料查找、撰写综述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将传统针灸医学知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加工成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直观的教学资源。

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改革和应用,我校经络腧穴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点掌握能力和专业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6级针推专业学生获得了“华佗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腧穴定位个人单项一等奖;我院青年教师获安徽省级教坛新秀奖;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进一步获得了安徽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等教研项目的资助。

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共同促进经络腧穴学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美仁,徐伟辉,龚憬,等.经络腧穴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38-140.

[2]张建斌,董勤,程洁.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方案的改革与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1):41-43,49.

[3]王卫,魏连海,孟向文.经络腧穴学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4):274-275.

[4]杨志新,杜少杰,姜玉萍.经络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09,29(9):749-751.

[5]侯书伟,马祖彬,李永春.论腧穴分类教学:经络腧穴学腧穴规范化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10,30(10):865-869.

项目名称:

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项目(TS10890),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研项目(ZD201007)。

作者简介:

吴子建(1980-),男,医学硕士,安徽中医学院讲师。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5)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77-02

实验针灸学是针灸学科新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实验研究阐明针灸作用规律原理的。[1]《实验针灸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传统中医针灸知识,结合中医基础特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知识搭建,系统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神经病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教学是《实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以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为先导的教学实践。

一、明确教学大纲质量要求,探讨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思路

教学大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准则,《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应该遵循教学大纲质量要求,并根据不同教授对象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目前本教研室主要承担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全英班、专升本及中医七年制针灸推拿方向等4个专业的教学任务。不同的医学背景和学制决定了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及针对性。在不影响各班级整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是完善教学大纲的原则。并且相应对教学设计、考核形式做出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教学体系。

传统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学习,实验内容多是按照理论教学相关章节内容再现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按部就班进行,缺乏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未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教学要求。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本课程全部理论学习和熟悉基本实验操作后,根据传统针灸知识和现代科研技术,模拟科研课题要求,确定研究目标,撰写科研标书,开展自主设计实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考核重点是整个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课时设置。目前《实验针灸学》本科教学中总学时为48学时,安排28个实验教学学时,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高于1∶1。自主创新性实验安排在最后一次实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以及上一阶段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操作后,学生对中医针灸科研活动有了客观的认识。同时,学生对实验室条件、个人知识结构及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在教师指导下更有利于自主创新型实验的开展。本次自主创新型实验改革以我校2012级中医七年制针灸推拿方向专业的同学为试点,安排8个学时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经过前期准备后,其中2个学时是每个实验小组依次向全班同学介绍实验目的和设计思路,教师进行点评和修改。4个学时进行实验操作,包括课后实验小组分析记录结果和完成实验报告;另安排2个学时给每个实验小组制作PPT,汇报实验结果及体会,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并结合整个自主创新性实验过程进行评分。

2.自主创新性实验设计总体原则。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打破枯燥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体协作精神,跳离固有的框架大胆创新。创新并非是毫无依据的天马行空,要求学生遵循科研设计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严谨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科研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实验针灸学》研究手段多样,所以实验设计既要运用先进的实验方法,同时也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合理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实验设计的方向,实验器材的选用以及实验时间的控制,必要时反复修改实验方案,体现自主创新型实验的可行性和简约性。

3.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具体执行方式。(1)实验设计。2012级中医七年制针灸推拿方向共有学生65人,实验改革教学中以5名学生分为一小组,共13组。每组组员共同讨论决定研究内容后,分工合作开展实验设计。每个小组必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为自主创新型实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在完成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制定科学可行的实验计划。实验计划格式参照实验指导手册,包括题目、目的、原理、实验对象、实验器材、技术路线、观测指标、注意事项及可行性报告。每个实验小组必须上交文献综述,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依次汇报实验计划,经教师评阅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实验。(2)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有了验证性实验的锻炼,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特别是在建立动物模型和实验仪器操作方面。因为实验条件限制,实验时间和实验动物的数量并不能像正式科研实验那么充裕,有些实验小组之间进行对照研究,这就要求组与组之间要有默契的协作配合,在实验设计的时候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了。另外,每6个实验小组配备一位老师和两位实验员进行协作,主要是起到随时指导和辅助学生完成既定实验计划的作用,保证实验能够安全进行。(3)实验汇报。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文献分析实验结果。尤其是对与预测不相符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验讨论部分主要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严谨性等方面展开。各实验小组依照实验报告内容制作PPT,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阅和提问。各组同学汇报结束后,就汇报内容进行全班相互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教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根据各组实验总体完成情况,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答辩结果进行评分。评分标准提前向学生公布,着重考查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减低实验结果在考核成绩中的权重,所得分数,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

三、总结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体会

1.开展时机。中医七年制针灸推拿方向是我校培养新时期中医针灸复合型人才的重点班级,而《实验针灸学》是本专业的限选课,设置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传统针灸理论和实验基础,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是具有可行性的。同时,结合七年制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是具有必要性的。经过七年的培养,该专业的同学最终是获得硕士学位。这就要求在《实验针灸学》教学活动中完成从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的自然过渡,这是由《实验针灸学》的教学目的和学科特点所决定的。自主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充分了解研究问题当前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完成科研实验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2.培养能力。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本科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迸发创新思维。在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同时,也完善了考核制度。形成性评价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总结性评价,考核了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及实验汇报全过程的综合能力,既体现了对热点问题的触觉,也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既结合了基础理论知识,也加深了对学科前沿研究发展的认识;既熟悉了现代科研的先进技术,也加强了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的教学目标。

3.共享资源。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要求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在准备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仪器设备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甚至进行多课程结合或跨专业设计,达到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另外,在实验汇报交流中,各组学生通过讨论学习,相互吸收专业信息和经验教训,也是资源共享的又一体现。

4.教学相长。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必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方案设计,并把握创新性实验的总体方向。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同时,学生反馈的信息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更高层次了,促使教师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而且,经师生交流讨论的结果,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推动实验改革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教师要将此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正确榜样,引领学生进步。

四、结语

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改革,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也是符合培养复合型针灸人才的时代要求。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固有单一模式,并且遵循实验教学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实验针灸学,乃至整个中医针灸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中发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加强了专业思想建设。以创新性实验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是《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转变的正确方向。当然,教学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教学人员提高思想认识,摸索改革前进道路,不断深化和完善《实验针灸学》实验体系改革,为中医针灸国际化、标准化、产业化提供必要的人才培养和复合创新型人才贮备。

参考文献: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 针灸; 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6-01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部分之一,是一门以临床为基础的拥有较完整的基础理论、操作方法、适宜病种,相对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笔者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开展对针灸临床医师培训中经常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现不惧短陋提出,抛砖引玉,希望能共同探讨以提高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水平。

1 针灸学科和针灸医师的定位 随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临床医师执业资质认定工作的重视,目前针灸临床医师均为接受过国家全日制高等医学教育,经培训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质。应当说针灸作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其从业人员在校学习期间应当接收了系统的学习,了解掌握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能力处理各科疑难危重病例。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科临床医师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和基层中医院的针灸科的人员,由于常年在门诊,没有经历过病房的系统培训锻炼,他们往往仅能应付一些针灸适宜病种的门诊治疗,针灸学科的地位被弱化,针灸被当作为一种疗法运用于临床治疗,针灸科被看作附属科室[1]。形成了针灸只能在一些门诊使用,不能独立设立病房的印象。针灸学科是否有必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存在?针灸医师除了熟练掌握针灸技能外是否要具备处理各科疑难危重病例能力?一方面在中医高等医学院校针灸系针灸专业的本、专科及硕士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据调查,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里,针灸科病房大多在20-80张,而且床位使用率极低[1],在安徽省内的各级综合性医院的针灸科病房在减少甚至被拆销,一些县市的中医院由于条件限制没有针灸病房。造成了针灸临床医师培训存在定位不确定、内容不确定,医学院校的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等问题。既影响了针灸学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展,也阻碍了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和针灸学科的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和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下,在省内开展的中医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中把针灸科建设列在其中,不少中医院开始设立针灸科病房,针灸临床医师专科培训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我院针灸临床人才培养的经验和针灸学科适宜病种研究的成果分析,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的专科培训应定位在首先能熟练掌握应用各种针灸方法和技能;其次,要熟练掌握针灸适宜病种的诊断与常规处理;第三,要有独立处理针灸适宜病种所涉及的危急重症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针灸适宜病种的范围,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因此,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是伴随着成长过程终身进行的,高水平的针灸医师一定是掌握针灸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由于针灸学科临床特性,要求针灸的科研必须依从于针灸临床实践,而针灸研究又可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针灸临床工作者都是针灸研究的实践者,每一次针灸的临床实践,都是一次针灸科研活动[2]。因此,针灸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临床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地从临床常见疾病中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提高自己处理疾病的能力,提高临床疗效。针灸疗法不仅同药物疗法有明显差别,而且同现代物理疗法也很不一样。所以在针灸临床研究中,不应该不加区别地照搬现代药物疗法和现代物理疗法的研究方法,而不顾针灸临床特点。否则,相关的研究就会偏离针灸本身的特点,不但不能诠释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对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让临床医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针灸临床工作者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语言进行针灸的研究。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我们要走实践之路,以临床研究为基础,用疗效说话。同时,针灸研究要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借鉴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新的模式,以对疾病的治疗为载体,对临床疗效确切、特异作用明显、临床广泛使用的可说明问题针灸治疗进行科学设计、用现今医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数据和结论以能说明困扰临床的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3 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提高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是针灸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永恒课题和最终的目的,而要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就要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以解决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症状入手,从而肯定针灸对疾病症状的治疗作用,以我为主,开展针药结合、中西结合多方法提高疗效,提高针灸治疗效能。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拓宽针灸治疗病种,扩大针灸适用范围。针对疑难杂症开展科研攻关,努力提升针灸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研究建立能与现代医学相容的针灸治疗疾病的金标准和评价机制,争取赢得主流医学的认同。

要从针灸临床特点出发,通过开展人员培训,科研协作,设立符合针灸特点的疗效评价机制,从临床疗效确切、特异作用明显、临床广泛使用的可说明问题的病种出发进行科学设计、制订行业内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验证针灸疗效,以事实来说明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可能对针灸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排除干扰因素以提高针灸疗效;同时要界定针灸效果产生的范围,适当排除、淘汰落后的针灸治疗手段和方法。要开展针灸治疗介入时机和介入方法的研究工作,以逐步扩大针灸适宜病种,合理使用、有机整合针灸疗法。

同时还要通过开展针灸作用产生的机理,揭示针灸治疗实质,科学普及针灸基础理论以正后学者视听,提高针灸临床人员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应当从临床入手,针对临床上有确切疗效的病种,开展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明针灸产生效果的机理,使针灸基础理论能够与时俱进,做到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便于推广。达到提高针灸临床医师的学术水平和针灸临床疗效。

总之,通过多年来临床实际工作的锻炼和我们开展对针灸临床医师的培训的经验,我们认为针灸临床医师的培养要以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以保证临床医疗安全为要求,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通过培训提高针灸临床医师学术水平、临床技能、科研能力,提高他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针灸中级考试总结篇(7)

针灸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较研究多媒体教学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并茂,集声、光、形、色于一体,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层出不穷,但课件制作质量良莠不齐。在实际运用中,如何设计与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进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与水平,制作并不断完善了一套融教育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针灸学》多媒体课件,并就该课件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2009级一院本硕班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授课内容选取《针灸学》上篇针灸理论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前六经用旧课件授课,后六经用新课件授课,对比新、旧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

1.2研究方法:客观方法(考试成绩法):前后六经授课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结束后,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方法(问卷调查法):授课后对实验对象采取不记名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回收率100%。问卷回收后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新课件授课内容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旧课件授课内容的成绩

两部分随堂测验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6.90分、84.70分。经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新多媒体课件授课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旧课件授课组的成绩(见表1)。

2.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设计:①《针灸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合性;②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兴趣;③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满意度;④新、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倾向及原因等。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2.2.1《针灸学》适合多媒体教学

在问卷中有91.21%(83人)的学生认为《针灸学》适合多媒体教学,仅有一人认为不适合(见表2)。多媒体涵盖内容广、信息量大,而且生动、直观,在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能够提高《针灸学》的教学效率。

2.2.2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较高

调查发现对多媒体教学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学生共占93.4%(85人),因此同学们很喜欢老师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见表3)。但有的学生反映由于有时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课件产生抵触情绪。

2.2.3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很满意

问卷中有62.63%(57人)的同学对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31.87%(29人)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认为对本学科的学习帮助很大(见表4)。

2.2.4学生对新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

调查结果显示94.5%(86人)的同学更喜欢新多媒体课件并投了赞同票(见表5)。在手填的原因栏中多数同学认为新课件设计新颖、有特色,内容明晰、链接顺畅、色彩清新、形象生动,很引人入胜,再配合老师的讲解和启发,很多内容当堂就能理解掌握,所以对新多媒体课件十分认可。

3 讨论

针灸学是集理论和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具有内容抽象、概念繁多、实践性强等难点。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教学内容变的生动、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明显,但也要正确制作和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来看,普遍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拼凑,多媒体课件成为能活动的电子黑板,这种“电子板书”看上去枯燥、单调,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因而课堂吸收率不高。多媒体教学不能停留在“有件即可”的低层次上,要顺应时展需要,不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除了向学生们清晰地传达教学内容,也要注重课件设计的构图艺术,力求构思巧妙、画面悦目、设置和谐、富有特色,将色彩效果、明暗效果、动画效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适度的、舒适的、有效的视觉刺激,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学习心理.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

[2]张志钢,黄刚,王懿.优化课件制作,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