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会议通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49:46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会议通知篇(1)

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013・韩国)会议通知(第一轮)

世界中联骨伤风湿中韩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将于2013年10月14日-18日在韩国举行。此次会议将由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韩国韩医学会主办。期间除了召开学术会议外,还将组织学术考察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发展中医药为风湿、骨伤学术发展作贡献

二、大会征文范围

1.中医临床对风湿、骨伤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

风湿病(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及心、肝、肺、脾、肾五脏痹;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痛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各种原因的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炎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针灸疗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综合疗法(包括内服、外治等)的临床研究;

2.中西医结合风湿、骨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韩医理论与临床研究,韩医与中医学的比较研究;

4.替代疗法、辅助疗法,如饮食疗法、音乐疗法、物理疗法等对风湿骨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草药或民间疗法对风湿、骨伤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

5.风湿、骨伤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6.风湿、骨伤名医、名师的临床经验;

7.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脊柱、关节、创伤、骨病、软组织损伤、微创技术、康复医疗和药物研究及器械研制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

8.风湿、骨伤手法的临床研究,包括:①手法传承与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与交流;②传统中医骨伤手法的临床规范研究与推广应用;③手法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④手法的特色优势研究与思考;⑤其他与手法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⑥手法治疗内科及儿童疾病的研究。

详情请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或http://。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正文(含参考文献)字数在4000字以内,中英文均可,文章均附中英文摘要,字数200字左右。作者姓名要全部依次列出,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地址要详细;

2.论文收集截止时间:2013年8月31日;

3.请填好论文信息表于2013年6月30日之前提交至:,表格可从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http://或http://。

四、咨询、报名及其它事宜

1.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马桂琴、黄雪琪

电话:010-63329516,51937888;传真:010-51937888;E-mail:

2.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联系人:张军

电话:010-84042327;传真:010-51937888;E-mail:

学术会议通知篇(2)

作为已成功举办过三届的iPRES系列会议的延续(前三届分别于2004年在中国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200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行),本次国际会议将重点关注信息长期保存的实际研究进展。

现面向业界同行征文,欢迎全国学术界、图书情报界、政府部门及相关公司的人员报名参会,期待您的光临。

一、征文内容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规划和管理

* 国家、地区、团体和机构层面的规划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战略和政策的设计制订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运行模式的选择

* 管理结构的建立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中的人事管理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流程的构建与管理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流程的构建

* 工作流程及其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流程管理的最佳实践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成本问题

* 技术系统或设备的成本

* 项目和工作流的规划和管理成本

* 人员培训成本

* 提供长期保存服务的第三方机构的合同、监控和安全服务的成本

被保存数字资源的权限管理

* 对所存储的资源进行保存并提供服务的法律授权

* 法律合同的实施

* 相关法律事务的处理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选择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比较分析或绩效分析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开放源软件的使用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相关标准评介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论证与评价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的项目论证与评价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论证与评价管理

*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论证和评价的最佳实践

* 资金与人员的管理和评价

二、征文要求

1 会议论文提交方式:论文和摘要须编辑成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至ipres2007@mail.las.省略。

2 论文和摘要格式要求:

① 语言:英语。

② 论文和摘要格式

* 摘要长度在一页以内,段内单倍行距,段间距为两行

* 纸张大小A4 (21*29.5 厘米)

* 上下页边距为3厘米,左右页边距为2.5厘米

* 标题(居中、Arial 14号、加粗)

* 作者名字按顺序排列 (e.g., John Smith,Zhang Ting),机构,地址,电子邮件

* 摘要正文及论文正文(Times New Roman 12号)

* 关键词(Arial 12号、加粗)

* 参考文献:

* 图书: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 期刊:作者名,论文题名,刊名,卷号(期号),年

三、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业务处

联系电话:(010)-82626683,(010)-82626611-6722

联系人:柯贤能 李麟

Email: ipres2007@mail.las.省略

会议网站:ipres.las.省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学术会议通知篇(3)

关键词:4G/5G;无线通信;协议栈;课程改革

1前言

近年来,4G/5G通信技术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各个国家都在紧密部署4G/5G的无线网络,以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用户体验。在人才市场上,各大通信企业如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均对熟练掌握4G/5G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伸出橄榄枝,且待遇丰厚。4G/5G技术从技术特点上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层技术和协议栈技术。物理层技术包括《通信原理》课程所学的各项技术,如编码,调制等。协议栈技术包括资源调度、移动管理、数据加密等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均开设了《通信原理》、《无线通信》等,涵盖了物理层技术的课程,培养了大批具有物理层知识技能的毕业生。然而,上述的通信课程对协议栈的知识涉及较少,因此在学生的协议栈技术知识培养方面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所掌握的4G/5G协议栈知识,针对目前国内外通信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课程中《无线通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弥补当前本科毕业生面临的技术短板,扩充学生的就业广度。

2教学改革内容

2.1课程目标

4G/5G无线通信技术内容多、覆盖广、技术难度大。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主要关注某一方面,如物理层技术和算法,而对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协议栈等技术涵盖较少,因此学生在课程学习后仍然缺乏对通信系统的整体理解和对协议栈知识的掌握。其次,传统的《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概念介绍与公式推导为主,数学性较强,而逻辑化解释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因此,该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1)培养学生通信技术的整体架构知识和协议栈知识。通过在《无线通信》课程中添加通信架构知识和协议栈知识,帮助学生对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更加全面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通信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通过调整《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授学生学习通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高通信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迈向通信领域的大门。

2.2课程内容

对传统的《无线通信》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调整,添加通信系统概述和协议栈知识。具体来说,遵循3GPP协议中关于系统架构和协议栈的相关文件,添加了如下内容:(1)4G/5G通信系统架构和典型业务流程。(2)MAC层技术,包括复用/解复用、传输模块调度策略、逻辑信道优先级策略、混合重传策略等。(3)RLC层技术,包括连接控制、分段/重组、错误纠正等。(4)PDCP层技术,包括安全、数据和信令的加密/解密和完整性保护、数据包头的压缩与解压缩等。(5)RRC层技术,包括无线资源调度策略、无线承载管理、信令连接管理等。(6)NAS层技术,包括移动管理、接入控制,回话管理等。

2.3教学方法

4G/5G无线通信领域产业链较长,包括下游基带芯片设计、中游终端设备集成和网络设备制造,以及上游网络规划。其次,通信技术更新演进速度快、应用场景多,单纯的理论学习难以满足日益迅速的技术更新和市场变化。因此,该课程在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由于针对协议栈的教学方法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笔者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设计了一套教学思路,具体包括:(1)结合3GPP协议对4G/5G通信架构和协议栈知识进行课堂讲授。(2)结合通信企业白皮书以及世界顶级专业技术期刊如IEEECommunicationMagazine就4G/5G前沿技术和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课堂分析。(3)结合通信行业资讯网站如EETimes就行业动态和学生进行课堂分享。(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5)就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两周一次的课堂讨论会。讨论会先由学生进行问题的展示,然后大家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2.4考核方式

传统的试卷形式的考核方式旨在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适合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学或者专业基础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本课程属于应用型课程,知识覆盖广、涉及行业多,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达到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要求。因此,该课程的考核采取了评估学生提交的三类报告:(1)4G/5G新技术论文评论,(2)4G/5G科技新闻评论,(3)结合4G/5G的应用场景对协议栈中典型信令流程进行分析。报告(1)旨在帮助学生紧跟最前沿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总结归纳能力。报告(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报告(3)用于考核学生对通信系统和协议栈的学习效果。

2.5教学效果

通过对湖北大学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总计20名同学按照上述设计的《无线通信》课程进行教学,发现了同学们在以往通信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片面性,并且及时的进行了协议栈知识的补充。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无线通信》课程的学习,对通信系统和典型信令流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对通信知识有了更加宏观和全面的掌握。

3结束语

本文对《无线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通过添加通信系统知识和协议栈知识,扩充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证明,该教学改革对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有着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大昕.浅析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及其相关应用[J].科技展望,2016,(10).

学术会议通知篇(4)

根据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贝尔格莱德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长期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协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一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科学艺术院委员会为另一方(注)(以下简称双方),本着发展科学合作的愿望,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根据平等互利和互相援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科学艺术院委员会代表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斯洛文尼亚科学艺术院、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科学艺术院、马其顿科学艺术院、黑山科学艺术院以及科索沃科学艺术院。

??第一条

??双方支持各自所属的科研机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之间在共同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进行学术考察、交流经验等科学合作。为实现上述科学合作,双方一致同意按对等的原则互派人员,每年各为三十人周。

??第二条

??双方可以互相邀请科学工作者和专家进行讲学和专业咨询。

??第三条

??双方可以互相派遣科学工作者和专家进行共同研究和业务进修。

??第四条

??双方可以互相邀请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参加各自组织的有关学术会议和其他重要的科学活动。

??第五条

??根据本协议第一条互派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派遣方最迟在他们动身前三个月将详细的访问计划寄给接待方。

??访问计划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位、职务、专业、派出单位和拟访问单位的名称、派遣时间、停留期限及懂何种国际通用语言。接待方收到计划后,应在六周内对所提计划予以答复。在得到接待方同意后,派遣方应在派出人员抵达接待方前十天将其准确抵达日期和所乘交通工具通知接待方。

??第六条

??双方支持在本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对方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写的学术论文;支持图书馆和其他科学组织之间,在可能范围内,直接交换书刊、资料、图书目录、复制照片和显微胶片、科技影片,以及种子、苗木等;使用共同研究成果时,应尊重对方的要求,如拟发表这些成果,应征得对方同意。

??第七条

??财务规定如下:

??一、根据本协议第一条互派的人员到接待国首都或委员会所在地的往返旅费和行李超重费,由派遣方负担。在接待国的住宿、生活费(伙食、市内交通和其他费用)、城市间的交通、陪同人员(翻译)、文化活动和在访问期间染病或负伤的医疗等费用,由接待方负担。接待方按级发给访问人员的生活费(伙食、市内交通和其他费用):

??一级(院士、所长或相当人员)每人每天二十七瑞士法郎的当地货币

??二级(其他人员)每人每天十八瑞士法郎的当地货币

??(以当时双方国家银行分别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

??派遣方将在所派人员的访问计划中通知生活费的等级。

??二、根据本协议第一条互派人员在接待国停留期间所做的讲演、报告和所写的论文,除双方另行商订外,均不付报酬。

??三、根据本协议第二条邀请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的全部生活费用,由邀请方负担。

??四、根据本协议第三条派遣的共同研究人员的费用按本条一款规定办理;业务进修人员的全部费用由派遣方负担。

??五、根据本协议第四条邀请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的生活费用,应在邀请书上注明财务规定。

??六、双方在本国杂志上发表对方的学术论文的稿费,均不付外汇,稿费由发表方的有关单位代为保存。稿费只限在发表方国内使用。

??七、根据本协议第六条交换的书刊、资料、图书目录、复制照片和显微胶片、科技影片,以及种子、苗木等,除双方另行商订外,均不计算费用。

??第八条

??本协议经双方同意,可以修改和补充。

??第九条

??本协议自双方履行各自的法律手续并以书面形式相互通知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不限。如任何一方要求终止本协议,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本协议自通知之日起,一年后失效。

??第十条

??双方每隔三年在北京或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科学艺术院委员会所在地举行一次会议,检查本协议的执行情况,并就检查情况双方签署会谈纪要。

??本协议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十八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代表钱三强

(签字)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科学艺术院委员会

学术会议通知篇(5)

【关键词】远程教学 视频会议 虚拟现实 新模式

1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大力推进慕课教学模式,直播和录播系统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成长。现代远程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教师教学内容的文字、音频和视频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以实时(直播)或非实时(录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

现代远程教学系统,多数采用Web平台方式。教师将录制的音、视频文件于平台上,利用资源数据库或云为支撑,提供学生选择观看;或通过该平台,实时地直播教学场景。多数平台提供在线答疑功能。该类教学系统需要学生进行自我主动式学习,并且只能提供较少的师生互动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热情。随着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产生了另一种现代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利用视频会议的互动性,实现远程教学。

本文主要分析视频会议系统,结合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讨论远程教学系统发展的新模式。

2 远程教学系统中的视频会议技术分析及应用

2.1 视频会议系统构成及原理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多个视频会议终端、一个多点控制平台(含多点控制单元和管理系统)及数据传输网络构成。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及效果依赖各组成部分的配合:

视频会议终端,是直接面对用户的设备,将音频、视频等数据进行数字码流处理后,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与其他用户终端进行交互。包括数据传输端口、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视频输入/输出设备、视频编码/解码设备、音频编码/解码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

多点控制单元,是指在系统中通过将视频、音频等数据根据预定算法分配给对应的信道,完成个终端数据的交互,满足视频会议所要求的多点通信控制功能的硬件单元;

数据传输网络,是指在各个设备终端连接并能够将音频、视频通过数据传输的数字信道,包括光缆、电缆、微波以及卫星等。

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是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体开发建设的一套系统。根据会议时终端使用量不同,视频会议分为点对点会议和多点会议,用于远程教学系统时大多采用多点会议方式进行。授课教师使用一个会议终端当主讲人,通过网络对一个或多个会议终端前的学生进行实时教学演讲,统一播放电子教学资料,使师生实时交互,达到教学目的。

2.2 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的分析

通过多次对现代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的实际设计、建设和使用,根据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终端设备的不同,本文认为该类系统主要分为三类:软件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硬件视频互动教学系统、软硬结合视频互动教学系统。

软件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利用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平台,以Web及相关插件为主,同时提供软件客户端。该类教学系统支持视频画面和各类文档格式同步播放,提供多种互动功能支持在线教学,如电子白板、在线答疑、网页同步浏览、投票系统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只需移动终端和网络,架设迅速,带宽需求相对低。但是,该类系统视频分辨率普遍低,随着移动终端和IE系统的升级,软件兼容性会成为制约。

硬件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利用硬件视频会议终端解码器,如思科、宝利通,结合教室或会议室进行互动教学。该类教学系统依托于硬件终端,只提供师生双方的视频画面和教师电脑画面,实现简单互动功能,并且设备价格高,带宽需求高。但该类硬件系统支持全高清分辨率,提供最好的视频观看效果,网真技术的使用达到了沉浸式教学目的。

软硬结合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在拥有前两种系统基础上,产生的新系统。联动硬件系统终端和软件系统平台,教师和少数学生使用软件系统终端,多数学生集中在远程视频教室使用硬件系统终端和软件系统终端。该系统提供软件系统的功能便利和硬件系统的观看效果。

这三类远程教学系统都可实现音、视频同步传输,让师生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但是都拥有各自的优缺点,清晰度、兼容性、互动性、舒适度等方面分别限制了各自的发展。不仅如此,现有系统无法提供更高要求的沉浸式教学体验,实现完全模拟本地教学场景。

3 虚拟现实技术原理及技术支持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首先通过将现实环境中的环境进行三维数据的采集录入,并根据使用者在K端的需求,将所采集的三维数据通过数据库调取、整合、传输等过程,在一定的技术设备支持的基础上模仿出真实的环境,通过模拟使用者真实环境下的感知能力来传输信息。该技术现阶段主要通过下列技术的整合来影响人的感官:

3D视觉技术,是指利用人类左右眼的视觉差距来构建三维图片的原理,将二维图片实现立体显示,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现阶段主要采用偏振光眼镜法、串行显示法、裸眼实现技术等;

三维声音重构技术,是指使用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终端设备,通过自身感知能力在虚拟环境中判断声源的具置。主要有三维声音定位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实时绘制技术,是指当使用者在虚拟现实技术终端进行三维运动时,将模拟环境中的物体通过实时绘制技术进行更新覆盖,以满足在虚拟环境中的真实感。

近几年,世界各大IT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并推出大量VR配套设备,包括:头戴式显示设备、手持式操控器、移动终端平台、360度全景摄像机等,并发展出更复杂的增强现实技术。这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设备保障。

4 视频会议与虚拟现实结合的新模式

本文在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将视频会议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可弥补现有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的不足,提供更好的沉浸式体检,达到更好的音、视频等效果,实现更理想的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

在新的系统模式下,数据网络构架主要依靠视频会议数据传输网络及多点控制单元,达到新系统的各个使用者都能够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交互;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升级改造各终端的设备及技术。根据技术成熟度及推广成本来考虑,本文认为远程教学系统的新模式可采用下列几种终端系统: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指通过利用现有的显示设备及简单的附加设备来达到观察及控制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辅助设备如立体观察器、液晶显示光闸眼镜等造价相对低廉,投资比较低而且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模拟现实的效果,适宜本文新模式采用并将其推广应用;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是指利用各种数据交互设备如头戴式显示设备和数据手套等,将使用者的感知能力完全投入到交互系统生成的虚拟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该系统具有实时效能强、体验感真实等特点,但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用;

多图层式虚拟现实系统,是指使用者通过穿戴设备及三维数据处理系统,将生成的三维图层加载到现实事物上的技术,更加真实的通过数据处理来感受实际事物的变化,增强使用者的感知能力。由于相关技术设备的精确性及成本问题,该系统技术在实际推广普及中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未来该系统必然会使新模式达到新高度,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新模式下的远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通过各自数据终端的虚拟现实设备进行数据采集、转码,并通过多点控制单元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在其他使用者的接收终端将数据解码。同时,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一个虚拟化的教学场景环境给所有教学活动参与者,该虚拟场景可由教师预先设置或采集现场环境数据使用。

5 新模式的优点

本文设计的新模式,可实现数据的一对多交互,也改变了传统远程教学场景再现差的现状,对提高使用者的感官认知有着大幅提高,具体体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场景还原性高:新模式在数据接收终端采用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在主观感知中对虚拟环境中的物品进行相互作用,高度还原现实效果,与真实场景无差异;

感知更丰富:新模式增加接收终端的虚拟现实设备,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对使用者的感知能力进行信息传递,增强使用者主观接收能力;

互动性更强:使用者将自身在虚拟环境中的身体移动、甚至面目变化等通过设备进行三维数据的采集转码,并通过网络和接收端设备实现实时动态信息传递,在满足音视频实时交互的同时附带肢体语言交流,并配合系统提供的虚拟场景和相关工具,互动性、舒适性比原有远程教学系统更强。

6 新模式应用前景

采用视频会议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新模式的远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的学习环境及氛围,使其具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虚拟环境的变化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并且教师讲解知识难点时也可提供相应的虚拟化系统支持,教学场景真实化。该新模式的远程教学系统,不仅仅可以完美实现远程教学的目的,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师生进行教学活动,还可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技能学习等方面。随着新模式的推广和使用,新系统的使用范围也会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7 总结

本文在对视频会议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后,将视频会议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结合,产生远程教学系统的新模式,可以突破现有系统的限制,在沉浸性、感知性、交互性等方面更有优势,并且应用前景广阔,更好的实现远程教学的目的。虚拟现实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新的远程教学模式在当前依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改进,包括目前硬件设备的完善、便携性、性价比等,但未来新模式值得期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远程教学必将推广普及,为教育模式带来新的变化,而将视频会议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新模式的种种优点也会将现代远程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戴心来,陈齐荣.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及其设计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03):26-29.

[2]王立达.论视频会议系统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3):88-92.

[3]孙昌达,胡新生.基于视频会议技术的远程教学系统及其应用[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21-24.

[4]穆芮.视频会议系统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444-445.

[5]徐玲.创新远程教育物理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6(03):20-21.

[6]周忠,周颐,肖江剑.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02):157-180.

[7]史铁君.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8]吴伟.具有虚拟现实特征的交互式远程教学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2.

[9]程彤,汪存友.增强现实技术在非正式学习空间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83-85.

作者简介

韩冰(1984-),男。硕士学历。现为华东政法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学术会议通知篇(6)

Discussion on course i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Huang Yongp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Guangxi 5322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network technology demand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network laboratory,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discussed. A suitabl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is constructed. In teach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network, protocol analysis and network programming application are focused on.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s emphasized to give the students network knowledge enough for software system design and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system software design and programming.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softwar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nstruction; experiment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和网络环境逐渐融合,使软件运行平台逐渐从封闭、集中的单机环境向动态、开放和多变的网络环境转变,软件系统开发也逐渐趋向于网络服务化。因此,网络资源和环境成为软件系统开发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1]。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涉及的知识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它是一门交叉型的综合学科,是学生掌握网络相关知识的基础课程。我院在计算机专业侧重软件工程方向,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以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为基本技能,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素质全面的复合实用型软件人才[2]。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不能是单纯的理论教学。

本文围绕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网络软件编程能力,使之符合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特点。

1 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一般着重介绍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大多是以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采取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介绍方式[3-4]。内容安排上还包括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宽带接入技术以及新型网络技术等等,概念太多,知识体系太理论、太抽象,不适合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学习。而且,“计算机网络”课程覆盖知识面广泛,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网络技术知识,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调整和组织。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常用协议分析、网络编程应用和网络操作技术,侧重讲解网络基本原理、网络常用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应用等内容。在内容的讲解上力求循序渐进,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发展状况(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带宽、数据率等)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然后围绕TCP/IP五层模型,在物理层上重点给学生讲解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常用传输媒体和信道复用技术。数据链路层讲解上,先简单介绍现在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然后重点讲解PP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让学生通过学习常用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加深对数据链路层功能理解和初步学会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层以IP协议讲解作为重点,结合学院IP分配情况,让学生学会IP基本配置和子网划分,通过讲解常用的路由协议让学生掌握路由表和分组转发过程。基于现在学院内部以及其他单位内部大量使用私有IP情况,网络地址转换NAT也作为网络层的重点内容讲解。运输层,首先让学生掌握端口号相关知识,然后进入UDP协议和TCP协议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端到端通信和进一步掌握协议分析方法。应用层,重点讲解常用协议,包括:HTTP、FTP、DNS等,并安排服务器配置、协议分析和编程实验。如果课时允许,在网络安全方面,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内容进行讲解,如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限制上外网的时间、钓鱼网站欺骗、ARP攻击等等;在无线网络方面,让学生动手进行无线路由配置,实现无线上网。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协议分析方法、锻炼网络编程能力、学会基本的网络操作和简单的网络配置。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从传统的偏重计算机网络理论的介绍转变为比较实用的学习,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软件系统设计所需的网络知识,并进一步提高软件系统设计和编程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课程覆盖知识面广,概念多、内容抽象,如果采用纯理论教学方式,学生对真实的网络环境缺乏了解,教师很难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协议讲述清楚,学生也很难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实验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网络基本操作和配置实验。其内容包括: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或Linux)安装;各种应用服务器搭建和管理,如学习搭建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与管理,如网线的制作、组建局域网、文件共享和安全性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等。②网络协议分析和编程实验。在掌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功能,学会网络协议分析,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如C、JAVA或C++)编制一些网络协议和服务,实现简单网络应用,加深对网络原理和协议的理解。③网络工程实验。学会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通过网络硬件设备或使用模拟实验软件组建中小型网络等等。

从软件工程专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培养的角度考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除了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理解外,应重点掌握TCP/IP协议分析和应用实现,充分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包括数据封装、发送、接收、解封装等。所以,构建适合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应重点安排网络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类实验,而对网络基本操作和工程类实验应该进行分析和筛选,有针对性的安排实验,以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网络基本环境搭建和基本网络配置,加深对网络工作原理和协议的理解。

首先,网络协议分析和网络编程类实验是软件工程专业的重点,结合实际网络模型和网络软件,从应用的角度分析和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原理知识。指导学生学会网络分析和监测软件(如Sniffer、Wireshark等)的使用,学会捕获网络数据包,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方法,在这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网络程序设计和协议实现。内容安排上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宽带拨号上网所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协议开始,该协议格式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对协议分析方法的掌握,然后按照TCP/IP网络体系结构分析和学习各层次重要的协议,如Ethernet帧、ARP协议(掌握ARP广播和ARP应答过程)、IP协议、UDP协议、TCP协议、HTTP协议、TFTP协议、FTP协议、DNS协议等[5]。在协议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编写网络程序,如编程实现Ethernet帧的封装与解析、IP数据包的捕获与解析,实现功能简单的Socket 通信软件(如TFTP简单文件传输)。通过实际网络编程训练,让学生掌握数据从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加深对网络协议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掌握网络环境中软件编程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网络软件编程能力。

其次,在网络基本操作训练方面,让学生掌握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网络配置,能为软件设计实现必要的网络环境配置,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组网、IP配置、Web服务器、DNS服务器的配置。此外,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网络知识以及做联网软件开发必须用到的基本技能,包括直连线、交叉线的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等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简单的网络故障排除和基本的网络服务等。

最后,网络工程管理类实验让学生对网络设备有感性认识,辅助学生对相应协议和网络技能的理解。我院内部拥有网络基础和安全、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认识课本上所讲述到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机房的机柜、配线架、实际的物理连线以及网络拓扑,增加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实际设备或通过使用Cisco官方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组建中小型网络,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架构。通过简单交换机配置,让学生掌握虚拟局域网VLAN,学习划分VLAN方法。路由器配置方面,重点让学生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协议的配置,以理解路由表、路由协议以及分组转发过程;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6],充分理解私有IP和公有IP地址相关知识。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完成一些比较难但广泛实用的实验(如VPN)等。

学术会议通知篇(7)

一、会议信息展示方式

1.1国际会议信息情况

世界会议以国际音乐感知与认知国际联合会(ICMPC)年会研究为例,该会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该会没有学会网站,都由当届的举办国的主办单位会议信息,有会前的通知信息,会前会和正式会议的安排,会中的学术交流安排等其他活动安排的展示。现收集到的该会会议情况是自2000-2008年的五届会议的网络文献信息,主要有大会的会议名称、会议届次、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主办机构、会议负责人等,有会议主题、会议多个专题、专题主持人、专题报告时间等;会议作者、会议论文篇名、会议论文展板区等,会前学者研讨议题及方式,会后交流等活动安排的展示。会议代表最关注的会议论文索引的内容,会议论文是以篇名索引的样式展示出来,同时展示各专题参加人和时间。

大会设有两种交流方式:专题报告和展板交流。著者是否参与大会的专题报道,或展板报道,是在投论文时作者自己做出的选择。大会也会对于每篇论文进行审议,作出安排,这涉及学术水平、写作质量、选题新颖、报告人数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被同意作为专题报告的论文,大会将通知审议下来的论文作为展板论文展示。

代表会在会前就知道自己的论文属于哪个专题,到会后会准确地在自己的专题组听报告,一般没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展板区也基本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作者要在大会安排制定的展板报道时间,提前站在自己的展板前,来接待对其论文研究内容感兴趣的其他代表,如有提问,就要细心讲解,也可能会有一群人站着讨论,大家真对这个展板的研究内容提出不同的思路,这种交流对于作者来说受益匪浅。

展板展示的利处在于节省个人的时间,代表在各个展板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与自己的研究很接近的课题,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与展板的作者深入交流。还可看到更多的研究课题,开阔眼界,好的研究课题会有撞击及震撼心灵的感觉,新颖别具一格。弊处是因为时间紧,文章多,与自己研究方向或兴趣不同的课题将不会浏览。对于自己研究感兴趣的课题能在展板前过目,不可能与更多的展板作者咨询,只能作出选择性地交流探讨。代表间的会后联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很多,但也会遇到很热心的代表,建立长期的联系或课题合作的机会。

国际会议信息一般在会前,这样各国所有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网站,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论文是否被最后录取,再作参加会议的准备。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作者不能到会,要及时与大会联系,这样在已经公布的会议论文索引中将被除名。

1.2国内会议信息展示情况

国内会议信息以我国音乐心理学会年会为例,该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有学会网[!]站,会前的信息通知,会中的学术交流安排等其他活动安排的展示。现收集到的该会会议文献情况是2004、2006、2008年的三届会议信息报道,主要有大会的会议名称、会议届次、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主办机构,有会议多个专题、会议作者、会议论文篇名、会议论文全文等项内容。

我国的会议正与国际会议的做法相反,国内会议索引一般是在会议中,或会议后展示。国内会议上一般采用的专题小组交流方式,是各学科大部分学术研讨会都采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