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6 16:03:48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1)

一、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抛物线”三个字,你就会想到: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抛物线有几个方面的性质?关于抛物线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数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二、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同学们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以及解题技能三个方面。学习数学概念,要善于抓住其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此概念与彼概念的属性;学习定理、公式、法则,要紧紧抓住其内在联系、适用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法则;学习解题技能实质上是在熟练掌握数学概念与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在数学学习中,要特别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数学应用能力,首先要明确实际问题必须转化为数学问题,其次要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即“数学建模”的方法,同时还要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粱,是数学结构中强有力的支柱,在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下大力气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四、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保证数量就是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②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保证质量就是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②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③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五、调整考场心态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2)

下面结合我的一些经验,介绍几种学好数学的方法: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半文盲,不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于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好这位老师的课的良好心态了。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可以用扑克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四、多关注和赞赏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3)

一、要创设练习课课堂气氛。

首先,课堂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力量极其巨大,是打开学生学习的一把钥匙,没有兴趣就无法激发创新的火花。其次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题中培养合作、探索、提问、讨论、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精神。

二、练习设计要明确目的,讲解有策略。

传统的练习课,一般是老师出题、学生照做,有点像下达命令。没有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本节课练习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因此传统的练习课在很大程度上显得了无生机。练习课更应该注意学生情感的倾注,更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更应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且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题量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练习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我们首先要明确地是,学生要学习的是什么?

三、练习设计和讲解要有针对性。

练习设计要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围绕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弱点来精心设计练习,但是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设计符合他们实际的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计选做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有题可做,都有所收获。不能既训练这又训练那,否则到最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的。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给予训练,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的练习不用面面俱到的逐一讲解,对错误较少的题目可采用单独讲解或指派小老师讲解的方式,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则采用集体讲解的形式。讲解题目时落脚点不能只是追求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注重方法的传授,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真正的能够得其法,在今后才能举一反三。注意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其改正。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练习的多样化入手:

1.在练习的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我们现在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正是这种多样化的体现。个人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探究知识的能力;全班练习交流,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在练习内容形式上要多样化。如开展提问式练习:教师提问,学生齐答或指定学生个别回答。板演式练习:让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练习。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是指练习所涉及的问题、思维方式、解法等具有代表性,对学生富有启发性、示范性和实效性,作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例习题,应蕴含着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上的深刻规律性。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几个典型的例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对例题的剖析,使学生学后能以点带面,一通百通。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领悟解题方法和技巧,把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因此在精选例习题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研讨、加强信息联络,依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例习题。例如在复次函数及其图象时,可设计如下例题:已知二次函数Y=-X2+X+4,求:(1)抛物线的开口方向;(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3)对称轴;(4)抛物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5)X为何值时,Y有最大(小)值?(6)画出函数图象,说出函数图象是怎样由y=-x2平移得到的?(7)根据图象回答X为何值时①Y>0;②Y>0;③Y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4)

一、过两关

1、过“算”关。小学,主要是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四则混合运算,乘法还包括平方和立方。进入初中,主要掌握含有负数的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有根式的运算重点是化简)。代数部分大量存在计算,几何部分也不少。可以说,计算是基础的基础,过不了这个关,数学学习就无从谈起。过了这一关,还可以为其它方面的知识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

2、过“点”关。“点”,就是知识点。题目再复杂,都是由一个个的知识点构成。掌握了“点”,只要会将复杂的题目分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就容易解决了。所以,复杂的题目,不是会“做”,而是会“分”。 对于综合性比较高的题目,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又称“学困生“)解决它感到困难。例如:关于x的方程x-3a=2的解为非负数,求a的取值范围。这道题有哪些知识点呢?①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什么?即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②什么是非负数?③解为非负数,就是什么?④会解不等式(本题涉及的不等式是3a+2≥0)。

“点”过不了关,数学学习的效果就难以提高。如 是多少?如果老师说明就是 ,一些学困生会算出答案是9。但练习时还是容易错,原来因为他们不知道 的意义,未掌握“幂”这个知识点。掌握不了这个“点”,所有含“幂”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二、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数学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数学题是读不完的,但数学题更是做不完的。比较起来,读数学题比做数学题效率要高得多。

如何阅读数学题呢?

1.它涉及到什么运算?会,继续往下读(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节省时间的原因);不会,停下来思考,动笔算,一定要过关。

2.它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特别是复杂的题目,一定要分解,即所谓分散难点。这些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没有掌握,这是好事,说明阅读有收获。第一次碰到不懂的知识点,必须花时间搞懂。否则,你可能永远也掌握不了它。因为这个知识点不过,碰到其它知识点你照样采取这个态度对待它,当未过的知识点越聚越多时,再想解决已经没有时间了。

3.读完后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通盘考虑。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

4.如果有解题过程,看看这种解题有什么独到之处、技巧之处,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阅读,关键时还是要动笔的。

三、训练三“思”

1.训练敏捷的思维。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笨”,怕思考,这就大错特错了。思维是可以训练的。 这个问题,在一年级,肯定有人回答早,有人回答迟,但到了四年级,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计算、每一个知识点、阅读,都可以锻练思维。而要达到敏捷程度,计算不仅要过关,还要熟练;知识点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阅读不仅仔细,还要深思。

2.训练清晰的思路。同样一个题目,有些学生的解题过程,老师看了一目了然。而有些学生做完后,老师看了云里雾里。这种情况,在几何问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师询问“某一步”是如何得到的,学生会加以解释。要知道,正规考试时,阅卷老师不可能到你身边询问的,他看得出来就给分,看不出来就扣分,甚至不给分。因此,解题规范性非常重要。解题过程的书写规范,就是思路清晰的一个体现。

具体解题时,先思考容易的,再思考有困难的。对于困难的问题,可以考虑解决它需要什么条件?条件具备,接着往下做。条件不具备,就继续寻找。例如,在ABC中,已知∠A=60°,∠ACB=70°,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BCF的度数(图略)。首先,在RtABE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易求∠ABE=30°。求∠BCF,主要有两个途径:①90°-∠ABC;②∠ACB-∠ACF=70°-∠ACF。无论哪个途径,都必须再进行下一步:或求∠ABC,或求∠ACF。考虑到求∠ACF与求∠ABE的“同理性”,可以选择第②个方法解决。

3.训练新颖的思想。这一点体现在方法的选择和解题的技巧上。在上面的几何题中,再求∠BHC的度数。方法有:①在BHC中,∠BHC=180°-∠HBC-∠HCB,再求出∠HBC和∠HCB;②在四边形AFHE中,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求出∠FHE,再利用对顶角相等,求出∠BHC;③先求∠ABE,再求∠BHF,然后利用邻补角关系,求出∠BHC;④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BHC=∠ABE+∠BFH。第④个方法显然简单。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5)

1.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

试卷讲评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并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订正和消化。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在做好分析统计后及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纠错。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切磋,就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填写好自我诊断表,并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和听讲。

2.选好讲评内容,精心设计讲评方案。

在讲评前,教师要针对普遍性的问题与个体错误进行认真备课,这是试卷讲评的关键。通过对错误及出错原因的分析,明确哪些题目应该讲,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哪些内容应该展开讲,必要时需要重组题目,设计方案,可以以题组的形式,每个题组解决一类问题。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

试卷讲评课内容的选择应坚持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避开偏题、怪题和超纲题,把立足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侧重解决试卷中存在的一到几个主要问题,不可面面俱到,最好是列举典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得分点、扣分点,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拓宽思路多方寻找答案。对一些综合性、技巧性较强的问题,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目包含的知识内涵,理清解题思路,使之弄懂吃透,举一反三。克服盲目性,多思考,就会洞察繁难表象后的简单思路。

3.试卷讲评要重视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典型错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数学解题渗透了不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因此方法是关键,发展学生思维是核心。讲评试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讲评的过程,要突出数学方法,寓方法于具体讲评中,依据题目类型,恰如其分地渗入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些试题有多种解法,对于这类题,应通过讲评展示不同的解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想方设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把蕴藏于其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挖掘出来。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上讲台说出自己正确的解法,让其体验“小老师”的成功感,既能激发“尖子生”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欲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了要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外,教师还应寻找多种解法。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解法,而是重在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总结其不同的特点,从中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一般说来,统计中错误最多的应是试卷评讲的重点,我们要对典型错例进行分析、评讲。当然有的题虽是少数同学出错,但对其他同学有启发性的,也要重点评讲。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可以“点到即止”,有些则要“仔细分析”。对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适当“照顾”;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要“对症下药”。因此,为了在讲评中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讲评之前除了要做好统计分析外,还要精心设计讲评思路。

4.讲模型化的知识题型。

将知识和题型模型化,有些人不赞成。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还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究性教学与接受性教学孰优孰劣的问题。虽然现在提倡的是探究性教学,但有的专家提出,初中的勾股定理学生也探究得出?所有的公式定理你都去探究一番吗?其实数学能够发展到今天,正是不断接受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将典型问题模型化的功劳。因此,我们在试卷讲评时要大胆地将知识、题型归类和模型化。

5.讲评后反思跟踪。

5.1引导学生反思。教师在试卷讲评中、讲评后都要引导学生对试卷进行反思,反思满意在哪里,失败在哪里,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规律进行总结。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对失分处进行分析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是基本计算的错误还是题意理解的错误或是其他原因,这有利于初中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强化学习能力。

5.2加强练习巩固。教师在试卷讲评后要及时巩固讲评成果,一方面要求学生做好试题的订正工作,把典型错误的试题收集在自己的“错题集”中,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并注明正确的解答。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可采用变式题让学生再练习,从而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6)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例如:在测量中(八年级),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学校的旗竿的长度,要求学生至少用三种方法,并说出哪一种方法误差最大,是如何造成的。通过让学生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大家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图形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触及到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

二、“做一做”的活动也可以为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

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七年级)一节时,我先把一张方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展开方纸,这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我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共同的对称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学们对其抽象的概念和性质自然印象深刻了。

三、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多想一想,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四、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7)

关键词:衔接 差异 解题思想 解题方法

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因此,学生学初中数学并不感觉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简练,叙述方式又比较抽象、概括、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再加上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师生认为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的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点易混点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就要把“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从图形上理解。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表示等等。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所以教师课堂速度较慢,能争取让全部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加上反反复复练习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程学生同时学习),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学生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也减少。这样对学生的能力就要求更高了。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但高中的运算还经常会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很少,而且几乎不涉及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解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等都会用到。

3.初中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处于理解水平,二次函数却式贯穿整个高中的重要内容,解不等式、判定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等等都要用到二次函数知识,但高中教材没有专门安排二次函数的讲解。

4.图像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三角函数时,图像的伸缩、平移、对称确是重要内容。

5.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不等式、函数、导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而且经常是压轴题,含参数讨论是常考的一类解题思想。

三、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分类与整合。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算真正的应用。这些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正是高考所要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