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08 01:26:12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科研院所 人事统计

人事统计是党和政府实现人事工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科研院所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统计工作对科研院所的人事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科学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人事统计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各方面数据资料,又可以发现人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加以及时完善。人事工作和人事统计工作密不可分,根据统计分析的结论去做,才能做的科学合理。

一、人事统计在科研院所的重要职能

科研院所的人事统计就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科研单位职工的数量、工资及津贴收入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及学历程度等情况,为科研院所的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规划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院所的人事统计就是要对全院人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形成基础数据,清晰完整地形成单位人才队伍现状,而这正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人员的增加与减少,学历、职称的变化的科学统计,才能掌握这个单位人才队伍的规模总量、文化层次结构和年龄结构以及学科分类的现状,进而分析研究,才能为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规划提供基础依据,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才能对科研院所本身急需的学科、学历进行合理规划。

2.及时掌握人才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位与单位之间、人才与人才之间的竞争逐渐愈演愈烈,人才市场化流动趋势也越来越强,准确的人事统计使本单位的人才状况动态化、清晰化,从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抓住时机,以此来满足所需求的人才资源。通过人事统计,及时掌握人才流动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找出在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例如通过人事统计报表中的分析的各种结果来调整用人计划、专业设置,通过对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进而来出台人才建设方面的激励政策。

二、如何做好人事统计工作

1.要做好人事统计工作,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科研院所人事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统计人员要有很强的人事业务水平,还要具备一些必备能力,如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责任心等等。现在大部分统计人员都是非专职人员,统计报表仅仅是对一些数据的累加,直接影响到了人事统计作用的发挥。有时统计工作长期由一人负责,一旦人离开就形成了工作断层,给统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因此,要做好人事统计工作,首先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人事业务能力强和事业心重的同志充实到统计干部队伍,重点加强人事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技能培训,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局面。

2.要做好人事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统计数据就是以数量表示的“实事”统计的全过程,也是弄清“实事”的过程,统计的全部目的都在于弄清“实事”。而这个“实事”正是各级领导“求是”(分析判断形势,进行决策和管理等)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实事”不实,“求是”将无从谈起,甚至会误导院所领导的决策和管理,造成不能估量的损失。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得出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正确的依据。

3.要做好人事统计工作,必须构建统计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会使人事统计的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有质的飞跃。在完备的统计信息平台上,逐步建立健全起本单位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这将是科研单位现代化人事统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并与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数据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又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之,人事统计工作在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要求我们统计人员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深入学习统计理论知识,完善制度,才能为科研事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2)

把握规律,超前谋划,适时提出“大人才”发展战略

人才是现实之需、长远之要。当今世界,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对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的大学而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大学发展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的真实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决定和影响学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新世纪以来,华北电力大学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和带动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在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内涵发展,更加注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的今天,学校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提出“大人才”发展战略,这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思路在新时期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大人才”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大视野、大气魄、大举措来统筹规划和推动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大人才”之“大”,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人才发挥的作用大。人才关乎学校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要高度重视人才在学校赢得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二是人才界定的范围大。教师是人才,其他人员也是人才,只要通过努力,人人享有成才的机会,人人皆有成才的可能;三是人才工作的范围大。人才工作不是某个单位和某些人员的事情,学校的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发现人才,延揽人才,都要树立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人才服务的思想和意识。

实施“大人才”战略,一是做好总体规划。规划是大人才战略的基础,是总体设计,顶层设计。人才规划,不仅是数量规划,更是人才层次的设计,要与学科的发展目标相适应;二是创新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劳动人事改革,建立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的人才工作体系,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以先进的体制机制来吸引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做强人才队伍的增量,激励人才队伍的存量,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要围绕高层次人才,在团队建设,条件保障,研究方向凝炼,乃至工作流程等方面打破常规,率先改革,用超常规的智慧做好人才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本着优先重点、侧重急需的原则,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下大决心加大投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努力为优秀人才成就事业提供条件,促使他们尽快登上事业的高峰。加大投入,还包括精力投入,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学术带头人在延揽人才上的作用;四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全面关心人才,帮助人才解决困难,为人才提供周到服务,让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服务人才成为学校的风气和时尚,增强人才的向心力、凝聚力。

实施“大人才”发展战略,要建设好三支队伍。首先要着力建设一支具有较强影响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着眼于学术大师与领军人物、学术骨干、青年教师这三个层次。花大力气、集大智慧、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着力推进。其次是要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干部队伍。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加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显著生产力。这对管理干部队伍的品德、眼界、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力建构现代大学干部管理制度,通过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激励,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讲求绩效的激励体制与问责制度,打造一支能够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第三,还要建设一支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员工队伍。高水平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支讲团结、肯奉献、求上进的普通员工队伍。要进一步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管理、严格考核监督,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珍惜岗位、敬畏岗位、勤奋工作、不懈努力。

把握重点,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大人才”战略深入实施

“大人才”战略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充分把握人才工作的系统性、多样性、规律性、针对性、协同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大人才”战略深入实施。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为解决好人才队伍增量与存量关系,独立设置人才工作办公室。人才办独立设置后,人事处主要负责统筹管理校内现有在编人员的考核、管理与服务,针对的是存量人才;人才办则重在负责统筹学校各级各类新进人员的招聘、遴选及高层次引进人才的聘后服务管理工作,针对的是增量人才。两个机构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监督制约,形成集人才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协同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该工作体制对于有效防止人才引进和评价的“一言堂”现象,进一步提高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推动学校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为学校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立“三横三纵”的人才工作体系。三横指的是人才的计划、执行与评价三位一体。由人事处会同各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规划与年度招聘计划;由人才办负责人才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具体执行;由校内外遴选的高层次独立学术评议专家组负责对引进人才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三纵指的是建立由院系、人才办、校长办公会为主体的人才工作体系。由学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对拟引进人才进行院系综合评价与推荐;由人才办组织专家组进行独立的校级学科学术评价;由校长办公会投票表决确定最终引进人员。三横三纵人才工作体系既有效提高了人才引进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人才引进和培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引进的工作效率,确保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进一步规范新进人员的聘用模式。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新进教职工首聘固定期限合同管理与考核新办法,即4+N聘用模式。首次聘用合同为固定期限合同,合同期为4年。首聘结束时,各考核责任单位根据岗位类别从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学水平、责任意识、代表性业绩等方面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或与其再次签订4年固定期限合同,或不适合教师工作退出教师系列,或不再续聘等考核结论。

实施教师绩效考核改革

为建立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与绩效相挂钩的考核分配体系,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出台教师绩效考核及校内津贴调整的新方案。方案经过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力争既符合改革的方向,又符合学校实际;既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又符合教师工作特点;既有先进性、创新性,又有继承性、可操作性。

改革以建设高水平大学,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建立起学校、院系和教师个人三个层面的岗位目标责任框架,积极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围绕学校总体要求和院系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努力方向,实现学校事业发展与教师个人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改革方案提出了“2+1”量表,即教学、科研2个工作量表和1个反映对学校发展贡献率的绩效考核表。既有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又增加了一个反映科研工作量的科研考核,增设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绩效考核与奖励。以量表为基础,教师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并对绩效成果进行统计;聘期重点考核聘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强调绩效成果。“2+1”量表改变了以往“优良中差”的粗放型考核,初步建立了校院(系)两级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严肃了考核纪律,完善了约谈和退出机制。有效防止“搭便车”乃至学术不端等行为,建立完善了反馈机制。在津贴的设计上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以绩效考核为薪酬依据,作为教师高级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博导遴选、研究生指标分配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绩效考核较好地处理了四个关系。一是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是教师的双重任务,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改革方案中将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互打通,广大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通过承担教学任务,也可以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考核周期长与短是相对概念。过短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产生学术浮躁,不利于“十年磨一剑”,产生重大成果。过长则降低了考核的作用,容易产生“养懒人”现象。绩效考核既避免了考核周期过短导致的急功近利,也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量是基础,质是突变。只有数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量的变化。绩效考核既肯定每一项劳动成果,又突出标志性成果。四是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绩效考核对“大师+团队”这一当今学术工作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充分强调。

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育未来人才

在长期的人才工作实践中,学校依据人才成长规律,并结合校情实际,科学地提出了“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育未来人才”的人才工作基本思路,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具体落实。

用好现有人才是核心。现有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用好现有人才,就是要紧紧围绕教师的关注点,通过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研究生导师遴选、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绩效奖励等多种政策引导,最大限度调动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在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绩效考核的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坚持实施“151人才工程”,将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与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结合起来,为现有人才搭建平台、提供资助,积极促进人才资源的汇聚和提升。

引进急需人才是关键。高端优秀人才是引领和带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围绕学术领军人物、新兴学科和新的学术增长点,积极落实“千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先后出台了《华北电力大学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和《华北电力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办法》,吸引了一批国际学术大师和国内外名校教授全职来校任教。高层次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基本覆盖学校所有重点学科领域,在促进学校学科转型、加速学科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培育未来人才是基础。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潜在竞争力。基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学校把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青年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定期举办主题培训、学术沙龙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助推剂;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人才计划的申报、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向青年教师倾斜,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促使他们在千锤百炼中尽快脱颖而出。

推进青年教师“三化”工程

从2008年开始,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工程。“三化”工程在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国际交流经验的同时,结合学校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点,更加注重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学校定期分批次组织和引导青年教师通过现场实习、挂职锻炼、项目合作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式,参与工程实践训练,以培育其工程教育理念、提高其工程意识,增强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教育的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把握方向,总结提高,力争“大人才”战略取得更大成效

人才战略实施以来,华北电力大学人才队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校的“千人计划”特聘专家、“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杰青”、“优青”等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大批中青年优秀骨干脱颖而出,成为承担重大项目、重要平台的中坚力量;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比例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领军,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美誉度日益增强;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其中国家纵向科研项目的数量、金额和比率不断突破创历史新高;科技在全国高校排名持续攀升,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学校“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和推进,学科排名稳步提高。

“大人才”战略刚刚起步,需要全校上下认识统一、思想一致,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管理智慧、清醒的判断意识和良好的服务能力,更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补台、协同配合。惟如此,才能在人才工作上创出品牌、做出佳绩、形成特色,并以此带动学校整体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营造氛围任重道远。要进一步营造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服务人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的氛围和环境。在政策制定、各类人才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使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创新有广阔空间、才华有展示舞台、贡献得到认可与尊重。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3)

一、贯彻落实好《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的决定,对于全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执政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决定》下发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0]7号),对《决定》中一些要求明确、责任清楚、便于督促检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分解落实。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充分认识人才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措施等。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在贯彻落实《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人才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努力开创我区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明确分工,整体推进人才工作

贯彻中央《决定》和全面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贯彻落实《决定》和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分工。

(一)营造良好氛围,优化人才环境

1.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实施人才强国和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广电局、文化厅)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为各类优秀人才排忧解难。(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3.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对现有人才政策、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政策、法规规定,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根据新的实际,创新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法制办)

(二)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4.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加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财政厅、统战部、科技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自治区党校)

5.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6.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地作用。(组织部、教育厅、人事厅)

7.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机制,切实使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继续选派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教育厅、人事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团委)

8.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教育培训基础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人事厅、发改委、教育厅、组织部、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三)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9.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研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同行评价机制。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努力提高人才评价水平。(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科技厅、经委、教育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科协)

10.研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政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组织部)

12.研究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国资委、组织部、经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3.研究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引进同行评定资格的机制,将资格评审交社会有关部门或中介机构。(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

14.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人事厅、宣传部、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科技厅、法制办)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

15.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

16,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人事厅、组织部、统战部、国资委、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7.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公安厅、人事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8.制定专门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发挥作用。(人事厅、科技厅、科协、总工会)

19.改进和完善统计方法,规范统计口径,统一统计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统计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经委、工商局、工商联)

(五)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

20.研究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岗位津贴制度。(人事厅、财政厅、组织部)

21.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人事厅、财政厅)

22.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究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期权、股权分配激励制度。(国资委、经委、组织部、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

23.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规范并实施自治区各类人才奖励制度。(人事厅、组织部、国资委、经委、科技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总工会、科协)

24.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衔接办法。建立重要人才政府投保制度。逐步实现福利货币化,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财政厅、国资委、经委)

(六)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5.实施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制定符合我区区情的人才培训规划。(组织部、人事厅、国资委、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

26.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党政人才。以地厅级和县(市、区)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为重点,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部)

27.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国资委、组织部、经委)

28.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组织部、科协)

29.改进和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其它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制度体系。(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科协、科技厅、卫生厅、农牧厅)

30.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制度。(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国资委)

31.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发挥离退休人才作用。(人事厅、民政厅、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协)

32.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的工作,大力支持宁夏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健全吸引人才来宁工作与服务的政策措施。(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公安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战部、组织部)

33.建立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发展和规范引进海外人才中介组织。(人事厅、教育厅、组织部、科技厅、科协)

(七)促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34.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抓好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央单位来宁挂职干部、福建省来宁挂职干部及“博士服务团”成员的作用。(组织部、人事厅、团委、扶贫困、科技厅)

35.研究做好党外人才工作。组织好派、无党派人士和统一战线其他方面人才的培养使用。(统战部、组织部、人事厅)

36.重视开发少数民族人才,继续采取外派学习、下派锻炼、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组织部、人事厅、统战部、团委、妇联)

37.重视培养妇女人才,大力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组织部、人事厅、妇联)

38.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组织部、团委、教育厅、人事厅)

39.研究和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积极提供有效服务。(统战部、组织部、人事厅、经委、统计局、工商联、科技厅、科协)

40.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国家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重视发展岗位技能培训,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国资委、经委、科技厅、总工会)

41.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加快构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和农村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农牧厅、组织部、人事厅、科技厅、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扶贫办、科协)

42.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各级财政及发改委要保证人才工作经费的按时划拨,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财政厅、发改委)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贯彻中央《决定》,实施《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直接关系到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进程,关系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安排,扎实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决定》和《宁夏人才开发十年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领导是关键。要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到谋划事业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要进一步充实人才工作力量,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合理分工,落实责任,抓紧开展工作。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其他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二)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坚持工作程序,统一政策出口,凡各成员单位草拟的需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上报、下发的人才工作文件或命名表彰的集体、个人名单,应报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再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定。以部门名义出台的涉及全区人才工作的文件,应报自治区人才办备案。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西部计划;政策评价;政策评估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简称“西部计划”)是党和国家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计划”自2003年6月实施至今已有10年历史,对其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对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政策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遴选

建立“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用简单的评价指标获取尽可能多的评价信息,为把握和了解“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现状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从国外有关政策评价的理论研究来看,对于政策评估实践中的模式,德国学者韦唐在《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把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即效果模式、经济模式和职业化模式。包括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及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这八种基本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是效果模式的其中一种,是探讨评估问题的传统方法,它在早期的研究工作中是占了统治地位的,而且不断发展,应用至今。目标达成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体现了民主;二是提供客观的评估标准;三是具有简单性。同时目标达成模式也存在忽略成本、在目标不清的情况下难以应用、不考虑预料之外的结果、忽视了公共政策制定中隐秘议程的作用、忽视实施过程等缺点。虽然目标达成模式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使用范围,它可在各种类型的政府政策(项目)评估中应用。

目标达成模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个是目标达成评价,关注的是结果与政策(项目)目标是否一致;另一个是影响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不是由政策(项目)所造成。如此,应用目标达成模式,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明确政策(项目)目标及它们的真正含义,并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再把它们转变成可测量的客体;第二步,测定这些预定目标实际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第三步,弄清楚政策(项目)促使或阻碍目标实现的程度。目标达成模式是将预定的政策(项目)目标作为评枯的标准和组织者,目标便是评话的逻辑起点。因而,评估的主要任务是判断预定政策(项目)目标是否己经实现以及项目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对“西部计划”政策效果做内涵的科学界定,首先必须科学地界定“西部计划”政策的基本内容。《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中央支持“西部计划”的各项政策。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通过物质保障、给予政治待遇,鼓励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基层,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基于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和方法,来构建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步明确“西部计划”政策目标,将它们按重要性程度而加以排序。中青联发的《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明确指出了“西部计划”的目标。一是就业目标,即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二是社会事业目标,即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四是志愿服务目标,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视性程度依次为就业目标、社会事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志愿服务目标。

第二步将“西部计划”政策目标转变成可测量的客体。把宏观的“西部计划”政策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量化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评价政策效果。指标的设定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系统性指的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覆盖面,能充分反映政策目标。可操作性指的是指标的数据容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估过程简单,有利于掌握和操作。有效性指的是指标体系必须与目标的内涵与结构相符合,能够真正反映目标的主要特征。

就业目标以“志愿者就业人数比例”、“志愿者创业人数比例”、“志愿者扎根基层人数比例”等三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社会事业目标以“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卫生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农技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从事扶贫工作的志愿者人数比例”等四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人才培养目标以“志愿者提升学历人数比例”、“志愿者入党人数比例”等两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志愿服务目标以“新增志愿者组织数比例”、“志愿者人均志愿服务次数”等两个可量化指标来反映。完整的“西部计划”政策效果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三、广西岑溪“西部计划”政策效果的评价

从2003年8月以来,岑溪市作为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受援县,先后336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党员141人,团员184人,群众11人。服务期满在岗304人,因升学原因提前离(换)岗的32人。服务期间,从事教育工作的志愿者56人,从事卫生工作的志愿者48人,从事农技工作的志愿者35人,从事扶贫工作的志愿者78人,从事其他工作的志愿者119人。10年内通过志愿者的努力,新增志愿者组织102个,协助大型晚会活动、宣传推介、社会公益等活动27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8800人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去向情况,有16人留在岑溪就业工作,有302人回家乡就业(其中195人在县级以下基层工作),有18人选择自主创业。具体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就业目标方面,94.6%的志愿者实现了就业,62.8%的志愿者扎根基层,就业人数超过90%,扎根基层人数超过60%,说明就业目标实现的效果好。志愿服务方面,新增志愿者组织占志愿者组织总数138个的74%,平均每人在服务期内志愿服务26.2次,说明志愿服务目标实现的效果好。社会事业方面,64.6%的志愿者从事教育工作、卫生工作、农技工作、扶贫工作,超过总人数的60%,说明社会事业目标实现的效果好。在人才培养方面,9.5%的志愿者升学,41.9%的志愿者入党,说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效果较好。综上所述,“西部计划”政策在广西岑溪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P318.

[2] 谢媛.政策评估模式及其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1.

[3] 岑溪市项目办.2003-2011年度岑溪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总结.2012.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5)

二、学院介绍

1、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科创办于1978年,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在国内理工科院校中率先创办的设计学科,1996年具有艺术设计硕士授予权。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学设计,到湖工”已成为特色鲜明的设计教育品牌,在湖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起着龙头示范作用,为全国的设计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界、艺术设计教育界拥有很高的美誉度。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有相当比例,一大批来自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及海外高校的师资充实进教师队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93人,其中本科生2033人,研究生260人。

学院依托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研究中心和湖北工业大学工业产品与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主动与社会创意及文化产业对接,科研经费达1500余万元。3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优秀的创意、设计与管理人才,在校生和毕业生在国内外重大设计比赛中获得500余项大奖,毕业生中有100余人任教于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校,40余人担任学院院长、学术带头人,培养的创意产业人才与知名设计师遍布全国。

2、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始建于1983年,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在国内理工科院校中最先创办的产品设计专业之一。本学科于1996年获批硕士授权点,先后荣获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省级品牌专业等荣誉,现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一个湖北省楚天学者岗、一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一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学院以“绿色工业设计”为基本方向,以“具有工程背景的工业设计工程师和工业产品设计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现有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人,在校学生9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余人,共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玩具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和设计学(工业设计方向)、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方向)、工业设计工程3个硕士专业方向。

30多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工业设计创意与管理人才,“湖工设计”也成为特色鲜明的设计教育品牌,在湖北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领域起着龙头示范作用。

三、专业介绍

我校美术类专业分两个学院进行招生培养,其中艺术设计学院包含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工业设计学院包含产品设计类、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

(一)艺术设计学院

1、设计学类:本专业后期可选择以下专业或方向:

(1)视觉传达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视觉传达设计观念,掌握现代设计理论、平面设计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平面设计、广告策划、创意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CIS设计、商业摄影、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POP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广告理论及相关设计与技能,能从事企划、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学、传播学、营销学、市场学、广告媒体、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平面广告、网络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等。

(3)环境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观念,掌握建筑新技术、新工艺,能从事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概念与创意思维、公共规划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空间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学、设计表现、透视与工程图等。

(4)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掌握展示设计方法和技能,能从事大中型展览、博览会、大型活动、展览实务、各类商业展示、陈列及相关展具开发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立体构成、展示、色彩构成、空间概论、展示设计与策划、展具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模型、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工艺、工程图学等。

(5)公共艺术(装饰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设计观念,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地域艺术特色及民间美术精华综合素质和美术创作能力,能从事城市艺术景观、雕塑、壁画及艺术饰品等教学、科研工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绘画媒介研究、装饰绘画、传统装饰画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装饰艺术史、雕塑、壁画、民间美术、公共景观设计、装饰工艺与材料、装饰品设计等。

(6)动画: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影、电视、卡通动画创作基础知识,掌握动画设计及制作技能,能从事动画原画、动画创意设计和编导及三维电脑动画创作理论研究和应用设计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设计基础、动画创作及原理、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技术、卡通造型设计、三维动画软件、广告动画制作、影视美学等。

2、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本专业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掌握中西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观念、方法和技能,精通英语,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策划、双语创意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平面构成、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S设计、商业摄影、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POP设计等。

(二)工业设计学院

3、产品设计类:本专业后期可选择以下专业或方向:

(1)产品设计: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设计意识、国际化视野、较强设计创新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知识技能,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研究、设计管理以及公共环境与设施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材料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管理、绿色设计、系统设计、雕塑与制模、人机学、价值工程、设计表现等。

(2)产品设计(玩具设计):本专业培养具有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及玩具专业设计知识,能从事玩具产品、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应用型高级设计及策划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玩具设计概论、创意思维与方法、玩具结构设计、玩具制图原理、电动玩具设计、形态玩具设计、机动玩具设计、玩具3D动画演示及制作、原创卡通玩具系列设计、玩具产品系统设计等。

4、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本专业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联合培养具有宽知识面、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中西方工业设计理论、设计技法,能面向国际从事各类产品造型设计、设计艺术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产品设计概论、产品制图原理、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与金工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表现、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专业摄影、创意思维与方法、设计管理、产品快题设计、概念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四、招生专业及计划(全国)

艺术设计学院

序号

专业

所含专业或方向

层次

计划

学费

11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370

10350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展示设计)

本科

公共艺术(装饰设计)

本科

动画

本科

12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本科

70

28000

工业设计学院

序号

专业

所含专业或方向

层次

计划

学费

13

产品设计类

产品设计

本科

160

10350

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本科

14

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本科

50

28000

五、招生对象和条件

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条件;美术类统考达到本科合格线;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者。六、报名、专业加试

1、报名时交验材料: 居民身份证。

2、 专业加试内容:

湖北省考生:素描(100分,180分钟)、色彩(100分,180分钟)、速写(100分,30分钟)。

3、报考注意事项

(1)所有考生只能在生源所在地参加报名、考试,不能跨省(市、区)报名。

(2)湖北省考生报考我校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需报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校考,两个专业考生可选其一,也可同时兼报,两个专业的校考成绩均单独划定合格线。

湖北省考生报考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班)专业不需要报名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校考、通过湖北省美术统考即可取得我校合格资格。

4、考试安排:

具体时间近期公布,敬请考生关注湖北工业大学招生办网站。

七、合格证的发放

1、考生通过我校招生网(zs.hbut.edu.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及合格情况,学校不再寄发合格通知单。

2、湖北省考生:

参加我校校考的考生按【校考成绩+统考成绩】分专业排名划定合格线;其中设计学类专业合格的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可填报设计学类专业,亦可填报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专业成绩前三十名给予优录资格;仅有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合格的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填报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专业,不享有优录资格。八、录取原则

1、考生须第一志愿填报我校且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控制分数线。

2、报考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类专业考生外语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60分(按总分150计)。

报考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考生数学单科成绩原则上要求达到60分(按总分150计)。

3、湖北省考生:湖北省美术类录取时报考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中美班)专业的考生按综合成绩[(校考成绩+统考成绩)×50%+文化成绩×50%]排序,按照综合成绩以分数优先原则择优录取;

湖北省美术类录取时报考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中美班)专业的考生通过省美术统考后,按照高考投档成绩以分数优先原则择优录取。

4、符合我校优录资格的考生,若省招生政策允许,报考我校优先录取。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6)

答:这项计划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实施,重点培养支持国内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

科学的未来在青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我国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这项计划就是对那些最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的专门计划。从实际情况看,青年科技人才是最需要稳定经费支持的群体。制定实施这项计划,就是要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开辟一条“绿色通道”,为他们潜心研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问: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这项计划从2011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20年,计划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这项计划在遴选支持优秀青年人才的同时,致力探索人才遴选、考评、培养等各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催生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计划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任务进行适当调适。

问:计划主要支持哪些领域的人才?

答:计划的支持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优先支持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急需紧缺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增强国家未来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项计划侧重于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创新人才,技能类、表演类、体育竞技类等应用型人才在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另有支持。

问:申报计划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条件,申报者应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内全职工作1年以上。因为这是专门针对国内青年人才的特色计划,对于超过35周岁的人才、拟从国外引进的青年人才等,均有其他重大人才工程给予支持。对于在国际学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的特殊人才可破格申报。二是“软件”条件,申报者应在同龄人中具有突出的专业水平和发展潜力,但不对论文、职称等条件作出具体规定。主要是遵循科学人才观,不简单以论文、职称等外在条件论“英雄”,而是强调发展潜力。至于具体标准的把握,交由评审专家组去评判。

问:为什么要控制申报名额?

答:由于全国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人选非常多,适当控制申报名额,有利于各级单位做好选拔工作,好中选优,确保推荐人选的质量。

申报工作按照人事关系隶属,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归口推荐上报。申报名额是按照控制总量、突出重点、兼顾全国的原则,商各地、各部门确定的。这项计划坚持人选质量第一,原则上不考虑平衡照顾。因此,部属高校、央企、科研院所等人才比较密集的单位申报名额相对较多,地方则相对少些。

问:这项计划与其他计划有何关系?

答:这项计划是国内顶尖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定位较高,支持力度较大,支持人数相对较少。计划的支持范围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计划有一定交叉,但不排斥与上述计划的重复支持,关键是看人才质量和培养支持的客观需要。计划以培养支持国内人才为重点,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一年以上,即可申报计划。已入选“千人计划”并且正在支持周期内的青年人才不在本计划的支持范围。

问:如何确保计划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

答: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借鉴“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设计。一是信息公开。申报通知面向社会公开,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入选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规范程序。计划入选者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社会公示等程序产生。在申报推荐的第一环节,我们要求推荐单位严格把关,一般要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提出推荐名单、签署推荐意见。目前,各省区市以及申报人选较为集中的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等部门,都开展了比较严格的初评工作。三是完善制度。通过多项制度设计,确保评选工作公正进行,如:通讯评审专家从评委专家库中根据学科匹配原则随机产生,如因故未能评审,由电脑自动分配新的评委来评审;专家意见和评判分数作为入选的决定性因素,避免外界干预专家评审工作或影响评审结果。

问:这项计划的评委专家是怎么产生的?

答:评委全部从评委专家库中产生。评委专家库是在各地各部门推荐基础上建立的,主要由“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计划的评审专家组成。目前,评委专家库已有数千人的规模,根据需要随时扩充、调整。所有的专家均要求签署保密协议,不能透露评审工作的有关信息。

问:对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将如何培养支持?

答:对入选者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科研经费支持,中央财政提供为期3年、最高可达240万元的科研经费,并赋予入选者较为充分的自主支配权,以创造一个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支持经费的具体额度将依据其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来确定。同时,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政策,确保经费使用廉洁高效。二是培养政策支持,制定实施对入选者的后续培养政策,在承担项目、参与课题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人才,探索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

问:对首批评选工作总体上有何考虑?

人事科人才工作计划篇(7)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湖北省黄石市。

学校自1975年建校,至今已有40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下设19个教学院(部),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余人,函授生8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2189亩,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58万元,实验室50个,馆藏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00余万种)。校园布局逐步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9人,其中正高职称89人,副高职称323人;博士152人,硕士465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43人。在职教师中,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专家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主讲教授、楚天学子7人,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东楚学者计划”人选12人。学校从国内外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交叉渗透、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拥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特色专业和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为湖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1个为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建有17个研究所,与企业共建18个研发中心。承担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150多项。

二、学院及专业介绍

艺术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一)艺术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2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院。学院设有服装系、艺术设计系、媒体艺术系、音乐系和美术基础教研室。学院坚持“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融入学科前沿,逐渐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服务地方建设、重创新、重市场、重实践的办学特色。

学院开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含音乐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综艺主持与编导和音乐科技4个专业方向)等8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其中,设计类专业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2500多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3人,其中,湖北省“彩虹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武汉市和黄石市艺术界和服装界知名专家10余人为学院兼职教师,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黄石美岛工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艺术专门人才,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毕业生遍布大江南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专业介绍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专业素养和服装艺术创新思维,熟练掌握服装造型与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服饰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品牌形象策划、服装流行资讯分析、服装营销管理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时装画技法、服装图案设计、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样版与工艺、服装配件设计、服装工业制版、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市场营销。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管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服装产品开发、服饰设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宣传评论等方面的工作。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服装表演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与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学、形体训练、形象设计、舞蹈、主持与表演、社交与礼仪、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展示设计、女装样板与工艺、采风、市场调研、生产实习、艺术实践、服装营销实践、时装设计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文艺团体及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及公共关系工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工作,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材料学、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原理、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版、服装CAD、成衣工艺及设备、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行业管理部门等任职,从事成衣款式与版型设计、品牌策划与商品企划、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与零售管理、生产线组织与工艺设计、服装生产企业管理等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装饰装修行业、专业设计单位、环境艺术、市政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中外建筑史、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民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办公设计、酒店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环境艺术、园林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设计、设计管理、营销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等创意产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世界平面设计史、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形语言、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网页设计、图表设计、导向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企业形象设计。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单位、媒体宣传机构,从事平面广告设计、书籍形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印刷媒体设计、商业广告摄影、网页设计等工作。

动画(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二维与三维动画、数字影像、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能熟练从事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动画制作、游戏及广告片等项目的策划、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主要课程:二维动画、三维设计、运动规律、角色设计、影视艺术鉴赏、影视特效与编辑、动画专题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和学校从事影视动画创作、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产品设计(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相关设计公司从事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家具设计、人居空间产品、配件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产品系统性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基础、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

就业方向:在制造业、专业设计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题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家具设计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方向) (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音乐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形体与舞蹈、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曲式与作品分析。

就业方向:在中等普通学校、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和影视部门从事教学、表演、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舞蹈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音乐舞蹈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教学剧目、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钢琴与即兴伴奏、声乐、中、外音乐欣赏、合唱与指挥。

就业方向:在音乐舞蹈专业学校、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单位,从事音乐培训、民间舞蹈教学、芭蕾舞基训、现代舞教学、舞蹈编导以及健身操、形体训练指导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学、音乐学、表演学、播音学、中国语言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各类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其他传媒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综艺节目主持、文化礼仪主持、大型活动、文艺晚会策划与编导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语言发声学、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概论、综艺栏目解读、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节目播音与主持、声乐、表演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鉴赏、文艺编导基础、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表演团体、普通学校、艺术(文化)馆、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播音主持、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节目编辑与制作等工作。

音乐学专业(音乐科技方向)(本科 四年 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将计算机操作与实际的音乐创作与表演相关的录音艺术相结合,具有专业的音乐素质,开放的音乐视野,能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职业的具有坚实的技术理论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音频软件操作、MIDI音乐制作、电声乐队配器、多声部音乐创作与分析、音乐音像听辨与分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声乐、钢琴等。

就业方向:在音响出版、演出制作公司、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单位从事录音师、创编师、音乐制作人、音乐编辑等工作。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专科 三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应用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主要课程:民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酒店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在建筑业、室内装饰业等单位或部门,从事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语言应用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团队精神、人文素养、精神面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几年,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0%以上。

外国语学院现开设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英语教育和应用英语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人,教职工70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人,“东楚学者”讲座教授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师中硕士比例达86%,聘请外教6人,普通话测试员7人,长期聘请省市媒体知名人士来校讲学。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五年来,21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及校内教学比赛大奖。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编写学术著作和教材7部,承担各级教科研课题61项。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学院拥有一个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中心配备了卫星接收与编播系统、语音教学系统、面向全校播音的英语调频台等。正在筹建一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录播室。

学院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常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英文短剧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三年来,共有150名学生获国家、省、校级学科竞赛奖。

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学生实习与就业渠道,建立了13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多家地市级媒体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合作关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音乐学(双语播音与主持方向)(本科 四年) (2015年计划数30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较好的英汉双语表达能力,能在传媒、旅游会展、文化教育等行业中从事播音主持、新闻采访、专业教学、外事导游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节目编辑与制作、主持艺术和技巧、演讲与辩论、形体与礼仪、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旅游英语等

师范学院简介及招生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各级管理和教学人才两万余名。

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硕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设有文学、语言学、教育科学、艺术、大学语文等5个教研室,及1个书法研究中心,1个休闲文化研究中心,1个当代古体诗词研究所。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学(艺术教育)4个本科专业,汉语、初等教育2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200人。

师范学院教学条件较好。资料室有藏书2万余册。建有先进的微格室、多媒体室、普通话水平机测室、舞蹈厅、钢琴训练室、书法训练室、画室和数码钢琴室。建有20个校外教学实习、见习基地,21个毕业生就业基地。

师范学院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省、市级纵向、横向社会科研课题60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拥有校级青年创新团队2个,汉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是校级精品课程。

师范学院办学特色明显,学生综合素质强。近年来,1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普通话、写作比赛中获奖。连续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本科 四年 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道德情操,掌握音乐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艺术教育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小学、幼儿园、文化企事业等相关单位从事音乐教学、研究、辅导、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美术、形体与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

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音乐基础理论、钢琴、视唱练耳、艺术概论、毛笔书法、美术、基础朗读学

就业方向:小学、幼儿园艺术教师;艺术辅导教育;其他艺术工作者

三、招生计划

2015年面向全国计划招生690人(面向全国) (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及专业方向

层次

学制

计划数

学费(元/年)

科类

环境设计

本科

四年

9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

80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

60

9000

文理兼招

动 画

50

9000

文理兼招

产品设计

40

9000

文理兼招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

15

9000

文理兼招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60

228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

9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舞蹈教育方向)

45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综艺主持与编导方向)

4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艺术教育方向)

30

9000

文理兼招

音乐学(双语播音主持方向)

60

9000

文理兼招

四、艺术测试时间、地点及招考办法(含各专业录取原则)

2015年我校在13个省(自治区)组织艺术类专业测试,具体情况请点击各省(自治区)招考办法详细查询。

贵州省

广西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福建省

江苏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广东省

河北省

新疆省

五、联系方式

电话:0714-6350612

传真:0714-6356616

邮箱:hbpuzs@163.com

地址: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