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学英语论文

文学英语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2 21:36:34

文学英语论文

文学英语论文篇(1)

在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演讲是常常被用来作为辅助教学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更曾经将学生们参加学校英语演讲比赛的结果,计入学生的学期成绩。当然,这种成绩多半带有激励的成分,让学生们提高对学校英语演讲比赛的兴趣。但是这种辅助教学的方法,由于有参加人数的限制,而且多数的学生因为自认为英语程度不够好,而多半采取旁观的态度。这种现象对英语演讲教学的功效就会产生很大的限制。为了突破这种限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思考。可以从电视的综艺节目中发现,很多节目中常常有演讲的比赛。如果我们将这种比赛,移植到教室内的课堂上,用英语来呈现,并把它视做分组讨论的一种类型,让英语演讲的比赛时尚化。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同学们发挥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且也更可以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创造出同学们对身边人事物的幽默感。对那些英语程度较差的同学来说,也可降低他们对学习英语在心理上的障碍。基于此,我们从英语演讲比赛及一般在教室里教学的两个方面,来探讨英语演讲比赛在一般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两者在英语教学上相互的利弊得失。

2英语演讲比赛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2.1英语演讲的疑惑解答当学生们遇到困难疑惑而提出问题的时候,这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比赛前排演的过程里,同学们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在这个活动中,学习成果最好的时候。因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在这个阶段里的学习热忱,会比在教室里上课时,要好的很多。因为他们不但要背演讲词,还要注意在讲台上的抒情的动作。在许多次的排练里,我们从同学们的演讲中发现,他们已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在讲台上所说的每一句话的意义了。这和我们在课堂上针对课本中的句子反复的解说及中文翻译,相对于同学们一知半解的反应情形,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相当大。在此,我们不再另辟章节,来论述比赛时的相关细节,因为从学校多次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的结果来看,如果站在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比赛,我们会发现比赛成绩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同学们获得很好的比赛成绩时,所得到的鼓励会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意愿。2.2教学研讨由于学校所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受限于参加的人数,使得学校里大部分的同学,只能成为一位旁观者。甚至有很多同学对学校举办的这种活动,因为没有参与感而显得漠不关心。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而且必须参加这种活动,那么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参与英语演讲教学的活动,同学们可以借着参与这个活动,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当然英语演讲教学的方式,不见得对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英语上都会有很好的成效,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假设英语演讲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英语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假设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同学们对参与这种活动是有兴趣而且有意愿的。

2.3将英语演讲导入课堂教学许多老师都有指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教导学生用分组讨论方式的教学经验。分组讨论的目的是要学生经由讨论过程,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分组讨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加这个活动,借着同学们相互讨论的机会,同学们不但可以对问题更深入了解,更有机会多接触英语,并将它实用化。这种全体同学参加的活动,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会比单纯的参加学校的比赛活动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将分组讨论改变为以班级英语演讲比赛,同学们经由排练的过程,他们会对英语知识的运用,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提升英语读写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由于在一个班级里,同学们的英语程度会有不同的差异,在分组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适度的介入,是必须的条件,这样可避免一些小组的同学因为整组同学英语程度的不够好而采取消极的学习行为。

3结语

文学英语论文篇(2)

英语文学的培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多种途径,不同的途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和影响,以下介绍几种英语学习途径。

1、英语文学中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文学表现形式,其自身有着普及性的宣传作用。学生们对阅读文学作品更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英美国家中,很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都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并且收获了颇高的评价和大众化的影响效果。比如在了解奥尼尔的戏剧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奥尼尔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性和悲剧情节。在英语文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一部作品之前有选择性的播放本部作品的影视片段,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文学作品。影视文学作品使书面化的文学更加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中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英语文学中多媒体应用书本中的英语文学过于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文学学习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多媒体的出现给这项学习带来了福音。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师可以为英语文学内容提供相关的图文讲解以及配乐,从而变枯燥的文学学习为生动有趣的图文讲解,更加加深了文学作品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续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记住文学作品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情节发展等相关文学信息,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法。

3、英语文学中的角色表演在英语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因素进行选择片段,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片段,结合自身喜好进行适当的改编,但不可以背离原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使文学作品生动的展示在其他同学的眼前。

二、英语文学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英语文学的学习地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英语学习的拓展内容,也是英语学习中的所要了解文化生活背景知识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强语言内容的积累在英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了解到了文学内容的表达,同时也使自身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感性、充实。像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以及奥尼尔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语言丰富的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来自语言的神奇魅力。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文学的学习可以增强所有其他语言的技能。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广泛的、特殊性的词汇。在作品中同时包含了语言上的暗示、比喻、典故以及象征等写作手法,为学生在以后语言的运用方面提供了素材,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文学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故事情节有着令人无尽的遐想,每个人在看同一部作品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领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引起了不同的共鸣。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延伸。

3、培养审美能力在学习英语文学的过程中也是欣赏美、得到美的过程。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他人有了一个重新的更好的认识,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趋向于更加高雅、文明的方向。审美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英语文学的学习则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践机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对作品中的用词美、内容精、韵律协调、结构完美得以很好的掌握,会使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享受美,提升自己对以后生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及品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为以后进一步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铺垫基础。

三、结语

文学英语论文篇(3)

文学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的性,即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想象。因为“艺术想象严格来说只是一种在艺术目的引导和控制下的自由想象”。二是形象性,即要利用一定的形象、表象和意象因素进行构造活动。但文学想象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运用和依赖形象,最终还要以创造一种形象或形式,一种意境或情景为归宿。文学想象特别重视典型意象、形象组合,塑造后创造,并以此集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有积极辅助作用。因此,在英语文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

语言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写作实践活动的过程。写作实践是把理论和文学创作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写作实践的灵活性很大,不论是形式,篇幅,体裁等都具有多样化特点;另一方面,写作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语言表现力展示了体验的功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习得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引入创意写作,如诗歌、故事、短剧的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使用语言准确、得体,思想表达清晰连贯,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锻炼,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开展创作研讨班

英语文学创作课程的写作研讨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成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智力互惠活动。将创意写作引入英语文学课堂教学,开展创作研讨班,建立一个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新机制,能够使学生在练笔过程中获得创造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发思维活力和创作热情。按照写作的规律,课堂教学可围绕教学计划展开,由项目或活动带动。鼓励学生精读、多思、勤写,尝试用英语写诗歌和小说,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想象力和语言表现力。课内外的活动板块(包括专项技巧训练)还包括作品完成之后的润色和修改。为使作品尽善尽美,作品修改技巧和训练还可应用于任何一个写作环节(包括素材搜集、主题提炼、意象培育、情节设置、场景描写、人物刻画、人称转换等)。引入投稿机制,让完成后的作品在公共出版物(如校报)或网站(如校园网站)等处发表,这些活动既是创意活动的延伸,又是写作活动的转换。总之,把写作研讨班教学法引入到英语文学课堂,通过课内的“听”“说”“评”,课外的“读”“写”“改”等活动环节和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学生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同时还是听者,三者之间的角色不断转换,使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得以融合,整体提升每个写作研讨班成员的英语思维水平。

四、结语

文学英语论文篇(4)

教育界一直很http://重视选用英语原著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文艺著作是颇有价值的语言资料,因其能经受时间考验,揭示人性,并摆脱时间、空间限制把文化和历史信息传递给读者。本文分两部分充分展现出英语语言教学中采用英语文学的意义。前部分通过评析国外资深语言学者的见解来分析文学和语言的关系,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益处和重要性,即有利于学生掌握正规的英语,丰富文化知识,并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后部分设置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选用一首英文诗歌为例并设计出相应的课堂活动,从而例证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原著的理论基础

本文引用了三派学者的意见来阐述观点,他们分别是:卡特和隆(carter and long),拉扎尔(lazar),柯利和斯莱特(collie and slater)。他们一致认同该教学方法,并把语言教学环境下选用的英文原著归类为三种模型:文化模型,语言模型和个人成长模型。可以作为模型的事物,必定具有可模仿的潜能。正是因为英语文学具有这三种模型功用,才能在英语语言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下面将依据这三种模型提供的理论基础,来证明此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文化模型

文学可以作为英语教学的文化模型,因为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最能代表某一文化。学生可以从中接触到“一定历史时期的普世价值观”。卡特和隆主张把文学作为文化模型,能教会学生了解和鉴赏异于他们时代和社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认识到文化赋予该文学的传统遗产,如思想、感情和艺术形式(1991, p2)。拉扎尔认同该观点,然而他也指出,把文学当作接触目标文化的途径有三个缺点。首先,文学是虚构的,不能纯粹展现当时社会的原貌。第二,文学通常描绘的是上流社会文化,角色通常受过良好教育,因此有时会忽略通俗文化,很多学生对普通百姓的文化行为反而更感兴趣。第三,学生容易受到渗透在英语文学里的帝国主义价值观影响,不利于应对真实世界的人和事。因此,学生在接触文学构造的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时,必须批判地认识文学里有失偏颇的描述和文化内容。同时,教师要仔细选择跟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有积极意义的材料。(lazar, 1993)尽管原著有弊端,但是它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现实世界,为少有机会出国、想感受国外生活的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的窗口。

2.语言模型

文学自古被认为是学语言最好的原材料,拉扎尔提出三个理由:促进语言习得、发展语言知觉、发展理解能力。他认为学生能从文学作品里获得很多新的语言知识,探索精湛的语言使用能力,发展词汇归因和解释的能力。

在笔者看来,语言教学的第一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何种教学法才最能有效地通过英语文学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语言和故事的来龙去脉,是中外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拉扎尔的方法是泛读和收听文学录音资料。卡特和隆认为阅读英语文学并融入上下文来理解故事内容是提高语言能力有价值的方法,然而如果文学作品只是用来教学生学习特定的几个单词、句式,则是误解了“作品的语言性质”,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甚至失去学习动力,无法享受诗歌或故事带来的乐趣。

为了丰富学生语言知识而教文学,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通过在作品中接触各种形式的写作文体,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句型、段落构成和功能(collie and slater 1987)。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写作技巧,也有助于中、高级学生了解语言范围之广。这种教学方法的消极性表现在,原著里有些词汇和惯用语已经过时,或表达不当,容易误导学生(lazar,1993)。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批判地学习,同时学会鉴赏语言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3.个人成长模型

个人成长模型可以说是前面两个模型的综合。卡特和隆证实了教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一生中都保持享受和热爱文学的习惯。把文学作品作为个人成长模型来教授是有益、可实现的,因为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欣赏评价复杂的文化要素,从而对本源社会和文化有更成熟的见解,更明白自己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个体身份。因此,如果学生能学会有效地阅读文学,便能更好地发展个体,并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选材方面便要慎重,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自由响应和参与、能激发文学热情的材料。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文学原著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发展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批判能力和对情绪的感知,从而培养其塑造完整的人格。要实现这个目的,合适选材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选择语言难度适中、与学生生活有关联、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方案及其活动设计缘由

为了更清楚地论证在英语语言教育中应用英语文学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即在英语泛读课上教一首西奥多·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作的诗——《我父亲的华尔兹》(“my papa’s waltz”)。目标学生是本科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中等。选择这首诗有三个原因:一是语言难度适中,篇幅较短,适合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理解诗歌并完成相应活动;二是诗歌脉络清晰,通过舞蹈过程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感情;三是叙述事件逼真,易于读者感同身受。显然,这首作品的选择满足了原著选择的要求,即易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回应作品,自由进行反思性思维。以下是诗歌原文:

my papa’s waltz

the whiskey on your breath

could make a small boy dizzy;

but i hung on like death:

such waltzing was not easy.

we romped until the pans

slid from the kitchen shelf;

my mother’s countenance

could not unfrown itself.

the hand that held my wrist

was battered on one knuckle;

at every step you missed

my right ear scraped a buckle.

转贴于 http://

you beat time on my head

with a palm caked hard by dirt,

then waltzed me off to bed

still clinging to your shirt.

依据该诗歌设置了四项活动:

1.完型填空:教师先简单介绍英诗文体的http://基本知识,如韵律、押韵和语调;接着学生独自完成填空练习(原文划线处为要求填空的单词)。

2.段落释义:教师选取第1、4段,要求学生用现代英语改写。

3.诗歌音律:教师再次解释英语传统语音规律,把本诗的韵律与华尔兹舞曲作比较。播放一首华尔兹舞曲及本诗的录音,要求学生齐读本诗,请学生解释该诗韵律创作的缘由。

4.个人反馈:教师播放截取自网上的一段录像,关于一位老人对该诗的评价,然后要求学生写下童年与父母的美好回忆,100词左右。学生分组(3-4人/组)讨论自己的童年经历,并与小男孩的经历相比较。

活动1、2目的是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完型填空扩展学生对诗体和格调的认识,释义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诗歌特点是本方案的首要任务,因此学生才有能力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诗歌的文体通常偏离正常的语言标准,因此在语言课堂选择诗歌能使学生接触多样的语言,摆脱“理想化语言规则”限制,掌握获得不同交际目的的新方式(leech, 1988)。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还不熟练,偏离正轨的诗歌语言会误导他们。就这一点,拉扎尔提出,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也非教科书条条框框所规定的,他强调要让学生正确识别诗歌句法的与众不同,并跟正常的语言运用相比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才能有效认识这种特定文体的语言格式效果,从而透彻理解诗歌内涵。这两项活动实现了使用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模型,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扩大语言知识面的目的。

罗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对诗歌作了很高评价,认为人类进化是“动物发展有韵律的语言作为代代相传重要信息的方式”,而大声朗读诗歌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因为“词语的自然声响能让人获得感觉或理智的解脱”,找到与作者沟通的媒介。活动3使学生熟悉诗歌风格、节奏和韵律。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它独具音乐性,便于记忆。正如标题所暗示,该诗的节奏像极了舞曲旋律,因此把该诗与华尔兹对比最能清楚展现它的音律。该活动使诗歌展现为一种可发现、可享受的事物,使学生更有兴趣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学习诗人运用的技巧和鉴别技巧的术语。

活动4是针对卡特和隆提出的原则“如果学生可以对故事感同身受,就能激发阅读动机”(p19)而设计的。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把诗中情景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联系起来,甚至把思考范围扩大至整个世界,批判地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从而丰富文化知识并促进人格成长。活动过程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参与小组讨论。

文学英语论文篇(5)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法;兴趣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们要更好地进行社会思想交流,达到使对方正确无误的把握你所要表达的意思,首先你必须正确发出语词的语音,通过语音的传播,让对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图;其次,如果你所发出的语词的语音偏离原音,就会使对方感到含糊,无所适从,无法与你建立起交流、对话。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到英语世界,就感到茫然,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更多地重视词语的机械记忆,而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情景,无法建立起英语语感,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从心里无法亲近他国语言,很难再短时间消除其心理上的认同障碍。又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缺乏一种学习英语的文化背景。诸种原因使得我们很难在学习英语上有所突破。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学习中国汉语、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等方面,总是有一些普遍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我们掌握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习一门语言,最好就是能够深入到语言使用的地方,通过与那种语言使用区的人们进行亲密接触,这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能很好把握他们使用他们语言的规则,通过对语词语音强弱的辨识,能够更好地区分语词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然而,当我们没有条件进入我们所学语言使用区时,我们就只好通过音响、传媒和其他方式和途径,学习某种语言。就我们所学英语而言,传统教学仅局限老师的传授,这种传授受应试指挥棒的影响,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语汇,通过题海战术,更是巩固了机械记忆的词汇,而对于真正掌握英语则差距更远了。

我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使用“游戏”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使学生在“游戏”的游戏中,强化口头发音,识别词义,辨别语音的语调,准确地把握语词的读音,突破传统英语教学对英语语音重视不够的局面。可以说,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部分构成。语音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更是学习好英语的第一步,如果你跨不出这一步,那么要实现英语交际便是空中楼阁。

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语音在英语语言的教学中所具有基础性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语音,这就既能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又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学好英语语音,比较准确流利地拼读单词和朗读课文,顺利地听懂语音材料,自信地开口,这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语音学习影响其他语言项目的学习,诸如词汇、语法等。语言(language)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grammar)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而词汇(vocabulary)则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它所传递的信息首先是通过语音系统表达出来的,所以语音是语义的物质媒介,是语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良好语音有助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语音感,那么他的听力与口语汇一定很差。当然,除良好语音外,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如词汇量、语法基础、相关的背景知识、听力策略等等。

4.学好英语语音是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前提,是实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与人交流的途径。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使用英语的不同的场合恰如其分地使用这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从上表明,只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他们才能在英语交往中,正确地理解别人,以及表达自己;只要学生学好语音,他们才能建立和增强语感,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正确接受信息、正确传递信息的目的。与此同时,英语语音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搞好语音教学,已成为当代英语语音教师共同的责任。这对推进英语教改也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兴趣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英语学家张士一先生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他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去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如果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他们对学习英语语音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兴趣教学”是英语语音教学法方面的主要方法。

所谓“兴趣教学”法是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除应用了一些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对比法、手势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还增加使用了录音法,对镜发音法、英汉绕口令练习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电影对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电视、VCD、电脑、录音机等音响、影像及其他多媒体设备。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内容知识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手段等搜寻一些适合教学的、实用性较强的影像资料与教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说,英语是国际语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学习英语,语音是第一关,纯正的语音和语音教学所包含的诸多内容是首先应该弄清的重要环节。以模仿、说明、比较和对比为主要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具体实践中奏效明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采取“分阶段,多手段”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内容: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就音素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可以采用对镜发音、口型传递、学绕英汉绕口令等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彻底掌握该部分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音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引起重视。音素是英语中最小的单位,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是我们改善语音面貌的基础和关键。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直接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结果。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即在课堂上应用对镜练习,传递口型。接着也可以使用学绕英汉绕口令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对镜发音法,它意味着要求学生通过在镜子中观察自己的唇形、口型及发音部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发音习惯。因为中小学生在开始学英语时,只是习惯在课堂上简单跟读于英语老师,这样,英语语音不像语法那么受重视。由于学生缺乏对英语语音系统地学习,以致学生很难掌握发音技巧,导致发音错误。

2.传递口型法,通过做一些传递口型的游戏,这会使学生对音素之间口腔张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变化和差异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背景嘈杂无法听音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口型能辨音的能力。

3.英语绕口令法,根据英汉语音中许多押韵和相似的发音,通过拗口的压韵和辨音,让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器官更加灵活,更有助学生辨音和发音。

通过绕口令的发音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发音有明显改善,那些/n/和/l/不分的学生学会了克服这一不良发音习惯。通过采用纸张或手掌检测气流的强弱,用中指触摸声带检测声带振动强弱等方法,使学生中那些单词词末清辅音送气强,浊辅音声带振动强等不良发音习惯得到了基本的改正。

在解决学生音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便被突现出来,即连读问题。这对学生而言是个“老大难”,学生提到“连读”就皱眉,不但难学,而且害怕学它。针对如何正确掌握句子节奏中的“连读”,我认为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掌握了与“连读”相关的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来解决“连读”这一“老大难”问题。

1.演示法,通过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连读的类型及典型例句,同时还可要求学生跟读录音带进行模仿,即要求学生跟读教本中的连读短语、句子。这就构成解决“连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教唱英文歌曲,“连读”可以说是学生相对陌生、难以把握的。因此我们使用教唱英文歌曲的方法让学生们掌握“连读”。然而,就在教唱歌曲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注重选择一些旋律优美且他们熟悉的汉语歌曲的英文翻唱,因为这些歌简单易学。这样做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唱英文歌曲的兴趣,最终达到掌握“连读”的目的。

3.模仿对白,为了解决在“连读”时所体现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我们就不得不转向对语调的研究,因为语调能帮助我们表达喜悦、忧伤、惊奇、懊恼、愤怒等不同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语调。我认为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电影,了解电影内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因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应用语调的关键,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语气语调的应用。然后让他们模仿电影中的精彩对白,这样,使学生在模仿对白中把握了语调的运用,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我认为这种“分阶段、多手段”的语音教学方法,首先解决了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兴趣问题,使学生可以始终兴趣盎然的学习和练习英语语音;其次,通过大量的教程外语音材料的补充和学习,也增长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再次,通过对一些英语语境中人物对话的语言的学习,提高了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情绪和语音表达的感彩;最后,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必刚,夏宏钟.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新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3).

文学英语论文篇(6)

1.1缺乏“双师”素质的教师

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由公共英语教师担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深入交流。由于教师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在备课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压力。也有少数院校聘用医学教师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但其在语法、口语方面又有所欠缺[3]。

1.2缺乏权威、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

目前市面上正规出版的优秀的基础英语教材及配套的光碟、磁带及电子版教材品种繁多,相关的辅导资料也很丰富。相比之下,医学英语教材的发展明显滞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为选择合适的教材而感到头疼。部分院校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但在权威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难以保证教材的高质量[4]。另外,医学英语口语方面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1.3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医学英语口语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没有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对于专门开设医学英语口语课程的院校,教师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没有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的院校,教师一般仅仅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如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进行评价,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将口语纳入医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另外,许多教师只关注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态度和方法则很少进行评价。由于医学英语口语评价的工作量比较大,执行起来也比较复杂和麻烦,所以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忽视评价的质量,甚至仍沿用基础英语口语的评价标准,无法反映学生医护、医患沟通能力,缺乏专业特色[5]。

2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提出案例教学法,这种采用真实案例的授课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国内对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刘新荣[6]在对案例教学法内涵、原则及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方平、钱放等[7-8]研究者以某一单元案例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案例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效果,并总结其优势。相比之下,案例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凤毛麟角,仅有唐娟、袁月红[9-10]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效果。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目前国内缺乏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研究,而且对于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层面上。

3实践探索

3.1课程设置

我院在第一学期72课时的公共英语和第二学期36课时的医学英语之后,于第三学期专门开设了36课时的医学英语口语课程,具体英语课程设置及目标见图1。在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掌握了一些医学英语术语和语法知识之后,再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学习英语的规律。根据课时安排,学习内容共设置12个单元。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精挑细选,建立了案例素材库,并征得多方专家意见,在反复论证后,最终确定了12个案例,涵盖了职业道德、医学前沿、传染病、职业理想、公共卫生等方面。遴选案例时应根据以下几点原则:(1)案例选取的数量要大、范围要广,并且要与时俱进;(2)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3)案例的深度要有层次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4)案例呈现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如既有文字、图片等传统的形式,又有课件、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医学英语口语课程案例库中的一些案例素材见表1。

3.2课堂教学

以其中一个单元“人类克隆”为例,呈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大体将这一单元的教学分为3个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从学生性别、口语水平、交际能力、性格等方面考虑,以自愿为原则,均衡地将实验班分为5组(A、B、C、D、E),每组由7名组员组成,每名组员课前准备阶段的分工不同,获得的分数也不同,组员根据自愿、协商的原则自由挑选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分数。这一模式不仅确保了课前准备时小成员较高的参与度,也为教师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并自学相关医学英语术语、句型和语法。因为口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练习,所以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较精读课少很多。而且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流利自如地表达观点,才能得到有效训练。(2)课堂教学阶段。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通过对医学英语教师的访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本门课程课时的安排,笔者制订了每个单元的课时分配,见表2。课时的分配只是为了指导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口语训练的时间,而不是要求教师死板地照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和对课堂的掌控,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30分钟的讨论和自由辩论时,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要扮演好“引导员”的角色。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巩固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3)课后复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案例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撰写500字的报告。教师批阅后,选出最佳的报告并对其小组给予平时成绩的额外加分,计入最终期末成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将案例讨论时涉及的医学英语术语、主要语法、句型、交际技巧以及教师本人对案例的评述报告用英文以书面的形式(即讲义)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有学生反映口语课就是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下课时知识点就全忘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测试巩固。所以笔者在授课计划中除了期中、期末测试外,又加了两次阶段性测试。

3.3评价体系

医学英语口语课程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不仅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性,还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求教师明确评价目的,认真实施评价措施,充分利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来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向兄弟院校借鉴先进的经验,还在校内开展研讨,主要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合理融合;(2)如何避免人为的主观偏倚,特别在学生互评时如何避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3)如何合理分配各个评价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最终制订出如下的课程评价体系:期末口语测试占20%;期中口语测试占20%;学生自评占5%;学生互评占5%;课堂表现占20%(主动回答问题、活动参与度、PPT演示及汇报);两次阶段性测试占10%;课外作业(课前任务、课后撰写总结报告)占10%;出勤率占10%。

3.4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由于班级人数多,每位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很少。在其他学生面前,有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开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口语训练的积极性[11]。而在第二课堂中,医务剧表演比赛、实训基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英语角、英文医务剧欣赏等系列活动,创造了真实的、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5实际效应

文学英语论文篇(7)

1.1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

如今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普遍存在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英语挂科严重,特别是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把英语视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1.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于英语学部分采用的是重复记忆、死记硬背的方法,没有找到规律和一些窍门,这种记忆只会是枯燥乏味的,时间久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相应的成绩会下降,导致再也不想学英语。

1.3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全面

教师若有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涉猎一些商务英语知识,学习西方英语课堂中畅所欲言、讨论式的上课方式,使用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引导,而不是一味讲语法,必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一种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现在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会英语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要进行适当的改革。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多考虑就业导向,使

二、大学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与专业性

2.1教学要有针对性、有重点

教师应对自己班上同学的英语基础有个大概了解

以及一些就业时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把这些内容带到课堂上来,有针对性的讲解,总体设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侧重点对学生多重复两遍,把现在就业的紧迫性向学生说明,让学生有种危机感。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就业方向,比如教学生在面试时怎样介绍自己,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演讲能力,注重语气以及发音的准确性。这样使以后毕业生找到工作的几率又大了几成,在学校里开始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2.2提高教师素养的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要具有专门性,可以将教师分为几个组,每个组所针对的方面不同,比如阅读理解组、翻译组等等,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针对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引起从上到下的重视,学校在学生学好习的同时,还应教学生对技能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学生以后生存时一定会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体制改革中应有机的把就业导向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基于就业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调研组,观察其进展。因此,应颁布多项文件,充分引起教师的重视。同时提高教师的素养,关注就业方面的信息,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主。

2.3教师要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应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为大学生毕业做准备,注重因材施教,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就是读单词、分析课本,缺少师生之间的沟通,缺少练习英语的环境,缺少把英语与就业结合起来的意识,导致我们在路上遇到老外只能磕磕巴巴的说两句而已,或者我们虽然过了四、六级,但在面试时仍然不会用英语熟练介绍自己。因此,教师应改变上课方法,注重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活跃课堂氛围,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共同讨论。同时应特别注重说和听,要锻炼出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学生排练话剧、给英语短剧配音等等方法,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自信地利用英语来沟通,提高国际文化素养,来适应国家飞速发展的速度。

2.4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应对工作就算不抱有极大的热情,也应该培养出一种兴趣,不然,一辈子都在抱怨工作,那我们的生活是很无聊的。学习兴趣是自己培养的,不是别人来逼迫你建立的,有了学习兴趣或者是具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就业时,都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因为在企业,老板可能更重视的是你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张文凭。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可以很愉快地接受,从而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就业时需要英语知识。

2.5创建语言应用的仿真环境

在应试教育中,由于升学率的束缚,学生们不重视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但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则明确表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有专家学者认为,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是脱离语言环境学英语,因此,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英语的关键。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高校可以引进先进的英语视听设备,多组织学生欣赏英文原版电影,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的魅力;邀请外国学者到校进行演讲、学术交流研讨,经过对话互动近距离体会英语的奇妙;高校图书馆引进原版英文书籍,同时要求学生经常阅读各种英文书籍、杂志、报刊,收听国外广播电台、观看电视台节目,最大限度接触各种全真型英语的输入,使学生能够广泛了解各国文化,提升个人英语能力。通过创建真切的语言应用环境,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英语畅所欲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6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表达方式。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只有充分了解这种语言产生的环境,熟悉这个国家的文化、人民的思想、习惯,才能真正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要注意掌握“第一手资料”,不看译本,自己揣摩原著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文化现象,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了解人们口语中的习惯性表达、俚语等,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为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打下基础。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开始逐步转变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获得,除了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通过采取科学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更好地帮助其减小就业压力,提升就业率。

三、结语

友情链接